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药物毒理学 PPT课件
毒理学基本概念药理学ppt正式完整版
0.
0.
的物质(属法规管理名词) dose, MTD or LD0)
参考剂量(reference dose,RfD):为环境介质(空气、水、土壤、食品等)中化学物质的日平均接触量的估计值。 ② 可用于比较不同化学物的毒性
• 毒物与非毒物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取决于接触的剂量和接 0.
暴露范围(margin of exposure, MOE ):人群暴露量的估计值与动物实验获得的NOAEL之间差异的大小 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ual no-effect dose, ED0):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暴露,用现有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
LD50 (mg/kg) ⑤ 是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评估的重要内容
4. 毒效应
• 毒效应/作用(toxic effect):外源化学物本身或其代谢产 物在作用部位达到一定数量并停留一定时间,与生物大分 子成分相互作用,引起机体有害的生物学改变,又叫有害 作用(adverse effect)
• 毒效应是化学毒物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 表现,改变条件可能影响毒效应
某些化学物的LD50
物种
小鼠 小鼠 大鼠 大鼠 大鼠 大鼠 大鼠 大鼠 大经口 经口 经口 经口 皮下 腹腔 静脉 静脉 静脉 静脉 静脉 静脉
LD50 (mg/kg)
10000 4000 1500
900 150 100
5 2 1 0.5 0.1 0.003 0.001 0.00001
3.毒物
可耐受摄入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 TDI):用于不可避免的污染物。
药物毒理学讲座PPT课件
-
30
一种药物的药理概况,决定于临床前的药理 和毒性研究,在供使用前必需了解预期药效、药 理性质、毒性作用,有助于显示其使用安全性。 药物的安全性,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随 着新药的国际化,国际间相互利用安全性试验数 据也日益增加。
毒物的毒性大小,通常用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所得出的
LD50或LC50来表示。化学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呈反比, 即急性毒性越大,LD50的数值越小。
经口、经皮毒性用LD50表示, 单位mg/kg·BW); 吸入毒性或对水生动物的毒性用LC50表示, 单位 mg/m3或mg/L。
-
14
LD50或LC50是评价化学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 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化学毒物进行急性毒性 分级的基础标准。
级别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我国农药的急性毒性分级
经口LD50
(mg/kg·WB)
经皮LD50
(mg/kg·WB)4h
<5
<20
5~
20~
50~500
200~2000
>500
>2000
-
吸入LC50
(mg/m3)2h
<20 20~ 200~2000 > 2000
15
级别
极毒 剧毒 中等毒 低毒 实际无毒 无毒
-
3
(二) 医学科学研究种类
● 临床研究 ● 流行病学研究 ● 动物实验研究
《药物毒理学第五章》PPT课件
医学PPT
33
图5-5 对乙酰氨基酚生物活化和肝毒性发生
医学PPT
34
(3)钙内环境平衡失调 (4)免疫反应(图5-6) :
如氟烷、二氯芬酸; 共同特征:反复接触毒物(通常是药
物)形成了药物-蛋白质加合物
医学PPT
35
图5-6 免疫介导型肝损伤
医学PPT
36
✓ 半乳糖胺对肝脏毒性机制已明确, 是通过耗竭膜蛋白合成必须的三磷 酸尿苷造成细胞死亡。
医学PPT
28
➢ 有害因素:
长期饮酒;含砷的药物和甲氨蝶呤; 甲基多巴、呋喃妥因、异烟肼、双 氯芬酸(慢性活动性肝炎,如不及 时停药,也可导致肝硬化)
医学PPT
29
(六)肿瘤 ➢ 有害因素: 亚硝酸盐、合成抗氧化剂、药酶诱导
剂如苯巴比妥等
医学PPT
30
肝损伤的有关机制
➢ 药物对肝细胞内细胞器的主要靶点: (1)线粒体 (2)质膜:质膜起泡;如对乙酰氨基酚 (3)内质网:如对乙酰氨基酚 (4)细胞核:如黄曲霉素B、半乳糖胺 (5)溶酶体
肝功能种类 营养稳态
颗粒滤过 蛋白质合成
生物转化与 解毒
胆汁形成与 排泄
例子
功能损害的后果
葡萄糖合成与储存 胆固醇摄取
低血糖、意识模糊 高胆固醇血症
肠道细菌产物,如内毒素 内毒素血症
凝血因子 白蛋白 转运蛋白
出血 低蛋白血症、腹水 脂肪肝
胆红素和氨 类固醇激素 外源性化学物
黄疸、高血氨肝昏迷 男性第二性征丧失 药物代谢减低
➢ 分类 大泡脂肪变性:如乙醇等 微泡脂肪变性:如四环素、 丙戊酸钠等
医学PPT
22
➢ 脂肪变性原因 1)脂蛋白合成抑制 2)甘油三酯与脂蛋白结合降低 3)极低密度脂蛋白转运受干扰 4)脂质氧化损害 5)脂肪酸合成增加,如乙醇
《药物毒理学》课件
药物剂量和个体差异:药物 剂量和个体差异可能导致毒 性反应不同
药物代谢和排泄:药物代谢 和排泄可能导致毒性反应不 同
药物耐药性:长期使用药物 可能导致耐药性,需要不断 更新药物和治疗方案
药物安全性评估:需要建立 完善的药物安全性评估体系, 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实验结果:观察药物对实 验对象的影响,包括生理、 生化、病理等方面的变化
实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 行统计分析,评估药物的 毒性和副作用
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 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 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药物毒性评价的指标和标准
• 急性毒性:评价药物在短时间内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反应 • 慢性毒性:评价药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反应 • 遗传毒性:评价药物对遗传物质和生殖细胞的影响 • 致癌性:评价药物对肿瘤发生的影响 • 生殖毒性:评价药物对生殖系统、胚胎发育和后代健康的影响 • 免疫毒性:评价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神经毒性:评价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心血管毒性:评价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呼吸毒性:评价药物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肝毒性:评价药物对肝脏的影响 • 肾毒性:评价药物对肾脏的影响 • 皮肤毒性:评价药物对皮肤的影响 • 眼毒性:评价药物对眼睛的影响 • 胃肠道毒性:评价药物对胃肠道的影响 • 骨骼毒性:评价药物对骨骼的影响 • 内分泌毒性:评价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代谢毒性:评价药物对代谢系统的影响
YOUR LOGO
药物毒理学
,
汇报人: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标题
药毒毒理学ppt课件
各种性状得以表达的过程。
肿瘤促进剂是通过刺激细胞增生使引发的细胞发
展进入促长阶段,促进剂本身无或仅有极微弱的致
癌作用,反复使用刺激细胞分裂,形成肿瘤。
典型的促癌剂:多肽、固醇类激素、生长因子、最
佛波酯(TPA)
41
癌症的促进阶段:有良性肿瘤转变为恶性肿瘤,并 进一步演变成为更具恶性表型或具有侵袭特征的肿 瘤的过程。 主要表现:自主性或异质性增加、生长加速、侵袭 性加强、出现浸润和转移的恶性生物学特征。
癌等。
2、激素
激素类药物引起机体内分泌系统失衡;
甲睾酮、庚酸睾酮-肝癌;黄体酮-宫颈癌等。
3、抗肿瘤药物
引起继发性白血病和继发性膀胱癌等 。
31
4、免疫抑制药 降低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增强病毒诱导细胞的恶
性转化,导致肿瘤的发生。 5、其他药物 苯妥英-新生儿神经纤维细胞瘤;氯霉素-白血病; 利血平-乳腺癌等。
21
①眼睑接触性皮炎:
其特征为发痒、红肿、结膜轻度充血等。
②全身中毒性反应:
包括皮肤粘膜干燥、脸部潮红、发热、谵妄、心动 过速。
③对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可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
22
第三节 药物对眼损伤的评价
1、眼刺激试验 评价由药物直接接触角膜、结膜等所引起的刺激作 用 2、眼科学评价 为眼的临床评价 3、电生理学评价 4、行为和心理物理学试验
DNA发生反应。
29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nongenotoxic carcinogens) 也称外遗传性致癌物(epigenetic carcinogen) 指不作用于机体遗传物质的化学致癌物。主要是促 进细胞过度增殖。
促癌剂、免疫抑制剂、石棉、激素
30
药物毒理学PPT课件
药物毒理学Drug Toxicology陈立峰研究员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毒理学第一节毒理学概述第二节中药不良反应第三节急性毒性试验第四节长期毒性试验第五节特殊毒性试验第一节毒理学概述药物毒理学(drugtoxicology):是研究药物对机体有害作用的科学。
主要研究药物不可避免地导致机体全身或局部发生病理学改变,甚至引起不可逆损伤或死亡;同时也研究药物对机体有害作用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以及毒理机制与危险因素。
由于药品是专供人类防治疾病使用的特殊物质,具有两重性,需要正确评价其药理效应和不良反应,与其他各毒理学分支有所区别。
药物毒理学研究也包括新药上市前的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估。
药物毒理学包括描述性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和应用毒理学(ap-plied toxicology)。
描述性毒理学: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
一般通过动物试验而获得毒性资料,评估药物使用时对人类的毒性作用。
通常在商业性或政府机构的毒性实验室进行研究,以获得药物基本毒性信息(数据库等),用于确定大多数用药情况下对各种器官的毒性(危害)。
通常研究的内容有急性或长期毒性,包括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癌性;机体对毒物的代谢和清除,毒物的吸收、分布与蓄积;以及产生毒性作用的量效试验。
机制毒理学:通过研究药物对细胞或组织产生毒性的生理、生化改变,阐明药物对机体毒性作用的机制。
通常在细胞组织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明确药物产生毒性的生物学过程。
根据实验动物中所观察到的损害作用(癌症、出生缺陷等),有效评估药物对人类可能存在的危险性。
此外在药物发现阶段,可用于指导设计或优化安全有效的化学药物。
应用毒理学:基于描述性毒理学和(或)机制毒理学提供的资料,并通过系统的毒性研究,明确受试药物的危险性是否足够低。
药物毒理学第二讲PPT课件
药物毒性作用的分类和特点
01
02
03
04
急性毒性
短时间内大量接触药物引发的 毒性反应,通常在动物实验中 观察,评估药物的致死剂量。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临床试验监测
在临床试验阶段,对受试者进 行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 药物毒性反应。
药品上市后监管
药品上市后,对药品的安全性 进行持续监测和监管,确保药 品安全有效。
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及时收集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 信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04
药物毒性的研究案例
药物毒性研究案例一:抗肿瘤药物的毒性研究
慢性毒性
长期接触药物引发的毒性反应 ,主要观察药物对机体组织、 器官的损害及功能异常。
遗传毒性
药物可引起基因突变、染色体 畸变等遗传学改变,与致癌、 致畸等长期效应相关。
致癌性
长期接触某些药物可能增加机 体发生肿瘤的风险。
药物毒性作用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药效学机制
药物在体内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与药物作用靶点、药效强度等有关。
体外实验
利用离体组织、细胞等研究药物对机体的影响, 具有快速、经济等优点。
毒代动力学研究
通过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过程,揭示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消除规律。
毒理学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
利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从分子水平上 揭示药物毒性作用的机制和个体差异。
《药物毒理学》第一章 -毒理总论(清华版) ppt课件
药物毒理学研究的领域
1、描述性毒理学(drug) 主要观察和研究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和影响,包括药物临床前毒
理学研究和药物临床毒理学研究。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 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信息。主要内容:急性或长期毒性、 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癌性;毒物的代谢和清除、毒物的吸收分 布蓄积;毒性作用的量效试验。临床描述毒理学研究主要包括Ⅰ~ Ⅲ期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评价及药物上市后的不良反应监测(即Ⅳ 期临床试验) 2、机制毒理学
沙立度胺与海豹畸形 药物:沙立度胺,反应停;
治疗妊娠呕吐; 时间: 1957年上市; 国家: 欧洲、日本等地; 危害:海豹畸形; 原因:沙利度胺未经过严格的临床前毒理实验,再加上药物上 市后制药厂又隐瞒了已收到有关沙利度胺毒性反应的报告 意义:
美国FDA当时审查该药时发现其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而拒绝进口, 从而避免了此次灾难。 此次事件激起了公众对药品安全性及药品监督法规的普遍兴趣,使人们 对药物毒理学在保证用药安全方面的作用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 美国也由此对《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做了重大修改,确定了新药上 市审批的必要程序,例如新药上市前须向FDA提供临床实验证明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的信息;同时规定FDA有权力将已经上市销售的但被认为缺乏安 全性的药品从市场上取缔。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耳聋
• 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 治疗:感染性疾病; • 危害:我国聋哑儿童180万,药物 致聋哑占60%,约100万。
严重的药害事件使人们认识到新药临 床前等药物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三、药物毒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药物毒理学为临床安全用药服务,其主要学科任务是:
① 通过临床前和临床毒理学试验研究,观察新药对机体健康的 危害作用及程度,观察已上市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为新药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客观的试验资料依据; ② 阐明药物的毒性作用机制和相关的防治措施,为指导开发安 全有效的新药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③ 为药物的风险管理,包括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建立和完善,提 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④ 参与新药研发早期的化合物筛选,减少因药物毒性导致的新
药物毒理学实验演示课件
急性毒性试验 是指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的试验,是毒性研究的 第一步。要求采用啮齿类或非啮齿类两种动物。通常为小鼠或大鼠采用经 口、吸入或经皮染毒途径。急性毒性试验主要测定半数致死量(浓度), 观察急性中毒表现,
特殊毒性试验 包括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以及生殖毒性试验。 (1)致突变实验包括微生物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和整体试验(常选用微核试验)。 作用于生殖系统的药物, 需进行动物显性致 死试验。 (2) 致癌实验: 短期致癌实验和长期致癌实验。 (3) 致畸胎试验:于孕鼠或孕兔胚胎的器官形成期给药,观察对子代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1、动物:成年健康家兔。家兔休重2kg左右,与给受试物24 小时将动物背部脊柱两侧毛脱掉,脱毛面积约为体表面积10 %(家兔每侧各约50cm2)。
2、受试物:膏剂、液体或粉末。粉末需用适宜赋形剂(如 羊毛脂、凡士林等)混匀,本实验采用10%双氧水溶液。
四、实验方法
1、实验操作:在家兔背部受试物区和对照区(脱毛后),一 次将受试物1ml均匀涂布受试物区,将生理盐水涂布于空白对 照区,再以医用纱布及胶布进行包扎固定,开始计时。在给 药后30分钟取下包扎,用温水洗净皮肤上的残留受试物,观 察受试区皮肤的变化,有无红斑、水肿等现象。
也叫卫星核,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 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微核是在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有规律地进 入子细胞形成细胞核时,仍然留在细胞质中的染色 单体或染色体的无着丝粒片断或环。最后单独形成 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存在于细胞质中,由于比 核小得多故称微核。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2024/6/4
31
反应与效应
❖ 效应(graded response) 通常与表示化学物
质在个体中引起的毒效应强度的变化。属于计量
效应
资料,有强度和性质的差别,可以某种测量数值
表示。这类效应称为量反应。
❖反应 (quantal response) 用于表示化学物
质在群体中引起的某种毒效应的发生比例。属于
2024/6/4
26
❖ 易感性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
▪ 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 即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接触外源 性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 如外源化学物在接触者体内代谢酶及靶分子的 基因多态性,属遗传易感性标志物。环境因素 作为应激原时,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 统的反应及适应性,亦可反映机体的易感性。
指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取决于外源化学物 的性质和剂量,可引起多种变化,可以表现为:
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 ②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 ③亚临床改变 ④临床中毒 ⑤甚至死亡
2024/6/4
20
毒物的毒效应
“三致”作用:指致突变、致畸、致癌作 用。
2024/6/4
21
➢ 靶器官 (target organ):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 又称内剂量(internal dose),是指 外源化学物穿过一种或多种生物屏障,吸收进入体内的剂量。
到达剂量(delivered dose) 又称靶剂量(target dose)或生物有 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是指吸收后到达靶器 官(如组织、细胞)的外源化学物和/或其代谢产物的剂量。
医学入门课程-药物与毒物PPT课件
Outline
Basic concept of Drugs and Poisons History of Drug Development New Drugs and Basic Research
Concept & Mission: 药理学的定义和任务 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学科
反应停事件
20世纪十大科学错误之一 反应停(沙利度胺 Thalidomide )N-(2,6- 二氧代-3-哌啶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1956年在欧洲上市,镇静和止吐药 治疗妇女妊娠反应,成为“孕妇的理想选择” 联邦德国有近100万人服用过“反应停” 1998年“起死回生”:免疫调节功能-FDA批准用于治疗红斑结节性麻风,但禁用于怀孕的妇女 2006年批准与地塞米松合用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类似化合物──来那度胺(Lenalidomide)
基础研究-新药研发的基石 基因的发现-基因治疗 蛋白组学-细胞因子,抗体治疗
Dr. Watson got trouble!!!
有关政治、性别及种族问题的言论 1997年,沃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一位怀孕女性在检查中发现,她的孩子长大后将会成为同性恋的话,她应该有权利在胎儿未出生前将其流产 2007年在接受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采访时宣称对“非洲的前景始终保持悲观”,理由是“非洲人与西方人的智力并不相同” 2007年 10月18日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宣布暂停他的职务,随后退休。
青霉素的发现: 马大哈的重要贡献 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发现青霉素 1935年确定青霉素的医疗价值 牛津大学的霍华德·弗洛里(Howard Florey)和恩斯特·钱恩(Ernst Chain) 1945年 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