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F-XP290N 电子上消化道内窥镜 GM0315SV V02-1705 RC0730-09 说明书

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

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 一、反流性食管炎[1] 分级食管粘膜内镜下表现 0级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 Ⅰa 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 Ⅰb 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 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并非全周性,融合<75% 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融合≧75% 五、慢性胃炎[2] 分类内镜下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 状等表现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黏膜红斑,黏膜出血点或斑块,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及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特殊类型胃炎特殊类型胃炎的内镜诊断,必须结合病因和病理

注:根据病变分布,内镜下慢性胃炎可分为胃窦炎、胃体炎、全胃炎胃窦为主或全胃炎胃体为主 二、内镜下溃疡分期[3] 分期内镜下表现 A1 溃疡边缘水肿、隆起、界限清楚、底厚苔可见出血或血凝块 活动期 A2 水肿减轻,隆起不着,变慢坡,底白苔,周边无红色再生上皮 H1 溃疡缩小,边缘出现再生上皮的发红带,出现粘膜皱襞集中,白苔变薄 愈合期 H2 溃疡进一步缩小,边缘再生上皮发红带进一步增宽,皱襞集中更明显,薄白苔 S1 白苔消失,皱襞集中于中心发红部(红色瘢痕) 瘢痕期 S2 中心发红消失,仅见皱襞集中(白色瘢痕期) A1 A2 H1 H2 S1 S2 三、消化性溃疡出血的诊断标准[4]

Forrest分级内镜下表现 Ⅰ Ⅰa 喷射性 Ⅰb 溃疡底部或周边渗血 ⅡⅡa 溃疡底血管显露,无活动出血Ⅱb 溃疡覆盖血凝块,无活动出血Ⅱc 溃疡底呈黑色 ⅢⅢ溃疡底清洁 Ⅰa Ⅰb Ⅱa Ⅱc Ⅲ四、胃息肉分类[5] 分级内镜下表现 Ⅰ缓慢坡,界限不清 Ⅱ隆起起始部清楚无细颈 Ⅲ隆起起始部见有细颈但无蒂 Ⅳ明显之蒂

【实用】消化道出血-诊疗规范

消化道出血 【概述]】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腺的出血。在我国普通人群中,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其次为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急性胃粘膜病变和月中瘤等。非留体类抗炎药物引起胃出血已日见增多。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和出血部位的诊断,依靠病史和体检对确定出血部位和病因是困难的。近年来如内镜检查、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对多数上消化道出血既可以准确确定出血部位,同时又可以进行某些治疗。 【临床表现】 1.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可分为三类:①慢性隐性出血:肉眼不能观察到便血,仅粪便潜血阳性;②慢性显性出血:肉眼能观察到呕血,解柏油样便,临床上无循环障碍;③急性大出血:有呕血,鲜红或暗红色,便血伴循环障碍和重度贫血,可伴低血压或休克症状,需紧急处理。 2.出血量的估计:出血量达60-100ml时,可出现柏油样黑便,出血量不超过400ml时,机体可以代偿,无临床症状。出血量超过500ml,可出现症状,中等量失血〔占全身血容量15%左右)约700ml时,可引起头晕、无力、站立性晕厥、口渴、四肢

冷、血压偏低、贫血。大量出血(达全身血容量的3%一 5%)约1500-2500ml,即可产生休克,患者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速弱、呼吸困难,如不积极救治可导致死亡。 【诊断要点】 1.确定上消化道出血前,必须排除口腔、牙酿、鼻咽部等部位出血,注意局部检查,有无出血痕迹和损伤;排除咯血,大量咯血时,可吞咽入消化道,引起呕血或黑便。上腹痛加上呕血或解柏油样便的病史,有助于消化性溃瘍的诊断。近期服用非街体类抗炎药或饮酒,揭示出血性胃炎的可能性,先有剧烈呕吐后再呕血,要考虑贲门粘膜撕裂症。下腹疼痛,排便习惯改变伴血便,提示结肠癌的可能。老年吸烟者突然发生急性腹痛并出血,提示结肠缺血性肠炎。体格检查可对诊断提供帮助。慢性病容、蜘蛛痣、脾大,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提示有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 (1)粪便潜血试验简易有效,在无症状的早期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中很有价值。 (2)入院时应作血常规、血型、肝功、凝血四项检查,必要时备血。 (3)电子胃镜检查: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既安全又可靠,能及时发现急性浅表性病变。只要患者情况允许,检查时机越早越

43例急诊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分析

43例急诊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并通过内镜进行治疗。结果43例患者出血原因得到确诊,41例患者经过内镜治疗痊愈,2例无效改为手术治疗。结论急诊内镜诊治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极具社会价值。 标签: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治疗;内镜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我们对2011~2012年对我院就诊的43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并行内镜下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3例,均经临床处理后行急诊胃镜检查(入院24~48h)的病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14~88岁,平均46岁。 1.2 器械和方法 1.2.1 器械和材料Olympus EIV-XQ240电子胃镜,ERBE公司高频电凝装置,ERBE公司ICCAPC300型,粘膜注射针(Wilson-Cook),多连发结扎器(Wilson-Cook),金属夹(Olympus),1:10000肾上腺素,5%的鱼肝油酸钠,组织粘合剂,碘油。 1.2.2 方法治疗前常规检测心率、血压、血常规、心电图;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充分扩充血容量,有备血和治疗措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内镜治疗均在24h内进行,严格适应症的选择,对于食管静脉曲张采用结扎治疗术或曲张静脉旁、静脉内联合注射硬化技术[1],注入5%的鱼肝油酸钠,对于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采用”三明治夹心”法行组织粘合剂注射[2],术后予以生长抑素、抑酸药治疗;对于非静脉曲张性出血,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止血,电凝止血,APC止血,钳夹止血,术后亦予抑酸药治疗。 2 结果 4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1例,胃溃疡11例,胃恶性肿瘤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例,急性胃粘膜糜烂2例,2例出血原因不明。局部喷洒凝血酶有效32例,9例使用了金属夹止血,2例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诊疗规范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原因不明者,在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稳定病情后均可接受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治疗。 二、禁忌症: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2.疑有消化道急性穿孔。 3.不能耐受内镜检查或不能配合者。 三、准备: 术前半小时给予山莨菪碱10mg肌内注射。急性大出血时,由于胃内积血过多,影响观察。可先行冰盐水洗胃,但往往收效不大。急诊镜检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于末次呕血或柏油便后内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高。 四、方法: 先按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方法找到出血原因,然后止血。 1.局部喷洒药物止血溃疡出血或黏膜病变出血,先清除血凝块,暴露出血灶,然后用冲洗管自钳道内插入,在直视下对出血灶喷洒止血。常用的止血药有凝血酶和1∶10000肾上腺素。 2.硬化剂注射止血主要适用于食管和(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亦可用于溃疡出血或糜烂出血。常用硬化剂有1%乙氧硬化醇和5%鱼肝油酸酸钠,无水乙醇等。内镜直视下,于出血静脉内及其周围分别注射硬化剂,每次总量20~30ml。 3.高频电凝止血适用于溃疡出血、糜烂出血及血管畸形出血。内镜下先冲洗清除病灶表面血凝块,然后用电凝探头接触出血灶,用凝固电流通电数秒。烧灼时出血灶组织及血管凝固发白,出血停止。必要时可反复电凝止血。 4.激光光凝止血主要适用于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溃疡的止血等。内镜下发现出血灶后,根据不同激光类型,采用接触病灶或非接触病灶方式,应用适当功率行激光止血治疗,但血管应避免激光功率过大,以免发生炭化甚至出血。

5.氩气血浆凝固止血(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APC是通过非接触型高频凝固装置,从特殊的附件中放出氩气的同时,高频电流装置放电产生等离子光束进行凝固。对组织深部的凝固作用小,对组织的侵袭也小,所以对壁薄的消化道出血、大面积黏膜面的弥漫性出血有效。本法器械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使用时应注意:过量氩气会使消化道扩张。 6.微波及钛夹止血微波止血的操作及疗效与高频电凝止血相似。小动脉破裂出血可经内镜应用钛夹钳夹住可见的血管或整个病灶作机械性止血,疗效明显。钛夹可置放一个或数个。 五、注意事项: 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主要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心肺意外、药物反应、感染和窒息等,注意防治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探讨

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探讨 发表时间:2018-07-09T11:29:32.9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8期作者:李润语郑彦彦董来春邵艳艳田国利 [导读] 探讨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适用性 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如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输血等),观察组在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应用内镜止血治疗。然后观察并比较治疗后两组的止血有效率、止血时间、再出血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 68.18%,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止血时间为(1.14±0.33)min,对照组为(3.46±0.34)min,观察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积极治疗,能够明确出血病因,可明显提高显效率,有效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逐渐增多。上消化道出血为常见急症,如果不及时诊治将危及患者生命。原发病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上消化道出血多数病情急,内科用药治疗起效慢,部分患者难于止血。如今,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能在纠正休克、稳定生命体征的原则下,结合内科常规治疗可防止再出血。近年来,内镜治疗技术逐渐普及,采用内镜下局部药物注射、机械止血法可以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因上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检查治疗的44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44例患者均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2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1~66岁;病程1~l2d;血红蛋白>719/L 21例,<709eL 23例。病种:消化性溃疡11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7例,胃溃疡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胃粘膜糜烂出血1例,Dieulafoy病例1例。对照组22例患者,其中男11例,年龄22~64岁,男13例,女9例,;年龄20~68岁;病程1~l2d;血红蛋白>719/L 14例,<709eL 8例。病种:消化性溃疡11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6例,胃溃疡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7例,胃粘膜糜烂出血2例,Dieulafoy病例1例。所有患者以呕血、黑便为主。分为:轻度出血(无特殊症状,出血量小于500 m1)25例,中度出血(有头昏、乏力、心悸等症状,出血量在500一1000 m1)11 例,重度出血8例(有出冷汗、晕厥、血压下降等血流动力学改变,出血量大于1000 m1)。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常规检测血压、血常规、心率、心电图。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如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输血等)。观察组在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采用内镜下约物喷洒,充分扩充血容量,有备血,具体措施如下: 1.3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呕血、黑便消失,血压脉搏正常;有效:呕血停止,黑便颜色减轻,失血性休克及循环衰竭改善;无效:持续呕血、黑便,失血性休克及循环衰竭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ll.0软件进行x 2检验。 2结果 2.1止血时间对比 观察组止血时间为(1.14±0.33)min,对照组为(3.46±0.34)min,观察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出血率达9.2%,显著高于研究组的1.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3±2.4)d,对照组为(14.4±1.3)d,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应用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止血症状消失时间短,再出血率低并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安全有效。 2.3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对比 由以上数据可以,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 68.18%,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疾病之一,出血死亡率达11%,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以呕血和黑便等临床症状为主。本研究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原因和部位,积极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例均经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并同时给予内镜下治疗。静脉曲张性出血在内镜下注射硬化剂和/或组织粘合剂止血成功,行环套扎止血患者可以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22例除1例消化性溃疡止血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外,内镜止血成功率97.95%。 上消化道出血多数病情急,内科用药治疗起效慢,部分患者难于止血。如今,内镜止血已成为目前消化道出血治疗的基本方法。对于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一般只适用于较粗大的静脉,对于较小的静脉一般情况下是在出血的近处静脉内注射,静脉旁注射需采用SEEE计划。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能在纠正休克、稳定生命体征的原则下,结合内科常规治疗可防止再出血。内镜下止血治疗的开展能够明确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

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 [适应证]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原因不明者,在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稳定病情后均可接受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治疗。 [禁忌证]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2.疑有消化道急性穿孔; 3.不能耐受内镜检查或不能配合者。 [术前准备] 术前半小时给予山莨菪碱10ml肌肉注射。急性大出血时,由于胃内积血过多,影响观察。可先行冰盐水洗胃,但往往收效不大。急诊镜检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于末次呕血或柏油便后内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高。 [操作方法及程序] 先按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方法找到出血原因,然后止血。 1.局部喷洒药物止血溃疡出血或黏膜病变出血,先清除血凝块,暴露出血灶,然后用冲洗管自钳道内插入,在直视下对出血灶喷洒止血。常用的止血药有凝血酶和1:10 000肾上腺素。 2.硬化剂注射止血主要适用于食管和(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亦可用于溃疡出血或糜烂出血。常用硬化剂有1%乙氧硬化醇和5%鱼肝油酸钠,无水乙醇等。内镜直视下,于出血静脉内及其周围分别注射硬化剂,每次总量20~30ml。 3.高频电凝止血适用于溃疡出血、糜烂出血及血管畸形出血。内镜下先冲洗清除病灶表面血凝块,然后用电凝探头接触出血灶,用凝固电流通电数秒。烧灼时出血灶组织及血管凝固发白,出血停止。必要时可反复电凝止血。 4.激光光凝止血主要适用于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溃疡的止血等。内镜下发现出血灶后,根据不同激光类型,采用接触病灶或非接触病灶方式,应用适当功率行激光止血治疗,但血管应避免激光功率过大,以免发生炭化甚至出血。 5.氩气血浆凝固止血APC是通过非接触型高频凝固装置,从特殊的附件中放出氩气的同时,高频电流装置放电产生等离子光束进行凝固。对组织深部的凝固作用小,对组织侵袭也小,所以对壁薄的消化道出血、大面积黏膜面的弥漫性出血有效。本法器械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使用时应注意:过量氩气会使消化道扩张。 6.微波及钛夹止血微波止血的操作及治疗效与高频电凝止血相似。小动脉破裂出血可经内镜应用钛夹钳夹住可见的血管或整个病灶作机械性止血,疗效明显。钛夹可置放一个或数个。 [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心肺意外、药物反应、感染和窒息等。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镜诊疗技术管理规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消化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本规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所称的消化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镜技术、胶囊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镜诊疗技术管理规》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

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镜诊疗工作需要的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镜清洗消毒房间、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

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操作规范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操作规范 上消化道内镜能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壶腹至降段的粘膜形态及病变,如有病变可作活体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适应证】 1.有上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不适、胀、痛、烧心及反酸、吞咽不适、梗噎、嗳气、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等。 2.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或症状与钡餐检查结果不符者。 3.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须做内镜止血治疗者。 4.须随访的病变,如溃疡病、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等。 5.高危人群(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的普查。 6.须做内镜治疗者。 【禁忌证】 1.食管、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2.严重心、肺、肾、脑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3.精神病及意识明显障碍不能合作者。 【术前准备】 1.器材内镜、光源主机、活检钳、细胞刷、必要的各

种治疗器械、表面麻醉剂、各种急救药品(备用)以及内镜消毒设备。 2.技术准备 (1)了解病史、检查目的、特殊要求、其他检查情况、有无内镜检查禁忌证、有无药物过敏及急、慢性传染病等。 (2)向患者讲明检查目的及配合检查须注意的事项。 (3)术前禁食6~8h。已做钡餐检查者须待钡剂排空后再做胃镜检查。幽门梗阻患者应禁食2~3d,必要时术前洗胃。最好排空大小便。 (4)咽部麻醉:检查前15min用含2%~4%利多卡因的胶浆(内有祛泡剂)或普鲁卡因喷雾或口含,有麻醉药过敏史者可不用麻醉。 (5)不必常规应用镇静剂、解痉剂,对个别精神紧张或胃肠蠕动强者可在检查前15rnin肌内注射阿托品。患者条件许可时可行无痛胃镜检查。 (6)术前常规检查各项器材是否齐备。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患者体位 (1)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部略向前倾,双腿屈曲。 (2)如患者有活动假牙宜取出,松解领口和裤带,轻轻咬住牙垫。 2.插镜

急诊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急诊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11-03T10:58:11.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许继光1 郭召军2 [导读] 综上所述,急诊胃镜检查能明显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率,同时,在临床上可实施切实有效的止血治疗。 许继光1 郭召军2 (1徐州市铜山区马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徐州221144) (2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江苏徐州221006) 【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4-0292-02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13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并行内镜下治疗。结果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主要依次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②经内镜及内科综合治疗总止血率为98.1%。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尽早行急诊胃镜检查以明确病因,对有活动性出血者采用内镜下止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我们对2008年至2010年对我院就诊的13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并行内镜下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6例均来自于2008年至2010来我院就诊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伴有(或不伴)不同程度的失血性贫血及休克表现,均经急诊胃镜证实诊断。其中男96例(70.5%),女40例(29.5%),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8.2岁。 1.2方法设备Olympus 260型电子胃镜,局部注射采用NM-3K注射针,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治疗采用Wilson MBL-6连发套扎器,1∶10000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 5%鱼肝油酸钠,以及高频电凝电切治疗仪、止血钛夹等。急诊胃镜检查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患者:非静脉曲张出血主要采用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液、冰生理盐水或凝血酶观察,不能止血则采用局部黏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高渗盐水溶液等,一般每次3~6点、每点1~2ml,对动脉血管性出血用止血钛夹钳夹,对于持续性出血者可用高频电灼血管、肽夹或微波等止血,直至病灶周围黏膜发白、肿胀,无活动性出血。 2 结果 2.1急诊胃镜检查出血病变检出率100%。出血病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62例(45.6%)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29例(21.3%);胃溃疡(Gu)13例(9.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1例(8%);胃癌11例(8%);Mallory-Weiss综合征3例(2.2%);dieulafoy病3例(2.2%);食管黏膜糜烂、剥离伤等4例(2.9%)。 2.2治疗结果及转归治疗措施包括内镜止血、常规生命体征支持、抑酸等治疗。胃镜检查时见大部分病例出血已停止,有活动性出血者仅38例,占28%。经急诊胃镜下及临床综合治疗,136例患者成功止血133例(98.1%),无1例死亡,3例转外科手术治疗。 3 讨论 急诊胃镜检查时指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检查,可大大提高出血病因诊断的准确性,是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最有效的手段,并可行胃镜下止血治疗,其运用越来越普及[1]。急诊胃镜对出血部位、病因诊断率高,可达80%~90%[2]。因此,急诊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尽快明确出血部位及病因至关重要。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很多,通过本组资料统计结果分析显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Mallory-Weiss综合征。这与学者所做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证明了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仍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3]。 急诊胃镜为上消化道出血提供极为有效的治疗途径。经胃镜可进行直接止血治疗,其方法主要有注射、钛夹、局部喷洒药物和高频电凝、微波止血等[3],特别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内镜下治疗使救治成功率大大提高。在最多见的溃疡病伴出血中,对有活动出血者,如溃疡面较大,出血灶在溃疡面中央者,可以首选去甲肾上腺素喷洒,如仍有出血,再酌情选择出血点周围1~2点注肾上腺素0.5~1ml,一般情况下出血可停止或使出血量减少,此时择机上钛夹,视野多暴露较好,尽量将正常组织连同出血灶一起夹住,往往可加强止血效果。经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安全、方便、有效、创伤小等优势,本研究显示总止血率为98.2%。经急诊胃镜及内科综合治疗,136例患者成功止血133例(98.1%),无一例死亡。 综上所述,急诊胃镜检查能明显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率,同时,在临床上可实施切实有效的止血治疗。因此,可作为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及治疗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谢毅,等.消化道出血.内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6. [2]陈凡,周萍.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检查567例分析[J].中国消化内镜杂志,1999, 3(16):184-5. [3]姜中伟.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及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08,12(12): 1202-3.

内镜科各检查项目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附件4: 内镜科各检查项目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一、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一)适应证 1、有上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不适、胀、痛、烧心及反酸、吞咽不适、梗噎、嗳气、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等。 2、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或症状与钡餐检查结果不符者。 3、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须做内镜止血治疗者。 4、须随访的病变,如溃疡病、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等。 5、高危人群(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的普查。 6、须做内镜治疗者。 (二)禁忌证 1、食管、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2、严重心、肺、肾、脑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3、精神病及意识明显障碍不能合作者。 二、结肠镜检查 (一)适应证 1、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 2、原因不明的慢性腹泻、便秘、腹痛、腹胀; 3、钡剂灌肠发现有异常; 4、不能排除大肠或末端回肠的肿物; 5、原因不明的低位肠梗阻; 6、某些炎症性肠病须做鉴别和确定累及范围及程度; 7、大肠某些良性病变为除外恶性变; 8、大肠息肉和癌诊断已明确,为了除外其他部位有无伴发性病变;

9、行结肠镜下治疗; 10、大肠某些疾病药物治疗的随访; 11、大肠癌手术后,大肠息肉摘除后随访; 12、大肿肿瘤的普查。 (二)禁忌证 1、疑有大肠穿孔、腹膜炎; 2、严重心、肺、肾、肝及精神疾病; 3、多次开腹手术或有肠粘连者,应慎行结肠镜检查; 4、妊娠期可能会导致流产或早产; 5、大肠炎症性疾病急性活动期为相对禁忌证; 6、高热、衰弱、严重腹痛、低血压者,最好待病情稳定后再行结肠镜检查; 7、不合作者及肠道准备不充分者为相对禁忌证。 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R) (一)适应证 1、原因不明的梗阻性黄疸; 2、怀疑为胰、胆及壶腹部恶性肿瘤者; 3、疑为胆源性胰腺炎者; 4、病因不肾的复发性胰腺炎; 5、胰胆系先天性异常,如胆总管囊肿、胰腺分裂症、胆胰管汇合异常等; 6、胆囊结石拟行腹腔镜切除术,须除外胆总管结石者; 7、胆囊切除术后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痛者; 8、胆道感染并胆管阻塞须行鼻胆管或内支架引流减黄者; 9、胆管及胰腺疾病须行内镜下治疗者; 10、不明原因上腹痛须除外胆管及胰腺疾病者; 11、疑为Oddi括约肌及胆管功能障碍须测压者; 12、因胆、胰病变须收集胆汁、胰液检查者; 13、疑为胆道出血者;

上消化道出血评分表说明书

1.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风险评估方法 消化道出血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危及生命,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故应当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目前临床常用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系统。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一般根据年龄、有无伴发病、失血量等指标将UGIB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年龄>65岁、伴发重要器官疾患、休克、血红蛋白浓度低、需要输血者再出血风险增高。无肝肾疾患的血尿素氮、肌酐或血清转氨酶升高者,病死率增高。 Rockall评分系统分级 文档

Rockall评分系统0~7分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评分依据,又称为临床评分,用于预测UGIB住院患者的再出血风险和死亡风险。该系统依据患者年龄、休克状况、伴发病、内镜诊断和内镜下出血征象5项指标将患者分为高危中危或低危人群,积分≥5分者为高危,3~4分为中危,0~2分为低危。详见表1。 文档

文档

Blatchford评分系统分级 包含了临床数据和实验室检查信息,用于判定需要干预的方式(输血、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及死亡风险。当Blatchford评分为0时,患者不需要入院行输血、内镜或手术治疗。积分≥6分为中高危,<6分为低危。详见表2。 文档

文档

Stanley等于2009年在《柳叶刀》发表的一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选取了123例Blatchford评分为0的患者,有84人未入院治疗,其中23人在门诊接受了内镜检查,全部未发现溃疡、静脉曲张或肿瘤,也未采取任何特殊治疗,对其余患者随访6个月后,也未出现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而再入院。 2.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镜治疗 内镜的时机 对于大多数UGIB都应在24h内行内镜治疗,但是对高危和低危患者则推荐不同。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严重多病共存的低危患者是否早期胃镜检查有不同意见。源于一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trial,RCT),研究观察了110例患者,对比2h内和48h内行胃镜者的预后,结果显示其在出血、外科手术及死亡率上无明显差别。另一项RCT比较了93例在6h与48h内行胃镜,得出同样结果,但是早期胃镜检查,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而前面提到Blatchford评分为0者,不行内镜治疗对患者预后无影响,因此总体而言,对低危患者早期胃镜检查并不重要。而对高危患者,最近一项观察性研究发现,高危患者(Blatchford评分≥12),12h后行胃镜检查,患者术后死亡率为44%,若早期胃镜检查患者术后死亡率则为0%,显然l2 h后的胃镜检查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早期胃镜检查者。 文档

消化系统常见的内镜检查

消化系统常见的内镜检查 纤维胃、十二指肠镜 小肠镜 结肠镜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胆道镜 腹腔镜 纤维胃、十二指肠镜 适应症 有明显的消化系统症状但病因不明 上消化道出血需查明原因 疑有上消化道肿瘤而X线钡餐不能确诊 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术后随访 需内镜治疗 纤维胃、十二指肠镜 禁忌症 严重心、肺疾病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昏迷等状态 急性食管,胃,十二肠穿孔,腐蚀性食管炎 神志不清,精神失常等不能合作者 严重咽喉部疾患,主A瘤,颈胸段脊柱畸形 急性传染病(HBV、HCV、HIV) 纤维胃、十二指肠镜 术前护理 做好解释,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排除禁忌症 禁食8h,有幽门梗阻者需洗胃 遵医嘱镇静及使用抗胆碱药 准备用物 纤维胃、十二指肠镜 (1)迅速准备好抢救用物,如静脉切开包、气管切 开包、人工呼吸器等; (2)病人取平卧位,注意保暖,给予氧气吸入; (3)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静脉切开,按医嘱 补充血容量; (4)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给药速度; (5)如循环衰竭持续存在,按医嘱给予升压药。1.简述去除和避免肝性脑病发生的措施 2.简述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腹痛的特点 3.简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护理措施 4.简述急性胰腺炎的低血容量休克的抢救1)迅速准备好抢救用物,如静脉切开包、气管切 开包、人工呼吸器等;

(2)病人取平卧位,注意保暖,给予氧气吸入; (3)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静脉切开,按医嘱 补充血容量; (4)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给药速度; (5)如循环衰竭持续存在,按医嘱给予升压药。术后护理 咽喉部麻醉作用未消失之前勿吞咽及进食 当天进流质或半流,活检者进温凉流质 观察病人有无异常,如咽痛、腹痛等 做好内镜的消毒 纤维结肠镜 适应症 原因不明的慢性腹泻、便血及下腹痛 钡剂灌肠可疑病变 炎症性肠病的随访 结肠癌普查、诊断、术后随访 结肠息肉及术有随访 纤维结肠镜 禁忌症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休克及精神病病人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脏器穿孔、腹内广泛 粘连、大量腹水 肛门、直肠严重狭窄 重度结肠炎 妊娠妇女 纤维结肠镜 术前护理 做好解释,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排除禁忌症 检查前1d进流质,检查晨禁食 做好肠道准备 遵医嘱镇静及使用抗胆碱药 准备用物 纤维结肠镜 术后护理 观察15-30min再回房,做好肛门清洁 术后3d进少渣饮食,适当休息 观察病人有无腹痛、腹胀及排便情况 做好内镜的消毒 上消化道内镜可分为食管镜、胃镜和十二 指肠镜。食管镜主要用于食管以及贲门的检

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上消化道内镜:包括食管镜、胃镜及十二指肠镜,皆通过口腔或鼻腔进入食道、胃或十二指肠。 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对检查能否顺利进行很重要,准备不好,可导致检查失败。 一、对患者作好解释工作,争取医、患配合。不少患者对内镜检查有恐惧感,需耐心解释,争取患者合作,要使患者知道: 1.内镜检查能够直接观察食管、胃粘膜病变,是发现病变的最好方法,尤其能够发现早期病变。对可疑的病变或不能肯定的病变,可以通过内镜钳取标本,作病理检查,以使诊断明确,治疗才能有的放矢。 2.纤维内镜或电子内镜都是软性镜,可以随解剖腔道弯曲行进,不损伤组织,不引起疼痛。 3.与医护人员配合,遵从医护人员的指导,除有些恶心感外,无其它不适。 4.如发现病变需要通过内镜内管道采取粘膜标本,作病理检查。所采取的标本是粘膜,这些粘膜70-96小时更新一次,即使不取,粘膜也会自行代谢脱落,所以对健康无害。 二、检查当天需禁食5-8小时,在空腹时进行检查。否则如胃内存有食物则将影响观察。若患者有胃排空延迟,禁食时间需更长,一般早晨禁食早餐即可达到要求,因经过一夜未进食,胃腔一般不积存食物。如有幽门梗阻等影响胃排空的病变,则禁食时间需延长,必要

时需先洗胃,才能使胃内积存食物排空。 三、咽部麻醉:目前是减少咽部反应,使检查时进镜顺利,有以下两种方法: 1.咽部喷雾法,于术前15分钟,用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于咽部喷雾,间隔数分钟再次喷雾。 2.麻醉糊剂吞服法,于术前吞服麻醉糊10mL,此方比较简便,麻醉效果较佳。麻醉糊剂为胶体,除麻醉作用外,并有润滑、祛泡作用。 四、有些患者对咽部刺激不敏感,不进行麻醉,也能耐受检查,如果对多种药物过敏的患者,为避免过敏反应,可以不用麻醉剂。 五、镇静剂:对精神紧张的患者在检查前15分时可用安定10mg 肌肉注射。个别患者也可能静脉注射安定5-10mg,以消除紧张。一般患者不必应用,均能顺利完成检查。 六、解痉剂:为减少胃肠蠕动及痉挛,便于观察,可于术前10分钟肌肉注射654-2或阿托品,也可用解痉灵(丁溴东莨菪碱)20-40mg肌肉注射,即可达到减少蠕动的目的。一般不用解痉剂绝大部分患者皆能顺利完成检查,且可避免解痉药引起的心率加快,尿潴留,瞳孔散大等副作用。对青光眼、心动过速等病人则不用解痉剂更安全。 七、嘱患者松开领扣及腰带,左侧卧位躺于检查床上,头枕于枕上,下肢半屈,放松身躯,尤其颈部需保持自然位置,含上口垫,轻轻咬住,并深呼吸。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及临床研究

---------------------------------------------------------------最新资料推荐------------------------------------------------------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及临床研究 1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及临床研究【摘要】目的: 探讨急 诊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诊断的意义以及内镜治疗措施 对疾病转归的影响。 方法:对11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胃镜检查和临床资料及 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17 例急诊胃镜检查病变检出率为 100%, 出血的主要病 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胃恶性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 张等。 经内镜及内科综合治疗总止血率为 97. 1%。 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尽早行急诊胃镜检查以明确病因, 对有活动性出血者采用镜下止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急诊; 胃镜检查; 上消化道出血【中国分类号】R7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9)06-0348-02 【Abstrac t】A im: To evalua te the e ffect of em erg ency gastroscopy on etio log ical diagnosis and endoscop ic treatm ent on prognos is o f the d isease.M ethods Em erg ency endoscop ies, c linical info rma tion and treatm ent results of 117 cases o f patien ts w ith upper gastro intestinal b leeding w ere Re tro spectively ana ly zed. Results Lesion rate o f 117 cases o f gastroscopies is 2 100%. The m ain causes of b leed ing are 1 / 7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消化神经中心

第一章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上消化道内镜能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壶腹至降段的黏膜形态及病变如有病变可作活体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适应证】 1。有上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不适、胀痛、烧心及反酸、吞咽不适梗噎、嗳气、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等; 2.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或症状与钡餐检查结果不符者; 3。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须做内镜止血治疗者; 4。须随访的病变如溃疡病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等; 5.高危人群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的普查; 6。须做内镜治疗者。 【禁忌证】 1.食管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2.严重心肺肾脑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3.精神病及意识明显障碍不能合作者。 【术前准备】 1。器材:内镜、光源主机、活检钳、细胞刷、必要的各种治疗器械、表面麻醉剂、各种急救药品备用以及内镜消毒设备。 2。技术准备:了解病史检查目的特殊要求其他检查情况有无内镜检查禁忌证,有无药物过敏及急慢性传染病等。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

及配合检查须注意的事项,术前禁食6-8小时,已做钡餐检查者须待钡剂排空后再做胃镜检查,幽门梗阻患者应禁食2—3天,必要时术前洗胃。最好排空大小便.咽部麻醉检查前15分钟用2%-4%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喷雾或口含,也可含服麻醉祛泡糊剂,有麻醉药过敏史者可不用麻醉。不必常规应用镇静剂、解痉剂,对个别精神紧张或胃肠蠕动强者可在检查前15分钟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或丁溴东莨菪碱10mg或行清醒镇静麻醉.术前常规检查各项器材是否齐备。 3.操作方法及程序: (1)患者体位: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部略向前倾双腿屈曲;如患者有活动假牙宜取出,松解领口和裤带,轻轻咬住牙垫。 (2)插镜:①单手法:术者面向患者左手持内镜操纵部,右手在距离镜端处持镜使镜面对准患者舌根部,将镜端自牙垫中插至咽后壁,左手调节旋钮方向,使之顺利到达咽喉部,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顺势轻柔地插入食管。切忌用暴力硬插。②双手法:少数患者不能有效做吞咽动作或单手法插镜困难时,可用双手法插镜。先将牙垫套于镜身,用左手示指试探患者咽喉部右手持镜端送入口腔,务必使镜面方向或先端部弯曲弧度与舌根部相平行,在左手示中二指中间将镜插至咽喉部,如有阻力应调整插镜方向。切忌强行通过。 (3)胃镜检查次序:插镜后内镜直视下从食管上端开始循腔进镜,依次观察食管贲门胃体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在退镜时依次从十二指肠、胃窦、胃角(低位翻转)、胃体、胃底贲门(高位翻转)、食管退出,依次顺序全面观察.应用旋转镜身、屈曲镜端等方法观察上消化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诊疗指南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诊疗指南 上消化道内镜能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壶腹至降段的粘膜形态及病变,如有病变可作活体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适应证】 1.有上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不适、胀、痛、烧心及反酸、吞咽不适、梗噎、嗳气、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等。 2.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或症状与钡餐检查结果不符者。 3.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须做内镜止血治疗者。 4.须随访的病变,如溃疡病、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等。 5.高危人群(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的普查。 6.须做内镜治疗者。 【禁忌证】 1.食管、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2.严重心、肺、肾、脑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3.精神病及意识明显障碍不能合作者。 【术前准备】

1.器材内镜、光源主机、活检钳、细胞刷、必要的各种治疗器械、表面麻醉剂、各种急救药品(备用)以及内镜消毒设备。 2.技术准备 (1)了解病史、检查目的、特殊要求、其他检查情况、有无内镜检查禁忌证、有无药物过敏及急、慢性传染病等。 (2)向患者讲明检查目的及配合检查须注意的事项。 (3)术前禁食6~8h。已做钡餐检查者须待钡剂排空后再做胃镜检查。幽门梗阻患者应禁食2~3d,必要时术前洗胃。最好排空大小便。 (4)咽部麻醉:检查前15min用含2%~4%利多卡因的胶浆(内有祛泡剂)或普鲁卡因喷雾或口含,有麻醉药过敏史者可不用麻醉。 (5)不必常规应用镇静剂、解痉剂,对个别精神紧张或胃肠蠕动强者可在检查前15rnin肌内注射阿托品。患者条件许可时可行无痛胃镜检查。 (6)术前常规检查各项器材是否齐备。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患者体位 (1)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部略向前倾,双腿屈曲。 (2)如患者有活动假牙宜取出,松解领口和裤带,轻轻咬住牙垫。

内镜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疗效观察

内镜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6-11T15:37:36.6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7期作者:朱捷李松 [导读] 与内镜下药物注射相比,内镜下使用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较好,并发症相对少。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的8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对照组用内镜下注射药物止血,比较两组即时止血率、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即时止血率为100%,对照组为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72 h后再出血率为5.2%,而对照组为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内镜治疗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内镜下药物注射相比,内镜下使用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较好,并发症相对少。关键词:内镜;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某处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胆管等。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急重症,且死亡率较高,其治疗关键就是及时并有效止血。消化内镜治疗该症的效果显著,通过积极治疗,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还能降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的8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由胃镜检查确诊,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黑便现象,严重者可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4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6~54岁,平均年龄为(34.9±5.4)岁;对照组4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7~55岁,平均年龄为(35.6±6.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接受胃镜检查,实行血压、呼吸、心率、血样饱和度、脉搏监护等,给予禁食、低流量吸氧、洗胃、扩充血容量,必要时输血等治疗,患者同时静脉注射奥美拉唑,2次/d,40mg/次,连续治疗7d。观察组患者在消化内镜下止血,根据患者病灶的具体情况选择热凝止血、药物局部注射及机械止血等治疗;热凝止血主要用于毛细血管扩张及小动脉显露性出血患者,主要有微波法、高频电凝法及热探头法等,在电凝时避免过度电凝导致的组织损伤;局部药物黏膜注射主要在动脉血管喷射性出血治疗中使用,经消化内镜钳道插入注射针,距离出血血管周围的1~1.5mm处选择多点注射,一般为四点,深度在2.5mm以内,每次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盐水1.5mm以内,出血停止后将注射针拔出;机械止血主要有内镜下皮圈结扎法、金属止血夹、缝合止血法、球囊压迫止血法等;金属夹止血主要用于消化道动脉性出血,内镜皮圈结扎法止血主要用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食管、幽门、贲门、十二指肠球等出血主要采用球囊压迫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云南白药、甲肾上腺素4g溶于100mL清水中口服,间隔1h服用1次。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止血效果比较 即时止血率:观察组为100%(42/42),对照组为83.33%(35/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72小时后再出血率:观察组为4.76%(2/42),而对照组为23.81%(10/42),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高于观察组,以上说明使用钛夹组止血效果好于注射组。 2.2 并发症比较观 察组患者内镜治疗相关并发症为0%;对照组有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3例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并发症为16.6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 3 讨论 在消化道出血中,上消化道出血占90%以上,其中消化性溃疡为主,其次为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胃癌等。上消化道出血发病多比较急,病情危重,常规内科止血药物治疗起效较慢,部分出血量较大患者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导致患者需要转为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在临床的推广使用,上消化道内科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通过内镜能够对出血部位及病灶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从而选择热凝止血、局部注射及机械止血等多种方法进行止血,止血效果显著同时能够准确判断出血原因,对于进一步的对症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有效减少了再次出血的发生。 消化内镜治疗尽量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休克得到纠正的基础上进行,在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后24h内尽早治疗;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尽量补充血容量,对于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尽量将其血红蛋白提高至70g/L后再行内镜治疗;对于难以纠正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可同时进行休克纠正及内镜治疗。在治疗中若患者出现躁动,极易引起误吸现象,而误吸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在对患者治疗同时,医护人员要加强观察护理,从而减少误吸等发生。在对心脏病变患者及年纪较大患者进行治疗时,尽量进行心电图检查,对其是否出现心脏病变进行鉴别,对内镜治疗的操作风险进行评估。采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具有显著的推广价值。参考文献: [1]陈进贤,郑荣侨.内镜治疗十二指肠降部巨大息肉后诊断Peutz-Jeghers综合征一例[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02):75. [2]瞿春莹,徐雷鸣,周敏,等.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9069):1328-1329. [3]赵文婕,刘变英,盛剑秋等.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8(13):27-29. [4]王旭,陈虹,黄云帆等.Dieulafoy 病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成功救治体会[J].医学与哲学,2014,17(6):75-76,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