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后记
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研究报告——以红安为例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研究——以红安为例院系专业行政管理学号学生指导教师及职称年月日定稿杉达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研究——以为例》,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
除此之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作者(签名):年月日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研究——以为例摘要红色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以弘扬革命精神,发扬中华传统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形式。
对于加强国民精神建设,促进革命老区和红色旅游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而且红色旅游作为发扬革命精神的旅游产品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在分析红色旅游资源现状和资源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并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红色旅游;红色旅游资源;存在问题;建议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中国红色旅游是发扬革命精神、颂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新型旅游形式,而且红色旅游的发展对于加强国民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革命老区及其红色旅游区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目前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面临形式单调,吸引不足,层次不够高,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少统筹规划,游客对象单一、消费水平不高等问题。
想要促进我国红色旅游的长远发展,就要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解决以上问题。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本论文,能够深入的分析红色旅游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法,希望能够对的红色旅游发展做出一丝贡献。
然后基于的情况,分析全国的红色旅游,给予一些自己的看法,为弘扬革命精神,建设红色旅游增砖添瓦。
1.3红色旅游的概念、特征、作用1.3.1 红色旅游的概念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新闻稿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新闻稿标题: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历史的见证与文学的传承导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作为一座重要的文化纪念地,见证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段重要而珍贵的历史。
它不仅是中国左翼文学的发源地,更承载着无数优秀作家们的创作激情与时代使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全面、深入地探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的意义、历史背景以及文学传承,并分享我们对于这一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背景1.1 建筑历史和地理位置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座落在一座优雅的花园中。
建筑自1953年完工以来,成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见证者。
1.2 中国左翼文学运动回顾20世纪上半叶中国左翼文学运动,我们发现它对于推动社会变革、为广大群众发声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这场运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集结了诸多杰出的文学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
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的意义2.1 历史见证者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见证了中国左翼文学的发展历程,是百年文学思潮的活化石。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曾经的社会动荡与作家们的奋斗,更可以深刻理解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前进贡献的艰辛和付出。
2.2 文化传承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作为一座文化遗址,将永久地传承并保留着中国左翼文学的精髓。
它为广大希望了解中国左翼文化的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重要资源和学术支持。
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的文学传承3.1 开展文学研究和教育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积极开展文学研究和教育工作,包括举办文学讲座、研讨会、专题展览等。
这些举措旨在以文学之光,照亮未来的前行之路。
3.2 文学作品收藏和展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还致力于收藏和展示优秀的左翼文学作品,以促进文学创作和阅读。
这些作品凝聚了作者们的智慧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对于读者而言无疑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对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我而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是一个深具意义和价值的地方。
参观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后记

班级:1041参观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后记主题:参观上海革命历史遗址,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辈们伟大而崇高精神时间:地点: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145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参与人员:主要活动过程:x月x日下午,我们一行人冒着酷暑,穿过蜿蜒曲折的弄堂,前往位于多伦路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
这是一幢带花园的砖混结构假三层建筑,具有浓郁的英伦风格。
纪念馆一楼是接待室和大会会场,二楼的四个房间连成一个展厅,三楼是办公室,花园里有左联五烈士的群雕像。
馆内展示了一些文献、照片,还有部分实物,反映了左联的光辉历程和业绩。
通过展览厅内的文字介绍,我们了解到,左翼作家联盟,现代文艺团体,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1930年代在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
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
组成人员有茅盾、郭沫若、田汉、丁玲、柔石等等。
在1928至1929年间,左联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高了革命作家的思想理论水平。
左联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宣传马克思主义,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人都做了不少翻译介绍工作。
其成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武器,对于“新月派”、“民族主义文艺运动”、“自由人”、“第三种人”及“论语派”等的资产阶级文艺观点,进行了批评。
“左联”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的组织机构,许多成员如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李伟森等人本身就是革命家,从事着实际的革命斗争。
因此,“左联”成立以后,便遭到国民党当局的迫害。
但是,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中,“左联”仍然顽强战斗,在“诬蔑和压迫之中滋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次参观过程中,我们对左翼五烈士的事迹印象深刻。
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李伟森这几位作家,作为文人,他们用他们手中的笔去革命。
时过多年,再去阅读当年鲁迅沉痛悼念牺牲的青年战友而作的《为了忘却的记忆》一文,依然让我们为这五位烈士的牺牲而伤痛。
上海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美篇

上海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美篇上海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858弄4号。
这个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上海左翼作家联盟成立80周年而建立的,它不仅记录了左翼文化运动的历史,也展示了大量的文学遗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角度对上海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进行全面评估,并分享我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1. 纪念馆的历史上海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1930年,是中国当时最大的左翼文学团体之一。
该联盟在上海的发展深深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界和政治氛围。
纪念馆通过图片、文献、实物等展示物品,向人们展示了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背景、发展历程和对当时文学界的影响。
2. 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传承上海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的成立,意味着左翼文学运动的一部分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传承。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包括左翼作家的手迹、文学作品,还有他们的人生轨迹、精神风貌。
这些珍贵的遗产为后人研究中国左翼文学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提供了对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理解。
3. 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左翼文学运动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当代文学中有很多作家受到左翼文学的启发,他们不仅受到左翼作家的作品影响,也受到他们的精神和理念的影响。
上海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的建立,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左翼文学的历史,也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代文学与左翼文学的渊源和传承。
4. 我的观点和理解作为文学爱好者,我对上海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的建立感到非常高兴。
这个纪念馆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左翼文学的悠久历史,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左翼作家们的文学理念和艰苦奋斗的历程。
我认为,这个纪念馆对于我们理解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左翼文学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往这个纪念馆,了解左翼文学的历史,感受左翼作家们的追求和奋斗精神。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全面评估,我们对上海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个纪念馆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左翼文学的历史,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左翼作家们的文学理念和艰苦奋斗的历程。
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寻访的收获与感悟100字

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寻访的收获与感悟100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很荣幸有机会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伟大成就,也更加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在纪念馆内,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辛历程和革命斗争的艰巨任务。
我想象着当年的革命先辈在这里齐聚一堂,共商国家大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崇高理想激励着我,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通过参观,我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和强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秉持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宗旨,不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成就。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是我学习和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
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让我更加珍视和热爱祖国,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感到自豪和自信。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中国而奋斗!第二篇示例:我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和革命斗争的激情。
这座纪念馆坐落在上海法租界的一处静谧角落,展厅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
通过参观,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程,感受到了那些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的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他们在无数次的挫折和困难面前,始终坚守信念,不屈不挠,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奋斗终身。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那些革命先烈们曾经使用过的物品,如会议桌、椅子,还有他们的手写文件等等,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真实性和感人之处。
我深深被这些革命先烈们的拳拳之心和无私奉献所感动,他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而不懈努力,为我们树立了一面永不熄灭的革命旗帜。
上海是个历史文化名城

上海是个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与世界接轨,举世瞩目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它不仅保留着宋、明、清等时代的古典建筑和佛、道教圣地,还建有世所称颂的上海博物馆、上海科技馆、上海大剧院、金茂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等。
这多元化和谐金融景观,展示了上海城市的特有风采。
然而,不仅仅在上海中心城区,连乡村、小镇,都有历史歇脚的地方。
亚里士多德说过这样一句极富哲理的话:“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让生活更好。
”简单地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一提到这个话题,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
回顾过去、纵览现在、展望未来,这样一个主题,使得上海不断向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
曾经,上海里弄的多和密是远近闻名的,石库门一间间的矮墙平房,一家紧挨着一家;曾经,在和平饭店就可纵览上海全景,一片略显灰黯的房屋,单调而暮气沉沉;曾经,上海人的梦想只是住上单元房,拥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不再为几平方的公用地而争执不休......我爱上海的过去、现在、未来。
终究,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如今的上海有了彻底的改革。
街道两旁的树木,就是上海变化的真实写照。
人民广场14万平方米的绿化,不愧它享有“城市绿肺”的美誉。
世纪公园广阔的绿地,更是一片绿的净土。
是绿色,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城市的发展融汇贯通。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百万市民告别环境恶劣的棚屋陋室,住进了绿色住宅......与此同时,随着网络通讯的发展,人们交流方式也日趋多样:利用因特网、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与世界各国的人们谈天说地......这一切,不都是反映了上海的蒸蒸日上吗?每当我们坐在舒适的公交车上,看着夜晶电视,或在蓝天白云下倘佯嬉戏,你一定会发现,今日的人们真的很幸福。
由此我们也不难想象上海的前景:一个集航运、金融、贸易于一身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人们融入城市的生活,在灯火阑珊处与月光对话,夜晚枕着海浪声入眠,乘坐磁悬浮列车穿梭于世界各地......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进而去创造更为辉煌的未来。
上海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论文

摘要红色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专项特色旅游活动形式和产品类型。
作为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革命活动历史遗迹和精神瑰宝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产品,红色旅游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
在分析上海红色旅游资源现状和对资源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红色旅游旅游资源的问题和建议,并对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构想的思路进行阐述。
关键字:红色旅游、现状、问题、建议、分类上海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分析马骏0 引言翻开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中国历史,您会发现,上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最早成立于上海,团中央机关最早也设在上海。
1922年8月22日,俞秀松等人在上海淮海路567弄渔阳里的一幢石库门房子里,发起创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初,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团中央机关就设在渔阳里6号。
上海留下了无数革命者的足迹,有一代伟人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寓所;有文化巨匠鲁迅先生的故居;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故居以及伟大共产主义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故居、陵园;还有中国现代史上卓越的文化战士、杰出的出版家和新闻记者邹韬奋的故居等等。
上海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的色彩为红色!1.上海市红色旅游发展现状上海开展红色旅游工作以来,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部署,按照《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上海红色旅游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十二五”期间,红色旅游着力形成浦西、浦东交相辉映的发展格局。
——浦西区域依托浦西的革命遗迹、名人故居、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陵园四大系列红色旅游景点,打造浦西传统红色旅游精品,反映上海革命历史和发展成就。
——浦东区域依托浦东的世博园、陆家嘴地区等反映浦东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景点,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红色旅游产品。
近几年来,在上海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在上海各部门和区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上海红色旅游景点资源整合工作得到了有力的推进,形成了红色纪念馆、名人故居、烈士陵园、革命遗址遗迹四大系列红色旅游景点;培育了“开天辟地”、“英烈丰碑”、“文化先驱”、“伟人风范”、“走向未来”五大主题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初步形成了一支有较高素质的红色旅游人才队伍。
三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

三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
走进三大会址纪念馆,就像走进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一进去,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我心里头呀,一下子就静了下来,满是对那段历史的敬重。
墙上的一幅幅照片、展柜里的一件件文物,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我站在那儿,看着那些先辈们的事迹介绍,心里就想啊,他们当时得多不容易啊!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坚定地为了理想奋斗。
他们的信念,那可真是比钢铁还硬呢!我特别留意到一些当时会议的记录文件,虽然只是简单的纸张,可上面承载的重量,感觉比山还重。
其实,来之前我对这段历史只是有个大概的了解。
但是到了这儿,一切都变得那么鲜活。
我仿佛能看到先辈们围坐在一起,激烈地讨论着,为了国家的未来绞尽脑汁。
他们的每一个决策,都像是在黑暗中点亮的一盏灯,给当时的中国带来希望。
看完之后我真是感触良多啊!这纪念馆里的一切,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那个时代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
我在想,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好,都是这些先辈们用血汗换来的呀。
我们可不能忘记这段历史,得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你要是还没去过三大会址纪念馆,真的推荐你去看看!我保证,你去了之后也会和我一样,被深深触动的。
在这儿,你能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激励你不断向前的力量。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它会让你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感想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感想
中国左舆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建筑。
参观这座纪念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左笑文学的辉煌历程和丰富内涵,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信仰和追求。
首先,中国左奚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是一座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建筑。
它见证了中国左翼文学的发展历程,也记录了众多左奚作家的创作历程和思想风貌。
通过参观纪念馆,我深入了解了左翼文学的思想内涵、艺术风格和历史地位,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意义。
其次。
中国左贸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是-座具有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的建筑。
它不仅是一-座历史建筑,更是一座具有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的艺术品。
纪念馆的设计风格独特。
充满了艺术气息和文化底蕴。
同时,纪念馆内部陈列的文物和资料也十分丰富,让人感受到了左翼文学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最后,中国左贸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是-座具有深刻启示和意义的建筑。
它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左翼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思想内涵,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纪念馆还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力量,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信仰和追求。
总之。
参观中国左笑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左勇文学的辉煌历程和丰室内涵,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于文化事业和文化
产业的信仰和追求。
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左翼文学将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观一大会址心得体会

参观一大会址心得体会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一座重要的历史遗址——一大会址。
这次参观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和伟大。
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也领略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和爱国情怀。
一大会址位于中国南昌市,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这座历史遗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开端。
我来到这里,首先感受到了一种肃穆的氛围,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风云。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依次参观了一大会址的各个展览厅和陈列馆。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奋斗历程。
展览厅里陈列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让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年代。
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照片和手迹,看到了他们的革命宣言和宣传品,更看到了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的精神。
这些历史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革命先烈们的艰辛和牺牲,让我深受感动。
在陈列馆里,我还看到了一大会址的建筑结构和布局。
这座建筑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我看到了会址内部的布局和装饰,感受到了当时的革命氛围。
会址内部的陈设和布置都充满了革命的气息,让我对当时的革命斗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除了参观展览厅和陈列馆,我还参观了一大会址周边的革命纪念地。
这些纪念地包括革命烈士陵园和革命纪念碑等,都是对革命先烈们的纪念和怀念。
在这些地方,我看到了许多人在默默地祭奠革命先烈,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和敬仰。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参观一大会址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和爱国情怀。
这次参观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和对中国革命的敬仰,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我相信,只有铭记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行,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将永远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大会址参观心得及感想汇编

一大会址参观心得及感想汇编导读:本文一大会址参观心得及感想汇编,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大会址参观心得及感想【一】我是一名共青团员,同时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这学期刘学礼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有幸和其他同学一起参观了*一大会址,这次参观让我对党的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也让我再一次接受了党的教育,更让我对于我党建立、发展到成熟的历程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更坚定了走共产主义道路的信念!在上海众多的石库门建筑中,坐落于兴业路上的那幢挂着七十六号门牌的房子是价值的。
外墙青红砖交错,乌黑的木门上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拱形的石雕门门框四周由米黄色石条围成。
站在那里,心中便会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因为我知道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就从这幢朴实典雅的石库门里,跨出了中国*为建立新中国历史性的一步──中国*在这里诞生了,13人代表53位党员在这里召开了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就了中国现代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踏进了*“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大门,会址按纪念馆原貌修复,室内布置维持了当年的原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内还辟有三个陈列室展出我党创立时期的史迹和文物。
一路走进去,厨房、走廊、天井,全都原汁原味,完全是八十多年前的风貌,而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展厅内的蜡像群了──整个会议厅并不大,整齐而有序,庄重而严谨,重现了党的诞生全景地:*慷慨陈辞,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的时刻。
这些让我的思绪也仿佛回到了那艰苦卓绝的年代,中国近代最黑暗的时段,当时百姓穷无立锥之地,要想建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当然也没有落脚之处。
然而这样的创业维艰并不能阻挡时代前进的步伐,更不能冷却*人的满腔热血。
整个参观的过程都是让人刻骨铭心的,但我只想用我们后辈寻找这历史遗迹的小事来告诉我们青年,不要更不能忘记历史。
其间感触颇多的便是在参观展示*同志在上海生活工作情景的展厅,看着那一张长泛黄的历史照片,不仅记录着他的点点滴滴,也同时见证着新中国的蓬勃发展。
一大会址观后感

一大会址观后感一直都知道上海有个一大会址,心里也一直想着要去看一看,这次终于有机会亲身感受了。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怀着既期待又敬畏的心情来到了一大会址。
这座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石库门建筑,却承载着无比厚重的历史。
走进一大会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青红交错的砖墙,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我轻轻触摸着那有些粗糙的墙面,感受着历史的温度。
大门上的铜环,虽然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却依然庄重而神秘。
进入展厅,里面陈列着的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瞬间把我拉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我看到了那些早期共产党人用过的笔、纸,还有他们的书信,每一个字都仿佛充满了力量。
其中有一封李大钊同志的信,字迹工整有力,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我不禁想象着他在灯光下奋笔疾书的情景,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激情和执着啊!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本破旧的《共产党宣言》。
书的封面已经磨损,纸张也泛黄了,但就是这样一本看似不起眼的书,却在当时点燃了无数人的信仰之火。
我凑近去看,仿佛能看到当年那些年轻的革命者们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它,从中汲取着前进的动力。
还有那些早期党组织活动的照片,照片上的人们目光坚定,神情严肃。
他们或许没有想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将会改变整个中国的命运。
我仔细端详着那些面孔,试图从他们的眼神中读懂他们的内心。
我想,他们当时一定是怀着无比的勇气和决心,才踏上了这条充满艰辛的革命道路。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组模拟的开会场景。
不大的房间里,摆放着几张简单的桌椅,十几个代表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
他们的表情严肃而认真,每个人都在为中国的未来出谋划策。
我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耳边仿佛响起了他们激烈的讨论声。
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看似平凡的会议,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摇篮,是中国革命的起点。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
在一面墙上,挂着一块小小的黑板,上面写着一些会议的要点和讨论的内容。
那粉笔字虽然已经模糊不清,但却让我感受到了当时的紧张和严肃。
参观一大会址心得体会作文500字

参观一大会址心得体会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我国重要的革命历史遗址——一大会址,这是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历。
走进这座历史建筑,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那段激荡人心的革命岁月。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大会址的庄严和历史厚重,也从中汲取到了许多宝贵的教训和启示。
首先,在参观一大会址时,我被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深深吸引。
这座西式建筑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元素,雄伟而庄严,给人一种肃穆之感。
走进一大会址,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长廊,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浓的历史气息,让人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
在那里,我仿佛看到了革命先烈们曾经站立的身影,听到了他们发出的呐喊声和誓言,心中涌动着一股崇敬之情。
其次,参观一大会址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革命先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艰辛和牺牲。
他们不畏艰险,不惧敌人的铁蹄,坚定地走上革命的道路,为了共和国的成立而英勇奋斗。
他们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令人感动,让我深切体会到了爱国主义的伟大力量。
在今天这个物质丰富而复杂的社会,我们更应该从一大先辈身上学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富强不懈努力。
最后,参观一大会址不仅让我感受到了革命历史的厚重,更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站在这座历史遗址前,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果。
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当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的来说,参观一大会址是一次难得的历史体验,让我受益匪浅。
我将会继续珍惜这段宝贵的历史遗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上内容纯属个人感悟,如有不当之处,请谅解。
参观一大会址的感想小学作文

参观一大会址的感想今天我们班参观了一大会址,这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地方。
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自豢。
一大会址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的对敌斗争的指挥中心。
参观一大会址,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艰苦岁月中的拼搏与奋斗。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红岩精神的力量,看到了一大会址的坚实厚重,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沧桑与辉煌。
一直以来,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历史知识,今天得以在这个真实的场所中得到了具体的呈现和印证。
在一大会址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散着一种浓厚的革命气息。
我仿佛能够听到那段历史的回响,看到曾经英勇战斗的人们的身影。
他们不惜牺牲生命,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为了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梦,他们英勇奋斗,不畏强敌,最终赢得了胜利。
参观完一大会址,我的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敬意和感慨。
我在这里汲取了力量,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我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一大会址,让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看着一大会址的宏伟建筑和革命先烈的铜像,我深深明白,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我们的伟大复兴。
我们每个人都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传承英雄的血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在一大会址的参观过程中,我对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和英勇牺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愿我们能够牢记历史,珍惜现在,努力学习,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观一大会址,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革命的火种燃烧在我们的心中,只要我们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一定可以书写出更加灿烂的华章!今日参观一大会址,我领略了历史的庄严,感受了革命的纯粹。
一大会址的每一个角落都是珍贵的历史记忆,它们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激励着我们勇敢向前,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愿我们赓续一大会址的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创美好未来!。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观后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观后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观后感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左翼作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们为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的理念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并通过他们的作品传达着对社会现象的关切。
正是这种对于文学和社会的积极投入,使得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为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机构。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发展和左翼思潮,我前往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并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
作为中国左翼文化的象征,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不仅仅是一个纪念馆,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无数文学梦想的地方。
进入纪念馆,我首先被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珍贵的史料所吸引。
这些文献详实地记录了中国左翼作家的艰辛历程和他们努力奋斗的背后故事。
通过阅览这些资料,我对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展和影响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纪念馆中,我参观了各个展厅,每一个展厅都以具体的历史事件或者作家为主题。
一楼的展厅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背景为线索,向观众展示了这一组织的诞生经过。
二楼的展厅则展示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对于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积极参与。
三楼的展厅则详细介绍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各个时期的重要活动和创作成果。
通过参观这些展厅,我逐渐理解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回顾整个参观过程,我深刻地意识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具有纪念性质的场所,更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基地。
通过了解中国左翼作家的历史和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这些作家通过他们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个鲜活的社会形象,提醒我们关注社会问题,促使我们思考和改变。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对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贡献深感敬佩。
他们的作品并不只是文学的艺术表达,更是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于人性的探究。
这种关注社会的热情和不畏艰难的精神,让我在阅读他们的作品时深深被触动和感受到力量。
我认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纪念馆。
【五年级】“城市行走”的小故事-难忘的活动作文500字

【五年级】“城市行走”的小故事-难忘的活动作文500字今天下午,我们五年级全体队员参加了“城市行走”活动。
我们“太阳花”小队全体队员穿上校服,佩戴上同意的小队徽章,背上小背包,手里拿着“城市行走”记录卡和地图,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我们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瞿秋白故居等许多场馆,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李白故居。
来到李白故居,穿着红衣服的志愿者叔叔就发给我们一张任务卡,上面写着:“只有破解这一串摩斯密码,才能获得进入李白故居的资格。
”这句话下面,还有一串摩斯密码和二十六个字母分别对应的摩斯密码。
我们一致商定,由我来破解密码,小陈同学来记录,其他同学则一起动脑筋破解密码。
第一个密码是一个小点和两条短横,记住了密码后,我的目光就开始在二十六个字母里寻找着。
突然,我眼睛一亮,大喊:“找到了!第一个字母是‘W’!”接下来,我的速度越来越快。
“这里写‘H’!”“这里要空一格!”“在‘T’的后面写‘H’!”……不一会儿,我们就破解了六个英语单词了,还剩最后一个。
“这里应该写‘G’,然后后面写‘R’,‘R’后面……”我话还没说完,小张同学就叫了起来,“这个单词一定是‘GROUP’!”我仔细一看,还真是!小张同学真是厉害,居然把摩斯密码猜出来了!最后,我们梳理出来的密码答案是:“WHOISTHELEADERINYOURGROUP?”我们骄傲地把答案交给志愿者叔叔。
他看完,举起大拇指称赞我们:“你们这个小队真厉害,是所有小队里最快的一个!”大家一听,不禁咧开了嘴。
这次的“城市行走”活动真是丰富多彩!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探访多伦路的历史发展与文化的感想

探访多伦路的历史发展与文化的感想褚桑桑:正值上海的一个春天,我们小组来到虹口区的一条小街,多伦路。
街虽短,路曲且幽,夹街小楼,栉比鳞次,使多伦路显示出浓郁的海派文化的深厚历史背景。
一个多世纪以来,上海走过了从开埠时期的沙船鱼村直至形成今日大都市的沧桑历程,真可谓“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
走进带有上海石库门风格的牌坊,就走入了多伦路文化名人一条街。
我们还在一个九曲回肠非常小的里弄里找到了“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的路标呢。
我们见识了许多满载岁月的建筑。
修建一新的青石板小路和两旁边古老的建筑徐徐相应。
多伦路的文化名人故居大多保存完好,故居和洋楼周围还有着上海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老式石库门建筑群。
这就是我眼中真实的多伦路——名人文化街。
姚斯芸:就在那块“海上旧里”牌坊旁边,我们小组正儿八经地来到了“多伦路文化街”入口。
多伦路现在的风格是传统和现代艺术的结合,我们小组一行人能看见很多传统风格装潢的玉器、瓷器店,也能看到现代派风格的美术馆。
有一家咖啡馆令我印象深刻,它坐落在小洋房内,店里的背投式电视不间断地播放着黑白片子。
店里吱吱作响的楼梯,昏暗的灯光,木质的地板,处处透露出张爱玲时代的“老上海感觉”。
多伦路的浓浓文化情,让我们更好地领略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更激起了我们雄壮的爱国情。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了老上海的风情,也让我们更加深爱上海这个繁华又有历史底蕴与背景的城市。
文化的精髓正是城市的命脉,有了文化,城市才更具有生命力。
王美玲:走在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上,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
名闻遐迩的公啡咖啡馆、孔祥熙公馆、白崇玺公馆、汤恩伯公馆等遗址,使多伦路彷佛成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在繁华喧闹的大上海,我感觉多伦路是难得的一条可以慢慢闲逛的清净地方,也是一个可以穿越历史、“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好去处。
我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名人带给我们的文化气息,更是上海百年发展所带给我们的震撼!我为之动容,也为之感慨。
参观萧红纪念馆有感

参观萧红纪念馆和故居有感6月21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2周年,我院机关党委和团委组织青年团员参观了萧红纪念馆和萧红故居。
我们首先来到了萧红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更进一步了解了中国著名左翼女作家萧红短暂而坎坷的一生。
纪念馆内容共分为“呼兰河畔”、“漂泊岁月”、“书香恒久”三大部分。
主题色调以灰色为主,阶梯造型的窗户象征书架、重叠式的屋顶象征翻开的书籍、31面装饰性窗户隐喻萧红31年传奇的人生经历。
面对艰苦的岁月,她一直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情;在抗日战争时期,她用文字揭露黑暗,表达了崇高的爱国情怀。
萧红对思想及个性独立之追求,也为当时女性的自我解放树立了典范。
萧红是一个完全追求精神至上的人,也是一个对感情要求完美的人。
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的文学才华毋庸置疑,“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文学作品往往是对一个时代和社会某些方面的反映,萧红也不例外,她的一些小说(如《生死场》)将七八十年前东三省陷入灾难性的历史场景呈现在我们面前,有的内容从老人口中也曾听说,而在作者笔下展现出来便更显亲切和鲜活。
战争和困苦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流离失所,更是自由、尊严和生命被轻易地践踏与扼杀。
有时真的庆幸我们不是出生在那样的年代,今天虽然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有所不同,但与曾经的满目疮痍相比,我们所拥有的无疑很多:少年有明亮的课堂、青年有机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年华老去亦不再担心老无所依……“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今天的“活着”,不只是吃饱穿暖,还有清风明月下的闲情、有关民主人权的思索。
萧红故居与纪念馆一墙之隔,在萧家大院,我们了解到萧红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她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但其幼年丧母,只有爷爷是她的精神依靠。
院内五间正房,陈列着萧红家人用过的部分物品,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东北一些古老的民俗和物件,想象着50或100年前这片土地上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景。
革命战争造就了萧红的写作才华,却也给她带来了悲苦短暂的一生;反观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却常常庸庸碌碌地幸福着。
从上海到东京——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活动杂忆

作者: 林焕平
出版物刊名: 文学评论
页码: 18-27页
主题词: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东京;国民党;鲁迅;郁达夫;郭沫若;蒋介石;广东台山;上海
摘要: <正> 我是广东台山人。
台山素有“华侨的故乡”之称,文化教育比较发达。
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新宁铁路,就是华侨在台山建筑的。
县城有四家大报,三家是白话文的,每天出二、三大张。
我从小受“五四”新文学薰陶,耽读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的作品,向往当作家;又受大革命的激发,思想启蒙较早。
在台山中学读书,偏爱语文、英语,其他功课不大管,拼命练习写文章,三家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后记位于多伦路201弄2号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是中华艺术大学校址。
1930年3月2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大会在此召开,出席会议有50余人,鲁迅、沈端先、钱杏邨三人为主席团。
潘汉年代表中共在会上讲话,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讲演。
大会推举鲁迅、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田汉、郑伯奇、洪灵菲为常务委员,周全平、蒋光慈为候补常务委员,组成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左联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通过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漫画研究会、国际文化研究会、文艺大众研究会等机构,创办联盟机关杂志及与各革命团体建立密切关系,组织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分会、发动左翼艺术大同盟的组织、参加工农教育事业、与国际左翼文艺团体建立联系等17项提案。
左翼文化运动自此蓬勃展开,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光辉篇章。
2001年12月,辟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
该建筑于1924年建造,占地面积498平方米,建筑面积674平方米,砖混结构二层带假三层,坐北朝南,具有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
1980年8月26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月,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月3日下午,我们全班冒着酷暑,穿过蜿蜒曲折的弄堂,前往位于多伦路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
这是一幢带花园的砖混结构假三层建筑,具有浓郁的英伦风格。
纪念馆一楼是接待室和大会会场,二楼的四个房间连成一个展厅,三楼是办公室,花园里有左联五烈士的群雕像。
馆内展示了一些文献、照片,还有部分实物,反映了左联的光辉历程和业绩。
通过展览厅内的文字介绍,我们了解到,左翼作家联盟,现代文艺团体,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1930年代在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
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
组成人员有茅盾、郭沫若、田汉、丁玲、柔石等等。
在1928至1929年间,左联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高了革命作家的思想理论水平。
左联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宣传马克思主义,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人都做了不少翻译介绍工作。
其成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武器,对于“新月派”、“民族主义文艺运动”、“自由人”、“第三种人”及“论语派”等的资产阶级文艺观点,进行了批评。
“左联”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的组织机构,许多成员如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李伟森等人本身就是革命家,从事着实际的革命斗争。
因此,“左联”成立以后,便遭到国民党当局的迫害。
但是,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中,“左联”仍然顽强战斗,在“诬蔑和压迫之中滋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次参观过程中,我们对左翼五烈士的事迹印象深刻。
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李伟森这几位作家,作为文人,他们用他们手中的笔去革命。
时过多年,再去阅读当年鲁迅沉痛悼念牺牲的青年战友而作的《为了忘却的记忆》一文,依然让我们为这五位烈士的牺牲而伤痛。
正是有这样一批无私、为了革命事业可以英勇牺牲之士才有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我们。
斯人远逝,但那些人那些精神我们应该要时刻铭记。
朱子天
20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