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2017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
第一单元、认识乘法一、教材分析: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容易的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本单元教学乘法,重点是乘法的意义。
全单元包括两道例题、两次“试一试”、一次“想想做做”和练习一。
教材编排有以下特点:1、强化对相同数连加的认识和计算,为初步认识乘法作比较充分的准备。
乘法和加法是有密切联系的,掌握了加法就具备继续学习乘法的条件。
在已学过的加法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数连加,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由于接触较少,显得相对陌生。
为此,教材在教学乘法前加强对几个相同数连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一位数连加的能力,为学习乘法扫除障碍,打下扎实的基础。
2、让学生充分体会乘法的意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材没有把乘法意义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既用加法也用乘法解答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从中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意义的两个主要内涵:在几个相同数相加时才能用乘法算,列乘法算是往往比加法算式简便。
3、把理解乘法意义和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优化概念形成的过程。
乘法意义属于运算概念,小学生形成概念的一般过程是“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认识→把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或抽象成概念→在实践中应用概念并进一步拓展概念”,可见概念的形成始终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
本单元教材改变了过去的数学教材先教学乘法意义再教学乘法应用题的内容结构,从蕴含乘法意义的例题起,就把形成概念和应用概念融为一体。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理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简单的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稿一、主要的调整和变化〔一〕教学单元的调整变化“时分秒〞单元认钟表和时、分、秒的认识原来安排一上和二上,一上主要认识整时和接近整时,二上主要认识几时几分及时、分、秒,教学中发现一年级认识接近整时较难,从几次省调研的测试成绩来看,这块内容有问题,所以将认钟表和时、分、秒的认识安排在二下。
2.合理整合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将这两个单元整合为一个单元,有利于集中教学。
3.后移〞乘法“单元将本单元内容后移至三年级上册,这是内容结构的调整,考虑教材的容量。
“你能跳多远〞改为“了解你的好朋友〔二〕教学内容的调整变化1.整合千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认识。
原先“认识千以内的数〞安排二下,“认识万以内的数〞安排在三上,当初之所以分开来编排,主要是考虑低年级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数更多集中在千以内的数,让他们在千以内呆的时间长一些,更好积累认数的经验,更好的理解计算的过程,更好开展数感。
这样分开也有一些弊端,如三位数加三位数时,和有可能超过 1 千的,大家都发现原教材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做了故意回避,百位相加不向千位进位,学得是不全的。
在学完两位数乘一位数后再安排三位数乘一位数,其实进位方法和积的定位等都没有实质性的区别,浪费了教学时间,教学效率不够高,同样的情形存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基于以上的考虑,就整合千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认识,安排在二下进行教学。
在此根抵上,三上安排“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下安排“两位数乘两位数〞、“两步混合运算;四上安排“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三步混合运算。
这样整合后相关的知识线索就更加清晰了,知识结构更加完整了。
2.把一年级尚未涉及的加、减法口算集中安排在笔算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之前进行教学。
一年级所学的加减法口算主要是表内加减,二下在第六单元“两三位数加减法〞的例 1 和例 2 安排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而表内加减的拓展,根据 6+9= ,推算 60+90= ,600+900,学生应该会,所以安排在练习里。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本单元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教学1~6的乘法口诀.这些口诀分三段教学.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1.教给学生编乘法口诀的方法.教科书不是把编好的乘法口诀教给学生,也不是想学生展示口诀是怎样编的,而是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教给学生编乘法口诀的方法是有计划地进行的.2.把记忆乘法口诀和应用乘法口诀紧密结合.本单元教材改变了过去数学教科书中“记忆口诀→用口诀算乘法→用乘法解答应用题”的编写模式,在编出乘法口诀后,就把记口诀和用口诀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用”中“记”,在“记”中“用”.在用口诀时,又把用口诀算乘法和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避免了大量机械重复训练,使学生能充满情趣地练习乘法口诀.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1~6的乘法口诀,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在应用1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熟记这些乘法口诀.3.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初步认识乘加.乘减算式,知道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并能利用乘加.乘减计算帮助记忆乘法口诀.4.使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5.在整理1~6的乘法口诀以及其他一些练习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三.课时划分:共12课时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并结合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1.紧密联系学生以有的经验,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教材以学生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为起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边的数量,知道可以以它们边的数量分类.命名.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2.通过折.剪.拼等活动,突出图形的变换,是学生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充分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一向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行能力,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意识.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变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2.通过对图形的折.剪拼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三.课时安排:共3课时:认识多边形 2课时有趣的七巧板 1课时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一.教材简析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全单元内容包括分一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了解除法的含义.1.加强了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出发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出发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平均分活动,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的实质含义.教材在教学除法前先安排了四道例题来组织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并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对“平均分”获得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为建立除法的含义积累丰富的经验.2.结合具体的情景和平均分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除法的含义.把一些物体分得同样多,求可以分成几份,或者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教材没有把除法的含义用结语的形式揭示出来,而是结合两道例题和两个试一试所提供的实例,以及一些分物体的具体过程,出现相应的除法算式,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虽然分的过程可以不同,但结果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出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的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学会交流的态度.三.课时安排:共6课时:平均分3课时认识除法3 课时第五单元.厘米和米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厘米和米,包括与之相关的线段.度量单位等知识.全单元分四个部分:线段的认识.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认识米和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以及实践活动“量一量”.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1.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线段时,让学生捏一捏一根线的两端,然后拉直,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再如,在认识度量单位厘米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这些方式,既是生活中用得着的,同时又自然地引出统一度量单位的客观需要.2.注重1厘米.1米的长度表象的建立.对1厘米.1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撑.因此,教材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表象.教材根据需要安排了一定的实践作业,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会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准确观念,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材中经常要求学生先估测再测量,然后进行比照,积累经验.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和量长度的长度(限整厘米).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知道“米”和“厘米”间的进率.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测量,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发展空间观念.5.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三.课时安排:共4课时:认识线段 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1课时认识米 1课时量一量 1课时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6的乘法口诀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7的乘法口诀和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初步认识“倍”的概念,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并结合7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教学乘.除法竖式;第二部分教学8.9的乘法口诀和咏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在这两部分内容后分别安排相应的练习.二.学情分析:7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中,教材中创设了活动情景,预留了需要学生思考和填写的“空白”,安排了学生自主学生的空间.教学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例题以学生做花环的实际问题作为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理解求商的方法.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推导7.8.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7.8.9的乘法口诀,会用7.8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的表内乘除法的计算.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竖式,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3.使学生初步理解“倍”的概念,学会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并能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适当解释,体会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4.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四.教学重点:掌握7.8.9的乘法并能用这些口诀求商五.教学难点:能正确应用7.8.9的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六.课时安排:15课时7的乘法口诀和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8的乘法口诀和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9的乘法口诀和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整理乘法口诀………………………1课时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2课时第七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教材分两层安排教学内容:第一层,第94页的例题一和第95页“想想做做”中的相关练习,通过提供的场景照片,判断拍摄者的位置.第二层,第94页的例题二和第95页“想想做做”中的相关练习,通过提供的活动场景,判断观察结果的可能性.二.教材简析1.以观察活动为基础,在体验中培养空间感.空间观念不是凭空生成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也不尽相同,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础,安排了多次实际观察,经过前后两面的,前后左右四面的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观察,逐步积累判断方位的经验.2.以生活经验为依托,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材从熟悉的教室场景,到可爱的玩具;从观察物体,到想象推理出观察物体后得出的平面图;这种由熟悉到不太熟悉,从具体到半抽象的安排,既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也容易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和积极思考.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四.教学措施.课前要为学生观察物体做好材料和组织观察活动的各项准备,实物.图片或照片等材料应保证易观察.易表述.无论是以个人还是以小组为单位,都要让学生经历多观察.细判断.说理由的过程.教学进程要适度.要充分估计学生在判断位置方面的困难,比如第95页“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缺乏联想的经验,教学时不要节奏太快,更不能以讲代看.可以引导学生以看到的壶把手去想象与之相对的同学可能看到什么.也可以制作茶壶旋转的课件,让学生观察其不同的面后再做出判断.教学要求应适度.要尊重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差异性,允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存在“时间差”,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不能一刀切或提出过高要求.至于接受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要多让他们体验.感悟,求得逐步的发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学生和家长对教材的反馈
难度适中
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该教材的 难度适中,既不会过于简单,也 不会过于复杂,能够满足学生的
学习需求。
贴近生活
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与学生的日 常生活紧密相关,这使得学生更
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图文并茂
教材中的插图和图示丰富,有助 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
对教材的改进建议
02
知识点分析
知识点覆盖情况
知识点覆盖全面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涵盖了数学领域的多个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加减 法、几何图形、时间单位等,确保学生在数学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
知识点呈现方式多样
教材通过多种形式呈现知识点,如文字描述、图片展示、例题解析等,使得学 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重点和难点知识分析
04
教材的使用建议
教师如何使用本教材
制定教学计划
注重实践教学
教师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 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 质量。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引导 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教学方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 学方式,如小组合作、互动游戏等,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在本册教材中,加减法贯穿始终,与各个知识点紧密相连。
02 03
几何图形与加减法的结合
几何图形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重要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几何图形与 加减法运算相结合,通过图形的组合、分割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 的概念和应用。
时间单位与生活实际结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精品文档
教材分五段安排:
第一段,不进位的加法,加法的验算; 第二段,进位加; 第三段,连加; 第四段,加法估算; 第五段,练习三。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加法的笔算 方法。
(1) 让学生产生主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愿望。 (2) 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释计算过程。 (3) 通过分析计算错误,促进对算法的反思。 (4) 在交流中逐步优化算法。
2.重视学生验算意识的培养。
(1) 让学生感觉到验算是有必要的。 (2) 允许并鼓励用不同的方法验算。
3.重视估算方法的指导。
(1)根据解决问 题的需要灵活选 择估算策略。 (2)指导“≈” 的 正确使用方法。
P.39
第五单元 确定位置
一、教学内容
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认识,用学过 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观察表格,分类。 (3)介绍“有余数除法” “余数”和算式读 法。 (4)尝试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要恰当把握 “想想做做”
的 教学要求。
P.2
(1)借助操作或看图写算式。 (2)关注求每份数和剩余数的操作。
(3)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
3.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
(1)联系数量关系,具体思考算法。 (2)分析竖式,加深对算法的理解。
5.根据有余数除法 的意义,解决相关
P.4
的实际问题。
P.7
6.“我们去植树”重点要指导学生根据问题 合理选择信息。
(1)指导有序观察,理解场景图呈现信 息的思路。 (2)组织看图交流。 (3)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第9页三组问题 的教学重点。
P.8-9
第二单元 认 数
一、教学内容
2017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
XX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一、本单元教材的地位及教学意义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也初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知道“平均分”用除法算,并已有“平均分”的感性积累。
在这基础上,本单元教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通过本单元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有些除法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算,而且还可以在想乘法口诀算除法的过程中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包括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三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第42-43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前题,教学被除数不大于12的除法。
第二段,第44页的“想想做做”6-9题,教学被除数大于12的除法。
第三段,第4-47页的练习五三、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活动,比较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的除法。
2、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意识;能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社会问题,能有条理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与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教学重点运用2-6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除法,并能灵活运用除法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难点运用除法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六、教学具准备和可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小黑板、小木棒、情景图、实物投影仪。
七、时分配情况、口诀求商2时2、练习五2时3、单元测试2时八、教学方法及策略预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口诀求商。
2.鼓励并落实学生的算法多样化。
3.提供学生探索交流的学习空间。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在一年级数学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数据分析观念,提高观察、实验、推理与论证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共分为九个单元,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认识与运算,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认识方向和综合与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解决;了解长度单位,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能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与论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内容与结构本册教材在内容上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和整合,以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为核心,将数的认识、运算和解决问题贯穿于全册教材中。
同时,还涉及了长度单位、几何图形和方向等基础知识,为今后更深入地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此外,教材还通过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知识点解析1.加法与减法: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乘法与除法: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认识乘法和除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3.长度单位: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了解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4.角的初步认识: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的概念和性质,了解角的基本特征。
5.表内乘法:通过归纳、推理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理解乘法的意义和性质。
6.图形与变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及其性质,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方式。
7.表内除法:通过实践操作和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和性质,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安排;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分米;“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数;“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学习整数除法计算的一个重要;“认识万以内的数”主要是认识1000以内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安排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认识万以内的数”“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和“角的初步认识”。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我们去植树”“了解你的好朋友”。
“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学习整数除法计算的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单元。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完成了表内乘、除法的学习,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将陆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等。
通过有余数除法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拓展对表内乘、除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继续学习除法的笔算打好基础。
同时,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也能进一步拓宽用除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范围。
“认识万以内的数”主要是认识1000以内的数。
和传统教材比较,之所以要增加这个教学单元,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比较少,增加这个循环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经验,从而为认识更大的数铺设台阶,提供帮助;第二,课标对四则计算的笔算要求有所降低,加、减、乘、除的计算结果主要集中在1000以内,加强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四则计算结果的把握能力;第三,由于认识1000以内数时可以借助直观操作来学习,这便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册)教材分析.doc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数与代数领域认数方面:万以内数的认识,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运算方面:有余数的除法、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结合表内乘除法有利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也为学习笔算除法打好基础。
在两位数加减和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的加减。
具备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基础(表内乘除法、三位数的认识)。
已经学会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有解决简单两步实际问题的生活经验。
2、空间与图形领域确定位置(确定物体的方位、简单的路线图):通过对物体方位和简单路线的判断和表述,发展空问观念。
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测量方面:认识分米和毫米。
这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初步形成了长度的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
感受长度量的实际意义并加强测量的实践性。
图形的认识方面:认识角和直角。
这是在认识--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认识角和直角是进一步学习图形特征的基础。
3、统计与概率领域数据统计方面:简单的统计表、不同分类进行统计。
在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学习用简单的统计表表达数据。
让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统计数据。
4、实践活动领域实践活动安排有两种类型:操作实践型:测定方向问题研究型:了解你的好朋友主要考虑结合学习内容相机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内容。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与价值。
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发展学牛的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FI标1、知识技能方面(1)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小认识“剩余”,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百位和千位,理解三位数的意义,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应用数概念和口算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一、教材简析:本单元在初步熟悉乘法的基础上教学1~6的乘法口诀。
这些口诀分三段教学。
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一、教给学生编乘法口诀的方式。
教科书不是把编好的乘法口诀教给学生,也不是想学生展现口诀是如何编的,而是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式,慢慢学会编乘法口诀。
教给学生编乘法口诀的方式是有打算地进行的。
二、把经历乘法口诀和应用乘法口诀紧密结合。
本单元教材改变了过去数学教科书中“经历口诀→用口诀算乘法→用乘法解许诺用题”的编写模式,在编出乘法口诀后,就把记口诀和用口诀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用”中“记”,在“记”中“用”。
在用口诀时,又把用口诀算乘法和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幸免了大量机械重复训练,使学生能充满乐趣地练习乘法口诀。
二、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进程中,进一步明白得乘法的意义,把握1~6的乘法口诀,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使学生在应用16的乘法口诀的进程中,熟记这些乘法口诀。
3、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初步熟悉乘加、乘减算式,明白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并能利用乘加、乘减计算帮忙经历乘法口诀。
4、使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进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存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
五、在整理1~6的乘法口诀和其他一些练习中,初步培育学生发觉简单规律的能力。
三、课时划分:共12课时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熟悉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熟悉,并结合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一、紧密联系学生以有的体会,通过丰硕的活动,帮忙学生初步熟悉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
教材以学生已经熟悉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为起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边的数量,明白能够以它们边的数量分类、命名。
如此安排,有利于学生主动地熟悉平面图形。
二、通过折、剪、拼等活动,突出图形的变换,是学生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在数与代数领域,学生将研究万以内数的认识,有助于培养数感。
此外,学生还将研究有余数的除法、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并结合表内乘除法,有利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为研究笔算除法打好基础。
学生还将在两位数加减和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研究三位数的加减,具备研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基础,并已经学会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有解决简单两步实际问题的生活经验。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学生将研究确定位置,通过对物体方位和简单路线的判断和表述,发展空间观念,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研究情感。
此外,学生还将认识分米和毫米,感受长度量的实际意义并加强测量的实践性。
同时,学生还将研究认识角和直角,是进一步研究图形特征的基础。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学生将研究简单的统计表、不同分类进行统计。
在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学生将研究用简单的统计表表达数据,让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统计数据。
在实践活动领域,学生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与价值。
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将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
此外,学生还将认识百位和千位,理解三位数的意义,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还将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会对加、减计算进行验算。
同时,学生还将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并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鼓励他们主动探究和思考数学问题。
2)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研究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发言。
3)倡导学生积极向上的研究态度,培养他们认真负责、勤奋刻苦的研究惯。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乘 ➢揭示知识的本质内涵,促进数学理解和体验。 法
看出图画里的问题是几个 几相加→列出加法算式→ 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稳” “准”
“慢”
除 ➢揭示知识的本质内涵,促进数学理解和体验。 法
除法是已知两 个因数的积和 其中的一个因 数,求另一个 因数的运算。
本单元教学的 除法含义是 “解决平均分 问题用除法计 算” 。
除
法
避免强调
“包含除法”
“等分除法”
突出
“平均分的 问题可以用 除法计算”
➢渗透乘除法关系,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渗透乘除法关系,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整理乘法表,感受数学美。
2345678 2 6 8 10 12 14 18 3 6 12 15 18 24 27 4 8 12 20 28 32 36 5 10 15 20 30 35 40 45 6 12 18 24 30 36 42 48 54 7 14 21 28 35 42 49 56 63 8 16 24 32 40 48 56 64 72 9 18 27 36 45 54 63 72 81
各单元教学内容的调整变化与分析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主要教学内容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加减法实际问题
通过操作使两个数量同样多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为什么要安排这一单元的教学
➢突出两位数加、减法的重点。 ➢落实运算能力的培养目标。 ➢优化实际问题教学的课程内容体系。
➢ 凸显数学抽象过程,感悟基本数学思想。
➢ 关注知识的内在联系,适时优化认知结构。
➢ 关注知识的内在联系,适时优化认知结构。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材分析 (2)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
人们进行除法计算,或是没有余数,或者有余数。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
而且,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
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例1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例3除法的竖式、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练习一。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一些概念知识,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有余数除法知识和计算方法是教学重点,求商又是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仍然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计算,学生已经具有的除法概念在有余数除法里会继续应用并得到加强。
由于除法概念并没有新的教学内容,所以教材把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教学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不另外编排例题。
但是,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在实际问题里表示不同的意思,使用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这构成了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是余数概念的本质特征,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
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1. 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平均分东西,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
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时,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有剩余不够再分的问题。
例1着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分两步帮助学生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
首先安排分铅笔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均分东西,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产生对余数的感性认识。
2017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案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2017.10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三、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五、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课时安排:例1、例2: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成一份 .. .1课时例3: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 .1课时例4:两种分法对比 ............................ .... .1课时例5、例6:除法的含义,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 ..1课时练习八 .................................. .2课时例7: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 . ..1课时练习九 .............................. .... .2课时复习 ................................... ..1课时。
2017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
2017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一、本单元教材的地位及教学意义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也初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知道“平均分”用除法算,并已有“平均分”的感性积累。
在这基础上,本单元教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通过本单元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有些除法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算,而且还可以在想乘法口诀算除法的过程中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包括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三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第42-43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前5题,教学被除数不大于12的除法。
第二段,第44页的“想想做做”6-9题,教学被除数大于12的除法。
第三段,第45-47页的练习五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参与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活动,比较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的除法。
2、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意识;能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社会问题,能有条理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与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教学重点运用2-6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除法,并能灵活运用除法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难点运用除法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六、教学具准备和可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课件、小黑板、小木棒、情景图、实物投影仪。
七、课时分配情况1、口诀求商 2课时2、练习五 2 课时3、单元测试 2课时八、教学方法及策略预设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口诀求商。
2.鼓励并落实学生的算法多样化。
3.提供学生探索交流的学习空间。
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分析教案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主讲:黄为良)全册教材安排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认数”“加法”“减法”和“乘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和“认识角”。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测定方向”和“你能跳多远”。
“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学习整数除法计算的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单元。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完成了表内乘、除法的学习,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将陆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等。
通过有余数除法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拓展对表内乘、除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继续学习除法的笔算打好基础。
同时,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也能进一步拓宽用除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范围。
“认数”主要是认识1000以内的数。
和传统教材比较,之所以要增加这个教学单元,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比较少,增加这个循环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经验,从而为认识更大的数铺设台阶,提供帮助;第二,课标对四则计算的笔算要求有所降低,加、减、乘、除的计算结果主要集中在1000以内,加强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四则计算结果的把握能力;第三,由于认识1000以内数时可以借助直观操作来学习,这便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加法”和“减法”主要教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通过教学,学生将基本完成小学阶段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学习。
“乘法”主要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
这是学生学习多位数乘法的起始单元。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原理,掌握其基本计算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整数乘法计算的重要基础。
“分米和毫米”主要教学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以及相邻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十进关系。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目标本册教材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数学素养,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基本的计算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数的认识:包括认识0-20之间的数,数的顺序,数的加减法等。
2.图形与几何:初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了解图形的边、角等基本特征。
3.简单加减法:通过实物操作和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4.时间与钟表: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初步了解钟表的基本知识。
5.生活中的数学: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情境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3.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
4.游戏化教学:运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四、教材特色1.图文并茂:教材采用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2.紧密联系生活: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多取材于日常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知识呈现有序: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呈现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
4.重视实践操作: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5.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设计了许多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单元结构本册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2-4个课题。
每个单元结束后都有一个单元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智能情况分析:
二、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
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
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 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的方法,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单位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
熟练正确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编制以及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2.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
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4.重视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6.继续加强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加强判断、推理能力的培养;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在数学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育、科学、美术、劳动等方面的教育。
8.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给学生创造自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9.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要用到数学。
(五)、课时安排
全册共安排了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4课时的期末复习,全学期大约有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各单元的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6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3课时
有趣的七巧板 1课时
表内乘法(一) 13课时
表内除法(一) 9课时
厘米和米 4课时
我们身体上的“尺” 1课时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14课时
观察物体 2课时
期末复习 4课时
三、教学进度表
四、潜能生名单及转后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