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物理检查

合集下载

体检报告说明之物理检查及基本检测项目

体检报告说明之物理检查及基本检测项目
23
(3)叩诊
◊ 正常腹部叩诊除肝、脾区外呈浊音或实音外, 其余部位均为鼓音
(4)听诊
◊正常情况下肠鸣音每分钟4-5次 ◊肠鸣音每分钟10次以上称肠鸣音亢进,见于肠炎 ◊肠鸣音渐弱或消失,持续3-5分钟以上才听到一次或
听不到肠鸣音,见于急性腹膜炎
24
4. 神经系统
(1)一般情况
神经系统的检查包括意识、思维、颅神经、 肌肉、运动、感觉等方面。 正常情况 ◊有正常理解、表达、阅读、书写能力,发音清晰 ◊具有正常思维 ◊心态、情绪正常
52
3. 牙龈及牙周组织
正常情况 ◊正常呈粉红色 ◊无牙龈肿胀、牙龈颜色异常
53
4. 口腔粘膜及舌
正常情况 ◊口腔粘膜湿润、光滑 ◊无斑、丘疹、溃疡、糜烂、结节、萎缩、假膜
54
5. 颞颌关节
正常情况 ◊正常开口度平均为3.7厘米,开口不偏斜 ◊咀嚼运动时关节区或关节周围肌群无疼痛 ◊关节在下颌运动时无明显弹响和杂音
慢性肿痛、输卵管肿块、卵巢下垂、卵 巢萎缩、卵巢肿块
61
6. 宫颈涂片检查
检查目的 ◊筛查宫颈癌和某些性传播疾病 检查方法
在阴道窥器暴露阴道及宫颈,以棉纱球拭去 宫颈粘液,用特制的刮板或子宫颈管刷置于宫颈 管内收集宫颈外口和宫颈管的脱落细胞送检。
62
注意事项
1
外阴、阴道避免使用任何阴道冲洗 液、阴道栓剂
肺气肿
14
(2)触诊
◊ 心前区震颤
▪ 正常情况:正常人的心前区触及不到任何震颤 ▪ 异常情况的意义:心前区胸壁可触及到细小类似于
猫喘的震动,是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
◊ 心包摩擦感
▪ 正常情况:正常人无心包摩擦感 ▪ 异常情况的意义:心包摩擦感见于心脏疾病

神经系统查体要点

神经系统查体要点

神经系统查体要点1.神志状态评估:观察患者的警觉程度、意识清晰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检查患者的思维、记忆、定向能力和情绪状态。

2.眼底检查:通过检查眼底血管和视神经盘来评估患者的视觉功能和神经血管状况。

包括观察眼底血管的直径、弯曲度、颜色和视神经盘的颜色、形状和边界。

3.头颅和颈部检查:观察患者的头颅外形、面部表情和颈部姿势等。

检查颈部的血管、淋巴结和甲状腺。

4.肢体检查:对患者的肢体进行观察和检查,包括观察肢体的外形、活动度、抽动和震颤等。

检查肢体的肌力、肌张力和肢体的感觉。

5.脑神经检查:对脑神经进行逐一检查。

包括眼动、面部表情和咀嚼肌肌力的检查、视力和视野的检查、听力和平衡功能的检查等。

6.感觉检查:评估患者的感觉功能,包括触觉、疼痛、温度和震动觉等。

通过刺激不同部位的皮肤来检查患者的感觉反应和感觉异常。

7.运动检查:检查患者的肌力、肌张力、协调性和运动功能。

包括主动肌力和被动肌力的测定,肌张力的评估和肌肉协调测试等。

8.考查脊柱:检查患者的脊柱外形、弯曲度和活动度等。

通过观察患者的站立姿势、弯头、屈腰、转身等动作来评估脊柱的功能。

9.脑脊液检查:对患者进行腰椎穿刺以获取脑脊液样本。

通过检查脑脊液的颜色、清晰度、压力和蛋白质、葡萄糖、白细胞等指标来评估脑脊液的状态。

10.神经影像学检查:如果需要进一步评估患者神经系统的疾病情况,可以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如头颅MRI、脊柱CT等。

以上是神经系统查体的主要要点,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客观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健康状况,辅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疾病症状,还可以有一些特殊的神经系统检查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神经内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神经内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神经内科常见病诊疗常规目录脑梗死 (3)脑出血 (1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2)癫痫 (27)血管性痴呆 (38)帕金森氏病 (43)头痛 (49)面神经炎 (52)颈椎病 (55)格林巴利综合症 (58)多发性硬化 (63)病毒性脑炎 (67)蛛网膜下腔出血 (70)化脓性脑膜炎 (75)周期性麻痹 (81)脑梗死(TCD编码:BNG080;ICD-10编码:I63.902)【概述】脑梗死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依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通常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诊断】(一)病史1.易患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心脏病、心律不齐。

2.诱因、起病形式:静态,低动力循环等,起病急缓,症状达高峰时间。

(二)症状1.颈动脉系统CI: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

2.椎基底动脉系统CI:眩晕、交叉瘫、四肢瘫、球麻痹、意识障碍等。

(三)体征1.颈动脉系统CI:三偏症状、视力障碍、血管杂音、体像障碍、尿失禁及/或尿潴留、精神症状。

失语、失读、失写、失认、椎体外系症状的有无。

2.椎基底动脉系统CI:眩晕、眼震、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交叉瘫、四肢瘫、球麻痹、意识障碍等。

(四)其他物理检查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面色、全身系统检查。

2.原发病的检查:(1)心脏:大小、节律、杂音。

(2)大血管:搏动、血管杂音等。

(3)其它栓子来源:如骨折、后腹膜充气造影等。

(五)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脂、血糖、血电解质、凝血五项、血沉、肝肾功能、高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血培养+药敏(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所致)等。

腰穿:不作为常规,但对于观察颅内压及鉴别诊断方面有时意义重大。

2.头颅CT:8小时内一般不能显示梗死灶,但可以鉴别缺血和出血病变;24小时后一般可以明确看到低密度区。

物理诊断学――神经系统检查

物理诊断学――神经系统检查

物理诊断学――神经系统检查
目的要求:
一、了解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能的检查)。

二、掌握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简要讲授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检查方法由学生自学参考。

二、重点讲授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病理反射的临床意义。

(一)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二)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
反射、跟腱反射。

(三)病理反射:
1.巴彬斯基征(Babinski征)及与其临床意义相同的奥本海姆
(0ppenheim)征、戈尔登(Gordon)征、查多克(Chaddock)征。

2.霍夫曼(Hoffmann)征。

3.阵挛,髌阵挛及踝阵挛。

(四)脑膜刺激征:
1.颈项强直。

2.克尼格(Kernlig)征。

3.布鲁辛斯基(Brudzinski)征。

(五)拉塞格(Lasegue)征。

教学时数:3学时(课堂讲授1,实习2)。

教学方法:
一、重点讲授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病理反射阳性时的临床意义。

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相互练习检查方法,
三、示教病理反射,指导学生检查,结合临床分析阳性体征的意义。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
颅骨病变:骨折、炎症和肿瘤 颅内病变:蝶鞍、内耳道和颈静脉孔扩大,协助定性、定位
26
基本病变表现-CT、MRI
27
疾病影像表现
28
胶质瘤
组织类型: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等 分级:I级星形细胞瘤、II级成星形细胞瘤、III、IV级
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
影像表现:
平片:颅高压、肿瘤定位征 脑血管造影:现少用 CT、MRI:
沟、桥小脑角、大脑镰或小脑幕,少数脑室内
组织类型:合体型、纤维型、过渡型、砂粒
型、成血管细胞型
影像表现:
CT、MRI:CT平扫或T1W呈等或略高密度/信
号,T2W等或高信号,常有钙化,与脑膜广基相连, 界清,有占位效应,瘤周水肿无或轻,均匀明显强 化,MRI可见“脑膜尾征”,邻近骨质增生或破坏
14
正常表现-MRI
15
16
17
基本病变表现-平片
颅高压征:颅内占位病及继
发脑水肿或脑积水 儿童:
头颅增大、囱门增宽、颅板变 薄、颅缝分离、脑回压迹增多
成人:蝶鞍改变
鞍背和鞍底骨质模糊或消失
18
基本病变表现-平片
脑瘤定位征:
局限性颅骨变化:破坏(恶性肿瘤)、增生(脑膜瘤) 蝶鞍改变:增大(鞍内型)、扁平(鞍上型)、双鞍底
MRI:T1W稍低信号,T2W等或高信号
33
垂体瘤
C+-
C+
T1W
34 C+
垂体瘤
T1W
T2W
C+
T2W
T1W
35
听神经鞘瘤
影像表现:
CT、MRI:桥脑小脑角池内CT平扫或T1W等、低或高,
CTA:静脉团注水溶性碘剂后,当对比剂流经脑血管时,进行

神经科查体步骤

神经科查体步骤

神经科查体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1. 基本生命体征的评估: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

2. 神经功能评估:主要涉及肌力、肌张力以及浅反射和病理征等。

首先需要对肢体肌肉力量进行评估,以了解肌肉的健全程度。

肌张力是肌肉松弛时的硬度,可以用来判断肌肉是否处于紧张状态。

浅反射是指皮肤直接受刺激而引起的收缩反应,可以帮助检查反射是否存在。

3. 视觉和听觉评估:观察患者是否有视力问题或色盲,以及听力是否正常。

4. 协调功能评估:主要检查肢体和语言是否协调。

5. 精神状态评估:检查患者是否有精神疾病,是否有认知障碍。

6. 辅助检查:包括脑电图、头颅CT、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因。

在查体过程中,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步骤,避免造成患者不适或受伤。

同时,查体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是临床神经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通过检查可以匡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本文将介绍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一、视觉检查1.1 视力检查:通过让患者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视力是否正常。

1.2 瞳孔检查: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应,可以了解患者的瞳孔功能是否正常。

1.3 眼球运动检查: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范围和协调性,可以判断患者的眼球运动功能是否正常。

二、感觉检查2.1 皮肤感觉检查:通过触摸不同部位的皮肤,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触觉、温度和疼痛感觉是否正常。

2.2 运动感觉检查:通过让患者闭眼、伸展四肢等动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运动感觉是否正常。

2.3 深部感觉检查:通过检查患者的位置觉、振动觉等深部感觉,可以了解患者的深部感觉功能是否正常。

三、运动检查3.1 肌力检查:通过让患者做不同的肌肉收缩动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肌肉力量是否正常。

3.2 肌张力检查:通过触摸患者的肌肉,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肌张力是否正常。

3.3 运动协调性检查:通过让患者做一系列协调性动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运动协调性是否正常。

四、腱反射检查4.1 肱二头肌腱反射:通过敲击肘部的肱二头肌腱,可以了解患者的肱二头肌腱反射是否正常。

4.2 膝腱反射:通过敲击膝盖的膝腱,可以判断患者的膝腱反射是否正常。

4.3 踝腱反射:通过敲击踝部的踝腱,可以了解患者的踝腱反射是否正常。

五、神经系统特殊检查5.1 巴宾斯基征检查:通过刺激患者的脚底,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巴宾斯基征阳性。

5.2 勒伯特征检查:通过让患者做不同的动作,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勒伯特征阳性。

5.3 其他特殊检查: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医生还可以进行其他特殊的神经系统检查,以匡助诊断疾病。

综上所述,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是神经学诊断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子细的检查可以匡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神经系统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神经系统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神经系统检查引言概述:神经系统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部份,用于评估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在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医生会根据一定的评分标准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否受损。

本文将详细介绍神经系统检查评分标准的内容。

正文内容:1. 神经系统检查的大点1: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1 视觉功能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视力、视野、眼球运动等方面。

1.2 听觉功能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听力、听觉反射等方面。

1.3 触觉功能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触觉、痛觉、温度感觉等方面。

1.4 前庭功能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平衡感觉、位置感觉等方面。

2. 神经系统检查的大点2:神经系统的运动功能2.1 肌力检查:包括检查患者不同肌群的力量,如上肢、下肢的肌力等。

2.2 肌张力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肌肉张力,如肌肉的弹性、反抗等。

2.3 运动协调性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动作协调性,如手指的快速运动、步态等。

2.4 运动障碍检查:包括检查患者是否存在震颤、肌阵挛等异常运动。

3. 神经系统检查的大点3:神经系统的脑神经功能3.1 嗅觉功能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嗅觉敏感度。

3.2 味觉功能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味觉敏感度。

3.3 面部肌肉功能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面部表情、眼睑运动等。

3.4 咀嚼和吞咽功能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咀嚼和吞咽动作是否正常。

4. 神经系统检查的大点4:神经系统的脑脊液功能4.1 脑脊液压力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脑脊液压力是否正常。

4.2 脑脊液成份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脑脊液中的蛋白质、糖等成份。

4.3 脑脊液细胞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脑脊液中的细胞数量和类型。

5. 神经系统检查的大点5:神经系统的脑电图功能5.1 脑电图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脑电图是否正常。

5.2 脑电图波形检查:包括检查患者脑电图中的α波、β波等波形。

5.3 脑电图频率检查:包括检查患者脑电图中的频率范围是否正常。

总结:综上所述,神经系统检查评分标准涵盖了神经系统的感觉、运动、脑神经、脑脊液和脑电图功能的检查。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方法,用于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通过观察和测试患者的神经系统反应和体征,医生可以获取有关神经系统状况的关键信息。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的内容和意义。

引言概述: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是一种临床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

它通过观察和测试患者的神经系统反应和体征,为医生提供了关键的诊断依据。

正文内容:1.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的基本方法1.1 神经系统观察: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肢体姿式和步态等,来判断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1.2 神经系统感觉检查:医生通过触摸、针刺和温度感觉等测试,评估患者的感觉功能和神经传导速度。

1.3 神经系统运动检查:医生通过测试患者的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反射等,来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传导状态。

2.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的临床应用2.1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如帕金森病、脑卒中和多发性硬化等。

2.2 神经系统功能评估:通过神经系统体征检查,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匡助制定治疗计划和监测疾病发展。

2.3 神经系统损伤评估:神经系统体征检查可以匡助医生评估神经系统损伤的程度和范围,为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

3.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的常见方法3.1 神经系统观察方法:包括观察面部表情、肢体姿式和步态等。

3.2 神经系统感觉检查方法:包括触摸、针刺和温度感觉测试等。

3.3 神经系统运动检查方法:包括测试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反射等。

4.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的注意事项4.1 检查环境:应保持肃静、舒适的环境,以减少干扰和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4.2 患者合作: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指示和操作,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4.3 专业技能:神经系统体征检查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以确保准确的结果和诊断。

5.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的意义和局限性5.1 意义:神经系统体征检查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匡助医生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和疾病状态。

神经内科诊疗常规

神经内科诊疗常规

神经内科诊疗常规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病史采集】(一)发病较急,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或其它发热性疾病史。

(二)多见于青壮年,男多于女;工人、农民占多数;全年均可发病,但以8~11月发病者稍多。

(三)病情发展迅速,起病时常先有神经根性痛和感觉异常及运动障碍,常先是下肢无力,逐渐加重并上升累及上肢及颅神经,数日内发展至高峰。

(四)一般3~4周后开始恢复,但也有持续时间更长者,严重病例出现呼吸肌麻痹可危及病人生命。

【物理检查】1、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下肢重于上肢,远端重于近端(也有近端重于远端)。

重者呼吸肌麻痹而致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2、以主观感觉障碍为主,如蚁走感、麻木、针刺感,面部也可出现感觉异常;偶见疼痛如头痛、腰背部痛;神经根牵引痛明显,并可出现肌肉压痛,客观检查感觉障碍不明显,若有感觉障碍,多呈手套式或袜套式感觉减退。

3、颅神经以第7、9、11、12对受损较为常见,以运动障碍为主,多数为双侧对称性,表现为面肌、软腭、声带、咽喉肌肉瘫痪。

除嗅神经以外,其余各对颅神经均可受累。

4、反射改变为四肢深反射对称性减弱或消失,浅反射和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常保存,但也可消失,病理反射阴性。

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肢体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偶见,常有手足出汗、发红、肿胀及皮肤营养改变。

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和呼吸困难表明病变已累及延髓,一般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辅助检查】脑脊液压力多数正常,发病早期蛋白可不升高,7~10天后蛋白开始上升,而细胞数一般不增多(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蛋白含量可在80~1000毫克%之间,糖和氧化物含量正常。

(七)心电图可见心肌受损。

【治疗原则】(一)加强护理,注意预防褥疮和防止畸形。

(二)有呼吸困难时注意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注射呼吸兴奋剂,严重者行人工呼吸,必要时早期做气管切开。

(三)激素疗法:氢化可的松100~300毫克或地塞米松20~4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注射,每天1次,两周后根据病情渐减量或停用。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标题:神经系统检查引言概述:神经系统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医生可以诊断和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部和脊髓疾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等。

本文将介绍神经系统检查的方法和意义。

一、神经系统检查的方法1.1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姿势、步态等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

1.2 神经系统感觉检查:医生通过测试患者的触觉、疼痛、温度感知等来评估神经系统感觉功能。

1.3 神经系统运动检查:医生通过测试患者的肌肉力量、协调性等来评估神经系统运动功能。

二、神经系统检查的意义2.1 早期发现神经系统疾病: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神经系统疾病,有助于早期治疗和干预。

2.2 评估治疗效果: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

2.3 指导康复训练: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可以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的指导,帮助患者恢复神经系统功能。

三、神经系统检查的适用人群3.1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已经确诊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可以评估疾病的程度和发展趋势。

3.2 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应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3.3 康复患者: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帮助康复患者了解自己的康复情况,指导康复训练的进行。

四、神经系统检查的注意事项4.1 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应选择有经验、设备齐全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4.2 遵医嘱配合检查:在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应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指导,积极配合检查过程。

4.3 注意检查后的复查和随访:检查后应定期复查和随访,及时了解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

五、神经系统检查的发展趋势5.1 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应用: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系统检查将更加准确和便捷。

5.2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为神经系统检查提供更多的辅助信息,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讲课神经系统检查法课件

讲课神经系统检查法课件

如血液检查、脑脊液检查等,可以检测相 关生物标志物和病原体。
如肌电图、脑电图等,可以检测神经传导 和电生理活动是否正常。
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高血压、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避免长期精神压 力等。
治疗
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采取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多 种治疗方式。
构和功能。
神经系统检查法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神经系统检查技术将不断涌现,如高 分辨率成像技术、神经电生理技术等。
应用拓展
随着人们对神经系统疾病认识的深入,神经系统检查法的应用范围 将进一步扩大,涉及更多种类的疾病和病变。
个性化诊疗
未来,神经系统检查法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 化的诊疗方案。
02
轴突是神经元的输出线 ,将信号传给其他神经 元或肌肉细胞。
03
树突是神经元的输入线 ,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 的信号。
04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 接点,传递信息。
02
神经系统检查法基础
神经系统检查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
通过神经系统检查,评估和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了解患者的病情 状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血压和心率
呼吸和消化功能
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和消化功能,判 断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通过测量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判断自 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04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
神经退行性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表现 为神经元死亡和神经功能障碍。
脑血管疾病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由脑血管病变 引起脑组织缺血或出血。
反射系统检查法

神经内科用便于使用的查体工具

神经内科用便于使用的查体工具

神经内科用便于使用的查体工具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学科,准确的体格检查对于神经内科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为了方便医生和患者的使用,简便而准确的查体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神经内科查体工具,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神经内科的体格检查。

一、反射锤反射锤是神经内科医生常用的查体工具之一。

它用于检查患者的深反射,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

常见的反射锤有普通型和轻型两种,普通型反射锤适用于常规体格检查,而轻型反射锤则适用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

二、牵引力评估仪牵引力评估仪是一种用于检查患者肌力的工具。

它基于物理力学原理,通过测量患者在特定动作中的最大牵引力来评估肌力状况。

通过使用牵引力评估仪,医生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肌力,判断肌力是否正常。

三、平衡评估仪平衡评估仪是一种用于检查患者平衡功能的工具。

它可以通过测量患者的体重分布、姿势控制等指标,来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

平衡评估仪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平衡状况,从而指导治疗和康复训练。

四、神经电生理仪神经电生理仪是一种用于检查患者神经传导功能的工具。

它通过测量患者神经细胞产生的电信号,来评估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肌肉功能。

神经电生理仪广泛应用于神经内科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神经病变类型和程度。

五、脑电图机脑电图机是一种用于检查患者脑电活动的工具。

它通过测量患者头皮上的电信号,来记录和分析脑电图图像。

脑电图机广泛应用于癫痫、脑炎等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脑电活动是否正常。

总结:以上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便于使用的神经内科查体工具。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指导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未来还会有更多便捷而准确的神经内科查体工具问世,为医生提供更好的帮助,进一步提升神经内科的诊疗效果。

国标儿童物理检测标准表

国标儿童物理检测标准表

国标儿童物理检测标准表一、身高和体重身高是儿童生长发育中重要的指标之一,反映了骨骼生长的情况。

体重则能反映儿童近期的营养状况。

根据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可以评估其生长发育的水平。

二、头围和胸围头围和胸围是评估儿童脑部和胸部发育的重要指标。

头围过小或过大可能提示脑发育不良,胸围过小则可能提示胸廓发育不良。

三、臀围和腿围臀围和腿围可以反映儿童下半身的发育情况,包括髋关节和下肢的发育。

四、皮脂厚度皮脂厚度是评估儿童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过厚或过薄都可能提示存在营养不良或过度肥胖的问题。

五、反射儿童的反射能力可以反映其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

例如,新生儿有无拥抱反射、膝跳反射等。

六、肌张力肌张力可以反映儿童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肌张力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提示存在神经系统发育的问题。

七、脊柱、胸廓、上肢和下肢发育脊柱、胸廓、上肢和下肢的发育情况可以直接反映儿童的骨骼发育状况。

八、听力检测听力检测可以评估儿童的听力功能,对于发现听力障碍并进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九、视力检测视力检测可以评估儿童的视力状况,对于发现视力问题并进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十、色觉检测色觉检测可以评估儿童的色觉功能,对于发现色觉障碍并进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姿势和步态姿势和步态可以反映儿童的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

异常的姿势和步态可能提示存在骨骼或神经系统发育问题。

十二、其他特殊检查项目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特殊的物理检查项目,如心脏听诊、腹部触诊等。

这些项目可以针对特定的健康问题或疑虑进行排查。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两对神经的解剖和功能关系密切,常同时受损
Ⅸ舌咽神经(glossopharyngerl nerve) :舌后1/
3 味觉,腮腺分泌,咽喉部的感觉、运动和反射, 内脏感觉。
Ⅹ迷走神经(vagus nerve):内脏感觉,耳部感觉,
咽喉部运动。
(八)副神经
Ⅺ副神经(accessory nerve): 躯体运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内脏运动。
(九)舌下神经
Ⅻ舌下神经 (hypoglossal nerve): 中枢性舌下神经麻痹:单侧舌下神经麻 痹时伸舌舌尖偏向病侧对侧,病久者不见舌 肌萎缩及舌肌颤动。 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单侧舌下神经麻 痹时伸舌舌尖偏向病侧,两侧麻痹者则不能 伸舌,病久者可见舌肌萎缩及舌肌颤动。
第二节
运动功能检查
运动包括随意和不随意运动,随意运动由 锥体束司理,不随意运动(不自主运动)由锥体 外系和小脑司理。 1、肌力:记录采用0~5级的六级分级法。 2、肌张力(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 增高:锥体束损害现象—折刀现象(痉挛) 锥体外系损害现象—铅管样强直、齿轮样 增高 降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如:前角灰质炎
(1)外观:注意是否有上睑下垂,睑裂是否对 称,观察是否有眼球前突或内陷、斜视、同 向偏斜,以及有无眼球震颤。 (2)眼球运动:请病人随检查者的手指向各个 方向移动,而保持头面部不动,仅转动眼球; 最后检查集合动作。 (3)瞳孔及瞳孔反射:注意观察瞳孔的大小、 形状、位置及是否对称,正常人瞳孔直径约 3~4㎜,圆形、边缘整齐、位置居中。
(五)面神经
Ⅶ神经(facial nerve):
面肌运动、舌前2/3味觉、腺体分泌。 周围性麻痹(核和核下性)的特点 中枢性麻痹(核)的特点
(六)位听神经
Ⅷ听神经(auditory nerve)

神经系统查体

神经系统查体

神经系统查体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传递和处理各种信息。

通过对神经系统的查体可以了解个体的神经功能情况,并帮助诊断一些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本文将介绍神经系统的查体方法和步骤。

神经系统的查体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直接观察和功能测试。

直接观察是通过观察病人的表情、姿势、行走和肌肉活动等获得的信息。

功能测试则是通过一系列的体力和感觉测试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神经系统的直接观察。

在进行直接观察时,医生需要仔细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和行为。

他们会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是否有异常的抽搐或颜色变化。

同时,还会留意病人的肢体活动情况,如手脚是否不协调或僵硬。

其他方面的观察包括瞳孔大小和对光的反应、眨眼的频率和协调性等。

接下来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主要包括感觉、运动和反射三个方面。

感觉测试是通过观察病人对不同刺激的感觉反应来评估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测试的刺激可以是触觉、痛觉、温度或震动等。

医生会用不同的工具轻轻触碰病人的皮肤,询问他们是否能感受到刺激,以及刺激的强度、部位和持续时间。

运动测试是评估病人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的重要步骤。

医生会要求病人进行一系列特定的肌肉活动,如屈膝、伸掌或转头等,以评估他们的肌肉控制能力。

病人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进行这些动作,并在过程中说明感觉或疼痛的情况。

反射测试是评估神经系统中自主反射弧的功能的方法之一。

医生会用橡皮锤或手指轻轻敲击病人的肌腱或肌肉,观察相应肌肉的收缩反应。

例如,敲击膝腱会引起膝关节的反射性屈曲动作。

医生还会检查其他一些重要的反射,如腱反射、耳眼反射和巴宾斯基征等。

这些反射的存在与否可以为医生提供一些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线索。

综上所述,神经系统的查体是通过直接观察和功能测试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状态。

这些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线索,帮助他们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的健康对于人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定期接受相关的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问题,保持身体健康。

骨科神经系统检查

骨科神经系统检查

案例三:骨折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骨折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旨在评估骨折部位周围神经是否 受损。
骨折患者可能因为骨折端压迫或损伤周围神经而导致神经 功能受损。因此,医生需要对骨折部位周围的神经进行仔 细检查,包括感觉和运动功能的评估。医生会观察患者的 感觉是否正常,肌肉力量是否减弱,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的 反射活动。这些检查结果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包括手术 或保守治疗的选择,以及预测患者康复的可能性。
测试肌肉力量
医生会测试患者的肌肉力量, 以判断是否存在肌肉萎缩或无 力的情况。
检查感觉功能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感觉功能, 包括痛觉、触觉、温度觉等,
以判断是否存在感觉障碍。
检查后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按时服药、定期回诊复查。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包括规律作息、合理 饮食、适当运动等。
评估病情
通过检查,医生可以评估 病情的严重程度,为制定 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监测治疗效果
对于已经接受治疗的患者, 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有 助于监测治疗效果,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检查内容
01
02
03
04
感觉功能检查
检查患者的感觉功能是否正常 ,包括痛觉、触觉、温度觉等

运动功能检查
检查患者的肌肉力量、肌张力 、关节活动度等是否正常。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 医。
03
骨科神经系统检查结果解读
结果分析
综合分析
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包括 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 验室检查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

骨科神经系统检查教材课件

骨科神经系统检查教材课件

神经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03
根据功能和部位,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
统,各部分神经系统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骨科神经系统疾病基础知识
1 2
骨科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与特点
骨科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骨折、脱位、肌肉骨 骼炎症等,各疾病有其独特的症状和体征。
骨科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诊断骨科神经系统疾病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体格 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种信息。
骨骼的分类与特点
根据部位和功能,骨骼可分为颅骨、 躯干骨、四肢骨等,各部位骨骼有其 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神经系统基础知识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01
神经系统是人体信息处理和控制的中心,负责感知、思维、运
动等多种功能。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02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其结
构与功能是神经系统正常运作的基础。
3
骨科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
治疗骨科神经系统疾病应根据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同时注重康复训练 。
03
骨科神经系统检查实践操作
检查前准备
01
02
03
患者信息收集
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 体征等信息,以便对患者 的病情状况和自身认知情 况进行初步评估。
检查器械准备
确保检查过程中所需的器 械和设备齐全且功能正常 ,如叩诊锤、听诊器、肌 力测试仪等。
诊断与建议
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进 行诊断,并提出相应的治 疗和康复建议。
注意事项告知
向患者说明后续治疗和康 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 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 等。
04
骨科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
常见骨科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神经的物理检查
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1 运动机能的检查 肌肉的形态和营养 肌张力 肌力 腱反射 2 感觉神经检查 3 植物神经检查
肌容积检查方法和意义
肌容积包括肌萎缩和假性肌肉肥大 肌肉萎缩检查在四肢相差1cm以上才有意义 肌肉萎缩检查在四肢相差1cm以上才有意义 测量部位一般上肢在腕关节肘关节下肢在 在踝上膝关节上10cm距离 在踝上膝关节上10cm距离 意义肌肉萎缩见于下运动元神经损伤及肌 肉疾病, 肉疾病,如脊髓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病,格 林巴利,周围神经病、等。 肌萎缩要与废用性萎缩相鉴别。
肌力下降的临床意义
肌力下降见于神经损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脊髓病变、脊神 经根(节段分布)损伤丛性损伤(多节段 症状)、干性损伤单周围神经损伤。
肌张力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肌张力使肌肉松弛状态的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遇 到的阻力 检查方法用手去触摸松弛状态下肌肉的硬度,并 被动运动肢体时所受的阻力。肌肉松软阻力小关 节活动范围大为肌张力下降;反之为增高 肌张力升高见于上运动元损伤(折刀样)和锥体 外系病变( 外系病变(铅管样) 肌张力下降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或肌源性病变 或小脑病变
前根和后根神经在脊神经节后称为脊神经,它从 椎间孔出来后分成前肢和后肢。后肢分布于后头 部及背部肌肉、颈后和背部皮肤,前肢分布于躯 干腹侧面和四肢的肌肉和皮肤, 干腹侧面和四肢的肌肉和皮肤,胸部节段的前肢形 成肋间神经,颈腰和骶部节段的前肢则集合起来, 形成颈、臂、腰、骶各神经丛。从这些丛再发出 周围神经。 周围神经一般均含有运动、感觉、植物神经。
脊神经的大致结构
周围神经是由脊神经的前跟和后根所组成。 脊髓本来是没有节段结构的长条近圆形索 状外形,由于它发出了31对前后根神经,形 状外形,由于它发出了31对前后根神经,形 成了外表上的31个阶段;C8. 成了外表上的31个阶段;C8. T12. L5 .S5. So1,每一节段都向身体各部发出并从身体个 So1,每一节段都向身体各部发出并从身体个 不接受神经纤维,脊神经由脊锥管内径过 椎间孔穿出。前根起自脊髓前角细胞。由 脊髓前外侧沟发出,后根起自椎间神经节 细胞. 细胞. 。
假性肌肉肥大多见于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 症,下肢典型表现是倒啤酒瓶表现,近端 肌肉萎缩远端肌肉假肥大触之坚硬但无力, 鸭步态,有蹲位站起需手扶膝盖才能站起, 常见于腓肠肌和三角肌。
肌力的分级标准
0级完全瘫痪 1级有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克服自身重力 3级能克服自身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克服阻 力 4级能克服部分阻力 5级正常肌力
腱反射和反射弧
广义上讲有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所做的规律性回 答都是反射。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腱反 射是肌梭受牵张后引起的反射。 反射的实现依赖反射弧(刺激感受器、感觉传入 纤维。后角和前角发生轴突,运动纤维传出到肌 肉 传入感觉纤维有两类;1快传纤维属于Ia类纤维、 传入感觉纤维有两类;1快传纤维属于Ia类纤维、 2慢传导纤维属于II类纤维可能是本体感觉纤维。 慢传导纤维属于II类纤维可能是本体感觉纤维。 传出纤维也有两类1前角a 传出纤维也有两类1前角a运动神经元发出的纤维 到达运动终板,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纤维支配肌 梭内纤维,调节其长度,使感受器经常处于敏感 状态,它们同时还受上一级中枢的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