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题(学生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______________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州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

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

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

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

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在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理解拔苗助长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稻苗,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

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

他自言自语地说:“稻苗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

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

“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

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

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稻苗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

(完整版)阅读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

(完整版)阅读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

(完整版)阅读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内容:阅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日期:姓名:一.鲁迅爱书的故事鲁迅先生的生活里,书籍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看书之前,总要先把手洗干净,然后才会捧阅读,以避免把书弄脏。

成年以后,鲁迅一直把读书、买书、借书、抄书、修书,作为自己的一种极大的乐趣和事业。

碰到稀有的好书,他还会亲自动手翻印,转订成册。

在鲁迅的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那是一些简单的画线仪器、几根钢丝、一团丝线、几块砂纸,以及两块磨书用的石头。

鲁迅就是用这些及其平常的东西,保证他珍藏的1万多册图书始终历久常新的。

他留下的书中,没有一册有污损、破散的状况。

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特别是青年学生。

但是归还时,如果被他发现书面上个有破边、卷角等损坏之处,他就会很不高兴。

对于那种不爱护数的借阅者,鲁迅宁愿把书送给他,也不忍看到那被“蹂躏”过的书再转回来。

鲁迅先生常把一些好书主动寄赠给需要的人。

每一次把书送出去,他总是要非常仔细的把书包扎妥帖。

这种花在书本上的心力,是为了友人,更是为了书籍。

1.为下列词语的加点字注音。

珍藏.()损.坏()书籍.()寄赠.()2.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吗?历久常新:蹂躏:3.文章围绕着的主题,一共写了四件事。

第一件是第二件是第三件是第四件是4.对文中“这种花在书本上的心理,是为了友人,更是为了书籍”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5.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二.吐鲁番盆地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

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度,最高可达47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

(完整版)专项训练:小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及其训练

(完整版)专项训练:小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及其训练

小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领会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础。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般要做到意思准确,语言通顺、简洁。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以培养把文章由厚读薄,即培养高度的概括能力。

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课题扩充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

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

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富。

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改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

周瑜自叹不如。

学会从课题人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二、段意合并法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

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

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

合并时。

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

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如《落花生》一课,第一段讲的是我们种的花生居然收获了,第二段写的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花生,第三段写的是一家人议论花生引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把这三段的意思串联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即:我们种的花生收获了在吃花生的过程中我们谈论花生的用处让我们明白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三、六要素串连法。

一篇写人、写事的文章,通常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六大基本因素。

阅读练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阅读练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阅读练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80枚果子他向母亲表达了自己想要出去闯荡的心愿,并承诺春节一定会回家。

然后,他毅然离开家门,没有回头。

在经历了一番奔波之后,他在千里之外的山区找到了一份矿下工作。

尽管工作十分辛苦,但老板和工友们的善良以及高工资让他感到快乐。

有一天,他在山上散步时发现了一些血红色的野果。

这些果子在冬季也能够保持油亮亮、红火火的状态,让他忍不住摘了一个尝尝。

果子非常可口,于是他摘了满满两裤袋。

回到工棚后,他数了数果子,发现有92枚。

他将其中80枚放在包裹中,并用快递寄回家。

由于家乡没有电话,他在包裹中附上了一封信,请求家里的邻居把这些果实带给母亲。

他打算将剩下的12枚果子分给12位工友。

但在准备分发时,一位土生土长的工友告诉他这些果子是有毒的。

他非常震惊,抓起行李,疯狂地冲向火车站,买了火车票回家。

到了县城时已是傍晚,家乡下起了大雪。

他发现通往家的路因为大雪而无法通行。

他决定步行回家,一直到深夜才到达。

他推开房门,发现母亲坐在桌旁,桌上放着一盘鲜红的果子。

母亲看到他后,心疼地说:“儿啊,你的脚……”他急忙问母亲是否吃了这些果子。

母亲回答说:“哪能呢!这么好看的果子一定很贵吧。

娘知道你孝顺,一定连自己都舍不得吃一个就全给娘了,娘等着你回来,咱娘俩一起吃啊……”他听完母亲的话,深深地抱住她,感到非常感动。

1、本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果子的故事。

2、本文讲述的“80枚果子”的故事,请按如下要求简要概括。

1)起因:一个人外出打工,发现一颗果树上结了80枚果子。

2)经过:他将果子带回家,分享给家人和邻居,并鼓励大家一起去采摘果子。

3)结果:大家采摘了更多的果子,并将剩余的果子捐赠给了当地的敬老院。

3、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人在外打工时发现了一棵结满果子的树,通过分享和鼓励,最终带动了大家一起采摘果子并将剩余的果子捐赠给了敬老院。

4、外出打工发现果子,带回家分享给家人和邻居,鼓励大家一起采摘果子,大家采摘了更多的果子,并将剩余的果子捐赠给了当地的敬老院。

六年级下册语文: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答案解析)

六年级下册语文: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 0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姓名:【方法技巧】提问⽅式:请概括某⽅段(或全⽅)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第⽅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典型例题】例: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雪地烤红薯周海亮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

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

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A)天空平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

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

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

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

“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

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

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

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

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

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

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

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

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

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

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

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

小学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题(学生版)教学提纲

小学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题(学生版)教学提纲

小学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题(学生版)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题一、标题扩充法例:《卖火柴的小女孩》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儿,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儿捡起来拿着跑了。

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儿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可怜的小女孩儿!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儿,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觉得更冷了。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她的一双小手几[jī]乎冻僵(jiānɡ)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chī)!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ɡěnɡ)。

她又擦了一根。

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

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

五年级阅读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完美)

五年级阅读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完美)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学内容:1、记叙文的文学常识2、概括题的三种主要题型重点和难点:1、注意区分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和记叙顺序2、学会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阅读指导记叙文基础知识1、记叙文分类: (what + why)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借物抒情(状物)记叙文: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3、记叙文的写作顺序(主要):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写景文章顺序:4、记叙文的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记叙文的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6、记叙文的写作人称: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7、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记叙、说明描写: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

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A.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描写B.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议论:A.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B.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A.类型:一种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一种是寓情于景或借物抒情,叫间接抒情。

B.作用: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概括全文主要内容主要题型: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概括小标题3、文中写了关于……的几件事,请分别概括出来题型一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考题形式:请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或一句话概括本文故事)答题方法:要素归纳法:记叙文的段意可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据进行概括。

(完整版)五年级阅读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完美)

(完整版)五年级阅读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完美)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学内容:1、记叙文的文学常识2、概括题的三种主要题型重点和难点:1、注意区分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和记叙顺序2、学会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阅读指导记叙文基础知识1、记叙文分类: (what + why)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借物抒情(状物)记叙文: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3、记叙文的写作顺序(主要):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写景文章顺序:4、记叙文的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记叙文的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6、记叙文的写作人称: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7、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记叙、说明描写: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

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A.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描写B.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议论:A.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B.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A.类型:一种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一种是寓情于景或借物抒情,叫间接抒情。

B.作用: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概括全文主要内容主要题型: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概括小标题3、文中写了关于……的几件事,请分别概括出来题型一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考题形式:请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或一句话概括本文故事)答题方法:要素归纳法:记叙文的段意可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据进行概括。

小学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题

小学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题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题一、标题扩充法例:《卖火柴的小女孩》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儿,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儿捡起来拿着跑了。

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儿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xx一块的。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可怜的小女孩儿!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xx。

雪花落在她的xx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xx,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xx,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觉得更冷了。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她的一双小手几[jī]乎冻僵(jiānɡ)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chī)!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ɡěnɡ)。

她又擦了一根。

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

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

(完整版)六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概括

(完整版)六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概括

阅读专项训练概括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概括段意(越来越少这么考)1、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

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2、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3、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4、概括段意的要求:(1) 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出发,不能直接从写法和中心出发,如写《少年闰土》:不能写成,本文叙述了鲁迅和闰土的友谊。

(2) 不能写成提纲式,如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一起玩的故事。

(3) 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不能用疑问句的形式写,如: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怎么玩的故事。

(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还要求多少字以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

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有:①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②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③段意连接法: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这个内容,请你简要概括出来。

方法:把握文章大意,抓住关键字、词、句加以概况。

如:《家园落日》,概括几种落日的特点。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方法:回到原文找到相关内容,在原文直接找到答案,必要时加以概括。

鲁迅的读书法鲁迅先生酷爱读书,一生手不释卷,勤读不辍。

他还非常关心青年们的读书,常撰文把自己的读书方法介绍给青年们。

鲁迅的视野极其开阔,阅读的范围很广。

他主张“博识”,认为读书人应“放开肚量,大胆地、无畏地、尽量地吸收”古今中外各类知识。

1934年,他写过一篇《随便翻翻》的短文,专门介绍了他称为消闲的读书“多翻法”。

他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多翻”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增长知识,帮助人们全面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

四年级阅读概括练习题

四年级阅读概括练习题

四年级阅读概括练习题在四年级阅读的学习中,概括练习题是一种常见的考察学生理解与归纳能力的方式。

通过阅读一段材料,学生需要从中概括出关键信息,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或文章的主旨。

本文将通过几个练习题来帮助四年级学生提高概括能力。

练习一:根据以下短文,选择正确的概括。

标题:动物的视力短文:大象的眼睛很大很圆,看起来有一种温和的感觉。

大象的视力非常好,可以在远处看到小动物。

狮子是草原上的猎手,它们的眼睛很锐利,可以在黑暗中看到猎物。

蚊子的眼睛有数千个小眼睛,它们可以看得很宽广。

选项:A. 大象的视力很好,蚊子的眼睛有数千个小眼睛。

B. 大象是草原上的猎手,狮子的眼睛很锐利。

C. 大象可以在远处看到小动物,蚊子的眼睛很宽广。

概括解答:C. 大象可以在远处看到小动物,蚊子的眼睛很宽广。

该概括准确地传达了大象和蚊子的视力特点。

练习二:根据以下短文,选择正确的概括。

标题:节约用水短文: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节约用水。

在洗澡时,我们可以关掉自来水,用盆子接一些水来冲洗身体;在刷牙时,我们可以用杯子盛一些水来漱口,而不是一直开着水龙头。

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还可以保护环境。

选项:A. 洗澡时用自来水,刷牙时不开水龙头。

B. 关掉水龙头,用盆子洗澡。

C. 节约用水可以保护环境,用杯子盛水刷牙。

概括解答:B. 关掉水龙头,用盆子洗澡。

该概括直接表达了洗澡时的节水方法。

练习三:根据以下短文,选择正确的概括。

标题:垃圾分类短文:垃圾分类是一种环保的行为,能够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将可回收垃圾如纸张、塑料等放入绿色垃圾桶;将厨余垃圾如剩菜剩饭等放入红色垃圾桶;将其他垃圾如纸巾、破碎玻璃等放入黑色垃圾桶。

垃圾分类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一起行动,共同保护环境。

选项:A. 塑料放入绿色垃圾桶,厨余垃圾放入红色垃圾桶,纸巾放入黑色垃圾桶。

B. 垃圾分类可以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共同参与。

C. 绿色垃圾桶放可回收垃圾,红色垃圾桶放厨余垃圾,黑色垃圾桶放其他垃圾。

四年级概括内容练习题

四年级概括内容练习题

四年级概括内容练习题本练习题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提高概括理解和写作能力。

以下是一些题目及参考答案: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故事,然后回答问题。

李雷每天都骑自行车去学校。

他早上6点半出发,然后沿着一条美丽的小路骑行20分钟。

他先穿过一座小桥,然后经过一个蓝色的湖泊。

他最喜欢看湖面上倒影的画面。

最后,他骑过一片森林,到达学校。

问题:1. 李雷每天骑自行车去学校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 李雷骑自行车花费了多长时间?3. 李雷骑自行车经过了哪些地方?4. 李雷最喜欢看的是什么?参考答案:1. 李雷每天早上6点半骑自行车去学校。

2. 李雷骑自行车花费了20分钟。

3. 李雷骑自行车经过了一座小桥、一个蓝色的湖泊和一片森林。

4. 李雷最喜欢看湖面上倒影的画面。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仿真恐龙模型作为生日礼物。

小明非常喜欢恐龙,他每天都会花一些时间和恐龙模型一起玩耍。

模型又大又逼真,仿佛真的恐龙一样。

小明还购买了一些相关的图书和玩具。

他梦想将来能成为一名恐龙学家。

问题:1. 小明的妈妈给他买了什么生日礼物?2. 小明为什么每天都花时间和恐龙模型玩耍?3. 小明梦想成为什么?4. 小明还购买了什么来满足他对恐龙的兴趣?参考答案:1. 小明的妈妈给他买了一个仿真恐龙模型作为生日礼物。

2. 小明喜欢恐龙,他和恐龙模型一起玩耍。

3. 小明梦想成为一名恐龙学家。

4. 小明购买了一些相关的图书和玩具来满足他对恐龙的兴趣。

通过以上两个题目的练习,四年级学生可以提高他们阅读理解的能力,并概括性的回答问题。

这种练习有助于他们培养对细节的关注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希望以上练习对四年级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版)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之概括段落大意(有答案)

(完整版)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之概括段落大意(有答案)

(完整版)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之概括段落大意(有答案)要求简明扼要地概括段落意思,不要喋喋不休。

什么是准确的?就是抓住段落的精髓,不偏离段落的主要内容。

(一)用段的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

△中心句指明段的写作范围△中心句突出段的主要内容△中心句归纳出段的思想要点例1这个小镇的每个院子里都种了许多树。

有桉树、椰子、橄榄、梧桐等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的香味飘散在大街小巷和院子里。

梧桐盛开,好不热闹,小镇仿佛笼罩在从天而降的红云中。

例2童第周二十八岁时,从亲戚朋友那里得到资助,去了比利时,师从欧洲一位著名的生物学教授。

还有其他国家的学生一起学习。

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一席之地。

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学生。

童第周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辜负中国人民的期望。

(2)在文章中一些用文章关键句概括意思的段落,在叙述事实后,以抒情讨论的方式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这些感受往往概括了全文的主旨,指出了段落的中心。

阅读时可以直接引用段落意思作为段落。

例3今天清晨,雪停了,天放晴了。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灿烂地照耀着雪后的大地。

辽阔的田野白雪皑皑,巍峨的群山银装素裹。

多么壮丽的北国风光,多么喜人的雪景丰收景象。

(三)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段意如果一个段落中没有直接表达中心的句子,就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步骤:1.这一段有几个句子。

2.每个句子是什么意思?3.可以分为几层。

4.每一层的内容是什么?5.总结每一层的意思,然后总结段落的主要意思。

例4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三九一”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

太阳渐渐地爬上山头。

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讲话都听得见。

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

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

我又看了看伏在身边不远的邱少云。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8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生版).docx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8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生版).docx

第概括夂章輪空要內容大脳体操指导语:下面的图形认真看5秒,然后凭着记忆画出第一行的三个图形,并涂色。

接下来继续看5秒,然后画岀第二行的图形并涂色。

最后再看5秒,画出第三行的图形并涂色。

作业兄成情况知识梳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1找主干法。

缩句的主干是:谁+干什么;或什么东西+怎么样。

在概括课文内容或段意时,也可以用 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为了什么目的+干了么事+结果如何。

2、 摘录句段法。

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往往概括全文(全段)的大意。

直接引用或 稍加修改,便可作主要内容。

3、 题目拓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就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题目充实补充,就可得到文 章主要内容。

参教学重•难盍1、 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能熟练且准确地概况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F 而人名各取口什么成语?穷人【俄】列夫•托尔斯泰在一间渔家的小屋里,渔妇冉娜在灯前织补一张旧帆。

屋外,风在呼啸,轰鸣的海浪冲 击着岸崖,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

但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 暖和而舒适。

土铺的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还燃着余烬,搁板上的碗碟被映得闪闪发光。

在挂着白色帆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大海风暴的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打渔的丈夫一早就 驾着船出海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听着海浪的轰鸣和风的呼啸,冉娜真感到害怕。

老旧的木钟嘶哑地敲过了十点,十一点……丈夫仍然没有回来。

丈夫是不顾惜自己的, 冒着寒冷和风暴还去打渔。

她自己也是从早到晚地干活。

可结果呢,不过是勉勉强强地维持 生活。

孩子们仍旧没有鞋穿,无论冬夏都光着脚跑來跑去。

吃的也不是白面包一一黑麦面包 够吃就不错了,下饭的菜也只有鱼。

“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倒都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 的。

”冉娜想着,又倾听起风暴声来「'他现在在哪儿呢?保佑他吧,上帝啊,发发慈悲吧!” 她一边说一边划着十字。

睡觉还早。

冉娜站起来,往头上披了一条厚围巾,点上提灯就到外面去了,她想看看大 海是不是平静些了,天是不是快亮了,灯塔上的灯还亮着吗,能看见丈夫的渔船吗?可是, 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含答案)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学会组织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掌握解题小技巧一.主要内容的概括(一)要点归纳主要内容,是指对全篇文章内容的总概括。

不同文体的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各不相同。

叙事文章:主要写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涉及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写人文章:主要写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品质,有什么表现。

写景文章:从那几个方面描写事物的特点简单来说,叙述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发展);人物篇:谁+做什么事(表现)+有什么品质。

写景篇:本文通过描写某景物的某几个方面特点,抒发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方法归纳: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具体,抓主要情节、主要事件、叙述要点简要概括。

具体的可用以下方法来进行:1.句子摘录法: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总起句。

2.段意合并法:用简明通顺的语言把各段意连接并概括起来,作为主要内容。

3.分析标题法:标题表明“做什么”“谁做什么”,把标题补充具体作主要内容。

4.要素概括法(综合归纳法):根据记叙文中的基本要素所表示的内容,概括出主要内容。

叙事类的概括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并用词语串联起来。

;状物类的概括出形状、颜色、大小、特点、作用。

5.取主舍次法:文章的重点部分突出,主要内容隐在其中。

读课文,找出重点段落,了解作者意图,结合他段落做补充。

(一)我爱水,爱浩瀚深沉的大海,爱奔腾不息的长江,爱汹涌澎湃的黄河,爱活泼欢快的小溪,但我更爱美丽温柔的湖。

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

五年级阅读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题

五年级阅读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题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练习【练习一】拔苗助长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稻苗,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

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

他自言自语地说:“稻苗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

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

“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

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

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稻苗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

“什么?你……”宋国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

可是已经晚了,稻苗已经全都枯死了。

1.仔细阅读,完成填空。

故事发生地点: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二】一间改变命运的房间很多年前,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有一对老夫妇走进旅馆的大厅向柜台定房。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

题型一:全文概括1、曹冲智救库吏曹冲是曹操的儿子,他聪明多智,而且很有同情心。

有一天,他父亲一具心爱的马鞍不幸被老鼠咬破了,管仓库的官吏发现后,吓得面无人色。

他想去自首,减少一些罪责,但又担心仍不免一死。

这件事被十来岁的曹冲知道了。

他想,库吏平时勤勤恳恳,为人老实,马鞍被老鼠咬坏,是一时疏忽,怎能因此而丧命?他便把库吏叫去,说:“我会设法救你的,三天后你去自首好了。

”库吏连连叩头而去。

送走库吏,曹冲走进卧室,用小刀将内衣连戳几个洞,然后装出闷闷不乐的样子,连饭也不吃。

曹操前来询问。

曹冲说:“我的衣服被老鼠咬了几个洞。

听说衣服被老鼠咬了要倒霉的。

”曹操说:“老鼠咬坏东西是常有的事,有什么吉祥不吉祥?你不要为这件事苦恼。

”曹冲恭敬地说:“父亲说得对。

”隔了不多时,库吏来向曹操报告,说库内一具马鞍被老鼠咬坏了,说罢连连叩头谢罪。

曹操满脸怒火,本想狠狠惩罚库吏,因为这是件不吉利的事,但见曹冲在一旁,顿时想起刚才开导儿子的话,于是收起怒容说:“我儿子的衣服挂在床边尚且被老鼠咬了,何况马鞍是挂在仓库柱头上呢。

算了,往后留心一点。

”聪明的小曹冲救了老库吏的性命。

1.读完文章,请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跳水①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

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②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

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

(完整版)五年级阅读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题

(完整版)五年级阅读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题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练习【练习一】拔苗助长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稻苗,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

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

他自言自语地说:“稻苗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

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

“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

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

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稻苗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

“什么?你……”宋国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

可是已经晚了,稻苗已经全都枯死了。

1.仔细阅读,完成填空。

故事发生地点: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二】一间改变命运的房间很多年前,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有一对老夫妇走进旅馆的大厅向柜台定房。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______________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州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

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

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

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

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在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理解拔苗助长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稻苗,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

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

他自言自语地说:“稻苗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

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

“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

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

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稻苗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题一、标题扩充法例:《卖火柴的小女孩》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儿,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儿捡起来拿着跑了。

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儿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可怜的小女孩儿!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儿,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觉得更冷了。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乎冻僵(jiānɡ她的一双小手几[jī]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chī)!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

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ɡěnɡ她又擦了一根。

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

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儿走来。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

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小女孩儿向画片伸出手去。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

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

”小女孩儿说。

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

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小女孩儿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pèn]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奶奶把小女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

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她死了,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sāi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

小女孩儿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段意归纳法例:《我爱湖》爱浩瀚深沉的大海,爱奔腾不息的长江,爱汹涌澎湃的黄河,爱活泼欢快的小溪,但我更爱美丽的温柔的湖。

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

湖是活的,层层粼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在嬉戏。

湖是软的,微风习习,波纹道道,象一幅迎风飘舞的绸。

湖是硬的,象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

我想,湖里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金鱼的家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那么快活?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样美?我凝视湖面,偶或投一枚小石子,让它激起一圈圈涟漪,又或放一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是动人。

细丝般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啊,织出湖面绿色的“锦”。

“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象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到来的时候,湖最热闹。

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

听,“轰轰”礼炮响了,联欢会就要开始了。

等大雨一下,联欢会马上开始,你就会看到湖面上朵朵竞相开放的雨花,那是在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

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不用焦急,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不是最好的说明吗?湖是美的,我深爱着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要素串联法例:《董存瑞舍身炸碉堡》1948年5月25日,攻城的大炮震撼(hàn)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

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

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那座桥架在隆化中学墙外的一条旱河上。

狡(jiǎo)猾(huá)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构成了一座碉堡。

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

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碉堡,两眼迸(bèng)射出仇恨的火花。

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地说。

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同志们,扔手榴弹!”连长给战士们下了命令。

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háo),冲了上去。

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郅顺义再扔一阵,董存瑞再跃进几步。

跟在后面的战友把一捆捆手榴弹送到郅顺义手里。

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地上冒起了点点尘土和白烟。

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了好几米。

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

他用手一摸,全是血。

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

董存瑞离碉堡只有几十米了。

他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

郅顺义接二连三地扔手榴弹掩护。

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

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

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

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碉堡。

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

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

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巨大的喊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

战士们冲过烟雾,沿着董存瑞开辟的道路杀向敌军司令部,消灭了全部敌人。

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子摘录法例:《伟大的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

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共同起草文件。

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共同起草的。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

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

但他毫不在意,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

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做自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

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到了一一贫如洗的地步。

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做工去,自己和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

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又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

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

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人对你的感激之情。

”碰到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

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因为走时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

马克思知道了,连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亲密合作。

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要到马克思家里去。

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小时,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

天气晴朗的日子,他们就一起到郊外散步。

后来他们住在两个地方,就经常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和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