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中介骗签合同
购房居间合同中介虚假承诺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购房者选择通过中介机构来完成购房交易。
然而,一些中介机构为了获取利益,常常存在虚假承诺的现象,给购房者带来诸多困扰。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购房居间合同中介虚假承诺案例的分析,揭示中介虚假承诺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案例背景2019年5月,张先生通过某中介机构购买了一套位于上海市的二手房。
在签订购房居间合同时,中介机构承诺该房屋不存在任何产权纠纷、贷款抵押等问题,且过户手续可以顺利办理。
然而,在张先生支付了定金和首付款后,中介机构却告知他房屋存在抵押贷款,需要解除抵押才能过户。
此时,张先生才发现中介机构在签订合同时存在虚假承诺的行为。
二、案例分析1. 中介机构虚假承诺的表现本案中,中介机构在签订购房居间合同时,故意隐瞒房屋存在抵押贷款的事实,承诺房屋不存在任何产权纠纷、贷款抵押等问题,属于虚假承诺。
2. 中介机构虚假承诺的危害中介机构的虚假承诺给购房者带来了以下危害:(1)经济损失:购房者因中介机构的虚假承诺而支付了定金和首付款,导致经济损失。
(2)时间损失:购房者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处理房屋过户问题,耽误了购房计划。
(3)心理压力:购房者因中介机构的虚假承诺而产生心理压力,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不信任。
3. 中介机构虚假承诺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中介机构的虚假承诺构成违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防范措施1. 购房者应提高警惕,仔细审查中介机构的资质和信誉。
2. 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居间合同时,应详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真实、合法。
3. 购房者可要求中介机构提供房屋产权证明、贷款抵押证明等相关材料,以核实房屋的真实情况。
4. 购房者可寻求律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查,避免上当受骗。
总之,购房者在选择中介机构时,应提高警惕,避免中介虚假承诺带来的损失。
中介合同陷阱(共8篇)
中介合同陷阱(共8篇)房产中介陷阱大全及对策~看完不上当房产中介陷阱大全及对策~看完不上当陷阱一:“偷换概念”让记者中招在一家房产中介,记者表示要购买一套40中与裕华路小学双片区的学区房。
中介工作人员首推一套50平方米房源。
既没有暖气也没有天然气的房子让记者不太满意,工作人员便领记者来到附近另一小区。
这套房源无论价格还是房屋本身都令人满意。
而当记者向裕华路小学及40中分别询问片区划分时才了解到,所谓的“双片区”已经被中介人员“偷换概念”,另一小区为40中学和青园街小学学区房,看房过程中,中介人员对此只字未提。
陷阱二:“无中生有”多要费用在另一家中介公司,记者想以公积金贷款为条件购房,中介人员表示需要缴纳数千元的评估费。
中介人员称办理公积金贷款不容易,通过公司可以省不少钱,只是要收取评估费5000元。
可记者在双方签订的中介服务协议上,并未发现这项条款。
河北明杰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惠民称,在正常情况下,购房者可以自行办理公积金贷款,只要符合贷款条件,则无需缴纳各类费用。
建议办理贷款的购房者先行了解办理贷款所需的条件和流程,切不可只图省事,全权委托给中介公司而花”冤枉钱”。
陷阱三:交易不成遭“威胁”记者调查发现,在中介公司中还存在一类“陷阱”,就是个别从业人员以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诱骗消费者交易或者强制交易。
家住西焦西区的范先生通过中介购房,频频接到“落选”中介的威胁电话。
陷阱四:中介费打水漂市民吴女士来电说,她此前委托一家中介公司租房子,缴纳了20元看房费后,三方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
吴女士向中介公司缴纳了750元的中介费。
可准备入住时,房东却要求她再交网费、有线电视费等各种费用1000余元,这些费用此前并未提及,双方产生争执都不想继续履约。
吴女士找到中介希望重新为她选房遭拒,不但不退还中介费,还指出她单方违约。
河北盈华律师事务所王亚琼律师提醒,在委托中介公司租房时,签订三方合同之前就要看清合同中关于权利与义务的相关约定,提前考虑到租房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产生的纠纷等,并且在合同中进行详细的约定,避免日后产生分歧。
银行贷款合同诈骗案例
银行贷款合同诈骗案例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类金融诈骗案件也有所增加。
其中,银行贷款合同诈骗案例屡见不鲜,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困扰。
下面,我将以一起真实的案例为例,探讨银行贷款合同诈骗的内幕和防范措施。
这是发生在某城市的一起银行贷款合同诈骗案件。
受害者小张在申请银行贷款时,自称做生意需要资金周转,于是通过网络搜索到一个自称可以为其提供长期稳定贷款的中介机构。
小张对于该机构有所怀疑,但出于迫切需要钱款的心态,最终还是决定尝试一下。
小张与中介机构联系后,人员热情地为他提供详细的贷款合同。
贷款合同看似正规合法,上面有详细的借款金额、还款期限和贷款利息等信息。
小张在签订合同时,签字确认了合同的内容。
之后,小张按照合同要求缴纳了一定的“手续费”作为押金,同时提供了相关的个人信息。
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小张预期的顺利进行。
贷款到期后,小张按照合同要求开始还款,但却发现中介机构已经消失无踪。
他联系不上该机构的任何人员,电话也无法接通。
小张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了一次银行贷款合同诈骗。
这起案例反映出银行贷款合同诈骗的一些常见手法和特点。
首先,诈骗者往往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宣传自己的机构并提供所谓的贷款服务。
其次,诈骗者会提供看似合法的贷款合同,吸引受害人签字确认,从而让受害人感觉没有问题。
另外,诈骗者还会要求受害人缴纳一定金额的押金或手续费,作为贷款的前期费用。
最后,诈骗者在受害人缴纳押金后,消失无踪,受害人再也联系不上他们。
为了避免成为银行贷款合同诈骗的受害者,我们应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要对贷款机构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
可以通过查询相关金融监管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到金融机构实地核查,确定其合法性和信誉度。
其次,要仔细阅读贷款合同的条款和细则,特别是其中关于利息、还款方式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如果对合同条款不清楚或有疑问,可以咨询专业人士或律师的意见。
最后,不要轻易缴纳押金或手续费。
正规的贷款机构一般不会要求提前支付费用,而是在贷款到账后扣除相关费用。
装修贷款签合同骗局
装修贷款签合同骗局装修是许多人生活中的一项大事,而资金问题往往成为装修过程中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消费者借助装修贷款来实现心中的装修梦想。
然而,装修贷款签合同骗局也伴随而来,给不少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损失。
本文将重点探讨装修贷款签合同骗局所涉及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读者避免被骗。
一、案例分析1. 虚假宣传一些不法机构通过大肆宣传自己的装修贷款产品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他们声称提供低息贷款、零首付、灵活还款等优惠条件,吸引了不少贷款需求者的兴趣。
然而,一旦消费者上当后,这些所谓的优惠往往落空,丧失了享受免费设计、专业施工等权益。
2. 隐含费用在签订装修贷款合同时,不法机构通常会隐藏一些额外的费用。
消费者往往事后才发现自己需要额外支付材料费、手续费、评估费等琐碎费用,使得负担越来越重。
3. 虚构项目为了提高项目的价值,一些不法机构会故意夸大装修项目的价值,让消费者误以为其房屋的价值将会大幅度提升。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装修贷款机构只完成了一些表面的修饰,而并没有真正提升房屋的价值。
二、如何避免被骗1. 增强风险意识在选择装修贷款产品时,消费者应增强风险意识,认识到良心企业的贷款条件往往是合理的,不太可能出现“零首付”的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机构的贷款条件和利率,避免盲目追求所谓的优惠。
2. 详细阅读合同在签订装修贷款合同之前,消费者务必要详细阅读合同内容,特别是关于利率、还款方式、违约金等方面的条款。
如有疑问,可以请专业人士进行解答。
3. 正规机构选择选择正规机构是避免装修贷款签合同骗局的重要一步。
消费者可以选择知名银行或信誉良好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4. 寻求专业咨询如果对装修贷款合同内容或相关事宜不了解,消费者可以寻求专业的金融咨询或律师服务。
他们能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法律保障,帮助消费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三、相关法律法规针对装修贷款签合同骗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贷款申请流程中可能遇到的陷阱和诈骗
贷款申请流程中可能遇到的陷阱和诈骗在贷款申请流程中,为了能够更快地获得贷款,许多人往往会忽视相关的风险,导致陷入诈骗和陷阱之中。
为了帮助广大借款人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下面将介绍贷款申请流程中可能遇到的陷阱和诈骗,并提供有效的防范建议。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些可能遇到的陷阱。
借款人在贷款申请过程中,可能会收到一些看似正规的贷款中介或者代理机构的宣传材料或推销电话。
这些中介机构通常会承诺快速审批、低利息、高成功率等吸引人的条件,但是实际上,他们往往存在隐藏费用、虚假承诺等问题。
因此,借款人在选择贷款中介时,应该谨慎选择,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其信誉和口碑,避免因为贪图方便而陷入诈骗陷阱。
其次,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冒充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短信或电子邮件等形式,向借款人索要个人信息、银行账户密码等,以此进行诈骗活动。
这种手段称为社交工程诈骗,其目的是获取借款人的敏感信息,从而用于非法活动。
为了预防这种诈骗,借款人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并在怀疑有诈骗嫌疑时主动联系银行或金融机构进行核实。
此外,在贷款申请过程中,借款人还要特别留意贷款合同中的条款和细则。
有些不良贷款中介或者贷款平台可能会在合同中故意隐瞒或者模糊一些重要的信息,如利率调整机制、提前还款手续费等。
借款人在签署贷款合同之前,应该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并向专业人士咨询,确保自己对合同内容的理解和认可,避免因为个人疏忽而陷入不必要的风险之中。
对于贷款申请流程中可能遇到的陷阱和诈骗,借款人应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护自己的利益。
以下是一些建议:第一,选择信誉良好的贷款中介或金融机构进行合作。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信息、了解其历史业绩、客户评价等方式来评估其可信度。
第二,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不论是通过电话、短信还是电子邮件,都要注意确认对方的身份,并避免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第三,签署合同时要认真审阅合同条款,问清楚任何存在的疑虑,并在有需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建议。
网签购房合同陷阱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房。
然而,购房过程中存在诸多陷阱,尤其是网签购房合同,购房者需要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本文将为大家揭秘网签购房合同中的常见陷阱。
一、虚假房源信息部分开发商为了吸引购房者,会在网上发布虚假房源信息,如夸大房屋面积、美化房屋环境等。
购房者一旦被这些虚假信息所吸引,签订网签合同后,很可能发现实际情况与宣传不符。
二、合同条款模糊一些开发商为了规避责任,会在网签购房合同中设置模糊条款,如“按实际交付标准”、“按政府相关规定”等。
这些条款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引发争议,购房者需谨慎对待。
三、面积差异购房者在签订网签合同时,要特别注意房屋面积。
部分开发商可能会在合同中故意模糊面积计算方式,导致实际交付面积与合同约定不符。
四、交房时间不明确一些开发商在网签购房合同中只注明竣工日期,而未明确交房日期。
购房者需警惕此类条款,以免因开发商延期交房而造成损失。
五、贷款问题部分购房者因资金不足,选择使用经营贷、消费贷等金融产品支付购房款。
然而,这些贷款产品往往存在利率高、还款期限短等问题,给购房者带来较大压力。
六、霸王条款部分开发商在网签购房合同中设置霸王条款,如限制购房者转卖、强制捆绑装修等。
这些条款严重损害购房者权益,购房者需谨慎对待。
七、虚假优惠部分开发商为了吸引购房者,会在网签合同中承诺虚假优惠,如低首付、零首付等。
购房者需核实优惠的真实性,以免上当受骗。
八、违规操作部分开发商在网签过程中,可能会违规操作,如未办理预售许可证、挪用预售资金等。
购房者需在签订合同前核实开发商资质,避免陷入纠纷。
九、中介误导部分中介机构为了促成交易,可能会误导购房者,如夸大房屋价值、隐瞒房屋瑕疵等。
购房者需保持警惕,避免因中介误导而签订不合理的网签合同。
为避免以上陷阱,购房者需做到以下几点:1.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各项权利义务明确。
2. 核实开发商资质,确保其具备合法销售资格。
3. 了解房屋实际情况,如面积、环境、配套设施等。
伪造签名贷款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贷款业务日益普及。
然而,在贷款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资金,采取伪造签名的方式进行贷款,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
伪造签名贷款不仅侵犯了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还可能给贷款人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伪造签名贷款的法律后果。
一、伪造签名贷款的法律性质伪造签名贷款,是指贷款人或者贷款中介在贷款申请过程中,虚构借款人签名或者冒用他人签名,以达到获取贷款的目的。
这种行为具有以下法律性质:1. 伪造签名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的规定,伪造签名属于伪造公文、证件、印章罪的一种。
伪造签名贷款的行为,符合伪造公文、证件、印章罪的构成要件。
2. 贷款诈骗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贷款的行为。
伪造签名贷款的行为,属于贷款诈骗罪的一种。
3. 民事侵权行为。
伪造签名贷款行为侵犯了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同时给贷款人造成经济损失,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二、伪造签名贷款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伪造签名贷款的行为,如果涉嫌贷款诈骗罪,将承担以下刑事责任:(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贷款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的规定,伪造公文、证件、印章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 民事责任伪造签名贷款的行为,应当承担以下民事责任:(1)返还贷款本金及利息。
贷款人应当返还金融机构贷款本金及利息,否则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赔偿损失。
贷款人应当赔偿金融机构因伪造签名贷款所遭受的损失,包括贷款本金、利息、罚息、诉讼费用等。
协助贷款服务合同骗局
协助贷款服务合同骗局贷款是人们在面临资金困难时常常选择的一种解决方案。
然而,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急需资金的心态进行诈骗,他们会设立协助贷款服务合同骗局来骗取他人的钱财。
本文旨在揭示协助贷款服务合同骗局的特点,以便读者能够更加警惕和避免成为受害者。
一、骗局的手法协助贷款服务合同骗局通常以一种非常诱人的方式进行。
骗子会声称能够协助申请贷款,并提供非常有利的合同条件,诱使受害者首先支付一定的费用作为“手续费”或“保证金”。
然而,一旦受害者支付了费用,骗子往往会立即消失,不再联系受害者,也不履行合同中的承诺。
二、合同的特点协助贷款服务合同骗局的合同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虚假承诺:合同中充斥着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例如无需信用记录、快速放款、低利率等。
这些承诺旨在让受害者产生对骗子的信任,从而愿意支付所谓的手续费。
2. 夸大利益:合同中往往夸大贷款的利益和优势,以吸引受害者的兴趣。
骗子会宣称贷款金额大、还款期限长,并给出看似非常有利的利率条件,让受害者误以为能够得到一笔非常划算的贷款。
3. 隐晦条款:合同中往往存在一些模糊或隐晦的条款,包括对手续费的明示或暗示,以及对违约责任的约定。
骗子会利用这些条款以后为自己开脱,不承担法律责任。
三、如何避免成为受害者为了避免成为协助贷款服务合同骗局的受害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谨慎选择合作方:在贷款过程中,选择信誉良好、有资质和经验的金融机构或专业的贷款中介机构进行合作,避免与没有信誉或声誉不好的个人或小组合作。
2. 认真审阅合同:在签署合同之前,仔细阅读每一个条款,特别是与手续费、利率和违约责任相关的条款。
如果发现任何可疑或不合理之处,应立即与合作方进行沟通和解释。
3. 警惕高额费用要求:协助贷款服务合同骗局的骗子通常要求受害者提前支付高额的手续费或保证金。
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并在没有充分了解合同内容和真实性之前,不轻易支付任何费用。
4. 学会辨别真伪:通过与其他贷款行为进行对比,了解常见的贷款手续费用和利率水平。
贷款中介诈骗案例
贷款中介诈骗案例在当今社会,贷款中介诈骗案件屡见不鲜,给许多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
贷款中介诈骗是指以非法手段获取他人贷款资金,并以高额利息或其他手段向借款人索取利益的行为。
以下,我们将介绍一些贷款中介诈骗的案例,希望可以引起大家的警惕,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案例一,某贷款中介公司以低利率吸引客户,但在签订合同后突然提高利率,并以各种理由拖延放款时间。
最终,客户在等待中发现中介公司已经消失,无法联系。
案例二,一名借款人在贷款中介处办理贷款时,被告知需要提前支付一定的手续费用。
借款人按照要求支付了手续费用,但之后发现中介公司已经关闭,无法取得贷款。
案例三,某贷款中介公司以“信用贷款”为名义,向客户收取高额的“信用评估费”和“保证金”,并承诺可以办理贷款。
然而,客户支付完费用后,发现根本无法取得贷款,中介公司也不退还所收取的费用。
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贷款中介诈骗的手法多种多样,但核心目的都是为了骗取客户的财产。
为了避免成为贷款中介诈骗的受害者,我们需要提高警惕,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避免通过中介公司办理贷款。
正规的金融机构有完善的监管制度,可以保障客户的权益。
其次,警惕那些承诺高额贷款额度、低利率的中介公司,如果条件过于优惠,很可能是诈骗。
另外,不要轻信中介公司的“信用贷款”、“无抵押贷款”等承诺,这些往往是诈骗手法的一部分。
在办理贷款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贷款利率、还款方式等具体内容,避免被陷害。
最后,如果发现自己已经成为贷款中介诈骗的受害者,应及时报警并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贷款中介诈骗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损失,我们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介绍,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贷款中介诈骗的危害,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贷款被骗签了前期合同
贷款被骗签了前期合同近年来,以贷款为名义的骗局层出不穷,许多无辜的人们因为相信了不实的承诺而签署了前期合同,最终陷入了金融诈骗的陷阱中。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揭示骗局的套路,并为受害者提供宝贵的防范建议。
一、骗局的套路对于贷款被骗签了前期合同的案例来说,骗子通常会按照以下的套路进行操作:1. 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 骗子通过各种渠道发布虚假广告,承诺低息或无息贷款,吸引消费者上钩。
2. 诱导签订前期合同: 在消费者上钩后,骗子会迅速引导他们签订前期合同,合同中通常包含一些高额费用或额外违约条款,但消费者往往并不注意这些细节。
3. 欺诈转移现金: 骗子会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将消费者的贷款金额转移到自己的账户中,消费者往往没有察觉到这一点。
4. 消失或推卸责任: 一旦转款成功,骗子将消失或推卸责任,消费者陷入困境。
二、防范建议针对贷款被骗签了前期合同的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几点防范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受害者和潜在的受害者避免类似的陷阱:1. 谨慎选择贷款机构:在选择贷款机构时,建议选择正规、有信誉的金融机构,尽量避免贷款中介或不明来源的贷款。
2. 查清合同条款:签订任何合同时,务必仔细阅读合同的所有条款,特别是费用和违约条款,如有任何疑问,可以寻求法律帮助或专业意见。
3. 不轻易相信广告承诺:虽然广告宣传可以吸引我们的眼球,但不要轻易相信广告中的承诺,要有理性和客观的思维。
4. 主动了解贷款流程:在贷款过程中,要主动了解贷款的具体流程和程序,了解各种费用以及可能的风险,不要被骗子的花言巧语蒙蔽。
5. 保持警惕:骗子往往以紧急或高压的语气催促受害者签署合同,这时候需要保持警惕并不轻易做出决策,最好在签署前与专业人士咨询。
三、法律维权途径如果您已经签署了贷款被骗的前期合同,而且发现自己已受到经济损失,可以采取以下法律维权途径:1. 寻求法律援助:向当地的法律援助机构咨询,寻求法律帮助和指导。
2. 报案并提供证据:将骗局报案,并提供所签署的前期合同和相关证据。
被骗在贷款合同签字
被骗在贷款合同签字骗局总是隐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而在签订贷款合同过程中被骗也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以下将从个人经历出发,揭示被骗在贷款合同签字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身为一位小商家,我曾经遇到一次被骗在贷款合同签字的经历。
当时,我急需资金以扩大我的企业规模,于是开始寻找贷款机构。
在互联网上,有太多的广告宣传着低利息、快捷放贷的贷款机构。
我接触到一家这样的机构,他们声称能够迅速为我提供所需的资金。
由于我急切的需要贷款,我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而是匆匆签署了贷款合同。
然而,数月后,我发现自己陷入了更大的困境中。
首先,在合同签署过程中,对方故意隐藏了几项重要条款。
那些诈骗者利用了我急迫的需求,在合同的字号过小的地方放置了一些并不显眼的细则。
由于我没有仔细阅读合同,我没有注意到这些细微的变化。
结果,我面临着高额的利息和额外费用,这使得我无法按时还款,严重影响了我的企业经营。
这不仅给我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还让我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和心理负担。
其次,在签订贷款合同之前,我并没有充分了解对方机构的信誉和背景。
其实,那家贷款机构是一家名声不好的黑中介公司。
他们利用诱人的广告宣传吸引无辜的小商家落入陷阱。
他们以虚构的信息和流程迷惑客户,使其误以为自己与一家合法机构打交道。
因此,在没有进行任何调查的情况下,我错误地选择了这家黑中介公司,最终惹上了麻烦。
基于我的亲身经历,我深深意识到被骗在贷款合同签字的严重后果。
因此,我提供以下建议,以帮助他人避免类似的错误。
首先,务必在签订任何合同之前充分阅读并理解合同内容。
不要急于签字,而是花足够的时间仔细审查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
特别关注字号较小的部分,确保没有任何隐藏的陷阱和变化。
如果有任何不清楚或可疑的地方,务必与贷款机构的工作人员沟通,要求解释或修改合同内容。
其次,在选择贷款机构时务必慎重。
不要被过分吸引的广告所蒙蔽,要通过多种渠道对机构进行背景调查。
可以查看其官方网站、了解其资质和证书,同时也可以搜索一些客户的评价和反馈。
购房合同中介的十大陷阱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购房合同中介的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中介行业中也存在着一些陷阱,使得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需要格外小心。
以下列举了购房合同中介的十大陷阱,供广大购房者参考。
一、资金截留部分中介公司利用购房者在办理购房手续期间的资金沉淀,将购房保证金、首付款、购房款等存入指定账户,从事投资、转贷等风险项目,获取中短期收益。
一旦出现问题,购房者资金链断裂,造成损失。
二、虚假购房人中介公司指使员工或他人假扮购房人,与卖房人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支付少量定金或部分房款后,将房屋过户至虚假购房人名下,最后将骗取的房屋转卖或抵押从中非法获利。
三、代办银行贷款诈骗中介公司利用代办银行贷款之机,将房产抵押给银行,然后冒用购房人的身份证件,将银行发放的贷款占为己有。
四、虚假租赁、销售信息中介公司公布虚假房屋租赁、销售信息,与客户签订租房、购房合同,骗取客户中介费及定金。
五、一房多卖房地产开发商或个人在预售、出售房屋时,隐瞒房屋已抵押或已出售的事实,采取一房多卖的方式骗取他人购房款。
六、虚构房产投资项目中介公司虚构商铺等房产投资项目,以承诺高额返租收益为诱饵,诱骗投资者进行投资,骗取投资款。
七、虚构房源中介公司以能够帮助购买回迁房、单位房等低价房为名,虚构房源,诈骗他人购房款。
八、伪造证件中介公司通过伪造房产证、身份证等手段,假冒房主身份,与他人签订房屋租赁、买卖合同,诈骗他人租金、购房款。
九、房屋公摊面积不明确中介或售房者在合同中未明确房屋公摊面积,导致购房者支付了大量公摊费用。
十、定金条款陷阱中介公司在购房意向书中设置定金条款,使得购房者难以在交易不成的情况下拿回定金。
为了规避这些陷阱,购房者在进行购房合同签订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正规、信誉良好的中介公司。
2.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真实、合法。
3. 明确房屋面积、公摊面积等关键信息。
4. 确保资金安全,避免将大额资金存入中介公司指定账户。
中介诱导签订的购房合同
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中介机构在购房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一些不良中介为追求高额佣金,诱导购房者签订不合理的购房合同,给购房者带来诸多困扰。
本文将以一起中介诱导签订的购房合同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案例描述某购房者(以下简称甲)通过一家房产中介公司(以下简称乙)看中了一套位于市中心的房产(以下简称丙)。
在乙中介的推荐下,甲与丙的业主(以下简称丁)签订了购房合同。
合同中约定,甲需支付房屋总价款100万元,首付30万元,余款70万元通过银行贷款解决。
合同签订后,甲向乙支付了中介费3万元。
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乙中介对甲进行了一系列诱导:1. 乙中介声称丙房产位于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投资前景广阔,购房者的房产将会升值。
2. 乙中介表示,签订合同后,甲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银行贷款,无需担心资金问题。
3. 乙中介强调,现在购房政策宽松,错过这个机会,购房者可能再也找不到如此优惠的购房条件。
4. 乙中介以“内部优惠”为诱饵,声称甲如果在此期间放弃购房,将无法享受此类优惠。
在乙中介的诱导下,甲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经济状况和购房需求,盲目签订了购房合同。
然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发现以下问题:1. 丙房产的实际地理位置并不如乙中介所描述,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
2. 银行贷款手续繁琐,甲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贷款。
3. 乙中介所说的“内部优惠”实际上并不存在,甲为此付出了额外的代价。
三、案例分析1. 乙中介诱导购房者签订购房合同的行为涉嫌违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房地产经纪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不得采取虚假宣传、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诱导消费者购房。
2. 购房者在签订合同前应充分了解房屋信息、政策环境和自身经济状况,避免盲目购房。
本案例中,甲未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在乙中介的诱导下签订了购房合同,导致自身利益受损。
3. 房地产中介机构应加强自律,规范经营行为。
购房合同贷款套路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房。
在这个过程中,中介服务成为了许多购房者的首选。
然而,中介行业中也存在一些套路和风险,消费者在购房贷款过程中需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一、中介诱导虚假贷款1. 伪造资料提高贷款额度一些中介为了提高客户贷款额度,诱导客户提供虚假资料。
如虚构收入、伪造银行流水等,使客户获得高于实际能力的贷款额度。
一旦贷款成功,中介便收取高额服务费,而客户却背负沉重的还款压力。
2. 诱导客户签订不平等合同中介可能会诱导客户签订不平等的贷款合同,如提高利率、延长还款期限等。
这些合同往往在后期给客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开发商诱导“零首付”或“低首付”1. “零首付”或“低首付”诱惑一些开发商为了促销,诱导购房者以“零首付”或“低首付”的方式购房。
实际上,这种方式需要客户承担高额的利息和手续费,最终还款压力巨大。
2. 虚假宣传“零首付”或“低首付”政策部分开发商为了吸引客户,虚假宣传“零首付”或“低首付”政策。
实际上,这种政策往往存在诸多限制条件,客户在实际操作中难以享受到优惠。
三、银行内鬼与中介勾结,骗取贷款1. 银行内鬼协助中介伪造资料部分银行内部人员与中介勾结,协助伪造客户资料,骗取贷款。
一旦贷款成功,银行内鬼和中介便从中获利。
2. 增加贷款额度,提高手续费银行内鬼还可能协助中介增加客户贷款额度,同时提高手续费。
这种情况下,客户不仅承担高额利息,还要支付额外的手续费。
四、购房合同贷款金额写错1. 贷款金额与合同不符在签订购房合同时,若贷款金额与合同不符,可能导致客户无法按时还款,从而产生逾期记录,影响个人信用。
2. 修改贷款金额存在风险若购房合同贷款金额写错,修改金额存在风险。
一旦修改后的合同在银行和房管局备案,就无法更改。
总之,购房合同贷款过程中存在诸多套路和风险。
消费者在购房过程中要提高警惕,确保自身权益。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选择正规中介机构,了解其资质和服务内容。
杭州中介贷款诈骗罪案例
杭州中介贷款诈骗罪案例(一)提供反担保的行为如何定性黄国余、马丽集资诈骗罪,黄国余、马丽合同诈骗罪等一案[(2014)浙杭刑初字第153号]法院审理认为:关于公诉机关所控被告人黄国余、马丽以亚细亚公司名义向浦发银行临安支行贷款580万元,由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并最终由该公司代为偿还上述贷款的合同诈骗事实,因被告人黄国余、马丽以各自名下真实、合法房产为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该反担保权利的设定系黄国余、马丽明知自己无力偿还情况下所作财产处分之真实有效的意思表示,故担保公司已代为偿还贷款后对黄国余、马丽各自名下房产所持有的他项权利主张系民事法律纠纷,不应认定为刑事犯罪。
故公诉机关将其认定为刑事犯罪事实并不妥当,予以纠正。
(二)短期违反贷款合同约定出借他人如何定性喻某职务侵占罪,喻军民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一案[(2014)杭富刑初字第835号]法院审理认为:对于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喻某犯骗取贷款罪,经查,东南公司系经政府及相关金融机构协调,得到授信额度后申请获取贷款,虽短期内借给他人使用,但有证据证明借款仍按约定用于废纸交易,且该贷款按约归还出借银行,借款银行也不认可被骗,未受损失,依法不构成骗取贷款罪,故本院不予认定。
八、银行工作人员有过错,骗贷人是否可以免责(一)银行工作人员有过错不作为被告人从轻处罚的理由周某甲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一案[(2014)杭余刑初字第1208号]法院认定:被告人周某甲的辩护人提出交通银行余杭支行具有过错的辩护意见并据此提出对被告人周某甲从轻处罚,经查,本案中交通银行余杭支行的具体经办人在放贷前已对申请贷款的资料进行了形式审查,即已尽到了基本的审慎义务,不能因其未发现骗取行为而认定有过错,且即使贷前审查不严亦不能作为对被告单位及被告人从轻处罚的理由,该辩护意见本院不予采纳。
九、骗取贷款与贷款诈骗的区分(一)骗取贷款后,被他人使用并用于个人挥霍瞿某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一案[(2014)杭上刑初字第451号]瞿某以嘉宗公司名义签订了虚假的服装和节能灯采购合同,合同标的4555万元,并伪造出库单等材料,获得银行信用证金额共计2500万元,其中保证金500万元,实际贷款金额2000万元。
防范贷款中介诈骗的防范措施
门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04
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
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
制定严格的贷款中介 行业准入标准,提高 行业整体素质。
完善投诉处理机制, 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 有效保障。
建立定期检查和评估 机制,对违规行为进 行及时纠正和处罚。
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诈骗行为
对涉嫌诈骗的贷款中介进行调 查和处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 任。
详细描述
这些合同可能没有明确的贷款金额、利率、期限等关键信息 ,或者包含一些对受害者不利的条款,如高额违约金、提前 还款罚金等。诈骗者可能会威胁受害者如果不签署合同,将 无法获得贷款。
02
识别贷款中介诈骗的常见套
路
制造虚假低息贷款
总结词
不法贷款中介常常以低息作为诱饵,吸引借款人注意,但实际上可能隐藏了高额 的手续费或其他费用。
。
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金融机构 等的合作,共同打击贷款中介诈
骗行为。
鼓励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发挥 积极作用,推动信息交流和协作
。
建立快速反应和处置机制
制定应对贷款中介诈骗的应急预案, 确保及时响应和处置。
对涉嫌诈骗的贷款中介机构进行调查 和处理,及时追回被骗资金。
加强与公安机关、法院等司法部门的 合作,依法打击贷款中介诈骗行为。
制造虚假快速审批贷款
总结词
不法贷款中介常常承诺快速审批,但实际上审批过程可能非常缓慢或根本无法实现。
详细描述
这些中介可能会声称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审批,但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如资质不足、资料不全等) 导致审批过程非常缓慢或无法通过。借款人应了解审批流程和时间,避免被不实宣传所误导。
制造虚假零风险贷款
仔细阅读贷款合同条款
认真阅读合同条款
中介公司向银行新型诈骗案例分析
中介公司向银行新型诈骗案例分析
2018年6月,徐X接到X贷款中介的电话,声称自己是X银行内部人员,可以帮忙办理低息贷款。
由于正急需用钱,在贷款中介协调下,徐X与X银行签订了个人经营贷款合同,约定贷款金额15万元,贷款期限1年。
合同签订后,X银行履行了贷款发放义务,依约发放贷款15万元。
徐X获得全部15万元贷款后自行支付7500元的贷款中介费用。
贷款期满后,因徐X未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X银行将其诉至法院。
庭审中,徐X辩称,贷款中介曾自称是银行内部人员,能够帮助其走绿色通道快速办理贷款手续。
在实际操作中,该中介与银行内外串通,收取了自己7500元贷款中介费用。
为此,徐X主张该笔费用应从其贷款本金中予以抵扣。
法院认为,贷款中介费并非“砍头息”,无须从贷款本金中予以抵扣。
银行已经履行贷款发放义务,并无过错。
徐X与贷款中介形成的中介服务合同关系与本案金融借款合同关系分属两个不同的法律
关系,故案涉7500元贷款中介费不在本案审理范围之内,不能从贷款本金中予以抵扣。
据此,法院依法判令被告返还贷款本金15万元及利息、罚息。
承办法官表示,贷款中介费有别于“砍头息”,二者支付时间不同,“砍头息”是指在放款时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情况。
本案中,徐X获得贷款后,又自行支付贷款中介费用,不能视作“砍头息”。
同时,“砍头息”与贷款中介费的支付对象不同,“砍头息”一般是
直接由贷款人收取,而本案中的贷款中介费是支付给作为案外人的贷款中介。
“砍头息”被法律明确禁止,应在本金中抵扣,但本案贷款中介费并非“砍头息”,亦无证据证实存在内外串通,徐X应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套路贷”五大特征
“套路贷”五大特征最近媒体通报了这么一件案子:重庆市渝北区检察院以涉嫌敲诈勒索罪依法批捕该市首例“套路贷”案件17名犯罪嫌疑人。
该案被害人有20余人,涉案金额近百万元。
到底这个套路贷是怎么套到这么多钱的?先来还原一下经过吧:2017年2月,重庆市民马先生因需要贷款,找到位于两江新区的某汽车抵押贷款公司。
该公司声称“低利息、无抵押、不扣车”,这让马先生尤为心动,他向对方约定借款90万元。
双方签订了一系列的借款合同,该公司分两次向马先生支付款项,同时收取风险担保金、GPS 安装费、利息、手续费等共计20余万元。
随后,该公司违反“不扣车”的承诺,以安装GPS为由控制了马先生的奔驰汽车并拒绝返还。
马先生要求解除合同、返还已得的贷款并取回车辆,遭到拒绝,对方还以马先生违约为由要求返还90万元。
马先生被迫返还贷款,在短短4天内损失20余万元。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2017年,当地公安机关不断接到群众举报,称这家汽车抵押贷款公司存在不法行为。
经查,犯罪嫌疑人成立所谓汽车抵押贷款公司,对外宣称“低利息、无抵押、不扣车”,以此吸引被害人前来办理贷款。
在被害人办理汽车抵押贷款业务时,该团伙采取隐瞒真相的手段欺骗被害人签订一系列合同,并以收取贷款资质考察费、风险担保金、后期管理费、GPS安装费、资料管理费等名义扣减贷款,被害人最后只能领取到约定贷款金额的大约70%。
同时,该团伙以给被害人汽车安装GPS方便公司定位的名义,借机控制被害人汽车,然后对被害人进行敲诈勒索。
短短数月内,犯罪嫌疑人就以同样的手法,诈骗20余名被害人,涉案资金近百万元。
就这样,因为要买一部车,不少人被一步步套路,损失惨重。
“套路贷”犯罪的五个主要特征:一是制造民间借贷假象。
不法分子通过购买公民个人信息或通过中介,寻找急需用钱或征信存在问题的被害人,以无需抵押即可提供贷款为名,降低贷款门槛。
二是诱骗被害人签订借款合同制造民间借贷假象,之后再以“考察红包”“违约金”“保证金”等各种名目,与被害人签订“虚高借款合同”“阴阳合同”等明显不利于被害人的合同。
房产中介八大欺诈行为及对策
房产中介八大欺诈行为及对策买二手房大多要通过房产中介,一个好的中介会让你买得称心、放心,觉得付的佣金物有所值,一个不好的中介不仅会让你买出一肚子火,而且还会遭受经济上的损失,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在我们办理的案件中,不少是上家或下家与房产中介之间产生的纠纷。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少数房产中介利用自身的经验优势和客户对房产买卖程序的不熟悉,欺骗、引诱上下家成立买卖意向,以便获取中介佣金。
下家(买方)常常是房产中介不规范行为的直接受害者,以下是我总结出来的房产中介八种典型的欺诈行为(包括不规范行为)及对策:第一类:签合同不给正本出现概率:五颗星损失程度:五颗星案例:张小姐与中介公司签订了一份居间协议,居间协议约定张小姐(乙方)以106万元向上家王先生(甲方)购买一套房屋,中介公司(丙方)提供居间服务,合同还约定了付款的时间和交房时间等内容,中介说这个合同一式三份,等张小姐签好后再那去给上家签字,等上家签好后再给张小姐一份。
但等张小姐再拿到合同时才发现,合同上原来的一段空白行里增加了一句话,写明成交价是106万元,但交易时合同做成90万元,其余16万元以装修款名义支付。
中介解释说是上家想少付点营业税,张小姐提出异议,认为这一条是她没有认可过的内容,不能算数的。
中介却说张小姐字也签了,也就是认可了,必须按这个条件签正式合同。
对策:签合同时不给签字方留存正本,或者干脆只签一份合同留在手上,再按自己的意图对合同进行修改,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相应的,给委托人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因此,如果与中介签订合同后中介不肯给正本,一定要拒绝签订。
如果象这个案例中所遇到的情况,中介称要将合同带到上家处让上家签了再给下家,那至少要多长一个心眼,让中介将合同复印一份,再叫中介盖个章,并写明“此复印件与原件一致”,这样就不担心中介私自修改合同了。
第二类:强制规定独家委托出现概率:五颗星损失程度:二颗星案例:刘先生(甲方)与中介公司(乙方)签订的居间合同里有这么一条:“在签订本合同之日起6个月内,甲方(买方刘先生)本人或其亲属不得私自与出售方(即卖方王先生)签订该房屋的买卖合同,在该期间内,甲方也不得通过其他中介公司与出售方签订该房屋的买卖合同,否则甲方应按该房屋成交价的2%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贷款中介骗签合同
在现代社会,贷款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融行为之一。
然而,有一些不法中介机构利用这一需求,采取骗签合同等手段来实
施欺诈活动。
本文将就贷款中介骗签合同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防
范和应对的建议。
贷款中介骗签合同是指一些中介机构或个人在客户办理贷款过程中,采取欺骗手段使客户签署不利于自己的合同。
这种行为通常以利益诱导、虚假宣传为手段,以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
骗签合同的手法多种
多样,比如隐瞒重要合同条款、故意误导客户、编造虚假信息等。
受
害者往往在事后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
贷款中介骗签合同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首先,受害者
在签署合同时通常并不知情,一旦发现问题,已经无法撤销合同或寻
求合法维权。
其次,这种欺诈行为不仅对个人经济利益造成损失,还
损害了整个金融环境的正常运行。
如果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将使人们
对金融机构失去信任,进而影响到正常的贷款活动。
针对贷款中介骗签合同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
和应对。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贷款
中介机构的登记注册制度,提高准入门槛,严厉打击非法中介行为。
同时,加强对贷款合同的审查,确保合同条款的真实、合法和透明。
其次,个人在选择贷款中介机构时要审慎选择,注意查阅相关的资质
证明和信誉评价,避免选择不正规的机构。
此外,在办理贷款手续时,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隐藏在其中的重要内容,如利率、费用、
还款方式等,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专业人士。
最后,如果发现自己受到了贷款中介骗签合同的损害,应立即向相关部门举报并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总之,贷款中介骗签合同是一种非法的欺诈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通过加大监管力度、加强个人防范意识和法律援助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减少这种不法行为的发生,保护自身的权益,维护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样重要的是,公众应该通过教育宣传,增强对贷款中介骗签合同的认知,从而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