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商品学概论重点(万融版)
2商品学概论 第二章
08৯༻ਫՌٴ坚Ռ细ද
H·S编码 0801
是指由国家和指定专门 机构编制的商品目录, 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 计划、统计、财务、 税收、物价等工作时必 须遵循的准则。
全国主要产品分类及代码 联邦物资编码系统(美) 商品分类编码(日)
由本行业主管部门
小商品分类与代码(商务部)
编制,是该部门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
企业共同遵循的准则。 品目录
是由本企业或单位 自己编制的商品 目录,一般在本 企业、本单位使用
三、重要的国内外商品分类编码介绍
1.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20世纪50年代,在研究制定海关税则商品分类目录的同时,为 便于联合国统计工作的需要,由联合国秘书处主持,在1950年草拟 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United Nations 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SITC)。
案例导入
• 从表中可知,该商场4个柜组, 各自经营的商品都有与柜组 名称不符的地方,实际是与 柜组分工情况不相符,这给 店内管理和顾客选购商品都 带来不便。
案例导入
京东
案例导入
京东洗衣机的分类
案例导入
天猫
案例导入
天猫洗衣机的分类
案例导入
• 不同的企业选择不同的分类 方法以及分类方式,为了方 便客户购买,提高企业的管 理效率。
三、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
要选择商品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 依据
系统性原则
将选定的事物、概念的属性和特征按一定排列顺序予以 系统化并形成一套合理的科学分类体系
应设置收容类目,以便保证增新时不打乱已建立的分类 可延性原则 体系,也为下级信息管理系统在本分类体系基础上进行
《商品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第一节1、商品学已有两百余年,属于历史范畴。
2、陆羽公元780年《茶经》最早的商品学专著。
3、9-10世纪阿里。
阿德。
迪米斯基《商业之美》现存最早的商业著作。
4、18世纪德国人约翰.贝克曼首先开设课程,出版《商品学导论》,被西方称为创始人。
5、西欧,“经济学体系”的商品学。
“经济商品学”,前苏联、东欧“自然技术科学”,美国、日本、意大利“经营商品学”6、1976年10月8日奥地利的萨尔斯堡成立“国际商品学会”德文缩写“IGWT”,会刊《商品论坛-科学与实践》,活动中心——维也纳经济大学。
意义:商品学在世界范围内建成了巩固的地位。
第二节1、商品是指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2、一切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个因素。
3、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前提、物质承担者。
价值从属于自然属性并从中派生。
4、生产者占用价值,不占用使用价值;消费者占用使用价值,不占用价值。
5、一切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6、商品应包括一切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求和利益的有形实体和无形服务。
7、(问答题)商品整体概念是指由商品的实质性、实体性和服务性三方面构成的统一体或系统。
8、核心是效用,关心是品质,竞争是特点,增值是包装,吸引是式样。
9、商品保证、运送、安装、维修属于商品整体概念中的无形产品。
第三节1、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以及实现商品使用价值规律的科学。
商品学是一门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决定及实现商品使用价值规律的应用技术科学。
2、研究对象:商品的使用价值,出发点: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中心:商品质量,线索:商品整体概念,目的:为了认识和掌握商品能够满足各种消费效用以及实现这些效用的规律。
3、人们追求商品的效用从商品的自然有用性(成分、结构、性质等)和社会适应性(时代、流行、民族、地域性)二个方面展开。
4、商品学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从商品的效用入手。
5、作为商品学研究的使用价值,必须具备以下三点: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第二,必须对他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第三,必须通过等价交换让渡给他人,从而成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
(完整版)商品学概论重点(万融版)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学研究的对象3.商品具有不同于一般物品、产品的三个基本特征: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而不是供生产者或经营者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且必须通过交换到达用户手中的劳动产品4.商品属性可概括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5.价值的概念价值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价值都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动态的6.使用价值一般是指物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价值7.物的属性与人的需要的吻合程度或一致性程度就决定了物对人的使用价值大小8.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9.商品使用价值的特征商品自始至终处于社会中,其使用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具有二重性商品使用价值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既对立又统一不能人为地将其割裂开来10.商品学的研究内容以商品体为基础,商品人环境为系统,商品质量和品种为中心,商品属性不断满足商品交换和消费需要以及其他社会需要为主线11.商品品种和商品质量及其系统的微观,宏观管理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12.商品学产生于德国第二章商品分类与编码13学会判断分类标志P1414.商品分类的作用为政府行业和企业实施各项管理活动以及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了科学基础有利于商品标准化的实施和商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便于商品经营管理和顾客选购消费商品有利于开展商品研究和教学工作15.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延性原则兼容性原则整体最优化原则16.商品分类的方法线分类法:属于传统的分类方法,使用范围最为广泛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好,逻辑性强,符合传统应用的习惯缺点:结构弹性差,分类结构一经确定不易改动面分类法:优点:弹性较大,一个面内的类目改变不会影响其他面;适应性强,可根据需要组成任何面同时也便于计算机处理,易于添加和修改目类缺点:不便于手工处理,不能充分利用其容量,尽管其可组配的复合类目很多但实际可用的复合类目并不多17分类标志选择的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唯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包容性原则18.学会判断商品分类标志的类型P1919.商品代码具有分类标识和便于信息交换的功能。
《商品学概论》商品质量
蛋白质
碳水化 合物
食品营养成 分的种类
水分
矿物质
脂肪
维生素
17
(2)可消化吸收率。 食品的可消化吸收率是指食品
在食用后,能被消化吸收的百分率。 消化:分解的过程 吸收:合成的过程
18
(3)发热量 发热量指食品的营养成分:糖
类、脂肪和蛋白质,经人体消化吸收 后,在人体内产生的热量。
19
3、较好的色、香、味、形 食品的色、香、味、形是指
14
生物对食品 的污染
环境或化学 药品造成的 污染
食品自身产 生的毒素
食品中有害 物质来源
食品保管 不善产生 的毒素
食品加工中 混入的毒素
15
2、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食品营养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食品的营养成分、可消化吸收率和发热量 三项指标,是评价食品质量的最基本的指 标。
16
(1)营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
第二章 商品质量
1
第一节 质量与商品质量
一、什么是质量? 质量: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
的程度”。 质量特性 类型:技术或理化、心理、时间、
安全、社会等方面 质量特性分必须特性和魅力特性。
2
1 、必须特性 指那些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
客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满意,但 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 那些质量特性。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18401-2003)
项目
A类
B类
C类
甲醛含量(mg/
PH值
4.0-7.5 4.0-7.5 4.0-9.0
耐水(变色、沾色)
3-4
3
3
色牢度/ 耐酸汗渍(变色、沾色
3-4
商品学重点整理
商品学重点整理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商品的特征1.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2.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而不是供生产者或经营者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3.为交换而生产,而且必须通过交换达到用户手中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通过市场交换,进而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社会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一种特指范畴的产品⏹使用价值一般是指物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价值。
⏹使用价值的本质:表示物和人之间的自然关系,实际上表示物为人而存在。
⏹物及其属性本身还不是物的使用价值,物和它的属性只是物的使用价值的载体和客观基础。
二、商品使用价值⏹广义概念(商品学研究对象)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狭义概念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的结构系统(*)1、静态系统满足需求的性质:物质、精神(文化)使用价值;主体的社会层次:个人、社会使用价值;客体的层次:个体、群体使用价值;客体发生作用的地位:主要、次要使用价值;实现的客观依据:现实、潜在使用价值2、动态系统首先在交换过程中实现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最后在消费过程中实现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三、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1、研究对象⏹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
2、研究内容⏹在质的方面,其内容主要通过商品质量来体现。
⏹在量的方面,其内容主要是通过商品品种来体现。
⏹中心内容是商品品种和商品质量及其系统的微观、宏观管理3、任务a)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b)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c)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d)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四、学习商品学作用和意义一是对于自身消费的有用性,二是对于企业就业的有用性第二章商品质量一、质量定义: 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相对性。
1、商品质量商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核心内容,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商品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质量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商品学中所研究的商品质量是一个全面的商品质量2、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的重要意义“同样的产品比质量,同样质量比价格,同样的价格比服务。
商品学知识重点总结版
商品学知识重点总结版(总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商品学复习讲义第一章1、商品的概念及特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以自身自然属性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效用或物的效用,即商品的有用性。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反映了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综上所述,商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②供他人消费既社会消费的劳动产品;③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到达他人手中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构成?商品由核心部分、形式部分和延伸部分三个方面构成。
核心部分,即商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实际利益。
或者说是指商品的功能和效用,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所在。
延伸部分,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所获得的附加利益和服务。
形式部分,即商品的具体形态,是消费者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可以接触到,感觉到的有形部分。
3、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一门科学。
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基础,因此商品学就是围绕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这两个中心内容来进行研究。
4、商品学的具体研究内容?(1)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2)研究商品的科学系统分类(3)为评价商品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4)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5)分析商品质量的变化规律,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第二章一、商品分类方法——线分类法&面分类法1.线分类法(1)线分类体系:线分类法所建立起来的体系即为线分类体系。
(2)线分类法:也称层级分类法,是指将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3)特点:“在这种分类体系中,同位类的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上位类与下位类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
”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目等,将分类对象一层一层地进行具体划分,各层级所选用的分类标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自学考试《商品流通概论》大纲重点 根据大纲个人整体
商品流通概论(重点)商品流通概论(重点)第一章绪论一、商品的概念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穹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要素的统一体。
所谓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或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所谓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
二、商品交换的三种形式1、物物交换(W—W);2、简单商品流通(W—G—W);3、发达商品流通(G—W—G’)三、商品流通的概念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四、商品流通过程的制约因素1、自然性制约因素;2、经济性制约因素;3、制度性制约因素。
五、流通过程对消费的作用1、流通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介;2、流通对消费的引导作用;3、流通对消费的制约作用。
六、商品流通的基本规律1、价值规律——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2、供求规律;3、竞争规律;4、自愿让渡规律;5、货币流通规律。
七、供求规律商品供给可以表述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商品供给商品供给的变动受到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1、商品自身的价格;2、生产技术的变化;3、生产要素的价格;4、其他商品的价格;5、政府的产业政策;6、企业的预期。
商品需求可以表述为,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仙,在每价格水平上愿意而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商品需求商品需求的变动受以下几种主要因素的影响:1、商品自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3、消费者的收入;4、消费者的偏好;5、政府的消费政策;6、消费者的预期;7、人口数量的变动供求规律的作用供求规律是商品疏通过程中主要的经济规律。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支配着商品价格的变化;2、支配着商品的流量和构成;3、支配着商品流通的方向和时间;4、支配着生产和消费。
八、竞争规律基本内容:竞争规律是指商品经济中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经济利益而进行竞争的客观必然性。
竞争规律作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强制性;2、排他性;3、自发性;4、不确定性;5、激励性;6、风险性。
商品学概论 全套课件
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第一节 商品分类的原则与作用
一、商品分类的概念
商品分类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满足商品经济活动或其他相关活动的 全部或部分需要,将一定范围内的商品集合总体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志或属性 特征逐次归纳成若干个概括范围更小、特征更趋一致的局部集合体,直到划 分成最小单元集合体的过程。
若干组独立的类目,每组类目构成一个“面”,再按一定的顺序将各个“面” 平行排列。 • 面分类法的优点是弹性较大,一个面内的类目改变,不会影响其他的面;适 应性强,可根据需要组成任何面,同时也便于机器处理,易于添加或修改类 目。 • 面分类法的缺点是不便于手工处理, 也无法充分利用其容量,尽管组配出来 的复合类目很多,但实际可用的类目并 不多。
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第二节 商品分类的方法和标志
一、商品分类的方法
(一)线分类法 • 线分类法,是将分类对象按照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若干层级,
每个层级分为若干类目,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 在线分类体系中,被划分的类目,称为上位类;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称
为下位类。由同一个类目直接划分出来的所有下一级类目,彼此互为同位类。 • 上位类和下位类之间构成隶属关系,同位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见图2-1。
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第一节 商品分类的原则与作用
二、商品分类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可延性原则 兼容性原则 整体最优化原则 三、商品分类的作用
为政府各部门、行业和企业实施经济管理活动以及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了科 学基础;
有利于商品标准化的实施和商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便于商品经营管理和顾客选购、消费商品 ; 有利于开展商品研究和教学工作 。
商品学概论第01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
1.1 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许多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商品学课程,商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 作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极大重视和关怀,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1951年中国人民大学由苏联 专家执教,招收了商品学研究生班,培养了一批商品学的师资骨干队伍。1958年之后国内 许多高等商业、财经院校创办了商品学系、商品学专业或开设商品学课程,编写了许多商 品学教材,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商品学总论》及分论共计五册,黑龙江商学院出版的 《日用工业品商品学》、《食品商品学》、《五金商品学》,由院校与商业部门共同编写 的《纺织品商品学》、《针织品商品学》、《百货商品学》、《棉花商品学》、《茶叶 商品学》等多种专业商品学。
这个阶段,我国商品学的商品质量观。
1.1 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3)我国商品学的现状——商品学的全面质量观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中心工作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品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商品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现 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近年来,国内商品学界广泛开展了商品学学术讨论和交流活 动。1983年以来,相继成立了若干个地方商品学会,1995年10月中国商品学会在北京 成立,同年加入国际商品学会,总部设在中国人民大学。 在这期间,涌现了一大批热心商品学研究的优秀人才,从事着商品学教学实践和 理论研究工作。有不少学者编写了教材,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科研论文,在拓宽商品 学研究领域方面取得了共识。他们普遍认为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商品质量应包含 商品的明确质量与隐含质量,商品的有形质量与无形质量,商品的内在质量与外在质 量,商品质量应是商品质量的自然属性和商品质量的社会属性的总和,从而使商品学 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商品学进入全面质量观阶段。这个阶 段还将不断深化完善。
商品学复习最重点
《商品学》《商品学》 09级工商管理专业级工商管理专业2012年11月 1第一章导论第一节 商品的概念一、商品的定义一、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凡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就不能成为商品,劳动产品如果不用于交换,也不能成为商品.二、商品的基本特征二、商品的基本特征1.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2.商品是供社会消费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供社会消费的劳动产品3.商品是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的劳动产品商品是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的劳动产品 三、商品的分类三、商品的分类按商品有无物质形态分类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 商品种类: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四、商品的构成:四、商品的构成:商品的整体可以看成由核心部分、形式部分和延伸部分等三个层面构成.第二节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一、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学科,它以商品质量为中心,着重从商品的使用价值方面来研究商品.商品体有多少种自然属性,就可能有多少种使用价值. 二、商品学的研究内容二、商品学的研究内容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科学,常用商品质量来表示商品的有用程度,反映商品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商品质量是商品使用价值的集中反映,商品质量是商品使用价值的集中反映,商品使用价值的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用商品质量来衡量的,因此商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三、商品学的研究任务三、商品学的研究任务商品学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门科学,它应以市场商贸工作需要为依据来规定自身的任务.1.开发新产品,指导使用价值的形成.2.确保商品质量的完好无损.3.监督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效用,维护消费者利益.4.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第二章商品的分类第一节 商品分类的概念、意义和原则 一、商品分类的概念一、商品分类的概念商品、材料、物质、现象等概念都是概括一定范围的集合总体。
商品学概论
商品学1、现代商品概念模型(由内到外)1)功能/效用 2)商品体3)有形附加物 4)无形附加物2、商品的二重性:1)商品的个别使用价值与社会规模使用价值2)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与消费使用价值3、商品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商品全面使用价值4、商品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内容以商品体为基础,以商品-人-环境为系统,以商品使用价值在质和量上的表现形式---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为中心,以商品属性不断满足商品交换和消费需要以及其他社会需要为主线。
2)商品使用价值的研究,在质的方面,其内容主要通过商品质量来体现;3)商品使用价值的研究,在量的方面,起内容主要是通过商品品种来实现。
5、商品分类:是根据一定的管理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全部或部分需要,讲管理范围内的商品集合总体,以所选择的适当的商品基础特征作为分类标志,逐次归纳为若干个范围更小、特质更趋一致的子集合体(类目),例如大类、中类、小类、细类、直至品种、细目等,从而使该范围内所有商品得以明确区分与体系化的过程。
6、商品分类的方法:1)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好,逻辑性强,符合传统应用的习惯,既对手工处理有好的适应性,又便于计算机处理。
缺点:结构弹性差,分来结构一经确定,不易改动。
所以,采用线分类法编制商品分类目录时,必须预先留有足够的后备容量。
2)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优点:具有较大的弹性,一个面内的类目改变,不会影响其他的面;适应性强,可根据需要组成任何面,同时也便于机器处理,易于添加和修改目类。
缺点:不便于手工处理,也不能充分利用其容量,尽管其可组配的复合类目很多,但实际可用的复合类目并不多。
一般都把面分类作为线分类法的辅助。
7、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1)以商品的用途作为标志。
不仅适合于商品大类的划分,也适合对商品类别、品种的进一步详细划分。
但多用途的商品,一般不宜采用此分类标志。
2)以原材料为商品分类标志。
特别适合于原料性商品和原料对成品质量影响较大的商品,但对那些由多种原料制成和成品质量及品种特征与原料关系不大的商品(电视机、照相机、小汽车、洗衣机)则不宜采用。
第一讲商品学概论
自产自用的农副产品 ❖ 商品不是供生产者消费,而是通过交换,供他人消
费的劳动产品。
4、 商品的种类 物质形态
商品种类 其他形态
工业生产资料
农业生产资料 食品 纺织品
生活资料 日用工业品 家用电器
劳务形态 资金形态
科学技术 知识形态 文化艺术
❖ 商品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商品质量及其密切相 关的问题
教材
万融. 《商品学概论》(第六版) 2016. 中国人
参 民大学出版社
考 曹汝英. 2003.《商品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书 窦志铭. 2005.《商品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谈留芳. 2004.《商品学》
科学出版社
目 汪永太. 2002. 《商品学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
版社
一、课程介绍
❖ 《商品理论与实务》课程是市场开发与营销 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基础课程。 此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内容 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是以研究商品质量为中 心的学科。需要掌握各类商品的基本属性, 理解影响商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认知商品质 量变化的规律,从而使商品在生产领域、流 通领域以及消费领域的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 态。
❖ 商品的无形附加物:商品的延伸层次 主要指人们购买商品时所获得的各种服务和附加利益,如 送货上门、免费维修、用户培训、抽奖等
33 3 22 1 1
图1.2 三者之间的关系 注:1--商品的核心层次;2--商品的有形层次;
3--商品的延伸层次
1.2 商品知识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2.1商品知识的研究对象
❖ 有价值,是劳动产品,但没有使用价值,也 不是商品。如废品。
商品学概论
商品学概论●绪论●商品质量和商品质量管理●商品标准与标准化●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大类概述●商品检验●商品包装●商品运输储存和养护●商品、资源与环境●商品信息与商品预测第一章绪论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商品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商品学研究的任务和方法第一节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商品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萌芽期《商业之美》(1175年)《生药学》(1553年)《商业大全》(1675年)2、创立期18世纪,德国,约翰·贝克曼,《商品学导论》3、发展期➢自然科学商品学(贝克曼)➢社会科学商品学(索费特)➢现代商品学二、商品学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商品知识汇集《禽经》《竹谱》《本草纲目》主要内容:释名、集解、修治、气味、主治、发明、正误、附方《茶经》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
二、商品学理论在我国的发展●1902年废除科举之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1976年国际商品学会(IGWT)成立➢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品学系加入国际商品学会➢1995年中国商品学会(CSCS)成立,并在北京成功举办第十届国际商品学学术讨论会➢2004年在北京举办第十四届国际商品学学术会议第二节商品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一、商品及其本质商品产生在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它是为了交换或出卖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的统一体。
1、商品的特征●商品能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
●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商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而是供他人和社会消费的劳动产品。
●商品必须通过交换,使其使用价值和价值得以实现。
2、商品的整体概念(1)核心商品(2)形式商品(3)附加商品二、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学的研究对象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1、商品使用价值的概念是指商品对于其使用者(包括社会)的意义、作用或效用。
它反映了商品属性与人或社会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
2、商品使用价值的特征(1)商品使用价值具有二重性(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3)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4)商品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既对立又统一,不能人为将其割裂开来三、商品学的研究内容商品学的研究范围侧重于有形物质商品中的生活资料商品1、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2、商品学研究分宏观和微观部分四、商品学的学科性质●学科性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融合的交叉型应用学科●商品学是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经济管理科学相交叉、相结合的角度,系统地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开发、形成、维护、评价和实现过程规律的一门学科。
商品学概论修订第2版课件
【厂商识别代码左起的前3位数字(N13N12N11 )为前缀码,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分配给某个国家(或 地区)编码组织的代码。】
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第三节 商品编码
三、商品编码方法
(二)商品标识代码的编制方法
究的重要内容。 商品与环境、商品与文化都分别涉及商品的生态质量、精神(文化)质量等新的研究
课题。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第四节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三、商品学的研究方法(P12) 四、商品学的任务 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 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 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 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 推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再生
第一节 商品分类的原则与作用 第二节 商品分类的方法和标志 第三节 商品编码 第四节 商品条码 第五节 商品目录与商品分类编码标准
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第一节 商品分类的原则与作用
一、商品分类的概念
商品分类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满足商品经济活动或其他相关活动的 全部或部分需要,将一定范围内的商品集合总体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志或属性 特征逐次归纳成若干个概括范围更小、特征更趋一致的局部集合体,直到划 分成最小单元集合体的过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商品学概论
(修订第二版)
万 融 主编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商品 商品学的产生和发展 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第一节 商品
一、商品的产生
产品转化为商品:社会分工——效率提高——产品剩余——产品私 有——市场交换。
第一章商品学概论PPT课件
二、对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一)对日用工业品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 适用性(有用性)——它是商品为满足一定的用途(或使用目
的)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性能或功能。 例如:食品应具有一定 的营养价值;服装应具有遮体、御寒的功能。 ➢ 坚固耐用性 ——坚固耐用性是指日用工业品在储存和使用过 程中,抵抗各种外界因素对其破坏的性能。它反映了日用工 业品耐用的程度和使用寿命。 ➢ 安全、卫生性——是在使用过程中保证人身安全与健康以及 环境不受污染、不造成公害的要求。例如:家用电器必须有 良好的绝缘性和防护装置,以免造成使用者触电。 ➢ 环境友好性——环境友好性又称低公害性。是指商品在生产、 流通、消费、废弃或回收等环节中,应最大限度降低其对环 境的不良影响。 ➢ 外观与结构的合理性
10
二、商品标准的分类
标准的表现形式
文件标准 实物标准
标准的约束力
11
强制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
三、商品标准的分级、编号 (一)国世际界标标准准的分级
国际标准 区域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或专业团体标准
12
国际标准
➢ 国际标准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 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定的标准,以及由ISO 认可并收集到《国际标准题录索引》中加以公布的其它国际组 织所制定的标准。 ➢ 目前被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主要有: 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合成纤维标准化局(BISF)、食 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国际原子 能机构(IAEA)、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谷类加工食品 科学技术协会(ICC)、国际乳制品业联合会(IDF)、国际 电信联盟(ITU)、国际毛纺组织(IWTO)、国际葡萄与葡 萄酒局(IW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卫 生组织(WH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国际羊毛 局(IWS)、联合国粮农组织(UNFAO)等。 ➢ 国际标准的编号由国际标准代号、标准序号、发布年代号 构成,国际标准代号多为发布该标准的国际组织的英文简称 (如:ISO、IEC等),标准序号与发布年代号之间用“:” 间隔,例如:ISO14000:19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商品质量 商品标准 商品检验 商品分类 商品包装
商品学概论
1: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2: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的规律。
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用商品质量来衡定的。
商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
3:商品学的研究内容: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具体内容是与商品质量密切相关的问题,包括商品的成分,结构,性质,生产工艺,工作原理,功能用途,分类品种,质量要求,检验评价,使用维护等。
4:与商品质量密切相关的问题包括:商品的成分、结构、性质、生产工艺、工作原理、功能用途、分类品种、质量要求、检验评价、使用维护等。
5:商品质量:商品满足规定或者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6:食品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1),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包括食品的营养成分,可消化率,发热量。
(2),食品卫生无害性,不应有或不能含有超过允许限量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等。
(3),色香味形俱佳。
7:商品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检验质量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
8: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9:PDCA循环——戴明循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
PADC循环基本工作:(1),计划阶段。
(2)执行阶段。
(3)检查阶段。
(4)处理阶段特点:(1)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
(2)爬楼梯。
(3)关键在“处理”阶段。
10:商品全面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技术:(1)排列图法,用与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问题(2)因果分析图,用于分析各种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3)直方图法,确定什么地方进行质量改进(4)控制图法,区分质量波动是由偶然还是系统原因(5)散布图法,商品的质量与影响质量的关系(6)调查图法,进行数据整理和粗略分析事故原因。
11:商品检验的形式:a.根据检验有无破坏性,分为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两种形式。
《商品学概论》总复习
《商品学概论》总复习一、单选题1、用作包装的纸及纸制品不具备下面的()特点。
A、价格较低;B、易于印刷;C、有很好的机械强度;D、轻便。
2、按商品检验目的的不同,商品检验的三种方式中不包括()。
A、生产检验;B、验收检验;C、第三方检验;D、出口检验。
3、将纺织品划分为针织布、机织布、无纺布,其分类标志为()。
A、原材料;B、化学成分;C、制造方法;D、用途4、国际标准是由()制订和颁布的标准。
A、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B、美国国家标准学会C、英国标准学会D、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5、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即3C认证)是()的认证。
A、自愿性;B、强制性;C、优惠性;D、禁止性。
6、质量认证的对象为()。
A、产品;B、过程;C、服务;D、以上都是。
7、运输包装性能检验的项目不包括()。
A、跌落试验;B、拆装试验;C、堆码试验;D、液压试验。
8、下列计重方法中,()法适用于船装散装矿石、粮谷等低值货物的重量检验。
A、衡器计重;B、容量计重;C、水尺计重;D、流量计计重9、水果罐头的检验宜于采用()法。
A、全数检验;B、抽样检验;C、免于检验;D、非破坏性检验。
10、Q/XJ 304 -1996属于()。
A、国家标准;B、国际标准;C、行业标准;D、企业标准。
11、我国对涉及人类健康和安全,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以及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的产品实行强制性认证制度,其名称是(),认证标志是()。
A、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CCIB;B、中国安全认证,CCIB;C、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CCC;D、中国安全认证,CCC12、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等,是以()为分类标志。
A、原材料;B、制作工艺;C、用途;D、化学成分。
13、EAN条形码()数字是国别代码。
A、第一位到第三位;B、第四位到第七位;C、第八到第十二位;D、第十三位;14、我国国家标准“全国工农业产品分类和代码”于()发布。
A、1978年;B、1987年;C、1991年;D、1998年。
商品流通概论各章内容复习要点
《商品流通概论》期末复习要点任课老师:缪鹤兵联系方式:手机:第一章绪论1.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种商品交换形式。
一是物物交换W-W;二是简单商品流通W-G-W;三是发达商品流通G-W-G2.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它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要素的统一体;3.商品流通: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4.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供求规律是商品流通过程中主要的经济规律:5.商品流通环节: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
一般包含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6.为什么说能够保证货畅其流的环节就是适度的商品流通环节?答:因为只有货畅其流,才能使商品满足社会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充分需要;商品才不会在某一多余环节发生积压:商品顺利销售,商品的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才能协调发展;7.供给与需求互为条件;8.自愿让渡的基础与条件是:以不同的所有者为基础;以平等互利为条件:以经济效益为核心;9.自愿让渡的作用:有利于商品合理流通、有利于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质量、有利于协调各种经济关系;10.简答价值现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①调节商品流通,推动商业的发展②调节生产,促进生产力发展③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④推动企业创新、改进生产技术;11.商品供给: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12.商品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13.供求规律:指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必然要相互适应,总是向供求平衡方向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14.卖方市场:指市场商品普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而卖方处于相对有利地位时的市场态势;15.竞争规律:指商品经济中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经济利益而进行竞争的客观必然性:16.简答商品供求矛盾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形态和三种表现形式;①供求平衡形态②供求不平衡形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供过于求,二是供不应求商品供求矛盾表现出的不平衡,具体表现为:①交换时间上的差异、②交换空间上的差异、③供求数量上的差异、④供求结构上的差异17.简述竞争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特点以及运用的准则;①竞争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一是促使企业提高经营素质;二是促使市场活跃与繁荣; 三是优胜劣汰,推动经济发展;②竞争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特点:强制性、排他性、自发性、不确定性、激励性和风险性1 / 14③运用竞争规律的准则:公正平等、独立自主、选择自由、效益优先18.简述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①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的流通速度19.商业是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应分配对交换有制约作用,交换关系制约分配的实现。
商品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讲解全集
商品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讲解全集第1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关键概念(1)商品学:商品学以商品客体为研究对象,以商品质量为中心内容,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科学。
(2)商品:商品是指用来交换,并能满足人们和社会某种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一种特指范畴的产品。
(3)商品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和社会需要的效用,即有用性。
(4)通用商品:通用商品是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结合,具有广义商品的概念,是现代商品的整体概念,即商品是由商品体、有形附加物和无形附加物构成的完整商品。
(5)硬件商品:硬件商品一般是指有形的商品体,例如,微机的主机。
简答题1.我国商品学的发展过程历经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观点和学术主张是什么?答:(1)我国商品学的发展过程历经了三个阶段:1)商品学的萌芽阶段;2)商品学的创立和发展阶段;3)商品学的全面质量观阶段(2)每个阶段的基本观点和学术主张是:1)萌芽阶段:这些学科商品学从内容看趋近于商品学体系,但并未系统化、理论化,只是处在商品学的萌芽阶段;2)创立和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我国商品学的研究范畴,还只限于商品质量的自然属性研究,还不是全面的商品质量观;3)全面质量观阶段:不少学者普遍认为商品学研究的核心——商品质量应包含商品的明确质量和隐含质量,商品的有形质量与无形质量,商品的内在质量与外在质量,商品质量应是商品质量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总和,从而使商品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商品学进入全面质量观阶段。
这个阶段还将不断深化完善。
2.国际商品学界的主要学派及我国商品界属于哪个学派?其基本学术主张是什么?答:(1)当今世界商品学界存在着三大学派,即技术学派、经济学派和融合学派。
1)技术学派:主张从自然科学方面研究商品学;2)经济学派:主张从社会科学方面研究商品学;3)融合学派:主张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来研究和评价商品的使用价值。
(2)我国商品界属于融合学派,进入全面质量观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学研究的对象3.商品具有不同于一般物品、产品的三个基本特征: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而不是供生产者或经营者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且必须通过交换到达用户手中的劳动产品4.商品属性可概括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5.价值的概念价值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价值都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动态的6.使用价值一般是指物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价值7.物的属性与人的需要的吻合程度或一致性程度就决定了物对人的使用价值大小8.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9.商品使用价值的特征商品自始至终处于社会中,其使用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具有二重性商品使用价值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既对立又统一不能人为地将其割裂开来10.商品学的研究内容以商品体为基础,商品人环境为系统,商品质量和品种为中心,商品属性不断满足商品交换和消费需要以及其他社会需要为主线11.商品品种和商品质量及其系统的微观,宏观管理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12.商品学产生于德国第二章商品分类与编码13学会判断分类标志P1414.商品分类的作用为政府行业和企业实施各项管理活动以及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了科学基础有利于商品标准化的实施和商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便于商品经营管理和顾客选购消费商品有利于开展商品研究和教学工作15.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延性原则兼容性原则整体最优化原则16.商品分类的方法线分类法:属于传统的分类方法,使用范围最为广泛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好,逻辑性强,符合传统应用的习惯缺点:结构弹性差,分类结构一经确定不易改动面分类法:优点:弹性较大,一个面内的类目改变不会影响其他面;适应性强,可根据需要组成任何面同时也便于计算机处理,易于添加和修改目类缺点:不便于手工处理,不能充分利用其容量,尽管其可组配的复合类目很多但实际可用的复合类目并不多17分类标志选择的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唯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包容性原则18.学会判断商品分类标志的类型P1919.商品代码具有分类标识和便于信息交换的功能。
目前以全数字型商品代码使用最为普遍20.商品分类代码的编制原则:唯一性原则简明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可扩性原则稳定性原则统一性和协调性原则21.商品标识代码的编制原则:唯一性原则无含义性原则稳定性原则22.商品编码的方法及其优缺点顺序编码法优点:使用方便,便于管理缺点:代码本身没给出任何有关编码对象的其他信息系列顺序编码法:优点:可以赋予编码对象一定的属性和特征,提供有关编码对象的某些附加信息缺点:当系列顺序代码过多时会影响计算机处理速度层次编码法优点:代码简单,逻辑关系好,系统性强,信息容量大,能明确反映分类编码对象的属性特征及其隶属关系,容易查找所需类目,便于管理和统计缺点:弹性差平行编码法优点:编码结构弹性好,可以比较简单的增加分类编码面的数目,必要时还可更换个别的面缺点:代码容量利用率低23.学会判断条码类型P27P3524学会判断书号条码P46第三章:商品品种25.商品品种存在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把握或认清商品品种及其规律商品品种与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尚不相符品种不完善,品种构成不合理可能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商品品种的完善以及商品品种与消费需求相符程度的提高还没有完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26.质量、品种、效益与使用价值质量和品种是实现商品使用价值的前提,他们决定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商品品种构成效益的基础,质量构成效益的关键质量、品种、效益三者是有机的统一体,他们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第四章:商品质量27.克劳斯比:质量是符合规范或要求朱兰:质量是适用性田口玄一:质量是社会总损失最小费根堡姆:质量是满足顾客期望的各种特性综合体28.特性指可区分的特征,它可以是固有的赋予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或是定量的固有特性是指某事某物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而不是赋予的特性29.质量是动态的,质量具有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30.质量概念的演变:标准符合性,顾客需求的适用性,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从工商业扩展到整个社会经济领域,大质量整体概念,进一步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31.产品质量的特性:使用性能,人体功效学特性,安全性,使用寿命,可信性,环境友好性,审美性,经济性,信息性,可追溯性,服务质量特性服务质量的特性: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文明性,经济性32ISO9000族标准的产品质量环模型起始于市场营销和市场调研终止于市场营销和市场调研ISO9000族标准是有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可以帮助组织建立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和指南他不受具体的行业或经济部门的限制33.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人的因素包括质量意识,责任感,事业心,文化修养,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第五章:商品质量管理34.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包括,制定质量的方针和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35.“全面”的含义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管理,全员的管理,全社会推动的管理,全面运用各种管理方法36.顾客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服务于顾客并满足他们的需要应该成为企业存在的前提和决策的基础37.PDCA戴明环可分为四阶段(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和八步骤38.朱兰三部曲: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第六章:商品标准与标准化39.强制性国家标准:GB,推荐性国家标准GB/T,国家标准化指导技术性文件GB/Z40.标准可划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服务标准技术标准:基础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方法标准,工艺装备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41.强制性标准的范围:保障人体健康,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标准,以及产品的生产储运和使用中安全卫生标准环境保护,电磁干扰标准直接关系到安全卫生的符号代号等通用技术的语言标准对互换互联又严格要求必须强行统一的接口的互换配合标准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或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42.商品标准的基本内容:封面和前言,标准名称、范围和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符号和缩略语,分类、标记和编码,要求,抽样,试验方法,标志、标签和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储存43.标准化的作用:是现代化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必要前提,是巩固和发展专业化协作生产的基本条件是建立最佳秩序,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的基础是提高商品质量和合理发展商品品种,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技术保证是合理利用国家资源,保护环境,增产节约,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手段是积累实践经验,推广应用新技术,促进技术进步的桥梁是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纽带,国际贸易的调节工具44.简化是标准化的最一般的原理,标准化的本质就是简化,简化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商品的类型数目,使之在既定时间内满足全面需要的商品标准化形式,简化的目的是为了经济,使之更有效的满足需要。
简化的实质不是简单化而是精炼化,其结果不是以少替多而是以少胜多统一化是把同类商品两种以上的表现形式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商品标准化形式,他是商品标准化活动中内容最广泛开展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实质是使商品的形式、功效或其他技术特征具有一致性,并把这种一致性通过商品标准以量化的方式确定下来通用化:在相互独立的系统中,选择和确定具有功能互换性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或功能单元的标准化形式称通用化,以互换性为前提。
对于功能互换性的商品来说,通用化程度越高,生产动机越大对市场的适应性越强,销路越广第七章:合格评定与质量监督45.合格评定的专业领域包括检测、检查和认证以及对合格评定机构的认可活动,合格评定的对象包括接受合格评定的特定材料,产品,安装,过程,体系,人员,机构认证检测检查的对象是产品,服务,过程,体系,人员等,认可的对象是从事认证检测检查活动的机构,合格评定的目的是给用户或消费者提供信任从事认证检测检查活动的机构相应的成为认证机构,实验室,检查机构,他们统称为合格评定机构46.认可活动属于合格评定活动,认可机构不属于合格评定机构47.现代第三方认证制度起始于英国48.世界上第一个认证标志:风筝标志(BS)49.认证的本质:主体是第三方认证机构对象是特定的产品或服务依据是相关的技术法规或标准认证中的合格评定活动包括:抽样,测试,检验,评价,验证,合格保证注册,批准等以及他们的组合50.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没有获得指定认证机构的认证证书,没有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一律不得进口不得出厂销售和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51.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和官方认证都属于这种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C认证是我国强制要求的对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实行的一种认证制度,其特点是,国家公布统一的目录,确定统一适用的国家标准,技术规则和实施程序,制定统一的标志标识,规定统一的收费标准53.行政许可针对的是产品,考核的是管理体系54.商品质量监督的客体是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等,主体是国家指定的商品质量监督机构5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质量有关的是:安全权,知情权,获知权,获赔权56.商品质量监督的形式:抽查型评价型仲裁型质量监督第八章:商品检验57.商品检验的概念:是指商品的供货方,购货方或者第三方在一定条件下,借助某种手段和方法按照合同,标准或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对商品的品质安全及卫生性能,规格,质量,数量以及包装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做出合格与否或验收与否的判定,或为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避免或间接各种风险损失和责任划分的争议,便利商品的交接结算而出具各种第三方有关证书的业务活动58.质量检验是商品检验的中心内容,他是狭义的商品检验59.商品检验的目的:维护用户或消费者利益,把好商品质量关,杜绝劣质原材料,半成品或制成品进入生产或流通领域,确保质量合格,最终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60.商品检验的任务:全面地研究商品的成分,结构,性质和外观拟定商品的质量指标科学地规定商品检验方法确定商品包装保管运输的条件61.商品质量检验的程序:定标,抽样,检查,比较,判定,处理62.感官检验的类别: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检验63.学会判断理化检验法P202第九章:商品包装64.包装材料是商品包装的物质基础,是包装功能的物质承担者。
包装技术是关键要素,包装结构造型是具体形式,包装装潢是主要手段65.包装的功能:容纳,促销,保护,便利66.包装材料应具备的性能:安全性能保护性能易加工操作性能外观装饰性能生态环保性能67.纸和纸板作为包装材料的特点:具有适宜的强度,耐冲击力和耐摩擦性容易达到卫生要求,无毒无异味具有优良的成型性和折叠性,对于机械化自动化的包装生产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最佳的可印刷行,便于介绍和美化商品价格较低且重量轻可以降低包装成本和运输成本用后易处理,可回收重复使用和再生,不会污染环境,节约资源68.商品包装设计应遵循适用性,安全性,方便性,美观性,促销性,经济性,标准化,环境友好性等原则69.销售包装是包装装潢的主要研究对象70.包装造型设计的三要素:功能,物质技术条件,造型形象71.学会判断商品的标注P22972.学会判断包装储运图示标志P23273.学会判断包装材料的回收标志P240第十章:商品储运的质量管理74.铁路运输优点:受天气影响小,中长途运费较低,运输能力和安全系数较大,网络覆盖面较大缺点:缺乏灵活性和机动性,不适合短距离运输和紧急运输,商品滞留时间长且装卸地点不能随意变更公路运输:优点:不受路线和车站的约束,较灵活机动;可直接把商品从发货出送到收货处;集散速度较快,适合市内配送;近距离运输费用低,可以简化包装缺点:不适合大批量的长途运输;运输能力较小;运输质量和安全性较低水路运输优点:长距离运输费用低廉;特别适合超大型超重物和大批量的商品运输缺点:受天气、航道等自然条件限制,适用范围相对较窄;运输速度慢,航行周期长,运输时间难以保证;港口的设施要求高;搬运成本高航空运输优点:速度快,安全系数大,商品损坏少,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缺点:费用高,质量受限制,物流中心或仓库不能离机场太远管道运输优点:不占用或较少占用地面的位置,维修成本低,运输效率和设备运转效率高安全系数大缺点:对管道运输技术水平又较高的要求,不适合固态商品的运输75.商品储存形成的原因在于商品生产和商品消费的不一致或背离商品储存通过仓库实现76.学会判断商品在储运中损耗的类型P24977.仓库温湿度管理目前主要采取密封,通风,吸湿,保温等措施78.运输商品的质量管理要遵循:及时,准确,安全,经济的基本原则第十一章:商品与环境79.1972年6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1992年6月3日里约热内卢《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78.生命周期评价应用在以下方面:识别商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减少其环境影响的机会为产业界,政府机构及非政府组织的决策提供支持选取商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市场营销战略79.生态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关于商品设计的新概念80.三清一控制:清洁的原料与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以及贯穿清洁生产的全过程控制第十二章:商品开发81.新产品开发的原则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技术经济政策符合社会需要和市场需要坚持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统一符合标准化要求,有利于制造和使用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条件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