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土壤分类简介解析
土壤类别划分
土壤类别划分土壤是地球表面的外壳中的一种天然物质,它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
根据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可以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本文将根据土壤的类别,分别介绍沙质土壤、粘质土壤、壤质土壤和砂壤土壤。
一、沙质土壤沙质土壤是由颗粒直径在0.05-2mm之间的沙粒组成的土壤。
它的颗粒较大,排列紧密度较小,通气性和渗透性较好。
沙质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水分蒸发和渗漏,因此在干旱地区通常不适宜种植农作物。
沙质土壤的肥力较低,容易流失养分,所以需要加强施肥和保持水分,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适宜种植沙生植物,如仙人掌等。
二、粘质土壤粘质土壤是由直径小于0.002mm的粘粒组成的土壤。
粘质土壤颗粒较小,排列紧密度较大,因此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肥力。
粘质土壤的通气性较差,容易产生积水和涝害,因此需要加强排水措施。
粘质土壤的肥力较高,养分流失较少,适宜种植农作物。
但粘质土壤容易粘结成块,不利于根系生长,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增加通气性和疏松度。
三、壤质土壤壤质土壤是由颗粒直径在0.002-0.05mm之间的壤粒组成的土壤。
壤质土壤是理想的农业土壤,它既具有沙质土壤的通气性和渗透性,又具有粘质土壤的保水性和肥力。
壤质土壤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土壤改良措施相对较少。
但壤质土壤在不同地区的性质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利用和管理。
四、砂壤土壤砂壤土壤是由颗粒直径在0.05-2mm之间的沙粒和壤粒组成的土壤。
砂壤土壤具有沙质土壤的通气性和渗透性,壤质土壤的保水性和肥力。
砂壤土壤适宜种植农作物,但需要加强施肥和保持水分。
砂壤土壤的土壤改良措施与壤质土壤相似,可通过增加有机质和改良土壤结构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土壤可以根据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沙质土壤适宜种植沙生植物,肥力较低,需加强施肥和保水措施。
粘质土壤保水性和肥力较好,但通气性较差,需加强排水措施。
壤质土壤是理想的农业土壤,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土壤改良措施相对较少。
土的分类及基础知识
土的分类及基础知识目录一、土壤分类概述 (2)1.1 土壤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2)1.2 土壤分类的依据和原则 (3)二、土壤基本性质 (5)2.1 土壤物理性质 (6)2.1.1 土壤质地 (7)2.1.2 土壤结构 (8)2.1.3 土壤孔隙度 (9)2.2 土壤化学性质 (10)2.2.1 土壤酸碱度 (11)2.2.2 土壤氧化还原性 (13)2.2.3 土壤营养元素 (14)三、土壤分类系统 (15)3.1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16)3.2 国际土壤分类系统 (18)3.3 土壤改良分类系统 (19)四、主要土壤类型及特征 (20)五、土壤资源与管理 (21)5.1 土壤资源的分布特点 (23)5.2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4)5.3 土壤污染与修复 (25)六、土壤学基础知识 (27)6.1 土壤形成因素 (28)6.2 土壤生态学 (29)6.3 土壤肥力原理 (31)七、土壤测量与试验 (32)7.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4)7.2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 (35)7.3 土壤化学性质测定 (36)八、土壤改良与施肥 (37)8.1 土壤改良方法 (39)8.2 土壤施肥技术 (41)九、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41)9.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42)9.2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法 (43)一、土壤分类概述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它包含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并且为植物提供支撑和养分。
土壤的分类主要是基于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生物活性等因素。
土壤剖面观察:通过观察土壤的剖面,可以了解土壤的结构、颜色、质地、湿度和侵蚀情况等信息。
土壤化学分析:通过化学分析,可以了解土壤中元素的含量和比例,以及土壤的酸碱度、氧化还原状态等。
土壤微生物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培养实验,可以了解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它们对土壤生态系统的贡献。
土壤物理学测试:通过测试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土壤的紧实度、容重、孔隙度等,可以了解土壤的保水能力、通气性能和渗透性等。
4土壤质地和结构
4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陆地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土壤质地和结构是土壤的重要特征,对土壤的肥力、透气性、保水性等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认识土壤质地和结构,可以帮助合理选择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
本文将从土壤质地和结构的概念、特征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土壤质地和结构的概念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砂粒、粉粒和粘粒的相对含量和比例关系。
土壤质地的分类主要根据颗粒大小来划分,一般包括砂壤土、壤土、粉壤土、壤粉土、砂土等类型。
砂质土含有大量的砂粒,质地较粗;壤土含有较平衡的砂粒、粉粒和粘粒,质地适中;粉质土则含有较多的粉粒,质地较细。
不同类型的土壤质地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砂质土质地较松散,透气性好,但保水性差,容易发生干旱;粘质土质地较重,保水性好,但透气性差,容易发生涝灾。
土壤结构是土壤颗粒在土壤体系中的排列方式和组合形态。
土壤结构的形成主要受土壤颗粒大小、粘合剂和土壤有机质等因素的影响。
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利于土壤通气、保水和根系扎根,从而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不同类型的土壤结构包括块状结构、板状结构、粒状结构等,它们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
二、土壤质地和结构的特征1.土壤质地的特征(1)砂粒:直径在0.05-2.0毫米之间,是土壤颗粒中的最大颗粒,通透性好,透气性强。
(2)粉粒:直径在0.002-0.05毫米之间,是土壤颗粒中的中等颗粒,保水性好。
(3)粘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是土壤颗粒中的最小颗粒,可以黏附成团状,有利于形成土壤结构。
2.土壤结构的特征(1)块状结构:土壤颗粒排列成块状,有利于保水和通气,适合植物生长,并容易发生农业生产。
(2)板状结构:土壤颗粒排列成板状,受到土壤膨胀与收缩的影响,容易发生土壤风化和冷冻膨胀。
(3)粒状结构:土壤颗粒散乱排列,不易形成土壤结构,不利于植物根系扎根。
14种土壤类型及特点
14种土壤类型及特点土壤是地壳表面形成的一种自然资源,根据其形成过程、物质组成和特点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14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及其特点。
1. 红壤:红壤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呈红色或棕红色。
其富含铁氧化物,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2. 黄壤:黄壤呈黄色或棕黄色,常见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适合农作物种植,但排水性较差。
3. 赤壤:赤壤呈红褐色,常见于亚热带地区。
它富含铁氧化物和富集的黏粒矿物质,适合种植茶叶、竹子等作物。
4. 黑土:黑土色泽深黑,富含有机质,并富含氮、磷、钾等养分。
黑土蓄水性和保肥性良好,适宜粮食作物的种植。
5. 棕壤:棕壤呈棕色,常见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排水性,适宜果树和作物的种植。
6. 硅质土:硅质土主要由含硅骨骼的植物遗骸和硅质矿物质组成。
它贫瘠但保水性好,通常用于盆栽和花卉种植。
7. 盐渍土:盐渍土富含盐分,常见于干旱地区和盐碱地。
它的含盐量高,对大多数作物不适宜,但适合盐生植物的生长。
8. 砂土:砂土颗粒较大,通常粘性较差。
砂土排水性良好,但肥力较低,不适合种植需肥沃土壤的作物。
9. 粘土:粘土颗粒较细,粘性强。
粘土富含养分,但排水性差,容易发生涝灾,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后才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10. 沼泽土:沼泽土主要由腐殖质和残体组成,多见于湿地和沼泽地区。
它富含有机质,但肥力较低,多被用于湿地保护和水生植物的栽培。
11. 塔顶土:塔顶土是在石炭期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类型。
它通常浅薄且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质,适宜苔藓和高山植物的生长。
12. 碱土:碱土富含碱性盐分,多见于盐碱地和干旱地区。
它对大多数作物不适宜,但适合耐盐碱植物的生长。
13. 砾石土:砾石土中含有较多的砾石颗粒,排水性良好但肥力较低,多用于建设和园林绿化。
14. 枯水土:枯水土是在干旱地区形成的一种土壤类型。
土壤的分类及特点
土壤的分类及特点土壤是由岩石和有机物、微生物等混合而成的自然物质,它是农业、林业、园艺、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基础资源。
土壤的分类和特点对于各种用途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土壤的分类根据其成分和性质,土壤可以分为三大类:砂壤、粘壤和壤土。
1. 砂壤:土壤中砂粒所占的比例超过75%的称之为砂壤,这种土壤通常具有较强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容易滤水和排水。
它的水分保持力较差,砂壤土壤的氮素和磷素等养分,因为不易被保存,所以需要经常施用肥料。
2. 粘壤:土壤中粘土所占比例高于35%的称之为粘壤,它的吸水保水性较好,透气性差。
通常质地黏腻,结成块状,不容易处理。
这种土壤可作为农作物的中性土,因为它容易保留水分和养分。
3. 壤土:土壤中粘粒和砂粒比例一般在35%至75%之间,称之为壤土,也被称为中性土。
这种土壤具有透水性和保水性的平衡,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含量较高,肥力较好,非常适合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此外,根据水域条件和化学性质,土壤还可以分为水生土壤、盐渍土壤、沙漠土壤、酸性土壤、钙质土壤等。
二、土壤的特点1. 物理特点:土壤的密度较小,针对不同育种方法,其物理性质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壤土有比较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保水力也较好。
粘土则具有很强的结团性,透水性和透气性都很差。
2. 化学特点:土壤中常含有机质、金属元素、氧化物、氢离子等物质,具有很强的化学性质。
不同类型的土壤,其化学成分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土壤的化学成分特点进行施肥和种植。
3. 生物学特点:土壤中有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其中包括各种具有生物学活动的细菌、真菌、养分循环的死亡生物体等,它们对土壤生物学性质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4. 农业生产特点:土壤是农业生产基础,它的肥力、气候状况、水分管理等都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方法和效果也不尽相同。
总之,土壤是人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基础资源,其分类和特点对于管理和利用充分非常必要,正确的土壤管理可以使农业、园艺、林业的产量更高,同时也可以减少土壤的污染和退化,保护环境。
四节土壤类型
(13)雏形土
➢ 概念:发育程度低而具雏形层的土壤. ➢ 分布范围:世界土壤图列系统,美国和西欧土壤分类
系统都有雏形的位置和定量指标。 ➢ 成土作用表现为:土壤物质风化处于较低阶段,物
质粗夹有岩屑;物质淋溶程度弱基本上无物质淀积, 不发生粘化现象;粘土矿物2/1型为主,胶体上净负 电量荷量高,粘粒火性强。 ➢ 雏形土的诊断层:是雏形层,风化成土过程中形成 的无或基本上无物质淀积,未发生明显粘化,带棕、 红棕、红、黄、或紫等颜色,且有土壤结构发育的 B层。
粘化层、雏形层、钙积层、超钙积层、石灰磐、超 石膏层、盐积层、超盐积层、盐磐。
(8)盐成土
概念:指在矿质土表至30厘米范围内有盐积层,或在矿质土 表至75厘米范围内有碱积层,而无干旱表层的土壤。
主要发育在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低平洼地及滨海地区低地, 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地下水位埋藏浅,矿化度高,经蒸发, 盐分向土体上层集中。
性特征。 2,矿质土表至50厘米深度范围内 无石质或准石质接触面。
(七)干旱土
定义:指发育在干旱水分条件下具有干旱表层和任 一表下层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学分类中的棕钙 土、灰钙土、高山草原土、灰棕漠土、棕漠土。
广泛分布于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在年降水量 小于350毫米地区广为发育。
干旱土的主要诊断层:1,干旱表层;2,土表至 100厘米范围内有一层或更多的如下土层
10)均腐土
概念;具有暗沃表层和均腐质特性 ,且在粘化层上 界至125cm范围内,或在矿物质土表层至180cm范 围内,或在矿质土表至石质,或准石质接触面之间, 盐基饱和度大于等于50%的土壤。
分布范围;半湿润和半干旱辽阔的杂类草草甸及草 原地区,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分布面积广,南方亚 热带溶岩地区,热带南海诸岛。
土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
土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土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但不容忽视的自然资源,对于土地的利用和保护,首先需要对土壤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土壤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包括土的成因和形成条件、土的粒度成分、土的工程性质、土的力学性质以及土的开挖难易程度。
1. 按照土的成因和形成条件分类土壤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候、地形、母质等。
根据不同的成因和形成条件,可将土壤分为残积土、沉积土、火山灰和冰积土等。
残积土是由岩石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作用形成的风化壳或堆积物,其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垂直层次和粒度变化。
沉积土是由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土壤,包括各种沉积岩石、沉积物和沉积矿产等。
火山灰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岩屑和火山玻璃等物质组成,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冰积土则是由于冰川作用形成的土壤,其特点是具有独特的冰川磨光面和漂石。
2. 按照土的粒度成分分类土壤的粒度成分是指土壤中不同粒径的矿物质颗粒的组合。
根据土壤中不同粒径的比例,可将土壤分为粘土、砂土、砾石土和泥炭土等。
粘土是由高岭石等粘性矿物组成的细小颗粒,具有高粘结性和吸附性。
砂土是由石英等矿物组成的较粗颗粒,具有较高的透气性和透水性。
砾石土是由较大粒径的砾石、卵石和碎石等组成的土壤,具有较好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泥炭土是含有大量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具有较高的持水能力和肥力。
3. 按照土的工程性质分类土壤的工程性质是指土壤在工程应用中的特点,主要包括颗粒级配、含水率、密度、压缩性、抗剪强度等。
根据这些工程性质,可将土壤分为粉质土、淤泥土、粘性土和砂土等。
粉质土是一种颗粒细小、结构较为松散的土壤,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但承载能力较低。
淤泥土是一种含有大量有机质、较为软弱的土壤,具有较高的压缩性和较低的强度。
粘性土是一种具有高粘结性和高度均匀性的土壤,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砂土则是一种颗粒粗大、结构较为松散的土壤,具有较高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但承载能力较低。
土壤的类别
土壤的类别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与应用土壤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自然资源,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也是农业、园林、环境等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基础。
根据土壤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下面将分别介绍各类土壤的特点和应用。
1. 沙质土壤沙质土壤的颗粒较大,土层较深,排水良好,通气性较好,但肥力较低,容易流失。
它适合种植一些对水分和养分要求不高的植物,如沙漠植物、灌木等。
在建设地下设施、花园等方面,由于排水性好,沙质土壤也是一种理想的基础材料。
2. 黏土壤黏土壤的颗粒较小,土层较深,保水性与肥力较好,但通气性较差。
它适合种植对水分和营养要求较高的植物,如大米、小麦、玉米等。
另外,黏土壤还是一种理想的制陶材料,因为它粘结力强,易于成型。
3. 砂质黏土壤砂质黏土壤是沙质土壤与黏土壤的混合物,其特点是排水性和保水性均较好,肥力适中,适合种植各种作物。
此外,砂质黏土壤还是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因为它既有足够的强度,又具有一定的弹性。
4. 砂壤土砂壤土是一种沙质土壤,其特点是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透气性和排水性均好,但肥力较低。
它适合种植萝卜、大葱、花生等根茎类作物,也可用于建筑、道路修建等方面。
5. 紫色土壤紫色土壤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其颜色由铁氧化物和有机质组成,具有肥力高、保水性好、透气性较差的特点。
它适合种植茶叶、柑橘、芒果等果树,也可以用于制作染料、药材等。
6. 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其主要成分是铁氧化物和氧化铝,具有排水性好、肥力较低的特点。
它适合种植茶叶、烟草、木棉等植物,也可用于制作陶瓷、建筑材料等。
不同类型的土壤各有特点,我们可以根据所需种植植物和建筑需求选择合适的土壤类型,从而获得最佳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在使用土壤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土壤的保护和利用,保证其可持续利用。
土壤的分类特点和用途
土壤的分类特点和用途一、土壤的分类1. 砂土类土壤特点砂粒含量高,颗粒较粗。
砂土类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非常好,土壤颗粒之间的孔隙较大,这使得空气和水分能够在土壤中快速地流动。
例如,砂土的孔隙度可以达到30 50%。
但是砂土的保水保肥能力差,因为砂粒不能很好地吸附养分和水分。
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快,不易积累,所以土壤比较贫瘠。
另外,砂土的热容量小,昼夜温差大,在炎热的白天砂土升温快,夜晚降温也快。
2. 黏土类土壤特点黏土颗粒细小,其质地黏重。
黏土类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很强,因为黏土颗粒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养分和水分。
黏土的孔隙度较小,一般在40 60%左右,通气性和透水性差,容易积水。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因为黏土的吸附作用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黏土的热容量大,昼夜温差小,在同样的环境下,升温慢,降温也慢。
3. 壤土类土壤特点壤土是介于砂土和黏土之间的一种土壤类型。
它的砂粒、黏粒和粉粒含量适中。
壤土类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较好,孔隙度较为适宜,一般在40 50%左右。
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能够较好地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
壤土中的有机质含量适中,土壤肥沃,适合大多数植物的生长。
二、土壤的用途1. 在农业方面不同类型的土壤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
砂土类土壤适合种植一些耐旱、根系发达的作物,如花生、西瓜等。
因为花生和西瓜的根系能够深入土壤深处吸收水分和养分,而且砂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果实的发育。
黏土类土壤适合种植水稻等水生作物,水稻生长需要较多的水分,黏土的保水能力强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
壤土类土壤则几乎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如小麦、玉米、蔬菜等。
良好的土壤肥力和水、肥、气、热协调能力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在建筑工程方面砂土类土壤由于其良好的透水性,在建筑地基处理中,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可以采用砂土进行换填等处理措施,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黏土类土壤在制作砖瓦等建筑材料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因为黏土的可塑性强,能够被制成各种形状的砖瓦。
4 土壤质地和结构
土壤粒级分类系统(三级分类制) classification systems of soil separates
国际制(ISSS) International Soil Science Society
(1930) Atterberg(1912)
粒级名称
粒径/mm
美国制(USDA)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2.质地(soil texture) :按照机械组成相近似进行归类,这些类别叫质 地。Soils are a combination of sand, silt, and clay whose relative
proportions determine the soils texture.
注意:
① 质地既有定量概念(以机械组成为依据划分的),也有定性的内容 (如人的感觉和它的生产性状)A textural class is a defined range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with similar behavior and management needs.
重视土壤中粘粒(clay)
Mineral properties change radically with decreasing size below about 1 to 5 m(0.005). Clay minerals are the most abundant of the clay-sized minerals.
有中国分类制吗? 有!
(?) 经常用哪个?
粒级分类制
• There is no natural classification of particle size; the limits are based on the contribution that particles of different sizes make to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As a result, several classification systems have been developed around the world
土壤四分法
土壤四分法土壤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资源之一,它承载着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以及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土壤的特性和功能,人们发展了许多分类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土壤四分法。
土壤四分法将土壤按照其成分和特性进行了归类,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土壤的工具和框架。
一、土壤四分法的基本概念土壤四分法是将土壤按照其组成成分和特性进行分类的方法。
它将土壤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每个部分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对土壤的性质和肥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矿物质:矿物质是土壤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由各种矿物质颗粒组成。
这些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对土壤的通透性、保水性和肥力等方面产生影响。
矿物质还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对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2. 有机质:有机质是土壤中相对较不稳定的部分,主要由植物和动物的残体、分泌物和代谢产物等有机物质组成。
有机质在土壤中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肥力。
有机质还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 水分:土壤中的水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土壤可以吸附和保持水分,供给植物的需求。
水分对土壤的渗透性、保水性和导热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管理土壤中的水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空气:土壤中的空气对土壤的呼吸和有机物质分解等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空气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氧气,促进根系的呼吸和养分吸收。
合理管理土壤中的空气含量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透气性,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和发育。
二、土壤四分法的作用和意义土壤四分法提供了一种系统和综合的分类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性。
通过了解土壤四分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土壤的质量和肥力,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土壤四分法还可以为土壤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可持续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发展。
三、对于土壤四分法的理解和观点土壤四分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土壤分类方法,对于土壤研究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等级
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等级中国土壤分类是根据土壤的性质和特征进行划分的一种分类体系,主要分为三级和六级分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等级。
中国土壤分类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建立,目前采用的土壤分类系统是根据1978年修订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进行的。
该分类系统主要基于土壤的成因、性质和用途,是一个较为综合全面的分类等级。
中国土壤分类分为三级分类和六级分类。
三级分类主要侧重于土壤的性质和特征,一级为大类,二级为次级,三级为小类。
六级分类在三级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一级为大类,二级为次级,三级为小类,四级为亚类,五级为常用含义组,六级为特定含义组。
下面将分别介绍三级分类和六级分类的具体内容。
一、三级分类:1.一级分类:主要分为12个土壤大类,包括黄壤、红壤、黄棕壤、黑土、褐土、林土、沼泽土、盐渍土、草地土、荒漠土、亚麻土、沙质土。
2.二级分类:根据土壤的其他特征和性质对一级大类进行细分,一共分为62个次级分类。
3.三级分类:在二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的更加具体的特征和性质进行细分,一共分为242个小类。
二、六级分类:1.一级分类:与三级分类一致,主要分为12个土壤大类。
2.二级分类:与三级分类一致,一共分为62个次级分类。
3.三级分类:与三级分类一致,一共分为242个小类。
4.四级分类:在三级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主要根据土壤的特性和用途进行划分,一共分为879个亚类。
5.五级分类:根据土壤的常用含义进行分组,方便使用者对土壤的理解和应用。
常用含义组共有198组,如砖红色、黄棕色、灰褐色等。
6.六级分类:根据土壤的特定含义进行分组,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些特定需求,比如耕地土壤、水稻土壤、园地土壤等。
以上就是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等级的具体内容。
该分类体系主要基于土壤的性质、特征和用途进行划分,对于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个分类系统,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第4章 土壤的形成、分布及其分类
第二节 土壤的分类
土壤分类:根据土壤层次的异同点可以把具有相同层次的土壤划分为一类。
分类的理论基础:土壤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一切土壤性状的获得,各种不同土壤性状的差 别,都与土壤的形成演化有关,因此,土壤分类以土壤发生学为基础,以土壤特性进行划分,根 据成土条件的差别和推断的成土过程来划分。
作业题
1、什么叫土壤圈?它有什么功能? 2、什么是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征? 3、隐域土和显域土有什么区别? 4、土体构型的一般模式是什么? 5、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土壤分类的依据: 1.分析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和作用 2.研究成土过程的特性特征 3.研究土壤属性的差别,土壤属性是土壤分类的最终依据
发生学分类:以地理发生为基础、以成土条件为依据,根据发生层不同进行的分类。如《中国 土壤分类系统》。 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征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分类。如《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支持者,又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
二、自然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
1、土壤的本质是土壤肥力,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也就是土壤肥力的形成变化过程,土壤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是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统一。
2、土壤肥力的变化决定于大小循环的强弱对比,这种对比关系决定于以生物为主导,包括母质、气候、地 形、时间五大自然成土因素。
二者关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同时同地进行,通过土壤相互连接在一起。
三、土壤剖面的发育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来的垂直切面。 土壤发生学层(soil genetic horizon):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母质中一 些物质发生分解、迁移、化合、淀积等,即物质发生重新分配,使原来不分层的母质逐渐在形态上分化 为不同的层次。 土壤诊断层(diagnostic horizon):在土壤分类中用以签定土壤类别的,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规定 的土层。 土壤诊断特征(diagnosti有一系列定量规定 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
土壤学4.土壤的基本性质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化学结构和成分未
改变的矿物,常见的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
白云母、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
土壤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母质或土壤的形成过
程中,经化学分解、破坏而形成的,包括次生 的层状硅酸盐类、含水氧化物类以及少量残存
的简单盐类
各级土粒的物理性质和物理机械性质
粒级名称 主要物理性质与物理机械性质 石 砾 通透性强,无粘结力、粘着力、可塑性及胀缩性, 不能蓄水保肥,土温变幅大 砂 砾 通透性强,毛管水上升高度低,无粘结力、粘着 力、可塑性和胀缩性,蓄水保肥力弱,养分贫乏, 土温变幅大 通气不良,透水困难。毛管水上升高,但缓慢, 粘着力、粘结力、可塑性、胀缩均很强,干旱成 硬土块,蓄水保肥力强,矿质养分丰富,土温变 幅小 直径与物理性质介于砂粒与粘粒之间,通透性比 粘粒强,毛管水上升较高,略有粘结力,粘着力、 可塑性,湿时膨胀微弱,干缩后紧密,蓄水保肥 力较强
适于生长的植物种类也最多,在绿化生产和绿地建植中,过
砂或过粘的土壤质地往往都需要改良。
不同质地土壤基本性状
特性 characteristics 感觉 鉴别 内排水 植物有效水 牵引力 耕性 径流潜势 导水性 风蚀性 砂土 Sand 粗砂 疏松 强 低 高 容易 低 低 高 壤土 loam 粗砂 粘结 好 中等 高 容易 较低 中等 中等 粉砂壤土 Silt 滑腻 指纹状 正常 高 中等 中等 高 高 低 粘土 clay 块、粘 光泽 较差 高 重 困难 较高 高 低
粘 粒
粉 粒
矿质土粒的化学组成
粒径 mm 化学成分 SiO2 Al2O3 Fe2O3 CaO MgO K2 O Na2O P2O5
1~0.2
0.2~0.04 0.04~0.01
第四章 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
第三节野外土壤草图测制技术
勾绘土壤草图的技术
所谓勾绘中、小比例尺土壤草图,就是野外在地形图上填图。 在进行填图以前,要对土壤边界线加以研究,然后应用勾绘 技术把土壤界线搬到地形图上去。 土壤边界分布规律性的实地分析 科学地确定调查地区不同土 壤类型之间的边界线,是保证土壤图合乎一定质量和精度要 求的关键。土壤是一种具有分布上连续特性的自然体,划分 土界常常是以剖面性态作为根据的。因此,在野外确定土壤 边界是,就应注意联系环境因素加以判断。
第三节野外土壤草图测制技术
勾绘土壤界线的技术
地形图定向 在勾绘土壤界线之前,首先要将工作底图(即地 形图)本身进行定向。目的是使图上的明显地物标志(如居 民点、道路交叉点、渠系桥涵、小庙、纪念碑、山顶或特殊 建筑物等)与实地相应的标志方向相一致。定向一般采用罗 盘仪。
地形图上定点 将实地所观测的剖面点(主要剖面或检查剖面) 和土壤界线点标绘到工作底图上去
第一节 几种主要分类体系简介
四、中国的土壤分类
第一节 几种主要分类体系简介
四、中国的土壤分类
第一节 几种主要分类体系简介
四、中国的土壤分类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分类思想:中国现行的即国家在土壤调 查中使用的土壤分类系统属于地理发生学土壤分类系统。 分类指导思想的核心是:每一个土壤类型都是在各成土因素 的综合作用下,由特定的主要成土过程所产生,且具有一定 的剖面形态和理化性状的土壤。
第二节土壤分类与土壤野外制图
土壤制图单元及其图例系统
在划分土壤制图单元时应注意: 土壤制图单元的划分决不是愈细愈好,特别是在地形切割破 碎(如黄土丘陵)、或小地形十分发育的地段,则可采用组 合制的图例,或复区制图的图例。否则会造成工作的困难, 使用图者也感到不方便。
土壤的四种类型
土壤的四种类型
土壤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式,这里给出两种较为广泛的分类:
1. 按照土壤质地分类:
砂质土:主要由较大颗粒的砂粒构成,排水迅速,透气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较弱。
黏质土:含有大量黏粒,排水性和透气性较差,但保水保肥能力强。
壤土:是砂、黏粒和粉粒比例适中的土壤,具有良好的排水性、保水性和透气性,是最适宜大多数作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砾石土(或石质土):含有大量砾石或岩石碎片,土壤层薄,对植物生长不利,需要改良才能种植作物。
2. 按照发生学分类(中国土壤分类法):
红壤系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土壤颜色偏红,PH值较低,易发生酸化,如红壤、黄红壤、棕红壤等。
棕壤系列:主要分布在暖温带地区,具有良好的肥力和生产力,如棕壤、暗棕壤等。
褐土系列: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土壤颜色为褐色,具有一定的肥力,如褐土、淋溶褐土等。
黑土系列: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平原等地,以黑土和黑
钙土为代表,具有深厚的腐殖质层,肥力极高。
黄土系列: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带,土壤质地疏松,易于侵蚀,改良后适宜耕作,如黄土、黄绵土等。
其他系列:还包括紫色土、石灰土、盐碱土、水稻土等多种土壤类型。
这两种分类方式只是众多土壤分类体系中的两种,实际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全球各地因地理、气候、生物、母质等差异形成了无数独具特色的土壤类型。
土壤分类 ⅰⅱⅲⅳ
土壤分类ⅰⅱⅲⅳ土壤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对于植物生长、水分保持和环境保护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土壤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四个等级,即ⅰ、ⅱ、ⅲ和ⅳ级土壤。
ⅰ级土壤是最优质的土壤之一,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
它通常富含机械组分,如黏土、砂和淤泥,这使得土壤质地松软,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水分的渗透。
此外,ⅰ级土壤还富含有机质和养分,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供植物吸收和利用。
这种土壤通常呈黑色或深褐色,表明其中有丰富的有机物。
ⅱ级土壤相对于ⅰ级土壤来说稍逊一筹,但仍然具有较好的肥力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相对较好,但与ⅰ级土壤相比可能稍显欠缺。
通常,ⅱ级土壤的肥力适中,含有适量的有机质和养分,但相对较少。
这种土壤的颜色一般为棕色或浅褐色,表明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
ⅲ级土壤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土壤类型,广泛分布在地球上。
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对较差,通常含有较高的沙粒和少量的黏土颗粒。
这种土壤的排水性较好,但保水性较差。
此外,ⅲ级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也较低,需要施加肥料来满足植物的需求。
这种土壤的颜色一般为浅黄色或浅灰色。
ⅳ级土壤是最贫瘠的土壤类型之一,它通常存在于极端环境中,如沙漠或高山地区。
这种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非常差,几乎不含有机质和养分。
土壤颗粒主要由砾石和沙粒组成,导致其排水性非常好,但保水性非常差。
这种土壤的颜色通常为浅黄色或灰色,反映了其中几乎没有有机质的事实。
土壤是地球上不可或缺的资源,它的质量和特性对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通过对土壤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等级的土壤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以提高其肥力和保护生态环境。
土壤系统分类类别
土壤系统分类类别土壤是生物的栖息地和植物生长的基础,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土壤分为不同的系统分类,本文将介绍土壤系统分类的几种常见分类方式。
1. 内容分类法按照土壤中各种物质的含量比例,可以将土壤分为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和混合土壤三类。
矿物质土壤是指土壤中矿物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它们主要由矿物质组成,包括石英、长石、云母等。
这种土壤通常呈灰色或棕色,质地较硬,透气性较好,但水分保持能力较差。
有机质土壤是指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主要由植物遗物和动物排泄物等有机物质组成。
这种土壤通常呈黑色或棕黑色,质地较松散,保水能力较好,但透气性较差。
混合土壤是指土壤中矿物质和有机质含量均衡的土壤,它们具有矿物质土壤和有机质土壤的特点,既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又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
2. 成因分类法按照土壤形成的成因和环境条件,可以将土壤分为天然土壤和人工土壤两类。
天然土壤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包括冲积土、黄土、红壤、棕壤、黑土等。
这些土壤具有各自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且适合不同的作物生长。
人工土壤是指人为的改良和处理土壤的土壤,包括混合土、肥料土等。
这些土壤通常是通过添加有机肥料、矿物肥料等来改良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3. 分布分类法按照土壤在全球的分布范围和特征,可以将土壤分为冰土、草原土、森林土、沙漠土、湿地土等几类。
冰土是指处于寒冷地区的土壤,通常含有大量的冰冻土层。
草原土是指在草原地区形成的土壤,它们通常具有较深厚的表土层和较强的水分保持能力。
森林土是指在森林地区形成的土壤,这些土壤通常含有大量的腐殖质,适合森林植物的生长。
沙漠土是指在沙漠地区形成的土壤,这种土壤通常贫瘠干燥,含有较少的有机质和矿物质。
湿地土是指在湿地地区形成的土壤,通常具有高度的水分保持能力和含湿量。
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土壤分类标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壤的特征和特点,为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各类土壤的名词解释
各类土壤的名词解释土壤,作为地球上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人类生存、农业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托。
不同的土壤类型在构成、性质、用途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各类土壤进行名词解释,以增进对土壤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类土壤:沙质土壤沙质土壤主要由粒径较大的石英颗粒组成,其颗粒接触较少,容易透水、透气和排水性良好。
沙质土壤较为疏松,没有明显的层次结构。
它们具有良好的渗水性能,但缺乏保水能力,容易被水分冲走,极易干旱。
因此种植在沙质土壤上的作物需要加强水分的补给和保持。
第二类土壤:黏质土壤黏质土壤是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质主要构成的土壤类型。
它们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但排水性较差,容易发生积水。
黏质土壤通常较为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
然而,由于细小颗粒的堆积,黏质土壤容易结块,并影响根系的伸展。
因此,在种植作物时,需要进行适当的翻耕和改良,以提高土壤通气性和改善根系发育。
第三类土壤:壤土壤土是一种混合性的土壤类型,由沙、黏土、和部分有机物质混合而成。
它们常常出现在耕地上,具备水分保持能力和较好的通透性。
壤土层次结构明显,容易管理和耕作。
由于壤土同时具备沙质土壤和黏质土壤的优点,所以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第四类土壤:砂质土壤砂质土壤是由砂颗粒构成的土壤类型,颗粒之间的接触较少,导致通透排水性能好。
它们的保水能力弱,不耐旱,容易发生水分流失。
砂质土壤缺乏养分,并且通风性良好,随着水分的排出,养分也会被冲走。
在种植作物时,需要添加肥料和保持适量的灌溉,以维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供应。
第五类土壤:粘砾土壤粘砾土壤是一种由颗粒粗糙的碎石和粘土混合而成的土壤类型。
粘砾土壤通常石块较大,不容易聚集水分,需预防水分流失。
由于石块的存在,粘砾土壤具有良好的通气性,但是养分含量相对较低。
在种植作物时,需要进行土壤改良,以提高养分供应和水分保持能力。
第六类土壤:黏砾土壤黏砾土壤由细砾石和黏土混合而成,石块较小,通透性较好,但黏土的粘性使得土壤排水性相对较差。
土壤地理学教案——第四章:土壤类型
第四章土壤类型第一节冻土冻土是指地表至地表100厘米范围内有永冻土壤温度状况,地表具多边形土或石环等冻融蠕动形态特征的土壤。
包括的土类有冰沼土(冰潜育土)和冻漠土。
一、地理分布冻土分布于高纬地带和高山垂直带上部,其中冰沼土广泛分布与北极圈以北的北冰洋沿岸地区,包括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极北部分和北冰洋的许多岛屿。
这些地区冻沼土东西延展呈带状分布,在南美洲无冰盖处亦有一些分布。
据估计,冰沼土的总面积约590万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5.5%。
冻漠土广泛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和其他高山地区。
此外,在世界各地的高山,如南美安第斯山,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等亦有分布。
二、成土条件(一)气候冻土分布区的环境条件存在差异。
冰沼土分布区属苔原气候,大部分地面被雪原和冰川所覆盖,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一般都在-10℃至-17℃,冬季气温可低至-40℃,甚至-55℃,夏季温度也很低,7月份平均温度不超过10℃,全年结冰日长达240天以上。
高山冻漠土年均温也很低,一般为-4℃至-12 ℃。
冻土区降水很少,欧洲部分为200—300毫米,亚洲和北美洲北部在100毫米以下,西藏冻土区因地势高、远离海洋,降水更稀少,一般为60~80毫米,其北部更少,为20~50毫米,其中90%集中于5—9月。
降水虽然少,但气温低,蒸发量小,长期冰冻,土壤湿度很大,经常处于水分饱和状态,夏季土壤—母质融化,砂土达1—1.5米,壤土70~100厘米,泥炭土35~40厘米,以下即为永冻层,高山冻漠土在宽谷、湖盆永冻层深度80厘米,山坡上可达150厘米。
(二)植被由于冻土区气候严寒,植被是以苔藓、地衣为主组成的苔原植被,草本植物和灌木很少,各种植物的年生长量都不大,苔原地带每年有机质的增长量为400公斤/公顷,是世界各自然地带中最少的。
高山冻漠土区植被为多年生和中旱生的草本植物、垫状植物和地衣。
(三)地形、母质冻土发育的地区,因刚脱离冰川覆盖不久,冰川地形保持得相当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土壤分类简介
对于自然客体的分类是知识系统化的体现,其目的在于使人类能够更科学地认识自然客体的性质及各种自然客体之间的关系,并满足实践的需要。
土壤分类是将自然界的各种土壤按照其基本性质、形成条件、形成过程等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加以区分和归纳,组织成一定的分类系统,并给各种土壤类型命名的方法。
土壤分类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类对土地利用的需要。
人类对于土壤分类的尝试,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早在3000年前,中国古籍《禹贡》和《管子·地员篇》中就有根据土壤颜色和性质对土壤种类划分和命名的记载。
在近150年来,随着土壤分析资料的大量积累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但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土壤分类方案。
我国较为习用的土壤分类以《中国土壤》第二版(1987)上的分类系统为代表,分类的基本依据是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三者的综合。
该分类系统由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五级组成,以土类和土种两级为主。
在土类以上,根据土类的共性归纳为上纲(表9-6)。
土纲是根据成土过程的共同特点及土壤性质上的某些共性划分的。
如铁铝土是以共同具有富铝化过程,富含游离铁、铝成分为其共同特点,由此构成该土纲内各土类之间的共同联系。
在全国共分为10个土纲。
土类是在一定的生物、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下和耕作制度等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形成过程和剖面形态,不同土类之间在性质上有质的差别。
例如红壤形成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具有富铝化过程和生物累积作用,土壤呈酸性反应,盐基不饱和,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
土壤中富含氧化铁,使全剖面多呈红色。
上述特点使之与热带雨林、季雨林下发育的砖红壤和热带、亚热带山地上发育的黄壤部有质的差别。
在全国共分为46个土类。
亚类是在土类范围内土类之间的过渡类型,根据主导成土过程以外的另一个次要的或者新的成上过程划分。
它的土壤发生特征和土壤利用改良方向比土类更为一致。
例如,褐土的主导成土过程是残积粘化过程;如果淋溶过程较强,属于淋溶褐土亚类;如果淋溶过程微弱并伴有钙积过程,属于石灰性褐土亚类;如果剖面下部受潜水影响存在铁、锰物质的氧化-
还原过程,属于潮褐土亚类。
它们分别是褐土向棕壤、栗钙土和潮土过渡的类型。
土属是在发生学上有互相联系,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分类单元,主要根据母质、水文等地方性因子划分。
例如,根据母质的影响将红壤分为铁质、硅铁质和硅铝质红壤等土属。
土种是土壤分类的基层单位,根据土壤的发育程度划分。
土种的性质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可以因一般的改土措施而改变。
例如根据红壤耕层和土层的厚度划分上种;根据盐土和碱土的盐化与碱化强度划分土种等。
变种是土种范围内的变化,一般根据土壤肥力的变异划分。
肥力的变异受到耕作和施肥等措施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