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业及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美教学设计1

部编版五年级《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美教学设计1

部编版五年级《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美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唐玄宗年间,安史之乱后的河南河北地区景象。

作者杜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反映了当时百姓的疾苦,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这篇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并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历史的初步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安史之乱后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2.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安史之乱后的历史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3.历史教学法:结合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与课文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视频。

3.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解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安史之乱后的历史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课文,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进行课文的翻译练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巩固课文内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模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 学科领域:语文3. 年级水平:八年级4.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文,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民生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1)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2) 联系现实生活,体会诗文中的民生关怀。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1) 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诗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1)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

(2) 讲解诗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小组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民生关怀,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诗文中的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课后作业设计1. 抄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文,并注解生僻词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关注民生的感悟文章。

3.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存在偏差。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存在不足。

3.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4. 针对反思结果,提出下一步的教学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设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业设计方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业设计方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业设计方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包括对诗歌语言、意象、意境的分析。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增强学生对历史背景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表现出的诗人的喜悦之情。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语言的精炼、情感的表达等。

2、难点(1)对诗歌中复杂情感的准确把握。

(2)理解诗歌中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

三、作业类型1、背诵与默写要求学生熟练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并能够准确默写,以加深对诗歌的记忆。

2、诗歌赏析(1)让学生分析诗歌中表达诗人情感的词句,并阐述其表达效果。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如“剑外忽传收蓟北”中的“剑外”“蓟北”等,体会诗人是如何通过这些意象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

3、历史探究(1)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让学生思考安史之乱对诗人杜甫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及这首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怎样的意义。

4、创意写作(1)假设自己是杜甫,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写一篇在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消息时的心情日记。

(2)根据诗歌内容,发挥想象,描绘一幅官军收复失地的画面。

5、朗诵表演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并录制音频或视频提交。

可以让学生通过配乐等方式增强朗诵的表现力。

四、作业分层1、基础层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主要完成背诵、默写和简单的诗歌赏析任务,如解释诗歌中重点字词的意思,简述诗歌的大致内容。

2、提高层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除了基础任务外,还需要深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完成历史探究中的部分任务,如简单阐述安史之乱对杜甫创作的影响。

3、拓展层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完成所有作业任务,并进行拓展思考,如比较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或者将这首诗与其他同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分析。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业及设计说明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业及设计说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业设计一、基础性作业。

1.给下面的词语中带点的字注音,然后说说词语的意思。

☆☆☆☆涕.泪——漫卷.——衣裳.——妻子.——2.背诵诗文,说出诗文的大意,改写诗歌。

☆☆☆☆☆二、实践性作业。

1.诗歌的艺术体现。

☆☆☆☆☆选择喜欢的方式,体现对这首诗歌的领悟。

比如选择相对应的音乐,配乐朗诵;欣赏这首诗的书法作品,尝试着临摹。

2.找出诗歌中提到的地名,在地图上标出地名,做一张线路图。

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研究性作业。

1.人物研究。

☆☆☆☆☆☆请以“喜”和“悲”为标准,分别收集你能读得懂的三首杜甫的诗,试着研究杜甫为什么而悲,又为什么而喜,做一个小小的研究报告。

2.文本研究。

☆☆☆☆☆☆杜甫的这首诗还有其他的版本,比如,“白日放歌须纵酒”,有些书中却是“白首放歌须纵酒”;有些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比如“青春”有的学者解释为“春天的美景”,有的学者则认为这是一种酒名……对于争论,你觉得谁说的有理呢?找些证据,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写一则小小的研究报告。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早发白帝城》的对比阅读研究。

☆☆☆☆☆☆☆四、阅读性作业。

☆☆☆☆☆☆1.故事性阅读。

推荐书目:《杜甫传》作者:冯至/ 百花文艺出版社《一代圣贤——杜甫》作者:刘春/出版:企业管理出版社《李白与杜甫(新版)》作者:郭沫若/出版:中国长安出版社2.历史性阅读。

推荐书目:《唐史并不如烟5:安史之乱》作者:曲昌春/出版: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第十四部安史之乱》作者:柏杨/出版:中信出版社3.文学性阅读《杜甫诗集(插图本)》出版:凤凰出版社本次作业设计,不设定什么必做题和选作题。

因为只要是人,就会有惰性。

在新鲜感过去后,畏难和求易的惯性会让学生懈怠下来。

作业设计中要想办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所以,本次作业设计将三大类各个题目设定星级,不同难度星级不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达到多少星级才算是完成了作业,或者是在多长时间内达到多少星级才算是完成了作业。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业设计方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业设计方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业设计方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

2、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生字、生词,提高其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诵技巧,使其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提升其文学素养。

二、作业设计原则1、分层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将作业分为基础、提高和拓展三个层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趣味性原则设计形式多样、富有趣味的作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提高学习积极性。

3、综合性原则作业内容不仅涵盖诗歌的理解和背诵,还包括诗歌的创作、朗诵、绘画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开放性原则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思维,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完成作业,展现个性。

三、作业内容(一)基础作业1、背诵并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要求书写工整、无错别字。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涕泪:_____却看:_____漫卷:_____青春:_____(二)提高作业1、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和诗人的心情。

2、分析诗歌中表达诗人喜悦之情的词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三)拓展作业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其他诗歌作品,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进行赏析。

2、假设你是杜甫,写一篇日记记录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心情。

3、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配一幅画,并在旁边题上诗句。

四、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完成基础作业中的背诵、默写和词语解释,提高作业中的场景描述和词句分析,以书面形式呈现。

2、口头作业向家人或同学讲述诗歌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

3、实践作业完成拓展作业中的诗歌赏析、日记写作和绘画创作。

五、作业时间安排1、基础作业和提高作业建议在课堂学习后的当天完成,预计用时30 分钟。

2、拓展作业可以在周末或节假日完成,预计用时 1 2 小时。

六、作业评价1、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批改,给出评语和等级。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17)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17)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17)一. 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情景。

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疾苦,表达了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本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于古代战争和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学生应通过学习这首诗,感受战争的残酷,理解和平的珍贵,培养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珍惜和平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文的理解和背诵。

2.难点:诗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诗人情感的体会。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诗文内容、作者简介、战争背景等。

2.多媒体资源:图片、音频等。

3.教学道具:战争场景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频,展示战争场景,引导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

提问:“你们认为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然后呈现诗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如:“诗中描绘了哪些战争场景?”“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些场景?”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应该如何珍惜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初中教案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初中教案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初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理解诗歌的背景,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领会诗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珍惜和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

(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

(3)诗歌的背景知识。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历史事件的解读。

(2)诗人的情感变化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诗歌。

(2)介绍诗人杜甫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

(2)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解读诗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总结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引导学生珍惜和平。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提醒学生注意诗歌中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四、作业设计1. 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写一篇关于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分析文章。

3. 收集其他杜甫的诗作,进行比较学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1)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1)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安史之乱后,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喜讯传遍全国,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感慨万分。

诗中充满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怀,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唐代诗人及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这首诗的意境较深,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战争和历史背景的知识较为匮乏,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补充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了解安史之乱和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民生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文的朗读、背诵和理解。

2.难点:诗中意境的感悟和诗人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情感教学法:以情促读,以读悟情,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的意境和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诗文、图片、历史背景等资料。

2.音频:古诗朗诵作品。

3.视频:关于安史之乱和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纪录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文件,播放古诗朗诵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随后,老师简要介绍安史之乱和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历史背景。

2.呈现(10分钟)老师展示诗文,引导学生逐句阅读,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在此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字词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设计 (10)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设计 (10)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10)一. 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壮丽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对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背景和意境,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文的背景,品味诗文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了解诗的背景,理解诗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义。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情境。

2.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的全文、注释、背景图片等。

2.音频:准备诗的朗读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欣赏。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方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河南河北的地图,简要介绍唐朝时期的河南河北地区。

引导学生关注诗的标题,了解诗的主题。

2.呈现(5分钟)展示诗的全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同时,给出诗的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

3.朗读与背诵(5分钟)播放诗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

引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的音乐美。

接着,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诗,体会诗的意境。

4.解读与探讨(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诗的背景和注释,理解诗的意义。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包括两首抒发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古诗。

一首是陆游的《示儿》,这是诗人临终前的诗,相当于遗嘱。

另一首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下这首诗。

学情分析:教学这两首诗,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例如《示儿》,可以让学生先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让学生说一说,杜甫高兴的原因是什么,从哪些诗句和词语中看出杜甫的高兴。

教学目的: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3、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前一个单元我们曾学过《七步诗》、《长歌行》、《出塞》,每一首诗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感情。

诗人写的诗里表达爱国情感的不少,今天我们就学习两首。

一首是陆游写的《示儿》,这是临终前写的,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另一首是杜甫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对祖国重新获得统一的欢乐心情。

二、范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三、学生自读。

四、学习第一首诗《示儿》。

1、作者简介。

2、借助注释自学这首诗。

3、检查自学的效果。

(1)说说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

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就什么都没有了。

(2)“但悲不见九洲同”。

但,相当于“只”。

九洲:指全国。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通用11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通用11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要求1、了解这道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道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4、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教学重点1、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领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㈠导入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首杜甫写于战乱时期的诗,《春望》还记得吗?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见了诗人在八年的安史战乱中,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感时与恨别交织着满腔愁情,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当他听到“安史之乱”接到消息,诗人惊喜若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1、出示课题(指名读,解题)2、齐读课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㈡初读,了解大意1、正确朗读诗①在预习时老师要求同学们能正确朗读这首诗,做到了吗?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②生评价。

③指导读“妻子(zǐ)”生读,师读,比较④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2、在诗句中理解词语①读中体会(忽传、初闻、涕泪、却看、愁何在、漫卷、青春)②师生讨论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板书:喜欲狂㈢细读,品诗1、过渡:是的,忽传的佳音,使诗人惊喜欲狂,情绪也在不断的变化,诗中诗人有哪些表现,哪些诗句,哪些词能让你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呢?我们怎样才能在诗中体会到一边读一边闭着眼睛去想像去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2、学生自由体会3、学生自由表达4、出示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小结:全诗连用六个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不感到丝毫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真切、真实,诗人爱国、思乡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也是诗人高明之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业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业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业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业设计
一、课外作业
(一)、积累几首安史之乱以后杜甫的诗,读一读,体会诗人后半生的生活和情感,想想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诗人、人民诗人?
(二)、改写这首古诗。

二、巩固练习
1、下列对“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从巴峡起程,穿过巫峡、襄阳来到洛阳。

B、诗人听到叛乱以平的捷报后想象从巴峡出发,穿过巫峡,来到襄阳奔向洛阳。

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C、这两句诗,句式工整,“巴峡”对“巫峡”,“襄阳”对“洛阳”。

再加上“穿”、“向”,准确表达了行动的迅速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中“漫卷”二字表达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
3、同样是春天,同样是杜甫,试比较在《春望》和本诗中作者的情感有何异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教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教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学生能够理解诗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杜甫的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通过研究诗的结构和韵律,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和忧虑,培养爱国情怀。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战争主题,反思和平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的解释和理解。

诗的结构和韵律的分析。

2. 教学难点: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理解诗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风格。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准备相关的注释和解释资料。

准备教学所需的课件和多媒体材料。

2. 学生准备: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

了解诗的作者杜甫的基本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杜甫的时代背景,引发学生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兴趣。

教师提问学生对诗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基本理解。

2. 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学生通过讨论和问答,解释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3. 分析与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诗的意境和情感。

五、作业与评估1. 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诗的理解。

2. 评估:教师通过学生的作文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和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延伸1. 文化探究:学生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特别是安史之乱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

学生探讨战争主题在诗歌中的表现,联系其他历史时期的战争诗歌。

2. 创作实践:学生尝试仿写一首以战争为主题的诗歌,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艺术形式,表达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意的理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业设计方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业设计方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学会从意象、手法等方面分析诗词。

4、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作业内容(一)基础知识巩固1、背诵并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涕泪却看漫卷青春(二)阅读理解1、诗人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2、诗歌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三)拓展延伸1、查找资料,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其他代表作品,并选择一首你喜欢的进行赏析。

2、收集几首与战争相关的古诗词,比较它们在表达情感和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四)实践活动1、选择诗歌中的一个场景,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来,并在旁边配上相应的诗句。

2、模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表达喜悦心情的小诗。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完成基础知识巩固和阅读理解的题目,写在作业本上。

撰写古诗词赏析和异同比较的文章,字数不少于 300 字。

2、绘画作业用 A4 纸绘制诗歌场景,要求色彩鲜艳,构图合理。

3、创作作业创作的小诗写在专门的稿纸上,注意押韵和节奏。

四、作业时间安排1、基础知识巩固和阅读理解在课堂学习后的当天完成,预计时间30 分钟。

2、拓展延伸的作业在周末完成,预计时间 1 2 小时。

3、实践活动的作业可以在一周内完成,根据个人情况安排时间。

五、作业评价1、基础知识巩固和阅读理解的作业,根据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采用等级制(A、B、C)。

2、拓展延伸的作业,根据内容的丰富度、深度和独特性进行评价,同时关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实践活动的作业,从创意、绘画技巧、诗歌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具体的评语和建议。

六、反馈与改进1、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个别辅导。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设计 (14)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设计 (14)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14)一. 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的历史背景,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怀,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此外,学生对于古诗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举例和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文情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实例讲解法: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文学评论,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参考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情境。

2.呈现(10分钟)展示诗文内容,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进行朗读,学生跟读。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业设计方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业设计方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业设计方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听闻官军收复失地的喜悦之情。

2、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二、作业设计原则1、针对性原则作业设计紧密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在诗歌理解、朗读和鉴赏方面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2、层次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有所收获。

3、趣味性原则通过设计形式多样、富有趣味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4、开放性原则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作业内容(一)基础知识巩固1、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并默写全诗。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涕泪却看漫卷青春(二)阅读理解1、诗歌中哪句诗最能体现诗人的喜悦之情?请简要分析。

2、诗人在诗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三)拓展延伸1、了解杜甫的其他诗作,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比较这些诗作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在情感表达和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2、想象诗人在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还可能会有哪些举动和想法,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

(四)实践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一句诗,进行诗歌朗诵表演,要求有感情地朗诵,并配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

2、收集与战争相关的诗词,制作一份手抄报,内容包括诗词原文、作者简介、诗词赏析等。

四、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包括背诵、默写、解释词语、阅读理解等,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口头作业如诗歌朗诵表演,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实践作业如手抄报制作、短文写作等,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作业评价1、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设计 (16)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设计 (16)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16)一. 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通过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背景,培养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但对古代历史和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时,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和古代背景较为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同时,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3.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学会分析古诗的表达技巧。

4.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理解和朗读。

2.古代历史背景的介绍和理解。

3.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欣赏。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义和背景。

2.示范法:教师通过朗读和示范,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

3.互动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4.鉴赏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注释、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的古代历史资料,以便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

3.准备一些关于诗歌表达技巧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入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简要介绍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让学生跟随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诗中的意义和背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师通过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7)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7)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7)一. 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唐代将领张巡在河南河北一带抵御安史之乱的情景。

通过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历史背景下的战争场景,感受到将领的英勇和忠诚,同时也能领略到古诗文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对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战争场景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诗文中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了解唐代将领张巡的英勇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2.难点:感受诗文中的战争场景和人物形象,体会诗文中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战争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诗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资料:收集有关安史之乱和张巡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词语和诗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安史之乱的战争场景,引导学生了解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朗读古诗,学生跟读,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随后展示诗文,让学生自主阅读,体会诗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文中的战争场景和人物形象,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8)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8)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8)一. 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壮丽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盛的期盼和对战争的厌恶。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的历史背景,提高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同时培养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但对唐朝历史和战争背景的了解相对较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背景的认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中的历史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对古诗中的战争场面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战争背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

2.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古诗的内涵和意义。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情感的角度去理解古诗,培养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古诗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资料:收集与唐朝历史和战争相关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3.课堂练习:准备相关的练习题,以便在巩固环节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战争场景,引导学生了解河南河北战争的历史背景。

同时,播放古诗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对诗歌有一定的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然后,对诗句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古诗中的战争场面和诗人情感。

每个小组选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业设计通师二附孙晓玲一、基础性作业。

1.给下面的词语中带点的字注音,然后说说词语的意思。

☆☆☆☆涕.泪——漫卷.——衣裳.——妻子.——2.背诵诗文,说出诗文的大意,改写诗歌。

☆☆☆☆☆二、实践性作业。

1.诗歌的艺术展现。

☆☆☆☆☆选择喜欢的方式,展现对这首诗歌的领悟。

比如选择相应的音乐,配乐朗诵;欣赏这首诗的书法作品,尝试着临摹。

2.找出诗歌中提到的地名,在地图上标出地名,做一张线路图。

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研究性作业。

1.人物研究。

☆☆☆☆☆☆请以“喜”和“悲”为标准,分别收集你能读得懂的三首杜甫的诗,试着研究杜甫为什么而悲,又为什么而喜,做一个小小的研究报告。

2.文本研究。

☆☆☆☆☆☆杜甫的这首诗还有其他的版本,比如,“白日放歌须纵酒”,有些书中却是“白首放歌须纵酒”;有些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比如“青春”有的学者解释为“春天的美景”,有的学者则认为这是一种酒名……对于争论,你觉得谁说的有理呢?找些证据,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写一则小小的研究报告。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早发白帝城》的对比阅读研究。

☆☆☆☆☆☆☆四、阅读性作业。

☆☆☆☆☆☆1.故事性阅读。

推荐书目:《杜甫传》作者:冯至/ 百花文艺出版社《一代圣贤——杜甫》作者:刘春/出版:企业管理出版社《李白与杜甫(新版)》作者:郭沫若/出版:中国长安出版社2.历史性阅读。

推荐书目:《唐史并不如烟5:安史之乱》作者:曲昌春/出版: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第十四部安史之乱》作者:柏杨/出版:中信出版社3.文学性阅读《杜甫诗集(插图本)》出版:凤凰出版社本次作业设计,不设定什么必做题和选作题。

因为只要是人,就会有惰性。

在新鲜感过去后,畏难和求易的惯性会让学生懈怠下来。

作业设计中要想办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所以,本次作业设计将三大类各个题目设定星级,不同难度星级不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达到多少星级才算是完成了作业,或者是在多长时间内达到多少星级才算是完成了作业。

这个规定的星级数一定不能太低,至少要以一条基础题、一条研究性题目的星数相加才能算通过。

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尽自己所能地去探究,去实践。

作业设计,既是一种检查,更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指引,这犹如一扇门,打开了自我学习,自主研究的通道,悄无声息地提升着学生的能力,潜移默化地丰厚着学生的素养,推着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业设计初衷通师二附孙晓玲一、基础性作业。

1.给下面词语中带点的字注音,然后说说词语的意思。

☆☆☆☆涕.泪——漫卷.——衣裳.——妻子.——【作业意图:字词的掌握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

这首诗中读音难点有:易读错的音“涕”,多音字“卷”,古今读音有区别的“衣裳”“妻子”。

设计注音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语音。

并且,有些字词意思上古今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涕”语义的变化,“妻子”古今外延的不同,这些都需要学生掌握,所以设计写词语意思的练习,加以检查和复习。

】2.背诵诗文,说出诗文的大意,改写诗歌。

☆☆☆☆☆【设计意图:但丁说:“不首先理解字面的意义,便无法掌握其他的意义。

”古诗教学既要完成一般文本阅读的目标——“从读准到自然纯熟”“寓识于读,识写同步”,还要完成诗歌阅读的特殊目标——古今对接疏通大意、读出节奏和韵味。

诗文要朗读出韵味,还要熟练背诵,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

对于诗歌的大意,如果只是平淡的写出诗歌的意思,就会缺失对情感的领悟,而诗歌改写则不同。

学生深入学习后,进入诗歌铺陈的情境,通过人物描写,情节记叙,景物刻画以及环境烘托,就能在“此景此时”中,体会“此情此境”。

这里有一篇学生改写的习作范文,从中,就可以看出学生对诗歌的领悟。

“唉,7年了,黄河南北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啊!”我独自走在街上,唉声叹气。

忽然,人们如潮水般地朝街头涌去。

“发生什么事啦?”我心生疑惑,又看看人们的表情——是喜悦的!“莫非……先看看再说。

”果然,不出我所料,墙壁上的告示清楚地告诉我——河南、河北收复了!我不禁喜极而泣,用袖子一拂,泪水都沾满了衣裳。

7年,多么漫长的等待啊,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我飞快地向家里跑去,一推开门就大声地喊:“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织布机前正在织布的妻子,正在玩耍的孩子都惊喜地瞪大了眼睛,异口同声地问:“真的吗?”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十分肯定地说:“是真的!”我转身对妻子说:“别织布了,快,快收拾东西,我们现在就回故乡去!”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我马上约了几位同样流落至此的朋友,摆开酒席,开怀畅饮,放声高歌,一同分享心中的喜悦。

我的眼前仿佛呈现出家乡美丽的景色——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山峰绵延,河水奔流。

这美景正好能伴着我回到久别的家乡。

我已经在脑海里想好了路线:乘船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直下,经过襄阳,回到洛阳!在这篇古诗改写中,小作者大胆的用第一人称,把诗歌中“喜欲狂”的情感表现得很充分。

“唉声叹气”“喜极而泣”“瞪大了眼睛”等动作以及神态的刻画为习作增色不少。

结尾对家乡美景的描绘,又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当然,在诗歌改写中,可以补白的地方有很多,也可以重点想象人物间的对话。

比如,可以想象杜甫和妻儿的对话,想象杜甫“纵酒”时和朋友、和酒店伙计的对话,甚至“放歌”时所唱的歌谣,都可以成为创作的亮点。

所有这些补白的作用,都是为了表现诗人的情感。

】二、实践性作业。

1.诗歌的艺术展现。

☆☆☆☆☆选择喜欢的方式,展现对这首诗歌的领悟。

比如选择相应的音乐,配乐朗诵;欣赏书法大家创作的这首诗的书法作品,尝试着临摹。

【设计意图:艺术是相同的,通过欣赏不同形式的作品,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这项作业要求学生用艺术的手法展现对这首诗的理解,其实是对学生理解能力创作能力的一次训练。

学生可以选择配乐朗诵,对音乐的选择,就体现他们对诗词的理解:选择的音乐是喜庆的,还是平淡的?音乐的节奏是欢快的,还是舒缓的?朗诵的腔调是高昂的,还是低落的?音乐和朗诵的配合是不是合适的?艺术的创作不是用对和错来评判,而是用是否恰当,是否和谐来衡量。

学生会在这项作业的展示中,慢慢得到美的熏陶和训练。

学生也可以选择临摹书法作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成为很多着名书法家的创作内容,比如说:林筱之、刘艺、田英章等当代书法家都有力作,而且涵盖隶书、行楷、草书等多种字体。

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领略到各种不同书体的美感,而在字体比较和临摹中,那种“一气贯通”的书法神韵也会帮助他们领悟杜甫“喜欲狂”的激情澎湃和诗歌创作的一气呵成。

当然,学生也可以选择绘画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

这种艺术的再创作,会将诗歌的情感用不同的形式内化到他们的知识结构中去。

】2.找出诗歌中提到的地名,在地图上标出地名,做一张线路图。

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本诗中地名连用是一个很显着的特色。

对于地名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更可以让学生理解诗人激荡的情怀。

首先是“剑外”。

杜甫在《剑门》诗中就曾提到过“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李白所说的“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便有剑门关这一重要环节。

四川自古便有“四塞之国”之称,只有剑门、夔门可通中原,因此杜甫要回家乡,剑门关是必经之路。

那么问题就来了:连年的战乱使得平民百姓流离失所,必然会有难以为继的难民啸聚山林,靠着抢劫维持生命。

也因为战争,兵家必然要占据要塞,或攻或守,至少保证己方立于不败之地。

于是,剑门就成了一个敏感地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名副其实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打家劫舍是一个妙地,攻守城池也是一个要塞,这就使本身就难走的剑门关在天险之外,又加上了人祸的阻挠。

除非战争结束,山贼强盗被扫清,否则诗人是有家难回的。

其次便是“蓟北”。

“蓟北”就是指今河北北部的范阳地区。

杜甫家在河南,一直以来都在叛军的控制下,要想回家,就必须要等到黄河南北地区被收复之后。

于是作者便碰上了又一个难题:由于战争首先爆发在中原地区,叛军首先掌握的就是河南河北一带,这一片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叛军的根据地,要想收复失地,唯一的办法就是彻底剿灭叛军。

因此,“蓟北”虽与剑南南北分割,却在无形间成为了横亘在诗人与故乡之间的巨大阻碍,此地一旦收复,诗人回家便不再是梦想了。

“忽传”二字表现出了捷报的突然性,正是由于这种突然性,才更加彰显出了它的震撼效果。

萦绕胸中多年的愿望一朝实现,却又如此突兀,作者的激动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于是诗人表述了自己“初闻”捷报时的反应:涕泪满衣裳。

这完全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时也奠定了全诗“狂喜”的基调。

跳过颔联和颈联,尾联又出现地名。

作者展开想象,想着自己由巴峡穿过巫峡,继而由陆路返回洛阳的情景。

“即从”“便下”将作者急迫的心情勾勒毕现,一路上畅通无阻,人未动身,心却已在千里之外,浑然不曾在意路上可能出现的天灾人祸。

巴峡、巫峡,是长江中最险峻的地方;襄阳、洛阳是作者心中最繁华的地方,可在作者笔下,没有畏惧,没有停留,一个“穿”,一个“向”,一条归乡路线跃然眼前,一个巧妙的流水对也由此形成。

这种地名的研究,能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全面的了解创作的背景,并且,在直观的地图、地名的展示下,感悟诗人归乡的迫切,明白“喜欲狂”的真谛。

】三、研究性作业。

1.人物研究。

☆☆☆☆☆☆请以“喜”和“悲”为标准,分别收集你能读得懂的三首杜甫的诗,试着研究杜甫为什么而悲,又为什么而喜,做一个小小的研究报告。

【设计意图:长期以来,杜甫那满面的愁容让我们阅读他的诗歌时总感觉沉甸甸的,无论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还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我们总能体味到诗歌中弥漫开来的郁郁寡欢,听到那一声穿越时空的长长的叹息。

即使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样有满满一腔喜悦在心头的句子,也是仿佛不愿声张似的“才上眉头,却下心头”。

然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带给我们的却是迥然不同的体验,蓦然发现杜甫一反常态,那鲜活明快、一气呵成,磅礴汪洋的姿态令人动容。

正如古人评论的: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绝不能道。

正是因为如此,才更让人关注诗人悲喜情绪后面的原因。

很多课文教学后,教师都会布置拓展阅读,而拓展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却很少有明确的要求。

本次作业,教师以“悲喜”为依据,要学生研究悲喜的原因,就将作品拓展阅读和人物形象分析联系在一起。

通过研究,学生会发现,影响杜甫情绪的,是国家的兴亡。

这一发现,会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杜诗被称为“诗史”,杜甫被称为“诗圣”的内涵。

】2.文本研究。

☆☆☆☆☆☆杜甫的这首诗还有其他的版本,比如,“白日放歌须纵酒”,有些书中却是“白首放歌须纵酒”;有些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比如“青春”有的学者解释为“春天的美景”,有的学者则认为这是一种酒名……对于这些争论,你觉得谁说得有理呢?找些证据,说明你的理由,写一则小小的研究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