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热点之教育公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热点之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一是指教育机会的均等。不论地区、性别,不论贫富、身份,都能平等的享受到宪法规定的受教育权;二是教育资源占有的均衡,不能因为地区、城乡以及结构上的差异而有优劣之分;三是教育质量的普遍同质,不应该人为的分出不同教育档次和质量标准;四是教育政策的平等;五是教育体制的公平。
而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出现,恰恰是这些方面出现程度不同的偏离和不均衡。我国当前出现的种种教育不平等,主要是由其发展中状态决定的:经济落后导致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经济、文化的不平衡发展导致巨大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贫富分化,重男轻女的文化传统导致女童教育的薄弱,等等。这一现实是历史形成的,并将会在我国长期存在,只能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加以解决。
一\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具体原因:
1、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
建国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运作中,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改革开放之后,各地的发展差距又拉大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
2、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教育不公平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大大加快了教育民主化的进程。这一过程同样受到“公平-效率”矛盾的制约,我们选择了走培养“尖子”的精英教育路线。层层设置的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这种把学校、学生分为不同等级,已经成为目前市民关注的新的教育不公的动因。
3、教育政策中的“城市取向”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国家的公共政策优先满足甚至只反映和体现城市人的利益。例如,无视城市和农村儿童、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儿童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区别,主要以城市学生的学力为依据制定的全国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无疑是很不公正的。
4、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
我国现行的统一高考制度,具备了形式上的公平——分数面前的人人平等。但由于实际录取学生采取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办法,各省市区的录取定额并不是按照考生数量平均分布的,而是按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优先照顾城市考生的准则,因此出现同一份考卷,各地录取分数线的极大差异,从而加剧了原本已经存在的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
二、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主要途径:
(1)通过发展教育扩大教育机会,缩小教育质量的差距,是实现教育公平最基本的途径。要实现农村初中、城市高中和整个高等教育较大的发展,一是各级政府必须按照《教育法》和有关规定保证教育经费持续增长。此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通过制度创新、政策调整开放教育,吸引和促进社会资源向教育的流动,满足教育快速增长对教育经费的强劲需求。要采取切实政策,放开、扶植和鼓励发展民办教育,鼓励私立、民办中小学发展,满足一部分人享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使政府能集中力量推进落后地区的义务教育。
(2)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
应当确立新的资源配置的理念:在发展中缩小差距,增加公平。在照顾各地历史形成的实际差距时,应当将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作为重要原则之一。各地在本地区内,同样应遵循这一原则,至少不能人为地拉大这种差距。教育新的发展布局、教育的增量部分应向薄弱地区倾斜,增加其教育机会。例如,原则上在沿海发达地区不再新设的公立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扩招的增量部分,主要向人口大省和贫困地区倾斜,以利于不同群体获得大致相同的教育机会和进行公平竞争。
(3)建立转移支付制度、优惠政策和相应机制,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支持重点应是首先在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缩小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在初中教育普及上的差距,提高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初中教育普及率。高等学校可扩大国家所需要的、免收学费学科的范围,制定鼓励高校招收贫困生的社会政策。同时,应当重视和切实解决流动人口、贫困阶层子女的教育机会和教育公平问题。
(4)促进教育发展的“地方化”
对于中国这样人口众多、地区差距极大的发展中大国,应当将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作为今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原则。建立教育发展“地方化”的思路和管理模式,改变无视地区、城乡间巨大差别的大一统模式,从而矫正全国一刀切、整齐划一的弊端,矫正高度国家化、城市化的取向,是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重要选择。(5)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政策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形成中小学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必要将义务教育的“均衡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和指导思想。
由于重点学校制度和应试教育模式,造成学校之间的巨大差距,将学校和学生分
为三六九等,是完全违背义务教育的宗旨和教育公平的,也是当前推行免试升入小学、初中政策、实行素质教育的实际障碍。为了改善中小学教育的品质,使学校教育正常化,必须推行教育均衡化的政策。
(6)建设“终身教育”体制
教育民主化的最终实现,依赖充分的教育机会,开放的、多元化的教育体制,灵活的学校制度——构建终身教育的社会环境和体制。
综上所述,实现教育公平,关键在于政府。政府的教育政策应以公平为主要追求目标,并据此安排教育资源,即制度公平的教育规则框架,确保人们享受教育的平等机会,充分考虑教育的长期性和教育资源国民普遍享有的原则,从财政支出和保障上解决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逐步消除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受教育机会和程度的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