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冻土地貌

合集下载

谌洪星冻土地貌说课稿

谌洪星冻土地貌说课稿

《冻土地貌》说课稿谌洪星(六盘水师范学院环境与资源科学系)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感谢为我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冻土地貌》。

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向各位老师汇报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冻土地貌》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必修课《地貌学原理》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冻土的分布、厚度、结构、热状态及成因等内容,具备了有关冻土部分基础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冻土地貌的主要内容。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冻土地貌的主要类型;2)分析冻土地貌的成因,得出主要冻土地貌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冻土地貌现象中获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冻土地区冻土地貌的发展变化对当地人生活的影响;2、青藏铁路的成功修建说明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3、教学重点:冻土地貌的主要类型、成因及特点。

教学难点:主要冻土地貌的成因二、说学情:前上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部分冻土的相关知识,而对冻土地区地表的地貌,学生尚有较强的好奇心与积极性。

老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三、说教法:为了突出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1、“看——议——讲”结合法2、讲授法3、讨论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是以冻土地貌为主,由于我们的学生所生活地区为亚热带地区,学生对冻土地貌的认识和体会比较欠缺,因此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冻土环境,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达到理解巩固的教学目的。

四、说学法:本课中,针对大对冻土地貌的认识和体会比较欠缺特点,我主要以PPT展示主要冻土地貌类型图片,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冻土地貌的成因、特点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第六章冻土地貌课件

第六章冻土地貌课件

四、冰核丘——冻土层中未冻结层中的水分凝结 成冰体时,体积膨胀隆起生成的圆丘或椭圆丘。
规模:小者,一年生高=n10cm~nm; 大者多年生d=30m~70m, 四 高达10~20m
冻胀丘内形成透镜体,它对地表起着巨大的冻胀作用,冰核丘 顶面常因冻胀而产生裂隙,沿着裂隙常有地下水喷出地表,有 时产生爆炸!。
乌鲁木齐河源的石河(3350m)
3.石冰川
石冰川: 当冰川退缩时,聚集在冰斗和U形谷中的冰碛物,在冻融作用下 顺谷地下移,形成石冰川。
石冰川的特点
✓ 石冰川内部常夹冰川冰 ✓ 冷冻崩解产生的倒石碓或碎屑陡坎的岩块循冰川谷移动,也形成石冰
川 ✓ 石冰川的纵剖面呈上凸的弧,横剖面中部突出 ✓ 规模:长度一般可达300-400m,宽100m ✓ 石冰川运动速度很慢
气候----取决于较长周期的气候波动性冷热变化,大陆性半
干旱气候 有利于冻土的形成,温湿海洋性气候不利。
冻 土质—颗粒越粗(如砾层、砂岩层等),含水量少,导热性
土 高,活动层厚,永冻层埋藏深度大
发 育
- 土层颗粒细(如粘土、亚粘土等),情况相反
的 影
- 泥炭的导热性差,永冻层埋藏很浅
响 - 地表水和地下水常加大冻土融化的深度
当暖冬活动层的冬季冻结深度达不到永冻层顶 部时,出现一层融区;若来年夏季较凉,融化 深度较小,会在活动层下部留下隔年冻结层。
融区的塑性变形:当活动层每年秋末自地表向下冻结时,由于底 部的永冻层起阻挡作用,结果使其中间未冻结的融区(含水土 层),在上下冻结层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形成各种大 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弯曲结构---冻融扰动构造或称冰卷泥
土溜阶坎
热喀斯特洼地
第三节冻土地貌发育

冻土地貌

冻土地貌

This prominent pingo, located in the Mackenzie River delta of the northwest Canada, certainly ranks in the largest size category exhibited by these periglacial landforms.
有冰核的冻胀丘
冻涨丘及其遗迹
五、土溜阶坎
当融冰时地表过湿的松散沉积物,沿坡向下流动,前端常成 一陡坎,叫土溜阶坎(图6-14)。土溜阶坎高约1 m左右, 宽4~5 m,有的规模还要大一些。土溜阶坎的成因是多年冻 土上部的活动层周期性融化,融化的水受下部永冻层的阻挡 不能下渗,结果活动层的松散物质为水浸润,内摩擦减小, 在重力作用下就缓缓沿坡向下滑动,如遇阻或坡度变缓,流 动的速度减慢,前端就壅塞成一个坡坎。
我国青藏高原在更新世的冰缘气候环境下发育一些冻土, 并在早更新世湖泊地层中形成许多冻融扰动;另外,高原 上在晚更新世又形成了许多冻土地貌,如沱沱河谷地的古 冰楔,唐古拉山南坡的古多边形土等。
冰后期大陆冰盖退却后,在高纬地带可能出现新的冻土。但是, 随着冰后期的气温升高,全球多年冻土处于退化趋势,这对冻土 地貌发育有很大影响: (1)现代冻土地貌发育的范围缩小,如欧洲古冻土南界曾经伸 展到北纬45°的法国中部和多瑙河中游,但现在已退缩到北纬 68°的挪威北部;我国东部的古冻土也曾分布到北纬40°左右, 在晚更新世后期,大约26,000年前,在华北的一些海拔1000 m的 山间盆地,发育了冰楔和冻融扰动,而现在冻土南界北移到北纬 47°~49°附近。 (2)现代冻土地貌发育的高度变高,冰后期山地多年冻土下界 上升,我国多数山地冻土下界上升500~1000 m。 (3)冻土地貌类型和规模发生变化,在过去冰楔或多边形土发 育的一些地区现在已没有冻土地貌发育,随着冻土的退化,永冻 层上界的降低,热力喀斯特作用强盛,发育一些滑塌和沉陷。

工程资料:什么是冻土地貌

工程资料:什么是冻土地貌

岩土工程资料:什么是冻土地貌
什么是冻土地貌?
处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的高纬度极地或亚极地地区,以及高山高原地区,由于降水量很少,所以尽管温度很低,大都不能形成冰川而广泛发育冻土。

因此,凡属上述地区,由于缺少冰雪覆盖,土层直接暴露于地表,从而导致土层中热量不断散失(年平均吸热量小于放热量),引起地温的逐步下降,于是在土层下部形成了多年不化的冻结层。

这样的土层称为冻土或永冻土。

冻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融冻作用。

以融冻作用为主所形成的一系列地质、地貌现象总称为冻土地貌。

如石海与石川、冰冻结构土、融冻泥流、热力岩溶地形(如沉陷漏斗、浅洼地、沉陷盆地、热力岩溶湖等)、冻胀丘与冰丘等。

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

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
的冰川冰(即为冰川)
2、成冰作用
在雪线以上的积雪,经 一系列“变质”阶段而形成 冰川冰的过程。
两个阶段
有新雪变粒雪,密度变大 粒雪更加紧密结合
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高降雪量温度也较高的海洋 性气候区——以融化-再冻结 过程为主,有融水参加,成 冰速度快。
干旱低温的大陆性气候区—— 冷型成冰作用占优势,压实作用 为主,成冰速度慢。
探地球之奥秘 悟人生之真谛
3、雪线
是指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分 界线,又称均衡线。雪线高度在不 同地区是不同的,它受温度、降水 量、及地形的影响。
冰雪积累区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冰雪消融区 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山岳冰川
❖ 2、冰川的运动
因素:主要是冰川本身的重力和压力。
重力流 压力流
B、冰川物质平衡
除冰斗冰川外,其他冰川都是有明显的积 累区和消融区。积累区中冰雪的净积累量与 消融区中冰雪消融量之比叫冰川物质平衡。 积累量大于消融量,冰川前进;反之,冰川 退缩;两者相等,冰川冰舌前端位置稳定。
❖ (三)冰川作用及冰川地貌
1、冰川侵蚀作用
A、 冰川在运动过程中,施加于冰床上的强大压力和剪切 力,会对冰床产生巨大的破坏。这种作用称为侵蚀作用 。 磨蚀作用是一种机械作用,破坏力十分巨大,其作用的方 式有两种:拔蚀作用 和磨蚀作用
由于冰川不同部位
的运动速度不同,底
部和两侧基岩因摩擦
而运动慢;上部和中
间运动快,这种差异
பைடு நூலகம்
将导致冰川表面发生

冰川裂隙及冰层褶皱



(二)冰川的类型及冰川物质平衡
A、冰川类型 根据冰川形态、规模和所处地形

地貌学冰川冻土0506-全文可读

地貌学冰川冻土0506-全文可读

二 、冻土的成因 冻土的形成 ,主要受温度的控制
目前世界上的大部分冻土是第四纪冰期气候下形 成的。
部分冻土可能是在大陆冰盖退却后才发育的。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 , 多年冻土正处于退化状态。
冻土退化 , 引起了冻土地貌类型 、规模的显著变 化 ,并引起了工程 ,环境等方面诸多问题 ,如青藏线 的冻土退化引起的:a 、工程问题
2 冻融作用的三种类型及其作用
1) 冻融风化: 冻土中的水分因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 冻结和融化的交替出现 ,造成地面土(岩)层破碎松 解 ,这种作用称为冻融风化。
作用: 冻融风化 ,形成大量碎屑物质 ,并可产生冰 楔 、土楔 、沙楔。
2) 融冻扰动: 一般发出于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内 。当活 动层与每年冬季自地表向下冻结时 , 由于底部水冰冻层 的阻挡作用 ,使其中未冻结的融土层(含水土层) 在上 下与冻结层的挤压作用下 ,发生塑性变形 ,形成各种大 小不一 ,形成各异的融冻褶皱(冰卷泥) 。
·当冰川冰积累到一定厚度 , 只要地表或冰面具
有适当的坡度 ,冰体就能向雪线以下缓慢流动 ,伸
出冰冰舌舌,,形形成成冰冰川川。。
2 、冰冰川川运运动动
运动原因:
1) 冰川运动主要通过冰川内部的塑性变形和块体 滑动来实现 。当冰川冰达到某一 临界厚度时 ,冰层 却受到上部冰层的较大压力 ,使冰的融点降低 ,冰 层内部则是冰 、水和水汽三相共存的物态 ,在缓慢 增加的压力作用下 ,冰的晶体之间就可以发生相互 位置变动而出现塑性变形。 2) 冰川运动力源: 重力和压力
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 ,经过一系列的“变化 ”作 用而形成冰川冰。
1)新雪
2)粒粒雪雪
3) 冰川冰 ·在低纬度夏季气温高 , 白天积雪表面融化 , 融

《常见地貌类型》冻土地貌,冰雪覆盖

《常见地貌类型》冻土地貌,冰雪覆盖

《常见地貌类型》冻土地貌,冰雪覆盖《常见地貌类型——冻土地貌,冰雪覆盖》在我们广袤的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奇特的地貌类型,其中冻土地貌以其独特的景观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吸引着众多地理爱好者和科学家的目光。

冻土地貌通常出现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这些地方气温极低,常年冰雪覆盖。

在冻土地带,土壤和岩石在低温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特征和景观。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冻土。

冻土是指在 0℃或 0℃以下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

根据冻结时间的长短,冻土可以分为短时冻土、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短时冻土可能仅仅在冬季的短时间内存在,而季节冻土则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冻结和融化,多年冻土则是常年保持冻结状态,其存在时间可以长达数年甚至数百年。

在冻土地貌中,最常见的景观之一就是冰楔。

冰楔是在地面形成的多边形裂缝中,由于水分的渗透和冻结而形成的楔形冰块。

随着时间的推移,冰楔不断加宽和加深,对地表的岩石和土壤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另外,还有石海和石河。

石海是指在大片基岩裸露的平坦地面上,布满了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石块。

这些石块是由于冻融作用,使得岩石破碎、崩解,然后在重力作用下堆积而成。

石河则是由石块在重力和流水的作用下顺着山坡缓慢移动形成的石河地貌。

冻土地貌中的热喀斯特地貌也十分独特。

热喀斯特是指由于气温升高,导致冻土中的冰融化,从而引起地面下沉、塌陷,形成各种洼地、湖泊等景观。

除了以上这些,冻胀丘和泥炭丘也是冻土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冻胀丘是由于地下水在冻结过程中体积膨胀,将地表土层顶起形成的丘状地貌。

泥炭丘则是在一些湿地地区,由于植物残体的堆积和冻结,形成的凸起地貌。

冻土地貌的形成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气候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寒冷的气温是冻土形成和维持的基础。

同时,地形和地质条件也对冻土地貌的形成产生影响。

例如,在平坦的地区更容易形成大面积的冻土,而在山地,由于海拔和坡向的不同,冻土的分布和特征也会有所差异。

冻土地貌对于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06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06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 冰碛丘陵:冰川在消融过程中,冰川中的表碛、中 碛和内碛等都坠落于底碛之上形成基碛,地形上形
成高低起伏的小山丘。分布于大陆冰川作用区。
四、冰水沉积物及冰水堆积地貌
• 1、冰水沉积作用及冰水沉积物特征
冰水沉积作用:经冰水搬运的物质,由于水动力的减 弱而发生堆积的过程,与冰川的沉积作用明显不同, 而与流水的沉积作用有些相似,形成的沉积物称为冰 水沉积物。
冰碛物。 成因: 冰砾阜是冰面上小湖或小河的沉积物,在冰川消融后沉落 到底床堆积而成。在山谷冰川和大陆冰川中都发育冰砾阜。
(2)锅穴
冰川后退时,一些没有融化的冰块被埋藏在冰水沉积物 中成为死冰。气温变暖,这些死冰完全融化,在冰水沉 积物中出现空洞致使上面的沉积物发生塌陷,形成下凹 的坑,称为锅穴。
冰碛砾石表面可形成冰川擦痕、磨光面。
• (3)构造特征 一般不具有层理构造,一般是杂乱堆积。
• (4)石英砂表面形态特征 具有棱角状的冰川石英砂,表面常见 有贝壳状断口、平整破裂面或翻卷薄片; 一组平行破裂面构成的一系列“阶梯”;
圆形的刻蚀“坑”、“槽”或“痕”。
4、冰川堆积地貌
• 终碛堤:又称前碛堤,是在冰川的前缘(冰舌)由堆积形 成的终碛构成的长垄形弧状地形。弧顶指向冰川运动方向。
取决于冰川的厚度,地形坡度或冰面坡度。冰川的厚度越
大,其所产生的静压力也越大,冰川运动速度就大。地面 坡度越大,或冰面坡度越大,冰川运动速度也越大。
冰川的流动速度是非常缓慢的。山岳冰川流速为每年几 米到一百多米。冰川的运动速度在冰川各部分是不同的。 从冰川的纵剖面来看,中游流速大于下游。从横剖面来 看,冰川中央流速大于两侧。
• 2、冰川接触沉积及堆积地貌
(1)冰阜阶地和冰砾阜

第六章 冻土地貌

第六章 冻土地貌

第六章冻土地貌在高纬度的极地、亚极地及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如果处于较强大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地温常处于零温或负温,降水少,大部分渗入土层中,不能积雪成冰,而土层的上部常发生周期性的冻融,下部则长期处于冻结状态,这样的土层就是多年冻土层。

由多年冻土层中的冻融作用而产生的地貌,称为冻土地貌。

在冰川边缘地区也能形成一类类似冻土区的地貌,所以冻土地貌包括冰缘地貌。

第一节冻土一、冻土概述㈠冻土的基本特征凡处于零温或负温,并含有冰的各种土(岩),统称冻土。

冻土按其冻结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

前者指冬季冻结,夏季融化的土层。

后者指冻结持续多年,甚至可达数万年的土层。

冬季冻结,一、二年内不融化的土层称为隔年冻土。

隔年冻土是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的过渡类型。

多年冻土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融冬冻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土层。

活动层在冬季冻结时与多年冻土层能完全衔接起来,称衔接多年冻土,活动层在冬季冻结时不与多年冻结层衔接,其间隔有一层未冻结的土层,则称为不衔接多年冻土。

如今夏融化深度小于去年冻结深度,结果便在活动层与多年冻土层之间出现一薄层(一般厚0-20cm)隔年冻土层。

隔年层可以保留一年或数年。

冻土层的温度是随着气温而变化的,地温变化的幅度以地表最大,随着深度加大而减小,至某一深度,其值等于零。

这个深度称地温年变化深度。

在此温度下地温不发生年变化,而在地热影响下,随着深度的增加地温又逐渐增加。

地温年变化深度处的地温值称年平均地温,在多年冻土地区,其值为负值,其值越低,则冻土越厚。

其值升高,说明冻土退化。

㈡冻土的分布规律世界上冻土的分布面积约为3500万平方千米,占地球全部大陆面积的25%。

俄罗斯和加拿大是冻土分布最广的国家。

我国冻土分布在东北北部地区、西北高山区及青藏高原区。

冻土面积约21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22.3%。

冻土在地球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高度地带性。

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多年冻土带都可以分为连续多年冻土带和不连续多年冻土带。

第六章冰川地貌

第六章冰川地貌


地表形态进行塑造,形成的三面陡峭、一端开口的围椅状洼地。
形成过程:积雪浅洼地 寒冻风化 积雪洼地 气候变冷 粒雪盆地 重 力+压力
重力+流水
作用加强
粒雪→冰川冰
冰斗冰川 冰川冰运动 冰斗 冰蚀作用
冰斗的位置:冰斗盆地的底部高度大致相当与雪线的高度,同一时期形
成的冰斗其高度大体一致。层状冰斗的出现说明该地区发 生过构造运动或气候变迁。
三、冻土地貌
1.雪蚀洼地与山原阶地 2.寒冻风化----重力地貌
石 海: 在寒冻风化作用下,岩石遭受崩解破坏,形成大 片 巨石角砾,堆积在平坦的地面上。
石 河:寒冻风化崩解的砾石,滚落到沟谷里,堆积厚度不 断加大,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整体运动。
石 冰 川:是由尖角岩屑组成,当冰川退缩后在冰斗和U形谷 中的冰碛物,在冻融作用下,顺谷下移的现象。
冰期分级 冰 期 与 间 冰 期:105年

副冰期与副间冰期:104年

寒 冷期与温 暖 期:102-3年
2.第四纪冰期划分
阿尔卑斯山区
Q4 Würm 玉木
Q3 Riss
里斯
Q2 Mindel 民德
Q1 Günz 贡兹
Donau 多瑙
Biber 拜伯
中国
大理 庐山 大姑 鄱阳
3.冰期划分的依据
冻融扰动:因受冻胀挤压而引起的一种土层结构 的塑性变形现象。
冻融泥流:解冻时,融化的水使松散土层具有一 定的可塑性,在重力的作用下而缓慢移动的现象。
二、多年冻土的结构和类型
1.多年冻土的结构
衔 接 多 年 冻土: 不衔接多年冻土: 季 节 冻 土:
2.多年冻土的类型
连片分布的多年冻土: 岛状融区 多年冻土: 岛状分布 多年冻土:

第四纪冰川及冰冻土地貌

第四纪冰川及冰冻土地貌
(1)底碛及底碛地形
底碛丘陵、鼓丘
(2)侧碛堤、中碛堤 (3)终碛堤
第四纪冰川及冰冻土地貌
底碛:当气候转暖,冰运物随着冰前的后退 广泛堆积在冰床上,这部分冰碛称为底碛。
终碛堤:当气候条件稳定时,冰川将冰运物 源源输送到冰前堆积,形成弧形的垅岗,称 为终碛堤或终碛垅。
侧碛堤:山谷冰川的两侧在冰川退缩时,可 堆积成侧碛堤。
第四纪冰川及冰冻土地貌
(3 )结构构造
岩块和砾石无定向排列,杂乱无章,亦无 层理。 有时具有粗略的分层:下部为致密的滞碛 ,上部为松散的含较大砾石的消融碛。 冰川的融水造成的透镜状层理、斜层理。
第四纪冰川及冰冻土地貌
(4 )砾石的磨圆度
冰川中的碎屑颗粒彼此不相磨擦、碰 撞,故冰碛物磨圆度极差,以棱角状 、次棱角状为主,少数具有较好的磨 圆。圆砾石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早期 河床圆砾石或冰川中的冰水砾石进入 冰川在沉积的结果。
第四纪冰川及冰冻土地貌
1、冰碛的成因分类
(3)融出碛:冰川在停顿过程中,冰消 融,在表面或下面沉积下来的碎屑物质。常 压下堆积而成无沉积构造。
第四纪冰川及冰冻土地貌
第四纪冰川及冰冻土地貌
2、冰碛物的基本特征
(1)岩性 (2)粒度 (3)结构构造 (4)砾石磨圆度 (5)砾石形状及表面特征 (6)石英砂表面特征
三、冰川堆积物
(一)冰碛物及冰碛地貌 (二)冰水沉积物及冰水堆积地貌
第四纪冰川及冰冻土地貌
三、冰川堆积物
由冰川直接形成的沉积物称为冰碛物。 冰雪融化后形成的水流称为冰水,经冰 水搬运后,沉积在冰川内部或附近的堆积 物,称为冰水沉积物。
第四纪冰川及冰冻土地貌
(一)冰碛物及冰碛地貌
1、冰碛的成因分类 2、冰碛物的基本特征 3、冰碛的形态类型及冰碛地貌

第六章冻土地貌

第六章冻土地貌

地貌学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二)岩性和含水量的影响
1.粗颗粒土(砂土),导热率高,易透水,含水量 小,不利于冻土的形成,所形成的冻土埋藏深且 薄 2.细颗粒土(粘土),导热率低,不易透水,含水 量高,有利于冻土的形成,所形成的冻土埋藏要 浅且较厚
(三)地形的影响
随海拔增高,季节融化深度减小,阳坡比阴坡 形成的冻土埋藏深且薄;坡向对冻土发育的影响 还随坡度减小而减弱
2. 垂直地带性分布(从低海拔到高海拔)
(1)地温越低,厚度越大 (2)永冻层顶面深度越浅 五、影响冻土发育的其他因素(除高度和纬度之外) (一)气候的影响 1.大陆性半干旱气候较有利于冻土的形成,而温暖 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不利于冻土的形成 2.纬度和高度相同的条件下,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 的冻土比海洋性气候区的冻土要厚
地貌学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貌学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六)冰丘(冰锥)
1.概念
在寒冷季节溢出封冻地表的地下水和流出冰面的河湖 水,经冻结后形成的丘状隆起冰体。
2.特征
(1)外形呈锥状 (2)由冰组成,冬末春初发育,春末停止发展,转向消融 (3)平面上多呈串珠状分布
地貌学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貌学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三)石冰川(rock glacier)
1.概念
是冰川退缩后,聚集在冰斗和槽谷中的冰碛物 或寒冻崩解的岩块,在冻融作用下顺谷地下移所 成。 2.特征
(1)呈叶片或舌状分布 (2)组成物质多为冰碛物(内部常夹有冰川冰),也有寒 冻作用形成的碎屑物(石河) (3)在冻融和重力作用下,碎石可徐徐向下蠕移
地貌学

6第六章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

6第六章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

贡普冰川的冰舌景观
我国第三大冰川 ?
天山托木尔冰川 (长36.7公里)我国第三大冰川
我国第二大冰川?
喀喇昆仑山乔戈里峰 音苏盖提 冰川 (长42公里)
我国第一大冰川? 南依诺勒切期 我国最长的冰川是天山库 马里河上游的南依诺勒切 期冰川,长63.5km。
世界之脊
积雪盖顶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山顶和山脊与中国西 南部的河流形成了一个白红相间的拼凑图案。喜马拉雅山 脉是由三个平行山脉构成的,其延伸总长度超过了2900 公里。
冰川冰在上部冰雪压力和本身的重力作用下而运动
(冰川)
新雪 粒雪
粒状冰
冰川冰 冰川
(一)冰川的形成和冰川运动
2.成冰作用
甘孜(风一光 )冰川的形成和冰川运动
2.成冰作用
新雪(表层)
(一)冰川的形成和冰川运动
2.成冰作用
粒状冰
(一)冰川的形成和冰川运动
2.成冰作用
雀儿山风光
冰川冰
甘孜风光
(一)冰川的形成和冰川运动
布洛阿特峰(8047)
作为世界上山岳冰川最为发达的山系,克勒青 河谷成为观看冰川地貌最佳的地域
克勒青河谷
加舒布鲁姆冰川
加舒布鲁姆冰川
克勒青河谷
(一)冰川的形成和冰川运动 • 冰川的推运
世界著名的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海洋性冰川群落
卡钦冰川是我国最大的海洋性冰川,长35公里
贡普
卡钦
若果
我国第四大冰川,
南迦巴瓦峰西坡则隆弄冰川
两次跃动冰体均直抵雅鲁藏布大峡谷,迫使江 水断流,曾在大峡谷入口处形成高达数十米的 冰坝,殃及周围村庄。
冰川跃动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冰川的形成和冰川运动 3.冰川的运动

冻土地貌在我国的分布及其特征,类型,成因初探.

冻土地貌在我国的分布及其特征,类型,成因初探.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结课报告——冻土地貌在我国的分布及其特征,类型,成因初探.班级学号:1803100130姓名:岳佳明任课教师:隋志龙二○一一年十二月廿五日冻土地貌在我国的分布及其特征,类型,成因初探.一、引言冻土,一般指温度在0℃或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土和土壤。

按土的冻结状态保持的时间长短,冻土一般又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季节冻土(半月至数月)以及多年冻土(数年至数万年以上)三种类型。

冻土是地球五大圈层之一,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覆盖全球陆地表面的很大面积,地球上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短时冻土区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50%,其中,多年冻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5%。

在北半球,多年冻土约占陆地表面的24%,季节冻土约占30%。

在全球各大洲均有季节冻土发生, 在欧亚大陆, 系统冻结区(每年发生)南界一般可到30°N , 在南半球季节冻土冻结面积比北半球小得多。

由于冻土分布广泛且具有独特的水热特性, 这使它成为地球陆地表面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

一方面, 冻土是气候变化的灵敏感应器, 气候变化将引起冻土地区环境和冻土工程特性的显著变化, 这一点正在被冰冻圈检测所证实。

另一方面,冻土的变化也反作用于气候系统, 因为冻土影响到陆地表面的热平衡, 当土壤冻结或消融时, 会释放或消耗大量的融化潜热, 土壤的热特性也随之改变。

同时, 冻土的变化也会对建立在其上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冻土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过去数十年的研究表明, 多年冻土在普遍的融化, 季节冻土的范围在缩小, 在西伯利亚地区、北美的加拿大、阿拉斯加地区都观测到了地温升高, 冻土退化的事实, 科学家们认为过去数十年永久冻土和季节冻土区的变化是气候增暖的结果。

全球变暖导致了多年冻土的退化和消融, 从而导致存储在冻土中的碳的释放, 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变暖。

在我国, 冻土也有广泛的分布, 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影响的面积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70 % ,如果算上短时冻土其面积则要占到90 %左右, 其中多年冻土约占22.3 % , 冻土对我国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冰川地貌和冻土地貌PPT讲稿

冰川地貌和冻土地貌PPT讲稿
峰。
2.雪线以下,终碛堤以上既有侵蚀地貌,又有
堆积地貌,如冰川槽谷、羊背岩、蛇行丘等。
3.终碛堤及其以下以堆积地貌为主,如终碛堤外
缘的冰水扇、冰水外冲平原等。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三十四页PPTT,共五十八页。
大陆冰川地貌组合
• 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 1.终碛堤以内:以冰碛地貌为主,有鼓丘、蛇行
刨蚀(磨蚀)是冰川中所挟带的岩块,以巨大的动压力研磨冰床 基岩的一种作用。冰川的重量很大,冰川滑动时,不仅把岩 石压碎,而且还挟带着这些岩块进一步挫磨冰床,结果使冰 床加深,岩石表面也常常被磨光和刻划,出现磨光面、刻槽 和擦痕,槽深数厘米,长数十厘米,具有钉头鼠尾的特点, 头部粗而深,表示冰流的来向
“杂乱无章”、“没有分选”等等;但在终碛
或是侧碛可能有例外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二十一页PPTT,共五十八页。
• 主要的冰碛地貌类型: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鼓丘
• 冰碛丘陵 冰川消融后,原来的表碛、中碛和里碛等都降落
在底碛之上,合称为基碛,并由它组成了波状起伏的冰碛丘 陵。它的起伏程度一方面受基底地形的影响,另方面与冰碛 物的厚薄有关。大陆冰川的冰碛丘陵分布很广,高度也较大, 一般高数十米至百余米;山岳冰川冰碛丘陵分布较少,高度 也小,仅数米至数十米。
冰川地貌组合
• 不同类型的冰川,分布在不同的地带,冰川
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也有差异,因而地貌组合
也有区别。所谓冰川地貌组合就是冰川的侵 蚀地貌、堆积地貌和冰水地貌有规律的分 布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三十三页PPTT,共五十八页。
山地冰川地貌组合
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1.雪线以上主要为侵蚀地貌,如冰斗、刃脊和角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三页PPTT,共五十八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冻土、冻融风化、冻土地貌专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冻土、冻融风化、冻土地貌专题

高考地理:冻土、冻融风化、冻土地貌专题一、冻土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

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季节冻土以及多年冻土(又称永久冻土,指的是持续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冻结不融的土层)。

如果土层每年散热比吸热多,冻结深度大于融化深度,多年冻土逐渐变厚,称为发展的多年冻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如果土层每年吸热比散热多,地温逐年升高,多年冻土层逐渐融化变薄以至消失,处于不稳定状态,称为退化的多年冻土。

永冻层的深度自上部冬冻夏融,称之“活动层”。

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就必须面临两大危险:冻胀和融沉。

随着气候变暖,冻土在不断退化。

由于冻土区气候严寒,植被是以苔藓、地衣为主组成的苔原植被,草本植物和灌木很少。

二、冻融风化作用①在冻土地区的岩层或土层中,存在着大小不等的裂隙和孔隙,它们常被水分充填;②随着冬季和夜晚气温的下降,水分逐渐冻结、膨胀,对围岩起着很大的破坏,使裂隙不断扩大;③夏季或白昼因温度上升,冰体融化,地表水可再度乘隙注入。

这种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冻结与融化过程交替出现,造成地面土(岩)层破碎松解,这种作用称为冻融风化。

冻融风化不仅造成地面物质的松动崩解,形成了冻土地区大量的碎屑物质,而且在沉积物或岩体中还能产生冰楔、土楔等冰缘现象。

由于地表水周期性地注入到裂隙中再冻结,使裂隙不断扩大并为冰体填充,形成了上宽下窄的楔形脉冰,称为冰楔。

当冰楔内的脉冰融化后,裂隙周围的沙土充填于楔内,形成沙楔。

沙楔也可能是地面冻裂以后,没有形成脉冰,砂土就直接填充在裂隙中。

三、冻土地貌又称冰缘地貌。

由多年冻土层中的冻融作用而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总称。

如石海、构造土、冰丘、冰椎、融冻泥流阶地等。

石海:寒冻风化作用产生的大量大小不等的棱角状岩块及岩屑,在地形平缓条件下,大多在原地残留下来,形成碎石覆盖地面,这就是石海。

石海是我国青藏高原、高原西部高山及大兴安岭北部冻土区均有分布。

发育石海不仅要岩石坚脆、节理发育,如花岗岩、石英岩、玄武岩、石灰岩、硬砂岩、板岩等,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水热条件,既要有一定的水分,同时温度为0℃上下持续波动的时间要长。

第六章冻土地貌

第六章冻土地貌

The ‘periglacial’ was first used bu polish geomorphologist Walery von Lozinzki in 1909 to describle frost weathering conditions in the Carpathian Mountains of Central Europe. In 1910, the idea of a ‘periglacial zone’ was established at the Eleventh Geological Congress in Stockholm to describe climatic and geomorphic conditions in areas peripheral to Pleistocene ice sheets and glaciers. In modern usage, periglacial refers to a wider range of cold but nonglacial conditions, regardless of their proximity to a glacier.
2.岩性的影响 砂土导热率较高,易透水,不利于冻土的形成,粘土导热率较低,不易透水,有 利于冻土的形成,泥炭的导热率最低,最有利于冻土的发育。在连续冻土带,往 往在潮湿粘土区的永冻层顶面埋深比砂砾石区的要浅,厚度比砂砾石区的也要 大。在不连续冻土带,泥炭粘土组成的地区往往发育许多岛状冻土。
3.坡向和坡度的影响 坡向和坡度直接影响地表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阳坡日照时间长,受热多于阴坡, 因而在同一高度、不同坡向冻土的深度、分布高度和地温状况都不同,冻土的厚度 也不同。根据观测,昆仑山西大滩不同坡向的山坡,在同一高度和同一深度的阴坡 地温比阳坡地温要低2°~3℃,阴坡冻土的厚度也要大一些,冻土分布下界高度 较阳坡低100m。坡向对冻土发育的影响还随坡度减小而减弱,如大兴安岭当坡度 为20°~30°时,南北坡同一高度处的地温相差2°~3℃。随着坡度减小,不同 坡向的同一高度地温差减小,冻土厚度的差别也要小一些。 4.植被和雪盖的影响 冬季,植被和雪盖阻碍土壤热量散失;夏季,植被和雪盖减少地面受热。因此,在 有雪盖和植被的地区,地面年温差减小。例如大兴安岭落叶松、桦树林区和青藏高 原的高山草甸地区,能使地表年温差比附近裸露地面降低4°~5℃,永冻层顶面 深度变浅,永冻层厚度相对增大,活动层厚度相对减小。

6-第六章 冻土地貌

6-第六章 冻土地貌

• 六、热融塌陷洼地 • 热融沉陷地貌——是指冻土地区的平原或高原,因自然因 素(气候转暖)、人为作用(开荒、工程建设等)造成地 下冰融化而产生沉陷,形成的沉陷漏斗、浅洼地、沉陷盆 地等地貌。
• 热喀斯特洼地:由于气候周期性的转暖,或人为开荒、
伐树等原因 ,使永冻土层上部温度升高 ,地下冰融化 ,引 起地面塌陷形成的洼地 , 称为热喀斯特洼地 . 洼地内常 积水成湖.有些大的冰核丘 ,因气候转暖,冰核融化,也可 形成洼地或湖泊.
第一节 冻土
• 三、冻土的结构 • 在冻土地区的岩层或土层中,存在着大小不等的裂隙和孔 隙,它们常被水分充填,随着冬季和夜晚气温的下降,水 分逐渐冻结、膨胀,对围岩起着很大的破坏,使裂隙不断 扩大。至夏季或白昼因温度上升,冰体融化,地表水可再 度乘隙注入。这种因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冻结与融化
过程交替出现,造成地面土(岩)层破碎松解,这种作用称
第二节 冻土地貌
• 六、热融塌陷洼地
• 融冻泥流阶地:是融冻泥流在向下蠕动途中,遇到障碍或
坡度变缓时而产生的台阶状堆积地貌。
• 热融滑坡:在冻土地带的山地缓坡区,因为热融作用使局
部土体产生的快速滑动形成的滑坡。
第二节 冻土地貌
热融滑塌
边案热融滑塌
第二节 冻土地貌
冻融泥流
热融湖塘
第三节 冻土地貌的发育
部分形成于第四纪冰期时。随着冰后期气温的上升,全世界
多年冻土具有退化的总趋势。由于冻土的退化,因而引起了
各地冻土地貌类型、规模的显著变化。
第二节 冻土地貌
• 一、石海、石河和石冰川 1. 石海 在平坦的基岩山顶 或和缓的山坡上,
铺满了冻融风化作
用而崩解的巨大砾 石,形成了由砾石 组成的地面,称为 石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活动与问题思考







一:什么是冻土及冻土的分布
温度在0º或0º以下的、含有冰的岩层或土层,称为冻土。
冻土有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之分。季节冻土指冬季冻结,而夏季全部融化的冻土;多年冻土是指多年都处于冻结状态,仅在夏季发生冻土层表层融化,而下部仍处于冻结状态的冻土。
从冻土的分布来看:在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气候大陆性较强的极地亚极地和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带,这里的气温非常低,但降雪量较少,地表没有出现冰川,发育的是冻土层。
《地貌学》教案
第六章冻土地貌
教学内容:
1、冻土及冻土的结构
2、冻融作用和冻融扰动
3、冻土地貌的类型及形成发育过程
教学目的:
1、认识冰川地貌的特征和形成发育过程。
2、了解冻土地区的工程建设难题。
教学方式:
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案例说明,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过程:
内容纲目
授课内容
年平均地温为-15ºC的地带,永冻土的顶面接近地面;-5~-3ºC
的地带,为连续冻土的南界;北纬48º、平均地温接近0ºC的地带是多年冻土的南界。
由于冬季活动层的冻结是由地表向地下发展的,因此,在上下冻结层之间的融化层受到上下冻结层的挤压,会产生塑性变形,产生一些弯曲扰动构造。
冻融作用是指冻土地区由于地温周期性的在0ºC上下波动,导致土层中或岩层中水分也周期性的发生冻结和融化,从而使得土层或岩层反复膨胀,最后崩解破碎并出现移动或扰动的过程。
三:冻土地貌
石海、石河、石冰川、冰楔、砂楔、石环、石带、冰核丘等
提出下列思考问题:
青藏铁路的修建所遇到的最大工程难题是什么?我国科学工作者采用了哪些措施来防治解决这个难题?
世界上冻土分布的面积大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5%。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上冻土分布最广的国家。我国的冻土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北部、西北的一些高山地带以及青藏高原地区。
二:冻土的剖面结构及融冻作用
多年冻土的垂直剖面分成上下两层,上层为活动层(夏季可发生融化的);下层为永冻层。
多年冻土的厚度从高纬到低纬是逐渐减薄的,以致完全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