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按摩疗法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中药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的中药治疗方法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其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等。
虽然手足口病通常是自限性的,但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手足口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手足口病。
一、中药治疗方法之清热解毒法1. 石膏:石膏能够清热解毒、泻火通便,常用于手足口病的治疗中。
将石膏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糊状,用纱布包裹后敷于患处,每日多次更换。
这样能够有效地缓解口腔溃疡、皮疹等症状。
2. 疏风解表法:此法适用于手足口病的早期,主要目的是祛除外邪。
常用的中药有金银花、连翘、荆芥等,可以单味或配伍使用。
将药材加水煎煮,取汁液温服,能够帮助降温、缓解发热症状。
二、中药治疗方法之清热燥湿法1. 黄连泻火汤:此方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的作用。
将黄连、黄柏、黄芩等中药材一同煎煮,取汁液温服。
黄连泻火汤能够有效地改善手足口病患者的食欲不振、口舌生疮等症状。
2. 牛黄上清丸:该制剂由牛黄、黄芩、黄连、栀子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将牛黄上清丸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匀后口服,每日3次。
这样使用能够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
三、中药治疗方法之滋阴清热法1. 龟龄集:龟龄集中的龟板具有滋阴清热、补益气血的作用。
将龟龄集研磨成细末后,与蜂蜜调成糊状,每日口服数次,能够帮助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康复。
2. 麦冬清热汤:此方由麦冬、生地、黄芩等多种中药材组成,可滋阴清热,缓解手足口病引起的咽喉疼痛、口舌生疮等症状。
将中药材煎煮后取汁液温服,每日2-3次。
四、中药治疗方法之祛湿化痰法1. 苦参碱:苦参碱具有抗病毒、抗炎等作用。
将苦参碱研磨成细末,与麦芽糖调成糊状,每日口服数次,能够缓解手足口病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
2. 小儿解表颗粒:该制剂主要由黄芩、石膏、滑石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去湿、祛痰平喘的作用。
手足口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手足口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其特点是口腔、手部和脚底出现水泡、疱疹和溃疡。
中医中药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缓解症状、加快康复和预防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手足口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一、中医诊断中医治疗手足口病首先需要准确的中医诊断。
根据中医理论,手足口病属于“疮疡"范畴,其病因主要是暑湿毒邪侵袭体内,造成气血不畅,导致口疮、手足水泡等症状。
中医医师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来判断病情和辨析病机。
二、中医治疗原则1. 支持正气:中医治疗手足口病的基本原则是支持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
中医师会针对患儿的体质及病情给出相应的调理方案,例如调节饮食、保持充足的休息、合理安排活动等。
2. 清热解毒:手足口病多与暑湿毒邪有关,中医中药可以发散风热、清热解毒。
常用的中药包括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
3. 润燥化痰:手足口病临床上常伴有口舌干燥、痰黏、咳嗽等症状,中医中药可以利湿润燥、化痰止咳。
例如常用的中药有麦冬、薏苡仁、川贝母等。
4. 活血化瘀:手足口病患儿常伴有局部红肿、疱疹溃烂的症状,中医中药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常用的中药有赤芍、当归、三七等。
5. 调理脾胃:手足口病患儿常出现纳差、食欲不振、腹泻等情况,中医中药可以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白术、苍术等。
三、中医中药治疗方案1. 中药煎剂:根据患儿体质和病情,中医师可以开具适量的中药煎剂。
将中药配方煎煮后,逐渐降温并喂服给患儿。
中药煎剂的剂量和用法需遵循中医师的建议,并严格按照剂量进行配制和使用。
2. 中药外敷:手足口病患儿局部水泡、溃疡可以采用中药外敷的方式。
中医师会选择适合的中药草药,煎煮后药渣敷于患处,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3. 中药浴疗:对于手足口病有皮疹、水泡较多的患儿,可以采用中药浴疗以辅助治疗。
将中药草药煎煮后加入洗浴水中,患儿进行浸泡,可以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

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1.普通病例:肺脾湿热证主症: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咽红、流涎,神情倦怠,舌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红紫。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基本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连翘、金银花、黄芩、青蒿、牛蒡子、藿香、佩兰、通草、生薏米、滑石(包煎)、生甘草、白茅根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
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
加减:(1)便秘加大黄;(2)咽喉肿痛加元参、板蓝根;中成药:蓝芩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金莲清热泡腾片、抗病毒口服液等。
2.普通病例:湿热郁蒸证主症:高热,疹色不泽,口腔溃疡,精神萎顿,舌红或绛、少津,苔黄腻,脉细数,指纹紫暗。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湿基本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连翘、栀子、黄芩、黄连、生石膏、知母、丹皮、赤芍、生薏米、川萆薢、水牛角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
日一剂,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或结肠滴注。
中成药: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3.重型病例:毒热动风证主症:高热不退,易惊,呕吐,肌肉瞤动,或见肢体痿软,甚则昏矇,舌暗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燥,脉弦细数,指纹紫滞。
治法:解毒清热、熄风定惊基本方药:羚羊钩藤汤加减羚羊角粉(冲服)、钩藤、天麻、生石膏、黄连、生栀子、大黄、菊花、生薏米、全蝎、白僵蚕、生牡蛎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
日一剂,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或结肠滴注。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
4.危重型病例:心阳式微肺气欲脱证主症:壮热不退,神昏喘促,手足厥冷,面色苍白晦暗,口唇紫绀,可见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舌质紫暗,脉细数或沉迟,或脉微欲绝,指纹紫暗。
治法:回阳救逆基本方药:参附汤加味人参、炮附子、山萸肉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药预防与保健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药预防与保健1. 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人类活动的扩大,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传染病不仅对个体健康造成威胁,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对传染病的预防和保健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传染病,以及中医药在预防和保健方面的应用。
2.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药预防与保健2.1 流感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传染性和变异性的特点。
中医药在流感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首先,中医药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其次,中医药中的一些草药如银花、连翘等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节气血和湿邪的平衡,改善人体的微环境,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2.2 儿童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中医药在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中医药追求整体的治疗思路,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病毒的侵袭。
其次,中医药中的一些草药如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等具有抗病毒和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儿童抵御病毒的攻击,缓解症状。
此外,中医药还注重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帮助儿童恢复健康。
2.3 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中医药在肺结核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首先,中医药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和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结核分枝杆菌的能力。
其次,中医药中的一些草药如黄连、黄芩、连翘等具有抗菌和消炎的作用,可以帮助肺结核患者减轻症状,加速康复。
此外,中医药还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采用针灸、推拿等疗法,提高治疗效果。
3. 中医药预防与保健的常用方法除了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医药还有一些常用的方法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穴位治疗】各种疾病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

便秘是食物滞留肠中,其中的水分被过多吸收而弓
起的。如果排泄不畅,废物滞于肠中并被吸收进入血液,
胀痛部位是第二二间穴,该穴利于通便,伸五指这里出现胀 痛,就是反映便秘的症状。按压第二二间穴。能促进通便, 在按压揉搓该穴的同时,加揉食指的大肠穴和手碗的神门穴。
只要揉到好处,即使是顽固的便秘,也能很快治愈。
小指侧手腕上神门穴、无名指关冲穴、手掌中央手心。
冲穴、手腕中央阳池穴。
食指大肠穴、手背食指根处二间穴、胃脾大肠区。
荨麻疹:
池穴。
手背小指会阴点、手背合谷穴、食指大肠穴。
五指尖各井穴、手背虎金寸、阳池穴。
手腕侧太渊穴、手背合谷穴、阳溪穴、手腕神门穴、手
24、腰痛:
手背“背腰腿区”两个穴道、食指下侧、无名指下铡(轻
摩的穴位:第二二间神门大肠
手部穴位图:腹泻
通常腹泻是因为胃肠消化功能不良,吃下的食物在
肠内发酵所致,因此,欲止住腹泻,必须很好地提高肠胃的
效穴,用手指用力按压此穴,便意会立即消失。出现严重腹
小指的肾穴,手背的外劳宫穴,手掌的的健理三针区等对治
健理三针区、肾穴
手部穴位图:消化不良
胃具有消化食物的功能,是人体的能量之源、精力
痛的效果。,同时按压手背拇指根部稍靠下的落零五穴,也
7-14次,能抑制胃酸分泌。所以胃的情况会渐渐变好。
手部穴位图:痔疮
俗话说"三个大人,一人痔"患痔疮的人之多,可想
而知。究其原因,有人说是饮食习惯所致,也有人说是生活
可以防止血液返流。不知为何,只有肛门静脉没有瓣,造成 血液返流,淤滞。血液长时期淤滞,这一部分便因淤血而鼓 起。甚至破例出血,所以治疗痔疮的要点,应放在提高肛门 括约肌的收缩能力上。以促进血运,防止静脉血液滞流。
点按手上一穴位,可调百种病(手掌点穴按摩法)

点按⼿上⼀⽳位,可调百种病(⼿掌点⽳按摩法)当你⾝体稍有不适,可以通过⼿掌⽳位进⾏调整达到治病强⾝⽬的,可以⽤按摩,也可以⽤⼿针疗法。
这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在⼿部的⼀些特定⽳位上按摩或针刺,以治疗疾病的疗法。
它具有疏通经络,调和⽓⾎,协调阴阳之功效。
对于各种疼痛性疾病,急性扭伤等有较好的疗效。
有关上肢与全⾝的联系,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灵枢·动输》说:“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之⼤络也。
”⼿为上肢末端,为⼿三阴、三阳经络⽓⾎交会联络的部位。
⼿部经脉与全⾝经脉密切相连。
因此⼿掌⽳位按摩疗法,针刺⼿部特定⽳位,具有疏通经脉,调节脏腑功能,从⽽能对全⾝各部的病痛进⾏治疗。
⼿掌侧⽳位胃肠点:位于劳宫⽳与⼤陵⽳连线中点处,主治慢性胃炎、溃疡病、消化不良、胆道蛔⾍病。
1.胃肠点:疟疾点:位于第⼀掌⾻与腕关节结合处,⼤鱼际桡侧缘,主治疟疾发热。
2.疟疾点:哮喘、咳嗽点:⼿掌⾷指掌指关节尺侧,主治⽀⽓管炎、哮喘、神经性头痛。
3.哮喘、咳嗽点:哮喘新⽳:位于掌⾯第四、五掌关节间,主治哮喘。
4.哮喘新⽳:5.扁桃体点(鱼际点):位于掌⾯第⼀掌⾻尺侧中点,主治扁桃体炎、喉炎。
6.夜尿点:夜尿点:位于掌⾯⼩指第⼆指关节横纹中点处,主治夜尿、尿频。
⾜跟痛点:位于胃肠点与⼤陵⽳连线中点处,主治⾜跟痛。
7.⾜跟痛点:8.定惊点:定惊点:位于⼿掌⼤、⼩鱼际交接处。
主治⾼热、惊厥。
急救点:位于中指尖距指甲缘⼆分许,主治昏迷、中暑。
9.急救点:肺点:位于掌⾯,⽆名指第⼆、三指⾻间横纹中点,主治呼吸系统疾病。
10.肺点:⼤肠点:位于掌⾯,⾷指第⼆、三指⾻间横纹中点。
主治胸腔、盆腔疾患。
11.⼤肠点:脾点:位于掌⾯拇指之关节横纹中点,主治脾胃不和、腹泻、腹痛。
12.脾点:⼼点:位于掌⾯中指第⼆、三节指⾻间横纹中点。
主治⼼⾎管病。
13.⼼点:⼩肠点:位于掌⾯⾷指第⼀、⼆节指⾻间横纹中点。
主治⼩肠病。
14.⼩肠点:肾点:同夜尿点,位于掌⾯⼩指第⼆指关节横纹中点处,主治夜尿、尿频。
手部穴位按摩有什么作用

手部穴位按摩有什么作用穴位按摩是我国中医独有的一种认识,而且我国中医认为人体的穴位是非常丰富的,如果说想要保持身体健康的话,可以经常按摩一些穴位,比如说足三里、三阴交等这些穴位经常按摩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的有好处。
而手部的穴位是我们最容易忽视掉的,不过我国中医却认为手部穴位按摩是可以治疗全身疾病的。
按照中医经络学说,人体最重要的十二条正经中,与手相关的有6条,手部与此相关的穴位有23个。
此外,手上还分布有经外奇穴34个“全息穴(区)” 42个。
也就是说,仅仅在手部就有99个穴位(区),按摩或按压这些穴位,几乎可以治疗全身疾病。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手部穴位的保健作用。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横纹中,仰掌握拳时中指尖所指处。
按摩此处可以治疗癫痫、呕吐、口臭、呃逆、口舌生疮等。
鱼际穴:位于第一掌骨中点,按摩此穴可理气、清肺利咽喉,主治支气管哮喘、急性扁桃体炎、小儿疳积及咳嗽、咳血、头痛、胸痛等。
少府穴:握拳小指尖下即是。
可以治疗心痛、心烦、心悸、遗尿、小便不利等。
在按压手掌时,还应注意几项原则:掌部穴位是一个小区而不是一个点;穴位如出现压痛、酸、麻、胀等现象,具有病理诊断价值;在治疗穴区可用拇指或食指以轻、柔、缓、慢的指力进行按揉;按揉可走直线也可画圈;初次按揉后局部若出现酸、微痛、胀等感觉,这是指力大的缘故,以后应减轻力度;可以随时进行,重点可放在全息穴,例如中指根部以下部位。
除了按压手掌之外,还可以采用梳子梳手心的方法。
可以先在手心上涂一层护肤油脂,选一把圆头梳子,不要选择尖利梳齿的梳子,以免把手心皮肤划破。
然后按着顺序来梳,先从上往下梳,再从右往左横梳,继而再顺时针梳一圈;第二遍相反。
每天坚持按摩,就能达到强身祛病的目的。
说明:1、患者拇指关节最宽处为一寸2、“挠侧”是大拇指一侧,“尺侧”是小指一侧。
虽然手部穴位按摩可以治疗全身性的疾病,但是这毕竟仅仅是一种理疗方法,因此如果说患者的症状已经非常明显并且比较严重的话,最好是搭配中药来一起进行治疗,另外对于经期以及孕妇而言,是不适合进行手部穴位按摩的,这一点希望女性朋友可以注意到,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手足口病讲义ppt课件

预警指标设定
根据历史数据和流行病学特点, 设定预警指标,预测疾病流行趋
势。
动态评估风险
定期评估疾病传播风险,及时调 整防控措施。
健康教育
宣传资料制作
制作通俗易懂的手足口病宣传资料,包括海报、手册等。
宣传渠道多样化
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提高公众知晓率。
重点人群针对性宣传
针对儿童、家长、幼托机构等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口腔黏膜疹、手足皮疹、发热等,通常病程较短,预后良 好。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
01
02
03
直接接触
通过接触患者或隐性感染 者的皮肤、黏膜、呼吸道 分泌物及被病毒污染的物 品等。
消化道传播
通过食用或饮用被病毒污 染的食物或水。
呼吸道传播
通过吸入患者或隐性感染 者的呼吸道分泌物。
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
01
02
03
04
口腔黏膜疹
患者口腔内出现疼痛性水疱, 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溃疡
。
手足皮疹
患者手心、足底、臀部出现红 色斑丘疹,后转为疱疹,通常
不痛不痒。
发热
患者可能出现低热或中等度发 热,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流涕、咳嗽 、食欲不振等症状。
02 手足口病的预防 措施Βιβλιοθήκη 个人卫生习惯心理支持
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给予关爱和支 持,缓解焦虑和恐惧。
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患儿,及时寻 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
向家长和患儿普及手足口病的相关知 识,提高认知水平,减少不必要的恐 慌。
鼓励患儿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恢复正 常生活和学习。
手足口病的中医疗法

手足口病的中医疗法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临床为口腔内、手、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故而得此病名。
它也是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这种病具有周期流行的规律,一般2~3年流行一次。
我国近10年来有过两次较大的流行。
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
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
治疗方法急性发作期: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
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
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
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恢复期:热退或微热。
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
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本病中药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火等。
本人在临床观察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
小孩重舌怎么艾灸

小孩重舌怎么艾灸重舌,是由于舌的正常运动受到神经系统的影响受损所导致的症状。
婴幼儿时期常常会出现重舌症状,这给孩子的语言和社交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家长可以选择中医艾灸的方法治疗。
本文将从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两方面介绍小孩重舌的艾灸治疗。
一、小孩重舌的治疗方法1.操作(1)选择艾绒艾条将其置于小孩的肚脐处,并轻轻的按摩、推拿,使艾绒、艾条发挥作用。
(2)将艾炷点燃后,将其放置于小孩的足三里穴位处,每次灸烧10~20分钟,两侧交替进行。
(3)将艾炷点燃后,放置于涌泉穴、内关穴或心俞穴等穴位治疗重舌症状。
2.穴位选择(1)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髌骨外侧缘与胫骨前缘连成的一条直线上,在膝关节外侧,距髌骨下缘3个横指。
(2)涌泉穴:在脚底足心上凹处,即第一、第二跖骨之间凹陷处,可用拇指按压。
(3)内关穴:在手腕横纹上,当第二掌骨近似处凹陷处即为穴位。
(4)心俞穴:位于背部,即第二、三胸椎棘突之间。
3.艾灸 freqa(1)足三里穴艾灸:每日1次,连续灸烧3~7天。
(2)涌泉穴、内关穴、心俞穴的艾灸:每日1~2次,连续灸烧3~7天。
二、小孩重舌艾灸治疗的注意事项1.处理过敏反应:小孩可能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应及时将艾绒或艾条拆开,清除皮肤剩余的草本颗粒和纤维,然后用水清洗皮肤。
2.定时定量:小孩的皮肤比较娇嫩,不宜过度灸烧,每次灸烧的时间为10~20分钟,日次数1~2次,连续灸烧3~7天为宜。
3.把握艾灸量:艾灸量不宜过多,应根据小孩的年龄、体重、身体状况等情况进行调整。
4.艾灸后休息:在小孩接受艾灸治疗后,应减少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
5.避免重牵拉:艾灸后孩子的皮肤会感觉有些紧,不要用力拉扯,否则会影响皮肤的修复和愈合。
总之,小孩重舌是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
家长可以选择中医艾灸的方法来治疗小孩的重舌症状。
进行艾灸治疗时,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身体状况等情况进行调整,注意避免过度灸烧,保证充足的休息和修复,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孩的康复。
中医特色康复治疗操作标准及规范

古浪县中医医院中医特色康复治疗操作标准及规范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下发的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科室常见病种的中医特色康复治疗及操作规范。
各科室必须按照执行。
一、脑病科:1.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针灸治疗(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熏洗疗法康复训练2.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针灸治疗(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辩证取穴和循经取穴)治疗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熏洗疗法康复训练3.痴呆:针灸治疗:采用辨经刺井法,颞三针疗法。
康复疗法推拿疗法4.眩晕:针刺疗法包括体针、耳穴、耳尖放血疗法。
5.头痛(偏头痛):推拿按摩针灸治疗:根据头痛的轻重缓急或针、或灸、或点刺放血、或局部取穴,方法有耳针、电针、腕踝针;热敏灸疗法、浅针疗法、火针疗法(用于偏头痛发作期或预防性治疗)。
6.假性延髓麻痹:针刺治疗:可采用项针疗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头体针疗法。
康复训练:包括吞咽功能训练和言语训练,参照相关诊疗常规进行。
7.心悸:包括体针、耳针。
8.病毒性心肌炎:包括体针、耳针。
9.不寐(失眠):针灸治疗:包括体针、耳针、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热敏灸、浅针疗法等。
中药足浴。
10.郁病(抑郁症):针灸治疗:体针、耳针、温灸。
理疗1.外感发热:退热治疗包括针刺退热、刮痧退热、药物擦浴退热。
三、肺病科:1.风温肺病: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实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中药保留灌肠、刮痧法、拔罐法、经络刺激法。
2.咳嗽:针灸治疗药物敷贴砭术、刮痧、拔罐疗法雷火灸、热敏灸、经络刺激法3.哮病(支气管哮喘):针灸治疗其他疗法:包括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电磁波疗法、经络刺激法。
4.肺癌: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中药泡洗、中药熏洗疗法。
针灸治疗:体针、头针、电针、耳针、腕踝针、眼针、灸法、穴位埋线和拔罐。
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法:包括松解类手法、整复类手法。
中医小儿推拿的项目

中医小儿推拿的项目中医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手法按摩、拍打、揉捏等手段刺激儿童身体的特定穴位,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小儿推拿的项目。
一、足部推拿足部是人体多个穴位汇聚之地,通过按摩足底特定穴位可以刺激身体各个器官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足部推拿适用于儿童失眠、食欲不振、腹泻等问题。
二、腹部推拿腹部是人体消化器官集中之处,通过按摩腹部特定穴位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腹部推拿适用于儿童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三、头部推拿头部是人体神经中枢所在之处,通过按摩头部特定穴位可以缓解紧张情绪,促进大脑发育。
头部推拿适用于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头痛等问题。
四、背部推拿背部是人体经络穴位分布较多的部位,通过按摩背部特定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疲劳。
背部推拿适用于儿童脊柱侧弯、颈椎病等问题。
五、手臂推拿手臂是人体多个经络穴位汇聚之地,通过按摩手臂特定穴位可以缓解手臂酸痛、关节僵硬等问题。
手臂推拿适用于儿童手足口病后遗症等问题。
六、耳廓推拿耳廓是人体多个穴位汇聚之地,通过按摩耳廓特定穴位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缓解情绪紧张。
耳廓推拿适用于儿童失眠、焦虑等问题。
七、全身推拿全身推拿是将以上各个部位的按摩技巧综合运用,以达到全面调理身体的效果。
全身推拿适用于儿童生长发育不良、免疫力低下等问题。
总之,中医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中医疗法,适用于各种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
在接受中医小儿推拿治疗时,应选择正规的中医机构和合格的中医师进行操作。
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一、什么是小儿手足口病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幼儿期。
该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
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手掌脚底出现红斑、水泡等特征性皮疹。
二、中医对小儿手足口病的认识中医认为小儿手足口病是由于外邪侵袭引起的,外邪多为湿邪和暑邪。
湿邪多由于饮食不洁或环境不清洁导致,暑邪则多因天气炎热而被人体吸入。
三、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辨证特点,中医将小儿手足口病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 阳明胃经湿阻型主要症状: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口渴、纳差,舌苔黄腻。
辨证特点:湿邪困阻阳明胃经,导致胃气不和,脾胃失运。
患儿常有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消化系统症状。
治疗原则:清利湿热,健脾和胃。
2. 太阳小便湿热型主要症状:发热、咳嗽、口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
辨证特点:湿邪阻遏太阳经络,导致气血不畅。
患儿常有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同时伴有尿量减少及小便颜色深黄。
治疗原则:清利湿热,宣肺化湿。
3. 少阳肝胆湿火型主要症状:发高热、口苦、目赤、头晕目眩,舌苔黄腻。
辨证特点:湿邪犯肝胆经络,导致肝胆湿火上炎。
患儿常有高热、口苦、目赤等症状,同时伴有情绪不稳定和易激动。
治疗原则:清利湿热,平肝潜阳。
4. 太阴脾胃虚寒型主要症状:发低热、腹泻、纳差、四肢乏力,舌苔白腻。
辨证特点:湿邪困阻太阴经络,导致脾胃虚寒。
患儿常有发低热、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同时伴有四肢乏力和食欲不振。
治疗原则:补益脾胃,祛除寒湿。
5. 厥阴心包湿邪型主要症状:发高热、心慌、口渴不欲饮水,舌苔黄腻。
辨证特点:湿邪侵袭厥阴心包经络,导致心阳失衡。
患儿常有高热、心慌等心脏症状,同时伴有口渴但不愿饮水。
治疗原则:清利湿热,宣心化湿。
四、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如清利湿热类、健脾和胃类、宣肺化湿类等。
2.中医针灸:通过调理经络和气血,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简称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
它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属于热毒湿病,治疗上以清热解毒为主。
一、病因病机分析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EV71或Coxsackie A16病毒感染引起。
感染后,病毒进入人体,经过潜伏期,病毒开始繁殖并侵犯口腔黏膜、手掌足底皮肤。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病理变化主要是湿热郁结、毒邪作崩,同时也可伴随脾胃虚弱、正气不足等情况。
二、中医辨证分类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轻重,中医将手足口病分为轻型、普通型和重型。
轻型为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轻微的发热、咳嗽、流涕、喉咙痛等症状,患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
普通型为发病中期,出现较高热度、口腔溃疡、口腔疼痛、食欲减退等症状,患儿可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
重型为发病后期,症状较为严重,患儿可能伴随高热、抽搐、昏迷等状况。
三、中医治疗方法1. 清热解毒法清热解毒是治疗手足口病的核心方法。
常用中药有金银花、连翘、黄芩等,它们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的作用。
同时,神农酒炷、茶根茶也可用于口腔溃疡的消炎治疗。
2. 补益法对于疾病发展较快或体质较虚弱的患儿,中医可采取补益法来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等,它们能提升机体免疫功能,加强正气。
3. 调理脾胃法手足口病在临床上往往伴随脾胃虚弱的情况,因此调理脾胃是重要的治疗方向。
中医常用健脾药物如党参、茯苓等,帮助调理脾胃功能,增加营养吸收和消化功能。
4. 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治法主要是使用药物外敷或局部涂擦,以缓解病情和减轻症状。
例如,可以使用金银花水、蒲公英叶贴敷患处,帮助消炎、止痒。
四、中医辨证论治实例患儿小明,2岁,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喉咙痛等症状,平时精神状态良好。
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根据轻型手足口病的特点,判断为湿热病邪所致,治疗上以清热解毒法为主。
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妈妈们值得一看!

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妈妈们值得一看!一、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指以小儿手、足、口腔的硬腭、颊部、齿龈及舌部黏膜部位出现小水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且多伴见发热、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症状。
从中医来分析,手足口病多发病于春夏之际;患儿以小儿为主;皮肤出现水疱;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发病时先出现发热。
综合判断,手足口病当属于中医的“温病”范畴,亦属于“痘疹”。
二、传播渠道1.人群密切接触传播。
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手绢等物品。
患病者接触过的公共健身器械等。
2.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
3.饮用或食用被患病者污染过的水和食物。
4.吃有病毒或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三、预防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
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
疾控专家建议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托幼机构和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主要做好这些方面的控制。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两个预防的食疗方剂,可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给孩子服用(彭子益大师提供)孩子体质有偏差,才容易得病。
用食疗方将体质调整一下,就能预防,即使发病,病也比较轻。
可按体质分下面两种情况预防:1、如体质偏寒湿,大便稀每天3到5克葡萄干,加水煮开,小火5分钟。
放温后,空腹喝水吃葡萄干。
2、如体质偏热,易便秘,或者开始时咳嗽。
每天一剂黄豆菜心水。
50粒黄豆,泡一小时,煮40分钟,加一个白菜心,再煮5到10分钟。
放温后,空腹喝。
四、手足口病处方手足口病,幼儿急疹,疱疹型咽峡炎和麻疹,在中医看来,都属于疹病(温病),为虚症。
中医大师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给出的绿色治疗方法,以下方法均适用。
耳尖放血疗法小儿手足口病

通过对照实验和临床观察等方法,发现耳尖放血疗法在缓解小儿手足口病症状、缩短病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
与其他疗法的比较
与口服药物比较
耳尖放血疗法与口服药物治疗相比,具有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优势,尤其对于不愿服药或喂药困难 的患儿更为适用。
与注射治疗比较
相对于注射治疗,耳尖放血疗法减少了注射给患儿带来的疼痛和恐惧感,同时也降低了注射操作不当 引起的不良反应风险。
03
耳尖放血疗法在小儿手足口病 中的应用
适用范围与禁忌症
适用范围
耳尖放血疗法适用于小儿手足口病轻症患者,特别是发热、 口腔溃疡等症状较轻的情况。
禁忌症
对于高热、惊厥、呼吸困难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以及耳部 炎症、感染、破损等情况下不宜进行耳尖放血治疗。
临床实践与效果评估
临床实践
耳尖放血疗法在小儿手足口病中实践操作简单,只需在患儿耳尖穴位的浅表血管进行放血即可。
耳尖放血疗法的作用机制可能 与调节免疫、抗炎、抗病毒等 有关,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临床应用中应注意严格掌握适 应症和操作规范,避免不良反 应的发生。
研究展望
进一步探讨耳尖放血疗法的作用机制 ,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方面深入 分析其疗效的科学性。
针对不同病情、不同年龄段的患儿, 研究耳尖放血疗法的最佳治疗方案和 操作规范,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理论基础
经络学说
耳尖放血疗法依据经络学说,认为耳 尖穴位与人体脏腑经络密切相关,通 过刺激耳尖穴位可调和气血、平衡阴 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热毒理论
手足口病多因热毒内蕴、湿邪困阻所 致,耳尖放血疗法可泄热解毒、活血 化瘀,有效缓解病情。
操作方法
消毒
用酒精棉球对耳尖穴周围进行 消毒。
手部经络按摩缓解手指关节痛

手部经络按摩缓解手指关节痛手指关节痛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经常从事手工活或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的人来说。
手指关节痛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找到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至关重要。
经络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它通过按摩手部的经络和穴位,可以缓解手指关节痛,同时促进气血循环,增强免疫力。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手部经络按摩方法,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1.指压法指压法是一种简单且容易掌握的经络按摩方法。
在手部经络指压中,我们可以着重关注手背上的合谷穴和大椎穴。
合谷穴位于拇指与食指的交接处,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缓解手指关节痛。
大椎穴位于手背与手臂骨相连的地方,用力按摩这个穴位可以促进整个手部的气血循环。
2.拇指按摩法通过使用拇指进行按摩,可以有效地缓解手指关节痛。
具体方法是使用一只手的拇指按摩另一只手的手背,重点按摩大椎穴和合谷穴。
同时,还可以用拇指轻轻揉搓手指和手腕,放松紧张的肌肉和经络。
3.手掌按摩法手掌按摩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经络按摩方法,它可以放松手部肌肉并促进血液循环。
首先,用一只手的手掌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然后以顺时针方向按摩手腕周围的穴位。
接着,用手掌在另一只手上来回搓揉,从手指的根部到指尖,以放松手指肌肉和经络。
4.腕骨按摩法手指关节痛有时也可能与腕骨相关,因此按摩腕部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方法。
我们可以使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腕部,以小圆圈的方式按摩腕关节周围。
同时,还可以用手指按压腕内侧和外侧的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
5.温热敷衍法除了按摩,温热敷衍法也是一种缓解手指关节痛的方法。
你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将其放在手部,稍微按摩,以帮助血液循环和放松紧张的经络和肌肉。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几点:首先,按摩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更大的不适。
其次,在按摩前可以先用温水泡手,以放松肌肉和经络,提高按摩的效果。
此外,如果手指关节疼痛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经方成功治愈手足口病一例

经方成功治愈手足口病一例常见手足口病的中医辩证治疗手足口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时疫”和“温病”范畴[3],这是由于手足口病的发生具有突然性、暴发性、季节性以及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同时多具有发热等前期症状。
此外亦有学者依据临床证候,认为手足口病属于中医学“湿温”范畴[4]。
临床医家对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看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是一种以手足肌肤、口咽部疱疹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儿童传染性疾病。
该病最早于1957年由新西兰Seddon加以描述,我国自1981年上海始见本病,主要病原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1]。
现西医临床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例如甲氰咪胍、阿昔洛维(无环鸟苷)、利巴韦林(病毒唑)、病毒灵及更昔洛韦等,均有一定疗效。
此外,由于细胞因子干扰素在抗病毒感染中是最早出现的防御反应因子,也被应用于手足口病的治疗[2]。
中医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取得较好疗效。
现对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作一简要述评,以便更好地治疗并控制该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1 病因病机手足口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时疫”和“温病”范畴[3],这是由于手足口病的发生具有突然性、暴发性、季节性以及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同时多具有发热等前期症状。
此外亦有学者依据临床证候,认为手足口病属于中医学“湿温”范畴[4]。
临床医家对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看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1 主要由外感实邪疫毒而致张立秋[4]研究认为:本病由于外感时行邪毒,经口鼻而入,客蕴肺脾,波及营分,外发肌肤而成。
本病感受的邪毒为特殊的疫毒之邪,这种湿热之邪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发病初期为毒热伤及肺脾,导致肺卫失和而见发热、流涕、轻咳、咽红等感冒症状,重者出现吐泻等脾伤证候,继而毒热入血、循行全身,而脾主四肢,开窍于口,邪伤脾则手足口受邪而热,热郁为疹,毒透成疱,引起手足口部位发生红疹,渐变水疱,并且出现口痛、咽痛、流涎、拒食、烦躁以及手足痒痛等症状。
小孩子磕到下巴了,结巴掉了以后,还是有印

小孩子磕到下巴了,结巴掉了以后,还是有印一、磕到下巴后结巴掉了,需要及时处理小孩子磕到下巴后,如果结巴掉了,就需要及时处理。
因为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口腔的健康和外观,还可能会导致口腔感染和其他问题。
二、治疗方法1.冰敷首先需要用冰敷冷却磕伤的地方,以减轻疼痛和减少肿胀。
可以用冰袋或冰块包裹在毛巾中,每次冰敷的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并且要保持休息状态。
2.消炎药口腔磕碰后容易感染,建议使用外用抗生素软膏或口腔消炎药,防止感染扩散。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小孩子有过敏史或已经在服用其他药物,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消炎药。
3.口腔清洁口腔伤口处需要保持清洁卫生,可以使用盐水口腔清洁剂清洗口腔,每日2-3次。
同时,需要避免食物残渣和外物污染口腔。
4.手术如果口腔磕到下巴后无法自行恢复,严重影响正常的饮食和言语功能,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来解决问题。
手术前应该去专业医院检查口腔状态,确诊病情。
三、注意事项1.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小孩子在磕到下巴后,需要避免吃辛辣、硬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食物,以免刺激到口腔伤口引发疼痛或感染。
2.休息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哭闹等可能导致口腔伤口疼痛或出血的活动,保持休息状态。
3.关注伤口情况每天观察口腔伤口情况,如果出现发红、肿胀、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4.定期复诊小孩子如果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用药物,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服药,定期到医院复诊。
总之,小孩子磕到下巴后,需要及时处理并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同时注意口腔清洁和预防感染。
小孩子经常说肚子热,近来大便心口痛对于小孩子说肚子热、大便异常、心口痛等症状,家长和医生都需要及时关注和治疗。
这篇文章将从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两方面介绍相关内容,希望能为家长和医生提供一些帮助。
一、治疗方法1. 小孩子说肚子热小孩子说肚子热可能是因为消化不良、饮食不当、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方法如下:(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过量饮水;(2)保持适度的运动,不要过度锻炼,控制体温不超过37.5℃;(3)通过儿科医生的指导使用药物,如纳洛酮、甲氧氯普胺等控制肚子热的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以清泄心火为主
中医推拿:取小天心穴(位于手掌大小鱼际交接的凹陷处),用手指揉动30-50次,可清热疏风;取内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正中)用手指做3分钟环性推动,用力要轻些,仅在皮肤表皮推动并不带动深层组织,具有清热除燥之功效。
(穴位是对称的,两手都有,先左后右)。
此两穴均为心包经上学位,可以清心、养心、去火。
握拳时,中指所指位置(偏无名指一点)整个心包经图:经络沿着前臂的两跟大筋中下行。
如图
文字摘自网络,有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致力于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
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