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穴_络穴_郄穴_下合穴_八会穴_八脉交会穴_募穴_明细表
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五腧穴详解
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五腧穴详解一、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的重要腧穴。
十二经脉各有一原-穴,故又名十二原。
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阴经五脏之原穴,即是五腧穴中的腧穴,就是以腧为原,阳经六腑则不同,腧穴之外,另有原穴。
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常生理功能的根本。
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
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
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难经.六十六难》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
“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
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
阴经之原穴与五腧穴中的俞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俞为原”,“阴经之俞并于原”。
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腧穴中的俞穴之后,既另置一原。
-原穴口诀:胃原冲阳脾太白,大肠合谷肺太渊;小肠腕骨心神门,膀胱京骨肾太溪;三焦阳池包大陵,胆经丘墟肝太冲。
-二、络穴俗话说:“久病入络”。
络穴是治疗慢性病的要穴首选,十二经脉-[B]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脾有公孙和大包两个络穴),合称十五络穴。
-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
“络”有联络、散布之意。
十二经脉各有一络脉分出,故各有一络穴。
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
络穴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
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通里穴”治疗。
五腧穴、原穴、郄穴、募穴、背俞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
五腧穴、原穴、郄穴、募穴、背俞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
说明:1、五腧穴:指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位,简称五腧。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
"用水的源流来比喻各经脉运行从小到大,由浅入深,自远而近的特点。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
"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
"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为输"。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即"所行为经"。
"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即"所入为合"。
其临床应用,《难经·六十八难》曰:"井主心下满,。
五腧穴、原穴、郄穴、募穴、背俞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
e (木) (火) (土) (金) (水)
(任)
th 6 手太阳小肠经(属火)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腕骨 养老 小肠俞 支) (土)
(任) (胃)
(督)
in 7 足厥阴肝经(属木)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太冲 中都 肝俞 蠡沟 期门
章门
s (木) (火) (土) (金) (水)
(脏)
ing 8 足少阳胆经(属木)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丘墟 外丘 胆俞 光明 日月 阳陵泉 阳陵泉 足临泣
th (金) (水) (木) (火) (土)
(筋) (带)
ll 绝骨
(髓)
A 9 足太阴脾经(属土)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太白 地机 脾俞 公孙 章门
re (木) (火) (土) (金) (水)
(任)
(气) (阴维)
g a 4 手少阳三焦经(属火)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阳池 会宗 三焦俞 外关 石门 委阳
in (金) (水) (木) (火) (土)
(任) (膀胱)
外关 (阳维)
ir be 5 手少阴心经(属火)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神门 阴郄 心俞 通里 巨阙
nd(木) (火) (土) (金) (水)
(肝)
中脘任 公孙 (腑) (冲)
a 10 足阳明胃经(属土) 历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冲阳 梁丘 胃俞 丰隆 中脘 足三里
e (金) (水) (木) (火) (土)
(任)
tim 11 足少阴肾经(属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太溪 水泉 肾俞 大钟 京门
(任)
委中
大杼 (骨) 膈俞 (血)
申脉 (阳跷)
thin 五腧穴、原穴、郄穴、募穴、背俞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
八会穴详解
八会穴详解八会穴歌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骨会大杼血膈俞,脉会太渊气膻中。
十二募穴歌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胃募中脘脾章门,焦募石门包膻中。
十六郄穴歌郄犹孔隙义,本是气血聚,病证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逼,胃经是梁丘,脾经地机切,心经取阴郄,小肠养老名,膀胱求金门,肾向水泉觅,心包郄门寻,三焦会宗列,胆经在外丘,肝经中都立,阳跷走跗阳,阴跷交信必,阳维系阳交,阴维筑宾穴。
下合穴歌手三阳有下合穴,大肠合于上巨虚,小肠合于下巨虚,三焦合于委阳穴,膀胱委中胆阳陵,胃合三里治内腑。
八脉交会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连耳肩。
临泣带脉外眦颊,外关阳维耳后绕。
列缺任脉行肺系,照海阴跷膈喉咙。
八会穴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
脏:章门,第十一肋骨末端,侧腹部,(后腰身),此穴对胸胁痛、腹痛、呕吐有功效,长期敲打有减肥的功效,属带脉,五脏皆禀于脾,为脾经募穴。
腑:中脘,脐上4寸,主治胃痛、腹胀、呕吐、泄泻脾胃虚弱,长期按健脾益胃。
六腑皆禀于胃,为胃经募穴。
气:膻中,两乳之间连线中点,内为肺,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属任脉,宗气之所聚,诸气皆属肺,为心包经募穴。
血:膈俞,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理气宽胸,活血通络,心主血,肝藏血,膈俞位居心俞之下,肝俞之上,故为血会,为膀胱经。
筋:阳陵泉,小腿外侧当腓骨前下方凹陷处,对于下肢筋病、胁肋痛、胆腑之病,经脉通证上的病症,瘀血肋痛,肝郁胁痛、湿热胁痛,为胆经合穴,胆合肝,肝主筋,故为筋会,为胆经。
脉:太渊,在腕骨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凹陷,止咳化痰,通调血脉,肺朝百脉,寸口为脉之大会,故为脉会,属肺经。
骨:大杼,在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手足太阳经之交会穴,强筋骨,清邪热,诸骨自此擎架,连接头身四肢,故为骨会,膀胱经背俞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为膀胱经。
原穴、络穴、募穴、郄穴、八脉交会穴定位
肺原=太渊:在腕掌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心包=大陵: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心原=神门: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脾原=太白: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肝原=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 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肾原=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大肠=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章骨桡侧的中点处 三焦=阳池: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小肠=腕骨: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胃原=冲阳: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胆原=丘墟:在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膀胱=京骨:在足外侧部,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肺-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
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大肠-偏历: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胃-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
脾-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心-通里: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 l 寸小肠-支正: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 寸。
膀胱-飞扬: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直上七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处。
肾-大钟 :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心包-内关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三焦-外关: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胆-光明: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肝-蠡沟: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肺募:中府—在胸前臂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 寸。
大肠募:天枢—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
【知识】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八会穴、六总穴
【知识】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八会穴、六总穴【知识】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八会穴、六总穴一. 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的重要腧穴。
十二经脉各有一原穴,故又名十二原。
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阴经五脏之原穴,即是五腧穴中的腧穴,就是以腧为原,阳经六腑则-不同,腧穴之外,另有原穴。
-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
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
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
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难经.六十-六难》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
“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
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
阴经之原穴与五腧穴中的俞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俞为原”,“阴经之俞并于原”。
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腧穴中的-俞穴之后,既另置一原。
-原穴口诀:-胃原冲阳脾太白,大肠合谷肺太渊;-小肠腕骨心神门,膀胱京骨肾太溪;-三焦阳池包大陵,胆经丘墟肝太冲。
-二. 络穴俗话说:“久病入络”。
络穴是治疗慢性病的要穴首选,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脾有公孙和大包两个络穴),合称十五络穴。
-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
“络”有联络、散布之意。
十二经脉各有一络脉分出,故各有一-络穴。
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
原穴_络穴_郄穴_下合穴_八会穴_八脉交会穴_募穴_明细表
十二经各有一原穴,均分布在四肢腕踝关节附近。
原穴与三焦有密切的关系,是脏腑原气腧注、经过,留止的部位。
导源于脐下肾间动气,而腧布全身,调和内外,宣上导下,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功能,特别是对促进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有一定意义。
《难经.六十六难》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原穴不仅可以治疗五脏六腑之病,而且可以根据原穴的反应变化推断脏腑功能的盛衰。
十二经原穴十五络穴络穴是指十五络脉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
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里两经相关疾病的作用,它们可治疗表病、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
任、督及脾之大络的络穴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之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十五络穴原络配穴在临床上原穴和络穴多配合应用,称为“主客原络配穴”。
它是以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
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之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之络穴。
原络配穴“郄”(qie)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
郄穴大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
归纳起来,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
如咯血时,临床多选用孔最(肺经郄穴),胃痛时多选用梁丘(胃经郄穴)。
临床应用时,郄穴不仅用于治疗而且可以诊病。
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协助诊断。
郄穴共16个,十二经各有1个郄穴。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也各有1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部以下。
十六郄穴六腑下合穴下合穴是指手三阳穴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六腑下合穴包括足三阳经的合穴以及手三阳经合于足三阳经的3个腧穴。
共计6个。
六腑下合穴八会穴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能治疗其病变。
《难经.四十五难》说:“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说明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1).脏会章门:又为脾募。
脾、胃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特定穴的应用
定位规律:井,四肢末端或爪甲侧;荥,指掌跖之前后;输,腕踝关节;经,肘膝与腕踝间;合,肘膝关节周围。
五行规律:阴经井木,阳经井金。
补母泻子法:本经补泻(如取肺土穴太渊补肺金),异经补泻(如取土经土穴太白补肺金)。
六阴经
小肠经
腕骨
三焦经
阳池
足三阴经
脾经
太白
肾经
太溪
肝经
太冲
足三阳经
胃经
冲阳
膀胱经
京骨
胆经
丘墟
3、十五络穴表
治疗表里经病,慢性疾病(新病在经,久病在络)等。
循经络线上疼痛取本经络穴;病左取右,病右取左;上痛取下,下痛取上,病阳取阳,病阴取阴;原络配穴等。
手三阴经
肺经
列缺
心经
通里
心包经
内关
手三阳经
大肠经
偏历
小肠经
合(土)
手阳明大肠经(金)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手少阳三焦经(相火)
关冲
液门
中诸
支沟
天井
手太阳小肠经(火)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足阳明胃经(土)
历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足少阳胆经(木)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水)
至阴
足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2、十二经原穴表
原穴,原气(元气、三焦之气)所经过和留止的部位。三焦行于诸阳,阳经阳盛则独置一腧为原穴。
冲脉
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俞穴、募穴、八会穴
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俞穴、募穴、八会穴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即为特定穴。
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分成“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包括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在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在四肢躯干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
五腧穴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经穴,分别名为井、荥、输、经、合,合称“五腧”。
有关记载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但并未指出具体穴名和部位。
《灵枢?本输》则详细地阐明了各经井、荥、输、经、合各穴的名称和具体位置,唯独没有手少阴心经,其后《甲乙》才补充完备。
古人把经气运行过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来形容,把五腧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
“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徽,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
“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为输”。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即“所行为经”。
“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即“所入为合”。
五腧穴是常用要穴,为古今医家所重视。
临床上如井穴可用于治疗神志昏迷;荥穴可用于治疗热病;输穴可用于治疗关节痛;经穴可用于治疗喘咳;合穴可用于治疗六腑病证等,就是《难经?六十八难》所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耳泄”的具体应用。
腧穴总论—骨度分寸、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
4.腧穴的特点:
5.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一、近治作用---
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部
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作用。是所有学位共同点。
二、远治作用--指具有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离穴位所在部位的组织、器 官、脏腑的病变的作用。
三、特殊作用---
2.活动标志:
指节—犊鼻、肌肉—颊车、肌腱—尺泽。
三、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定 位方法,又称“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1.拇指同身寸 2.横指同身寸 3.中指同身寸
四、简便取穴法
它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例如:百会穴 、肩髃穴、劳宫、少府、合谷、列缺、
肩骨内缘—后正中线 3寸 肩峰缘—后正中线 8寸
股骨大转子—腘横纹 19寸 臀横纹—腘横纹 14寸 腘横纹—外踝尖 16寸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最直观
1.固定标志:
人体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 骨骼等皆有一定的位置,可以作为取穴的 标志。 爪甲—少商、五官—素髎、毛发—头维、 乳头—乳中穴、脐窝—神阙、中极、 骨骼—下关。
(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髎升压)
腧穴定位常用的方法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三、指寸定位法 四、简便取穴法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最准确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测量标志,全身各部的长度和 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称为“骨度 分寸定位法”。
前发际正中-后发际正中 12寸
眉间—前发际 3寸
第七颈椎棘突下—后发际 3寸
前额两发角之间 9寸 前后发际之间 12寸
腋前纹头—肘横纹 9寸 肘横纹—掌腕横纹 12寸
十二经脉五腧穴2
中都
期门
手少阴心经(火)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神门
通里
阴郄
巨阙
足太阴脾经(土)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太白
公孙
地机
章门
脏章门
公孙冲脉
手厥阴心包经(君火)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大陵
内关
郄门
膻中
气膻中
内关阴维
阳经
金水木火来自土手阳明大肠经(金)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合谷
偏历
温溜
天枢
上巨虚
血膈腧
足太阳膀胱经(水)
至阴
足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京骨
飞扬
金门
中极
委中
骨大杼
申脉阳跷
足少阳胆经(木)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丘墟
光明
外丘
日月
阳陵泉
筋阳陵泉
足临泣带
手太阳小肠经(火)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腕谷
支正
养老
关元
下巨虚
髓绝骨
后溪督脉
足阳明胃经(土)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冲阳
丰隆
梁丘
中脘
足三里
腑中脘
外关阳维
手少阳三焦经(相火)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阳池
外关
会宗
石门
任脉络穴:鸠尾督脉络穴:长强脾之大络:大包
简单特定穴总表格(井、荥、输、经、合、原、络、募、郄、八脉交会穴)
足少阳胆经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丘墟
光明
胆俞
日月
外丘
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
至阴
足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京骨
飞扬
膀胱俞
中极
金门
委中
阴维脉
筑宾
阴跷脉
交信
阳维脉
阳交
阳跷脉
跗阳
五腧穴、原穴、郄穴、募穴、背俞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特定穴
经脉
五输穴
原穴
络穴
背俞穴
募穴
郄穴
下合穴
井穴
荥穴
输穴
经穴
合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太渊
列缺
肺俞
中府
孔最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大陵
内关
厥阴俞
膻中
郄门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神门
通里
心俞
巨阙
阴郄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太白
公孙
脾俞
章门
地机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太冲
蠡沟
肝俞
期门
中都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太溪复溜ຫໍສະໝຸດ 阴谷太溪大钟
肾俞
京门
水泉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天人合一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 少商大肠 -- 商阳心包 -- 中冲三焦 -- 关冲心 -- 少冲小肠 -- 少泽脾 -- 隐白胃 -- 厉兑肝 -- 大敦胆 --(足)窍阴肾 -- 涌泉膀胱 -- 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
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
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
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
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意为脉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经过,故名。
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针灸古歌诀PPT参考幻灯片
见走定寻至点
光内飞通丰列
明关扬里隆缺
3
。;;;;;
• • • • •
阴阴 厥厥 少少 太太 阴 跷维 阴阴 阴阴 阴阴 经 之之 肝心 肾心 脾肺 郄 脉脉 经包 经经 经经 穴 在揉 按是 为点 寻找 口 交筑 中郄 水阴 地孔 诀 信宾 都门 泉郄 机最 : 。, ;, ;, ;,
4
• •
•
募 穴 口 诀 :
6
•
• • •
焦胃 肝膀 小大 十
募募 募胱 肠肠 二
石中 期中 关天 门脘 门极 元枢 包脾 胆肾 心肺
募 穴 歌
膻章 日京 巨中
中门 月门 阙府
。, ,, ,,
7
脉骨 会会 太大 渊杼 气血 膻膈 中俞 。,
• • •
髓腑 会会 绝中 骨脘 筋脏 阳章 陵门 ,,
八 会 穴 歌
8
•
• • • • •
阳阳 胆心 膀心 胃肺 病郄 维跷 经包 胱经 经向 证犹 系走 在郄 求取 是孔 反孔 阳跗 外门 金阴 梁最 应隙 交阳 丘寻 门郄 丘取 点义 ,, ,, ,, ,, ,, 阴阴 肝三 肾小 脾大 临本 维跷 经焦 向肠 经肠 床是 筑交 中会 水养 地温 能气 宾信 都宗 泉老 机溜 救血 穴必 立列 觅名 切逼 急聚 。, ,, ,, ,, 。,
•
• • • • • •
胆三膀小大胃 原 经焦胱肠肠原 穴 丘阳京腕合冲 口 墟池骨骨谷阳 诀 肝包肾心肺脾 : 太大太神太太 冲陵溪门渊白 。,;,;,
1
•
• • • • • • • • •
脾最任胆胃膀三小大 络
经后脉经经胱焦肠肠 大再鸠光丰飞外支偏 包有尾明隆扬关正历 不一督肝脾肾包心肺 可大长蠡公大内通列
【基础】中医助理-针灸学-特定穴
第五单元特定穴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10类。
(一)五输穴十二经脉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腧穴,称为井、荥、输、经、合。
60个五输穴的临床运用(1)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难经》)井穴多用于急救,荥穴多用于治疗热证,输穴多用于治疗关节疼痛,经穴治疗作用不典型,合穴多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病证。
五输穴五行配属(2)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理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选穴原则:“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虚证用母穴,实证用子穴。
子母补泻法(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建议:记忆五输穴歌诀结合其五行属性表学习此内容)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六阳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3)按时选用①季节:“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
”②每日时辰:根据一日之中十二经脉气血盛衰开合的时间,而选用不同的五输穴,——“子午流注”。
《五输穴歌诀》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二)原穴、络穴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腧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又名“十二原”。
阴经五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为同一穴;所谓“阴经之输并于原”,或说成“以输为原”。
阳经输穴后另有一个原穴。
井荣俞原经合络募郄会穴对照表
荣穴
俞穴
经穴
合穴
郄穴
原穴
络穴
募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母
经渠本
尺泽子
孔最
太渊
列缺
云门
肺经
手阳明大肠
商阳本
二间子
三间
阳溪
曲池母
温溜
合谷
偏历
天枢
大肠
足阳明胃经
历兑子
内庭
陷谷
解溪母
足三里本
梁丘
冲阳
丰隆
中脘
胃经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母
太白本
商丘子
阴陵泉
地机
太白
公孙
章门
脾经
手少阴心经
少冲母
少府本
神门子
灵道
少海
手阳明、阳跷之会,手阳明、手
7、曲鬓穴
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少阳、手太阳之会;
8、率谷穴
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4、巨骨穴
手阳明、阳跷之会;
9、天冲穴
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5、迎香穴
手足阳明之会;
10、浮白穴
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胃
1、承泣穴
足阳明、阳跷、任脉之会;
11、头窍阴
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经
2、巨髎穴
少阳三焦委阳
血会膈俞
膀胱经穴
手少阳外关
阳维目外眦,颊,颈,耳后,肩
太阳膀胱委中
筋会阳陵泉胆经合穴
足少阳足临泣带脉
阳明胃
足三里
脉会太渊
肺经输穴
手太阳后溪
督脉
目内眦、项、耳、肩胛
少阳胆
阳陵泉
骨会大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经各有一原穴,均分布在四肢腕踝关节附近。
原穴与三焦有密切的关系,是脏腑原气腧注、经过,留止的部位。
导源于脐下肾间动气,而腧布全身,调和内外,宣上导下,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功能,特别是对促进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有一定意义。
《难经.六十六难》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原穴不仅可以治疗五脏六腑之病,而且可以根据原穴的反应变化推断脏腑功能的盛衰。
十二经原穴十五络穴络穴是指十五络脉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
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里两经相关疾病的作用,它们可治疗表病、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
任、督及脾之大络的络穴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之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十五络穴原络配穴在临床上原穴和络穴多配合应用,称为“主客原络配穴”。
它是以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
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之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之络穴。
原络配穴“郄”(qie)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
郄穴大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
归纳起来,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
如咯血时,临床多选用孔最(肺经郄穴),胃痛时多选用梁丘(胃经郄穴)。
临床应用时,郄穴不仅用于治疗而且可以诊病。
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协助诊断。
郄穴共16个,十二经各有1个郄穴。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也各有1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部以下。
十六郄穴六腑下合穴下合穴是指手三阳穴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六腑下合穴包括足三阳经的合穴以及手三阳经合于足三阳经的3个腧穴。
共计6个。
六腑下合穴八会穴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能治疗其病变。
《难经.四十五难》说:“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说明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1).脏会章门:又为脾募。
脾、胃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故章门可治各种脏病,其中以脾、肝病为主。
2).腑会中脘:又为胃募。
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
故中脘为主治胃、大肠、小肠病症之主穴。
3).气会膻中:又为心包募。
主治气机紊乱之症。
4).血会膈俞,本穴是治疗血病之主穴。
具有活血和血、止血理血之功。
5).筋会阳陵泉:又为合穴。
故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屈伸不利、胁痛、口苦等症。
有舒筋活络,清肝利胆,利关节止痛之功。
6).脉会太渊:又为肺经原穴,肺朝百脉,主治节,故太渊可治疗脉管疾患。
具有理气、活血通脉之功,多用地治疗心肺疾患。
7).骨会大杼,具有强健筋骨之功,可治一切骨病。
8).髓会绝骨(悬钟)。
脑为髓海,故悬钟是治疗脑病之要穴。
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8个腧穴。
故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
八脉交会穴在临床应用上十分广泛,临床上应用时常将八穴分为四对:上下配穴以治疗疾病,即:内关、公孙;后涙、申脉;外关、足临泣;列缺、照海。
根据八穴阴阳八卦属性相配。
内关与公孙相配以治疗胃、心胸病变为主;后溪、申脉相配以治疗目内眦、颈项及耳肩等处疾患;外关与足临泣相配以治疗目外眦、颊、颈、耳后、肩的病变;列缺、照海主治肺系、咽喉、胸膈的疾病。
八脉交会穴背俞穴:脏腑募穴脏腑经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
六腑病证多限募穴治疗。
五输穴郄穴郄,意指气血深聚的空隙处(“郄”是“隙”字的异体)。
郄穴的记载始见于《甲乙经》。
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有一郄穴,阴阳跷脉、阴阳维脉在下肢也各有一郄穴,合称十六郄穴。
近人常把它列作治疗急性病痛和压痛检查的要穴。
十六郄穴表手太阴肺经--孔最手三阴手厥阴心包经--郄门手少阴心经--阴郄足太阴脾经--地机足三阴足厥阴肝经--中都足少阴贤经--水泉手阳明大肠经--温溜手三阳手少阳三焦经--会宗手太阳小肠经--养老足阳明胃经--梁丘足三阳足少阳胆经--外丘足太阳膀胱经--金门阳维脉--筑宾(足少阴)奇经阴跷脉--交信(足少阴)阳维脉--阳交(足少阳)阳跷脉--附阳(足太阳)郄穴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郄穴英文名称:xi-cleft point定义:喻经脉气血深聚之处的特定穴。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针灸学(二级学科);针灸学总论(三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
十二经各有一个郄穴,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也各有一个郄穴,一共16个郄穴。
除足阳明胃经的梁丘外,都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
临床上郄穴多用于治疗急性病。
目录概述临床作用十六郄穴表概述郄(音隙)穴:指经脉气血曲折汇聚的孔隙。
经脉气血汇曲折聚之处的腧穴称为‘郄穴’。
穴位大多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各有一个郄穴,共有16个郄穴。
临床作用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
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如手太阴肺经的郄穴孔最治咳血,足厥阴肝经的郄穴中都治崩漏。
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颈项痛取足少阳胆经郄穴外丘,胃脘疼痛取足阳明胃经郄穴梁丘等。
郄穴在临床当中有诊断作用,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虚实的征象。
郄穴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
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如手太阴肺经的郄穴孔最治咳血,足厥阴肝经的郄穴中都治崩漏。
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颈项痛取足少阳胆经郄穴外丘,胃脘疼痛取足阳明胃经郄穴梁丘等。
此外,郄穴亦有诊断作用,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
十六郄穴表手三阴手太阴肺经--孔最十六郄穴表手厥阴心包经--郄门手少阴心经--阴郄阴郄足三阴足太阴脾经--地机足厥阴肝经--中都足少阴肾经--水泉手三阳手阳明大肠经--温溜手少阳三焦经--会宗手太阳小肠经--养老足三阳足阳明胃经--梁丘足少阳胆经--外丘足太阳膀胱经--金门阴维脉--筑宾(足少阴)阴跷脉--交信(足少阴)阳维脉--阳交(足少阳)阳跷脉--附阳(足太阳)郄穴歌(按传统经气流注路径)肺孔最大肠温溜脾胃地机伴梁丘心阴郄小肠养老膀胱金门水泉售心包郄门三焦会(会宗)肝胆中都与外丘维脉筑宾阳交穴二蹻交信跗阳求【特定穴·郄穴】一、含义及概述经脉气血深聚之处的腧穴,称为郄穴。
郄穴之名与位置首载于《甲乙经》。
大部分在四肢肘膝以下的本经上。
(只有梁丘在膝上)郄穴共有十六个,十二经各有一个,加上阴蹻、阳蹻、阴维、阳维各有一个,共十六个。
二、临床应用①多用来治疗本经循行部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阴经郄穴多用治疗血证,[例如]阳经郄穴多用治疗急性痛证。
[例如]②用于辅助诊断:诊断经脉病、脏腑病,循按可在相关郄穴找到反应点。
临床作用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
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如手太阴肺经的郄穴孔最治咳血,足厥阴肝经的郄穴中都治崩漏。
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颈项痛取足少阳胆经郄穴外丘,胃脘疼痛取足阳明胃经郄穴梁丘等。
郄穴在临床当中有诊断作用,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虚实的征象。
郄穴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
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如手太阴肺经的郄穴孔最治咳血,足厥阴肝经的郄穴中都治崩漏。
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颈项痛取足少阳胆经郄穴外丘,胃脘疼痛取足阳明胃经郄穴梁丘等。
此外,郄穴亦有诊断作用,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
井穴百科名片井穴,五俞穴的一种,穴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井”为地下出泉;形容脉气浅小。
全身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
目录十二井穴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少商手部井穴大肠-- 商阳心包-- 中冲三焦-- 关冲心-- 少冲小肠-- 少泽脾-- 隐白.胃-- 厉兑肝-- 大敦胆--(足)窍阴肾-- 涌泉膀胱-- 至阴指手指端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病在脏者,取之井;……’。
12经脉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此为阴经的穴,阳经的不是以上的阴经中输,俞,腧穴,是其经中的原穴1、井穴是主管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2、荣穴是主管人体发热的穴位;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
3、经穴是和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
4、合穴主治六腑疾病;5、原穴是正经元气出入的总开关;在一般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
6、络穴是个十字路口;7、急病找郄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