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是一门以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地理科学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地理学知识技能的需求,下面就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讨。

一、培养目标1.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系统的地理学知识体系;2.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地理学知识解决科学、教育、决策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3.具备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4.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5.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课程设置1.地理学基础课程:地理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气候学、地貌学、海洋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

2.专业核心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

3.实践课程:地理实习、地理调查与研究方法、地理数据处理与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

4.选修课程:旅游地理学、区域规划与发展、生态旅游、农村与农业地理、都市流域与城市发展等。

三、实践教学1.地理实习:通过地理实习,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加深对地理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地理调查与研究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进行地理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如问卷设计、调查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

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如地图制作、空间数据分析等。

4.科研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实习:每年安排一次地理实习,组织学生到地理学相关领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

2.社会实践:每年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了解社会、经济、环境等实际问题。

2024级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2

2024级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2

2024级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2 2024级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22024级地理科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是以地理学科为基础,培养地理科学教师的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地理理论和知识基础,掌握一定的教育科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地理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培养目标1.具备坚实的地理基础理论和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具备较高的地理科学研究能力。

2.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能够承担地理学的中学教育工作,培养和指导地理学科学生。

3.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参与地理科学的科研项目,发表地理学论文。

4.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了解现代教育和教育政策。

二、培养要求1.必修课程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地理学原理、地貌学、气候学、环境学、资源与环境、地理国情调研等。

2.选修课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球物理学、环境地质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等。

3.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教育实践、参加科研项目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毕业论文独立完成一篇具备一定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展示个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模式1.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地考察等。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和方法。

2.开设地理实验室,提供现代化实验设备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3.与地理研究所、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研合作项目,加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

4.培养学生从事地理教学实践,参与地理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团队专业教师队伍由有丰富地理学科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其中包括研究领域涉及地球物理学、环境地质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各个方向的专家。

教师既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又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和教学经验。

五、实践平台开设地理实验室,配备现代化地理仪器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教学和科研实践平台。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地理科学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把握地理科学差不多思想方法和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理论,具备较高的教师教育职业综合素养,能够在中学与中等教育机构进行地理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有关机构环境教育工作者,以及能在旅行治理、房地产治理有关部门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紧学习地理科学的差不多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把握运用地图、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与资源环境实验分析的差不多技能并具有初步的教学、科研、开发和治理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把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差不多理论和差不多知识;2、把握地理科学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实验技能;3、了解相近专业如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治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一样原理和方法;4、熟悉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法规;5、了解地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进展动态;6、把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有关信息的差不多方法;7、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心理和躯体素养,具备较强适应能力、和谐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主干学科地理学相近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治理、地理信息系统要紧课程自然地理学(地球概论、地质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土壤地理与植物地理、水文与水资源)、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地理教学论、世界地理、经济地理学、测量与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环境学概论、广西地理、地理专业英语特色课程外语教学课程:地理专业英语标准学制四年弹性学制3~6年最低毕业学分170学分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总学时总学分构成表指导性教学打算表(见附表)要紧课程简介课程编号:141ZB001课程名称:地球概论(The generality of the Earth)课程类不:专业必修课授课学时:45(35+10)学分:3 周学时:3课程目标:把握《地球概论》的差不多知识,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各种宇宙天体、恒星和星系、太阳系以及地月系;把握天文望远镜、天球仪和活动星图的使用。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701(执笔人:邱文彬审核人:邹君审定人:罗文)一、专业培养目标面向2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瞄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应用”的本科人才培养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地理科学思维的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素质中学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师资。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同时兼顾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培养,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及环境教育等各种基本能力。

具体要求为:1、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和环境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2、掌握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基本能力;3、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科学的修养;4、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和环境教育的基本能力;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三、主干(核心)课程自然地理学(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与地貌学、生物与土壤地理)、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与遥感、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学论、区域分析与规划等。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名称1.学制:四年;2.修业年限:三年至六年;3.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要求1、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80学分方可毕业。

其中通识必修课53学分;通识选修课4学分,学科(专业)基础课20学分,专业必修课37学分、专业选修课14学分;教师教育课程必修12分;教师教育课程选修4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24学分;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项目12学分。

地理科学类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类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类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现象、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等问题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环境科学、人文地理学等多
个学科领域。

培养地理科学类学生需要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

下面是一个地理科学类培养方案。

一、理论知识培养
1.1基础课程培养
地理科学类学生需要修习一系列基础课程,如地理学入门、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气候学等。

这些基础课程能够给学生提
供全面的地理科学知识基础,使他们能够理解地球的形成、地球表面的现
象和变化,以及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科学管理和保护等。

1.2专业课程培养
地理科学类学生还需要修习一系列专业课程,如自然地理学、人文地
理学、地球科学、地质学、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等。

这些专业课程能
够使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科学的不同领域和研究方法,培养他们的学科专业
素养和实践能力。

1.3综合实践培养
二、实践能力培养
2.1实验技能培养
2.2实地实习培养
2.3专业实践培养
三、综合素质培养
3.1综合素质课程培养
3.2学术交流培养
3.3社会实践培养
通过地理科学类培养方案的实施,可以培养出具备地理科学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高素质地理科学类人才,他们能够在教育、
科研、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计划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计划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自然地理和资源环境基本理论和知识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立足国土资源管理领域和环境保护领域,有能力、有责任、有执着的信念、本领过硬、品德优良,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就业竞争力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科学、资源管理、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地理科学、地理信息技术、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四个方面进行学习和实践。

其中,地理科学是学科基础,需要认真学习,扎实基础;地理信息技术是重要手段,需要融会贯通并能实际应用和研发;国土资源及环境保护是主攻方向,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注重实习实训。

本专业的毕业生不仅适宜到国土部门、环保部门、规划部门、科研部门、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本学科开发研究和管理等工作,而且可以继续攻读地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基本要求1、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方面(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纪守法;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3)热爱科学,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具有艰苦求实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热爱劳动。

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服务,。

2、业务素质方面本专业学生应在学习地理科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学习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土地开发与利用规划、土地调查与测量、土地估价与交易、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生态规划等的技能训练,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和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与途径,并经过必要的实习实训锻炼,具有较强的地理信息和遥感图像处理的能力、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与较好的知识应用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 复习要点地理科学专业(Geography)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基本理论与技能;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能在有关部门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所需数、理、化及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系统地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包括野外与室内实验)的训练;了解地理科学的前沿问题、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有关信息的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三、学制及总学分学制4年,总学分164.5,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各类课程结构比例<<高等教育心理学>> 复习要点五、教学计划表<<高等教育心理学>> 复习要点<<高等教育心理学>> 复习要点<<高等教育心理学>> 复习要点<<高等教育心理学>> 复习要点<<高等教育心理学>> 复习要点六、修读要求<<高等教育心理学>> 复习要点1.修读学校平台课程需达到49学分,学校平台课程除公共选修课程外,均为必修课程或环节。

2.修读院系平台课程需达到67.5学分(含相关学科基础课33.5学分,学科基础课程34学分),院系平台课程均为必修课程。

3.修读专业平台课程需达到48学分,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5学分(必修),专业方向课程43学分(选修),其中专业优先选择课程最低修读22学分。

4.理科基地学生必须修读地理综合实践课程、3S综合实习课程以及两门双语课,其他同学自愿修读。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070501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070501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070501)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始建于1984年,依托校级重点学科——地理学,现已建成为学校重点专业之一。

该专业拥有校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精品课程群2个,面向全校开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1门。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3人,副教授7人,博士9人,德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德州市优秀教师4人,校级教学名师(教学骨干)3人,聊城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1人,另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和知名企业聘请客座教授9人。

团队成员主持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获批山东省教育厅优秀教研论文二等奖3项,出版校级规划教材3部,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出版个人专著3部,在SCI、EI及其他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余项。

本专业密切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重点培养现代地理科学基本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能够在中等学校、高等院校、人口、国土与环境、测绘与规划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规划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报考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环境科学、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地图与遥感、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硕士。

近年来,在校生参加“挑战杯”、“节能减排”、GIS与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国家级竞赛,获国家二等奖8项、三等奖10项、山东省特等奖1项。

6篇学生毕业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多篇在校生论文被国内核心期刊录用发表。

近五年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为45%,录取率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多人被中国科学院大学、211、985名校录取,涌现出多个“考研大满贯宿舍”。

该专业在青岛、泰山、秦皇岛等地建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在德州九中、实验中学、德州跃华中学、乐陵市与庆云县教育局等建有教育实习基地,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多人考取国家公务员,或被重点中学录用教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人文素质和科学技术修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掌握外语、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的地理专业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不仅适宜到中等学校从事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而且适宜到科研部门、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地理科学相关的开发和管理等工作,同时可以继续攻读地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二、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方面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纪守法,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3)热爱科学,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具有艰苦求实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热爱劳动。

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服务。

●业务素质方面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与方法,接受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通过教育理论和地理科学教学理论课程的学习以及教学实践的锻炼,具备进行地理教学和一定的科学研究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地掌握地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并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和方法的训练。

(2)掌握数学、环境科学、化学、生物等与地理科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方法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
的科研能力。

(4)掌握地理科学的主要基本规律,受到以地理科学为重点的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在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上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了解地理科学理论的最新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在地理科学某一方向上有所深入。

(5)熟悉教育科学理论,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以及地理科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6)通过教学实践的锻炼,具有良好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地理教学和地理教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分析解决一定的教育实际问题。

●科学文化素质方面
(1)了解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保护和国防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良好的文化素养。

(2)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

(3)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通过相应的等级考试。

●身心素质方面
(1)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的合格标准。

(2)了解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的基本知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1.基本学制为4年。

2.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和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四、专业核心课程
1、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地球概论、地图学、普通地质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地貌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自然资源学原理
2、专业核心课程: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保护概论、中国地理、经济地理学、世界地理、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多媒体课件制作、教育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五、各类课程学分分配
1. 课程学分结构
2.开课规划
六、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件
修完本专业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获得147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8学分,学科基础课程22学分,专业核心课程39学分,专业拓展课程5学分,教师教育课程15学分,实践课程18学分,即可毕业,发给地理科学专业毕业证书。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海南师范大学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规定》,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