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1:安放西部的青春与梦想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西部放歌》案例设计

小学音乐《西部放歌》案例设计

第三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评选小学音乐湘版教材《西部放歌》教学设计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庙台小学张乐教案背景:在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思想的今天。

多媒体被不断的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改进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画面。

突出表现为借助声像作用于学生的器官,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化抽象为具体,融理论于实践,使学生体验、想象、表达和创造等综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融入音乐课堂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的提高,并激励学生潜在的学习思维能力,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课题:小学音乐湘版教材《西部放歌》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以人文主题为显线,突出艺术学习的艺术价值;以学科知识技能为隐线,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的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

因此在《西部放歌》这节课中我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以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

教学方法:这节课我充分运用百度引擎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一上课就能进入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中,在课中,我以“西部放歌”为主题情境,目的是让学生在听、唱、奏、跳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中,在教师引导思维主线中从欣赏、教唱、创作、讨论、升华等方面了解西部的风土人情及灿烂文化,感受、体验西部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特点、韵味及其内涵的情感和精神,使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活动中得到升华,从而体现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理念,成为提高孩子们学习兴趣的一种自觉动力。

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西部的历史、地理、风光、民俗、歌曲和歌手等相关资料,以便在学习活动中挖掘与本课相关的内容来启发学生对西部音乐情感和风格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教学目标1.听赏与跟唱歌曲《黄河船夫曲》,感受陕西民歌的特点,并能随乐模仿创编动作。

最新西部畅想(沪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西部畅想(沪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 > :西部畅想(沪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西部畅想(沪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感知诗人畅想中国西部别具特色的形象,认识西部的特点。

2、通过诵读了解诗歌的内容时空跨度大的特点,培养阅读现代诗的能力。

3、关注西部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体会诗人对西部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西部未来的憧憬,激发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诵读感知诗歌别具特色的形象,了解中国西部的特点,体会诗人对西部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西部未来的憧憬,激发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难点:通过诵读了解该诗歌的内容时空跨度大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由《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入,介绍西部。

请学生结合这首诗歌和我们平时的积累,说说自己所了解的西部。

回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结合这首诗歌和我们平时的积累,说说自己所了解的西部。

由学生熟悉的诗歌以及自己所了解的西部入手,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读懂范读诗歌。

诗人“畅想”了西部哪些形象?表现西部怎样特点?寄托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教师示例品析第1节的形象。

师生一起分析第2、3节的形象。

学生交流诗人畅想西部的形象。

学生独立分析第5、6、7节的形象全班散读第9、10节,体会诗句的情感。

整体感知诗歌的特点。

由于诗歌化用了很多古诗词,列举了不少历史人文知识、文化古迹和自然景观,需要学生课前上网或查工具书预习。

课堂教学抓住中国西部别具特色的形象,有感性到理性,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诗歌的内容时空跨度大的特点,增强学生对西部认识,激发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由于前8节,化用了很多古诗词,列举了不少历史人文知识、文化古迹和自然景观,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前8节,特别是前4节,由老师带领学生分析、体会。

第5到8节,由学生自己分析体会,由西部的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感受诗人的情感发展变化。

读透引导学生体会最后两个“啊!西部,中国的西部”表达的情感与前两个有什么变化?散读诗歌第11节,体会最后两个“啊!西部,中国的西部”表达的情感与前两个有什么变化?学生个别朗读第11节,体会诗人激动、兴奋、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豪情。

西部畅想 教案教学设计

西部畅想 教案教学设计

西部畅想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品位诗歌跳跃的语言和节奏,感受其丰富的想象和诗意2. 能够品位并找出本诗所蕴含的古诗词3. 感受诗歌所表现的西部历史、文化、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人眼中的西部形象。

2.难点:体悟结尾节,理解诗人对于今日西部的无限遐想。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 自由发言,说说自己所了解的西部。

(学生:荒凉、贫瘠、落后 )2教师出示西部风光。

今天我们就要去了解西部的另一面。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 指导学生朗读时可注意押韵、小节划分,读出气势。

3 全班齐读。

三品味诗歌,整体感知1、从诗歌题目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畅想是什么意思?交流:诗歌题目为“西部畅想”,“畅想”可以理解为敞开思路、毫无拘束地想象。

题目的意思是“想象西部”。

2、在诗歌中诗人具体畅想了哪些形象?具有什么特点?交流:(1)畅想西部的过去:(1-4)A、“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化用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体现西部的辽阔广袤)B、“羌笛怨柳”“不度玉门”(化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凉州词》体现西部的异域风情:镇守边塞的孤寂)C、“西出阳关”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金戈铁马”(化用辛弃疾的词,或者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故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体现西部豪迈的民族战斗精神)总结:借用古诗交待了西部的自然美景,特有的民间乐器。

以及它是祖国的西北边防重地,突出了西部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原始般的纯自然美,是我们的梦中家园。

(2)畅想西部的美景:(西部是祖国版图上的半壁江山)(5-8)A、“丝绸古道” 等历史景观。

(拟人,历史悠久)B、“黄土高坡”等自然景观(奇幻美丽)C、“信天游”等人文景观(独具特色)总结:叙述了西部古老的艺术,特有的地理风貌以及美丽的西北风光和它的灵物,由衷地赞叹这半壁江山。

八年级语文下册 3《西部畅想》教案1 沪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3《西部畅想》教案1 沪教版

西部畅想【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了解这首现代诗歌的特点。

2.通过想象,用语言和笔墨描摹出西部的地域特征以及它给人的深刻感受。

3.体会诗人对西部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西部未来的憧憬。

说明:西部地区是民族征战的见证,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西部地区占据了中国地图上的半壁江山,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

西部开发是历史的必然,它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这首诗歌较为浅显,读来朗朗上口,押韵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an韵和ang韵颇具张力,读得响,赋予本诗以气势,易于神定气足地反复诵读。

本诗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气势磅礴,内容跳跃性大,跌宕起伏,意象众多,让学生通过想象,用语言、笔墨描摹出西部的地域特征,就可以通过众多形象可视的物体畅述作者心中看似不可捉摸实则完全可以拿捏的挚情——对中国西部的无限热爱与美好希冀,真正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人眼中的西部形象。

2.难点:体悟结尾节,理解诗人对于今日西部的无限遐想。

说明:诗歌具有借助具体形象展开联想,创造意境、抒发情感的特点.可让学生具体找出这些形象地表达诗人情感的物象,如“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古筝羌笛"、“丝绸古道”、“黄土高坡”等。

这些物象本身均能凸显中国西部之特点:雄浑肃穆、大气辽阔、沧桑历史、宽厚朴实……诗歌最后一节,让人热血沸腾,也是本诗的主旨所在。

教师可让学生反复诵读,体悟到新的时代赋予西部的责任和希望,谨记历史,开拓未来,使西部地区富于活力和生命力。

【教学过程】【思路点拨】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1.可从题目入手。

诗歌题目为“西部畅想”,“畅想"可以理解为尽情的想,畅快地想的意思,在诗歌中诗人具体畅想了哪些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作者从西部的地理环境、文化历史、自然条件等想到西部的开发,从过去想到未来。

)2.可落实到具体词句。

如“梦中的家园”,“一张版图上的半壁江山”,“最亮丽的风景线”……表达作者由衷的美好祈愿,愿福祉降临广袤无限的西部。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西部畅想》教案 沪教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西部畅想》教案 沪教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西部畅想》教案沪教版【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了解这首现代诗歌的特点。

2.通过想象,用语言和笔墨描摹出西部的地域特征以及它给人的深刻感受。

3.体会诗人对西部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西部未来的憧憬。

【课文提示】1.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人眼中的西部形象。

2.难点:体悟结尾节,理解诗人对于今日西部的无限遐想。

【朗读课文】【课文分析】全诗十节。

1-6节,描绘了西部深厚的历史文化;7-9节,抒写西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

第7节既是总起,又与第4节的抒情句呼应。

前9节为最后一节蓄势。

第10节畅写西部的美好未来。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1.“畅想”的意思是什么?作者畅想西部的思路是什么?敞开思路,毫无拘束地想象。

畅想西部灿烂悠久的文化→畅想西部自然环境和优美景观→畅想西部开发的未来。

2.写出与《西部畅想》有关的古诗句,并写明出处。

第1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第2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焕《凉州词》第2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使元二使安西》第3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根据诗歌的内容,概括西部的灿烂与优美之处。

壮阔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壁画艺术,独特的地理环境,特有的风土人情,传播文化的重要通道。

4.写出拟人的诗句,并分析其作用。

“不要说寂寞/望穿了你的眼/不要说等待/苍老了你的脸”表达了西部人民渴望开发的美好愿望由来已久,作者对西部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5. 节“春风正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什么?末句的含义是什么?“春风”是指改革开放。

西部一定会迅速发展,会发生令人瞩目的变化。

6. 诗,有实写,有虚写,它们表现了西部的哪些特点?前三节表现了西部的广阔美丽;凄凉悠扬;悲壮雄伟等特点。

7. 西部,中国的西部”在全诗中反复咏叹,其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是什么?结构上的作用是:前后呼应,使全诗浑然一体。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西部放歌》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西部放歌》教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育资源
优势
不足
东部
西部
3.师小结:其实你们说得都有理,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地区间都存在着差异,需要彼此间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才能达到共同发展。目前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扶持西部发展。如西部大开发、援藏、支教、东西文化交流等,都是东西部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措施。
4.东西部小朋友手拉手。学生交流自己为“东西部同学手拉手”活动准备做些什么。在交流的基础上,全班同学一起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活动进行实施。如给西部的同学写一封信、赠送学习用品给希望小学等。
三、“东”“西”大交流
1.教师提问:大家都详细分析了西部的优势与不足,那么我想问一下,在与西部相对的东部,那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情况与西部比有什么不足呢?
2.东部与西部相比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教师引导学生可从东西部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东部存在的不足。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自然条件
经济情况
课题:西学生了解东部、西部和北方、南方在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方面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2.引导学生感受西部发展的需求,知道只有优势互补,加强交流与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活动准备
1.教师搜集东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农业等各项资料以及中国地图。
2.学生课前调查西部与东部的基本资料。完成“西部优势与不足的调查表”。
3.学生课前从电视、报纸上寻找各地区间交流合作的事情。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景导入
1.欣赏歌曲《西部放歌》或者《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通过歌曲激发学生的激情。
2.欣赏西部优美的自然风光图片。
二、走进大西部
1.交流:你眼中的西部。学生提前去看看描述西部的书籍,在课堂上讲自己了解到的西部故事。

2018沪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西部畅想》教案1

2018沪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西部畅想》教案1

1新设计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提到: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提出“积累诗歌和格言警句”。

在阶段目标中又提出了“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2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音乐美、形象美、结构美的特点。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人眼中的西部形象,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澎湃情感,并学会用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3、关注西部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激发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3学情分析在本册教材第五单元“心灵诗语”单元中,初步感受了诗歌的音乐美、形象美、结构美特点以及用意象来表达感情的特点,学习诗歌凝练的语言鲜明的意象,浓郁的情感和铿锵的节奏,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青春,是诗的年龄。

八年级学生应该有诗兴和诗情把“心灵诗语”单元学好。

但是现在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比较内敛,很多感情不轻易表露,这样的心理特征对于诗歌的学习有一定阻碍。

课文的内容,不需要老师逐段的讲解,重点的问题老师起到点播作用即可,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人眼中的西部形象。

体悟结尾节,理解诗人对于今日西部的无限遐想。

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5.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你到过西部吗?在你的眼中祖国西部是一块怎样的土地?这就是你们了解的现在的西部;过去的西部曾经是13朝的古都,它的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至今让世界惊叹与折服;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西部,畅想西部,憧憬西部的明天。

活动2【讲授】二、诵读全诗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二、诵读全诗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学生朗读诗歌,可以是散读,个别朗读、齐读,也可以进行小组比赛。

有时可以配乐,指导学生朗读时可注意诗歌的节奏,读出情感、读出气势。

活动3【讲授】三、品读感悟,理解诗歌的意境。

三、品读感悟,理解诗歌的意境。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西部大开发——西部之旅》教案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西部大开发——西部之旅》教案

西部大开发——西部之旅(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西部的范围,了解它的地理概貌和自然资源。

培养学生收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2、懂得开发西部是为了协调全国的平衡发展,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激发学生关注西部大开发的热情。

(二)、教学注意点:1、西部地区不是指地图上的西边省份。

2、开发西部,并不是对西部人的同情与怜悯,也不是为了去占有西部的资源,而是为了共同富裕,有“双赢”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西部地区的地理位置、知道西部地区的概貌和自然资源。

难点:开发西部,并非出于对西部地区人民的怜悯,也不是为了西部地区的资源,而是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双赢”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音乐带入情境,引出课题(课件1)播放腾格尔的《我的天堂》,师引出话题:歌手腾格尔深情地演唱《我的天堂》这首歌,歌中的我家,我的天堂指哪个地方? 对,那就是我国的西部。

像这样美丽的地方在西部还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部去领略她的风采。

二、填充地图,认识西部范围出示“中国西部示意图”,师:你知道西部地区包括哪些省、市、自治区吗?(课件3)出示地图,指着地图让学生估算西部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多少。

(71.4),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西部是个广袤的地方)三、欣赏美景,初步感受西部1、谁到过西部吗?你到过西部的哪个地方? (师:看来你们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西部的确很令人向往,但西部幅员辽阔,你们没去过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姚老师与同学们一起来一次西部之旅.2、看课件,看了之后,你想说什么?小结:无限风光在西部四、可爱的西部交流会,进一步了解西部资源。

西部不仅有美丽的风光,人们还说他是一个资源宝库,课前我们收集了很多资料,根据你收集的咱们来夸夸资源宝库(一)学生小组交流:1、快板:2、说唱:3、跳民族舞:4、实物呈现:(品尝和欣赏)出示奥运吉祥物:熊猫(贝贝)、藏羚羊(迎迎)5、图片、文字相结合补充材料:本报讯进入 6 月以来,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杭州电网的用电负荷不断创出新高。

《放飞青春梦想》教案

《放飞青春梦想》教案

《放飞青春梦想》教案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梦想的含义;了解中国梦的含义,掌握其核心内容;通过案例分析,结合自身情况,能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运用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结合实际,结合专业,明确职业梦想与责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使命、有担当的中国青年。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把握“中国梦”的概念,深刻理解其核心含义。

难点: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激发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十九大精神的感召下,明确职业梦想与责任。

三、教学、学法:教法:提问引导法学法:小组讨论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教学”、小组合作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的中国还需要梦想与奋斗吗?(10分钟)中华五千年历史,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伟大的民族。

但是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统治的腐败,山河破碎,生灵涂炭。

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成立新中国,有了现在的今天。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有志气有理想的中国青年。

(同学们思考:今天的中国国泰民安,我们还需要梦想与奋斗吗?)观看《中国走进新时代》视频。

引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概念,学习“中国梦”核心内涵—“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教师点睛:作为中国当代青年,应该不忘历史,心系国家。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更是青年一代的梦。

他的最大特点就是国家、民族、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具体利益都紧紧联系在一起。

(提问:能谈谈你对梦想的理解么?你的梦想是什么?)梦想=理想+目标+奋斗。

(二)案例启迪:(20分钟)1、小杨,是我校某专业的学生。

这位同学因为初中时候成绩不是很好,没能考上高中,很是自卑,父母为其选择了我们学校。

希望他能够在这里,重拾学习的信心,找到人生的方向。

可是他来到职校以后,经常抱怨技能的学习和考试,有苦又累,在学校过上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上课睡觉,玩手机,不努力也不上进。

八年级语文《西部畅想》文艺作品欣赏教案

八年级语文《西部畅想》文艺作品欣赏教案

《西部畅想》文艺作品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西部畅想》,培养学生对文艺作品的欣赏能力。

2.提高学生对我国西部地区风土人情的了解和认识。

3.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西部畅想》的文艺魅力,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一部非常特别的文艺作品——《西部畅想》。

(2)请大家先谈谈对“西部”这个词的理解和感受。

2.作品欣赏(1)播放《西部畅想》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氛围。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画面、音乐、舞蹈等元素,感受其独特的美。

(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欣赏过程中的感受和看法。

3.分析解读(1)讨论《西部畅想》中的象征意义,如:沙漠、骆驼、草原、骏马等。

(2)分析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如:对比、夸张、拟人等。

(3)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如:西部地区的历史、民俗、风情等。

4.活动环节(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作品中的一个元素,进行创意改编,要求突出其象征意义。

(2)每组展示改编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

(2)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其他地区的文艺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布置作业:选择一部自己感兴趣的西部题材文艺作品,进行欣赏并写一篇鉴赏文章。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欣赏《西部畅想》,让学生感受到了西部地区的独特魅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在分析解读环节,学生对作品的象征意义和艺术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活动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仍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五、教学资源1.《西部畅想》视频2.西部地区相关资料(图片、文字、音乐等)3.学生作品展示平台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西部畅想》的欣赏程度2.学生对作品象征意义和艺术手法的理解程度3.学生在活动环节的创意表现4.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七、教学建议1.在欣赏《西部畅想》前,让学生对西部地区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五下第一组“走进西部”两案合一教学设计

五下第一组“走进西部”两案合一教学设计

五下第一组“走进西部”两案合一教学设计重庆万州区沙河小学陈学应孙小容第一组——走进西部人文主题目标老舍的《草原》刻画了内蒙古漂亮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连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说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发读者对旧日西部繁荣强盛景象的联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歌颂了一代又一代献身旁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导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语言训练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念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酷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要紧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到效和明白得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明白得语言的能力。

1. 草原课文精解与编排用意这篇散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漂亮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依照情形进展顺序表达,先描述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述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硕的诗句终止。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动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擅长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质朴精练,生动动人。

三是情景融合,不管是描述自然风光仍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酷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存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爱好。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表达,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挥洒青春拥抱理想》主题班会教案

《挥洒青春拥抱理想》主题班会教案

《挥洒青春拥抱理想》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青春的宝贵,认识到青春是实现理想的黄金时期。

2. 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并学会为实现理想付出努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青春的宝贵,珍惜青春时光。

2. 引导学生明确个人理想,并制定实现理想的计划。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激发学生对理想的热爱和追求。

2. 如何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故事、案例、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一张青春洋溢的照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青春的含义,激发学生对青春的热情。

2. 新课导入:介绍青春是实现理想的黄金时期,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的宝贵。

3.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成功人士在青春时期如何坚定信念、努力拼搏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的理想,并思考如何为实现理想付出努力。

5.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给予鼓励和支持。

6.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强调为实现理想需要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7. 布置作业:8. 课后跟进:教师定期了解学生实现理想的情况,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次班会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应侧重于学生对青春的认知、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实践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价。

也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

八、教学拓展:为了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课外活动,如青春主题的演讲比赛、理想追求的手抄报制作、或者组织一次以“我的理想”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高中主题班会教案“挥洒青春,拥抱理想”理想信念教育主题班会设计

高中主题班会教案“挥洒青春,拥抱理想”理想信念教育主题班会设计

高中主题班会教案“挥洒青春,拥抱理想”理想信念教育主题班
会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理解“挥洒青春,拥抱理想”的含义;
2. 感受理想的力量;
3. 鼓励学生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
1. 感受理想的力量;
2. 鼓励学生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信念。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老师出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论自己的看法。

2. 探究:让学生就“挥洒青春,拥抱理想”这一主题进行讨论,了解其含义,并分享自己的理想。

3. 演示:老师播放一段激励人心的视频,引导学生从中感受理想的力量,激发学生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信念。

4. 总结:老师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
信念,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挥洒青春,拥抱理想。

四、教学反思
本次班会,学生对“挥洒青春,拥抱理想”的理解深入,表达也比较活跃,收获颇丰。

老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能够深入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自由发挥中体会到理想的力量。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西部放歌_人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西部放歌_人

西部放歌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东部、西部在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方面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2.引导学生感受西部发展的需求,知道只有优势互补,加强交流与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一个“家”字,说说你的家有几个人?2、指名学生说。

3、孩子们,无论我们的家里有多少个人,无论我们的家是贫穷还是富有,我们都是那么爱着我们的小家,很多很多的小家聚成了一个大家庭,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4、出示地图:这就是我们的共有的家,这个家人口众多,兄弟姐妹多达13亿;这个家地域辽阔,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孩子们,大声告诉我,我们生活在哪个省?(生答)好极了,让我们打开书本84页,仔细的看看书中的地图,找出我们居住的省,说一说,我们是生活在祖国的东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二、走进西部1、不错,我们是一群生活在中国西部的孩子,大家再来看一看,我们的西部包括了哪些省、直辖市、自治区?(1)指名说,然后告诉孩子:中国西部由12个省、市、自治区组成。

其土地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71.4%,A.孩子们,这一串数据,你最直观的感觉是什么?(西部很大)板书:大2、西部很大,这只是我们对西部的最初印象,那么,就请同学们和刘老师来观看一段视频,一起去更深一层地了解西部,走进西部。

学生观看视频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美)(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在课前,大家都去收集了关于西部的资料,我相信通过课前的调查,我们对西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说说你对西部有着什么样的了解?)学生自行交流:(1)西部很“美”:在这里,有一颗镶嵌在高原中的璀灿明珠——青海湖,有辽阔的草原,有最美的桂林山水。

还有雄伟的黄河,神奇的九寨沟,终年不化的丽江雪山,还有我们贵州举世闻名的黄果树瀑布。

------真是说不完道不尽的美景.(2)西部很“荒凉”:这里有八大沙漠,其中包括被人们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案例1:安放西部的青春与梦想
【案例呈现】
2000年,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河北保定学院的15名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毅然放弃多家用人单位的录用及继续深造的机会,带着户口选择到万里之遥的新疆且末县中学任教。

截至2013年,这所学校已有97名毕业生在新疆、西藏、贵州、重庆、四川等地基层工作。

虽然条件艰苦,但十几年来没有一人退缩,全部扎根在西部大地,参与见证了西部的改变和发展。

他们的事迹经《光明日报》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

近日,这批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给习总书记写信,汇报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一个人的选择只有契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需要,才会有意义有价值。

西部需要我们这样的普通劳动者,我们愿像戈壁红柳、沙漠胡杨、高山雪莲一样,扎根西部、坚韧不拔、甘于吃苦、平实做人,为广袤的土地带去无尽的生命力,使青春焕发出别样精彩。

下面是他们十五年走过的心路历程。

且末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南端,是新疆最遥远的地方。

十几年前的且末每年春夏秋三季频频遭遇“黄风啸啸石乱走”的恶劣天气,从乌鲁木齐到且末,坐汽车最少要6天。

保定学院的一群毕业生把且末作为自己安放青春和梦想的地方。

此时,距离国家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还有3年,到西部支教,尚无任何激励政策和资金支持。

“但是,这里更需要我们,所以我们来了。

”李桂枝回绝了保定当地几所学校投来的橄榄枝,和她的同学们一起踏上了远赴南疆的列车。

毕业于历史专业的侯朝茹当年已考取专升本,但她依然奔赴新疆。

14年过去了,她的同学有的资产雄厚、事业有成,有的考取名校博士成为大学教授……当被问起是否后悔当年的选择时,她摇了摇头,坚定地说:“这是我今生最好的选择!”
西藏南木林县,平均海拔4400米。

2002年,保定学院10名毕业生来到西藏南木林县时,整个县城也就百十来户。

没有宿舍,他们就住在学校河对岸一个废弃的车队院里,两个人挤在五六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

2002届毕业生、南木林县一中数学教师徐建旺见证并参与了县一中和整个南木林县的发展。

他回忆说,当时大家一起去河里打水做饭,一起走过有500年历史的铁索桥去学校上课,一起去藏族老师家做客;没有电视,每天晚上就聚在一起听收音机,交流新学会的藏语,买到一本好书大家轮流看一遍。

至今,在日喀则地区任教的保定学院毕业生达12人。

新疆巴州教育局前副局长克尤木·买买提曾这样表达对保定学院的敬意:“从2000年到2013年,保定学院陆续为巴州输送了65名毕业生,他们不是普通的志愿者、援疆人员,而是全部在这里扎了根。

这些老师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带来了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为巴州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14年来,他们扎根在边疆,奋斗在基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诠释着这一誓言。

14年来,他们已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并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为且末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毕业生。

14年来,正是新疆且末这片沃土滋润了他们的成长,更加坚信那里才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保定学院毕业生们的爱心同样温暖着藏族学生。

在西藏南木林县一中任教的岳刚对藏族学生格桑央吉格外关心。

初三那年刚开学,格桑央吉没有来上课。

岳刚通过家访了解到,家长看到格桑的成绩一般,不想供她上高中了。

看着孩子渴望求学的眼神,岳刚苦口婆心做通了家长的工作。

接下来的大半年,岳刚在自己宿舍里设了一张课桌,每天晚自习后为格桑和另一名同学补课1小时。

2005年7月,格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

司会平2003年到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教书,至今已带了3届毕业生,2010年、2013年高考升学率达到了98%、100%,获得了日喀则地区“教学能手”“汉语教学带头人”“国家级骨干教师”等荣誉。

她用学校给的奖励设立了“格桑花助学金”,资助班里家境困难、学习努力的孩子。

她说:“希望自己种下的格桑花种子,在青藏高原开出更多娇艳的花朵,这就是我的
中国梦。


习近平强调,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

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你们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案例点评】
本文讲述的是2000年以来,河北保定学院的97名毕业生毅然放弃多家用人单位的录用及继续深造的机会,到新疆、西藏、贵州、重庆、四川等地基层工作的故事。

虽然条件艰苦,但十几年来没有一人退缩,全部扎根在西部大地,参与见证了西部的改变和发展,用青春唱响了希望之歌,延续着爱和梦想。

选择西部,锁定的是辉煌,是荣誉,是自豪,也是责任;选择西部,铭刻的是精神,是自信,是拼搏,也是顽强。

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优秀毕业生群体集中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爱国奉献、勇担使命、自强不息的青春风采,彰显了时代精神。

当代大学生应学习他们不畏艰难、恪尽职守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们践履笃行、乐观向上的思想境界;学习他们自强自立、勇立潮头的进取意识;学习他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契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需要的崇高理想,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才能彰显人生的价值。

【教学建议】
第一,本案例可作为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的课程导入案例,以引起学生对于自己人生理想的思考,提高他们对本章理想信念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

也可用在第三节第一目“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部分的教学,以说明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契合时代要求、人民需要的个人理想,到基层和人民中去才能建功立业。

第二,在讲述本案例(或播放相关视频)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就“你如何评价保定学院毕业生集体的事迹”进行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之后,由教师加以点评,并由此展开第一节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