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民俗文化图册资料

合集下载

陕西渭南婚礼习俗

陕西渭南婚礼习俗

陕西渭南婚礼习俗
陕西渭南的婚礼习俗有:
1. 婚宴:在新郎新娘的家中举办婚宴,举办当地的传统美食,当地的饮料,提供宴会礼品。

2. 婚礼彩排:新人及家庭成员参加彩排,安排婚礼流程,演奏彩拜和宣誓仪式,以及新娘出嫁时的歌舞表演。

3. 新房装修:新婚夫妇要进行新房的装修,以及交换床品,冰箱等必需品的准备。

4. 结婚礼物:新郎新娘的家人为他们准备礼物,如红包、戒指、衣服等,以示祝福。

5. 拜堂:新郎新娘要同时出席家长面前的拜堂仪式,互相进行宣誓,并从新人家长处接受赠礼。

渭南民间非遗艺术

渭南民间非遗艺术

渭南民间非遗艺术渭南民间非遗艺术渭南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秦腔、大荔同州梆子、富平阿宫腔、华阴眉户、合阳跳戏等多种戏曲源远流长;华县皮影戏、合阳提线木偶戏古老璀璨,被誉为“戏曲的活化石”;华阴老腔更是被称为“东方的摇滚”;韩城秧歌独具匠心,融民歌、说唱、舞蹈为一体;澄城刺绣、皮影雕刻、渭南面花等民间艺术巧夺天工;韩城行鼓、合阳上锣鼓、富平老鼓威震四方;蒲城秆火绚丽神奇;澄城尧头窑古朴厚重。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成就了渭南民间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品种繁多……韩城行鼓篇韩城行鼓,俗称“挎鼓子”,是韩城群众沿袭模仿元朝蒙古骑兵军阵鼓乐,演变而来的民间祭祀和欢庆丰收的鼓乐。

韩城行鼓风格粗犷豪迈,方阵威武壮观,队形丰富多变,场面动人心魂。

表演时,鼓手组成大型方阵,仰面朝天,成骑马蹲裆式,神气十足,强劲刚烈的鼓点,似黄河咆哮,如万马飞奔,敲到高潮处,鼓手们如醉如痴,狂跳狂舞,达到“醉鼓醉镲”的最佳境界。

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目前现存的鼓谱有《老虎磨牙》、《钉圪巴》、《上坡》等20多种,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合阳面花篇在合阳的婚丧嫁娶、寿诞生日、祭祀等活动中,都少不了面花,面花在当地称为“花馍”、“花馒头”。

合阳的面花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简洁生动的贴花型,类似浮雕,装饰性的`面花和作为底座的大馒头连成一体,代表作品有“娃娃馍”“贴花馄饨”。

二是夸张性强的变体型,选取花鸟虫鱼、水果蔬菜等为特征,处于似与不似之间,如端午节的“艾馍馍”。

三是富丽堂皇的插花型,呈立体状,有的甚至做成几层,十分壮观,这一类品种最多,用途最广,也最引人注目,代表作品有“老虎馄饨”“插花馄饨”“娃女子”“鱼儿变娃”等,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合阳提线木偶戏篇提线木偶戏是合阳独有的古老地方剧种,民间俗称“线戏”“线猴”“线胡”或“小戏”,起于汉而兴于唐,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提线是合阳线戏的主要表演方法,偶人系线根据角色的不同,分别为五到十二根不等,按具体情况还有增加到十七八根甚至到二十余根的。

渭南民俗文化图册

渭南民俗文化图册

八宝辣子又称什锦辣子、酱辣子, 是陕西省渭南地区的汉族特色小吃, 也是当地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相传是祖籍朝邑的清朝阁老阎丹初 从宫廷中带回后传入市肆的。它以 多种原料佐以地方特产秦椒煸炒而 成,故称“八宝肉辣子” 。
制作此饼时需三翻三卷,故得名。 具有层次分明、外形美观、质地酥 松、味沁甜、酥美又耐久贮,虽存 放月余,随时取食,而色香味不变 之特点而远近闻名。
01 渭南特色小吃
澄城油轮 大荔带把肘子
···
大荔炉齿面
澄城县传统食品,以面粉、红糖、 碱面、苏打粉为原料,经和面、制 油轮坯、油炸等工序制作而成。色 泽红亮,香甜松软,适口不腻,热 食冷食均宜。
带把肘子是陕西大荔经典的汉族名 菜,属于秦菜系蒸菜类。作酒菜、 饭菜均可。以香味突出,色、香、 味、形俱佳著称。色泽枣红,如把 柄,故称“带把肘子”。肘子带骨 带蹄,成菜如丘,造形别致、丰满, 堪称“盘中一王。
富平美原酥饺,选料精严,造型美 观别致,色泽黄亮,花棱清晰,入 口酥脆、香沁、甜而不腻,独特之 处就是陷子要隔年过夏方可启用。
富平太后饼是陕西省富平县特产的 汉族传统饼类小吃,具有外皮焦黄 酥脆,内质层次分明,柔软可口, 油香不腻的特点,早已脍炙人口, 为群众所喜爱。近年来,成为西安 一些宾馆、酒楼、饭店接待国际友 人的名点。
···
03 渭南民间工艺
合阳民间技艺– 提线木偶
合阳提线木偶戏(又称“合阳线 胡”)合阳,隶属于陕西渭南地区,与山 西临猗、万荣隔河相望。合阳线戏,民间 俗称“线戏”“线猴”“线胡”或“小 戏”,是中国提线木偶戏剧种中的活化石。 明末清初,“关中八高士”之一的合阳举 人李灌(向若)对线戏的唱腔、音乐、剧 目及木偶制作等方面作了较大改革,使其 更趋于完整化、戏曲化。线戏渊源,十分 久远,现在一般认为“起于汉而兴于唐, 盛于明清”。 解放后,一些剧目被移植改编为舞 台剧目,在省内外享有声誉。合阳提线木 偶戏剧目丰富,老艺人传说有五百余本, 1961年陕西剧目工作室收集到的二百余 本现在保存在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该剧种 目前人才匮乏,市场萧条,直接影响了它 的进一步发展。如何保护这一传统剧种, 是当前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陕西渭南老人去世后的风俗

陕西渭南老人去世后的风俗

陕西渭南老人去世后的风俗
陕西渭南老人去世后的风俗是当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它代表着对逝
者的尊重和缅怀。

在这个敬老的地区,老人去世后有几个常见的风俗,如下:
1.丧葬仪式:老人去世后,家人们需要进行相应的丧葬仪式。

仪式的具体形式包括吊唁、告别仪式、火化等。

在这个过程中,家人会请一些
道士或者僧侣来进行祈祷或开光仪式,以为逝者超度。

这也是传统陋
习之一。

2.丧事期间:家人在老人去世后要守节三到五天的时间。

这期间,家人必须穿上黑色的衣服,头戴白色的帽子,系上白花,严格遵循丧事期
间的规矩和风俗。

3.白事酒席:白事酒席是老人去世后必须举办的仪式之一。

家人要在丧期结束后举行酒席,以此感谢亲朋好友的来访和慰问。

与普通餐宴不
同的是,白事酒席必须要准备好一品红,几种蒸饭和面食,以及一些
酒水给来宾供应。

4.纪念碑:在老人去世后,家人会建造一个纪念碑。

通常是在墓地上砌一个石碑,上面刻有逝者的名字和生卒年月等信息。

这是为了让后人
能够看到并记住逝者的名字和遗迹。

有些人会选择立碑。

5.祭祀:祭祀是陕西渭南地区老人去世后的一种传统习俗。

祭祀的形式可能不同,通常是逝者家庭成员燃香道祷,祭告其亲人的灵魂,或者按照逝者生前的喜好在特定日期举行祭祀,以纪念逝者。

以上就是陕西渭南老人去世后的风俗。

这些传统习俗代表了渭南地区对逝者最后的缅怀和怀念,也是家人表达悼念之情的方式。

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带给后人一份文化传承和财富。

大荔葬礼风俗

大荔葬礼风俗

大荔葬礼风俗大荔县是陕西省渭南市下辖的一个县,境内人口众多,民风淳朴,传统葬礼风俗独具特色。

本文将介绍大荔县的葬礼风俗。

一、制作神主在大荔县,神主是葬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它代表着家属对逝者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制作神主的过程也很严谨,需要选取特定的材料,如柏木、柘木等,还要进行严格的净化和祭拜,方才能够使用。

二、吊唁在大荔县,亲友、邻居和同事在得知逝者去世后,都会前来吊唁。

家属会在灵堂外摆放一个供品桌,供品桌上放置着鲜花、烛台、花圈和香烛等物品,外人可以在供品桌前鞠躬祭拜,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慰问之意。

三、入殓仪式入殓仪式是大荔县葬礼中最为庄重的环节之一。

在葬礼仪式前,逝者的遗体需要进行清洗、包扎和装箱等处理,家属会请专业的殡仪服务公司或者乡村医生执行。

清洗、包扎和装箱完毕后,遗体会被放置在灵堂内,接受亲友和外人的追思。

四、守灵仪式在大荔县,守灵仪式被视为葬礼中最为重要的仪式,家属在灵堂中守灵,通常会持续3-5天。

在这期间,亲友和外人可以前来慰问,祭拜和缅怀逝者。

家属会在灵堂中放置烛台、香案、祭坛和心咒等祭品,为逝者超度,同时还会邀请道士或佛教僧侣进行超度仪式。

在守灵仪式结束后,家属会举行抬灵仪式。

抬灵仪式的目的是将逝者的灵柩抬出灵堂,准备进行火化。

抬灵时,家属和亲友需戴孝服,家属通常会拦住灵柩,表示不舍离去的情感。

六、火化仪式在大荔县,火化仪式被认为是让逝者彻底摆脱尘世的过程。

家属和亲友需要在火化场及时到场,参加火化仪式。

火化场会进行固定的规定,火化时要放置香烟、烛台和花朵等祭品,同时还要向佛祖或宗祖进行祈祷和超度。

七、骨灰安葬仪式骨灰安葬仪式是大荔县葬礼中最后一个环节,家属会寻找适宜的墓葬地,为逝者安葬。

在安放骨灰的时候,需要进行一些祈祷和超度的仪式,例如烧烛、拦道和敬酒等,用以表达家属对逝者的亲情和思念之情。

总之,大荔县的葬礼风俗独具特色,重视祭祀和超度的宗教传统,体现了农村地区淳朴的习俗与文化。

渭南民俗手抄报内容

渭南民俗手抄报内容

合阳提线木偶戏郃阳提线木偶戏(又称“郃阳线胡”),地处渭南黄河之滨,与山西西部地区相邻,是中国北方提线木偶的独有之秀。

明末清初,号称“关中八高士”之一的郃阳举人李灌(向若)对线戏的唱腔、音乐、剧目及木偶制作等方面作了较大改革,使其更趋于完整化、戏曲化。

清乾隆、嘉庆、同治年间曾多次前往苏州、扬州、北京等地演出,影响极大。

该剧种包含了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技巧和创造性的独有特技,赋予提线木偶以艺术生命,使之栩栩如生。

线戏的唱腔、音乐苍凉悲壮、委婉细腻,多具秦地特色。

乐器演奏拥有铮子、截子等特种乐器别具一格,特色鲜明。

传统剧目意境美妙、文字优美,具有较高的文学性。

解放后,一些剧目被移植改编为舞台剧目,在省内外享有声誉。

该剧种目前人才匮乏,市场萧条,直接影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

如何保护这一传统剧种,是当前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韩城行鼓韩城行鼓,俗称“挎鼓子”,是流传于陕西省韩城市的一种汉族音乐舞蹈。

现为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韩城行鼓历史悠久。

据传,元灭金后,蒙古骑士在韩城敲锣打鼓,欢庆胜利。

韩城群众沿袭模仿,成为民间鼓乐。

传统的表演,鼓手都头戴战盔,腰束遮鞍战裙,击鼓时仰面朝天,成骑马蹲裆式,模拟蒙古骑士的神姿。

韩城行鼓在历史上还是祭神的鼓乐,因此,鼓手们身上又多了一件神圣的黄马褂。

平日受苦受难的庄稼人,只有在敲起锣鼓时,头顶坡式战盔,身披黄马褂,才感受到做人的尊严,神圣之感油然而生。

按艺人的说法,一敲锣鼓就像换了一个人:跛子不跛,聋子不聋,风湿腰再敲都不痛,真所谓神灵附体,人神合一,“神”气十足。

韩城行鼓的鼓谱有20余种,在韩城市文化馆编写的《韩城市民间音乐资料汇编》一书中有所收集。

其典型鼓谱有《老虎磨牙》《钉圪巴》《肚里痛》《上坡》《走锣鼓》《呆锣子》《司鼓子》《摘豆角》等十多种,有表现气势的,也有表现技巧的。

《老虎磨牙》是鼓手用鼓槌旋击鼓边铁钉,发出酷似野兽饿急磨牙的声响,模拟逼真,技巧高超。

陕西渭南介绍(课堂PPT)

陕西渭南介绍(课堂PPT)
30
您所在国家/地区的旅游业
• 介绍您所在国家/地区 中可能吸引其他国家 的游客的旅游景点。
31
饮食
• 时辰包子 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出了一个卖包 子的名家,叫张懦坤,他 的包子味道特别香美,远 近驰名,以致供不应求, 时辰一过,便买不到,这 才由顾客口里传出“时辰
包子”的名字来。
32
饮食
27
您所在国家/地区的经济
• 介绍您所在国家/地区 生产或提供的货物和 服务。用户通常如何 为自己及其家人提供 所需品?
28
道教
• 华山道教文化又极其渊博, 它是中国道、儒、墨诸家 的思想荟萃,同时也融汇 了印度佛教文化的菁英。
29
西岳庙
• 西岳庙是供奉西岳大帝华 山神的庙宇,在华山以北 5公里的岳镇街上。庙始 建于汉武帝时代,后成为 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神的场 所。西岳庙坐北朝南,庙 门正对华山。
13
饮食
• 介绍您所在国家/地区 中可能吸引其他国家 的游客的旅游景点。
14
过年
年货: 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中最大、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之前要作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吃的 、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 、生的、熟的,通名之曰“年货”。进入农历十二 月,男人想办法多寻钱购买年货,妇女们则多砍 柴割草准备过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为“入年界”, 俗称“鬼锁山门”,妇女们则不上山砍柴割草,而 是在家大扫除,稿卫生,迎接新年。农历12月, 家家户户开始筹办“年货”,赶做“年料”,欢欢喜喜 过大年。
• 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 地。现存(截止2013年) 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 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 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 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25

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

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

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导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文化记忆,是一座城市文化的灵魂。

渭南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了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全方位地评估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并探讨其在保护、传承和发展中的价值。

一、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1. 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内容在第四批名录中,渭南市涵盖了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戏曲和传统节庆等多个方面的遗产。

这些项目代表了渭南市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发展历程。

2. 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既有与陕西省甚至中国其他地区不同的特色,也有与世界其他地方的文化有所关联。

这种独特性体现了渭南市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

二、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1. 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尽管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保护,但在实际保护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着流传逐渐失传的困境,需要更多的保护和传承措施。

2. 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为了有效传承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政府机构的努力外,社区和家庭也需要参与其中。

传承方式可以包括传统工艺的学习、文化节庆的举办以及传统音乐和戏曲的演出等形式。

三、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创新1. 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吸引力。

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相结合,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可以增加旅游业的收益。

2. 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在旅游业中发挥作用,还可以在其他经济领域中发展。

一些传统工艺可以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这些项目代表了渭南市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发展历程。

渭南文昌阁简介

渭南文昌阁简介

渭南文昌阁简介
渭南文昌阁,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城南街文化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地方,该建筑主体高10米,由砖木结构组合而成,形似古代城楼,内部有多层阁楼,供奉神像,旁边还有文昌塔。

这个文昌阁建于明代,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先辈们崇拜神明及修身养性的重要地方,是一处既具有文化、历史、艺术又独特的风情的景点。

除了供奉文昌帝君外,也曾经是学子们受到启发和学习的场所,文昌阁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如今,文昌阁成为了游客观光的热门景点。

陕西渭南过年风俗

陕西渭南过年风俗

陕西渭南过年风俗线戏是合阳县独有的民间艺术,据传“始于汉而兴于唐,盛于明清”,历史悠久;它有自己专用的声腔—“合腔”(一度曾称“线腔”);它的偶人面部丰满,酷似唐俑;唱腔苍凉悲壮、慷慨激昂,展现了渭北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

线戏剧目丰富,据传有五百本之多,且有大量艺人们即兴创作的“捎戏”,诙谐幽默,语言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合阳提线木偶艺术团是专业艺术团体,此外还有三家民间班社,坚持经常演出。

八十年代以来多次赴省晋京,并到巴西作友好演出。

1999年制作了光盘和一套唱腔录音带。

火烙花为渭南制作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工艺品,起源于西汉末期。

早期只在竹木器具上烙制简单图案,作装点之用,后逐渐演变发展为今天的火烙画。

制作火烙画的工具为特制铁笔,加热后在木质或较厚纸质上用手工烙制而成。

完成一幅(件)烙画制品要经过选材、构思、描绘草图、烙画、上漆(装裱)装框等多道程序。

“背花锣” ,还有一个凄美的传说呢。

相传元代某年百日大旱,土地龟裂,寸草不生。

时任同州刺史的亚哥为民请命,在九龙村“太皇庙”内设坛祈雨,以女许神。

此举后,天降甘霖,其女亚媛气绝身亡,乡民将亚媛安葬在九龙村“太皇庙”附近。

感戴亚哥父女泽被四方,遂筑起娘娘庙塑有娘娘像,娘娘庙里同时还敬奉有药王孙思邈,每年二月二,村民去耀县药王山背药水,又去娘娘庙内接药水,传说喝过药王爷的药水后能除百病。

于是,“背花锣”成为村民在祈雨和接药水中,用舞蹈与神灵沟通的一种形式,伴随九龙村九龙庙的创建与发展变迁,距今已有上千年。

每副背花锣上装饰20多件刺绣,高1.5米、宽1.2米、竹子绑扎成架子,再罩上黄布,嵌上装饰。

大荔县官池镇西里村背花锣代表性传承人员贠平选18岁开始从师习艺,他背过的背花约重20斤,每副背花上装饰有精致刺绣作品20多件,连同花苫鼓、差伞装饰的刺绣作品一组共计50多件。

背花分正背两面,正面缀有十带裙、肚兜以及小孩子使用的围涎、裹肚等刺绣。

背面多为围涎、肚兜等,围涎中间缀有小铜镜,用于反射光线和避邪,再下面有个小神龛,神龛中多为药王、财神等神像,上面插5面5色小旗。

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

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

渭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摘要:一、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的背景与意义二、第四批名录的具体内容三、名录对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作用正文:渭南市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日,渭南市公布了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旨在进一步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的背景与意义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的发布,是在充分挖掘、整理和保护的基础上,对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重要梳理。

此举不仅有助于推动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为传承地方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第四批名录的具体内容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收录了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多个领域的30 个项目。

这些项目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是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民间文学:包括渭南市的民间传说、神话等,如《渭南市的卢沟桥传说》等。

2.传统音乐:包括渭南市的传统民乐、戏曲音乐等,如《渭南市的老腔》等。

3.传统舞蹈:包括渭南市的民间舞蹈,如《渭南市的鼓舞》等。

4.传统戏剧:包括渭南市的地方戏曲,如《渭南市的皮影戏》等。

5.曲艺:包括渭南市的传统曲艺表演艺术,如《渭南市的相声》等。

6.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包括渭南市的地方特色体育项目和杂技表演,如《渭南市的程氏麒麟舞》等。

7.传统美术:包括渭南市的民间绘画、剪纸等艺术形式,如《渭南市的剪纸》等。

8.传统技艺:包括渭南市的传统手工技艺,如《渭南市的泥塑》等。

9.传统医药:包括渭南市的地方特色医药技艺,如《渭南市的雷氏艾灸法》等。

三、名录对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作用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的公布,对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具有重大意义。

它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推动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为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奠定基础。

陕西渭南传统民居砖雕艺术研究

陕西渭南传统民居砖雕艺术研究

陕西渭南传统民居砖雕艺术研究陕西渭南传统民居砖雕艺术研究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保护日益重视。

在陕西渭南地区,传统民居砖雕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广大研究者的关注。

一、渭南传统民居砖雕的历史背景渭南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渭南地区最早的民居砖雕可以追溯到宋代,而在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巅峰时期。

当时,渭南是陕西省皇家重镇,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繁荣,这也为渭南传统民居砖雕的兴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渭南传统民居砖雕的艺术特点1. 独特的造型:渭南传统民居砖雕以其独特的造型风格而闻名。

它常常包含动植物、人物形象等元素,形象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富有生动的表现力。

同时,渭南传统民居砖雕还注重色彩的运用,运用黄、蓝、绿等明亮鲜艳的色彩进行装饰,以增加艺术的视觉冲击力。

2. 精湛的工艺:渭南传统民居砖雕的制作工艺也是独具特色。

其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创作设计、图案雕刻、烧制等环节。

在创作设计过程中,雕工通常需要细致入微地描绘构图和细节,然后再进行雕刻,最后通过高温烧制完成作品。

这一系列环节需要雕刻师傅具备严谨的工艺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三、渭南传统民居砖雕的意义与价值1. 文化传承:渭南传统民居砖雕作为渭南地区独特的文化标志,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渭南传统民居砖雕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2. 艺术欣赏:渭南传统民居砖雕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造型风格,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欣赏渭南传统民居砖雕作品,人们可以体验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提升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3. 建筑装饰:渭南传统民居砖雕在建筑装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美感,还能够传递文化信息和象征意义,使整个建筑呈现出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四、渭南传统民居砖雕的保护与传承1. 材料保护:考虑到渭南传统民居砖雕作品的材料和制作工艺,需要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以防止作品的损毁和退化。

陕西渭南的乡土文化研究报告

陕西渭南的乡土文化研究报告

陕西渭南的乡土文化研究报告陕西渭南的乡土文化是一个丰富多样的研究领域。

乡土文化是指特定地域内形成的、代表当地民俗、风俗、传统艺术等文化现象的总称。

下面是对陕西渭南乡土文化的一些研究报告的准确、详细、谨慎和完整的回答。

1. 陕西渭南的乡土文化特点:陕西渭南地区的乡土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底蕴。

渭南以丰富的农耕文化为基础,融合了汉、唐、宋等多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

举例:渭南的“三秦文化”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陕西地区古代的农耕文化,包括农事习俗、农具制作、农民节日等。

例如,渭南地区有着丰富的农耕祭祀活动,如春耕祭祀、秋收祭祀等,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2. 陕西渭南的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陕西渭南的乡土文化,相关部门和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努力。

他们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研究、口述历史等方式,深入挖掘和记录渭南乡土文化的各个方面。

举例:一些专家学者对渭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陶瓷制作、织锦技艺等。

他们通过对传统技艺的学习和记录,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些独特的手工艺技能,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 陕西渭南乡土文化的影响与价值:渭南的乡土文化不仅对当地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陕西地区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乡土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陕西渭南地区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特点,从而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举例:渭南的传统音乐艺术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渭南民歌、秦腔等。

这些音乐艺术形式不仅代表了当地人民的审美情趣,也展示了陕西地区特有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

对这些音乐艺术的研究和传承,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陕西渭南的乡土文化,同时也丰富了整个陕西地区的文化遗产。

总结:陕西渭南的乡土文化是一个丰富多样的研究领域,通过对其特点、保护与传承以及影响与价值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地区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特点。

陕西渭南提亲的规矩

陕西渭南提亲的规矩

陕西渭南提亲的规矩陕西渭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一个有着丰富婚俗文化的地方。

提亲是陕西渭南传统婚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体现了传统的家族观念和婚姻观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陕西渭南提亲的规矩。

陕西渭南提亲通常是由男方的家人来进行。

男方的家人会提前与女方家人商定好提亲的时间和地点。

一般来说,提亲会在男方家中举行,这个过程被称为“上门”。

男方家人会提前准备好礼品和酒水,以示诚意。

在提亲的当天,男方家人会按照一定的礼仪进行。

首先,男方的家人会先进行自我介绍,并向女方的家人表示诚意。

然后,男方的家人会正式提出婚事,并表示希望能够得到女方家人的同意。

这个过程中,男方的家人通常会陈述一些男方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以及对女方的爱意。

女方家人在接到男方家人的提亲请求后,会进行一定的考虑。

他们会评估男方的家庭条件、人品以及男方对女方的态度等因素,并与女方商量后做出决定。

如果女方家人同意提亲,他们会向男方的家人表示接受,并进行一定的回礼以示回应。

在提亲过程中,礼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男方的家人会带上一些贵重的礼品,如金银首饰、红包等,以示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诚意。

女方家人则会在回礼时送上一些实用的物品,如衣物、食品等。

礼品的价值通常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礼品所传达出的心意和诚意。

在提亲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

比如,男方家人在提亲前会事先打探女方的家庭情况,以便了解女方的喜好和家庭背景。

这样在提亲时可以更加得体地交流和表达。

总的来说,陕西渭南提亲是一个重要的婚俗环节,它体现了陕西渭南人民的传统家族观念和婚姻观念。

在提亲过程中,男方家人要展现出诚意和尊重,女方家人要慎重考虑并作出回应。

礼品的交换也是整个提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代表着双方的心意和祝福。

通过了解陕西渭南提亲的规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古老而又独特的婚俗。

它不仅是一种传统的仪式,更是一种传承和传统的延续。

在现代社会,虽然婚俗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提亲仍然是陕西渭南人民重视的一个环节,它体现了人们对婚姻的珍视和对家庭的重视。

渭南的风俗

渭南的风俗

渭南的风俗渭南这地界儿,要说风俗,那可真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咱渭南人,骨子里透着股子朴实和热情,这风俗自然也就沾上了这股子味儿。

今儿个,咱就聊聊渭南那些让人心里暖洋洋的风俗。

一说到过年,渭南家家户户那可是真热闹。

大年三十儿,天还没亮,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起来。

女人们忙着包饺子,男人们则忙着贴春联、挂灯笼。

小孩子们呢,穿着新衣裳,手里拿着鞭炮,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嘴里还喊着:“过年啦!过年啦!”那鞭炮声声声入耳,仿佛是在告诉人们,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

饺子,那可是渭南人过年必不可少的美食。

饺子馅儿有荤有素,各有各的味道。

有的人家喜欢包韭菜猪肉馅儿,那味道,鲜香四溢,咬一口,满嘴的香味儿;有的人家则喜欢包白菜羊肉馅儿,那味道,鲜而不腻,吃一口,暖到心底。

包饺子的时候,大家还会在饺子里放上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了,那就意味着来年会有好运气。

所以,每次吃饺子的时候,大家都吃得特别小心,生怕错过了那份好运。

除了饺子,渭南人过年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那就是祭祖。

祭祖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摆上香案,放上祭品,然后全家人一起给祖先磕头,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健康,事业顺利。

这项活动虽然看起来有些传统,但在渭南人心里,那可是对祖先的一种尊重和怀念。

说完了过年,咱再聊聊渭南的婚嫁风俗。

渭南人娶媳妇,那可是真讲究。

从相亲到订婚,再到结婚,每一步都有一套完整的仪式。

相亲的时候,媒人会带着男方去女方家,双方家长和年轻人坐在一起,聊聊天,看看眼缘。

要是觉得合适,那就订婚。

订婚的时候,男方得给女方送彩礼,彩礼的多少,那可得看男方家的经济实力和诚意了。

结婚那天,那可真是热闹非凡。

男方家得派出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去女方家迎亲,队伍里有吹鼓手,有抬嫁妆的,有放鞭炮的,还有那喜气洋洋的新郎官。

到了女方家,女方家的亲朋好友会拦住新郎官,要红包,要喜糖,新郎官得一一满足,才能顺利接到新娘子。

接到新娘子后,新郎官得抱着新娘子上车,然后一路吹吹打打,回到男方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晶饼是陕西渭南的名点,特色是 金面银帮,起皮掉酥,凉舌渗齿, 甜润适口。
01 渭南特色小吃
橡子粉皮
羊肉糊卜
···
月牙烧饼
橡子粉皮是陕西汉中地区汉族面类 名特产,将采自汉江源头森林的橡 子果加工之后得到淀粉,然后经过 瞬间加热,得到的粉皮,可晒干, 又名橡子凉粉或橡子凉皮。
三县的水盆羊肉最为有名,其中尤 以大荔的水盆羊肉最为地道。
潼关酱菜是渭南市潼关县的汉族传 统名菜,属于陕西省名优食品之一。 源于唐代贡品。其制作工艺精细, 色泽鲜润、红中透黄、咸度适中、 微甜脆爽。品种有八宝酱菜、萝卜 酱菜、连皮酱笋、五香花生、五香 面酱、潼关小菜等三十余种。
01 渭南特色小吃
潼关鲇鱼汤
槐花麦饭是陕西汉族小吃,把花序 上的花朵摘下来、洗干净,用开水 烫烫, 将水分捏去,将土豆擦成扁
丝,把土豆丝和槐花放到盆子里, 倒入适量面粉搅匀,上笼蒸20分钟 左右,蒸好后,用调好的汁子拌着 吃,叫槐花洋芋“擦擦”。
01 渭南特色小吃
浆水鱼鱼
麻食泡
···
南七饸饹
浆水鱼鱼是一道著名的陕西汉族传 统小吃。浆水鱼鱼曰鱼,其实并不 似鱼,酷如蝌蚪。一般有两种:玉 米面和一般淀粉的,可热吃也可放 凉吃,味道十分鲜美。夏季特别适 宜,可缓解夏季的烦躁酸辣爽口是 夏季提升食欲的佳品。
01 渭南特色小吃
羊肉泡馍
蒲城椽头蒸馍
···
三池削面
羊肉泡馍简称羊肉泡、泡馍。古称" 椽头馍是陕西省蒲城县著名汉族小
羊羹",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 吃,以其形如“椽头”而得名。据
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 史料记载清代名相王鼎曾以此相赠
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 林则徐,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来
八宝辣子又称什锦辣子、酱辣子, 是陕西省渭南地区的汉族特色小吃, 也是当地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相传是祖籍朝邑的清朝阁老阎丹初 从宫廷中带回后传入市肆的。它以 多种原料佐以地方特产秦椒煸炒而 成,故称“八宝肉辣子” 。
制作此饼时需三翻三卷,故得名。 具有层次分明、外形美观、质地酥 松、味沁甜、酥美又耐久贮,虽存 放月余,随时取食,而色香味不变 之特点而远近闻名。
渭南时辰包子
···
渭南水晶饼
以黄河鲜活鲶鱼为主料,佐以秘制 调料,经慢火炖、熬1小时左右方可 食用,其汤色乳白如奶,味道鲜香 醇厚,且有滋补强壮之功效。
时辰包子是陕西渭南市最有名的汉 族传统小吃。渭南时辰包子从取料 到制作都有严格的规程,一丝不苟。 包子状如僧帽,小巧玲珑,周边洁 白,包底金黄,肥而不腻,香味悠 长。
01 渭南特色小吃
石子馍
水盆羊肉
···
潼关酱菜
石子馍是陕西民间的一种古老的汉 水盆羊肉是以羊腩肉为主要食材的 族风味小吃,因其是将饼坯放在烧 一道菜品,是陕西地区著名的汉族 热了的石子上烙制成的,故而得名。 传统小吃,源自陕西省渭南市大荔 由于它历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 县朝邑镇(原同州府治朝邑县), 因而被称为我国食品中的活化石。 以陕西省渭南市大荔、蒲城、澄城
因它暖胃耐饥,素为西安和西北地 西安指名要吃“椽头馍”后被列为
区各族人民所喜爱。牛羊肉泡馍已 清廷贡品。蒲城椽头蒸馍,凡是吃
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
过的人,无不拍手称绝。
三池削面与山西削面不同,它是陕 西省汉族特色面食,原料选用荞面 而不是麦面;削面的刀用平刀,削 出的面条长、薄厚均匀,而不是那 种中间大、两头尖的面鱼鱼;盛面 不用碗而用平盘。
富平美原酥饺,选料精严,造型美 观别致,色泽黄亮,花棱清晰,入 口酥脆、香沁、甜而不腻,独特之 处就是陷子要隔年过夏方可启用。
富平太后饼是陕西省富平县特产的 汉族传统饼类小吃,具有外皮焦黄 酥脆,内质层次分明,柔软可口, 油香不腻的特点,早已脍炙人口, 为群众所喜爱。近年来,成为西安 一些宾馆、酒楼、饭店接待国际友 人的名点。
麻食泡是陕西华阴地区特有的汉族 风味小吃,麻食做工精细,色味俱 全,碗面漂一层油泼辣子和飘香的 大油珠子,透过油层,碧玉般的豆 腐块、黄金般的粉条、银白色的葱 节、火黄色的蒜沫若隐若现,切成 块的锅盔馍埋在下边,香气扑鼻。
陕西临渭区下吉镇南七村,这个已 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南七村原名 南寨村,清代道光年间改称为南七 里村,沿用至今。南七饸饹,也称 下吉南七饸饹,也有叫下邽(gui) 饸饹,是渭南的特色小吃,在陕西 省内和西北地区都是小有名气的。
01 渭南特色小吃
韩城羊肉臊子饸饹
合阳踅面
···
槐花麦饭
韩城羊肉臊子饸饹是陕西韩城地区 的汉族传统名吃之一。可凉吃,放 少许凉粉,再加入油辣、蒜泥、芥 茉等调味,成为凉粉餄餎,食时不 仅带有特异的香味,且对身体大有 补益。
踅面,是陕西合阳独有的汉族风味 小吃。香味浓郁、软糯粘甜。大枣 渭南特色小吃
澄城油轮
大荔带把肘子
···
大荔炉齿面
澄城县传统食品,以面粉、红糖、 碱面、苏打粉为原料,经和面、制 油轮坯、油炸等工序制作而成。色 泽红亮,香甜松软,适口不腻,热 食冷食均宜。
带把肘子是陕西大荔经典的汉族名 菜,属于秦菜系蒸菜类。作酒菜、 饭菜均可。以香味突出,色、香、 味、形俱佳著称。色泽枣红,如把 柄,故称“带把肘子”。肘子带骨 带蹄,成菜如丘,造形别致、丰满, 堪称“盘中一王。
大荔炉齿面是陕西大荔著名的汉族 传统风味小吃,具有面条柔韧光润, 臊子香辣味浓的特色。因其形似炉 齿而得名,选料严格,配料多样、 工艺精细、面条柔韧光润、臊子香 辣味浓,诱人食欲,誉满三秦。
01 渭南特色小吃
大荔枣肉沫糊
富平美原酥饺
···
富平太后饼
大荔枣肉沫糊,源于唐代,是以当 地"三大宝"之一的'马牙枣'为主料制 作的,另加面粉、豇豆、碱面、糖 等精制枣肉汁、制豇豆汤、制沫糊 三道工序熬制而成,其色红味甜, 滑润可口,健脾开胃,老幼皆宜。
渭南民俗文化图册
2015年 09月28号
目录 Contents
美食
民间艺术
手工艺
美食
1
01 渭南特色小吃
Biangbiang面
八宝辣子
···
澄城三翻饼
Biangbiang面是陕西关中汉族传统 风味面食,又名裤带面,特指关中 麦子磨成的面粉,通常手工拉成长 宽厚的面条。由上等面粉精制而成, 用酱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调 入面汤,捞入面条,淋上烧热的植 物油即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