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课程设计 简易门铃
模电课设——感应双门铃教材
![模电课设——感应双门铃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e7484b3a84868762caaed5e1.png)
中南民族大学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题目:感应双音门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专业班级:自动化1301班姓名:** ***学号:2013***指导教师:陈勉起讫日期:2015年6月17日至6月26日指导老师评语理论设计40% 作品完成效果30% 答辩与报告30% 总分:指导老师签名: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感应双音门铃学生姓名:* * 学号:201************ 专业:自动化一、设计条件1.可选元件(1)选题规定的“可选、限选元件”(2)电阻、电容、电感、电位器等,按需使用(3)自备元件2.可用仪器万用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二、设计任务及要求1.设计任务根据技术要求和已知条件,完成选题电路的设计、装配与调试。
2.设计要求(1)选题规定的“设计内容和要求”;(2)选择电路方案,完成对确定方案电路的设计。
包括:计算电路元件参数、选择元件、画出总体电路原理图;(3)用软件仿真整体或部分核心实验电路,得出适当结果;(4)装配、调试作品,按规定格式写出课程设计报告书。
三、时间安排1.第10周前:布置设计任务,讲解设计要求、实施计划、设计报告等要求。
2.第12周前:理解课题要求,准备元器件。
3.第10~16周:资料查阅,方案设计,模拟仿真,实际制作。
4.第15~16周:完成设计与制作,答辩,提交设计报告。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目录摘要 (1)1.绪论 (2)2.技术指标及要求 (2)2.1 设计思想 (2)2.2 所需元器件清单 (2)3.元器件选择说明 (2)3.1 二极管 (2)3.2 PNP型三极管 (3)3.3 555定时器 (4)3.4 喇叭 (5)3.5 门铃芯片 (5)4.电路设计内容及工作原理 (6)4.1 主要工作原理 (6)4.2 555单稳态电路仿真 (7)4.3 整体电路图及工作原理说明 (8)5.作品展示 (9)5.1 图片展示 (9)6.调试与分析 (9)6.1 调试分析 (9)7.总结 (10)7.1 成果评级 (10)7.2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意见 (10)8.致谢 (10)9.参考文献 (10)摘要“门铃”在中国古代较少听说,有钱的大户人家是在大门上装有装饰性的门环,叫门的人可用门环拍击环下的门钉发出较大的响声,有现代“门铃”的作用。
模电课程设计之变调门铃
![模电课程设计之变调门铃](https://img.taocdn.com/s3/m/d6aec1e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e.png)
模电课程设计之变调门铃一、设计目的和要求本设计的目的是设计一个变调门铃电路,在按下门铃按钮时,门铃能够发出多个不同的音调,以便区分不同的访客。
设计要求如下:1.门铃按钮按下后,能够通过喇叭发出多个不同的音调。
2.音调切换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避免突兀的音调切换。
3.门铃电路应具有稳定的工作性能和较低的功耗。
4.整个电路可以通过电源供电,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二、设计原理1.电源电压部分:门铃电路使用电源供电,因此需要设计一个稳压电源电路。
常见的稳压电源电路包括集成电路稳压器、三端稳压器和离散元件稳压器等。
在本设计中,我们选择使用三端稳压器进行稳压,其电路比较简单且性能稳定。
2.电路输入部分:设计的门铃电路需要一个按钮作为输入信号,通过按下按钮来触发门铃的响应。
按钮在按下时,会连接信号线和地线,以此来处理门铃的输入信号。
3.音调变换部分:门铃电路需要发出多个不同的音调,我们可以使用分频器的原理来实现。
分频器主要由多个可变电阻和电容组成,通过调整电阻和电容的大小,就可以改变电容器充放电的时间,从而实现不同频率的音调。
4.电路输出部分:设计的门铃电路需要通过喇叭来发出音调。
电路输出部分需要驱动喇叭工作,并保证音质清晰、稳定。
三、设计步骤1.确定设计电路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2.设计稳压电源电路,选择合适的三端稳压器,计算电阻和电容的参数,以保证稳定的工作电压。
3.设计输入电路,选择适当的按钮,并设计连接按钮到信号线的电路,确保门铃能够正确接收到输入信号。
4.设计音调变换电路,选择合适的分频器,计算电阻和电容的参数,以实现多个不同的音调。
5.设计输出电路,选择合适的喇叭作为输出装置,并设计电路来驱动喇叭。
6.进行仿真和调试,对门铃电路进行全面测试和调试,保证各部分电路的正常工作。
7.制作实验电路板,将电路部署在实验电路板上,并进行实际测试。
8.对实验电路板的工作性能进行评估,如果存在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模电课程设计电子门铃
![模电课程设计电子门铃](https://img.taocdn.com/s3/m/131e4a5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1.png)
模电课程设计电子门铃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子门铃的基本原理,包括振荡器、放大器、滤波器等模电知识;2. 使学生掌握电子门铃电路图的识别与绘制,了解各元件的功能及电路连接方式;3. 引导学生掌握电子门铃制作过程中的调试与检测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电子门铃的制作;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调试技巧;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项目中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制作过程中注重节能环保。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模电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既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兼顾了实践技能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子门铃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环保意识。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的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1)电子门铃工作原理:介绍振荡器、放大器、滤波器等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2)电子元件识别:讲解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常用电子元件的特性及符号;(3)电路图绘制:学习并掌握电子门铃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2. 实践操作:(1)电子门铃制作:按照电路图,独立完成电子门铃的组装与焊接;(2)调试与检测:学会使用万用表等工具,对电子门铃进行调试与检测;(3)故障分析与排除:分析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并掌握相应的排除方法。
3. 教学大纲:(1)第一课时:电子门铃工作原理及元件识别;(2)第二课时:电路图绘制与元件功能讲解;(3)第三课时:电子门铃制作与焊接技巧;(4)第四课时:调试与检测,故障分析与排除;(5)第五课时:总结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
模电电子门铃课程设计报告
![模电电子门铃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b8d535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1.png)
模电电子门铃课程设计报告《模电电子门铃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背景分析电子门铃是现代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设备。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门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机械门铃存在音乐单调、音量小、不能远程联动等问题,因此,设计一种基于模拟电子技术的智能电子门铃,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门铃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二、设计目标1.实现音乐多样化:设计一个播放器,能够播放多种不同的音乐,使门铃的音乐既有丰富性又有个性化。
2.实现音量可调节:设计一个音量调节器,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门铃音量大小。
3.实现远程联动:通过外部传感器,实现门铃与其他智能设备的联动功能,例如当门铃响起时,手机收到推送通知。
4.实现抗干扰功能:通过滤波器设计,减少外界干扰对门铃音频信号的影响。
三、设计方案1.外部电路设计:(1)传感器电路:设计一个基于红外线的传感器,当有人进入感应范围时,传感器输出高电平信号。
(2)放大器电路:通过放大器放大音频信号,增大音量。
(3)音频输出电路:设计一个音频输出电路,将音频信号传输到扬声器,实现音乐播放。
2.内部电路设计:(1)音频选择电路:设计一个音频选择电路,用户可以通过按钮选择门铃音乐。
(2)音量调节电路:设计一个音量调节电路,用户可以通过旋钮调节门铃音量大小。
(3)滤波器电路:设计一个滤波器,滤除外界干扰对门铃音频信号的影响。
四、设计步骤1.调研了解电子门铃的原理和相关的技术知识,确定设计目标和方案。
2.编写电路设计图纸,包括外部电路和内部电路的设计。
3.采购所需的电子元器件,制作电路板。
4.进行电路连接和组装,测试外部电路和内部电路的功能。
5.对设计的电子门铃进行系统整合和调试,优化性能。
五、预期效果1.通过音频选择电路和音量调节电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门铃音乐和音量大小。
2.通过远程联动功能,用户可以在手机上实时接收门铃的推送信息,及时了解门外的情况。
3.通过滤波器电路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外界干扰对门铃音频信号的影响,提高门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简易门铃课程设计
![简易门铃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b7505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0.png)
简易门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简易门铃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路的组成、电流的流动过程。
2. 学生能够描述并认识门铃电路中所使用的电子元件,如电池、导线、开关、电铃等。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路知识,解释简易门铃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易门铃电路的搭建,展示正确的电路连接技巧。
2.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对电路故障进行排查和修复,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门铃电路的制作,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子制作产生兴趣,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3. 学生意识到电子制作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善作用,提高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结合物理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简易门铃的制作,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电路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以达到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物理学科相关知识,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电路基础知识:介绍电路的组成、电流的定义、电路的状态(开路、短路)等,对应教材中关于基础电路的章节。
2. 电子元件认识:学习电池、导线、开关、电铃等常见电子元件的用途和特性,对应教材中电子元件的相关内容。
3. 简易门铃电路原理:分析并讲解简易门铃的工作原理,包括电路图的识别和电路搭建方法,对应教材中实际应用电路的章节。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电路基础知识学习,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
第二课时:认识电子元件,了解各元件的用途和连接方法。
第三课时:讲解简易门铃电路原理,引导学生分析电路图。
第四课时:分组实践,学生动手搭建简易门铃电路。
简易门铃电子课程设计
![简易门铃电子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1b848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9.png)
简易门铃电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易门铃电路的基本原理,理解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电路连接方式。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数字逻辑与模拟电路的基础知识,能解释门铃电路中各个部分的工作原理。
3. 帮助学生认识并记忆常见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并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搭建和测试简易门铃电路的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工具和仪器。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诊断并修正电路中出现的简单故障。
3. 提升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能够对简易门铃电路提出改进意见或创新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子世界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小组合作中沟通与协作。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在电子制作过程中注意资源的节约和废料的合理处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设计属于实践性强的综合应用课程,结合物理知识与动手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年级特点,课程内容将深入浅出,以直观的实验现象和具体的操作活动,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要求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安全规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实际操作技能,并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的分解,教师可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后续的成效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以下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简易门铃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1. 电子元件基础:介绍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基本电子元件的功能、符号及在电路中的作用,参考教材第二章相关内容。
2. 电路原理:讲解简易门铃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振荡电路、放大电路和声音产生电路的工作原理,参考教材第四章相关内容。
3. 制作与搭建:详细讲解简易门铃电路的制作步骤,包括电路图的绘制、元件的选取、电路的搭建和调试,参考教材第五章相关内容。
模电课程设计简易门铃
![模电课程设计简易门铃](https://img.taocdn.com/s3/m/b6fa02d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d.png)
模电课程设计简易门铃简易门铃设计是一个模电课程设计项目,旨在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而实用的门铃电路,用于室内场合,例如家庭、办公室等。
本文将介绍设计的整体思路、电路原理及实现方法。
1.设计思路在设计简易门铃电路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简单易懂:门铃电路应该尽可能简单,不依赖复杂的元件和电路结构。
-安全可靠:门铃电路应该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门铃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正常工作。
-可扩展性:门铃电路应该是可扩展的,可以通过添加一些额外的功能,如音量控制、多声音选择等。
2.电路原理门铃电路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触发器:当有人按动门铃按钮时,触发器将产生一个电平跳变信号,用于触发后继的音频放大电路。
-按钮电路:由一个按钮组成,按下按钮时,断开或接通触发器电路,从而触发门铃。
-音频放大器:将来自触发器的信号放大到足够的音量,并驱动一个或多个扬声器。
3.电路设计与实现门铃电路的设计可以基于一些基本的模电元件,如电容器、电阻器和放大器。
下面是一个基本的门铃电路设计示例:-触发器部分:可以使用一个555计时器作为触发器,将门铃按钮的信号转换为一个方波信号。
-按钮电路部分:将门铃按钮与555计时器连接,通过按钮的按下或释放来触发门铃。
-音频放大器部分:可以使用一个运放作为音频放大器,将触发器产生的方波信号放大到足够的音量,并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
在实际的电路实现中,可以使用常见的模电元件,如电容器、电阻器、二极管、三极管以及运放等。
此外,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功能,如音量控制电路、多声音选择电路等,以增加门铃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4.总结通过设计一个简易门铃电路,我们可以学习到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
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模电元件,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个简单而实用的门铃电路,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添加一些额外的功能来扩展门铃的功能,提高其使用便捷性。
简单门铃模电课程设计
![简单门铃模电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3718b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0.png)
简单门铃模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模拟电路基本原理,了解简单门铃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2. 学会识别并使用常见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3. 了解并掌握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电学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门铃模拟电路。
2. 学会使用万用表等工具进行电路测试,分析并解决电路故障。
3.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学习动力。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合作能力。
3. 强化安全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尊重客观事实。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为核心。
课程目标明确,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具备设计简单门铃电路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路基本原理:介绍模拟电路的概念、特点及应用,以课本第二章第一节为基础,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分析方法。
2. 常见电子元件:学习并认识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元件,参考课本第二章第二节内容,了解各元件的作用和主要参数。
3. 简单门铃电路设计:结合课本第二章第三节,学习并设计一个简单的门铃电路,包括振荡器、放大器和声音输出部分。
4. 电路测试与故障排除:教授万用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测试电路,分析并解决电路故障,参考课本第二章第四节。
5. 动手实践: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门铃电路搭建和测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模拟电路基本原理,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课时:常见电子元件的识别和使用。
第三课时:简单门铃电路设计原理及电路图绘制。
模电课程设计之变调门铃
![模电课程设计之变调门铃](https://img.taocdn.com/s3/m/c0d5d6fff90f76c661371a09.png)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课题题目:变调门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101指导教师:杨建宁姓名:陈晓学号:3110501009小组成员:顾蕾磊3110504001杜鑫鑫3110503037刘元莹3110501011钱一3110501014设计时间:2014.1.6-2014.1.10目录一.实验目的二.设计任务和要求三.电路设计框架图四.电路设计与电路图4.1 整体方案设计与电路图4.2单元电路设计方案一:1.555芯片构成的延时与控制电路:2.电压跟随器隔离电路:3.文氏桥RC正弦波震荡电路:4.频率切换电路:方案二:1.单稳态触发延时与控制电路2.多谐振荡产生800HZ和1000HZ的矩形波3.二阶滤波电路,产生正弦波4.放大正弦信号驱动扬声器五.电路的测试结果六.电路仿真七.整体设计方案优缺点及其比较八.收获体会和改进意见九. 参考文献实验名称:变调门铃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初步掌握变调门铃的设计和调试方法;2)学习电路布线;3)掌握变调门铃的各项主要性能及指标调试方法;4)学习掌握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 ;5)学习将所学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应用于设计当中。
二.设计任务和要求题目要求:设计一个变调门铃电路,要求在按下电源开关后,门铃先发出频率为fl的音频声,过时间T s后,门铃声的频率自动变化为f2的音频声。
具体技术要求如下:①时间了约为2s;②门铃输出信号为正弦波,频率f1约为800Hz;f2约为1000Hz;③门铃输出信号功率Po≥0.5W(在8Ω扬声器上)。
三.电路设计框架图:↓↓↓四.电路设计与电路图4.1 整体方案设计与电路图方案一:1.电路整体组成:(1).通过555芯片连接成单稳态触发器,产生2s的高电平控制800HZ正弦波信号产生的时间,作为延时和控制电路;(2).电压跟随器隔离;(3).文氏桥RC正弦波振荡电路,产生800HZ和1000HZ的信号;(4).继电器切换频率、控制振荡电路停振;2.整体电路图:3.原理:1、主要构成为555芯片,利用555芯片与外借电容的充放电特性,构成单稳态触发器产生T=1.1RC=2s的高电平(10V),其后连接电压跟随器进行隔离,进而发挥出延时和控制的作用;2.2s的10V高电平期间,使得与振荡电阻并联的常闭继电器打开,进而改变文氏桥电路的振荡频率(先输出800HZ);此时,高电平对电容C4充电,继电器K3打开,反馈电路满足振荡条件,扬声器发出声响;3. 2s之后,单稳态触发器输出低电平,继电器不动作,即闭合,将部分振荡电阻短路,此时振荡频率增大为1kHZ;在此期间,电容C4放电,直至低电平使得K3闭合,进而振荡停止,扬声器停止发声。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触摸式门铃概要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触摸式门铃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ab3f101408a1284ac95043b9.png)
徐州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2014—2015 年度第一学期)名称:触摸式门铃题目:模拟电路课程设计学院: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专业:应用物理学(光伏工程)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王一如设计周数: 1周成绩:2015年 1 月 19日目录1概述 (2)2课程设计目的 (2)3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 (2)4设计内容 (2)4、1设计图(方框图)...... ..... ...... ..... . (2)4.2. 总电路图................... ............... . (3)4.2.1单稳态触发电路..................... . (3)4.2.2门铃芯片电路................................. .64.2.3驱动电路.......................... . (6)5、元器件清单...... (7)6、仿真设计图及测试 (7)7、实物图.... (8)8、设计总结 (9)9、参考资料 (10)1概述门铃英文为Doorbell,即门上的铃,可以发出声音提醒主人有客来访。
现在比较常见的门铃有普通无线门铃、不用电池的无线门铃和有线门铃。
我们这次制作的是有线的触摸式门铃。
触摸式电子门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易于安装的特点。
例如可以把接触安在门的拉手等金属部位上,当手一接触这块金属,门铃即发出响声。
适当地改变接触点的结构和位置,这种电子门铃也可以做成简易报警器。
2课程设计目的(1)巩固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设计了解如何运用555定时器实现门铃的延时接触功能;(2)实践所掌握的电子制作技能;(3)会运用multisim工具对所作出的理论设计进行模拟仿真测试,进一步完善理论设计;(4)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熟悉芯片的类型和特性;(5)掌握数字电路的安装、测量与调试的基本技能,熟悉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能力分析实验中出现的正常或不正常现象,独立解决调试中所发生的问题;(6)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肃的工作作风;(7)完成一个实际的电子产品,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电课程设计 简易门铃
![模电课程设计 简易门铃](https://img.taocdn.com/s3/m/240e2c58998fcc22bcd10ddb.png)
科技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简易门铃学生梦蔚专业班级11级电科一班学号201131002院(系)电气工程学院指导教师月英完成时间 2013年5月16日目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 (2)2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2)3 实验设计方案及论证 (3)3.1方案一 (3)3.2方案二 (4)3.3两种方案的比较 (4)4 设计原理及功能说明 (5)5硬件的制作与调试 (7)6 总结 (13)参考文献 (14)附录1:总体电路原理图 (15)附录2:元器件清单 (16)1 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该项目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读懂项目任务书,看懂任务书中的电路原理图,分析电路工作原理,根据项目实训评价明确制考核要求和评分标准。
•能熟练运用万用表检测各元器件的质量。
•能熟练使用各焊接工具按照电路原理较长和工艺要求完成电路的连接。
•熟练运用电子测量工具完成电路的调试和故障的排除。
•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开发能力。
2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设计一个门铃电路,两端接6v的电压,设置一个按钮开关,当按下开关时发出门铃在任听觉围的“铃”声,松开开关,则声音消失。
•其中先设计出电路图,再通过电路图演示软件演示出其可用性,最后进行实际操作进行电路元件的选择与焊接。
•要求用部中断实现,当按下门铃时,门铃发出响声,直到释放。
3 实验设计方案及论证3.1 方案一图3-1 原理图电路原理:由VT1、VT2及相关元件组成多谐振荡器,用以控制两种音调转换,由VT3、VT4等组成音频振荡器,当VT2导通时,相当于R1与R2并联,这时产生一种音调,当VT2截止时,只有R1参与音频振荡器工作,因此产生的是另外一种声音,电路中的R1、R2和C5的值决定了音调的高低当按下门铃开关后,门铃便会交替产生二种不同音调的声音。
3.2 方案二图3-2 原理图电路原理:当按钮开关J1接通时,多谐振荡器起振,R1、R4为三极管Q1、Q2的集电极负载电阻,通过电阻R2、R3分别给三极管Q1、Q2加上正向偏压,电容C1、C2交替充电使三极管正常工作,产生音频振荡振荡信号由三极管Q3和Q4组成的功率放大器放大后送至蜂鸣器BUZZER,使扬声器发出声音。
叮咚门铃模电课程设计
![叮咚门铃模电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95e38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2.png)
叮咚门铃模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叮咚门铃模块的基本电路原理,包括振荡器、放大器和扬声器的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叮咚门铃模块中使用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3. 学生能够解释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基本物理概念,并将其与叮咚门铃的声音产生过程联系起来。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搭建和测试叮咚门铃电路;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基本的电路调试和故障排除能力;3. 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电路改进方案,提升门铃的功能或声音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习电子技术的自信心;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交流、分享和互助,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3. 学生通过了解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模块电子制作课程,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应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适合开展实践性强的电子制作活动。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本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学以致用;2. 教学过程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3. 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提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第四章《模拟电路基础》相关内容,进行以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1. 叮咚门铃电路原理讲解:- 简介振荡器工作原理,包括LC振荡电路和RC振荡电路;- 介绍放大器的作用和基本原理,以叮咚门铃中的三极管放大电路为例;- 阐述扬声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的原理。
2. 电子元件的认识与应用:- 识别并讲解叮咚门铃模块中使用的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元件;- 演示这些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
3. 动手实践与电路搭建:- 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分步骤指导学生搭建叮咚门铃电路;- 包括电路图的识读、元件的安装、电路的连接和调试。
模电课程设计
![模电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930d23f61fb7360a4c652f.png)
课题名称:门铃对讲设计摘要:本课题设计了一个以设计对讲电路为核心的楼宇式门铃对讲系统。
该门铃对讲系统主要短时间按键有效、用户响铃设计、电压放大器设计、无输出变压器的功率放大器设计(OCL电路)、双向对话模块等组成。
采用了LM386集成运放(由于仿真时Multisim 软件无法找到,故用分离元件代替)和OP07集成功放、JK锁存器、继电器、电阻、电容元件、直流电源及各种测量仿真器件等,实现了访客用户选择、呼叫、双向对讲功能,同时还添加了按键亮灯指示、键盘荧光显示及免打扰功能等,其静态功耗可达0.5W, 真正实现了超低功耗,使该门铃对讲系统更加人性化和实用化。
与传统的门铃对讲系统相比,该设计具有保真度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强、易操作性好等特点,可用于普通小区或楼宇使用。
关键词:门铃楼宇双向对讲前言如今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早已超越满足温饱的需要,现在讲究如何更好的生活,我国很大一部人分人居住小区,居民都希望有着良好的环境和安全感,过上更加安逸的生活。
社区的发展需有这些基本条件才能吸引购买力,房地产发展商将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对于如何保障社区的安全及在管理上的方便,即能保障发展商的利益又能保障居住社区人员的需求及安全感、归属感,这是一个新的课题,让发展商去面对和解决好。
小区门铃对讲系统方案设计,在保障资金投入合理的情况下让社区形成一个安全、舒适的文明社区。
另一方面,最近五年的时间,随着中国地经济的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大量商品房推向市场。
随着商品房的大量推出,地产商直接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实现商品房的良好销售业绩,推向市场的楼盘开始需要有良好的概念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于是智能小区的概念几年前开始导入中国地并迅速蔓延,以至于出现不是智能小区楼盘很难销售的情况。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现代生活小区作为一种新颖的居家理念及物业管理模式越来越成为社会的需求及认同。
智能楼宇管理和楼宇可视对讲系统及产品的生产商应及时跟踪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在各方面力求做到最好。
简易门铃课程设计论文
![简易门铃课程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8e12d1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d.png)
简易门铃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简易门铃的设计与制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子电路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简单的电子电路原理,如串联、并联电路等;了解常用电子元件的功能和应用,如电阻、电容、二极管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易门铃的设计与制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激发创新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电路基础知识: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及其功能。
2.简易门铃设计原理:介绍门铃的工作原理、电路图及其组成部分。
3.动手实践:指导学生进行简易门铃的制作,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4.电路调试与优化:教授学生如何对电路进行调试和优化,提高电路性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电子电路基础知识、门铃设计原理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与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3.实验法:学生动手制作简易门铃,实践所学知识。
4.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简易门铃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一本关于电子电路基础和简易门铃制作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2.参考书:推荐一些电子电路和制作方面的参考书,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原理和制作过程。
4.实验设备:准备简易门铃制作所需的实验器材,如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元件,以及工具如螺丝刀、剥线钳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内容包括: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1110810224-周超哥-模电电子门铃
![1110810224-周超哥-模电电子门铃](https://img.taocdn.com/s3/m/37e038057cd184254a353507.png)
总成绩:一、设计任务设计一个叮咚电子门铃二、设计条件本设计基于学校实验室的相关设备,让同学们自主设计一些相关实验来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程度。
三、设计要求①使用555定时器设计一个按下按钮后能发出“叮咚”声响的门铃。
②发出“叮”时,电路振荡频率约为1230Hz,发出“咚”时,电路振荡频率约为680Hz。
③用示波器观察振荡波形。
四、设计内容1.电路原理图(含管脚接线)2.计算与仿真分析(1)由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1方波产生电路接通电源后,电容C被充电,当C上升到2/3 VCC 时,使VO为低电平,同时放电三极管T导通,此时电容C通过R2和T放电,VC下降。
当VC下降1/3VCC 时,V0翻转为高电平。
电容器C放电所需时间为TpL=R2Cln2≈0.7R2C当放电结束时,T截止,VCC将通过R1、R2向电容C充电,Vc由Vcc/3上升到2VCC/3所需的时间为TpH=(R1+R2)Cln2≈0.7(R1+R2)C当VC上升到2/3VCC时,电路又翻转为低电平。
如此周而复始,于是,在电路的输出端就得到一个周期性的矩形波。
(2)电子门铃电路的核心电路是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当开关打到1时,灯泡亮,由下图可知,当开关打到1时,Vcc通过D2迅速给C4充电,555器件的复位端电位升高为高电平而使振荡器起振工作。
振荡时Vcc通过D1,R2,R3给C1充电,再通过R3和555中的放电管使C1放电,其振荡频率F=1.44/(R2+2R3)C1当开关打到2时,C4上存储的电荷经R4和灯泡开始释放,复位端电位开始下跌,只要其值还未下跌到门电路的转折电压,复位端电位还是高电平,振荡器仍然工作。
此时VCC通过R1,R2,R3给C1充电,其振荡频率为F=1.44/(R1+R2+2R3)C1由于R1的加入,此时的振荡频率下降。
C4经过短暂的放电后,其电位降到一定值,复位端电位为低电平后,振荡器停止振荡。
简易门铃的设计
![简易门铃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a1febff524ccbff12184d6.png)
陕西科技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133 班级学生:牛佳铭题目:简易门铃的设计课程设计从2015 年12 月25 日起到2016 年 1 月 3 日1、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1、设计一个门铃电路,设置一个按钮开关,按下开关时发出“叮咚”声,松开开关后声音消失,两端接3V电压。
发挥部分:门铃响的同时二极管点亮,声音消失则二极管熄灭。
2、设计电路并应用软件进行仿真,仿真无误后制作实物。
2、对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包括图表、实物等硬件要求〕:1、设计一个门铃电路,设置一个按钮开关,按下开关时发出“叮咚”声,松开开关后声音消失,两端接3V电压。
发挥部分:门铃响的同时二极管点亮,声音消失则二极管熄灭。
2、设计电路并应用软件进行仿真,仿真无误后制作实物。
3、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指导教师:日期:教研室主任:日期:目录一、选题背景 (3)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3)三、课程设计的任务 (3)四、方案论证 (3)五、过程论述 (4)2、各个模块的原理叙述和说明 (4)2.1 KD-9300系列音乐集成电路 (4)2.2 三极管 (4)2.3 电容器 (4)2.4 电源 (5)2.5 门铃按钮 (5)3、元器件清单 (5)4、调试过程 (5)4.1通电前检查 (5)4.2电源的检查 (5)5、调试结果 (5)六、结论分析 (5)七、结论与总结: (5)1、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7)一、选题背景“门铃”在中国古代较少听说,有钱的大户人家是在大门上装有装饰性的门环,叫门的人可用门环拍击环下的门钉发出较大的响声,有现代门铃的作用。
“门铃”在外国电影的古代片中常有出现,也多是有钱的人户在门前吊着一只硕大的青铜手柄。
马车夫将客人送到门前的时候,会顺便拉拉它牵动里边的铃以示来人。
模电课程设计---门铃
![模电课程设计---门铃](https://img.taocdn.com/s3/m/c42fe8dd7f1922791688e83c.png)
模拟电子课程设计课程名称:门铃班级:姓名:学号:完成日期:摘要这次模电课程设计,我选择了门铃,因为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电子门铃是集成电路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应用,本实验就是利用集成电路制作一款叮咚门铃。
叮咚门铃,成本低廉,为居家生活、酒店宾馆所喜爱。
电路由电容、电阻、二极管和NE555集成芯片组成。
当你按下开关时,扬声器发出“叮咚”的响声,它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灵活、控制灵敏的门铃本文围绕“变音门铃”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展开,从总体设计方案的论证与选择开始,绘出了设计方案的原理框图、总体电路图、接线图以及给出相关说明,阐述单元电路的设计、主要元器件选择的依据以及频率的计算,在自行组装焊接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能的测试以及组装调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以期给读者一个明白清晰的思路,以便相互交流学习。
关键词:门铃多谐振荡器扬声器目录1总体设计方案的论证1.1设计要求(电路应具的功能) (4)1.2提出方案及论证 (4)2设计方案的原理图,仿真图,及实物图2.1原理框图. (5)2.2仿真电路图. (5)2.3实物图 (7)3单元电路设计、主要器件选择和电路参数的计算3.1主要原器件名的选择 (7)3.2电路参数计算 (7)4焊接.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分析 (8)5心得体会 (8)6附录 (9)7参考文献 (9)1.总体设计方案论证与选择1.1.设计要求(电路应具有的功能):变音门铃电路设计要求:开关闭合,产生高频率声音;断开开关,产生一段时间的低频声音。
1.2.提出方案及论证:该电路是一个以集成芯片组成的NE555为主组成的多谐振荡器,J1师控制变音门铃的开关,当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通过R2、R3、R4充电,C3处电压接近电源电压。
由于D1、D2的作用,C2不能充电,因此C2、R1处电压为零,因此NE555的RESET端口一直处于低电平,使其保持复位。
故OUTPUT端口输出为0,扬声器不发出声音。
简易门铃的设计
![简易门铃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99ad30580216fc700afd26.png)
模拟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设计课题: 简易单音电子门铃电路姓名:专业班级:学号:学院:指导老师:设计时间: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一节:摘要第二节:设计目的第三节:发展前景第二章:设计方案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设计目的第三节:设计任务第四节:设计要求第五节:设计方案第三章:电路设计原理第一节:电路原理图第二节:参数计算第三节:电路原理第四节:元器件选择第四章:制作与测试第一节:元件的检验与连接第二节:电路的测试第五章:结论与心得第六章:参考文献前言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课程地显著特点之一是它的实践性。
要想很好的掌握电子技术,除了掌握基本器件的原理,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分析方法外,还要掌握电子器件及基本电路的应用技术,课程设计就是电子技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设计就是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要求所做的,同时也将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一)摘要简易门铃是一种简单的门铃电路,它由分立元件和中规模集成芯片的构成,主要采用NE555定时器电路和扬声器组成门铃,利用多谐振荡电路来制作一简易单音门铃电路。
它主要由一个NE555、一个0.022uf的电容、一个22uf电容、一个10uf电容、一个3kΩ的电阻、一个68kΩ的电阻、一个喇叭、一个开关和一个4.5v电源组成。
NE555作为多谐振荡器,发出脉冲波。
与传统的门铃相比,其可靠性、抗干扰性都较好,应用领域也相对较广泛。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巩固和加深对电子电路基本知识的理解,学会查询资料、方案设计、方案比较以及单元电路设计计算等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习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锻炼分析、解决电子电路实际问题的本领,通过此次综合训练,为以后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子技术课程的总结,是培养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选修课程的基础知识去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基本训练,可以加深对本门课程知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科技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简易门铃学生姓名孙梦蔚专业班级11级电科一班学号*********院(系)电气工程学院指导教师李月英完成时间 2013年5月16日目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2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3 实验设计方案及论证 (1)3.1方案一 (1)3.2方案二 (2)3.3两种方案的比较 (3)4 设计原理及功能说明 (4)5硬件的制作与调试 (6)6 总结 (12)参考文献 (13)附录1:总体电路原理图 (14)附录2:元器件清单 (15)1 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该项目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读懂项目任务书,看懂任务书中的电路原理图,分析电路工作原理,根据项目实训评价明确制考核要求和评分标准。
•能熟练运用万用表检测各元器件的质量。
•能熟练使用各焊接工具按照电路原理较长和工艺要求完成电路的连接。
•熟练运用电子测量工具完成电路的调试和故障的排除。
•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开发能力。
2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设计一个门铃电路,两端接6v的电压,设置一个按钮开关,当按下开关时发出门铃在任听觉范围内的“铃”声,松开开关,则声音消失。
•其中先设计出电路图,再通过电路图演示软件演示出其可用性,最后进行实际操作进行电路元件的选择与焊接。
•要求用内部中断实现,当按下门铃时,门铃发出响声,直到释放。
3 实验设计方案及论证3.1 方案一图3-1 原理图电路原理:由VT1、VT2及相关元件组成多谐振荡器,用以控制两种音调转换,由VT3、VT4等组成音频振荡器,当VT2导通时,相当于R1与R2并联,这时产生一种音调,当VT2截止时,只有R1参与音频振荡器工作,因此产生的是另外一种声音,电路中的R1、R2和C5的值决定了音调的高低当按下门铃开关后,门铃便会交替产生二种不同音调的声音。
3.2 方案二图3-2 原理图电路原理:当按钮开关J1接通时,多谐振荡器起振,R1、R4为三极管Q1、Q2的集电极负载电阻,通过电阻R2、R3分别给三极管Q1、Q2加上正向偏压,电容C1、C2交替充电使三极管正常工作,产生音频振荡振荡信号由三极管Q3和Q4组成的功率放大器放大后送至蜂鸣器BUZZER,使扬声器发出声音。
3.3 两种方案的比较方案一: 电路简单,器件数目较少,布线程度中等,反映速度较快,造价便宜,刚接上电源是发出的声音是渐变的,一段时间后音调才趋于平稳,电路具有延时性,在开关断开时,两个晶体管有微小的电流流过,所以不工作时也会消耗电能。
该方案的功耗较高。
方案二: 电路简单,器件数目少,布线程度中等,反映速度快,造价便宜,音色较佳,当按下按键时发出清低楚悦耳的“叮咚、叮咚”声,电路布具有延时性,在开关断开时,电路中没有电流流过,所以不工作时不会消耗电能。
而且该方案的功耗比较低。
结论及选取方案:方案二的元件选取、电路图及原理都较方案一简单,而且都是由我们熟悉的三极管、电阻、电容等元件组成,便于我们的组装。
具有造价低廉,能够更简单的达到我们的目的,所以我们选择了方案二。
4 设计原理及功能说明图3-3 门铃原理图上图为电子门铃电路,它由多谐振荡器Q1、Q2和功率放大器Q3、Q4组成。
当按钮开关SB(仿真中用开关J1代替)接通时,多谐振荡器起振,R1、R4为三极管Q1、Q2的集电极负载电阻,通过电阻R2、R3分别给三极管Q1、Q2加上正向偏压,电容c1、c2交替充电使三极管正常工作,产生音频振荡。
两个三极管参数应尽可能一致,如果参数不一致,最后会导致振荡器停止工作,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可适当调节R2或R3阻值,使多谐振荡器起振。
振荡信号由三极管Q3和Q4组成的功率放大器放大后送至扬声器B,使扬声器(仿真中用蜂鸣器代替)发出声音。
改变电容cl和c2的容量,能改变音调。
可用门铃代替敲门,且增添一丝现代化气息。
在设计过程中使用的是仿真软件Multisim。
Multisim是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ies (Electronics Workbench)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
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
Multisim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的基本过程,只是在绘电路图时还需要接入所需要的仪器仪表,构成完整的实验电路。
在进行数字电路仿真或模拟电路瞬态分析时,不需要设置仿真类型和参数,只需要打开虚拟的电源开关即可进行仿真,显示仿真结果。
Multisim为用户提供了数量众多的元器件,被分门别类地存放在多个器件库中。
在绘制电路图时只需打开器件库,再用鼠标左键选中要用的元器件,并把它拖放到工作区即可。
当光标移动到元器件的引脚时,会自动产生一个带十字的黑点,进入到连线状态。
单击鼠标左键确认后,移动鼠标即可实现连线,搭接电路原理图既方便又快捷,就像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一样。
5硬件的制作与调试首先,电路的工作原理的论述。
电路或称电子回路,是由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用电器),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为电荷流通提供了路径的总体,也叫电子线路或称电气回路,简称网络或回路。
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和开关等,构成的网络。
电路的组成结构:电路由电源,负载,连接导线和辅助设备四大部分组成。
实际应用的电路都比较复杂,因此,为了便于分析电路的实质,通常用符号表示组成电路实际原件及其连接线,即画成所谓电路图。
其中导线和辅助设备合称为中间环节。
(1)电源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设备。
电源的功能是把非电能转变成电能。
例如,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成为电能;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由于非电能的种类很多,转变成为电能的方式也很多;所以,目前实用的电源类型也很多,最常用的电源是固定电池、蓄电池、和发电机等。
电源分为电压源与电流源两种,只允许同等大小的电压源并联,同样也只允许同等大小的电流源串联,电压源不能短路同电流源不能短路。
(2)负载在电路中使用电能的各种设备统称为负载。
负载的功能是把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能。
例如,电炉把电能转变为内能;电动机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等等。
统称使用的照明器具、家用电器、机床等都可成为负载。
(3)导线连接导线用电源、负载、和其它辅助设备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起着传输电能的作用。
(4)辅助设备辅助设备是用来实现对电路的控制、分配、保护及测量等作用的。
辅助设备包括各种开关、熔断器、电流表及测量仪表等。
再照电路图对元器件进行组装,即将元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安装在万能板上。
在进行组装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进行元器件的布局设计。
元器件的布局设计的原则:(1)按电路模块进行布局,实现同一功能的相关电路称为一个模块,电路模块中的元件应采用就近集中原则,同时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分开。
(2)定位孔、标准孔等非安装孔周围1.27mm 内不得贴装元、器件,螺钉等安装孔周围3.5mm(对于M2.5)、4mm (对于M3)内不得贴装元器件。
(3)卧装电阻、电感(插件)、电解电容等元件的下方避免布过孔,以免波峰焊后过孔与元件壳体短路。
(4)元器件的外侧距板边的距离为5mm。
(5)贴装元件焊盘的外侧与相邻插装元件的外侧距离大于2mm。
(6)金属壳体元器件和金属件(屏蔽盒等)不能与其它元器件相碰,不能紧贴印制线、焊盘,其间距应大于2mm。
定位孔、紧固件安装孔、椭圆孔及板中其它方孔外侧距板边的尺寸大于3mm。
元器件的布局与布线:(1)一般按照电路图的走向顺序排列各级的布局,尽量缩短接线,以减少分布参数对电路的影响。
(2)集成电路外接元器件尽可能安排在对应管脚附近,缩短连线的距离。
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引线应当尽可能的安排远一些。
(3)连线尽量做到横平、竖直,横线交叉尽量少。
建议元器件的布局与布线再与实际电路板1:1的方格纸上画出元器件的布局与布线,调整合适后在进行实际布局与布线。
其次是对元件的焊接。
焊接是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使同性或异性两工件产生原子间结合的加工工艺和联接方式。
焊接应用广泛,既可用于金属,也可用于非金属。
一个电子装置由若干个电子元件组成,各个电子元件通过焊接连接成为一个完整的电路,焊接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装置是否正常运行和质量的好坏。
焊接工具介绍及材料:电烙铁是焊接电子元器件的重要工具,直接影响着焊接的质量。
电烙铁从结构上分为外热式和内热式两种。
常用的有75W、45W、25W、20W等。
选择电烙铁要根据焊接任务的不同,选用不同功率的电烙铁。
一般焊接半导体元器件选用20W电烙铁即可。
新的电烙铁使用前要进行“上锡”。
首先将烙铁头挫干净,然后把电烙铁通电加热,预热一会儿之后将烙铁头粘上松香,再用烙铁头将焊锡丝熔化,将烙铁头上薄薄的镀上一层锡。
防止电烙铁长时间加热因氧化使烙铁头被“烧死”,不再“吃锡”。
焊料是将被焊物体牢固的焊接到电路板上。
焊料熔点比被焊物熔点低很多,否则容易和被焊物连在一起。
一般的电子元件用焊料是锡铅比例为3:2的焊锡,其低熔点仅为180摄氏度左右,用25W—30W的电烙铁就可以熔化。
焊锡通常制作成管状焊锡丝,内芯有松香做助焊剂。
助焊剂的作用是去除焊件表面的氧化物,加热时防氧化,帮助焊料流动,减少表面张力,提高焊接质量。
一般用松香(固态)或松香水(松香加酒精做的液态助燃剂)焊接的手法:焊接的手法为左手食指中指夹住焊锡丝,右手拿住电烙铁,烙铁头随着锡丝走。
手工焊接的握电烙铁的方法,有正握、反握及握笔式三种。
焊接元器件及维修电路板时以握笔式比较方便。
焊接时切忌要注意安全。
正确的焊接方法是:准备施焊、加热焊件、加焊锡、去焊锡和去烙铁。
(1)准备施焊:准备好焊锡丝,预热好电烙铁。
(2)加热焊件:将烙铁头接触到焊接点,使被焊引线和焊盘加热。
(3)加焊锡:当焊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放上焊锡丝,焊锡丝能够立即沾附到被焊件上。
(4)去焊锡:当熔化一定量的焊锡后,将焊锡丝移开。
(5)去烙铁:当焊锡丝安全湿润焊点后,朝大约45度方向迅速移开电烙铁。
焊接的注意事项:(1)对焊件要先进行表面处理:一般焊件表面都被氧化,需要表面处理,去除表面污垢,氧化膜等等。
采用机械刮磨或酒精清洗。
(2)对元件引脚进行镀锡:对导线、引脚的焊接部位要进行焊锡润滑,也称上锡。
(3)焊料量的控制:焊点的焊锡量要适量,不可过多或过少。
(4)焊点的质量:焊接质量的好坏以焊点圆滑,光亮为好。
然后是对电路的调试:(1)检查电路接线电路安装完毕,首先要认真检查电路接线是否正确。
通常采用的检查方法是按照电路原理图检查。
可借助万用表的电阻档检查。
即在电路原理图上找到一些点,用万用表测量在电路原理图上应与它连接的部分是否都连接上,检查是否有错焊,漏焊处。
(2)调式方法调式是在安装完毕后对电路的参数及工作状态进行测量,并在测量的基础上对电路的参数进行修正,使之.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