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文学概述 PPT
合集下载
第一讲 左翼文学的兴起与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ppt课件
他在《文艺与革命》中明确指出,“一切文艺固是 宣传,一切宣传并非全是文艺”,革命文艺“要先 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
ppt课件
10
《创造月刊》(2卷5号, 1928年12月)发表批判茅 盾的文章。
茅盾发表了《从牯岭到东 京》、《读〈倪焕之〉》 等文章,批评他们排斥文 艺表现小资产阶级将会失 去读者,造成革命文学的 衰亡。
创造社创刊《文化批判》,另一刊物《创造月刊》第1期8号 起,也明显地表现出政治“突变”的倾向。
1928年2月《创造月刊》第1卷第9期发表成仿吾的《从文学 革命到革命文学》,《文化批判》第2号上李初梨的《怎样
地建设革命文学》两篇文章,可以说是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向 第二个十年过渡的宣言。
从此,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真正的革命文学时期。
ppt课件
3
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原因:
(1)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标示新文学的 无产阶级方向;
(2)早期共产党人:邓中夏、恽代英、萧楚女、 沈泽民、蒋光慈等在1920年代初期提倡革命文学。 其中沈泽民、蒋光慈还组织革命文学团体春雷社, 专门提倡革命文学。
(3)1920年代中后期,茅盾、郭沫若都写了一些 文章,开始提倡无产阶级文学。
但从整体上看,这是一场革命阵营内部的文学思 想的论争。
通过对革命文学性质、对象、功能、特征等问题 不同的辨析和讨论,扩大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 影响。
特别为加强革命作家的团结和文艺界的联合准备 了条件。
ppt课件
12
(四)“左联”的成立:
1929年上半年,革命文艺阵营内部的论争基本结
第二个十年的中国 现代文学
ppt课件
1
第一讲 左翼文学运动的兴起与人文 主义文艺思潮
ppt课件
10
《创造月刊》(2卷5号, 1928年12月)发表批判茅 盾的文章。
茅盾发表了《从牯岭到东 京》、《读〈倪焕之〉》 等文章,批评他们排斥文 艺表现小资产阶级将会失 去读者,造成革命文学的 衰亡。
创造社创刊《文化批判》,另一刊物《创造月刊》第1期8号 起,也明显地表现出政治“突变”的倾向。
1928年2月《创造月刊》第1卷第9期发表成仿吾的《从文学 革命到革命文学》,《文化批判》第2号上李初梨的《怎样
地建设革命文学》两篇文章,可以说是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向 第二个十年过渡的宣言。
从此,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真正的革命文学时期。
ppt课件
3
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原因:
(1)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标示新文学的 无产阶级方向;
(2)早期共产党人:邓中夏、恽代英、萧楚女、 沈泽民、蒋光慈等在1920年代初期提倡革命文学。 其中沈泽民、蒋光慈还组织革命文学团体春雷社, 专门提倡革命文学。
(3)1920年代中后期,茅盾、郭沫若都写了一些 文章,开始提倡无产阶级文学。
但从整体上看,这是一场革命阵营内部的文学思 想的论争。
通过对革命文学性质、对象、功能、特征等问题 不同的辨析和讨论,扩大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 影响。
特别为加强革命作家的团结和文艺界的联合准备 了条件。
ppt课件
12
(四)“左联”的成立:
1929年上半年,革命文艺阵营内部的论争基本结
第二个十年的中国 现代文学
ppt课件
1
第一讲 左翼文学运动的兴起与人文 主义文艺思潮
左翼文学
• 4. 代表作家
• 1) 蒋光慈 • (1901—1931,笔名光赤,安徽六安人)。他 以写情绪激昂的新诗登上文坛,诗集有《新 梦》、《哀中国》。 • “五卅”运动后,第一部中篇小说《少年飘 泊者》 • 1927年4月,完成中篇小说《短裤党》 • 大革命失败后,写了《野祭》、《菊芬》、 《冲出云围的月亮》等作品
• 8月,各路川军将领集议抗战事宜,决心 放弃前嫌,统兵14个师,组成二个集团军。 邓锡侯率领第二十二集团军军,刘湘率领 第二十三集团军开赴抗日前线。 • 为抗日,川军执行了蒋介石“军队国家化” 的指令,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整编。而一心 想插手四川的蒋介石以几道军令,把刚出 川的川军分得个七零八落。从此,川军的 足迹遍布了全国的抗日战场,几乎所有的 对日大会战中,都有川军将士的身影。
• 3. 创作模式 • A、以小说进行革命的鼓动,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 他劳苦大众生活的痛苦不幸和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 并且将革命史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真实的历史 人物摄入了创作视野。
• B、普罗小说中还有一类是侧重反映大革命前 后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和人生道路的,在这 类题材的表现中形成了较有特色的“革命+恋 爱”的主题模式。 • C、 塑造群像。没有单个主人公,目的是为 了表现集体主义思想和群众的革命精神。
• 根据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 公布的数字:四川一省征兵,无论 配额与实征数额,均约占全国总额 的1/5,居全国第一;全国约有15万 知识青年登记从军,四川一省有4万 人以上,居全国第一。全国抗日军 队中每不到10个人中有一个是四川 人,因此,中国军队有了一句俗语, 叫“无川不成军”。
• 抗战爆发后,四川每年向前方输送的青 壮军人,人数令人震撼:一共有350万川 军出川抗战,占全国同期实征1405万余 人的五分之—还强! • 川军出川时,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当时中 国“最糟的军队”,装备不足,缺乏弹 药、给养和医疗设备,冬天在山西打仗 时,士兵脚上穿的还是草鞋。然而,就 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抗战中进行了无 数次最艰苦、最惨烈的牺牲,为中华民 族的民族独立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左翼文学概述》课件
批判现实主义
左翼文学继承和发展了批判现实主义传统,通过揭露社会不公和阶级矛盾来推动 社会的进步。
左翼作家关注社会底层民众的苦难和斗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和腐朽,揭 示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本质,寻求改变现状的途径。
人民性
左翼文学强调文学的人民性,认为文学应该为广大人民群众 所接受和喜爱,反映他们的生活和心声。
左翼作家注重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汲取素材和灵感,采用人 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 色的作品。同时,他们也注重将先进的思想意识传播给人民 ,提高他们的觉悟和意识。
03
左翼文学的重要作家与作品
左翼文学的重要作家与作品
• 左翼文学,也被称为无产阶级文 学,是一种以无产阶级革命为核 心的文学形式。它起源于20世纪 初的欧洲,并在20世纪20年代至 30年代的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和发展。左翼文学强调阶级斗争 、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并试图通过文学来推动社会变 革。
对社会思潮的推动
促进思想解放
左翼文学反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剥削,提倡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 ,为当时社会思潮的解放和变革提供了思想武器。
推动文化交流
左翼文学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引进外国进步文学和艺术,同时 也向世界介绍中国革命和进步文化。
激发民众革命热情
左翼文学通过作品宣传革命思想,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推动 了中国的革命进程。
会矛盾和阶级斗争。
左翼文学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剥削和不平等,主张通过社会
03
主义革命实现人类解放。
左翼文学的起源
1
左翼文学起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欧洲,受 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2
它最初是在欧洲的无产阶级运动中发展起来的, 旨在通过文学为工人阶级服务。
左翼文学概述
洪灵菲介绍
洪灵菲(1902—1933)
原名洪伦修,字子常,常用笔名还有林曼青、林荫 南、李铁郎等。生于广东潮安。1922年考入广东高等师 范学校,曾参加学生运动。1925年沙基惨案发生后,他 做了大量组织和宣传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遭反动 政府通缉,流亡香港、新加坡和暹罗(今泰国)等地。 同年冬抵达上海,先后在中共泸西区委、江苏省委宣传 部和全国反帝大同盟工作,并在中华艺术大学任教。此 时开始创作自传长篇小说(流亡)以及《前线》,《转 变》等作品,多以革命斗争为题材,表现小资产阶级和 工农群众的觉醒。同时与戴平万、杜国庠等组织我们 社,出版《我们》月刊;并翻译了高尔基的《我的童 年》等作品,写了一些短文,论述文学与政治、文学与 阶级、文学与群众的关系。1930年3月“左联”成立,他 是发起人和7个常委之一。1933年奉调到北平中共中央驻
(一) 左翼文学思潮
3、创作方法的探讨
• 三次转变:“革命浪漫蒂克”——“唯物辩 证法”的创作方法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创作方法
• “五序 《地泉》”: 1932年左翼文学理论
家瞿秋白、茅盾、钱杏村、郑伯奇四人同 时为阳翰笙的长篇小说《地泉》作序,加 上作者的自序,共有五篇序言 。
(二)与资产阶级文学思潮的对峙
• 此外,“左联”还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批评 的建设,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
三、左翼文学思潮与论争
(一) 左翼文学思潮
•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宣传
• 第一,译介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及普列汉诺夫、卢那 察尔斯基、拉法格等马克思主义者们的著作。
• 第二,对苏联文艺理论和创作的翻译。冯雪峰和鲁迅曾分 别译过苏联的文艺政策。另外,许多苏联文学名著也纷纷 被译成中文,如高尔基的《母亲》《我的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等,法捷耶夫的《毁灭》、绥拉菲摩微支的 《铁流》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的顿河》 及马雅可夫斯基的诗等。
06.专题五 三十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 - 左翼文学.ppt
• 当年,中国抗日军队中每五六个人 中就有一个四川人,故有“无川不 成军”之说。出川抗战的350多万 川军,有64万多人伤亡(阵亡 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 26025人);川军参战人数之多、 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抗 日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
• 在抗日正面战场上,日军高级将 领酒井直次中将被川军炸伤毙命 的重要史实,长期少为人知…… • 2010年清明节,成都万年场“川 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几 位八旬以上的老川军战士神情庄 严地敬献花圈、长时间地低头默 哀……
5)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爆发,全国抗战的呼声甚高,中共 中央明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 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四 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立即向中央和全 国通电请缨抗战:“和平果已绝望, 除全民抗战外,别无自存之道,要 求当局早决大计,甫澄愿率川军供 驱遣抗敌!”
• 沙汀(1904-1992)
• 原名杨朝熙,安县人。毕 业于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 校,参加中共组织领导的 革命活动。沙汀,原名杨 朝熙、杨子青。
1904年出生于四川安县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 7岁读家塾。少年跟随舅父经常出入于四川乡 镇之间,对地方军阀、地主豪绅及其他各种社 会势力的腐败情形非常熟悉。
• 民族危亡之际,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 深明大义,忍辱负重,慷慨赴死,以劣 势武器,无数次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 殊死决战。根据国民政府统计,川军在 抗战时期的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 伤亡总数的1/5,居全国之冠! • 川军前脚出川抗日,国民政府后脚迁都 到了重庆。到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近8 年时间,四川一直承载着各种超负荷的 负担。四川人民却始终毫无怨言,一边 节衣缩食、勒紧裤带支援政府抗战,一 边含泪把近300万子弟再送前线……
第二讲 左翼文学创作 PPT课件
显有“五四” 郁达夫自传体小说剖析人物内心世界
的感伤情怀的影响;
同时,对女作家庐隐、冯沅君等第一代女作家创作 的精神内涵——对传统封建专制的抗争和叛逆,有 明显的继承;
此外,法国文学尤其是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莫 泊桑的《一生》等作品对于现代社会虚伪文明的批 判、对女性命远深切关注、对于爱玛式的女子的描 写以及心理分析的技巧,《少年维特之烦恼》浪漫 主义抒情风格,都对丁玲此类创作有重要影响,甚 至《莎菲女土的日记》的日记体形式,也是从该作 中所受的启示。
1940年代的作品主要 有短篇小说集《我在 霞村的时候》和长篇 小说《太阳照在桑干 河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主编《人民文学》、《文 艺报》,并任中国作家协 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宣传 部文艺处处长等职。
从1955年起,被划为“丁、 陈(陈企霞),“文 革”中再次被投入监狱。
2、柔石(1902-1931)的小说创作:
他是在“左联五烈士”中小说成就较高的作家。 他1920年代中期就出版短篇小说集《疯人》、长篇
小说《旧时代之死》、中篇小说《三姐妹》,这些 作品充满着浪漫抒情的色彩,大都以爱情、婚姻为 题材。
而给作家带来较高声誉的作品,是后期的中篇小说 《二月》和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等。
后期从他的中长篇小说《丽莎的哀怨》、《冲 出云围的月亮》、《野祭》、《菊芬》、《最 后的微笑》等作开始描写革命者的恋爱故事, 即 “革命+恋爱”的小说:
其特征为——在革命题材的一贯粗豪的情感中注人 浪漫的柔情,极力为革命者蒙上一层罗曼蒂克的面 纱,内容不是革命如何战胜恋爱、如何为恋爱所累, 就是在革命中情感得到升华,形成了“革命+恋爱” 的概念化、模式化写作,又被称为“革命的罗曼蒂 克”。
的感伤情怀的影响;
同时,对女作家庐隐、冯沅君等第一代女作家创作 的精神内涵——对传统封建专制的抗争和叛逆,有 明显的继承;
此外,法国文学尤其是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莫 泊桑的《一生》等作品对于现代社会虚伪文明的批 判、对女性命远深切关注、对于爱玛式的女子的描 写以及心理分析的技巧,《少年维特之烦恼》浪漫 主义抒情风格,都对丁玲此类创作有重要影响,甚 至《莎菲女土的日记》的日记体形式,也是从该作 中所受的启示。
1940年代的作品主要 有短篇小说集《我在 霞村的时候》和长篇 小说《太阳照在桑干 河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主编《人民文学》、《文 艺报》,并任中国作家协 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宣传 部文艺处处长等职。
从1955年起,被划为“丁、 陈(陈企霞),“文 革”中再次被投入监狱。
2、柔石(1902-1931)的小说创作:
他是在“左联五烈士”中小说成就较高的作家。 他1920年代中期就出版短篇小说集《疯人》、长篇
小说《旧时代之死》、中篇小说《三姐妹》,这些 作品充满着浪漫抒情的色彩,大都以爱情、婚姻为 题材。
而给作家带来较高声誉的作品,是后期的中篇小说 《二月》和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等。
后期从他的中长篇小说《丽莎的哀怨》、《冲 出云围的月亮》、《野祭》、《菊芬》、《最 后的微笑》等作开始描写革命者的恋爱故事, 即 “革命+恋爱”的小说:
其特征为——在革命题材的一贯粗豪的情感中注人 浪漫的柔情,极力为革命者蒙上一层罗曼蒂克的面 纱,内容不是革命如何战胜恋爱、如何为恋爱所累, 就是在革命中情感得到升华,形成了“革命+恋爱” 的概念化、模式化写作,又被称为“革命的罗曼蒂 克”。
第二讲 左翼文学创作 PPT课件
又名丁冰之,湖南 临灃人;
为求学曾飘泊于湖 南常德、长沙、上 海等地;
1924年到北京后, 接受了五四新思潮 的影响。
1927年底和1928年初在 《小说月报》发表 《梦珂》和《莎菲女 士的日记》而成名于 文坛,此后,便一发 不可收。
早期的小说主要收入 《在黑暗中》(1928年)、 《自杀日记》(1929年)、 《一个女入》(1930年) 等三个集子中。
用政治抒情诗(或红色鼓动诗)来概括和总结殷夫 的诗,是十分贴近诗人的创作实际的,殷夫的政治 抒情诗代表了新诗自身发展的一种路向。
鲁迅在《白莽作〈孩儿塔)序》中称殷夫的诗:
“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 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炼,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 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显有“五四” 郁达夫自传体小说剖析人物内心世界
的感伤情怀的影响;
同时,对女作家庐隐、冯沅君等第一代女作家创作 的精神内涵——对传统封建专制的抗争和叛逆,有 明显的继承;
此外,法国文学尤其是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莫 泊桑的《一生》等作品对于现代社会虚伪文明的批 判、对女性命远深切关注、对于爱玛式的女子的描 写以及心理分析的技巧,《少年维特之烦恼》浪漫 主义抒情风格,都对丁玲此类创作有重要影响,甚 至《莎菲女土的日记》的日记体形式,也是从该作 中所受的启示。
《我在霞村的时候》则表现了“我”对年轻的贞贞 的同情,以及与对解放区仍然存在的浓厚的封建意 识的批判;
贞贞在身体遭受践蹋之后仍然坚强、自尊,不接受 任何廉价的同情,对生活依然充满理想,它同时告 诫人们反封建任务的艰巨性。
《在医院中》是丁玲的短篇优秀之作,小说通过 女知识青年陆萍在解放区医院工作的经历揭示了 先进与落后、科学与愚昧、改革与反改革的矛盾, 揭示了在解放区存在着的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和 官僚主义作风。
为求学曾飘泊于湖 南常德、长沙、上 海等地;
1924年到北京后, 接受了五四新思潮 的影响。
1927年底和1928年初在 《小说月报》发表 《梦珂》和《莎菲女 士的日记》而成名于 文坛,此后,便一发 不可收。
早期的小说主要收入 《在黑暗中》(1928年)、 《自杀日记》(1929年)、 《一个女入》(1930年) 等三个集子中。
用政治抒情诗(或红色鼓动诗)来概括和总结殷夫 的诗,是十分贴近诗人的创作实际的,殷夫的政治 抒情诗代表了新诗自身发展的一种路向。
鲁迅在《白莽作〈孩儿塔)序》中称殷夫的诗:
“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 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炼,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 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显有“五四” 郁达夫自传体小说剖析人物内心世界
的感伤情怀的影响;
同时,对女作家庐隐、冯沅君等第一代女作家创作 的精神内涵——对传统封建专制的抗争和叛逆,有 明显的继承;
此外,法国文学尤其是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莫 泊桑的《一生》等作品对于现代社会虚伪文明的批 判、对女性命远深切关注、对于爱玛式的女子的描 写以及心理分析的技巧,《少年维特之烦恼》浪漫 主义抒情风格,都对丁玲此类创作有重要影响,甚 至《莎菲女土的日记》的日记体形式,也是从该作 中所受的启示。
《我在霞村的时候》则表现了“我”对年轻的贞贞 的同情,以及与对解放区仍然存在的浓厚的封建意 识的批判;
贞贞在身体遭受践蹋之后仍然坚强、自尊,不接受 任何廉价的同情,对生活依然充满理想,它同时告 诫人们反封建任务的艰巨性。
《在医院中》是丁玲的短篇优秀之作,小说通过 女知识青年陆萍在解放区医院工作的经历揭示了 先进与落后、科学与愚昧、改革与反改革的矛盾, 揭示了在解放区存在着的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和 官僚主义作风。
左翼作家的小说PPT课件
9
二。 、“革命现实主义”的探索阶段
• 事实上,革命文学作家在一开始提倡的就是“革命 的现实主义”,只不过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理解去 使用了“拉普”的“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理 论,加上自己的经历和未彻底改造过来的小资产阶 级世界观,从而形成“革命的浪漫谛克”的偏向。
• 革命现实主义的最初形态也是20年代末从苏联和日 本搬来的“新写实主义”(又译“新现实主义”,P27)。 “新写实主义”以一个“新”的前置限定词拉开了 它与旧写实主义的区别,它将一种特殊的政治革命 立场引入了现实主义,并规范着其后的革命文学发 展思路。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 称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
(P23)
• 在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兴起中,一些倡导者已经按照 他们当时对无产阶级文学的理解,进行了创作的实 践。他们主张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去表现生 活,在题材上强调表现革命斗争和工农群众的生活。 这是无产阶级文学有别于其他文学的标志。
• 无产阶级文学经历了一个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 3
一、“革命的浪漫谛克”时期
• “革命的浪漫谛克”指1928~1930年间普罗作 家创作中存在的一种倾向,即不从社会生活的真 实面貌出发,而是按照小资产阶级对革命生活的 幻想,任意编造情节,表现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情 调,在题材上多写“革命加恋爱”,突变式英雄 等等;在艺术上用形象图解政治,公式化、概念 化、标语口号化的倾向盛行。总之,“革命的浪 漫谛克”是指在当时特定条件下,革命文学创作 中表现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的幻想和狂热,导致任 意违反现实主义原则的虚假编造和作品的浮嚣气 氛。
反抗封建婚姻制度对个人的压迫,就是这些人参加革命的 动机。参加革命后,他们中的有些人,或者对男女的性爱
显得轻狂,或者对残酷的斗争抱有一种狂热,他们生活本
二。 、“革命现实主义”的探索阶段
• 事实上,革命文学作家在一开始提倡的就是“革命 的现实主义”,只不过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理解去 使用了“拉普”的“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理 论,加上自己的经历和未彻底改造过来的小资产阶 级世界观,从而形成“革命的浪漫谛克”的偏向。
• 革命现实主义的最初形态也是20年代末从苏联和日 本搬来的“新写实主义”(又译“新现实主义”,P27)。 “新写实主义”以一个“新”的前置限定词拉开了 它与旧写实主义的区别,它将一种特殊的政治革命 立场引入了现实主义,并规范着其后的革命文学发 展思路。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 称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
(P23)
• 在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兴起中,一些倡导者已经按照 他们当时对无产阶级文学的理解,进行了创作的实 践。他们主张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去表现生 活,在题材上强调表现革命斗争和工农群众的生活。 这是无产阶级文学有别于其他文学的标志。
• 无产阶级文学经历了一个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 3
一、“革命的浪漫谛克”时期
• “革命的浪漫谛克”指1928~1930年间普罗作 家创作中存在的一种倾向,即不从社会生活的真 实面貌出发,而是按照小资产阶级对革命生活的 幻想,任意编造情节,表现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情 调,在题材上多写“革命加恋爱”,突变式英雄 等等;在艺术上用形象图解政治,公式化、概念 化、标语口号化的倾向盛行。总之,“革命的浪 漫谛克”是指在当时特定条件下,革命文学创作 中表现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的幻想和狂热,导致任 意违反现实主义原则的虚假编造和作品的浮嚣气 氛。
反抗封建婚姻制度对个人的压迫,就是这些人参加革命的 动机。参加革命后,他们中的有些人,或者对男女的性爱
显得轻狂,或者对残酷的斗争抱有一种狂热,他们生活本
左翼文学概述
及马雅可夫斯基的诗等。
2、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
• 大众化问题,实质上是文艺与广大人民 群众的关系问题。
• 由于“左联”对大众化的高度重视,才 引起了1930年——1934年间关于大众 化问题的三次大讨论。
• 鲁迅、瞿秋白、茅盾、郭沫若、夏衍、周扬、郑伯奇 等纷纷撰文就利用旧形式、体裁、语言、题材的大众
• 此外,“左联”还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批评 的建设,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
(一) 左翼文学思潮
•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宣传
• 第一,译介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及普列汉诺夫、卢那 察尔斯基、拉法格等马克思主义者们的著作。
• 第二,对苏联文艺理论和创作的翻译。冯雪峰和鲁迅曾分 别译过苏联的文艺政策。另外,许多苏联文学名著也纷纷 被译成中文,如高尔基的《母亲》《我的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等,法捷耶夫的《毁灭》、绥拉菲摩微支的 《铁流》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的顿河》
上作的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 演讲,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左联理论纲领的 缺陷
(二)“左联”的活动
1、左联前期 :成立到1931年6月瞿秋白参与 “左联”领导工作前,为“左联”前期。
• 第一、成功的召开了“左联”成立大会。 • 第二、积极创办机关刊物及外围刊物,开展了对
一些重大文学理论问题的研究。 • 第三、对国民党反动派摧残左翼文学的反革命文
上节内容回顾
• 1、30年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体现在哪四 个方面? 思潮的分流;流派的多元;题材的拓展;个 性的凸现
• 2、30年代文学从文学形态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左翼文学和后五四文学
第二节 革命文学、左翼文学概述
一、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 二、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 三、 左翼文学思潮与论争 四、 左翼文学的形成与发展
2、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
• 大众化问题,实质上是文艺与广大人民 群众的关系问题。
• 由于“左联”对大众化的高度重视,才 引起了1930年——1934年间关于大众 化问题的三次大讨论。
• 鲁迅、瞿秋白、茅盾、郭沫若、夏衍、周扬、郑伯奇 等纷纷撰文就利用旧形式、体裁、语言、题材的大众
• 此外,“左联”还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批评 的建设,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
(一) 左翼文学思潮
•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宣传
• 第一,译介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及普列汉诺夫、卢那 察尔斯基、拉法格等马克思主义者们的著作。
• 第二,对苏联文艺理论和创作的翻译。冯雪峰和鲁迅曾分 别译过苏联的文艺政策。另外,许多苏联文学名著也纷纷 被译成中文,如高尔基的《母亲》《我的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等,法捷耶夫的《毁灭》、绥拉菲摩微支的 《铁流》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的顿河》
上作的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 演讲,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左联理论纲领的 缺陷
(二)“左联”的活动
1、左联前期 :成立到1931年6月瞿秋白参与 “左联”领导工作前,为“左联”前期。
• 第一、成功的召开了“左联”成立大会。 • 第二、积极创办机关刊物及外围刊物,开展了对
一些重大文学理论问题的研究。 • 第三、对国民党反动派摧残左翼文学的反革命文
上节内容回顾
• 1、30年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体现在哪四 个方面? 思潮的分流;流派的多元;题材的拓展;个 性的凸现
• 2、30年代文学从文学形态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左翼文学和后五四文学
第二节 革命文学、左翼文学概述
一、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 二、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 三、 左翼文学思潮与论争 四、 左翼文学的形成与发展
“左翼”文学思潮35页PPT
“左翼”文学思潮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第九讲左翼作家群
2、以《动摇》里的方罗兰为代表的革命 中的动摇分子。方罗兰身为县党部部长, 在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之间摇摆不定, 迷惘不知所措。起先他被胡国光所蒙蔽, 后来又不敢揭发斗争。他同情店员,又害 怕过份伤害店东;他害怕工农群众的武装 力量。他无论处理什么事情,‚总想办成 两面都不吃亏‛。他象是一个于革命不相 干的第三者,被动地在革命的漩涡中浮沉。 甚至在恋爱上也是如此。比起第一类形象 来,他要显得生动真实一些。
《蚀》的主题是写知识青年在革命中的心 灵历程。由此也看出茅盾初期创作的一些 特点: ㈠茅盾一开笔创作,就离不开革命与政治, 虽然他不是像蒋光慈那样直接正面地描写 无产阶级革命。他的生活经验也给了他便 利,他这时期与革命者有过接触,对革命 并不完全陌生。
㈡理性大于感性,主题先于形象。不是写 革命对于人的心灵道德的深切回响,全面 展示人的各方面的情感与诸多人生形式, 而是抓其一点:写青年对于革命的幻灭感、 动摇状、与追求态,始终环绕着不离开革 命,把跟革命有关但又不仅仅限于革命的 诸种心态、道德所演化出来的丰富多彩的 生活场景给省略了。 ㈢革命+恋爱。女性是主角,爱情纠纷与 性解放是主要情节内容,写女性的性表现 成了小说中十分生动、必不可少的内容,
他们认为:帝国主义势力侵入中国,是中国 的商品经济获得了某些发展,瓦解了中国的 自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 义经济的生长,这是正面作用。但这却不是 主要的,更重要的还是反面作用。即帝国主 义总是竭力维护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决不 想促使中国经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尽管中 国商品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但商品经济发展 到资本主义的前途是非常暗淡的。尽管沿海 各城市出现了近代工业,但这并不能说明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势力有发展到可以成为支配 全国的主要经济形态。‚中国的经济问题是 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半殖民的封建经济‛,封 建经济‚在全国经济的比重中占着极大的优
什么是左翼文学
什么是左翼文学
左翼文学,现代文艺团体。
简称“左联”。
1928至1929年间的革命文学论争,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高了革命作家的思想理论水平。
通过论争,各方的观点逐渐接近,提倡和发展普罗(英语prole-tariate音译“普罗利塔利亚”的简称,意为“无产阶级”)文学成为他们的共同要求,资产阶级文艺家对于革命文学的攻击,从另一个方面促使革命作家认识到必须联合起来才能有力地进行文艺思想斗争;苏联的“拉普”(全称“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日本的“纳普”(全称“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和“革命文学国际局”先后成立,也对中国革命作家的联合起了推动作用。
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及其由于论争而暴露出来的弱点,引起中国共产党中央的重视,加强了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帮助革命作家成立联合的团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二)与资产阶级文学思潮的对峙
• 3、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战 • 双方:“自由人”胡秋原、“第三种人”苏
汶(杜衡) 瞿秋白、鲁迅、冯雪峰、周 扬 • 焦点:“自由人”、“第三种人”的实质 • 结果:“左联”的批评界对团结“同路人” 和暂时处于中间状态的作家有了初步认识。
19
上讲内容回顾
23
洪灵菲介绍
洪灵菲(1902—1933)
原名洪伦修,字子常,常用笔名还有林曼青、林荫 南、李铁郎等。生于广东潮安。1922年考入广东高等师 范学校,曾参加学生运动。1925年沙基惨案发生后,他 做了大量组织和宣传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遭反动 政府通缉,流亡香港、新加坡和暹罗(今泰国)等地。 同年冬抵达上海,先后在中共泸西区委、江苏省委宣传 部和全国反帝大同盟工作,并在中华艺术大学任教。此 时开始创作自传长篇小说(流亡)以及《前线》,《转 变》等作品,多以革命斗争为题材,表现小资产阶级和 工农群众的觉醒。同时与戴平万、杜国庠等组织我们 社,出版《我们》月刊;并翻译了高尔基的《我的童 年》等作品,写了一些短文,论述文学与政治、文学与 阶级、文学与群众的关系。1930年3月“左联”成立,他 是发起人和7个常委之一。1933年奉调到北平中共中央驻
• 第一,译介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及普列汉诺夫、卢那 察尔斯基、拉法格等马克思主义者们的著作。
• 第二,对苏联文艺理论和创作的翻译。冯雪峰和鲁迅曾分 别译过苏联的文艺政策。另外,许多苏联文学名著也纷纷 被译成中文,如高尔基的《母亲》《我的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等,法捷耶夫的《毁灭》、绥拉菲摩微支的 《铁流》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的顿河》 及马雅可夫斯基的诗等。
• 1928年2月《创造月刊》第九期上发表了成仿吾的《从文学 革命到革命文学》,表明了创造社转变方向的态度,也正式提 出:“我们今后的文学运动应该进一步的前进,前进一步,从 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7
(三)革命文学论争
8
9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 以 互 相 讨 论下, 但要小 声点
10
二、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
了一座丰碑。《血字》、《别了,哥哥》、
《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等诗篇歌颂了伟大
的工人运动,表达了诗人愿为真理而献身的激
25
革命文学的缺陷
• 一、在文学的功能上,将文学等同于宣传。 • 二、在政治与艺术的关系上,强调“政治
价值对于艺术价值的统治权”,轻视艺术 性。 • 三、在题材上,普遍存在概念化、简单化 痕迹。
26
(二)“左翼”文学的繁荣
• 1、小说:“左联”的创作,以小说成就最大。 • 代表作家:丁玲、阳翰笙、茅盾、吴祖缃、沙汀、
艾芜、张天翼、魏金枝、叶紫、蒋牧良、周文等
图为1931年2月7日在上海龙 华被国民党杀害的五位青年左翼 作家。上左为柔石,右为殷夫, 下左为李求实,中为胡也频,右 为冯铿。
27
围剿展开英勇斗争,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 其次,由于坚持以文学活动为中心,后期“左联”
在发展和巩固刊物、培养作家、建设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与批评、扩大战线等方面,取得了卓越 的成就。 • 此外,“左联”还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批评 的建设,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
13
(一) 左翼文学思潮
•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宣传
一、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 二、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 三、 左翼文学思潮与论争 四、 “左翼”文学的形成与发展
20
四、 “左翼”文学的形成与发展
“左翼”文学的形成与发展由 两个阶段组成:
一、革命文学阶段 二、左联文学阶段
21
(一)革命文学: “左翼”文学的形成 期
革命文学的倡导与演变
• 1928—1931年“左翼”成立前 ,革命文学从零星的倡导开 始发展成为有目的的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又陆续创作了《野祭》、《菊芬》、 《冲出云圈的月亮》等带有革命罗曼蒂克情调的小说。中 篇《野祭》被认为是最早的"革命加恋爱"小说。
1929年出版的《丽莎的哀怨》,以深入细致的笔调摹 写一个流落上海的俄罗斯贵族妇女的心理,不乏历史的厚 重感,但却遭到了主张"文学即宣传"的左翼批评家的严厉 批评。
• (2)国内背景:中国共产党走向了历史的前台。 因此,她不仅需要在政治上、军事上有自己的理 论主张,在文化或文学上也必然要提出自己的主 张来为其服务。
• (3)文学背景: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结 果,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4
(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
• 1920年,北京大学社会学、哲学系的师生组织一个社团,
现代书局
6
创造社后期的文学转向
• 1927年底,冯乃超、李初梨、朱镜我、彭康等人归国,以崭 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革新创造社,实现创造社的文学转向, 把革命文学推向新阶段,即无产阶级文学阶段。
• 创办刊物: 创造月刊,1928年2月1日—1929年1月 文化批判,1928年1月15日—5月,出5期 思想月刊,1928年8月15日—12月,出5期 流沙,1928年3月15日—5月30日,出6期
14
2、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
• 大众化问题,实质上是文艺与广大人民 群众的关系问题。
• 由于“左联”对大众化的高度重视,才 引起了1930年——1934年间关于大众 化问题的三次大讨论。
• 鲁迅、瞿秋白、茅盾、郭沫若、夏衍、周扬、郑伯奇 等纷纷撰文就利用旧形式、体裁、语言、题材的大众 化等重要问题发表意见。
叶紫及其《丰收》介绍
叶紫(1910-1939)原名余昭明,又名余鹤林、汤宠。湖 南益阳人。1926年就读于武汉军事学校第三分校。四—.二 政变后,父亲姐姐被害,只身逃离家乡。先后流落到南 京、上海等地,做过苦工.拉过洋车,当过兵,讨过饭。 后又任过小学教员和报馆编辑。 1932年与陈企霞共同创办《无名文艺》,同年加入 “左联”,走上文学道路。193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第 一次以叶紫为笔名发表短篇小说《丰收》,引起文坛注 目。随后又写了一些散文、小说。1935年在鲁迅支持下, 自费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丰收》,收入《奴隶丛书》。同 年患严重肺病。病中写作和出版了中篇小说《星》及短篇 小说集《山村一夜》。 抗日战争爆发后,因贫病交困离沪返湘。1939年不立大会。 • 第二、积极创办机关刊物及外围刊物,开展了对
一些重大文学理论问题的研究。 • 第三、对国民党反动派摧残左翼文学的反革命文
化围剿作了不屈反抗。
12
(二)“左联”的活动
2、左联后期:从1931年瞿秋白参与“左联”的领
导工作到1936年“左联”自动解散。 • 首先,在文学战线上继续同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
24
殷夫介绍
革命文学时期的诗歌创作以殷夫的成就为 最大。
作 为 职 业 革 命 家 , 殷 夫 从 1928年 参 加 太 阳
社起,就致力于诗歌创作。他的那些充满革命
激 情 、 被 人 们 称 为 "红 色 鼓 动 诗 "的 诗 作 , 大 部
分 写 于 1929年 "左 联 "成 立 前 夕 , 却 又 大 部 分 发
范争波、傅彦长等 鲁迅、瞿秋白、茅 盾等 • 焦点:“民族主义文艺” 的实质 • 结果:“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全面崩溃,其 主要刊物《前锋》仅出七期就宣告停刊。
17
(二)与资产阶级文学思潮的对峙
• 2、对新月派的批判
• 双方:梁实秋为首的新月派
鲁迅
• 焦点:“人性”
阶级性
• 结果:“左联”的批评界对文学的阶级性有 了更深刻的认识。当然也存在一定时代局限。
知识链接:
• “普罗”,是“普罗列塔利亚特”是英文 Proletariat的音译,意为“无产阶级”,也 有人写作“普洛”、“蒲鲁”等。
• 普罗文学即无产阶级文学。当时反对者 诬之为“破锣文学”。
3
一、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
(一)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原因和背景
• (1)国际背景:苏联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文学 运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 个“红色的30年”。
1935年,叶紫、萧军、萧红3人自费出资,请鲁迅编过 一套《奴隶丛书》。《丰收》列入丛书第一册,于1935年3
28
吴祖缃介绍
吴组缃(1908-1994),安徽省泾县人,中国现代小说 家,散文家和文学史家 。1930年左右开始写作,他本时期 的作品多收于《西柳集》和《饭余集》。 1、小说创作 吴组缃出生在皖南山区的泾县茂林 村。这个村子虽然风光优美,山色秀丽,却长期积沉着封 建宗法制的陈规旧习。少年时代的吴组缃曾目睹村里一些 青年妇女因触犯礼教和族规,被扔进石灰坑内活活烧死的 惨剧。而吴氏大家族的迅速分化,形成各阶层人物,又使 吴组缃有机会接触族内一些贫苦劳动者,从而较多地了解 下层人民的生活境遇。所以他的小说创作总是以皖南山村 为基地,写他"所熟悉的人和事",但按内容又可分为恋乡 情绪小说和社会剖析小说。 恋乡情绪小说的代表是《离家的前夜》。小说中的蝶 女士,在事业上有所追求,欲走妇女解放道路。她已做好 了准备和丈夫一起外出求学,可她被亲子之爱紧紧拴住, 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追求,"那欲离难离的恋乡情感被真实、 生动地表现出来"。吴组缃还有一些表现恋乡情绪的作品描
出版《评论之评论》。费觉天1921年7月给郑振铎写信,认 为能使革命成功的不是社会运动家而是革命的文学家,希望 郑振铎等研究文学的人注意这个问题。
• 郑振铎写了“文学与革命”,发表在《文学旬刊》上,支持 费觉天的观点。他说“现在所有的不是鸳鸯蝴蝶派变相的小 说家诗家,就是空谈爱自然的作者”“最高等的不过是家庭 黑暗婚姻痛苦,学校生活,与纯粹母爱的描写者”,而“叙 述旧的黑暗,如士兵之残杀,牢狱之残状,工人农人之痛苦, 乡绅之横暴等情形的作品绝无仅有”,提出“把现在中国青 年的革命之火燃着,正是现在的中国文学家最重要最伟大的 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