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散文
胡适散文庐山游记
![胡适散文庐山游记](https://img.taocdn.com/s3/m/d0c9eae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8.png)
胡适散文庐山游记胡适散文庐山游记导语:胡适(1891.12.17-1962.2.24),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胡适散文庐山游记,欢迎大家阅读!十七,四,九昨夜大雨,终夜听见松涛声与雨声,初不能分别,听久了才分得出有雨时的松涛与雨止时的松涛,声势皆很够震动人心,使我终夜睡眠甚少。
早起雨已止了,我们就出发。
从海会寺到白鹿洞的路上,树木很多,雨后清翠可爱。
满山满谷部是杜鹃花,有两种颜色,红的和轻紫的,后者更鲜艳可喜。
去年过日本时,樱花已过,正值杜鹃花盛开,颜色种类很多,但多在公园及私人家宅中见之,不如今日满山满谷的气象更可爱。
因作绝句记之:长松鼓吹寻常事,最喜山花满眼开。
嫩紫鲜红都可爱,此行应为杜鹃来。
到白鹿洞。
书院旧址前清时用作江西高等农业学校,添有校舍,建筑简陋潦草,真不成个样子。
农校已迁去,现设习林事务所。
附近大松树都钉有木片,写明保存古松第几号。
此地建筑虽极不堪,然洞外风景尚好。
有小溪,浅水急流,铮淙可听;溪名贯道溪,上有石桥,即使道桥,楷朱子起的名字。
桥上望见洞后诸松中一松有紫藤花,直上到树杪,藤花正盛开,艳丽可喜。
白鹿洞本无洞,正德中,南康守王溱开后山作洞,知府何凿石鹿置洞中。
这两人真是大笨伯!白鹿洞在历史上占一个特殊地位,有两个原因。
第一,因为白鹿洞书院是最早一个书院。
南唐升元中(937—942)建为庐山国学,置田聚徒,以李善道为洞主。
宋初因置为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三书院落并称为“四大书院”,为书院的四个祖宗。
第二,因为朱子重建白鹿洞书院,明定学远规,遂成后世几百年“讲学式”的书院的规模。
宋末以至清初的书院皆属于这一种。
到乾隆以后,朴学之风气已成,方才有一种新式的书院起来;阮元所创的诂经精舍、学海堂,可算是这种新式书院的'代表。
南宋的书院祀北宋周邵和诸先生;元明的书院祀和朱;晚明的书院多祀阳明;王学衰后,书院多祀和朱。
胡适散文——精选推荐
![胡适散文——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9bbd589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8.png)
胡适散⽂ 散⽂是⽂学中的精品,浓缩了⽂化⼤师精美的⽂字、精妙的语⾔和精深的思想。
阅读优秀的散⽂,就是欣赏⼀种美。
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胡适散⽂_胡适有关悼念的散⽂,供⼤家欣赏。
胡适散⽂_胡适有关悼念的散⽂:追悼志摩 志摩这⼀回真⾛了!可不是悄悄的⾛。
在那淋漓的⼤⾬⾥,在那迷蒙的⼤雾⾥,⼀个猛烈的⼤震动,三百匹马⼒的飞机碰在⼀座终古不动的⼭上,我们的朋友额上受了⼀下致命的撞伤,⼤概⽴刻失去了知觉。
半空中起了⼀团天⽕,像天上陨了⼀颗⼤星似的直掉下地去。
我们的志摩和他的两个同伴就死在那烈焰⾥了! 我们初得着他的死信,都不肯相信,都不信志摩这样⼀个可爱的⼈会死的这么惨酷。
但在那⼏天的精神⼤震撼稍稍过去之后,我们忍不住要想,那样的死法也许只有志摩最配。
我们不相信志摩会“悄悄的⾛了”,也不忍想志摩会死⼀个“平凡的死”,死在天空之中,⼤⾬淋着,⼤雾笼罩着,⼤⽕焚烧着,那撞不倒的⼭头在旁边冷眼瞧着,我们新时代的新诗⼈,就是要⾃⼰挑⼀种死法,也挑不出更合式,更悲壮的了。
志摩⾛了,我们这个世界⾥被他带⾛了不少云彩。
他在我们这些朋友之中,真是⼀⽚最可爱的云彩,永远是温暖的颜⾊,永远是美的花样,永远是可爱。
他常说: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个⽅向吹—— 我们也不知风是在哪⼀个⽅向吹,可是狂风过去之后,我们的天空变惨淡了,变寂寞了,我们才感觉我们的天上的⼀⽚最可爱的云彩被狂风卷去了,永远不回来了! 这⼗⼏天⾥,常有朋友到家⾥来谈志摩,谈起来常常有⼈痛哭,在别处痛哭他的,⼀定还不睡。
志摩所以能使朋友之样哀念他,只是因为他的为⼈整个的只是⼀团同情⼼,只是⼀团爱。
叶公超先⽣说:“他对于任何⼈,任何事,从未有过绝对的怨恨,甚⾄于⽆意中都没有表⽰过⼀些憎嫉的神⽓。
”陈通伯先⽣说:“尤其朋友⾥缺不了他。
他是我们的连素,他是粘着性的,发酵性的。
在这七⼋年中,国内⽂艺界⾥起了不少的风波,吵了不少的架,许多很熟的朋友往往弄的不能见⾯。
但我没有听见有⼈怨恨过志摩。
胡适散文推荐三篇
![胡适散文推荐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e64d0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9.png)
胡适散文推荐三篇胡适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文字真正诠释了平等,民主,自由的共和理念,他还为新文学形式做出了初步的设想,开除了一条新的道路。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胡适散文三篇,供大家欣赏。
胡适散文推荐一:捶煮自然的灵物究竟什么算是工程师的哲学呢?什么算是工程师的人生观呢?因为时间很短,我当然不能把这个大的题目讲得满意,只是提出几点意思,给现在的工程师同将来的工程师作个参考。
法国从前有一位科学家柏格生(Beg ——)说:“人是制器的动物。
”过去有许多人说:“人是有效力的动物。
”也有许多人说:“人是理智的动物。
”而拍格生说:“人是能够制造器具的动物。
”这个初造器具的动物,是工程师的老祖宗。
什么叫做工程师呢?工程师的作用,在能够找出自然界的利益,强迫自然世界把它的利益一个一个贡献出来,就是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控制自然,以减除人的痛苦,增加人的幸福。
这是工程师哲学的简单说法。
大家都承认:学作工程师的,每天在课堂里面上应该上的课,在试验室里面作应该作的试验,也许忽略了最大的目标,或者忽略了真正的基本——工程师的人生观。
所以这个题目,是值得我们考虑的。
昨天在工学院教授座谈会中,我说:我到了六十二岁,还不知道我专门学的什么。
起初学农;以后弄弄文学,弄弄哲学,弄弄历史;现在搞《水经注》,人家说我改弄地理。
也许六十五岁以后、七十岁的时候,说不定要到工学院作学生;只怕工学院的先生们不愿意收一个老学徒,说“老狗教不会新把戏”。
今天在工学院作学生不够资格的人,要来谈谈现在的工程师同将来的工程师的人生观,实属狂妄,就是,有点大胆。
不过我觉得我这个意思,值得提出来说说。
人是能够制造器具的动物,别的动物,也有能够制造东西的,譬如:蜘蛛能够制造网,蜜蜂能够制造蜜糖,珊瑚虫能够制造珊瑚岛。
而我们人同这些动物之所以不同,就是蜘蛛制造网的丝,是从肚子里出来的,它肚子里有无穷无尽的丝,蜜蜂采取百花,经一番制造,作成的确比原料高明的蜜糖:这些动物,可算是工程师;但是它的范围,它用的,只是它自己的本能。
关于胡适散文范文
![关于胡适散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921a03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8.png)
关于胡适散文范文散文佳作无不是饱蕴着作者淋漓酣畅的感情写出来的,是作者真挚情感的产物,是以情动人的,摄人心魄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胡适散文_胡适散文精选,供大家欣赏。
胡适散文_胡适散文精选:思想起于疑难杜威先生的哲学的基本观念是:“经验即是生活,生活即是应付环境”;但是应付环境有高下的程度不同。
许多蛆在粪窖里滚去滚来,滚上滚下,滚到墙壁,也会转弯子,这也是对付环境。
一个蜜蜂飞进屋里打几个回旋,嗤的一声直飞向玻璃窗上,头碰玻璃,跌倒在地;他挣扎起来,还向玻璃窗上飞,这一回小心了,不致碰破头;他飞到玻璃上,爬来爬去,想寻一条出路:他的“指南针”只是光线,他不懂这光明的玻璃何以不同那光明的空气一样,。
何以飞不出去!这也是应付环境。
一个人出去探险,走进一个无边无际的大树林里,迷了路,走不出来了。
他爬上树顶,用千里镜四面观望,也看不出一条出路。
他坐下来仔细一想,忽听得远远的有流水的声音;他忽然想起水流必定出山,人跟着水走,必定可以走出去。
主意已定,他先寻到水边,跟着水走,果然走出了危险。
这也是应付环境。
以上三种应付环境,所以高下不同,正为智识的程度不同。
蛆的应付环境,完全是无意识的作用;蜜蜂能用光线的指导去寻出路,已可算是有意识的作用了,但他不懂得光线有时未必就是出路的记号,所以他碰着玻璃就受窘了;人是有智识能思想的动物,所以他迷路时,不慌不忙的爬上树顶,取出千里镜。
或是寻着溪流,跟着水路出去。
人的生活所以尊贵,正为人有这种高等的应付环境的思想能力。
故杜威的哲学基本观念是:“知识思想是人生应付环境的工具。
”知识思想是一种人生日用必不可少的工具,并不是哲学家的玩意儿和奢侈品。
总括一句话,杜威哲学的最大目的,只是怎样能使人类养成那种“创造的智慧”(Creative Jntellig6nce ),使人应付种种环境充分满意。
换句话说,杜威的哲学的最大目的是怎样能使人有创造的思想力。
因为思想在杜威的哲学系统里占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我现在介绍杜威的思想论。
《我的母亲》胡适用到的修辞
![《我的母亲》胡适用到的修辞](https://img.taocdn.com/s3/m/81e2eba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19.png)
《我的母亲》胡适用到的修辞《我的母亲》是胡适写于1922年的一篇散文。
在这篇散文中,胡适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以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首先,胡适巧妙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母亲比喻成一轮明亮的明月。
他写道:“我母亲是一轮明亮的明月,大大小小的孩子都在她的月下成长。
”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母亲的温暖和光辉,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胡适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感触。
其次,胡适在文中使用了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进一步加深了对母亲的赞美。
他写道:“她不曾爱你,而不爱你;你一旦需要她,她不会不爱你。
”这种对比的修辞手法使人们更能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此外,胡适还用了反问句,以凸显母亲的伟大。
他问道:“谁使我健康;谁为我伤感;谁为我动情?不都是母亲吗?”这种反问呼应了前文中表述母亲的种种伟大的情节,通过这种修辞手法,胡适强调了母亲在自己的生命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胡适还描绘了母亲悉心照料的场景,并使用了具体的描写手法,如形容词和比喻等。
他写道:“她宛如春天,温柔的亲切像阳光照耀滋润我。
”这种具体生动的描写,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感受到母爱的深情厚意。
最后,胡适运用了反转的修辞手法,使母亲的形象更加鲜活。
他写道:“人们说,母亲的爱是没有恒久的,比方混血人和全血人,第三代就无了。
”然而,胡适接着反转修辞,表达了对母亲爱的信心:“我倒相信母亲的爱比太阳的热更能持久、母亲的爱不亚于大地的重心。
”这种反转的修辞手法,更加突出了母亲爱的伟大和永恒的特性。
总之,胡适在《我的母亲》这篇散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反问句、具体描写和反转等,以丰富而生动的笔触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主旨,还让读者更能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这篇散文以其温情脉脉的描写,深情地展示了母亲的伟大形象,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胡适经典散文集
![胡适经典散文集](https://img.taocdn.com/s3/m/91a0d22f5727a5e9856a61f8.png)
胡适经典散文集导读:胡适是中国第一位提倡白话文的学者,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在胡适的散文中,拥有先进的思想,有着旧文化和新文化的碰撞,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历史价值,值得我们仔细阅读。
以下文章选自《胡适散文》,一起随着胡适先生的优美散文感悟他领悟到的哲理吧。
1. 《记辜鸿铭》:我远远的望见他把我的报纸传给同坐客人看。
我们吃完了饭,我因为身边只带了这一份报,就走过去向他讨回那张报纸。
大概那班客人说了一些挑拨的话,辜鸿铭站起来,把那张《每周评论》折成几叠,向衣袋里一插,正色对我说:“密斯忒胡,你在报上毁谤了我,你要在报上向我正式道歉。
你若不道歉,我要向法庭控告你。
”我忍不住笑了。
我说:“辜先生,你说的话是开我玩笑,还是恐吓我?你要是恐吓我,请你先去告状;我要等法庭判决了才向你正式道歉。
”我说了,点点头,就走了。
>>>>>>/sanwen/78672.html2. 《庐山游记》:昨夜大雨,终夜听见松涛声与雨声,初不能分别,听久了才分得出有雨时的松涛与雨止时的松涛,声势皆很够震动人心,使我终夜睡眠甚少。
早起雨已止了,我们就出发。
从海会寺到白鹿洞的路上,树木很多,雨后清翠可爱。
满山满谷部是杜鹃花,有两种颜色,红的和轻紫的,后者更鲜艳可喜。
去年过日本时,樱花已过,正值杜鹃花盛开,颜色种类很多,但多在公园及私人家宅中见之,不如今日满山满谷的气象更可爱。
因作绝句记之:长松鼓吹寻常事,最喜山花满眼开。
嫩紫鲜红都可爱,此行应为杜鹃来。
>>>>>>/sanwen/78670.html3. 《差不多先生传》: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
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胡适我的母亲原文
![胡适我的母亲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82bd29d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2.png)
胡适我的母亲原文胡适:我的母亲(上篇)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母亲总是那么温柔、体贴。
她是一个纤弱的女人,但却拥有坚强的内心和无尽的爱。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中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
然而,尽管如此,我从不觉得自己缺少什么,因为母亲总是竭尽全力地满足我们的需求。
我记得小时候冬天的一个寒冷的晚上,当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挤在炕上睡觉时,母亲总是先睡在最冷的地方,用自己的身体为我们保暖。
当时我还不懂得母亲的伟大,在我眼里,她只是一个和我们一样普通的人。
每当我生病的时候,母亲总是日夜不离地照顾我。
她亲手为我调制药汤,为我擦拭额头的汗水,直到我康复为止。
尽管她自己也很辛苦,但她总是不计较任何付出。
母亲教会了我坚持的力量。
我记得在一次考试失败后,我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再也无法面对失败。
然而,母亲却鼓励我说:“失败只是一次经历,只要你坚持努力,下次一定能取得成功。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内心,我开始重新相信自己,并且继续努力学习。
除了教会我坚持的力量,母亲还给予了我无私的爱。
无论我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她始终不离不弃,而是用爱来包容我、宽容我。
她对我的爱让我感受到了世界上最无私和最纯洁的情感。
母亲是我心灵的避风港,在我感到沮丧和失落时,她总是给予我安慰和鼓励。
她用她的言语和微笑,让我重新看到生活的美好,让我相信自己可以战胜任何困难。
今天,虽然我已经成为一个学者,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却从未改变。
她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她的爱和支持始终是我前进的动力。
母亲是我永远的依靠和骄傲。
我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努力让她过上更好的生活,让她享受到应有的幸福与快乐。
我会永远感恩我的母亲,她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女人。
(未完待续)胡适:我的母亲(下篇)继续上篇,母亲对我的影响力不可估量。
她的教导和付出,让我成为一个感恩、坚强和善良的人。
在我离开家乡去求学的时候,母亲曾经用颤抖的声音对我说:“儿子,你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有出息。
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记得家乡和我们的爱。
胡适我的母亲原文
![胡适我的母亲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5fa0ea5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f.png)
胡适《我的母亲》原文概述《我的母亲》是胡适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他对自己母亲的深深敬爱之情。
这篇文章展示了胡适对母爱的赞美和对母亲的深情告白。
正文伟人们的母亲让人关注的往往是她的母爱,她的母爱是不是过分地抑制了她的个性?将母爱视为克制或束缚,可谓对母爱的误解。
我的母亲视我为她的朋友,并总是关怀我的感受和幸福。
她并没有因此自身个性的消失而影响她对我的教育。
我从小就与母亲亲近,除了学校生活,我的时间大多都是和母亲在一起度过的。
她平均每天给我讲一段事情。
我喜欢听一个故事,是她对我的童年时代的重温。
由于她的经历,我受到了她的关照和启示。
老师们给了我知识,但是他们带给我的只是知识。
而母亲给我的是情感、耐心和见解。
母爱是复杂的,同时也是神圣的。
母亲对儿女的爱是充满了奉献和牺牲。
母亲对于我的教育方面采取了包容和鼓励的态度。
她从来没有抱怨过我,每次我失败的时候,她总是鼓励我勇敢再战,相信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她从来不会责备我,而是用她的无尽的爱来支持我。
这就是母亲对我无私的爱。
我的母亲是一位温柔又坚毅的人。
她的好事可谓多得不能尽。
我从小就有很多怪癖,但是她从不因此生我的气。
她总是亲切而温柔地接受我,并时刻教我思考问题的深度。
我常常回想童年时代,想起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她经常怀着柔和的眼神审视我,看我怀抱着困惑的烦恼时,她总是鼓励我且谆谆教导。
母亲的言语和行为影响了我的成长,塑造了我对世界的看法。
母亲并非完人,她也有她的缺点。
她有时会不那么冷静,暴怒起来,但母亲的好远远大于她的缺点。
她总是尽力使我变得更好。
她的爱让我在人生旅程中有了坚定的方向和信念。
结论我的母亲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她以她的爱和关怀,塑造了我今天的样子。
她是伟大的女性,她的母爱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我要感谢她的爱和教诲,并承诺永远珍惜这份母爱。
母亲,你永远都是我心中最伟大的女人!参考文献[1] 胡适. (1931). 《我的母亲》. 结合:语言与现实的博客.[2] 胡适. (2019). 《我的母亲》. 人民文学出版社.。
散文:胡适的励志散文
![散文:胡适的励志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dcd0335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a.png)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汉族,安徽绩溪人。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胡适的励志,供大家欣赏。
胡适的励志散文:铸材成器之方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
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
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
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
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掉的。
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
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掉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
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作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
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可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
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陰。
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
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胡适的励志散文:跟着自己的兴趣走……目前很多学生选择科系时,从师长的眼光看,都不免带有短见,倾向于功利主义方面。
天才比较高的都跑到医工科去,而且只走人实用方面,而又不选择基本学科,譬如学医的,内科、外科、产科、妇科,有很多人选,而墓本学科譬如生物化学、病理学,很少青年人去选读,这使我感到今日的青年不免短视,带着近视眼镜去看自己的前途与将来。
胡适散文《广西》
![胡适散文《广西》](https://img.taocdn.com/s3/m/aea8484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c.png)
胡适散文《广西》第一篇范文《胡适散文《广西》——探寻地域文化,反思时代变迁》胡适的散文《广西》深入挖掘了广西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以敏锐的视角反思了时代变迁对这片土地的影响。
本文将从尊重事实、条理清晰、观点独特、旁征博引、触类旁通等方面,对这篇散文进行解读。
一、尊重事实,挖掘地域文化胡适在散文《广西》中,以实地考察为基础,对广西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进行了详细的描绘。
他写道:“广西的山水,的确是一种奇迹。
岩溶地貌,造成了无数的山峰、峡谷、河流、湖泊,构成了千姿百态的风景。
”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既尊重了事实,又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广西山水之间。
同时,胡适对广西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承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提到:“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并在文中引用了壮族的山歌、苗族的舞蹈等例子,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二、条理清晰,反思时代变迁在散文中,胡适以清晰的条理,对广西在时代变迁中的得与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他认为,广西在历史的长河中,既保留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也面临着现代化的冲击。
胡适写道:“现在,公路、铁路、航空都在广西迅速发展,这里的山水、风俗、文化,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这种反思使读者意识到,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变迁中寻求平衡与发展。
三、观点独特,旁征博引胡适在散文中,以独特的视角对广西地域文化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如《广西通志》、《岭表录异》等,为文章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例如,在谈到广西的民族问题时,胡适写道:“我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实行歧视和压迫的政策,这造成了民族之间的隔阂和矛盾。
”这种观点既具有时代背景,又具有独特性,使读者对广西的民族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总结整体看法散文《广西》是胡适对地域文化的一次深入探讨,他尊重事实、条理清晰、观点独特、旁征博引,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观察力。
胡适散文精选
![胡适散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8da0f6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7b.png)
胡适的散文风格独特,思想深邃,深受读者喜爱。
以下是一些胡适的经典散文:
《容忍与自由》:这篇散文主要阐述了胡适对于容忍与自由的观点。
他认为容忍是自由思想的基石,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差不多先生传》:这篇散文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做事马虎、不求甚解的人物形象,以此讽刺了那些不认真思考、不负责任的人。
《为什么读书》:这篇散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为什么读书的重要性。
首先,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其次,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锻炼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读书可以陶冶性情,提升个人修养。
《追悼志摩》:这篇散文是胡适为他的好友徐志摩写的悼文,表达了他对志摩的怀念和敬意。
文章中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思考,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胡适与志摩之间的深厚友情。
这些散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蕴含了胡适的思想和智慧。
通过阅读这些散文,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胡适的思想和为人,同时也可以获得启示和思考。
胡适的经典散文
![胡适的经典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63474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e.png)
胡适的经典散文胡适的经典散文导语:胡适作为著名学者,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胡适的经典散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胡适的经典散文:《我的母亲》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
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地。
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
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
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
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所以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
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
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田里做戏。
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意儿了。
我在这九年(1895——1904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在文字和思想(看下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
有一次我们村里“当朋”(八都凡五村,称为“五朋”,每年一村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朋”)。
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里学习吹笙或吹笛。
族里长辈反对,说我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
于是我失掉了这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
30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还不知道。
胡适我的母亲读后感
![胡适我的母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0ad9eb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e.png)
胡适我的母亲读后感
《我的母亲》是胡适先生所著的一篇散文,通过对自己母亲的感悟和回忆,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母亲的辛勤。
这篇散文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自己的母亲。
在散文中,胡适先生对母亲的描写是那样的细腻和真挚,他用一种感人至深的笔触,描绘出了母亲那种无私的奉献和深沉的爱。
他说,“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她只要我们健康快乐,不计较自己的辛苦。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母亲总是默默地为我们付出,从不求回报。
她们不计较自己的辛苦,只希望我们能健康快乐,这种无私的爱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感动。
在散文中,胡适先生还描述了母亲的辛勤和勤劳。
他说,“母亲的手总是粗糙的,她的额头上总是布满了皱纹。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勤和勤劳,她们总是默默地为家庭付出,从不言 complain。
她们的手总是粗糙的,额头上布满了皱纹,这些都是岁月和辛劳的痕迹。
母亲的辛勤和勤劳让我深深地感到了对母亲的敬重和感激。
通过阅读《我的母亲》,我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惜和感恩自己的母亲。
母亲是伟大的,她们用自己的爱和辛勤,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温暖和幸福的家。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关心和爱护母亲,让她们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总之,通过阅读《我的母亲》,我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惜和感恩自己的母亲。
母亲是伟大的,她们用自己的爱和辛勤,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温暖和幸福的家。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关心和爱护母亲,让她们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愿所有的母亲都能健康快乐,幸福美满!。
胡适我的母亲散文鉴赏
![胡适我的母亲散文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267c188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1.png)
胡适我的母亲散文鉴赏《胡适〈我的母亲〉之我见》读胡适写的《我的母亲》,就像是在听一位老友慢悠悠地讲述他的家庭往事,特别亲切。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家里也是妈妈当家做主。
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妈妈就像个神奇的魔法师,总能把有限的食材变成美味的饭菜。
有一次,家里只剩下几个土豆和一把青菜了,我正发愁吃啥呢,妈妈却胸有成竹地走进厨房。
她先把土豆洗干净,去皮,切成细丝,那土豆丝切得又细又匀,我在旁边看着都觉得厉害。
然后她把青菜也择好,洗净。
只见她先在锅里倒上一点油,等油热了,把葱姜蒜放进锅里爆香,那香味一下子就飘满了整个屋子,我在客厅都忍不住吸了吸鼻子。
接着妈妈把土豆丝放进锅里,快速地翻炒,土豆丝在锅里发出“滋滋”的声音,就像在唱歌。
炒得差不多了,再把青菜倒进去,加点盐、生抽,继续翻炒一会儿,一盘色香味俱佳的土豆丝炒青菜就出锅了。
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那味道,真的绝了,比外面饭店里的菜还好吃。
在胡适的文章里,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也是很严格的。
这让我想到我上学的时候,妈妈对我的学习也是操碎了心。
每次我写作业的时候,妈妈都会坐在旁边陪着我。
有一回,我遇到一道数学题不会做,想偷偷看答案,妈妈一下子就发现了。
她并没有严厉地批评我,而是耐心地给我讲解题目。
她拿着笔,在草稿纸上一步一步地写着解题步骤,一边写还一边给我举例说明,就像我在学校里的老师一样。
她讲得那么认真,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看着她,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让妈妈失望。
胡适的母亲在面对家庭的种种琐事和困难时,总是那么坚韧。
我妈妈也是如此。
有一次家里的水管爆了,水“哗哗”地流了一地。
我当时都吓傻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妈妈却很冷静,她先把总水闸关了,然后打电话找来了维修工人。
在等待维修工人的过程中,她还不停地安慰我,说没事的,别担心。
看着妈妈镇定的样子,我也渐渐平静了下来。
从胡适的《我的母亲》中,我看到了自己母亲的影子。
她们都是平凡而伟大的女性,用自己的爱和智慧,为家庭撑起了一片天,也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温暖的印记。
胡适长篇散文(2)
![胡适长篇散文(2)](https://img.taocdn.com/s3/m/9b0906d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4.png)
胡适长篇散文(2)胡适长篇散文:在神道面前瞎说纷纷歌舞赛蛇虫,酒醴牲牢告洁丰。
果有神灵来护佑,天寒何故不临工?这是我父亲在郑州办河工时(光绪十四年)做的十首“郑工合龙纪事诗”的一首。
他自己有注道:霜雪既降,凡俗所未“大王”“将军”化身临工者,皆绝迹不复见矣。
“大王”“将军”都是祀典里的河神;河工区域内的水蛇虾蟆往往被认为大王或将军的化身,往往享受最隆重的祀祭礼拜。
河工是何等大事,而国家的治河官吏不能不向水蛇虾蟆磕头乞怜,真是一个民族的最大耻辱。
我父亲这首诗不但公然指斥这种迷信,并且用了一个很浅近的证据,证明这种迷信的荒诞可笑。
这一点最可表现我父亲的思想的倾向。
我父亲不曾受过近世自然科学的洗礼,但他很受了程颐朱熹一系的理学的影响。
理学家因袭了古代的自然主义的宇宙观,用“气”和“理”两个基本观念来解释宇宙,敢说“天即理也”,“鬼神者,二气(陰陽)之良能也”。
这种思想,虽有不彻底的地方,很可以破除不少的迷信。
况且程朱一系极力提倡“格物穷理”,教人“即物而穷其理”,这就是近世科学的态度。
我父亲做的“原学”,开端便说:天地氲氤,万物化生。
这是采纳了理学家的自然主义的宇宙观。
他做的“学为人诗”的结论是:为人之道,非有他术:穷理致知,反躬践实,罢勉于学,守道勿失。
这是接受了程朱一系格物穷理的治学态度。
这些话都是我四五岁时就念熟了的。
先生怎样讲解,我记不得了;我当时大概完全不懂得这些话的意义。
我父亲死的太早,我离开他时,还只是三岁小孩,所以我完全不曾受着他的思想的直接影响。
他留给我的,大概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遗传,因为我是“我父亲的儿子”。
一方面是他留下了一点程朱理学的遗风;我小时跟着四叔念朱子的《小学》,就是理学的遗风;四叔家和我家的大门上都贴着“僧道无缘”的条子,也就是理学家庭的一个招牌。
我记得我家新屋大门上的“僧道无缘”条子,从大红色褪到粉红,又渐渐变成了淡白色,后来竟完全剥落了。
我家中的女眷都是深信神佛的。
胡适散文欣赏
![胡适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bd087d7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3.png)
胡适散文欣赏胡适,学者,诗人。
五四文学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胡适散文,供大家欣赏。
胡适散文欣赏:防身的锦囊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
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
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赠与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作个防身的锦囊罢!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作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闲居了。
第一条继续求学之路,我们可以不讨论。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
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
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所用非所学,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
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决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做,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
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试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所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少年人初次与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
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
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曳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力的俘虏。
你在那俘虏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的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成社会的顺民了。
胡适的哲理散文赏析
![胡适的哲理散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993b7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c.png)
胡适的哲理散文赏析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胡适的哲理散文,供大家欣赏。
胡适的哲理散文:从大海沉船上救出自己当五月七日北京学生包围章士钊宅,警察拘捕学生的事件发生以后,北京各学校的学生团体即有罢课的提议。
有些学校的学生因为北大学生会不曾参加五七的事,竟在北大第一院前辱骂北大学生不爱国。
北大学生也有很愤激的,有些人竟贴出布告攻击北大代理校长蒋梦麟媚章媚外。
然而几日之内,北大学生会举行总投票表决罢课问题,共投一千一百多票。
反对罢课者八百余票,这件事真使一班留心教育问题的人心里欢喜。
可喜的不在罢课案的被否决,而在一、投票之多,二、手续的有秩序,三、学生态度的镇静。
我的朋友高梦旦在上海读了这段新闻,写了一封长信给我,讨论此事,说,这样做去,便是在求学的范围以内做救国的事业,可算是在近年学生运动史上开一个新纪元。
——只可惜我还没有回高先生的信,上海五卅的事件已发生了,前二十天的秩序与镇静都无法维持了。
于是六月三日以后,全国学校遂都罢课了。
这也是很自然的。
在这个时候,国事糟到这步田地,外间的刺激这么强:上海的事件未了,汉口的事件又来了,接着广州,南京的事件又来了:在这个时候,许多中年以上的人尚且忍耐不住,许多六十老翁尚且要出来慷慨激昂地主张宣战,何况这无数的少年男女学生呢?我们观察这七年来的“学潮”,不能不算民国八年的五四事件与今年的五卅事件为最有价值。
这两次都不是有什么作用,事前预备好了然后发动的;这两次都只是一般青年学生的爱国血诚,遇着国家的大耻辱,自然爆发,纯然是烂漫的天真,不顾利害地干将去,这种“无所为而为”的表示是真实的,可敬爱的。
许多学生都是不愿意牺牲求学的时间的;只因为临时发生的问题太大了,刺激太强烈了,爱国的感情一时迸发,所以什么都顾不得了:功课也不顾了,秩序也不顾了,辛苦也不顾了。
胡适散文《追想胡明复》
![胡适散文《追想胡明复》](https://img.taocdn.com/s3/m/eeaafa1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f.png)
胡适散文《追想胡明复》胡适散文《追想胡明复》宜统二年(1910)七月,我到北京考留美官费。
那一天,有人来说,发榜了。
我坐了人力车去看榜,到史家胡同时,天已黑了。
我拿了车上的灯,从榜尾倒看上去(因为我自信我考的很不好),看完了一张榜,没有我的名字,我很失望。
看过头上,才知道那一张是"备取"的榜。
我再拿灯照读那"正取"的榜,仍是倒读上去。
看到我的名字了!仔细一看,却是"胡达",不是"胡适"。
我再看上去,相隔很近,便是我的姓名了。
我抽了一口气,放下灯,仍坐原车回去了,心里却想着,"那个胡达不知是推,几乎害我空高兴一场!"那个胡达便是胡明复。
后来我和他和宪生都到康南耳大学,中国同学见了我们的姓名,总以为胡达胡适是兄弟,却不知道宪生和他是堂兄弟,我和他却全无亲属的关系。
那年我们同时放洋的共有七十一人,此外还有胡敦复先生,唐孟伦先生,严约冲先生。
船上十多天,大家都熟了。
但是那时已可看出许多人的性情嗜好。
我是一个爱玩的人,也吸纸烟,也爱喝柠水,也爱学打"五百"及"高低,杰克"等等纸牌。
在吸烟室里,我认得了宪生,常同他打"Shuffle Board";我又常同严约冲张彭春王鸿卓打纸牌。
明复从不同我们玩。
他和赵元任周仁总是同胡敦复在一块谈天;我们偶然听见他们谈话,知道他们谈的是算学问题,我们或是听不懂,或是感觉没有趣味,只好走开,心里都恭敬这一小群的学者。
到了绮色佳(Ithaca)之后,明复与元任所学相同,最亲热;我在农科,同他们见面时很少。
到了一九一二年以后,我改入文科,方才和明复元任同在克雷登(Prot.J.E. Creighton)先生的哲学班上。
我们三个人同坐一排,从此我们便很相熟了。
明复与元任的成绩相差最近,竞争最烈。
他们每学期的总平均总都在九十分以上;大总是元任多着一分或半分,有一年他们差只有几厘。
胡适散文诗歌
![胡适散文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ea566ec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8.png)
胡适散⽂诗歌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
现代著名学者、诗⼈、历史家、⽂学家,哲学家。
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胡适散⽂诗歌,供⼤家欣赏。
胡适散⽂诗歌: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个忽飞还。
剩下那⼀个,孤单怪可怜;
也⽆⼼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散⽂诗歌:鸽⼦
云淡天⾼,好⼀⽚晚秋天⽓!
有⼀群鸽⼦,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翻⾝映⽇,⽩⽻衬青天,
⼗分鲜丽!
胡适散⽂诗歌:⽼鸦
我⼤清早起,
站在⼈家屋⾓上哑哑的啼。
⼈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讨⼈家的欢喜!
⼆
天寒风紧,⽆枝可栖。
我整⽇⾥飞去飞回,整⽇⾥⼜寒⼜饥。
——
我不能带着鞘⼉,翁翁央央的替⼈家飞;
也不能叫⼈家系在⽵竿头,赚⼀把黄⼩⽶!
胡适散⽂诗歌:新婚杂诗
⼗三年没见⾯的相思,于今完结。
把⼀桩桩伤⼼旧事,从头细说。
你莫说你对不住我,
我也不说我对不住你,——
且牢牢记取这⼗⼆⽉三⼗夜的中天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胡适散文
篇一:胡适经典散文集
胡适经典散文集
导读:
胡适是中国第一位提倡白话文的学者,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在胡适的散文中,拥有先进的思想,有着旧文化和新文化的碰撞,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历史价值,值得我们仔细阅读。
以下文章选自《胡适散文》,一起随着胡适先生的优美散文感悟他领悟到的哲理吧。
1.《记辜鸿铭》:
我远远的望见他把我的报纸传给同坐客人看。
我们吃完了饭,我因为身边只带了这一份报,就走过去向他讨回那张报纸。
大概那班客人说了一些挑拨的话,辜鸿铭站起来,把那张《每周评论》折成几叠,向衣袋里一插,正色对我说:
“密斯忒胡,你在报上毁谤了我,你要在报上向我正式道歉。
你若不道歉,我要向法庭控告你。
”我忍不住笑了。
我说:“辜先生,你说的话是开我玩笑,还是恐吓我?你要是恐吓我,请你先去告状;我要等法庭判决了才向你正式道歉。
”我说了,点点头,就走了。
>>>>>>http:///sanwen/78672.html
2.《庐山游记》:
昨夜大雨,终夜听见松涛声与雨声,初不能分别,听久了才分得出有雨时的松涛与雨止时的松涛,声势皆很够震动人心,使我终夜睡眠甚少。
早起雨已止了,我们就出发。
从海会寺到白鹿洞的路上,树木很多,雨后清翠可爱。
满山满谷部是杜鹃花,有两种颜色,红的和轻紫的,后者更鲜艳可喜。
去年过日本时,樱花已过,正值杜鹃花盛开,颜色种类很多,但多在公园及私人家宅中见之,不如今日满山满谷的气象更可爱。
因作绝句记之:长松鼓吹寻常事,最喜山花满眼开。
嫩紫鲜红都可爱,此行应为杜鹃来。
>>>>>>http:///sanwen/78670.html
3.《差不多先生传》: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
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
他有一双眼睛,
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
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
何必太精明呢?”
>>>>>>http:///sanwen/78569.html
4.《我的母亲》: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http:///sanwen/78568.html
5.《追想胡明复》:
去年五月底,我从外国回来,住在沧州旅馆。
有一天,吴稚晖先生在我的房里大谈。
门外有客来了,我开门看时,原来是明复同周子竞(仁)两位。
我告诉他们,里面是稚晖先生。
他们怕打断吴先生的谈话,不肯进来,说"过几天再
来谈",都走了。
我以为,大家同在上海,相见很容易的。
谁知不多时明复遂死了,那一回竟是我同他的永诀了。
他永永不再来谈了!>>>>>>http:///sanwen/78532.html
6.《追悼志摩》:
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
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彼此前途无限,??彼此有改良社会之心,彼此有造福人类之心,其先自作榜样,勇决智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这信里完全是青年的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觉得那没有爱又没有自由的家庭是可以摧毁他们的人格的,所以他下了决心,要把自由偿还自由,要从自由求得他们的真生命,真幸福,真恋爱。
>>>>>>http:///sanwen/78531.html 篇二:浅析胡适散文的特色
浅析胡适文章的特色
摘要:作为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人,胡适在文学领域有多方面的活动和业绩,在散文创作方面,也自成一派。
有人论及中国现代散文时曾说:“中国散文中现有几派,适之仲甫(陈独秀)一派的文章清新明白,长于说理讲学,好像西瓜之有口皆甜。
”胡适的散文有三大特色,一是明白晓畅,二是以学识见长,三是自然清新。
关键词:胡适散文特色明白晓畅学识见长自然清新
引言:作为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人,胡适在文学领域有多方面的活动和业绩,在散文创作方面,也自成一派。
有人论及中国现代散文时曾说:“中国散文中(:胡适散文)现有几派,适之仲甫(陈独秀)一派的文章清新明白,长于说理讲学,好像西瓜之有口皆甜。
”也就是说,胡适散文有三大特点,即明白晓畅,以学识见长,自然清新。
一、明白晓畅
“明白晓畅”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那么简单。
1919年8月,一向致力于办通俗白话报刊的李辛白,要创办一个《新生活》周刊,请胡适做一篇短文章,并说道:“老实说,这一篇是借你的名字来做广告的,以后我就不再请你做文章了:你们做的文章,老百姓看不懂。
”胡适足足
花了一个整天的功夫,删了又删,改了又改,才写成千多字的《新生活》这篇文章,登在创刊号上。
过一年多,胡适见着李辛白,问起《新生活》周刊的文章情况,李说:“糟极了!这一年之中,恐怕这只有你那篇文章是老百姓看得懂的!”这篇《新生活》把抽象难说的问题,说得具体、生动、鲜明、通俗明白之极,以至被选入当时各种小说的国语教科书里,成为胡适的文字流传最广的篇章之一。
为了做到明白晓畅,胡适的散文常采取从事实入手,或直接用事实说话的具体写法。
《新生活》一文如此;《贞操问题》一文也是因报纸上褒扬“唐烈妇”、“陈烈女殉夫”和“俞氏女守节”等几篇奇文而发的,抓住了现实生活中见怪不怪、司空见惯的事例,因而具体充分地揭露出封建主义的“节烈”观念,是十分野蛮残忍、全无心肝的贞操论。
胡适往往善于选取最典型的具体事例来说明问题。
如《人权与约法》一文里列举了三件事实,一件是报载国民党三全大会的一项提案“严厉处置反革命分子案”,主张不要证据,凭党委机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