包虫病药物治疗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包虫病救治实施方案

包虫病救治实施方案

包虫病救治实施方案包虫病是一种由绦虫幼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食用被感染动物的肉或接触受感染的犬只粪便等途径传播。

包虫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救治实施方案对于控制和预防包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早期诊断和治疗。

早期诊断是包虫病救治的关键。

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特别是在包虫病高发地区或有接触受感染动物的情况下更应引起重视。

医生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尽早明确诊断。

二、手术治疗。

对于包虫病囊肿较大或合并囊肿破裂、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手术应由有丰富经验的外科医生进行,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性,术中应注意保护周围组织,术后应加强护理,防止术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三、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包虫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丙硫异噁唑、阿苯达唑、甲苯磺丁脲等,这些药物对包囊内的幼虫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肝功能、肾功能等因素进行合理用药,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

四、康复护理。

包虫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和康复期间需要得到全面的护理。

护理工作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方面。

饮食上应当避免食用生肉、生鱼等易感染包虫病的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心理护理方面,医护人员应当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生活护理方面,应当避免接触受感染的动物,保持个人卫生,定期进行体检等。

五、预防控制。

包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在包虫病高发地区,应当加强对人群的健康教育,普及包虫病的知识,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

对于接触受感染动物的人群,应当加强监测和随访,及时发现并治疗患者,防止疫情扩散。

综上所述,包虫病救治实施方案包括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和预防控制等方面。

通过科学有效的救治实施方案,可以提高包虫病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控制和预防包虫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包虫病治疗指南

包虫病治疗指南

包虫病治疗指南
包虫病是由绦虫的幼虫侵入人体引发的一种寄生虫病。

为了有效治疗包虫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下是一些治疗指南:
1. 药物治疗
包虫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阿苯达唑和顶硫脲。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根据其体重、年龄和感染程度来决定最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疗程。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较大的包虫囊肿或囊肿引发的并发症,外科手术可能是必要的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移除囊肿及其内容物,并减少后续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过程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进行,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3. 其他治疗辅助措施
除了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一些辅助措施也可以帮助提高治疗
效果和患者的康复速度。

这些措施包括:
- 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患者应遵循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营
养物质来增强免疫力和促进康复。

- 定期复查和监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并接受医
生的监测,以确保疗效和及时处理并发症。

4. 预防措施
预防包虫病的最好方法是避免与感染区域的动物接触,尤其是
狗和猫等可能携带绦虫卵的动物。

此外,不食用未经煮熟的动物肉类,特别是来自疫区的动物,也是预防包虫病的重要措施。

这些指南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
医生的建议而定。

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患者应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及时治疗和预防措施的执行可以帮助
患者有效控制包虫病的病情,并减少潜在的并发症的发生。

包虫病药物治疗技术方案

包虫病药物治疗技术方案

包虫病药物治疗技术方案包虫病药物治疗技术方案(试行)一、包虫病的诊断(一)诊断标准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有在流行区居住、工作、旅行或狩猎史,或与犬、牛、羊等家养动物或狐、狼等野生动物接触史;在非流行区有从事来自流行区的家畜运输、宰杀、畜产品和皮毛产品加工等接触史。

2.B超扫描、X线检查、运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觉包虫病的特点性影像;或发觉占位性病变并查出包虫病相关的特异性抗体或循环抗原或免疫复合物;或病原学检查发觉棘球蚴囊壁、子囊、原头节或头钩等。

3.排除其它缘故所致肝、肺等器官的占位性疾病。

(二)分型1.囊型包虫病的B超影像学分型(1)囊型病灶(CL型):囊壁不清晰,含回声平均内容物,一样呈圆型或椭圆型。

(2)单囊型(Ⅰ型):棘球蚴囊内充满水样囊液,出现圆形或卵圆形的液性暗区。

由于棘球蚴囊壁与肝组织的密度差别较大,故出现界限分明的囊壁。

本病的特异性影像为其内、外囊壁间有潜在的间隙界面,可显现“双壁征”。

B超检测棘球蚴囊后壁呈明显增强效应,用探头震动囊肿时,在暗区内可见浮动的小光点,称为“囊沙”影像特点。

(3)多子囊型(Ⅱ型):在母囊暗区内可出现多个较小的球形暗影及光环,形成“囊中囊”特点性影像。

B超检测显示花瓣形分隔的“车轮征”或者“蜂房征”。

(4)内囊破裂型(Ⅲ型):内囊破裂后,囊液进入内、外囊壁间,显现“套囊征”;若部分囊壁由外囊壁脱落,则显示“天幕征”,继之囊壁塌瘪,收缩内陷,卷曲皱折,漂游于囊液中,显现“飘带征”。

(5)实变型(Ⅳ型):棘球蚴囊逐步退化衰亡,囊液吸取,囊壁折叠收缩,继之坏死溶解呈干酪样变,B超检查显示密度强弱相间的“脑回征”。

(6)钙化型(Ⅴ型):包虫病病程长,其外囊肥厚粗糙并有钙盐沉着,甚至完全钙化。

B超显示棘球蚴囊密度增高而不平均,囊壁呈絮状肥厚,并伴宽大声影及侧壁声影。

2.肝泡型包虫病分型分型内容病变程度原发病灶P0肝脏无可见病灶P1周围病灶,无血管和胆道累及P2 中央病灶,局限在半肝内,有血管和胆道累及有无黄疸P3中央病灶侵及左右肝脏,并有肝门部血管和胆道累及P4任何肝脏病灶伴有肝血管和胆道扩张邻近器官累及情形N0 无邻近器官、组织累及N1 有邻近器官、组织累及转移病灶M0无远处转移M1单个病灶远处转移(三)鉴别诊断1.肝囊型包虫病的鉴别诊断鉴别病种影像学检查包虫病免疫学检查血常规检查临床表现肝囊型包虫病双层壁、多子囊、内囊塌陷、囊壁钙化阳性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局部占位、压迫症状或破裂症状,可有过敏反应肝囊肿显示囊壁较薄,无“双层壁”囊的特点阴性- 可有局部占位、压迫症状细菌性肝脓肿无棘球蚴囊特点性影像阴性白细胞数明显升高;高热、寒战、肝区疼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右侧肾盂积水和胆囊积液无棘球蚴囊特点影像阴性- 可有局部占位、压迫症状2.肝泡型包虫病的鉴别诊断鉴别病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包虫病免疫学检查血液检查肝泡型包虫病肝区不适,病程较长,晚期可显现梗阻性黄疸、门静脉高压症病灶周边为“贫血供区”,形状不规则,病灶的实变区和液化区并存,室腔壁高回声或“地图征”阳性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肝癌多有肝炎病史,病变进展速度快,病程相对短病灶周边多为“富血供区”阴性甲胎蛋白升高,肿瘤相关标记物阳性肝囊肿可有局部占位、压迫症状显示囊壁较薄,无“双层壁”囊的特点阴性-二、药物治疗(一)治疗对象适用于无禁忌症的肝囊型包虫病Ⅰ-Ⅲ型、多器官包虫病、肝外包虫病患者和不宜采取外科手术根治的泡型包虫病人。

牛羊包虫病的预防及治疗技术

牛羊包虫病的预防及治疗技术

牛羊包虫病的预防及治疗技术牛羊包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牛、羊等哺乳动物体内引起的。

该病可严重影响家畜的健康,并引起人类囊虫病。

因此,对牛羊包虫病的预防及治疗技术非常重要。

1 牛羊包虫病的预防牛羊包虫病是一种由细粒棘球绦虫寄生于牛、羊等哺乳动物体内引起的寄生虫病。

该病可以严重影响家畜的健康,并在人类身上引起囊虫病。

因此,对牛羊包虫病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环境卫生管理、均衡饲料、药物预防三个方面介绍牛羊包虫病的预防措施。

1.1 环境卫生管理养殖人员必须保持畜舍的卫生清洁。

在集约饲养条件下,应该采用定期更换垫料和消毒的措施,因为定期的翻动垫料和控制污染源有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体。

环境卫生管理是减少牛羊包虫病感染的重要手段。

养殖人员必须保持畜舍的卫生清洁。

在集约饲养条件下,应该采用定期更换垫料和消毒的措施,因为定期的翻动垫料和控制污染源有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体。

同时,牛羊畜舍要做好细节部分的日常清洁,例如清洗饮水设备、饲喂设备等。

另外,畜主应该有一个能够确保畜群生活在清洁,且无菌环境的计划。

1.2 均衡饲料哺乳动物营养需求和饲料的品质和种类对其体内寄生虫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减少牛羊包虫病的感染,畜主应为畜群提供营养全价均衡的饲料,不仅有助于增强家畜的抵抗力,还有助于防止细粒棘球绦虫感染。

在日常饲养过程中,畜主应该确保畜群饮水设备的清洁并保持饮水无虫。

1.3 药物预防防控牛羊包虫病的主要方法是药物预防。

虽然不能完全防止牛羊包虫病的发生,但可以降低畜群的感染率。

因此,畜主应该根据当地的环境和动物情况相应选择药品,对畜群定期药物预防。

另外,为了保障公众和口岸卫生安全,对肝、肉囊虫病重灾区和出口牲畜,还需要进行疫区检疫或消毒性预防以及运输限制措施。

为了减少牛羊包虫病对实际牛羊养殖行业的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减少牛羊包虫病的发生概率。

(1)要做好驱虫工作,通过药物的驱虫减少牛羊身体内所存活的寄生虫数量,降低该病对牛羊养殖行业的不利影响,更好地保障牛羊的身体健康。

【肝包虫病的治疗方法】肝包虫病的用药

【肝包虫病的治疗方法】肝包虫病的用药

【肝包虫病的治疗方法】肝包虫病的用药肝包虫病的治疗概要:肝包虫病治疗目前仍以外科手术为主,对不适合手术者,可行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是肝包虫囊肿主要的治疗方法。

彻底清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溢,消除外囊残腔和预防感染。

对肝包虫病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肝包虫病的详细治疗:肝包虫病的治疗:肝包虫病的治疗目前仍以外科手术为主,对不适合手术者,可行药物治疗。

1.非手术治疗肝包虫病(l)应用指征:早期较小、不能外科手术治疗或术后复发经多次手术不能根治的棘球蚴,也可作为防止播散于手术前应用。

(2)药物选择及方法:可试用阿苯达唑(400~600mg/次,每日3次,21一30天为一疗程);或甲苯达唑,常用剂量200一400mg/日,21~30天为一个疗程,持续8周,此药能通过弥散作用透入包虫囊膜,对棘球蚴的生发细胞、育囊和头节有杀灭作用,长期服药可使包虫囊肿缩小或消失,囊肿萎陷和完全钙化率40% ~80%。

新的苯丙咪唑药物丙硫哒唑更容易被胃肠道吸收,对细粒棘球蚴合并感染的病例更有效。

常用剂量200~400mg/日,共6周。

也可选用吡喹酮等药物治疗。

(3)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PAIR疗法,即在超声波引导下穿刺-抽吸-灌洗-再抽吸方法,疗效显著。

2.手术治疗是肝包虫囊肿主要的治疗方法,可根据囊肿有无并发症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为了预防一旦在术中发生囊肿破裂,囊液溢入腹腔引起过敏性休克,可在术前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100mg。

(1)手术原则:彻底清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溢,消除外囊残腔和预防感染。

(2)肝包虫病的手术方法1)单纯内囊摘除术A.适应证:适用于无并发症(即囊肿感染和囊肿破裂)者。

B.手术要点:显露包虫囊肿后,用碘伏纱布或厚纱布垫将手术区与切口和周围器官隔离,以免囊内容物污染腹腔导致过敏性休克。

用粗针头穿刺囊肿抽尽囊液,在无胆瘘的情况下,向囊内注入30%氯化钠溶液或10%的甲醛溶液,保留5分钟,以杀死头节,如此反复2~3次,抽空囊内液体(注:上述溶液也可用碘伏溶液代替)。

包虫病药物治疗技术方案

包虫病药物治疗技术方案

包虫病药物治疗技术方案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常见于草原和牧区,尤以牛羊为它的中间宿主。

包虫病的症状通常不明显,但若不及时接受治疗的话,会引发严重的生理病变甚至是死亡。

药物治疗是包虫病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技术方案的制定应根据感染程度灵活调整。

以下是包虫病药物治疗技术方案的介绍。

1. 磺酰脲类药物治疗方案磺酰脲类药物是治疗包虫病的一线药物,具有成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

在药物治疗期间,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药物耐受性,合理安排药物的用量和使用时间。

常用药物有阿苯达唑(ABZ)、甲硝唑、唑硝唑等。

它们能够直接杀灭细粒棘球绦虫或降低其存活率,同时也有促进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分泌,起到抗炎抗疟疾的作用。

阿苯达唑是最常用的治疗药物,剂量一般为10~15mg/kg,每日2次,服药时间为4周。

2. 治疗方案中的联合用药联用药物是增强药物疗效和预防药物耐药的一种方法。

针对难治性细粒棘球绦虫感染,联用药物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案。

目前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有阿苯达唑+曲奈芬(ENZ)、阿苯达唑+曲拉奈帕尔(SQB)、阿苯达唑+氢氯噻嗪(HCTZ)等。

其中,阿苯达唑+曲拉奈帕尔是一种新型联用药物,具有疗效显著、用药期间短等优点,逐渐被临床医生广泛采用。

3. 手术治疗方案手术治疗是作为包虫病的补充治疗手段,在治疗难度高、肝脏功能受损或严重病例中起到重要作用。

传统手术治疗包括肝切除术、囊肿穿刺和阑尾切除术。

而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肝内微创手术治疗成为一种累积经验、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

肝内微创手术包括肝内切除术、热切割术、射频冷冻治疗等,都能实现准确、快速、安全地去除细粒棘球绦虫囊肿。

总结:药物治疗是包虫病的首要治疗手段,而各种治疗方案的应用取决于患者的个体情况。

针对某些特殊情况,手术治疗方案同样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为此,建议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该遵医嘱用药,及时进行随访和检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人包虫病药物治疗方案

人包虫病药物治疗方案

一、概述人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所致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

该病主要流行于牧区,人类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排泄物、食用未煮熟的病畜肉、呼吸道吸入虫卵等途径感染。

药物治疗是人包虫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包虫病的药物治疗方案。

二、药物治疗原则1. 早期治疗:人包虫病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应尽早进行药物治疗。

2. 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应与其他治疗方法(如手术治疗、免疫治疗等)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3. 长期治疗:人包虫病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需遵医嘱,长期服药。

4.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药物疗效、副作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

三、常用药物治疗方案1. 丙硫氧嘧啶(Albendazole)(1)适应症:适用于各型人包虫病,如囊型、泡型等。

(2)用法用量:成人剂量为每日15-20mg/kg,分2-3次口服,疗程为3-6个月。

(3)注意事项:①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②服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如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等;③服药期间禁饮酒、禁油腻食物。

2. 甲苯达唑(Mebendazole)(1)适应症:适用于各型人包虫病。

(2)用法用量:成人剂量为每日100mg,分2次口服,疗程为3-6个月。

(3)注意事项:①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②服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如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等;③服药期间禁饮酒、禁油腻食物。

3. 丙硫苯咪唑(Praziquantel)(1)适应症:适用于各型人包虫病。

(2)用法用量:成人剂量为每日30mg/kg,分2次口服,疗程为3-6个月。

(3)注意事项:①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②服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如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等;③服药期间禁饮酒、禁油腻食物。

4. 美洛昔康(Mebendazole)(1)适应症:适用于各型人包虫病。

(2)用法用量:成人剂量为每日50mg,分2次口服,疗程为3-6个月。

包虫病防治技术实施方案

包虫病防治技术实施方案

包虫病防治技术实施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要求,为保障《“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家防治包虫病规划目标的实现,科学规范开展包虫病防治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治策略包虫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中间宿主防控与病人查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

二、流行区分类依据人群患病率和犬感染率,以县为单位,将包虫病流行县分为以下4类,县为Ⅱ类县。

Ⅰ类县:人群患病率≥1%,或犬感染率≥5%;Ⅱ类县:0.1%≤人群患病率<1%,或1%≤犬感染率<5%;Ⅲ类县:0%<人群患病率<0.1%,或0%<犬感染率<1%;Ⅳ类县:曾有本地感染包虫病病例报告,但近3年未发现本地感染新病人,且无感染犬存在。

三、病例报告与治疗(一)病例发现。

要求县人民医院,对因其他疾病到医院接受超声检查的患者主动开展腹部包虫病超声检查。

全县18个乡镇具备超声检查能力的卫生院,结合基本公共卫生,农牧民、老年人等人群健康体检中接受超声检查的患者主动开展腹部包虫病超声检查。

儿童筛查,辖区乡镇每年在小学一年级和六年级学生中开展超声检查。

(二)病例诊断。

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依据《包虫病诊断标准》(WS257-20XX)进行诊断,分别界定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

疑似病例应进行免疫学检查,阳性者判定为临床诊断病例。

(三)病例报告。

对发现的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进行报告。

我中心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卫生机构,应于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卫生机构,应于24小时之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疾控机构应及时在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填报、审核包虫病疫情信息。

包虫病药物治疗技术(梁虹2014.9.26)

包虫病药物治疗技术(梁虹2014.9.26)
14
包虫病人的免费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原则
为了挽救包虫病患者的生命,延长存活周期,提高生活
质量,对符合免费治疗条件的包虫病患者提供免费医疗 救助。 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必须认真落实国家包虫病病人的免费 救治政策,本着公平、公正、合理以及厉行节约、杜绝 不合理费用发生的原则,减轻流行区患者医疗负担,努 力做好项目地区包虫病病人的药物治疗和管理工作。
10
5.2 处理:①轻度反应的患者一般不需 处理,可继续服药观察;②中度反应者 应暂停服药,并建议到县级以上医院确 认,做血、尿常规、肝和肾功能检查后, 确定治疗方案;③重度反应者应立即停 药并送县级以上医院处理。
11
三、督导服药和复查
1. 督导服药:药物治疗开始后半个月必 须进行一次调查,登记用药后的反应情况 对有不良反应者按照轻、中、重分级进 行相应处理。对初次治疗曾出现中度以 上不良反应者建议到县级以上医院确认, 做血、尿常规、肝和肾功能检查。 2. 复查:对继续治疗者每6个月进行一次 影像学复查,评价疗效,并确定下一步的 治疗方案。
17
包虫病人的免费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若干问题的处理 应以患者本人自愿原则给予药物治疗。要求病人遵医嘱 服药,定期复查,告知所需费用。同时讲明可能的治疗 结果,不能做不实宣传。 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须由有相应资质的医务人员进行。 对住院病人的各种并发症、夹杂症,如包囊破裂或感染 造成过敏性或感染性休克、出血、胆道阻塞等,应有足 够的重视。准备好抢救和及时转院的各项准备工作。 对于包囊较大的肺包虫病应估计到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破 裂的可能。对治疗出现的严重反应或偶合事件参照《阿 苯达唑治疗包虫病严重反应或偶合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见附件)处理。
24
第四条 调查与处理 (一)调查步骤和内容:

包虫病药品防治方案

包虫病药品防治方案

包虫病药品防治方案包虫病是一种由绦虫科动物包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其病原体包虫主要寄生于犬、猪、牛等动物的肠道内,通过食用未经充分煮熟的动物肉,人类可被感染并发生病变。

该病主要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较为流行,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两种。

本文将详细介绍包虫病药品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一、预防措施1.加强动物防治。

饲养动物时要做好消杀、驱虫工作,经常检查动物的健康情况,对出现异常症状的动物及时隔离、治疗。

2.改变饮食习惯。

不食用未经充分煮熟的牛、羊、猪等动物肉,不食用随意采购的野生动物、蛋类等食品。

3.加强健康教育。

普及包虫病的防治知识,告知人们如何避免感染和传播包虫病的潜在危害,提高人们自我防护意识。

二、药物治疗1.阿苯达唑(ABZ):该药物是一种广谱抗微生物药,可以干扰寄生虫的代谢和生长,从而达到杀灭寄生虫的作用。

该药物对绦虫科寄生虫特别有效,被广泛应用于包虫病的治疗中。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5-5mg/kg,每日2次,7-10天为一个疗程。

但由于该药物的肝毒性较强,有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多巴脲(PZQ):该药物是一种广谱驱虫药,具有杀灭成虫和幼虫的作用。

经过实验证明,该药物对包虫病的疗效显著,对组织内的囊虫和囊壁都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5mg/kg,每日3次,7天为一个疗程。

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不同患者的药敏情况,以避免出现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

3.欧芍碱(Avermectin):该药物是一种广谱抗寄生虫药,具有杀灭成虫和幼虫的作用,对包虫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0.05-0.2mg/kg,每日1次,7-10天为一个疗程。

该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患者的体质和健康状况。

总结:对于包虫病的治疗,药物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手段。

不同药品的疗效和适应症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医生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轻重以及药品的副作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品并规范使用。

包虫病防治技术实施方案策划方案

包虫病防治技术实施方案策划方案

包虫病防治技术实施方案策划方案刚接到这个策划任务,我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一幅包虫病防治的宏伟蓝图。

这可是项艰巨的任务,不过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我,早就对这类项目轻车熟路了。

一、项目背景包虫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疾病,在我国一些地区呈现出较高的发病率。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包虫病的传播,我们需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实施方案。

二、目标人群与地区1.目标人群:主要包括高风险地区的人群,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儿童和青少年。

2.目标地区:以包虫病高发地区为主,涵盖全国范围内的高风险区域。

三、实施方案1.建立健全防治体系(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的包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完善政策法规:制定包虫病防治相关法规,明确防治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2.加强宣传教育(1)普及防治知识:通过多种渠道,如网络、电视、广播、宣传册等,广泛普及包虫病防治知识,提高目标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

3.加强监测与评估(1)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建立包虫病监测网络,对高风险地区进行定期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疫情发生地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传播途径、影响因素等,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加强防治技术培训(1)培训专业人员: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开展包虫病防治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2)推广防治技术:将先进的包虫病防治技术引入高风险地区,提高防治效果。

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1)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借鉴国际上的成功案例,引进先进防治技术和管理经验。

(2)开展合作研究: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包虫病防治技术研究,提高我国防治水平。

四、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对目标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包虫病疫情、防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制定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具体的包虫病防治技术实施方案。

3.组织实施: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包虫病防治--区20XX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虫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

包虫病防治--区20XX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虫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

包虫病防治**区20XX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虫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区20XX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各乡镇卫生院:根据《20XX年中央转移支付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疟疾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项目包虫病防治**省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包虫病流行和防治现状,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防治工作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

二、年度目标(一)以乡镇为单位达到下列目标犬感染率降到5%以下,2岁以下家畜患病率降到10%以下,6-12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降到5%以下。

(二)本年度实现以下工作指标1.对项目地区的所有犬进行登记管理和驱虫,提高犬驱虫覆盖率。

家犬登记、管理率达到90%以上,犬规范驱虫覆盖率达到80%以上,无主犬平均每村少于1条。

2.加强牲畜屠宰管理。

在集中屠宰场所,牲畜屠宰检疫和病变脏器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

3.在项目地区开展针对性的包虫病防治健康教育,提高流行区农牧民群众包虫病防治知识普及率和认知率,提高群众关键态度正确率和关键行为正确率。

流行区县、乡、村级干部、宗教教职人员、中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90%以上;农牧民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4.开展流行区人群包虫病查病工作,加大包虫病人发现力度,对确诊的包虫病病例开展药物或手术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加强对包虫病人的规范管理和治疗。

包虫病病人登记管理率达到90%以上,规范治疗率达到80%以上,随访督促服药率达到80%以上,半年疗效考核率达到80%以上。

5.对从事包虫病防治和诊疗的专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基层防治人员和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包虫病流行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动物监督机构防治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率达到95%以上。

包虫病流行地区,乡镇(街道)和村(居)民委员会干部、中小学校保健医生、乡村医生、兽医(防疫员)包虫病防治知识或技能培训率达到90%以上。

包虫病的药物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估

包虫病的药物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估

包虫病的药物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估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是一种由包囊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寄生引起的寄生虫病。

该病主要通过摄入被包囊虫卵污染的食物或饮水传播。

在人体内,包囊虫会形成包虫囊,通常寄生在肝脏和肺部,但也可以寄生在其他器官。

包虫囊可以增长并压迫周围组织,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包虫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

其中,药物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适用于患者手术不可行或术前术后辅助治疗的情况。

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和囊腔灌注治疗。

抗寄生虫药物治疗主要通过给患者口服抗寄生虫药物来杀死包囊虫,并促进包囊虫囊的自身吸收和消退。

目前,常用的抗寄生虫药物主要包括阿尔伯特酮(albendazole)和间质甲硫唑(mebendazole)。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包囊虫体内的能量代谢和营养吸收,导致包囊虫死亡。

药物治疗的疗程通常为数月至数年不等,具体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临床反应。

药物治疗对包虫病的疗效评估主要采用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症状观察。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扫描和MRI等,可以观察包囊虫囊的大小、形态和密度等变化。

临床症状观察主要通过患者自述的症状和体征来评估治疗效果。

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等。

药物治疗的有效性评估一般根据包囊虫囊的缩小程度和症状的缓解程度来确定。

研究表明,药物治疗对包虫病的疗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包囊虫囊直径小于5厘米的患者,对于大型包囊虫囊的治疗效果不明确。

其次,药物治疗对包虫病的治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药物在包囊虫囊内的浓度较低,难以达到治疗浓度。

此外,部分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耐药性或药物不良反应。

为提高包虫病药物治疗的效果,研究人员不断进行药物研发和治疗策略的优化。

一些研究表明,药物联合治疗可能比单药治疗更有效。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阿尔伯特酮和间质甲硫唑的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包虫病的治疗效果。

牦牛包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牦牛包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牦牛包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牦牛包虫病是一种由内脏和组织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慢性消瘦、胃肠道不适、黄疸、水肿和贫血。

这种疾病在牦牛中比较常见,并且是一个会传染给人类的疾病,因此对于牦牛包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技术十分重要。

以下内容将介绍牦牛包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诊断1. 症状检查:牦牛包虫病的病症不会在感染初期立即出现,它可能在细胞内和组织内出现,并且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开始发作。

因此,在牦牛体内检测该疾病是相当棘手的。

诊断时可通过外部的临床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牦牛包虫病。

2. 组织检查:牦牛包虫病的组织检查是该疾病的高度特异性诊断方法,通过检测寄生虫卵或成虫,可以确定是否感染了牦牛包虫病。

方法包括尸体解剖、生物组织检查和粪便检查。

此外,还可以通过成纤维细胞分离和全血放射免疫测定来检测抗体水平。

3. 粪便检查:牦牛包虫病的传播是通过牛类的粪便传播的。

因此,检测牛类粪便中是否含有包虫卵也是确定疾病的一种方法。

防治1. 卫生管理:卫生管理是预防牦牛包虫病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牛舍清洁、消毒以及密切监控粪便,避免其污染环境。

2.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也是预防牦牛包虫病的有效方法。

但是,由于当前市场上尚未有能够预防该病的疫苗,所以预防措施主要集中在防止寄生虫的传播上。

3. 药物治疗:对于已感染牛群,使用适当的药物治疗来控制和减轻感染的临床症状是非常必要的。

可使用氨苯喹等药物,但使用药物前最好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

4. 灭杀包虫卵:包虫卵可以存活数年之久,因此在疫区内要注意包虫卵的灭杀。

可使用高温或压力等方法以及对草地和水源进行控制来减少包虫卵的分布。

总的来说,牦牛包虫病的防治工作与牦牛的管理密切相关。

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做好卫生管理、定期检查和清理饮水设施和牛舍,并且使用适当的药物治疗。

此外,还要注意定期的疾病监测,以及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或流行。

包虫病药物治疗技术方案

包虫病药物治疗技术方案
包虫病药物治疗技术方案
汇报人: 2023-11-19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包虫病概述 • 药物治疗现状及问题 • 药物治疗技术方案 • 技术方案可行性分析 • 研究成果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包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 ,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威胁。
包虫病的传播范围广泛,特别是 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卫生条件 差、缺乏防治意识,使得包虫病
病发病机制相关的关键蛋白或基因,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靶点。
03
优化了药物治疗方案
通过对现有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和改进,提高了疗效,降低了副作用,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不足与展望
缺乏长期疗效观察
目前大多数关于包虫病药物治疗的研究集中在短期疗效上 ,对长期疗效的观察和研究不足,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
05
技术方案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评估
药物治疗技术的成熟度
包虫病药物治疗技术已经经过了长期的临床验证和优化,具有较 高的成熟度。
药物治疗技术的有效性
包虫病药物治疗技术对不同类型的包虫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 够有效地控制病情并促进康复。
药物治疗技术的安全性
包虫病药物治疗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患者不良反应轻 微,风险可控。
分类
根据感染的绦虫种类,包虫病可分为 细粒棘球绦虫引起的囊型包虫病和多 房棘球绦虫引起的泡型包虫病。
包虫病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传染源
狗是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 主和传染源,而狐狸、狼 等野生动物是多房棘球绦 虫的终宿主和传染源。
传播途径
通过摄入被绦虫卵污染的 食物或水,或与感染的狗 、狐狸等动物接触而传播 。

2024年包虫病药品防治方案

2024年包虫病药品防治方案

2024年包虫病药品防治方案哎呦,2024年了,包虫病这个老顽固还在困扰着我们,不过别怕,我来给大家捋一捋防治方案。

咱们这就开始吧!包虫病是个啥玩意儿?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食用被虫卵污染的食物传播。

得了这病,轻则肚子疼,重则可能引发肝硬化、腹水等严重并发症。

所以,咱们必须高度重视,不能让这个小东西在我们体内肆虐。

一、目标与任务1.到2024年底,实现全国范围内包虫病疫情的有效控制。

2.建立健全包虫病药品供应体系,确保患者用药需求得到满足。

3.提高公众对包虫病的认知度,减少病例发生。

二、防治策略1.药品保障(1)加强药品研发。

鼓励我国药企加大对新型抗包虫病药物的研制力度,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

(2)优化药品采购。

完善药品采购政策,确保药品质量,降低患者用药成本。

(3)药品配送。

建立健全药品配送体系,确保药品及时送达医疗机构。

2.疫苗接种虽然目前尚无针对包虫病的疫苗,但我们可以借鉴其他传染病的防控经验,研究开发相关疫苗。

同时,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

3.健康教育(1)加强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广泛宣传包虫病的危害、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2)培训基层医务人员。

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包虫病的识别和诊疗能力。

(3)开展健康教育。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包虫病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4.环境治理(1)改善卫生条件。

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减少虫卵污染。

(2)加强家禽、家畜管理。

做好家禽、家畜的防疫工作,减少虫源。

(3)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包虫病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疫情,采取相应措施。

三、具体措施1.建立健全包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的责任。

2.制定包虫病防治规划,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和措施。

3.落实防治经费,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4.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合力。

卫生健康、教育、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

包虫病治疗方案

包虫病治疗方案

包虫病治疗方案包虫病是一种由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表现为囊肿形成,可以影响人体的多个器官,尤其是肝脏和肺部。

对于包虫病的治疗,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包虫病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及预防措施等。

一、手术治疗对于囊虫病的治疗,手术切除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手术切除可以完全清除包虫囊肿,减轻患者的症状和疼痛,并防止病情恶化。

手术治疗适用于较大的囊肿或囊肿压迫引起的器官损伤。

手术切除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周围组织、完整虫囊以及不要破坏囊壁,以减少囊液外溢导致囊虫碎片散布。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恢复期监测和药物治疗以防止复发。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包虫病的常用方法之一,特别适用于囊虫较小、部位较为特殊或手术治疗不可行的患者。

常用的药物包括酮康唑、阿苏胞苷和抗寄生虫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杀灭囊虫幼虫或阻断其发育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药物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等指标,以及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三、辅助治疗在包虫病治疗过程中,还可以进行一些辅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其中包括:1.气胸引流:对于发生包虫囊肿肺气胸的患者,可以进行气胸引流来缓解肺部压力,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

2.纤维支气管镜引流:对于囊肿形成在支气管内的患者,可以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引流来清除患者的支气管内囊肿,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

3.胆道引流术:对于囊肿形成在胆道内的患者,可以进行胆道引流术来恢复胆管的通畅,减轻患者的黄疸和腹痛等症状。

4.营养支持:包虫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等情况,可通过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身体抵抗力。

四、预防措施预防是包虫病管理的关键,特别是在高发地区或接触过动物的人群中。

以下措施可以帮助预防包虫病的发生:1.加强环境卫生,避免与虫源接触:包括定期清洁住所、使用安全的饮用水、正确处理动物粪便等。

2.加强食品安全控制:避免食用未经充分烹饪的牛羊肉或内脏等可能感染绦虫幼虫的食品。

牛、羊包虫病病因及防治技术

牛、羊包虫病病因及防治技术

牛、羊包虫病病因及防治技术在目前的牛、羊养殖业中,包虫病对牛、羊的健康生长造成了很大威胁。

一旦养殖场牛、羊大规模患病,会导致养殖场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此病属于人畜共患疾病,不仅可以感染畜类,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1 牛、羊包虫病的病因及传播方式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条虫幼虫感染引起的,因此又称为棘球蚴病。

此种寄生虫是最小的一种带科绦虫,成虫长度多小于5 mm,虫卵直径极小,主要呈椭圆形或圆形。

细粒棘球绦虫繁殖能力较强、寿命较长,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狗属于细粒棘球条虫的终宿主,细粒棘球绦虫成虫会大量寄生于狗的肠道内,因此,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极易随狗的粪便传播。

粪便内的虫卵会随土壤和水源进行传播,导致疾病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

而牛、羊饮用含有虫卵的污染水源后,虫卵会由牛、羊肠壁进入血管,进而随血液进入牛羊内脏,导致患病牛、羊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

家畜在放牧过程中吃到终末宿主排出的细粒棘球绦虫虫卵或孕卵节片,会从消化道中溢出虫卵内的六钩蚴,随后钻进中间宿主的肠壁,再随血液流动带至肝肺等器官,生长发育为棘球蚴。

犬、狼等在吞食家畜感染棘球蚴的内脏后感染原头蚴,原头蚴到犬的小肠内,在肠壁内头节外翻,40 d左右发育为细粒棘球绦虫。

人则往往因为接触牲畜或误食虫卵而被感染。

此外,由于狗类具有舔舐肛门的习惯,会使体内虫卵遍布全身,导致与狗接触的牛、羊或人员也会被传染。

一旦牛、羊遭到细粒棘球绦虫寄生,且发现不及时,就会导致牛、羊大规模死亡,给养殖场(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养殖场(户)需要积极做好包虫病防治工作,降低包虫病发生率,促进养殖牛、羊养殖业发展,增加自身经济收入。

2 牛、羊包虫病发病症状大量试验数据和临床观察发现,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一般通过水或食物进入中间宿主肠道,而虫卵可经宿主肠壁进入血管,随宿主血液流动侵袭内脏,最常被侵袭的内脏是牛羊肺部。

虫卵进入肺部后,会导致肺内多部位受到破坏,因此,染病牛、羊在病情进展期会出现呼吸困难表现,偶尔伴有轻微咳嗽,而且听诊时可发现肺泡呼吸音减弱征象。

肝包虫病治疗方法

肝包虫病治疗方法

肝包虫病治疗方法
肝包虫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肝包虫病的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单纯性包虫囊肿、囊肿较小或无症状的患者。

常用的药物包括阿苯达唑、扑尔敏和甲硝唑等。

药物治疗的疗程通常较长,一般为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由于药物治疗的效果受到囊液清除的限制,容易出现包虫囊肿残留、再发等情况。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包虫囊肿较大、症状明显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

根据包虫囊肿的大小和位置,手术可以选择切开排虫、囊肿切除、肝叶切除等不同的方法。

手术治疗的优点是可以彻底清除囊肿,但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较慢,且手术后易出现并发症。

对于肝包虫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术前和术后的合理护理和康复措施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提醒患者定期复查和随访,以及接受预防措施,避免再次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虫病药物治疗技
术方案
附件
包虫病药物治疗技术方案
( 试行)
一、包虫病的诊断
( 一) 诊断标准
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有在流行区居住、工作、旅游或狩猎史, 或与犬、牛、羊等家养动物或狐、狼等野生动物接触史; 在非流行区有从事来自流行区的家畜运输、宰杀、畜产品和皮毛产品加工等接触史。

2.B超扫描、 X线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或磁共振成像( MRI) 检查发现包虫病的特征性影像; 或发现占位性病变并查出包虫病相关的特异性抗体或循环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或病原学检查发现棘球蚴囊壁、子囊、原头节或头钩等。

3.排除其它原因所致肝、肺等器官的占位性疾病。

( 二) 分型
1.囊型包虫病的B超影像学分型
( 1) 囊型病灶( CL型) : 囊壁不清晰, 含回声均匀内容物, 一般呈圆型或椭圆型。

( 2) 单囊型( Ⅰ型) : 棘球蚴囊内充满水样囊液, 呈现圆形或卵圆形的液性暗区。

由于棘球蚴囊壁与肝组织的密度差别较大, 故呈现界限分明的囊壁。

本病的特异性影像为其内、外囊壁间有潜在的间隙界面, 可出现”双壁征”。

B超检测棘球蚴囊后壁呈明显增
强效应, 用探头震动囊肿时, 在暗区内可见浮动的小光点, 称为”囊沙”影像特征。

( 3) 多子囊型( Ⅱ型) : 在母囊暗区内可呈现多个较小的球形暗影及光环, 形成”囊中囊”特征性影像。

B超检测显示花瓣形分隔的”车轮征”或者”蜂房征”。

( 4) 内囊破裂型( Ⅲ型) : 内囊破裂后, 囊液进入内、外囊壁间, 出现”套囊征”; 若部分囊壁由外囊壁脱落, 则显示”天幕征”, 继之囊壁塌瘪, 收缩内陷, 卷曲皱折, 漂游于囊液中, 出现”飘带征”。

( 5) 实变型( Ⅳ型) : 棘球蚴囊逐渐退化衰亡, 囊液吸收, 囊壁折叠收缩, 继之坏死溶解呈干酪样变, B超检查显示密度强弱相间的”脑回征”。

( 6) 钙化型( Ⅴ型) : 包虫病病程长, 其外囊肥厚粗糙并有钙盐沉着, 甚至完全钙化。

B超显示棘球蚴囊密度增高而不均匀, 囊壁呈絮状肥厚, 并伴宽大声影及侧壁声影。

2.肝泡型包虫病分型
分型内容病变程度
原发病灶P0肝脏无可见病灶
P1周围病灶, 无血管和胆道累及
P2 中央病灶, 局限在半肝内, 有血管和胆道累及
有无黄疸P3中央病灶侵及左右肝脏, 并有肝门部血管和胆道累及P4任何肝脏病灶伴有肝血管和胆道扩张
邻近器官累及情况N0 无邻近器官、组织累及N1 有邻近器官、组织累及
转移病灶M0无远处转移
M1单个病灶远处转移
( 三) 鉴别诊断
1.肝囊型包虫病的鉴别诊断
鉴别病种影像学检查包虫病免
疫学检查
血常规检查临床表现
肝囊型包虫病双层壁、多子囊、内
囊塌陷、囊壁钙化
阳性可有嗜酸性粒细
胞增高
局部占位、压迫症状或破裂症
状, 可有过敏反应
肝囊肿显示囊壁较薄, 无”双
层壁”囊的特征
阴性- 可有局部占位、压迫症状
细菌性肝脓肿无棘球蚴囊特征性影像阴性白细胞数明显升
高;
高热、寒战、肝区疼痛等全身
中毒症状
右侧肾盂
积水和胆
囊积液
无棘球蚴囊特征影像阴性- 可有局部占位、压迫症状
2.肝泡型包虫病的鉴别诊断
鉴别病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包虫病免
疫学检查
血液检查
肝泡型包虫病肝区不适, 病程较长,
晚期可出现梗阻性黄
疸、门静脉高压症病灶周边为”贫血供区”, 形态
不规则, 病灶的实变区和液化区
并存, 室腔壁高回声或”地图
征”
阳性可有嗜酸性粒细
胞增高
肝癌多有肝炎病史, 病变
发展速度快, 病程相
对短病灶周边多为”富血供区”阴性甲胎蛋白升高,
肿瘤相关标记物
阳性
肝囊肿可有局部占位、压迫
症状显示囊壁较薄, 无”双层壁”囊
的特征
阴性-
二、药物治疗
( 一) 治疗对象
适用于无禁忌症的肝囊型包虫病Ⅰ-Ⅲ型、多器官包虫病、肝外包虫病患者和不宜采取外科手术根治的泡型包虫病人。

( 二) 服药方法
1.阿苯达唑片剂( 规格: 200 mg/片) , 每人每天15mg/kg体重, 根据体重测算药量, 早晚2次餐后服用, 连续服用6-12个月或以上。

2.阿苯达唑乳剂( 规格: 12.5 mg/ml) , 每人每天 0.8 ml/kg 体重, 14岁以下儿童每天 1.0 ml/kg体重, 早晚2次餐后服用, 连续服用6-
12个月。

( 三) 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1.妊娠期间和哺乳期的妇女、 2岁以下儿童、有蛋白尿、化脓性皮炎及各种急性疾病患者禁用。

2.有肝、肾、心或造血系统疾病、胃溃疡病史者和HIV感染者, 应到县级或县级以上医院检查后确定治疗方案。

3.有结核病的包虫病患者, 应参照结核病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治愈后再进行包虫病治疗。

4.服药期间应避免妊娠。

( 四) 疗效判定
以B超影像为主, 对腹部各脏器及腹腔包虫病进行疗效判定。

1.治愈
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且B超检查具有以下特征之一:
( 1) 囊型包虫病: 包囊消失; 囊壁完全钙化; 囊内容物实变。

( 2) 泡型包虫病: 病灶消失; 病灶完全钙化。

2.有效
( 1) 囊型包虫病: 临床症状和体征改进, 且B超检查具有以下特征之一者: 囊直径缩小2cm以上; 内囊分离征象; 囊内容物中回声增强, 光点增强增多。

( 2) 泡型包虫病: 临床症状和体征改进或B超检查具有以下特征之一者: 病灶缩小; 病灶未增大, 回声增强。

3.无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