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与港航管理业务信息共享交换数据指标
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管理办法
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管理办法第一篇: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管理办法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管理办法1.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管理,保障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的运行秩序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结合我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以下简称EDI),是指从事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的有关当事人按照协议或规定,对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标准信息,经数据通信网络,在各自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处理。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企业以及与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包括:从事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的航运企业、港口装卸企业、外轮理货企业、船舶代理企业、货运代理企业、内陆中转站、货运站、陆上运输企业、场站企业和多式联运企业,以及EDI中心等。
在中国境内从事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经营活动的外资企业也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管全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EDI的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一)制订EDI管理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二)制订EDI管理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三)制订EDI运行的费目、费率和费收规则;(四)审批EDI中心的组建口岸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在本行政区域EDI 管理中的主要职责:(一)积极推动EDI工作的发展;(二)负责EDI的协调工作;(三)负责受理EDI用户的投诉工作;第五条 EDI中心的基本职责是:(一)负责将用户发送的电子报文传输至接收方;(二)负责存储用户发送至EDI中心的报文信息;(三)负责对转发的报文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不得泄露、修改和提取任何未经书面授权的经营机密信息;(四)负责EDI的增值服务;(五)除不可抗力之外,负责EDI中心的设备处于良好的不间断的工作状态;(六)负责受理和审批用户的入网书面申请,并报口岸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备案;(七)负责新的电子报文的研究和开发,掌握电子报文的变更情况,并对变更的信息及时进行处理;(八)负责对EDI用户进行培训;(九)负责承担为司法部门提供法律举证;(十)EDI中心必须与用户签订协议,协议应符合《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协议规则》并严格履行,用户之间签订有关EDI 业务的协议必须向EDI中心备案;(十一)EDI中心有权拒绝接收、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不按本办法规定的电子信息。
项交通运输行业标准详解
附件:
43项交通运输行业标准的编号、名称、主要内容等一览表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主要内容代替标准号实施日期
43JT/T 697.13-2016 交通运输基础数据元第13部
分:收费公路信息基础数据元
JT/T 697的本部分规定了收费公路信息基础数据
元编制原则和分类、收费公路信息基础数据元及数据
元值域代码集。
本部分适用于交通行业建立收费公路数据库的
技术属性数据、收费公路管理统计数据,以及有关信
息系统所涉及的收费公路数据的采集、交换与共享。
其他涉及收费公路相关信息数据项的信息系统或文
件也可参照本部分使用。
JT/T 697.13-2009 2016-04-10。
内河港口船舶停靠活动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机制
内河港口船舶停靠活动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机制近年来,随着内河交通的快速发展,内河港口船舶停靠活动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机制也日益受到重视。
内河港口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其船舶停靠活动的顺畅与高效对于保障货物及人员的安全,提高内河运输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一种可以确保内河港口船舶停靠活动信息及时共享与协同的机制势在必行。
一、信息共享的重要性信息共享是内河港口船舶停靠活动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过去,由于信息传递的不及时和不准确,造成了许多内河港口船舶停靠的问题。
信息共享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安全性:通过及时共享船舶停靠信息,内河港口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船舶的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货物及人员的安全。
2. 提升效率:及时获得船舶停靠信息可以帮助内河港口做好提前准备工作,如货物装卸准备、泊位调度等,从而优化内河运输流程,提高运输效率。
3. 加强协同合作:信息共享可以促进内河港口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共享信息,港口可以相互了解对方的情况,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冲突,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信息共享与协同机制的构建为了实现内河港口船舶停靠活动的信息共享与协同,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机制,以确保信息的流通和互通。
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机制: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集中存储和管理内河港口船舶停靠活动的各种信息,包括船舶靠泊、离港时间、货物情况、船员信息等。
各个港口可在该平台上查询和更新信息,实现对船舶动态的及时掌握。
2. 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为了确保不同港口之间信息的互通,需要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
各个港口应按照统一标准将信息上传至共享平台,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内河港口的信息共享与协同还需要与相关部门的联动。
包括海事管理部门、保税监管部门、海关等,各个部门应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定,支持港口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
交通运输部发布《城市公共汽电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规范》等43项交通运输行业标准的公告(2016年发布)
2016-0410
12
JT/T 1027-2016
本标准规定了客车用阻燃橡胶地板 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 客车用阻燃 存。 橡胶地板 本标准适用于以橡胶为主要原材料 生产的客车用阻燃橡胶地板卷材。 其他机动车辆用阻燃橡胶地板可参 照使用。
2016-0410
13
JT/T 1028-2016
3
12328交通 JT/T 1019的本部分规定了12328交 运输服务监 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系统的功能、 JT/T 督电话系 业务处理系统、数据交换与信息共 1019.2-2016 统 第2部 享接口、性能及安全要求。 分:总体技 本部分适用于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 术要求 督电话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JT/T 1019的本部分规定了12328交 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系统数据交换 与信息共享接口的技术要求,包括 通信方式、安全策略、协议消息格 12328交通 式、数据实体格式等内容。 运输服务监 督电话系 本部分适用于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 JT/T 统 第3部 督电话系统的建设和应用。12328电 1019.3-2016 分:数据交 话系统与其他热线电话系统和行业 换与信息共 相关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信息 享接口技术 共享可参照使用。12328电话系统内 部各业务系统、网站、app等子系统 要求 间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的数据内 容可参考本部分要求,但通信方式 不限于互联网服务 (WebService)。 本标准规定了交通运输信息系统数 交通运输信 据字典的内容、域含义及填写要 息系统 数 求,以及数据字典文档编制要求。 据字典编制 本标准适用于以共享交换为目的的 规范 交通运输信息系统数据字典文档的 编制。 本标准规定了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基 于XML的数据交换通用规则,包括数 据交换包数据类型、数据交换包分 交通运输信 类与组成、数字签名与验证、数字 息系统 基 加密与解密、数字压缩与解压。 于XML的数 据交换通用 本标准适用于交通运输信息系统之 规则 间数据交换格式的制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数据交换过程中的 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和撤销。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关于加强上海交通港航行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关于加强上海交通港航行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3.01.04•【字号】沪交科[2013]1号•【施行日期】2013.01.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关于加强上海交通港航行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沪交科〔2013〕1号)各有关单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要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
“十二五”期间是上海交通港航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便捷、安全、集约、低碳”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时期,根据《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上海交通港航“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贯彻落实<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意见》和《上海市交通港航系统信息化顶层设计研究报告》,为切实加强上海交通港航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提升交通港航信息化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交通港航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一)信息化是破解行业发展难题、促进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行业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
交通运输部提出“必须把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摆在‘十二五’规划中的突出位置,通过一批带动性强的行业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全面提高交通运输智能化、现代化水平”的目标,并编制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对“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信息化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必然选择。
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为公众和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实现旅客运输的“零距离换乘”和货物运输的“无缝衔接”,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
智慧港航信息化平台解决方案v.0
智慧港航信息化平台解决方案电话:传真:目录1.总体方案设计1.1设计目标在现有省、市港口信息化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基础上,借鉴新一代的感知-传输-应用技术体系,实现对码头、船舶、货物、重大危险源、危险货物装卸过程、航管航运等管理要素的全面感知、有效传输和按需定制服务,为行政管理人员和相关单位及人员提供高效的管理辅助,并为公众提供便捷、实时的水运信息服务。
建立信息整合、交换和共享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支撑体系,以及相关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体系;按照“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的要求,搭建高效、弹性、高可扩展性的基于虚拟技术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信息平台低成本运行,实现电子政务建设和服务模式的转变。
实现以感知港口、感知船舶、感知货物为手段,以港航智能分析、科学决策、高效服务为目的和核心理念,构建“智慧港航”的发展体系。
结合“智慧港航”相关业务工作特点及信息化现状的实际情况,本项目具体建设目标为:一张图(即GIS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在建设岸线、港口、港区、码头、泊位等港口主要基础资源图层上,建设GIS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依次接入和叠加规划建设、经营、安全、航管等相关业务应用专题数据,并叠加动态数据,如AIS/GPS/移动平台数据,逐步建成航运管理处“一张图”。
系统支持扩展框架,方便未来更多应用资源的逐步整合。
现场执法监管系统基于港口(航管)执法基地建设规划,依托统一的执法区域管理和数字化监控平台,通过加强对辖区内的监控,结合移动平台,形成完整的多维路径和信息追踪,真正做到问题能发现、事态能控制、突发问题能解决。
运行监测和辅助决策系统对区域港口与航运业务日常所需填报及监测的数据经过科学归纳及分析,采用统一平台,消除重复的填报数据,进行企业输入和自动录入,并进行系统智能判断,避免填入错误的数据,输入的数据经过智能组合,自动生成各业务部门所需的数据报表,包括字段、格式,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同时满足扩展性需要,当有新的业务监测数据表需要产生时,系统将分析新的需求,将所需字段融合进入日常监测和决策辅助平台的统一平台中,并生成新的所需业务数据监测及决策表。
运用大数据分析提升港口海事管理效能
运用大数据分析提升港口海事管理效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数据分析已经成为许多行业提升效能的重要工具。
在港口海事管理中,运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提升效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安全性和减少成本。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大数据分析来提升港口海事管理效能。
首先,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港口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港口运营情况。
通过收集和分析海事数据,管理者可以获得关于港口各项指标的详细信息,包括船只进出港口的数量、货物吞吐量、航线选择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港口的运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和瓶颈,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其次,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港口管理者进行资源优化。
通过分析船只进出港口的数据,管理者可以了解船只的排队情况和停靠时间,从而优化港口资源的分配。
例如,如果某个时间段内船只排队等候时间较长,管理者可以调整船只进出港口的时间,避免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此外,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管理者预测货物吞吐量,合理安排码头设备和人员,避免资源过剩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另外,大数据分析可以提高港口的安全性。
通过分析船只的历史数据和航线选择,管理者可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和问题。
例如,通过分析船只的航线选择和历史记录,管理者可以判断某些航线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管理。
此外,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管理者监测船只的状态和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保障港口的安全运营。
最后,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港口管理者降低成本。
通过分析船只进出港口的数据,管理者可以找出运输过程中的瓶颈和效率低下的环节,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优化。
例如,通过分析船只的停靠时间和装卸货物的速度,管理者可以找出装卸货物的效率低下的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提高装卸货物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此外,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管理者预测货物供需情况,合理安排货物运输计划,避免货物滞留和运输成本的增加。
综上所述,运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提升港口海事管理效能。
港务船舶调度中的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
港务船舶调度中的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在港务船舶调度中,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是至关重要的要素。
港务船舶调度是指根据港口的运输需求,合理安排运输船舶的进出港时间和顺序,以确保港口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而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则是实现高效调度的关键因素,能够提高港口的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
协同合作是指港务部门、船舶经营者、货代公司、物流企业等多方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港口运输计划。
在协同合作中,各方应加强沟通和协调,互相了解彼此的需求和限制,以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平衡。
例如,在船舶调度方面,船舶经营者可以通过与港务部门的沟通,了解港口的运输需求,从而调整自身的船舶进出港计划,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港口的需求。
而港务部门也可以通过与船舶经营者的合作,提前了解船舶运力信息,从而做好港口资产的规划和布局,提高货物的流转效率。
信息共享是指各方共享港务船舶调度相关的信息,包括船舶位置、货物信息、港口设备状态等。
信息共享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减少调度冲突和延误。
通过信息共享,各方可以及时了解船舶位置和行驶速度,从而进行合理的船舶调度。
同时,各方还可以通过共享货物信息,了解货物的类型、数量和最新状态,以便做好货物装卸和保存的准备工作。
此外,通过共享港口设备状态,可以提前发现设备故障或运行异常,及时进行维修和调整,确保港口运输的连续性和顺畅性。
为了实现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需要建立统一的港务船舶调度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集成各方的调度系统和信息系统,将各方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该平台还应具备即时通信和任务分配的功能,方便各方协同工作和及时响应。
例如,当船舶经营者调整船舶进出港计划时,可以通过平台向港务部门发出通知,并获取反馈信息。
而港务部门则可以通过平台向船舶经营者发布港口运输需求,并了解船舶运力的情况。
这样一来,各方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信息沟通和任务分配,避免信息丢失和信息传递延迟的问题。
除了建立统一的平台,还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合作规则。
海事信息系统与数据管理
海事信息系统与数据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海事信息系统在海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海事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海事领域的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管理的系统。
它为海事管理者提供了更全面、准确的信息,提高了海事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一、海事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价值海事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
通过海事信息系统,可以实时收集到海事领域的各种数据,如船舶航行数据、海洋气象数据、航道水深数据等。
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后,可以为海事管理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同时,海事信息系统还可以对数据进行管理,包括存储、检索和更新等操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海事信息系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提高海事管理的效率。
传统的海事管理方式需要人工收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耗费时间和精力。
而海事信息系统可以自动收集和处理数据,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海事信息系统可以提高海事管理的准确性。
通过对海事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事故的发生。
最后,海事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决策支持。
海事管理者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做出科学的决策,提高管理水平。
二、海事数据的管理海事数据的管理是海事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
海事数据的管理主要包括数据的存储、检索和更新等操作。
首先,海事数据的存储是海事信息系统的基础。
海事数据的存储可以采用数据库的方式,将数据按照一定的结构和规范存储起来。
数据库可以提供高效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方便海事管理者对数据进行操作。
同时,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海事数据的存储还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如备份和加密等。
其次,海事数据的检索是海事信息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海事管理者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地找到所需的数据。
海事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建立索引和采用合适的检索算法,提高数据的检索效率。
同时,海事数据的检索还需要考虑到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性,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到相关数据。
智慧港航信息化管理平台整体解决方案-智慧港口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七,设备智能诊断与评估
港口应用:设备远程监控
智慧港口主要技术支撑
八,装卸机器视觉与自主控制
装卸过程智能识别与自主控制
智慧港口主要技术支撑
九,港口绿色能源系统
港口绿色能源与高效利用
智慧港航云平台核心特征
智慧港口的核心特征表现为全面感知、自主装卸、智慧监管、智慧商务与智能决策五个方面。
48
业务融合创新
全程箱动态智能感知
49
业务融合创新
作业自动化
节约人工成本:将实施前30人工减至12人(节约18名)省去61%人工支出
用机器计算机系统替代 “人眼”自动识别与核销箱号、箱损、抓拍拖车号,BAY位等海量重复劳动。
应用物联网、自动控制技术,实时传输作业场景,实现桥吊、龙门吊的远程操作。改善司机作业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绩效。
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动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和技术融合。对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口岸通关数据与港口物流数据的实时共享。对接部级和有关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数据,及时上报重点物资运输等信息,推进跨部门间信息开放与共享。
(三)建设内容 ⑤大数据中心建设
(三)建设内容 ⑥项目信息化配套建设方案
包括主机及存储系统、网络系统、终端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和机房建设等内容。
智慧港航云应用:港口可视化综合集群指挥调度
港口可视化综合集群指挥调度系统是基于港口专网4G、公网4G、公网WIFI等网络模式下,通过智能手持终端或者港口定制手持、车载终端,结合应用平台和调度台而构成的综合集群调度系统。
>>功能特点集群对讲:单呼、组呼、多组呼、跨组呼、代建组呼、临时组呼等。专网微信:文字、录音、录像、图片及文件的收发,如同微信。IP音视频电话:终端之间、终端与调度台之间可接打音视频电话。音频会议:终端、调度台之间可召开多方音视频会议。视频拍传:终端之间、终端与调度台之间实现实时的视频拍传和浏览。GIS应用:支持与专业GIS对接,可完美的实现通信与GIS业务的整合应用。业务融合:可与港口的TOPS、RCMS、CCTV等系统进行深度融合。通信融合:可与现有Tetra集群/UHF/VHF、VOIP、PSTN等系统深度融合。
7-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 船舶信息基础数据元 推动船舶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5部分:船舶信息基础数据元(JT/T697·5-2007)推动船舶信息资源共享交换船舶是水上交通运输中最基本的交通运输工具,也是交通主管部门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和水路运输业务的重要管理对象。
因此,准确地掌握船舶基本信息及其动态管理信息对加强行政管理,规范执法,提高海事监管、监控手段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水运事业起到重要作用。
受交通部科技教育司委托,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在部水运局、海事局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签证条例》的规定,按照GB/T 19488《电子政务数据元》和JT/T697〃1-2007《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1部分:总则》的要求,《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5部分船舶信息基础数据元》(JT/T 697.5-2007)的编制及其内容充分反映了水路运输与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业务中有关船舶登记管理和船舶动态管理的业务特点,在分析研究了部海事局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中的船舶登记管理系统和船舶动态管理系统的数据字典的基础上,对各业务管理中的公共数据进行了适当冗余处理,完成船舶信息数据元的分类筛选、规范定义等标准化工作。
该标准最突出的特点是围绕船舶管理对象,结合船舶管理业务和行政管理职能的需求,贯彻了电子政务流程优化与业务办理协同的理念。
我们首先从船舶信息基础数据元的分类开始剖析该标准的编制思路,船舶信息数据元一级分类反映了船舶登记、船舶动态管理两大业务主线,同时,从管理对象船舶的基本属性和特点出发,综合两大业务的共享信息,建立船舶基本信息。
船舶登记管理负责中国籍船舶登记、发证和注销管理;船舶动态管理负责船舶安全监督检查、船舶动态跟踪和进出港(境)签证等管理业务,其中船舶安全监督检查涉及的船舶检验、防止船舶污染水域、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管理等业务专业性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这方面的业务及管理信息独立形成,详见第11部分:船舶检验信息基础数据元和第12部分:船载客货信息基础数据元。
港口信息系统与数据共享对海事监管的支撑
港口信息系统与数据共享对海事监管的支撑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港口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港口作为连接陆地和海洋的重要节点,承载着大量的货物运输和海事活动。
为了保证港口的安全和高效运行,港口信息系统和数据共享成为了海事监管的重要支撑。
港口信息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手段,对港口运营和管理进行信息化处理的系统。
它包括了港口基础设施、船舶、货物、人员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并通过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等环节,实现对港口运营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港口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为海事监管提供了更加科学、高效的手段。
首先,港口信息系统提供了全面、实时的数据支持。
传统的海事监管主要依靠人工巡查和报告,容易出现信息不准确、延迟等问题。
而港口信息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采集港口各个环节的数据,包括船舶靠泊、货物装卸、人员进出等情况。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到监管部门,实现对港口运营的全面监控。
监管人员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及时发现并解决港口运营中的问题,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港口信息系统实现了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
海事监管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合作,包括海关、边防、港口管理等部门。
传统的数据共享方式需要手动整合和传递数据,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错误。
而港口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了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
各个部门可以通过系统共享数据,实现信息的流通和共享,提高监管的协同性和一体化管理。
此外,港口信息系统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为海事监管提供更深入的支持。
海事监管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港口信息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海事监管中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隐藏的规律和异常情况。
例如,通过对船舶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预测船舶的风险等级,提前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这种基于数据的智能监管,可以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然而,港口信息系统和数据共享也面临一些挑战。
内河港口货运活动中的物流信息共享与交流
内河港口货运活动中的物流信息共享与交流在内河港口货运活动中,物流信息共享与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流信息的共享与交流能够提高货运活动的效率和安全性,并且为港口各方提供更好的协调和决策支持。
本文将探讨内河港口货运活动中物流信息共享与交流的意义、主要内容和相关挑战。
首先,物流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对内河港口货运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物流信息的共享能够提高各方对货物状态、位置和进度的实时了解,促进物流环节的协调与配合。
不同参与方可以通过共享物流信息,确保货物的准时交付,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延误和损失。
同时,物流信息共享能够加强货运活动的监管和安全管理,提高运输过程中的风险防控能力。
其次,内河港口货运活动中的物流信息共享与交流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货物实时监测与跟踪、船舶调度和位置信息、港口服务信息、船舶货物清关信息、运输计划和预警信息等。
通过共享这些信息,货主、船公司、货代、港口运营商以及相关监管部门可以实时了解货物的位置和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调度与决策。
同时,船舶货物清关信息的共享能够提高海关的监管效能,简化货物的通关手续,提高货运活动的通关速度和效率。
然而,内河港口货运活动中的物流信息共享与交流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信息安全问题。
货物的位置、状态和价值等信息,涉及到商业秘密和物流安全等方面,因此需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其次是信息技术标准的统一问题。
不同港口、不同参与方使用的信息系统和标准不一致,导致信息共享的障碍。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制定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和协议,促进各方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再者,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的平衡也是一个挑战。
在进行物流信息共享时,需要平衡数据共享和个人隐私的保护,确保信息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为了推进内河港口货运活动中的物流信息共享与交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集中整合各方的物流信息,提供一站式的信息共享和查询服务。
其次,推动信息技术标准的统一,促进各方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海事与港航管理业务信息共享交换数据指标
海事与港航管理业务信息共享交换数据指标
海事与港航管理业务信息共享交换数据指标是衡量海事与港航管理业务信息共享交换程度的衡量标准。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质量:衡量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确保共享的数据是可信可用的。
2. 数据安全:衡量共享数据的安全程度,包括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确保数据不会被非法获取或篡改。
3. 数据共享范围:衡量数据共享的范围和覆盖面,包括国内和国际范围,以及涉及的各个部门和组织。
4. 数据交换速度:衡量数据交换的实时性和及时性,确保数据可以及时传递和更新。
5. 数据标准化:衡量数据的标准化程度,包括数据格式、数据字典、数据代码等方面,以便不同系统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6. 数据接口:衡量不同系统之间数据接口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以便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通过以上指标的衡量,可以评估海事与港航管理业务信息共享交换的情况,进一步提高数据共享和交换的效率和质量。
部省水运政务数据共享工作方案
部省水运政务数据共享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按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国发〔2016〕51号)、《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39号)、《交通运输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试行)》(交科技发〔2017〕58号)等要求,部正在开展水路运输和建设、海事、船检等水运政务数据共享。
部海事局已建立全国统一的船舶登记、检验和船员管理等业务系统,具备了实现海事领域政务数据共享的条件。
水路运输和建设领域政务数据按管理职责分散在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尚未实现共享,制约了水运政务数据共享工作的开展。
为重点推进部省水路运输和建设领域政务数据共享,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完成水路运输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建设,融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体系,依托交通运输数据资源交换共享与开放应用平台(以下简称部数据共享平台),实现部省水运政务数据共享。
到2020年,初步形成全国航运企业、营运船舶、港口企业、水运建设项目等许可备案信息的基础数据资源库。
开展数据清理,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全国水路运输和建设领域政务数据资源库。
推动水路运输和建设、海事、船检领域数据共享,促进相关业务协同应用。
二、工作任务(一)编制技术规范。
部编制发布《部省水路运输和建设领域政务数据共享技术要求》(见附件1),明确数据共享的具体要求。
(二)开展数据整理。
部组织做好接口开发、数据接收、系统功能完善等工作。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长江、珠江航务管理局按照技术要求,搜集、整理、清洗辖区内(包括省级及以下)数据,做好数据传输准备工作。
(三)采集数据。
按照技术要求,做好数据文件传输、部省系统联调等工作。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长江、珠江航务管理局于2019年10月底前完成许可备案类数据采集,形成辖区内的初步基础数据资源库,并报送至部级系统。
(四)开展数据清理。
部组织开发统一的数据校验工具,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长江、珠江航务管理局使用数据清理工具进行数据清理,2019年底前重点校验数据的完整性,2020年、2021年持续校验数据的规范性、关联性,逐步扩展校验指标项,持续提升数据质量。
内河港口货运活动中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
内河港口货运活动中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在内河港口货运活动中,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内河货运的发展和内河港口的日益繁忙,港口各方需要通过共享信息和协同合作,实现高效便捷的货运运营。
本文将从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两个方面探讨内河港口货运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信息共享对于内河港口货运活动至关重要。
内河港口货运活动涉及到多方合作,包括船运公司、货主、港口管理机构、货主代理等。
每个参与方都必须及时获取和共享关键信息,以保证货物的准时运输。
例如,船运公司需要了解货物的装载量、船舶位置和港口情况,以安排合理的船期和航线。
货主则需要了解货物的运输进度和到达时间,以做出相应的安排。
而港口管理机构需要掌握各船舶的行驶情况,以便提供港口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负载均衡。
信息共享能够使各参与方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促进货运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次,协同合作是内河港口货运活动成功的关键。
内河港口货运活动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货物装卸、船舶调度、港口设施管理等。
这些环节需要各方紧密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保证货运活动的高效运作。
协同合作可以提高装卸效率,减少货物滞留时间,降低运输成本。
例如,在货物装卸环节,各方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和协调,提前安排合适的装卸设备和人力资源,避免拥堵和浪费。
在船舶调度环节,各船运公司可以通过协调合作,共同制定船期表和航线,以最优化的方式安排船舶的进出港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协同合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的优势,实现内河港口货运活动的良性循环。
此外,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的实现离不开科技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内河港口货运活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方式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监测、分析和传输。
例如,通过船舶定位系统和货物跟踪系统,可以实时获取船舶和货物的位置和运输状态,为各方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同时,利用智能调度系统和物流平台,可以实现货物装卸和船舶调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港口工程综合服务中的信息管理与知识共享
港口工程综合服务中的信息管理与知识共享港口工程作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连接陆地与海洋的桥梁作用。
为了能够高效地管理和运营港口工程,信息管理与知识共享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港口工程综合服务中信息管理与知识共享的重要性以及实现方法。
首先,信息管理在港口工程综合服务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港口工程涉及到众多的海运船只、货物、设备和人员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通过科学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提高港口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为港口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例如,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对港口工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提高港口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次,知识共享对于港口工程综合服务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港口工程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涉及到的专业知识非常广泛和深入。
在这个过程中,各个部门和个人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知识。
通过知识共享,可以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知识进行传递和分享,提供给其他人员参考和借鉴。
这不仅可以提高整个港口工程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还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和错误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港口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信息管理与知识共享的实现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现如今,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和知识管理平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港口工程综合服务中。
这些系统和平台可以实现对港口工程的各类信息进行管理和处理,包括港口设备信息、船舶货物信息、航运动态信息等。
通过建立这些系统和平台,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实时监控、分析和处理,为港口工程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支持。
同时,知识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港口工程各类知识的整理和归档,为其他员工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促进经验和知识的传承和发展。
除了信息管理系统和知识管理平台,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手段来促进信息管理与知识共享的实现。
例如,可以开展定期的培训和交流活动,让港口工程从业人员学习和分享最新的信息和知识。
同时,可以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让各个部门之间能够更好地协同工作和共享资源。
港口信息系统与海事管理
港口信息系统与海事管理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港口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运营港口,港口信息系统在海事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港口信息系统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它对海事管理的贡献。
一、港口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功能港口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成了信息技术和海事管理的系统,旨在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它通过整合各种数据和信息,为港口管理者提供全面的决策支持和操作指导。
港口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船舶调度、货物跟踪、航行安全监控、财务管理等。
二、港口信息系统的应用1. 船舶调度与货物跟踪港口信息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船舶的进出港情况,并根据航线、船型、货物种类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调度安排。
同时,系统还可以跟踪货物的运输过程,确保货物的安全和及时到达目的地。
2. 航行安全监控港口信息系统可以通过雷达、卫星定位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控船舶的位置和航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风险。
系统还可以与其他海事管理系统进行集成,提供全面的航行安全保障。
3. 财务管理港口信息系统可以帮助港口管理者进行财务管理和统计分析。
通过对港口收入、支出和利润等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系统还可以提供财务报表和预测,为港口的长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三、港口信息系统的影响1. 提高港口运营效率港口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
通过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和错误,提高作业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系统还可以实现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避免信息的断层和延误。
2. 优化资源配置港口信息系统可以帮助港口管理者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
通过对港口设备、人员和物资等资源的管理和调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和成本。
3. 加强安全管理港口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加强港口的安全管理。
通过实时监控和预警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同时,系统还可以提供安全培训和指导,提高港口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事与港航管理业务信息共享交换数据指标
海事与港航管理业务信息共享交换数据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数据交换时效性:指海事与港航管理业务信息共享交换的数据及时性,即数据传输的速度和时效。
这可以衡量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延迟时间,以及数据交换的及时到达程度。
2. 数据交换准确性:指海事与港航管理业务信息共享交换的数据准确性,即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或丢失。
这可以衡量数据交换过程中的错误率和失败率。
3. 数据交换可靠性:指海事与港航管理业务信息共享交换的数据可靠性,即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中断或故障。
这可以衡量数据交换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4. 数据交换安全性:指海事与港航管理业务信息共享交换的数据安全性,即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或攻击。
这可以衡量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防护措施。
5. 数据交换成本效益:指海事与港航管理业务信息共享交换的数据成本效益,即数据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和效益。
这可以衡量数据交换过程中的成本节约和收益增长。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海事与港航管理业务信息共享交换的效果和价值,以指导相关业务的改进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