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发展史
抗抑郁药种类概述及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精神压力日益增大,抑郁症也开始逐渐困扰现代人的正常生活。
目前抑郁症在世界十大疾病中排位第四,据WHO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上升为第二大疾病[1]。
而我国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与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抑郁症患者不断增加,因此抑郁症治疗药物也将随之面临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
现在临床使用的抗抑郁药主要有五大类构成: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五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多巴胺摄取抑制剂及选择性去肾上腺素(NA)再摄取抑制剂。
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 I nhi bi t or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2]是20世纪50年代最早发现的抗抑郁药,当时被广泛应用且有一定疗效。
主要分为肼类及非肼类两种,具体的品种主要有异卡波肼、苯乙肼及环苯丙胺等,由于这些药物与许多药物及特定食物(尤其是含酪胺丰富的食物)发生相互作用,引起高血压危象、急性黄色肝萎缩等严重不良反应而被淘汰。
现在临床应用的主要品种为吗氯贝胺。
吗氯贝胺[3]由瑞士罗氏公司开发,1990年在瑞典首次上市推广使用,主要应用于单相和双相内源性抑郁症、深度或慢性非内源性抑郁症。
作用机理:这是一种可逆性的、选择性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通过可逆性地抑制大脑单胺氧化酶,使单胺降解减少,使突解间隙单胺含量升高,提高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及5-羟色胺(5-HT)的水平,从而改善病人的情绪,提高对事物的兴趣,减轻焦虑、紧张等不良精神状态,达到抗抑郁的效果。
吗氯贝胺克服了老一代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肝脏毒性和高血压危象的不足,同时具有不增加体重、不影响性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等优点,故比TCAs安全。
2三环类抗抑郁药(TC As )三环类抗抑郁药[4]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是临床上应用的主要品种,垄断抗抑郁药市场长达30年之久,主要品种有阿米替林、氯丙嗪、多塞平及氯米帕明。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氯米帕明。
氯米帕明[5]由瑞士诺华公司开发,1989年12月获得FDA批准上市。
抗抑郁药的历史与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的历史与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是一类专门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这一时期,神经科学家们开始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传递过程以及神经递质进行深入研究。
在此基础上,他们逐渐认识到,抑郁症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受损导致神经递质水平失衡。
一种被称作“异丙嗪”的药物于1952年被引入市场。
这个药物最初被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但在使用期间被注意到可用于治疗抑郁症。
由于这个药物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如体重增加、性功能障碍以及中枢神经抑制等,它已经被淘汰。
20世纪50年代中叶,氯丙嗪被发现具有抗抑郁作用。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大量类似氯丙嗪的药物被制造和推广,如不丙胺和氯米帕明。
这些药物类似,但是它们在接触神经递质系统的机制方面具有显着不同。
这些药物中最主要的机制是抑制神经递质去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这被认为是缓解抑郁症状的主要方式。
与此同时,一些药物被推广并拥有了类似抗抑郁的作用。
例如,麻黄碱曾被认为是抗抑郁的药物,它主要通过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神经递质的水平来发挥作用。
然而,这个药物已经因其心血管副作用而被禁用了。
到20世纪60年代,一个名为“五环素”类药物(从一类抗生素化合物中获得)也被发现对抑郁症状具有同样的缓解作用。
与氯丙嗪和类似药物不同,五环素类药物比较安全,不会引起显著的不良反应。
到20世纪70年代,TCAs(三环抗抑郁药物)、MAOI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SDRI (选择性再摄取抑制剂)已被广泛使用,也出现了新一代抗抑郁药物,如SSRIs(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SNRIs(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这些药物比早期的抗抑郁药物更为安全和有效。
总的来说,抗抑郁药物在近70年的历史中发展迅速。
通过对神经递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研究人员逐渐了解到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并开发了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抑郁药物变得更加安全和有效,这些药物已经成为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抗抑郁药的历史与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的历史与药物治疗【摘要】抗抑郁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直到20世纪中期才开始广泛应用。
抗抑郁药在治疗抑郁症和其他情绪障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早期的抗抑郁药物主要包括三环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抗抑郁药的种类和作用机制得到不断改进和拓展。
目前常见的抗抑郁药物有SSRI、SNRI、NaSSA等,不同的药物适应于不同类型的抑郁症,使用时需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
抗抑郁药物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但仍存在未来发展的空间,例如个性化治疗和新型治疗手段的研究。
抗抑郁药物治疗有望不断优化,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关键词】抗抑郁药,历史,药物治疗,早期历史,发展,分类,作用机制,常见药物,注意事项,效果,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抗抑郁药的定义抗抑郁药,是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通过改变大脑中神经递质的水平来恢复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状态。
抗抑郁药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或消除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抗抑郁药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来选取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抗抑郁药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不断调整剂量或药物种类,以获得最佳的疗效。
抗抑郁药在治疗抑郁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在选择使用抗抑郁药时,患者应充分了解药物的作用原理和可能的副作用,遵医嘱正确使用,以获得最佳的疗效。
抗抑郁药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多样的药物种类,为抑郁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
1.2 抗抑郁药的重要性抗抑郁药的重要性在心理健康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困扰,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抗抑郁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主要药物之一,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除了治疗抑郁症外,抗抑郁药还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中,如焦虑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原则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原则一、概念与发展历史(一)概念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s)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和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
(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靶症状⒈ 焦虑抑郁;⒉ 阳性症状⒊ 阴性症状;⒋ 认知症状;⒌ 攻击敌意。
(三)多巴胺假说⒈ 苯丙胺致精神病;⒉ 溴隐亭致精神病;⒊ 早期抗精神病药均有 D2,受体拮抗作用;⒋ 无 EPS(锥体外系反应),无疗效;⒌ 高效价药物也具有较高的 EPS 发生率。
四)背景氯丙嗪(1952)问世是精神病药物治疗史上的一次变革,但分裂症治疗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疗效不佳(尤其是对阴性症状),药物不良反应(过度镇静、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运动障碍等)。
(五)精神病性障碍药物治疗的发展⒈ ECT(电抽搐治疗)⒉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氟奋乃静、甲硫达嗪、洛沙平。
⒊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酮、齐哌西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
二、作用机制、分类、适应症和禁忌症(一)(传统)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⒈ 主要作用机理为阻断中枢 D2 受体;⒉ 治疗中可产生锥体外系反应和催乳素水平升高;⒊ 高效价:氟哌啶醇;⒋ 中效价:奋乃静;⒌ 低效价:氯丙嗪。
(二)(新型)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⒈ 5-羟色胺与多巴胺拮抗剂(serotonic dopamine antagonists,SDA),同时拮抗DA 与5-HT 而产生抗精神病药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risperidone)、齐拉西酮(ziprasidone)、舍吲哚(sertindole);⒉ 多受体作用拮抗剂:氯氮平、奥氮平(olanzapine),喹硫平(quetiapine)等;⒊ 选择性 D2/D3 拮抗剂:阿米舒必利(amisulpride);⒋ 多巴胺受体部分拮抗剂:阿立哌唑(aripiprazloe)。
(三)适应证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控制躁狂发作,还可以用于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非器质性或器质性精神障碍。
抗抑郁药的历史与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的历史与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是一种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它可以通过调整大脑中的化学物质来缓解抑郁症症状。
在今天,抗抑郁药已经成为了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之一。
而要了解抗抑郁药的历史与药物治疗,我们需要从过去的历史开始说起。
抗抑郁药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医生们开始意识到一些药物可以帮助缓解抑郁症的症状。
最早的抗抑郁药之一是伊米普拉明,它于1957年首次被使用于治疗抑郁症。
之后在20世纪60年代,氯丙咪嗪被发现具有抗抑郁作用,并且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利用于治疗抑郁症的抗抑郁药。
而从这时候开始,抗抑郁药在医学界中逐渐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大量的抗抑郁药物被研发并上市。
这些药物主要分为三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三环抗抑郁药(TCAs)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都对抑郁症有一定的疗效,并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这些早期的抗抑郁药物在使用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严重的副作用,比如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体重增加、以及对性功能的影响等。
人们开始寻找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抗抑郁药物。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逐渐成为抗抑郁药物的主流。
SSRIs是一类通过提高大脑中5-羟色胺水平来减轻抑郁症状的药物。
它们不仅具有较高的疗效,而且副作用相对较轻。
常见的SSRIs包括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等。
它们被认为是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因为其疗效可靠,而且几乎没有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除了SSRIs,还有一些其他新型的抗抑郁药物也在不断的被研发和应用。
比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5-羟色胺-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DRIs)以及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DNRIs)等。
这些新型的抗抑郁药物不仅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着出色的疗效,而且在减轻焦虑症状、强迫症状等其他精神疾病上也有不错的表现。
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
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躯体症状很常见
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间歇期可达到完全缓解
情感活动与情感性精神障碍
正常的情感活动 情感活动每时每刻都在波动但幅度不大
情感症状 情感波动的幅度很大且持续一定的时间 情感性精神障碍 情感症状影响到本人或周围人的社会生活
躁狂
正常
抑郁
躁狂 轻躁狂
混合发作
正常心境
抑郁
5-5
治疗目标
提高显效率和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 自杀率
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 治愈
预防复发
药物治疗原则
早期,足量,充分
- 个体化合理用药 - 剂量逐步递增,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使不良反应减
至最小,提高服药依从性
- 小剂量疗效不佳时,根据不良反应和耐受情况,增
至足量(有效药物上限)和足够长的疗程(> 4~6
有在黑夜或日照不足时才形成, 因此多晒太阳、强光照射治疗均有效。
老年抑郁障碍
老年抑郁障碍患者常伴有思维迟钝、内容贫乏、记忆认知 功能减退, 有时处于缄默状态等一系列假性痴呆的症状。 这些症状与老年痴呆难以鉴别。
老年抑郁患者病前一般智能和人格相对完好, 可能有明显 的个人或家族抑郁障碍史,即使回答问题缓慢简单, 但经 仔细检查发现他们回答问题的内容还是切题的, 并有很好 的注意、记忆保持及计算等能力,自知力完整。
对应激及生活事件的易感性增加 成年期的精神创伤 或日常生活事件 生物学变化 行为或情绪改变
如何走出抑郁
抑郁障碍的治疗
心理治疗:特定的专业人员通过采用各种不同的心理学方 法和技术,影响就诊者思维、态度、情绪和行为趋向健康 的一种互动过程 药物治疗:有效率约60%~80%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合用 电抽搐治疗
《抗抑郁药合理使用》课件
医生评估
心理社会功能改善
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改善情况 以及生活质量提高程度,对疗效进行评估 。
关注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改善,如工作、 学习和日常生活的恢复情况。
疗效监测的指标
01
02
03
04
抑郁症状改善程度
关注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程度 ,如情绪、睡眠、食欲等方面
的变化。
生活质量提高
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程度 ,包括社会功能、家庭关系和
监测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案例三: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方案调整
总结词
难治性抑郁症需综合多种治疗手段,必要时可考虑换药或联合治疗。
详细描述
对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单一药物治疗可能效果不佳,需要考虑换药或联合治疗。如可 考虑将SSRIs类抗抑郁药与增效剂如锂盐、甲状腺素等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若仍无 效,可考虑使用电休克治疗或重复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
选择合适的诊断工具,如SCID、 MINI等,确保抑郁症诊断的准确 性。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家族 史、用药史、精神病史等,以避 免误诊和药物相互作用。
剂量适度
起始剂量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状 况,制定适宜的起始剂量。
调整剂量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性,适时调整 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和最小副 作用。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广泛使用、安全有效
SSRIs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抗抑郁药之一,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相对较少的特 点。它通过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增加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 改善抑郁症状。SSRIs对大多数患者都有效,且安全性较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 抑郁症。
抗抑郁药研究进展及评价
抗抑郁药研究进展及评价之五兆芳芳创作宁波市康宁医院周东升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放慢,人们抑郁情绪较多出现,世界卫生组织将抑郁症确定为世界第四大疾病,并预测到公元2020年,其将上升为全球第二大疾病,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6-7年时间,抑郁症现已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疾病(仅次于心脑血管病之后).这样使得抗抑郁药具有广漠的市场前景.抗抑郁药对抑郁症的治疗有着不成替代的重要作用,超出2/3的抑郁症患者通过抗抑郁药的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通过研究抗抑郁药的进展,对目前市场上应用的主要抗抑郁药的种类以及药效进行论述,同时对各类抗抑郁药的药理、用法以及不良反响进行总结,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希望能对医院的相关治疗提供参考,并借此抛砖引玉,为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提供启发.相信通过本章学习,可以加深对抗抑郁药了解以及掌握,可以公道地应用其优点达到治疗病患的目的,并避免抗抑郁药的一些缺点,达到抗抑郁药的经济适用,不单可以为患者加重经济承担,同时可有效避免卫生资源的浪费.在国外,抑郁症与焦虑症药物销量算计已占中枢神经药物市场份额的45%,而抑郁药与精神割裂症治疗剂算计占世界精神病药物的80%.综不雅我国,由于诊断技巧落后于西方同行以及国际苍生对此病认识缺乏,人们即便得了抑郁症也很少会主动去医院治疗.所以,目前国际抑郁症病人的治疗比例仍只有10%左右,远远落后于世界抑郁症病人的治疗率.由此可见,抗抑郁药在我国有着良好的市场成长空间.第一节:抑郁障碍及抗抑郁药简述1抑郁障碍的治疗目标(1)提高抑郁障碍的显效率和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削减病残率和自杀率.成功治疗的关头在于完全消除临床症状,削减复发风险.长期随访发明,症状完全减缓(HAMD≤7)的思者复发率为13%,部分减缓(HAMD减分>50%)的患者复发率为34%.(2)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效,达到真正意义的治愈,而不但是症状的消失.(3)预防复发:抑郁为高复发性疾病(>50%).据报导,情况、行动和应激可以改动基因表达.抑郁复发可影响大脑生化进程,增加对情况应激的敏理性和复发的风险.药物虽非病因治疗,却可通过削减爆发和下降基因激活的生化改动而削减复发,尤其对于既往有爆发史、家族史、女性、产后、慢性躯体疾病、生活承担重、精神压力大、缺乏社会支持和物质依赖的高危人群.2抑郁障碍的药物治疗2.1药物的治疗原则抗抑郁药是当前治疗各类抑郁障碍的主要药物,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陪伴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有效率约60%~80%.按照对抑郁障碍的根本知识和多年临床实践,抗抑郁药的治疗原则是:(1)诊断要确切.(2)全面考虑患者症状特点、年龄、躯体状况、药物的耐受性、有无归并症,因人而异地个别化公道用药.(3)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取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响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4)小剂量疗效欠安时,按照不良反响和耐受情况,增至足量(有效药物上限)和足够长的疗程(>4~6周).(5)如仍无效,可考虑换药,换用同类另一种药物或作用机制不合的另一类药.应注意氟西汀需停药5周才干换用MAOIs,其他SSRIs需2周.MAOIs停用2周后才干换用SSRIs.(6)尽可能单一用药,应足量、足疗程治疗.当换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两种作用机制不合的抗抑郁药联合使用.一般不主张联用两种以上抗抑郁药.(7)治疗前向患者及家人说明药物性质、作用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响及对策,争取他们的主动配合,能遵嘱按时按量服药.(8)治疗期间密切不雅察病情变更和不良反响并实时处理.(9)按照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心理应激因素在本病产生成长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药物治疗根本上辅以心理治疗,可望取得更佳效果.(10)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11)按照国外抑郁障碍药物治疗法则,一般推荐SSRIs、SNRIs、NaSSAs作为一线药物选用.我国目前临床用药情况调查,TCAs如阿米替林、氯米帕明、麦普替林等在良多地区作为治疗抑郁症首选药物.总之,因人而异,公道用药.2.2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战略抑郁症为高复发性疾病,目前建议全程治疗.抑郁的全程治疗分为:急性治疗、稳固治疗和维持治疗三期.单次爆发的抑郁症,50%~85%会有第2次爆发,因此常需维持治疗以避免复发.(1)临床痊愈(完全减缓):指症状完全消失(HAMD≤7).(2)复燃:急性治疗症状部分减缓(有效,HAMD减分率>50%)或达到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因过早减药或停药后症状的再现,故常需稳固治疗和维持治疗以免复燃. (3)复发:指痊愈后一次新的抑郁爆发,维持治疗可有效预防复发.区分复燃和复发,有时是困难的,也是人为的,但此概念颇重要,对临床有指导意义.(这一段辨别写入以下各节)2.2.1急性期治疗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痊愈.治疗严重抑郁症时,一般药物治疗2~4周开始起效,治疗的有效率与时间呈线性关系,“症状改良的半减期”为10~20天.如果患者用药治疗6~8周无效,改用其他作用机制不合的药物可能有效.2.2.2稳固期治疗至少4~6个月,在此期间患者病情不稳,复燃风险较大.2.2.3维持期治疗抑郁症为高复发性疾病,因此需要维持治疗以避免复发.维持治疗结束后,病情稳定,可迟缓减药直至终止治疗,但应密切监测复发的早期征象,一旦发明有复发的早期征象,迅速恢恢复治疗.有关维持治疗的时间意见不一.WHO推荐仅爆发一次(单次爆发),症状轻,间歇期长(≥5年)者.一般可不维持治疗.多数意见认为首次抑郁爆发维持治疗为6~8个月;有两次以上的复发,特别是近5年有两次爆发者应维持治疗.Goodwin和Jamison建议对于青少年病发,伴随精神病性症状、病情严重、自杀风险大、并有遗传家族史的患者,应考虑维持治疗.维持的时间尚未有充分研究,一般倾向至少2~3年,多次复发者主张长期维持治疗.有资料标明,以急性期治疗剂量作为维持治疗的剂量,能更有效避免复发.新一代抗抑郁药不良反响少,耐受性好,服用简洁,为维持治疗提供了便利.如需终止维持治疗,应迟缓(数周)减量,以便不雅察有无复起家象,亦可削减撤药综合征.近些年随着医疗技巧的进步,抗抑郁药的研究与开发也成为了医学界的热点话题.在此根本上,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对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第二节、抗抑郁药的研究历史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一些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就已经出现了,诸如溴剂、神经中枢兴奋药、巴比妥类药物等都被运用到了抑郁症的治疗中,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其治疗效果其实不明显,尤其是一些神经中枢兴奋药物,比方哌甲酯、苯丙胺等,不单对患者的病情没有明显的改良,并且如果长期使用还会对患者神经系统产生潜移默化的危害,其后遗症成为诸多抑郁症患者及其家眷不克不及不考虑的一个问题[3].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一些医生开始将抗结核药运用到抑郁症的治疗中,主要用到的抗结核药为氧化酶抑制药异丙异烟肼,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抑郁症患者的情绪,避免患者长期处于低落情绪当中进而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抗结核药氧化酶抑制药异丙异烟肼此时被应用到抑郁症的治疗中还只是测验考试性的,因为没有科学的理论支持,也就是说并没有系统的理论可以证明抗结核药氧化酶抑制药异丙异烟肼具有治疗抑郁症的效用.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期,CRANE与LINE辨别独立地指明了抗结核药氧化酶抑制药确实具有抗抑郁症的效果,除了异丙异烟肼,异丙肼、苯乙肼、沙夫肼等也被证明具有提高患者情绪的作用[4].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一代抗抑郁药出现了,即三环类抗抑郁药,由于其明显的效用和较小的不良反响,三环类抗抑郁药一度被作为治疗与抑郁症的首选药物.然而好景持续不长,之后在世界各地都发明了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响,最严重的不良反响是肝坏死,因此,三环类抗抑郁药停止使用的言论一度甚嚣尘上.此外,三环类抗抑郁药还被发明与一些药物甚至食物联合使用具有严重的不良反响[5].由于这些原因,三环类抗抑郁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逐渐退出了抑郁症治疗的领域,虽然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有一些新型三环类抗抑郁药产生,然而其实质已经不再属于以前的三环类抗抑郁药,最主要的区别是其没有了“不成逆性”,不良反响产生较少,与几近所有食物联合使用没有并发症.因此,这种新型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在临床治疗抑郁症中逐渐被重视.与三环类抗抑郁药不合的另外一种抗抑郁药是TCA,首先被运用到临床抑郁症治疗中的TCA是丙咪嗪,之后又有阿米替林、多塞平、氯丙咪嗪等一些药物被研收回来.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比,TCA有着良多优点.最为人重视的是,TCA的临床应用效果要优于三环类抗抑郁药.TCA属于单胺再摄取抑制药,能够抑制去甲肾上腺素一起5-羟色胺的排泄,因此与三环类抗抑郁药一样,使用与多种类型的抑郁症.然而TCA也有良多缺点,比方其较强的抗胆碱作用就使得患者在使用时担心不已.抗胆碱作用能够带来良多不良反响,诸如便秘、视物模糊、眼内压升高、尿潴留等[6,7],另外,其对患者心血管方面的影响也不成轻忽,患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直立性低血压等一些严重症状,特别在老年患者的使用中,TCA的不良反响尤其容易产生.受限于这些缺点,TCA当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盛极一时,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被普遍使用,然而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加倍有效的抗抑郁药的研发与使用,TCA终于也成为了历史.目前的抗抑郁症临床治疗中,TCA已经不再使用[8].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期,出现了四环类抗抑郁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马普替林,这绝对算得上是抗抑郁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马普替林相较于TCA具有良多优点,首先一方面就是其生效快,通常在患者服用3至4小时之后药效就开始阐扬.其次是马普替林的不良反响少,这不单表示在其对患者内排泄系统的庇护方面,并且在心血管的庇护上也优于TCA.第三节、抗抑郁药的进展及评价抗抑郁药经过快要七十年的成长种类单一,因此,为了对抗抑郁药进行加倍明晰的了解,笔者对目前主要的抗抑郁药进行了分类.参考学术界对于抗抑郁药的分类办法,抗抑郁药可以依照以下的尺度进行分类:(一)依照研究时间分类此类分类办法是依照抗抑郁药的研究时间进行分类的,上文已经说过,抗抑郁药可以分为两代,第一代包含早期不成逆性的MAOI以及TCA,第二代则包含5-HT再摄取抑制药、新型可逆性MAOI、新型三环类抗抑郁药、新四环类抗抑郁药等.(二)依照化学结构分类此类办法依照抗抑郁药的份子结构进行分类,分类尺度是其主结构的联环数量,因此,可以分为一环、二环、三环、四环等.此类分类办法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但是由于其依照化学结构进行分类,因此可以归为一类的药物一般具有很相似的化学性质,在抗抑郁药的使用中此种分类办法也很重要.(三)依照作用原理分类不合的抗抑郁药虽然都可以提升患者情绪,然而不合的抗抑郁药的作用原理不合,依照这个尺度,抗抑郁药可以分为MAOI、TCA、SSRI、选择性NA再摄取抑制药、选择性5-HT、NA双重再摄取抑制药.三、主要的抗抑郁药笔者对目前主要应用在临床抑郁症治疗中的一些抗抑郁药的特点及其适用症状进行论述如下:(一)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简称为SSRIs,在目前的主要抗抑郁药研制中,这种药物算是较多的一种,望文生义,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能够有选择性地对人体对5-HT的再摄取进程进行抑制,从而使得患者神经系统突触间隙的5-HT的浓度升高.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的作用位点相对其他同种类型的抗抑郁药比较单一,因此对患者体内的M胆碱受体、NA受体以及组胺H 受体的正常作用的阐扬并没有作用,因为这个特点,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也成为了临床治疗抑郁症的主要药物,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患者及医生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首先会想到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另外,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还有其他优点,比方口服容易吸收、与食物联合使用没有不良反响、对患者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高,能够顺利进入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等,并且选择性5-羟色胺(5-HT)生物利用度高,通太长期的治疗可以对患者抑郁症的复发及好转进行预防.选择性5-羟色胺(5-HT)的代谢是通过肝药酶P450完成的,因此对患者肝肾功效要求比较高,肝肾功效不正常的患者在使用时必须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进行使用,不克不及超量,不然会对患者身体形成巨大的危害.选择性5-羟色胺(5-HT)虽然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响,然而都比较轻微,持续时间也比较短,不会对患者造成很是大的伤害,特别是对得了心肌病的患者没有伤害,即便患者使用时不小心过量服用,其毒性也不会在短时间内阐扬出来,患者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治疗.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缺点,选择性5-羟色胺(5-HT)也不例外,其中最明显的缺点就是其起效慢,一般要等到用药一个月之后才干阐扬作用.并且选择性5-羟色胺(5-HT)不克不及与MAOI联合使用,不然容易产生5-HT综合征.如果患者病情需要,在患者正在进行选择性5-羟色胺(5-HT)治疗期间要使用MAOI,则需要首先停止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5-HT)1至2周.选择性5-羟色胺(5-HT)适合于伴随妄想症的抑郁症患者,具体使用的时候可以与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进行联合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5-HT)主要有以下几种,以下进行详细介绍.在所有的选择性5-羟色胺(5-HT)中,氟伏沙明具有单环结构,也是唯一的具有单环结构的选择性5-羟色胺(5-HT),其生物利用度较高,一般都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吸收效果也较快,1.5小时后药效开始阐扬,8小时之内药效达到最岑岭[13].刚开始使用氟伏沙明,患者的用量必须维持在50至100毫克/天,随着疗程的增加,药量也可以酌情增加,但是一般情况下不要超出100毫克/天,如果病情实在需要,当每天的药量超出150毫克时,应该分两次进行服用.值得指出的是,如果患者伴随强迫症,则使用时需要加大剂量,一般要大于100毫克,但是最高不克不及超出300毫克[14].氟伏沙明具有良多优点,其不合于一般的神经类药物会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产生影响,氟伏沙明没有兴奋、镇静的作用,也没有抗胆碱、抗组胺的作用,尤其是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小,不会引起低位性低血压等并发症状,这也是患者较多选用这种药物的原因之一.氟西汀属于二环类的抗抑郁药,在所有的SSRI中产生时间最早,可以说是SSRI的始祖,其生物利用度为百分之七十,一般服用之后6至8小时药效开始达到峰值.患者一般吃过早饭后服用,剂量为20至40毫克/天,最大不克不及超出80毫克/天,氟西汀可用于治疗双向情理性的抑郁症以及抑郁性神经症等综合症状,尤其是对学生上网成瘾症治疗效果显著.帕罗西汀服用之后5小时之内药效达到峰值,患者早上服用此药,刚开始大约为20毫克/天,随着疗程的增加可以逐渐增加剂量,但是不克不及超出30毫克/天.帕罗西汀对伴随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良好,并且能够有效治疗社交焦虑症患者.王玉娉[15]对此药进行了研究,认为其起效快、平安性较高,应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但是帕罗西汀也有其致命的缺点,即对患者性功效的影响较大,因此患者在使用中应当慎重,孕妇以及儿童一般不宜使用,而伴随肝肾功效障碍的患者更不该该使用.(舍曲林)相对于上述几种药物,取舍林的吸收速度较慢.患者每天服用一次,可以选择在早上或晚上进行服用,服用时间对病情及药效的阐扬无影响,刚开始的剂量为50毫克/天,服用几周之后可以逐渐增加到200毫克/天,但是当药量逐渐超出150毫克之后,患者不成长时间连续用药.取舍林能够削减患者产生帕金森综合征的概率,改良患者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对女性及老年抑郁症患者较为适用.西酞普兰对5-HT的再摄取抑制作用的选择性最高,药效吸收迅速,一般两小时之后药效可达到峰值,其生物利用度为百分之八十.刚开始使用的患者应该控制药量,每天不要超出10毫克,如果治疗效果不明显,可以逐渐增加药量,但是不克不及超出20毫克/天,老年患者应该减半.西酞普兰对患者运动能力及性功效没有较大的影响,且不会导致心脏和血压上的异常,可以与良多药物联合使用,在所有的SSRIs中,西酞普兰尤其适用于躯体疾病并发的抑郁症,比方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的暂时性的抑郁症.艾斯西酞普兰是外消旋西酞普兰的左旋对映体,但是其对5-HT的再摄取的抑制作用却远远高于外消旋西酞普兰.其生物利用度大约为百分之八十,其药效产生快,临床治疗中一般用于得了普遍性焦虑症的患者或重度抑郁症患者.刚开始使用的患者,剂量不克不及超出10毫克/天,使用一周之后依照患者病情的成长进行药量的调整,如果治疗效果不明显,可将药量调整为20毫克/天,患者可以选择在早上或晚上进行服用,时间对药效的阐扬无影响.与上面几种药物相比,奥沙氟生并没有增进患者食欲的功效,也没与偶交感神经阻滞作用和抗胆碱功效.奥沙氟生对患者心肌没有毒性,对神经性和反响性的抑郁症加倍有效.(二)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NA)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NA)再摄取抑制剂简称为NARIs,此类药物能够阻断患者神经系统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同时不会影响患者对 5 –HT的吸收,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的功效.米安色林药效3小时之后达到峰值.刚开始服用的患者,药量不克不及超出40毫克/天,可以在睡前一次服用,也可以在一天之内分次服用.一般情况下,米安色林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响,诸如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并发症产生的概率较小.若患者不小心用量超出,也不会立刻产生严重的影响.米安色林一般适用于伴随心脏病的抑郁症患者或同时进行其他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瑞波西汀的药物效用阐扬也比较快,一般在服用之后两小时药效达到峰值,成人刚开始服用应该每天两次服用,每天总的服用量不克不及超出10毫克,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改良,可以咨询医生进行药量的调整,但是每天的最大用量不克不及超出12毫克.瑞波西汀与酒精没有相互作用,没有镇静作用,不影响患者的认知功效,适用于长期治疗的重度抑郁症患者.(三)选择性5-HT 和去甲肾上腺素(NA)再摄取双重抑制剂选择性5-HT 和去甲肾上腺素(NA)再摄取双重抑制剂简称为SNRIs,既能够抑制5-HT的再摄取,也能够抑制NA的再摄取,因此具有双重作用.由于选择性5-HT 和去甲肾上腺素(NA)再摄取双重抑制剂对α-胆碱以及组胺受体没有亲和力,所以一般不会有心血管不良反响的产生,也不会对患者产生镇静作用.米那普仑属于单环类的药物,患者刚开始使用时,一般为每天用量100毫克,但是为了人体神经组织对药物的适应性更好,一般采纳药量随着疗程的增加逐渐递增的办法.患者可以第一天服用12.5毫克,第二天以落第三天药量加倍,第四天至第七天药量在此根本上再次加倍,最终一周之后药量稳定在每天100毫克.然而如果治疗效果不明显,按照患者自身的身体性能,药量可以调整为每天200毫克.米那普仑较适合于重度抑郁症患者.文拉法辛的药效阐扬快,患者刚开始服用时药量一般位于每天75至225毫克之间,可以按照病情的变更酌情调整,但是每天药量最高不克不及超出375毫克,当每天需要的药量较高时,患者应该分次服用,不克不及一次性服用过量,以免机体不适应.得了较严重肾病以及肝硬化的患者应该减量服用,哺乳期妇女以及对文拉法辛过敏的患者不该该使用,并且在使用此药物期间应该禁止饮用酒.度洛西汀一般服用6小时之后药效达到峰值.刚开始服用时,药量不克不及超出每天6毫克.老年患者一般情况下可以依照此剂量一直服用,不需要对药量进行过大的调整,但是当病情出现变更是,应该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调整.度洛西汀一般适用于伴随躯体疼痛的抑郁症患者,此类患者如果使用其他SSRIs类药物不生效,可以调整为使用度洛西汀.度洛西汀对男性性功效有轻微的影响,但是影响不大,如果能够对使用剂量进行公道的调整,无须担心其不良反响.(四)去甲肾上腺素能及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17]去甲肾上腺素能及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是通过直接特异性激活患者体内的5-HT受体,提高患者脑细胞神经递质的数量,从而阻滞患者体内中枢神经末梢前膜以及异体受体,促进患者体内NA以及5-HT的释放.此类药物的抗抑郁效果正是这样阐扬的.此类药物的药效阐扬快,两小时后便可达到峰值,起始剂量固定在15毫克/天,以后可逐渐增加,但一般不成超出45毫克/天,多用于老年抑郁症及重度抑郁症患者.(五)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此类药物对患者体内DA以及NA的再摄取作用比较小,然而其活性代谢产品却对DA以及NA的再摄取抑制作。
抑郁症患者吃什么药好
抑郁症患者吃什么药好药物治疗抑郁症是目前控制抑郁症的普遍手段,患上抑郁症吃什么药?不少人诊断出自己得了抑郁症后,希望了解一些抗抑郁症的药物。
如果药物不能有效治疗抑郁症,就容易反复发作,那么,患上抑郁症吃什么药?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
1.第一代经典抗抑郁药包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
2.第二代新型抗抑郁药由于新药发展很快,新药层出不穷,如万拉法星、萘法唑酮等,但目前仍以选择性五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剂为主,临床应用这类药物也最多最广。
而某些抗精神病药如舒必利、抗焦虑药阿普唑仑、罗拉、丁螺环酮和中枢兴奋药哌甲酯的抗抑郁作用尚存在争议,故从略。
3.现代常用的抗抑郁药物:西药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抗抑郁药大致分为三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及杂环类抗抑郁剂。
4.三环类抗抑郁剂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抗抑郁的首选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的种类很多,主要的常用药有:丙咪嗪、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等。
此类药物不仅可以使心情振奋,还有镇静作用,所以,对失眠症状有治疗作用。
其副作用有:口干、便秘、视物模糊、排尿困难、尿潴留,少数可发生震颤或癫痫发作等。
三环类抗抑郁药适用于各种抑郁症,而且对惊恐发作、强迫状态、贪食症、儿童多动症及遗尿症等也有一定疗效。
禁忌症有:严重心脑血管疾患、青光眼、癫痫、前列腺肥大、尿潴留、肠麻痹及早孕的妇女,准备计划妊娠的妇女也应禁用。
5.杂环类抗抑郁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有许多缺点:治疗的有效率为60%~80%;奏效较慢,一般在2周左右起效,对于重症病人来说,疗效尚未出现时,不良反应却先出现,常在此1周~2周内不肯坚持服药,甚至在这段时期中发生自杀行为;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副作用较明显。
鉴于以上的缺点,从60年代就开始研制新一代抗抑郁药。
杂环类抗抑郁药中有:①四环类抗抑郁药:以麦普替林(马普替林、路滴美)为代表,不仅有抗抑郁作用,镇静作用也较强,疗效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似,副作用轻,主要副作用为口干、眩晕、视力模糊、嗜睡、便秘、体重增加。
药物发展简史
结语
由于基因药理学学科的茁壮成长,得以揭示了 药物代谢酶系的多态性以及由此引起的药物作用个 体差异,使得临床用药可以更加“个性化”。基因 药理学可以通过研究人类在药物吸收、代谢和排泄 方面的微小基因学差异,确立药物应用的最佳人群 或人种。将来,如果化学能更大程度地整合到生物 学研究中,将会使生物学研究迈上更为便捷的坦途。 下一步,临床上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疾病的手段, 极有可能集中于采用细胞特别是干细胞来修复或重 建受损伤组织器官的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
• 免疫抑制药的作用机制
五种类型:基因表达调控因子、烷化剂、嘌呤 合成抑制剂、嘧啶合成抑制剂、激酶或磷酸化酶 抑制剂
• 环孢霉素A • 环磷酰胺、氮芥、烷化剂 • 免疫抑制药物将来在临床上最具前途的应
用是它们在增加移植耐受性方面的应用
23
17. 癌症的化学疗法药物
• 许多抗癌药均是从植物中提取获得的
陆续分离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番木鳖碱1819年胡椒碱1819年咖啡因1819年秋水仙碱1820年毒芹碱1826年可待因1832年阿托品1833年罂粟碱1848年1839年分离得到了水杨醛制备得到了水杨酸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第一个畅销药物直至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均很少临床上常见的有交感神经切除术极低钠饮食硫氰酸盐和热原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对高血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临床外科手术中引入全身麻醉术是19世纪最伟大的治疗学革命之一1942年抗癫痫药在现代精神药理学中应用的开端20世纪60年代早期卡马西平和丙戊酸及其衍生物应用于临床milton溶液1次氯酸钠和165氯化钠的溶液石炭酸11
的溶液) • 碘酊 • 碘仿 • 石炭酸
17
11. 磺胺类抗菌药
• 染料工业——抗感染性疾病药物研究的突 破性进展来源
抗抑郁药的历史与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的历史与药物治疗【摘要】抗抑郁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首次抗抑郁药物伊帕吉酮的发现开启了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新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抗抑郁药物的分类也逐渐多样化,主要包括SSRI、SNRI等。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有帕罗西汀、氯米帕明等。
药物治疗也伴随着一系列副作用,如情绪波动、失眠等,患者需在就医过程中注意相关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抗抑郁药在治疗抑郁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未来的发展方向仍需深入研究,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为抑郁症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关键词】抗抑郁药,抑郁症,药物治疗,历史,分类,副作用,注意事项,作用,发展方向1. 引言1.1 抗抑郁药的历史抗抑郁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意外发现了一些药物对抑郁症有治疗效果。
最早被广泛应用的抗抑郁药是氯丙咪嗪,它是一种三环抗抑郁药,被证实可以减轻抑郁症状。
随后,氯丙咪嗪的改进版本氟西汀被开发出来,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抑郁药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种类的抗抑郁药陆续被研发出来,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抗抑郁药的历史充满了挑战和突破,它们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改善了许多患者的生活质量。
抗抑郁药的历史是一段充满希望和进步的旅程,它们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也为未来的抗抑郁药研发奠定了基础。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抗抑郁药的发展为患者们带来了福音,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战胜抑郁症,重拾快乐的生活。
1.2 药物治疗的重要性药物治疗在抑郁症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针对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善心理状况,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
药物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减轻抑郁症症状,迅速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其对生活的积极性和抗逆性。
而且,相比其他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是一种相对简便、便捷的方式,适用于多数抑郁症患者。
在一些情况下,药物治疗也可以在心理治疗等辅助下起到更好的效果,使患者更容易恢复健康。
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研究与进展
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研究与进展精神疾病是指一类以异常心理行为和心理状态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社会负担。
长期以来,药物治疗一直是精神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研究与进展。
一、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历史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
最早使用的药物是镇静剂和安眠药,如巴比妥类药物。
然而,这些药物的使用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如成瘾、耐受性和中毒等。
20世纪60年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发明开创了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新篇章。
抗精神病药物能够减少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主要分类目前,精神疾病药物主要分为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多个类别。
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指标,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1. 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的主要药物。
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来减少幻觉、妄想等症状,但常常伴随着运动副作用的出现。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则主要通过调节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来发挥治疗作用,并降低了运动副作用的风险。
2. 抗抑郁药物抗抑郁药物是用于治疗抑郁症的主要药物。
常见的抗抑郁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抗抑郁药物等。
抗抑郁药物能够通过增加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浓度来改善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3. 抗焦虑药物抗焦虑药物是用于治疗焦虑症等焦虑症状的药物。
常见的抗焦虑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抗焦虑药物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来减轻或抑制焦虑症状的表现。
三、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风险尽管精神疾病药物在治疗精神疾病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副作用和风险也不可忽视。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运动障碍、体重增加、性功能障碍等。
抗抑郁药之五朵金花
抗抑郁药的“五朵金花”SSRIs正逐步占据抗抑郁用药市场,也是目前抗抑郁新药中开发最多的一类药物;未来抗抑郁药的主流市场将会被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SNRIs类药物长期占据。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抑郁症正以日益扩大的姿态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表情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正是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
而在国内,调查也显示出我国的抑郁症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目前成年人口中的患病率约在3%~5%之间,终生患病率约为7%。
抗抑郁药的第一只药物是抗结核剂异烟肼,但由于其肝脏毒性较大使临床受到了很大限制,最终退出了市场。
取而代之的是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如丙咪嗪等,也因为其严重的副作用迫使研究人员努力寻找新的更为安全的抗抑郁剂。
1972年礼来公司研制出了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西汀,这是有史以来应用最为广泛的抗抑郁药,它的成功也吸引了众多制药厂家紧随着开发类似药物。
随着抑郁症人群的逐步扩大,一系列安全性较高的新型抗抑郁药相继上市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如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HT再摄取抑制剂(NaSSAs)、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剂(SNRIs)、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aRIs)等。
同时,除了各种合成类抗抑郁药,天然药物和中药也广泛用于缓解抑郁病征,比如金丝桃属植物圣约翰草在西方用于治疗抑郁已经具有较长的历史,中药中的合欢、冠叶连翘等也有很好的抗抑郁效果,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照目前发展趋势来看,三环类抗抑郁药目前已进入了生命末期;随着各类新型抗抑郁药的上市,SSRIs类药的市场份额已逐步缩小(见图2)。
三环类(TCAs)日渐衰退三环类抗抑郁药已使用多年。
首只三环类抗抑郁药是上世纪60年代研制的丙咪嗪,以后又陆续上市了数十个三环类药物。
三环类药又可再分为叔胺类(如咪帕明、阿米替林)和仲胺类(如地昔帕明)。
抑郁症发展历史
抑郁症发展历史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由多种因素引起,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介绍抑郁症的发展历史。
古代,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相对有限。
在古希腊时期,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将抑郁症描述为“黑暗的胆汁”,认为这是一种体液不平衡导致的疾病。
在古代罗马时期,医学家盖伦则将抑郁症归因于情绪不稳定和心理创伤。
中世纪时期,抑郁症的理解受到宗教观念的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抑郁症是一种心灵的困扰,需要在宗教信仰中寻找救赎。
这种观念限制了对抑郁症的科学研究和治疗。
到了18世纪,人们开始更加重视抑郁症的研究。
英国医生乔治·恩格尔提出了“神经衰弱”的概念,将抑郁症视为一种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他的研究为后来对抑郁症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对抑郁症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认为抑郁症是潜意识冲突的结果,通过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内心的困扰。
这一观点对抑郁症的治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世纪中叶,抗抑郁药物的发现推动了抑郁症治疗的进展。
第一代抗抑郁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的问世,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药物治疗选择。
之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问世,使抑郁症的治疗更加安全和有效。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增加,抑郁症的认识和治疗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疗法,成为抑郁症治疗的主要手段。
此外,心理教育和社会支持也被广泛运用于抑郁症的康复过程中。
总的来说,抑郁症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古代的模糊认识到现代的综合治疗的过程。
随着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
然而,抑郁症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我们关注和重视。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持续的努力,相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治疗抑郁症,帮助患者重获健康和幸福。
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思考困难等症状。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机制。
本文将阐述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历史与现状,并通过实验方法与结果,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优势。
中药复方是根据中医理论,由多种中药组成的药剂。
早在汉代,医书《伤寒杂病论》中就有记载,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许多研究证实了中药复方在抑郁症治疗中的疗效。
例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经典复方药剂在治疗抑郁症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本文选取了两种中药复方药剂,分别为疏肝解郁胶囊和丹栀逍遥散。
通过筛选和鉴定药物成分,设计了实验药物并进行了实验过程。
实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
治疗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复方药物,对照组则给予安慰剂。
治疗时间为8周,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估疗效。
经过8周的治疗,疏肝解郁胶囊和丹栀逍遥散均表现出明显的疗效。
治疗组在HAMD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药物剂量和用药次数与疗效呈正相关。
其中,疏肝解郁胶囊在改善情绪方面尤为显著,而丹栀逍遥散在改善睡眠和焦虑方面表现出优势。
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可能涉及多方面。
中药复方可以调节机体内分泌,如疏肝解郁胶囊可以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缓解抑郁症状。
中药复方可以调节神经递质代谢,如丹栀逍遥散可调节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抑郁患者的情绪和睡眠质量。
中药复方还可以通过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发挥疗效。
与西医治疗方法相比,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具有副作用小、依从性好等优势。
虽然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药物仍是西医抗抑郁药,但这些药物往往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口干、便秘、嗜睡等。
而中药复方则具有更好的安全性,长期使用无明显副作用,因此更适用于临床应用。
本文通过实验方法探讨了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机制,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在抑郁症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精神科药品发展史及产品析
市场需求:随着社会压力增大,精神疾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市场前景广阔
技术创新: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精神科药品研发将更加精准和高效
政策支持:政府加大对精神科药品研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国际合作:跨国药企合作研发,共享资源,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
01科药品的发展
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
01
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
02
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䓬类、丁螺环酮等,用于治疗焦虑症、惊恐障碍等
03
抗强迫药物:如氯米帕明、氟伏沙明等,用于治疗强迫症、恐惧症等
04
抗痴呆药物:如多奈哌齐、加兰他敏等,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01
主要类型: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等
02
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
03
副作用:头晕、头痛、失眠、恶心等
04
抗焦虑药
适应症:广泛应用于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
03
副作用:如嗜睡、头晕、头痛等,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依赖和耐药性
抗躁狂药物:通过调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受体,控制躁狂症状
抗强迫药物:通过调节5-羟色胺受体,减轻强迫症状
抗痴呆药物:通过调节乙酰胆碱受体,改善认知功能
3
2
1
4
5
6
药品疗效与副作用
疗效:精神科药品对精神疾病有显著疗效,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01
副作用:精神科药品可能产生副作用,如头晕、头痛、失眠等
近年来,精神科药品研发不断取得突破,如卡马西平、奥氮平等
抗抑郁药的历史与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的历史与药物治疗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它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
自古至今,人们就一直在寻找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其中包括药物治疗。
本文将就抗抑郁药的历史与药物治疗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抑郁症的治疗方式以及其中的变化和进展。
一、抗抑郁药的历史1. 20世纪初:第一代抗抑郁药物的诞生20世纪初,人们开始尝试用药物来治疗抑郁症。
最早的抗抑郁药物之一是伊酮酸盐,它于1956年首次被使用。
随后的几十年里,一些三环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和丙咪嗪,也相继问世。
这些药物的使用为抑郁症的治疗带来了一线希望,但是它们的副作用和局限性也不容忽视。
2. 80年代:第二代抗抑郁药物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随着药物研究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物开始逐渐兴起。
这些药物主要包括SSRI类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和希罗达等。
相较于第一代抗抑郁药物,SSRI类药物在治疗抑郁症时有着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副作用,因此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3. 21世纪:抗抑郁药物的不断创新21世纪以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抗抑郁药物的研发和创新也在持续进行。
除了SSRI类药物之外,还出现了SNRI类药物(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和其他新型抗抑郁药物,它们在治疗抑郁症方面表现出了更多的优势。
并且,还有一些针对不同类型抑郁症的特异性药物也在不断研发,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二、抗抑郁药物的治疗现状1. 抗抑郁药物的应用范围抗抑郁药物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它主要用于中度到重度抑郁症的治疗,并且对焦虑症、强迫症和其他心理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抗抑郁药物,并且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抗抑郁药物的疗效与副作用抗抑郁药物的疗效因人而异,一些患者可能会在服药后几周内出现改善,而另一些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抗抑郁药发展史
抗抑郁药发展史抗抑郁药发展史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韩国有4名女艺人自杀,据警方调查,她们生前都遭受抑郁症的困扰。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抑郁症将在2020年成为第二大病症,仅次于心脏病。
那么,作为抑郁症主要治疗手段的药物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第一代经典抗抑郁药:包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异丙肼是本世纪50年代问世的第一个抗抑郁药物。
异丙肼原是一种抗结核药,因有多说、多动、失眠和欣快感等中枢兴奋作用,1957年试用于抑郁病人并获得成功。
属于这一类的还有异卡波肼、苯乙肼、反苯环丙胺等。
这些药物曾一度广为应用,不久因陆续出现与某些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引起高血压危象、急性黄色肝萎缩等严重不良反应而被淘汰。
三环类抗抑郁药以丙咪嗪为代表。
它的研发初衷是该药对精神分裂症无效,却能改善抑郁心境。
一跃成为抑郁症治疗的首选药,垄断抗抑郁药市场长达30年之久。
三环类抗抑郁药共有产品10余种,我国除丙咪嗪外还有阿米替林、多虑平和氯丙咪嗪。
主要药理作用为:1、阻滞单胺递质(主要为肾上腺素和5-HT)再摄取;2、阻断多种递质受体。
第二代新型抗抑郁药:杂环类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有许多缺点:奏效较慢,对于重症病人来说,疗效尚未出现时,不良反应却先出现,病人常在此1周~2周内不肯坚持服药,甚至在这段时期中发生自杀行为。
鉴于以上的缺点,从60年代就开始研制杂环类抗抑郁药,如万拉法星、萘法唑酮等。
SSRIs(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继杂环类药物后最先上市的新型抗抑郁药,这类药物与杂环类药物相比,在安全性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从2002年和2006年两次全国精神药物使用现况调查发现,SSRIs和SNRIs已经成为目前临床治疗主流。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按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通常分为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四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及其它类抗抑郁药物,其中SSRIs和SNRI占临床使用的7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韩国有4名女艺人自杀,据警方调查,她们生前都遭受抑郁症的困扰。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抑郁症将在2020年成为第二大病症,仅次于心脏病。那么,作为抑郁症主要治疗手段的药物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第一代经典抗抑郁药:包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异丙肼是本世纪50年代问世的第一个抗抑郁药物。异丙肼原是一种抗结核药,因有多说、多动、失眠和欣快感等中枢兴奋作用,1957年试用于抑郁病人并获得成功。属于这一类的还有异卡波肼、苯乙肼、反苯环丙胺等。这些药物曾一度广为应用,不久因陆续出现与某些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引起高血压危象、急性黄色肝萎缩等严重不良反应而被淘汰。
帕罗西汀帕罗西汀是葛兰素史克公司1991年上市的药物,1992年12月获得FDA批准,商品名:赛乐特。帕罗西汀是选择性较强的抑制脑神经元5-HT再摄取药物,常规给药对其它神经递质无明显负面影响,药物镇静作用较弱,对认知过程或精神运动功能的损害也很小,胆碱能受体亲和性和心血管不良反应小于TCAs,用药后对血液学、生物化学和泌尿系统无特异性变化,远期疗效较为理想。
舍曲林舍曲林由美国辉瑞公司开发成功,是美国处方量最大的抗抑郁品牌药,商品名:左洛复。舍曲林是对5-HT具有特殊抑制作用的药物,研究显示该药对社交性焦虑症有较好的疗效,现已获得美国FDA许可,成为其一线治疗药。同时也用于经前烦躁不安,成人、儿童强迫症和创伤性精神紧张障碍症的治疗。
西酞普兰西酞普兰是丹麦Lundbeck公司研制的具有选择性的 5-HT再摄取抑制剂,1998年 7月通过FDA批准,在美国用于临床治疗。上市后成为抗抑郁药中销售业绩增长最快的产品。
第二代新型抗抑郁药:杂环类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有许多缺点:奏效较慢,对于重症病人来说,疗效尚未出现时,不良反应却先出现,病人常在此1周~2周内不肯坚持服药,甚至在这段时期中发生自杀行为。鉴于以上的缺点,从60年代就开始研制杂环类抗抑郁药,如万拉法星、萘法唑酮等。
SSRIs(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继杂环类药物后最先上市的新型抗抑郁药,这类药物与杂环类药物相比,在安全性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从2002年和2006年两次全国精神药物使用现况调查发现,SSRIs和SNRIs已经成为目前临床治疗主流。
新近开发的西酞普兰的S—异构体新药依地普仑,于2002年8月获准用于重性抑郁障碍的治疗,由于其含有活性异构体,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该药将成为西酞普兰的换代产品。
氟伏沙明氟伏沙明是荷兰苏威制药生产的,商品名为“兰释”。它是唯一具有单环结构的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通过选择性抑制中枢神经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5-HT的有效浓度而发挥抗抑郁作用。本品阻断5-HT再摄取的作用强于氟西汀、阿米替林、丙咪嗪、去甲丙咪嗪,但比帕罗西汀、舍曲林和丙酞普兰弱。
盐酸氟西汀氟西汀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SSRIs抗
抑郁药物,由美国礼来公司率先研制成功,1986年底在比利时首次上市,商品名:百优解。获FDA批准后1988年初在美国上市,礼来公司为氟西汀最大的生产厂商。 目前氟西汀已成为国际上SSRIs的 “金标准药物”,在美国200种非专利畅销药品中居于首位。1995年氟西汀在我国上市后,已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乙类中。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按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通常分为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四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及其它类抗抑郁药物,其中SSRIs和SNRI占临床使用的70%以上。
“五朵金花”
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国外20世纪80年代后研制上市的新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5-HT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内5-HT的浓度,提高5-HT能神经的传导,从而发挥了抗抑郁作用,是目前欧美国家常用的一线抗抑郁药物,已达30多个品种,其中盐酸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氟伏沙明被业界称为“五朵金花”。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抑郁症患者正以每年11.3%的速率增加。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目前已经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当你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运动抑制时,就应该警惕了!一旦得到了抑郁症,要及时就医,谨遵医嘱用药,尽快走出抑郁症的阴影。 王锐成
三环类抗抑郁药以丙咪嗪为代表。它的研发初衷是该药对精神分裂症无效,却能改善抑郁心境。一跃成为抑郁症治疗的首选药,垄断抗抑郁药市场长达30年之久。三环类抗抑郁药共有产品10余种,我国除丙咪嗪外还有阿米替林、多虑平和氯丙咪嗪。主要药理作用为:1、阻滞单胺递质 (主要为肾上腺素和5-HT)再摄取;2、阻断多种递质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