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哪些要形成文件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哪些要形成文件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哪些要形成文件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哪些要形成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b)质量手册;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和程序;d)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e)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见)。

(1)主要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①文件化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②质量手册。

③ISO9001标准明确规定要编制的程序文件,共有6处:文件控制记录控制内部审核不合格品控制纠正措施预防措施④确保对过程进行有效管理而适当增加的书面文件,诸如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

⑤ISO9001标准明确要求的记录。

(3)一般的书面程序①文件控制程序②记录控制程序③管理评审控制程序④培训控制程序(人力资源管理程序)⑤质量策划控制程序⑥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⑦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⑧采购控制程序⑨客户财产控制程序⑩生产和服务动作控制程序⑪设施、设备管理控制程序⑫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⑬过程确认控制程序⑭产品的防护和交付控制程序⑮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程序⑯质量目标管理和统计技术应用控制程序⑰数据分析和应用控制程序⑱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⑲过程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⑳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21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22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23内部质量审核程序○24信息交流控制程序○25持续改进控制程序○26顾客满意度评价程序(4)文件的存在形式文件可存在于任何媒体,可以是纸张、照片、样件、磁盘等形式。

(3)文件的分类①内部文件a.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通用的管理性指导书等;b.职能部门的管理性文件:如营销、采购、服务、培训等各项管理活动的规定,管理作业指导书;c.技术性文件:如设计图样、技术规范、采购文件、检验和试验文件、工艺文件、设备文件等;d.收集和报告数据或信息的表格。

②外来文件a.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法律法规;b.顾客提供的图样要求;c.顾客、有关机构指定使用的表格,如报关用表格等。

ISO9001数据分析程序

ISO9001数据分析程序

ISO9001数据分析程序ISO9001是一项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目的是帮助组织实现持续改进,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数据分析是ISO9001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帮助组织了解其业绩、问题和机会,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改进。

以下是一个ISO9001数据分析程序的示例:1.确定分析目标: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确定分析的目标是什么。

例如,可能希望分析一段时间内的销售趋势,或者评估产品质量的问题。

2.收集数据:收集与目标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不同的源,如生产过程记录、客户投诉、市场调研等。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数据准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以便能够进行分析。

这可能包括删除重复数据、填充缺失值等。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来展示数据。

4.数据分析: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趋势分析、根本原因分析等。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并对问题和机会进行识别。

5.结果解释:将分析结果解释给相关的利益相关者。

这可以通过报告、演示或图表等形式进行。

确保解释结果时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

6.制定改进计划: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计划。

确保计划涵盖所有相关的问题和机会,并设置合理的目标和时间表。

7.实施改进措施:根据制定的改进计划,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可能包括更新流程、培训员工、改进设备等。

8.监测改进效果:在实施改进措施后,监测改进效果。

使用合适的指标进行跟踪,并与之前的数据进行比较。

这可以帮助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和效益。

9.持续改进:将数据分析和改进作为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断跟踪和改进。

根据情况调整分析方法和改进计划,并确保不断提高组织的绩效。

总结:ISO9001数据分析程序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组织了解其业绩表现、问题和机会,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改进。

通过明确分析目标、收集和准备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解释结果、制定改进计划、实施改进措施、监测效果和持续改进,组织可以不断提高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效能和效果。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手册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手册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手册XXXX电缆有限公司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手册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为了有效进行质量管理活动,本公司依据GB/T 19001标准要求,编制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描述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各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提供查询支持文件的途径。

1.2本手册适用于全公司有关的质量管理活动。

质量职能分配如下:▲:主要职责;○:协助职责2 手册说明2.1 手册是为达成质量方针、目标所制定的纲领性文件,亦是为了确保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达到满足客户需求的一种有效途径。

手册未经管理者代表允许,不得复印或发送。

2.2 手册的制订、维持和修改遵照《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2.3 受控副本本手册之受控副本盖有“受控文件”印章。

当手册内容有任何更新时,只有受控副本的手册才会得到更新。

2.4 非受控副本发放给外部团体、有关合同协议规定对象的手册副本只能作推广用途,为非受控副本。

非受控副本每页均盖有“非受控”印章,当手册有任何更新时,非受控副本不会得到更新(客户要求除外)。

2.5 手册持有人负责手册的妥善保存,并且负责传达手册的资讯及保证公司程序文件与之相适应。

2.6 周期性审查通过内部审核对手册进行评审,确保手册符合标准要求。

2.7 手册与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00年12月15日正式发布ISO9000:2000族标准。

我国的国家标准GB/T19000-2000族标准也于2000年12月28日发布,国际社会各组织已开始实施2000版ISO9000标准认证,手册所描述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公司长期以来在质量管理实践基础上,并依据GB/T19001-2000标准建立的。

2.8 手册与程序文件手册阐述的质量方针是通过程序文件的实施来实现的。

程序文件是为实施手册某一体系要素所规定的支持文件,其编写要考虑到纵向和横向的协调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可审核性和有效性。

2.9 本手册可作为第三方认证审核依据。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同时作为员工,我们应当知道: -怎么做? -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会这么做会怎么样? -我们做的怎么样?
过程方法
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可 视为一个过程。 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 相互作用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 个过程的输入。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 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这些过程的管理,称为: 过程方法。 识别和管理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将活动和相 关的资源作为过程管理,可以更有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构建基于过程的管理体系,这个管理体系需: 确定和识别过程,过程体现和满足条款要求 让文件服从过程而不是过程服从文件 从关注活动转向关注过程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通用的,适用任何行业。 产品的要求是指: 顾客规定; 组织通过预测顾客要求而自行规定; 法律法规规定。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确定顾客与其他利益相关的需求和期望;
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确定目标的过程和职责;
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
规定测量每个过程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 应用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原因的方法; 建立并应用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
ISO9000标准的发展
-1987年第一次发布
-1994年对标准进行技术修订 -2000年发布2000版本国际标准(换版)
-2008年发布2008版本国际标准(修订)
-2012年对标准进行换版。 2015年对标准进行换版
2008版ISO9000族标准的组成 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4:2009《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持续成功指南》 ISO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其他:如ISO/RT 10017统计技术应用指南

iso9001(2015)绩效评价方式

iso9001(2015)绩效评价方式

iso9001(2015)绩效评价方式ISO9001(2015)绩效评价方式绩效评价是组织实施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对组织绩效进行评估,可以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升组织整体运营水平。

ISO9001(2015)标准对绩效评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ISO9001(2015)绩效评价方式。

一、绩效评价的目的和意义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评估组织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的绩效表现,包括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

绩效评价的意义在于帮助组织发现问题、改进管理,实现持续改进和提升组织绩效。

二、绩效评价的步骤ISO9001(2015)标准提出了一套绩效评价的步骤,包括确定评价的范围、建立评价的指标和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评估绩效和制定改进计划等。

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评价的范围:根据组织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确定绩效评价的范围,包括评价的对象、评价的时间周期等。

2. 建立评价的指标和方法:根据ISO9001(2015)标准的要求和组织的实际情况,确定评价的指标和方法,例如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评价。

3. 收集和分析数据:根据确定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4. 评估绩效:根据评价结果,对组织的绩效进行评估,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5. 制定改进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的目标、措施和责任人,并进行跟踪和监控。

三、绩效评价的指标和方法ISO9001(2015)标准对绩效评价的指标和方法没有具体规定,而是要求组织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 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评估组织是否达到了设定的质量目标,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

2. 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评估组织各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包括流程是否顺畅、资源利用是否合理等。

3. 客户满意度:评估客户对组织的满意度,包括产品的质量、交货期的可靠性、售后服务等方面。

最新ISO9001全套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

最新ISO9001全套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

最新ISO9001全套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目录0.1章颁布令 (3)0.2 章管理方针、目标 (3)0.3章公司组织机构 (4)0.4章管理职责描述 (5)1章范围 (10)2章引用标准 (10)3章术语和定义 (10)4章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背景环境 (11)4.1 公司的内外部环境 (11)4.2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11)4.3 管理体系范围 (12)4.4 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13)5章领导作用 (14)5.1 领导作用与承诺 (14)5.2 管理方针 (15)5.3 岗位职责与权限 (16)6章策划 (16)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16)6.2 管理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18)6.3 变更的策划 (19)7章支持 (20)7.1 资源 (20)7.3 意识 (23)7.4 顾客沟通/信息交流 (24)7.5 文件化信息 (24)8章运行 (25)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25)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26)8.3 设计与开发 (28)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31)8.5 销售和服务提供 (32)8.6 产品放行 (35)8.7 不合格品控制/应急准备及响应 (36)9章绩效评价 (37)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37)9.2 内部审核 (39)9.3 管理评审 (40)10章改进 (42)10.1 总则 (42)10.2 不合格与纠正措施 (42)10.3 持续改进 (43)附录A: 质量管理职能分配表 (44)附录B: 环境管理职能分配表 (1)0.1章颁布令ZHLD/QEM.SC-2016《质量/环境管理手册》(以下简称管理手册)是依据ISO9001:2015和ISO14001:2015两个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而成。

经“质量/环境行政主管”审核,总经理批准,现予以颁布,于二O一六年五月十八日正式实施。

本《质量/环境管理手册》是公司贯彻实施质量/环境方针、质量/环境目标,开展质量/环境策划、质量/环境管理控制的依据,是公司提供质量/环境保证和质量/环境改进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准则,其他文件不得与其相矛盾。

ISO9001质量体系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ISO9001质量体系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ISO9001质量体系持续改进控制程序1.0目的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通过收集、分析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有关数据信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运行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价,制定持续改进项目和措施,不断满足顾客要求。

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所有过程活动。

如:生产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服务质量的提高;技术水平的提高。

3.0术语及定义3.1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指在已满足规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的以减少质量变差,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为主要目标的活动。

3.2 数据分析: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持过程。

4.0职责4.1 总经理在公司范围内营造持续改进的氛围,对重大改进项目进行决策并提供资源。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主持公司的各项改进活动的策划、实施和评价工作。

4.3 技术部负责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确定各阶段统计技术的选用。

4.4行政经营部负责本厂的经营业绩的分析。

4.4质量部是公司持续改进活动的责任归口管理部门,编制持续改进工作计划,对持续改进计划的实施情况予以监督。

4.4 其它部门、基层班组负责相关改进项目的建议、实施。

5.0工作程序5.1 工作流程5.2 持续改进建议的提出5.2.1 各部门根据工作情况提出需改进的项目,可按照以下方面提出建议。

A、过多的搬运和储存;B、非质量因素的额外成本;C、设备停机率是否偏高。

D、设备精度及生产能力需要提高时;E、作业周期时间过长;F、人力资源、材料的浪费。

G、工序/产品质量不合格或指标未达到预定目标;H、检测手段不能满足工艺技术及检测技术的要求;I、顾客提出新的质量指标;J、顾客提出新的质量体系要求;K、工艺方法不能提升产品质量;L、现有工艺方法影响生产效率;M、顾客提出新的设计要求。

N、控制和降低产品特性和制造过程参数的变化;O、库存的不断优化;P、采购成本的不断优化。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范本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范本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范本1ISO9000- 质量体系文件范本20.1 目录标题 ISO 9001: 标准条款对照0.1目录0.2质量手册说明 5.5.50.3质量手册修改控制0.4企业概况1.0公司组织机构图2.0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图3.0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职责分配表4.0质量管理体系 4.1、 4.2.1、4.2.24.2.3文件控制程序 4.2.34.2.4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4.2.45.0管理职责 5.05.1~5.3管理承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质量方针 5.1 、5.2、5.35.4管理策划控制程序 5.4.1、 5.4.25.5职责和权限 5.5.1 、5.5.2 、5.5.3 、5.5.45.6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5.66.0~6.1资源管理 6.0、6.16.2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6.26.3~6.4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6.3 、6.47.0产品实现 7.037.1实现过程的策划程序 7.17.2实现过程的策划程序 7.27.3设计和(或)开发控制程序 7.37.4采购控制程序 7.47.5生产和服务运作控制程序 7.57.6测量和监控装置的控制程序 7.68.0测量、分析和改进 8.18.2.1顾客满意程序测量程序 8.2.18.2.2内部审核程序 8.2.28.2.3~8.2.4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和监控程序 8.2.3、 8.2.48.3不合格控制程序 8.38.4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8.48.5改进控制程序 8.5附录1 第二级文件清单附录2 质量记录清单0.2 质量手册说明1 手册内容本手册系依据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本公司的实际相结合编制而成,包括:(1)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它包括了ISO 9001: 标准的全部要求;4(2)质量管理标准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所有程序文件;(3)对质量管理体系所包括的过程顺序和相互作用表述。

ISO9001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ISO9001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4.17.2.各部门必须制订本部门的危险源,并按要求检查。
5.相关文件《员工手册》6.相关录《生产退换料记录表》
《制程发现问题记录表》
《测试故障维修记录表》
《IPQC问题分析表》
《6S点检表》
《制程检查问题记录表》
《成品检查问题记录表》
《危险源》
《砂轮机点检表》
《电烙铁点检表》
《电批点检表》
《IPQC巡检表》
4.6.2.依据员工技能记录进行岗位安排和调整。
4.7.文档控制
4.7.1.控制文档发放、保存、回收,确保指导生产的技术、工艺、质量文档受控。
4.7.2.作业人员需要文档时,可以比较方便和快速地获得。
4.7.3.作业人员按照文档要求进行操作,检验按照文档规定进行判断。发现文档问题或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档内容,应向主管、工艺求助。
4.11.QC部根据过程质量控制计划或工艺路线的要求对生产的自制件进行检验,确保只有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才放行。
4.12.环境控制
4.12.1.实施6S管理。
4.12.2.物料、工具、小型仪器设备摆放应符合现场工艺要求。
4.12.3.生产、仓储应及时对故障物料及设备、边、角、废料进行处理,不得使之长期滞留生产现场,更不能使之乱堆乱放。
4.8.每个工序在作业前,按照指导书及查检表的互检项目逐项检查来自上一道工序的物料或半成品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的做好互检记录,描述清楚不良现象退回上工序。每个工序自己作业完成后,必须按照操作指导书及查检表的要求进行检查,确保符合后,才能流入下一工序。
4.9.首件确认
4.9.1.在新产品转产、首次生产、阶段停产恢复生产等情况下应进行首件确认。
4.12.4.对有特殊环境要求的,工艺技术部门应在工艺文件或工作指示中明确提出,并按特殊要求严格控制。

ISO9001数据分析程序(含表格)

ISO9001数据分析程序(含表格)

ISO9001数据分析控制※※※※※※※※※此文件未经批准﹐不准复印※※※※※※※※※※1目的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可实施的改进。

2 范围适用于对来自测量和监控活动及其他相关来源的数据分析。

3 职责3.1品质部a)负责统筹公司对内、对外相关数据的传递与分析、处理;b)负责统筹统计技术的选用、批准、组织培训及检查统计技术的实施效果。

3.2各部门a)负责各自相关的数据收集、传递、交流;b)负责本部门统计技术的具体选择与应用。

4 程序4.1数据是指能够客观地反映事实的资料和数字等信息。

4.2数据的来源4.2.1外部来源a)政策、法规、标准等;b)地方政府机构检查的结果及反馈;c)市场、新产品、新技术发展方向;d)相关方(如顾客、供方等)反馈及投诉等。

4.2.2内部来源a)日常工作,如质量目标问题完成情况、检验试验记录、内部质量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及体系正常运行的其他记录;b)存在、潜在的不合格,如质量问题统计分析结果、纠正预防措施处理结果等;c)紧急信息,如出现突发事故等;d)其他信息,如员工建议等。

4.2.3数据可采用已有的质量记录、书面资料、讲座交流、电子媒体、声像设备、通讯等方式。

4.3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4.3.1对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应提供如下信息:a)顾客满意和(如)不满意程序;b)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符合性;c)过程、产品的特性及发展趋势;d)供方的信息等。

4.3.2外部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4.3.2.1品质部负责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机构的监督检查结果及反馈数据、技术标准类数据的收休分析,并负责传递到相关部门。

对出现的人合格项,执行《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4.3.2.2政策法规信息由行政部及相关部门收集、分析、整理、传递。

4.3.2.3营销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积极与顾客进行信息沟通,以满足顾客需求,妥善处理顾客的投诉,执行《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的有关规定。

iso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iso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i s o质量管理体系的主
要内容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发布令
方针及目标
企业概况
组织结构
手册编写说明
4 管理体系
总要求
文件要求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5 管理职责
管理承诺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质量方针
目标指标方案
体系策划
职责和权限
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资源提供
培训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控制程序
产品实现策划控制程序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和评审控制程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采购控制程序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生产过程确认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顾客财产
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总则
顾客满意度测量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不合格控制程序
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
附录1 程序文件目录
附录2-1 质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附录3 质量手册修改控制记录。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MSA控制程序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MSA控制程序

X X X X X X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XXXXXXMSA控制程序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发布XXXXXX前言根据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结合公司标准体系管理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质量部提出。

本标准由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质量部归口。

本标准由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质量部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本标准审核人:XXX本标准批准人:XXX本标准于2016年8月首次发布。

XXXXXXMSA控制程序1 范围1.1 确保选择合适的测量系统(包括人员, 检测仪器等)应用于被测量之产品特性或过程参数,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1.2 适用于公司测量汽车产品的测量系统的分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无3 管理职责3.1 技术质量部负责:a)对所识别出产品的关键特性或过程关键参数进行测量系统分析;b)依需求制定产品或过程监视之《测量系统分析计划》;c)分析MSA结果异常,对改善成效进行追踪与验证。

3.2 测量设备的使用部门负责参与分析并执行处理措施。

4 术语4.1 偏离:测量平均值与基准值之差。

4.2 稳定性:不同时间以同一测量设备测量同一产品的变异差。

4.3 重复性:由同一评价人使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简称EV)。

4.4 再现性:由不同评价人使用同一种测量仪器,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简称AV)。

4.5 线性:测量设备的使用范围偏离的分布状况。

4.6 GR&R: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合成性的评估,由(GUAGE REPEATIBILITY & REPRODUCEBILITY)各英文单词之首字母组成。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方案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方案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方案1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方案编制:审核:批准:日期:北京经纬方正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目录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二、计划编制的体系文件清单三、体系要素及质量活动展开表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计划安排五、保密承诺及其它3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方案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1.系统优化研究体系的方法是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的核心是整体优化.组织在建立、保持和改进质量体系的各个过程,包括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协调各部门各要素之间的接口,都必须树立总体优化的思想,力争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管理体系有机融合,杜绝质量管理与其它专项管理脱节、文件规定和实际运作不符的现象。

2.强调预防为主预防为主就是将质量管理的重点从管理结果向管理过程转移,不是等出不合格品出现顾客投诉才去采取措施,而是使质量问题消灭在形成过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因此要遵循质量管理原则,使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服务、管理人员及各个过程因素处于受控状态。

3.全面满足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建立有效识别顾客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的机制,并将这些需求完全体现在与顾客有关的过程、产品供应商评价、顾客需求分析中,向顾客提供周到、放心、增值的产品。

4.质量与效益统一建立既要满足顾客的需要又能保护公司利益的质量体系,即在考虑利益、成本和风险的基础上使质量最佳,以及对质量加以控制的有价值的管理4资源,而不是制订大量的不切实际的文件或建立无真实价值的记录。

5.立足现状,持续改进由于组织在实施ISO9000: 标准之前,还不同程度地受到现有机制和传统观念的束缚,管理上还没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标准化的轨道。

因此,在现阶段,应按标准要求,完成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修订,并对现有产品完成对其作业文件和记录的修订,今后,根据产品范围的扩大,逐步增订相应的作业文件和相应记录。

5。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流程图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流程图
责任担当
相关记录
类别代码
03
生效日期
流 程 图
责任担当
相关记录
NG
XX电缆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文件版次
文件分类
管理流程图
产品防护控制流程图
页码范围
类别代码
03
生效日期
流 程 图
责任担当
相关记录
OK NG
XX电缆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文件版次
文件分类
管理流程图
人力资源控制流程图
页码范围
类别代码
03
生效日期
流 程 图
责任担当
相关记录
QW.LC-14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流程图》
15
QW.LC-15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流程图》
16
QW.LC-16
《数据分析控制流程图》
17
QW.LC-17
《管理评审控制流程图》
18
QW.LC-18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流程图》
XX电缆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文件版次
文件分类
管理流程图
文件控制流程图
页码范围
类别代码
文件销毁记录表
XX电缆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文件版次
文件分类
管理流程图
设备管理控制流程图
页码范围
类别代码
03
生效日期
流 程 图
责任担当
相关记录
NG
OK
OK OK
生产部
(品管部)
总经理
采购部
设备科
使用部门
设备厂家
车间主任
操作工
设备管理员
设备科
生产部
(品管部)

ISO质量管理体系手册

ISO质量管理体系手册
目录
章节

版本 1
页次 1/1
标题 ISO9001:2008 标准条款对照
目录
质量手册说明 5.5.5
质量手册修改控制
企业概况
公司组织机构图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图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职责分配表
质量管理体系、
文件控制程序 4.2.3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4.2.4
管理职责、
质量方针
管理策划控制程序 5.4.1、职责和权限 5.5.1、、、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管理 开发 生产 质管 营销 供 办公 行政 人事
层 部 部 部 部 应部 室 部 部
4.质量管理体系
▲△ △ △ △ △△ △ △
4.2.3 文件控制
▲ △▲ △ △▲ △ △
4.2.4 质量记录控 制
△ △▲ △ △ △ △ △
管理承诺
▲ △△△△△△△△
以顾客为中心
▲ △△△△△△△△
质量方针
a)质量手册 公司名称代号—ZS—版次,手册中各章以章节号区分。 例如:XX—ZS—01,表示公司质量手册第 1 版。 b)质量记录:主要使用部门代号—质量手册中的文件章节号—记录编号 例如:ZG——01,表示质管部在质量手册中第章《管理评审控制程序》中的 第 1 个质量记录文件。 c)各部门其他质量文件:部门代号—文件顺序号—年号 例如:YX—05—2008,表示营销部于 2000 年发放的第 5 号文件。 d)设计、工艺文件的编号按《设计、工艺文件管理规定》执行。
方写上更改后的数据,加盖或签上更改人的印章或姓名及日期。
质量记录的保存、保护
4.4.1 各部门的资料员必须把的有质量记录分类,依日期顺序整理好,存放
于通风、干燥的地方,所有的质量记录保持清洁,字迹清晰。各部门按规定的期 限保存记录,对于保存一年以上的记录交档案室保存。

企业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调查报告——数据、分析及相应对策和建议

企业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调查报告——数据、分析及相应对策和建议

Abs r c : Af rt e r iw f 3 ene pr e h tpl o a l o ta t t h e eve o t r i st a a t ppy f rI 2 s n SO9 01 Quai n a e e tS t m et ia i 0 l Ma g m n  ̄ e C rf t t y ic on. a c r n o r — c o dig t e s c iey t r e ircau e fI pe t l h e —t l s s o SO9 01 s a da d. t e a t r s g t e ea iey c edbl ompl c t fI v e 0 t n r h uho a h rr lt l r i e c v i n a e daa o SO9 01 s a d r s a 0 t n a d nd c nd c n lss b ed o e v le en n r g t e r d digr m o l B n y i g a d m a ig ce rt er a i ywea iko n o u ta ay i as n t a u giee i h o y a a a t os y a al n n kn la h elt el k l fe — h n n z v n t r i e ‘ ai e pr s qu ly man g s t a emen y t m 。 t i pa r ial r p e tae e n gge t nsba e n t ea ay i e l t se s hs pe n l p o os ss r tgis a d su f y si s d o h o n lss rsut s Ke o ds:Com p in e o S 9 01Q u ly Ma g m e tS s e  ̄ D a a d An y i yW r l c fIO 0 a ai na e t n y tm at n alss;Staege n g s in rt i a d Su ge t s s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对公司内的有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确保工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到有效控制并不断改进,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2.范围
适用于对来自监视和测量活动的结果及其他有关来源的数据分析。

3.职责:
3.1 质检科
A.负责统筹公司对内、外有关数据的传递、分析与处理;
B.负责统筹统计技术的选用、批准、组织培训及检查统计技术的实施效果。

3.2各部门
A. 负责本部门有关的数据收集、传递、交流;
B. 负责本部门统计技术的具体选择与应用。

4.程序
4.1数据是指能够客观地反映事实的资料和数字等信息,可采用已有的质量记录、书面资料、讨论交流、电子媒体、声像设备、通讯等方式。

4.2数据的来源
4.2.1监视和测量活动:
A.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包括对客户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B.内部审核的结果或管理评审报告及体系运行的其他记录;如存在、潜在的不合格,质量问题统计分析结果、纠正预防措施处理结果等;
C.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结果,如日常工作中质量目标完成情况、每日产品质量抽查、检验试验记录等;
4.2.2其他来源:
A.市场调研结果,如新产品、新技术发展方向等;
B.相关方(如顾客、供方等)反馈及投诉等
C.外方审核,如政府机构检查结果及反馈;
D.政策、法规、标准等
4.3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
4.3.1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应提供如下信息:
A.顾客满意和(或)不满意程度;
B.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符合性;
C.过程和产品特性变化的趋势,以及改进的机会;
D.供方满足组织需求的能力的变化等。

4.3.2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
4.3.2.1 监视和测量活动的信息将按如下有关程序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
A.《顾客满意度测量管理规定》;
B.《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C.《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4.3.2.2其他来源数据,如市场调研、顾客反馈和外部审核等方面的数据将按《信息交流控制程序》由相关部门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和传递。

4.4数据分析方法
4.4.1为了寻找数据变化的规律性,使数据分析后能够提供预期的信息,通常采用统计方法
4.4.2基本统计方法的种类
A.点检表又称调查表、核对表,它是以简单的数据用容易了解的方式做成图形或表格,只要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用。

常用于内审及车间的日常管理。

常用的调查表有(1)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2)缺陷位置调查表(3)内审检查表等
B.柱状图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搜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的一种方法.依柱形长度,比较数据的差数、倍率等,作图简单,能正确表示出来。

目的在于把杂乱无章的数据加以整理,使之能确切地反映数据所代表的客观事实.原則是使同一类别內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而类别之间的差別尽可能大.常用于同类多组数据间的比较。

如生产同种类产品不同人员间的差别。

通常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1)按人员(2)按班次(3)按设备(4)按不同供应商物料(5)其它
C.直方图是通过对数据的生产整理,从而分析和掌握质量数据的分布状況和估算工序不合格品率的一种方法。

用途:常用于分析质量原因,测量工序能力及稳定性,估计工序不合格
品率等。

常见的几种典型形狀:(1)正常型(2)孤岛型(3)偏向型(4)平顶型。

定量表示直方图的主要统计特征值:(1)平均值--表示數据的分布中心位置,(2)标准偏差--表示数据的分散程度。

D.因果图又叫石川图、鱼骨图或特性要因图,是表示质量特性与原因关系的图表。

常用于一个问题受到一些要因影响时的原因查找。

作图要点:
(1)明确需要分析的质量问题或确定需要解決的质量特性
(2)召集同该质量问题有关的人员参加集思广益,各抒己见。

(3)向右画一条带箭头的主干线将质量问题写在图的右边,一般按5要素(人、机、料、法、环)进行分类,然后围绕各大原因逐级分析展开到能采取措施为止。

(4)记录有关事项。

常見的错误及注意事项:
(1)确定的质量问题或质量特性笼统不具体,针对性不强
(2)原因分析展开不充分,只是依靠少数人“闭门造车”
(3)画法不规范
E.雷达图从中心点开始,利用各项目的数字,在线上划出各项目之数据的位点,依序连结该点最适合用以观察项目间的平衡。

常用于各组数据间的平衡状况的比较,直观的反应各项的达成情况,查找控制重点项目。

如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形状、重量、异物、冰衣率、包装等项目间的达成情况,以便进行生产调整。

F.推移图在横轴上取时间值、在纵轴上取数据的大小值,在交集处画点,再将点连成线。

常用于表示因时间的变化所出现的连续性变化和倾向。

例如:制冷温度检测曲线图、生产量变化趋势图等。

G.柏拉图及二八法则,是用来分析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各种问题的种类并通过图表的形式进行分析查找控制重点,将80%内的问题作为控制重点优先进行控制解决;制图时将所收集的数据,按某一角度作适当分类,并依各类出现的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分类项目必须合乎问题的目的,分类方法先从结果分类着手,以便找出问题所在,然后才进行原因别分类,会有较佳的效果。

目的在于重点掌握问题点、发现原因、效果确认。

常用于出现质量问题时查找80%的控制重点。

常用于产品质量问题后查找控制重点。

4.4.3本公司基本统计方法的选择
A.对于市场、顾客满意程度、质量、审核分析一般采用雷达图、推移图、柱状图、点检表、柏拉图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B.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控制,当合格率在正常控制范围内时可采用点检表或直方图的方式分析产品的变化及分布趋势,根据图表进行生产调整;当合格率低于质量目标的控制时,可采用直方图、排列图、柏拉图、因果图(人、机、料、法、环)进行分析,找出主要不合格项分析原因,以便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C.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采用控制图法;
D.根据产品类别及对质量的影响,对产品的检验按《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进行抽样检验或100%检验。

4.4.4统计方法选用原则
A.优先采用国家公布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抽样标准;
B.如采用自己制定的统计方法,应证明它等效或优于国家标准的规定,并制定相应的鉴定程序。

4.4.5统计方法实施要求
A.质检科负责组织对有关人员进行统计方法培训;
B.正确使用统计方法,确保统计分析数据的科学、准确、真实。

4.4.6对统计方法适用性和有效性的判定
A.是否降低了不合格品率, 降低了生产损失;
B.是否能为有关过程能力提供有效率判定,以利于改进质量;
C.是否提高了产量、利润和工作效率;
D.是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

4.5各部门要对本部门出现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见《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6统计记录的管理
对于统计记录的管理要分清职责和权限, 进行分级管理, 各部门按照《文件控制程序》和《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对统计记录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5.相关文件
5.1《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5.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5.3《文件控制程序》
5.4《顾客满意度测量管理规定》
5.5《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5.6《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5.7《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5.8《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质量记录
无固定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