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验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针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验案

简羽凤(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遵义551000)湿疹一词源于现代医学,

古代没有特定的疾病,但根据症状及发病情况可以归属于古代的“疮”、“湿淫疮”、“藓”、“干藓”等疾病中。其中湿淫疮最早鉴于《金匮要略》中,《诸病源候论》

一书明确指出其发病过程及病因病机,湿淫疮乃心家有风热,发于皮肤,初生甚小,先痒痛而后生疮,汁出浸淫肌肉,浸淫渐阔而乃遍体,因其渐渐增长,故曰

浸淫也。《医中金鉴》对湿疹也有描述,“浸淫疮,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综上可见,湿疹主要病因与湿、热、风相关,病位在皮肤在肌肉。其中湿因来源不同分为内湿和外湿,则病因分为外因及内因,外因

为湿、热、风壅阻皮肤经络,导致气血壅滞,化而为疮,浸淫肌肉,发痛发痒,

遍及全身。内因主要是饮食不洁,过食辛辣、鱼腥食物或饮酒,导致脾胃损伤,

脾失健运,或者素体脾虚,内生湿邪,湿热内蕴,加之风热湿等外邪的感伤,内

外皆病博于皮肤,因此发病。急性湿疹者,实证的居多,而外邪以湿、热二邪为主。湿是淫邪,其性粘滞、弥散,重浊向下,多袭皮肤腠理以致水湿蕴结,而起

糜烂、水泡、渗液;热邪多夹于风湿之中,导致皮肤潮红、疼痛、瘙痒,所谓“热微作痒,热甚作痛”。故而湿疹辩证方面,可分为湿热浸淫、脾虚湿蕴、肝胆湿热、血虚风燥、肺胃阴虚等五种。【1】其中对于急性湿疹,常见于湿热浸淫、脾虚

湿蕴、肝胆湿热等证。目前临床上中医方面治疗急性湿疹常用的方法有中药外涂

及内服、梅花针叩刺、刺络放血等方法。笔者应用火针点刺皮损根部联合罐法排

除渗出液的方法治疗急性湿疹疗效甚佳。患者张某,女,31岁,外出出差时突

发全身广泛性湿疹2+天,皮损以红色斑疹为主,部分融合成片,隆起明显,局部

渗出较少,伴有明显瘙痒,舌红苔白腻,脉弦滑。就诊我科,考虑急性湿疹,治

疗于火针散刺局部,深度需刺入皮损基底部,火针后可见局灶出现黄色渗出液,

予抽气罐负压吸出渗出液,以未见明显渗出物为止,施术时确保患者舒适体位,

进行操作告知,避免过度紧张导致晕针。经过操作后,患者诉皮损局部已无瘙痒,对于止痒,该方法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患者自觉火针点刺后身体微感发热,

嘱患者禁止饮冷、保持火针局灶干爽,次日患者火针出斑疹范围以明显缩小,并

且颜色变淡,三日后痊愈。患者江某,男,19岁,雨后接触地面污水后出现双

下肢广泛性湿疹1+天,皮损以暗红色斑丘疹为主,部分融合成黄豆大小水泡,隆

起明显,渗出较多,伴有瘙痒及疼痛,舌红苔白腻,脉弦滑。就诊我科,考虑急

性湿疹,治疗上根据疱疹不同特点进行点刺,渗出少的或者无渗出的,直接点刺

到斑疹基底部,火针后可见局灶出现黄色渗出液,予抽气罐负压吸出渗出液,以

未见明显渗出物为止。对于有疱液的,需用火针轻点刺疱液以疱疹水平向上分别

点刺疱疹上中下部,让疱液尽出,诚如《针灸大成》所言“其阔大者,按头尾及中以墨点记,宜下三针,决破出脓”,此时尽可能保持表皮完整性,带疱液尽出,暴露出疱液基地部时,用火针数刺干瘪的疱疹,深度需刺入皮损基底部,针后局灶

保持干爽,不予拔罐。经过操作后,患者诉皮损局部已无瘙痒及刺痛,对于止痒

止痛,该方法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次日患者疱疹已无明显渗出,并且颜色变

淡开始结痂,四日后基本痊愈。当然临床种也可见有些湿疹较顽固,或施术者点

刺深度不够或冷针刺入,未及基底部,一次火针后再次出现少量水泡及渗出,可

以继予局灶火针治疗,经过2-3此治疗后病灶基本可以结痂,火针治疗后一定嘱

咐患者保护创口,避免创口沾水,出现伤口感染加重病情,避免进食生冷。按语:火针具有温阳散寒、激发经气、温阳散寒、温通经络、开门驱邪、以热引热的作

用。湿疹的形成多因湿、热、风三邪所致,对此火针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火针疗

效虽佳,但对操作极为讲究,操作不当,病不去反损于人,对于湿疹,笔者多年

经验,疗效必须基于以下两点,第一点:火针必须红透入针,第二点:针刺深度

必须刺入疱疹基地部,不仅是疱疹部位的精准,也需要针刺深度的精准,太深伤

及筋肉,另邪陷,刺太浅,病不去,疱疹反复兴起。诚如《针灸大成》[2]所言:“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切忌太深,恐伤

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参考文献: [1]陆德铭,陆金根.实用中医

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483. [2]杨继洲. 针灸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