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前列腺癌分子机制及其动物模型

前列腺癌分子机制及其动物模型

前列腺癌分子机制及其动物模型张富娟 赵旭东 孙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肿瘤动物模型创制及应用研究室,四川 成都 610041)·专题笔谈· 在生命体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细胞在特定的信号调控下有序地进行生长、分化和(或)凋亡。

然而,细胞分裂过程中自然积累的突变和许多外界因素,如射线、化学致癌物、病毒等诱导的突变可导致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从而破坏了正常的细胞调控网络,引起细胞异常增殖与持续分裂,导致肿瘤产生。

前列腺癌是指发生于前列腺腺体的恶性肿瘤,是前列腺腺泡细胞异常无序生长的结果,常起源于前列腺的背侧叶。

前列腺癌可分为腺癌(腺泡腺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其中腺癌占95%以上。

研究表明,在对前列腺癌患者5年的随访中有10%~20%会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其中84%会发生转移,而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5年生存率仅31%[1]。

美国癌症协会统计,2020年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之首,死亡率仅次于肺癌[2]。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前列腺癌的组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基因组学研究使前列腺癌在分子水平上的发病机制更加清楚,如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MYC的过表达,NKX 3.1、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PTEN)、TP53下调等[3];蛋白质组学发现新的肿瘤标志物,如前列腺癌抗原3、人激肽释放酶2等[4];代谢组学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的变化,半胱氨酸、蛋氨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代谢和己糖胺的生物合成在前列腺癌中存在异常[5]。

高效的诊断手段如直肠指检、肿瘤标志物、影像学诊断、穿刺活检(前列腺癌诊断的金标准)等,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如靶向雄激素信号化合物(醋酸阿比特龙、恩杂鲁胺)、化学疗法(多西他赛、卡巴他赛)、免疫疗法等显著延长了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针刺秩边穴对实验性非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微循环的影响

针刺秩边穴对实验性非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微循环的影响

针刺秩边穴对实验性非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微循环的影响[摘要]以实验性非菌性前列腺炎(NBP)大鼠为实验模型,观察针刺秩边穴对前列腺血循环的影响。

结果,模型血流速度减慢,血循环量减少。

针刺后血流速度加快,血循环回升至正常水平。

提示,针刺治疗NBP取效与加快血循环有关。

[主题词]前列腺炎/针灸疗法;穴,秩边;前列腺/血液供给微循环的改善是炎症、水肿减轻或消除的重要途径。

以往形态学研究[1]证明,针刺能有效地减轻或消除NBP模型鼠前列腺的炎症、水肿,并初步提出了针刺消肿抗炎的微循环机制。

为了进一步从微循环角度阐明针刺的作用机理,本实验借助激光多普勒原理,将直接观察NBP大鼠前列腺局部的血液循环状况及针刺的效应。

1材料与方法1.1动物与分组雄性Wistar大鼠70只,购自天津药物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

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30只)、针刺组(30只),后2组再分为3,6,9天3个小组,每小组10只。

1.2造模1%戊巴比妥钠(50 mg/kg)腹腔麻醉,半无菌条件下下腹正中切口,暴露膀胱及精囊。

以裹有消毒棉花的眼科小镊从顶部提起左侧精囊,向囊内均匀缓慢地注入1%角叉菜胶生理水溶液0.05 ml,见精囊呈饱满状态视为注射成功,最后逐层缝合肌肉、皮肤,分笼喂养。

1.3处理方法针刺组取秩边穴模拟临床深刺。

于第4荐椎棘突外侧凹陷中针尖指向下腹部刺入0.5~0.8寸,觉有落空感进入腹腔为度。

行捻转泻法,于造模后即刻及之后每日1次,每次10 min。

模型组造模后经抓取、固定等针刺组全过程,但不予针刺处理。

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1.4观察方法(1)?实验仪器系统本实验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JI-200型,天津津科公司生产,包括LDM 软件系统)监测大鼠前列腺腹叶表面微循环状态。

该仪器获得的信号强度与其激光探头下半径为1 mm的球体生物组织的红细胞流量呈直线关系。

血流仪增益使用1/12 K 2档,时间常数为0.2秒,时间延迟100 ms。

大鼠发热模型及发热机制的研究进展

大鼠发热模型及发热机制的研究进展

大鼠发热模型及发热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概述大鼠作为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具有生理机能与人类相似、易饲养、繁殖快等特点,因此在发热模型及发热机制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发热是机体在应对感染、炎症等内外环境变化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其发生机制涉及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深入,大鼠发热模型及发热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大鼠发热模型的构建是研究发热机制的基础。

目前,已建立起多种大鼠发热模型,包括感染性发热模型、药物性发热模型以及物理性发热模型等。

这些模型能够模拟不同原因引起的发热反应,为深入研究发热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

在发热机制方面,研究者们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探索。

神经系统在发热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是调控体温的主要部位。

内分泌系统在发热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变化与发热密切相关。

免疫系统在应对感染等外界刺激时产生的炎症反应也是导致发热的重要原因。

大鼠发热模型及发热机制的研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大鼠发热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发热机制,有望为临床上治疗发热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发热的定义与重要性发热,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理反应,通常被定义为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

在医学上,发热被视为机体对外界感染、炎症或其他病理状态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激活的重要标志之一。

发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发热是机体对疾病状态的一种自然反应,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发热还可以提醒个体及时就医,从而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通过研究发热机制,科学家们可以深入了解机体在应对感染、炎症等病理状态时的生理变化,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鼠发热模型在发热机制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水蛭通栓治疗前列腺炎的实验研究

水蛭通栓治疗前列腺炎的实验研究

水蛭通栓治疗前列腺炎的实验研究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泌尿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

目前,针对前列腺炎的治疗手段众多,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然而,对于一些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来说,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水蛭通栓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被认为对前列腺炎具有一定疗效。

本文将探讨水蛭通栓治疗前列腺炎的实验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水蛭通栓治疗前列腺炎的疗效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1.动物模型的建立:选择适量数量的健康雄性小鼠,采用压迫前列腺和细菌感染等操作,建立小鼠前列腺炎模型。

2.水蛭通栓的治疗:将前列腺炎模型的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进行水蛭通栓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治疗。

3.疗效评价: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的症状、体重、前列腺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评估水蛭通栓对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

4.机制探索:提取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前列腺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PCR等方法检测相关炎症因子、细胞凋亡标志物等指标的表达水平,探讨水蛭通栓对前列腺炎的可能作用机制。

预期结果:1.根据疗效评价结果,预计治疗组小鼠的症状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前列腺指数降低,体重恢复较快,表明水蛭通栓对前列腺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机制探索结果可能显示,水蛭通栓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减少前列腺组织的炎症反应;同时可能出现细胞凋亡标志物的减少,表明水蛭通栓可能通过减少细胞凋亡达到治疗前列腺炎的效果。

研究意义:本研究将系统评估水蛭通栓治疗前列腺炎的疗效,为该治疗方法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机制探索,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水蛭通栓治疗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此外,本研究也将为前列腺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水蛭通栓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治疗前列腺炎的潜力。

通过建立动物模型并进行实验研究,可探索水蛭通栓治疗前列腺炎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前列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前列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前列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李萌【摘要】Epidemiology shows that prostatitis may occur in every man in their lifetime with a probability of nearly 50%. The general clinical treatment is antibiotics, supplemented with vasodilator, analgesics, thermothera-py, Chinese herbs for oral use or for demibain in spite of its pathogenesis is unknown.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study on animal model ranged from bacteria,chemicals to their own or foreign immunizing antigen diffusely which may lead to acute or chronic prostatiti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 of prostatitis and choose drugs.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the process of models fabrication and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流行病学提示,近50%的男性一生中可能患有前列腺炎,其发病机制不明,但临床治疗一般以抗生素为主,辅以扩血管、镇痛、热疗、中药内服或坐浴等对症支持.为了探讨前列腺炎的病因和筛选药物,国内外学者对动物进行了广泛的模型研究:细菌、化学物质、自身或外来免疫原皆可导致急性或慢性前列腺炎.现对其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及病理表现予以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04【总页数】4页(P567-570)【关键词】前列腺炎;模型;细菌性;非细菌性【作者】李萌【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武汉43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5.1前列腺炎是青老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率9%,患病率12%,各个年龄段均有覆盖[1]。

电针“三阴穴”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电针“三阴穴”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电针“三阴穴”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目的观察电针“三阴穴”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

皮内注射同种异体雄性SD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辅以双重免疫佐剂复制自身免疫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

造模后电针组、药物组分别给予电针“三阴穴”、舍尼通灌胃治疗15 d。

观察各组动物前列腺组织湿重及指数、形态结构,用放免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抗体IgG含量,局部组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8的变化。

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前列腺组织湿重及指数与空白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病理观察显示,模型组动物前列腺组织形态及结构明显受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匀浆中IgG含量明显增高(P<0.05),局部细胞因子IL-2、IL-8高表达(P<0.05,P<0.01)。

治疗后,电针组前列腺湿重及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P<0.01),病理变化明显减轻;局部前列腺组织IgG含量明显降低(P<0.05),局部细胞因子IL-2、IL-8表达显著下降(P<0.05,P<0.01)。

结论电针“三阴穴”能够减少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局部抗体IgG的分泌,调节局部细胞因子IL-2、IL-8的表达,减轻组织局部免疫亢进,抑制前列腺组织形态结构的损伤,从而起到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

标签: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电针;“三阴穴”;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8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是临床男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患病率达2.2%~9.7%[1]。

CAP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关于发病机制的假说众多,其中自身免疫反应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国内报道显示针灸治疗CAP具有明显的优势[2]。

本课题组在临床中总结出的“三阴穴”治疗本病具有特殊疗效,总有效率达85%[3]。

炎症模型的研究进展

炎症模型的研究进展

炎症模型的研究进展【摘要】炎症是临床疾病当中最为常见的病理过程,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即表现为红、肿、热、痛。

可发生于任何组织和任何部位。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很多新药物也被应用在炎症反应中,可如今的抗炎药物在炎症反应中有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而导致一些副作用。

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炎药物也仍是需解决的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来初步评价抗炎药物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也成为共同关注的问题。

根据炎症发病的原因可分为感染性炎症、无菌性炎症 (非特异性炎症 ) 及变态反应性炎症。

感染性炎症是用病毒、细菌或细菌产物造成的炎症; 无菌性炎症是用某种致炎因子于动物体内或体外引起炎症或其某个阶段的细胞组织反应; 变态反应性炎症是多种变态反应的最终表现[1]。

因此, 根据炎症的发病制作的不同,动物模型也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关键词】模型探讨 ;炎症模型 ;致炎药物1.非特异性炎症模型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是以局部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为特征的急性期阶段; 以血小板黏附、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特征的亚急性阶段; 以组织增生、纤维化和肉芽屏障形成为特征的慢性增殖期[1]。

根据模拟炎症不同时期的病理表现来制作动物炎症模型。

1.1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动物模型:属早期急性炎症时期,诱导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会使血浆蛋白从毛细血管壁渗出,引起组织水肿。

根据渗出部位的不同还可有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实验当中致炎物有二甲苯、冰醋酸、乙酸、组胺等。

王宇翎等[2]在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抗炎及抗菌作用实验中,用100%二甲苯0.03ml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和0.6%醋酸0.2ml/只造模小鼠模型成功。

高雨嫣等[3]在六灵解毒丸对急性咽炎的治疗实验中用100%二甲苯40μL所致小鼠耳肿胀和0.6%冰乙酸0.2ml/只造模、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显著升高。

刘晋华等[4]在鼻炎口服液抗炎作用的实验中用新鲜配制的0.01ml/L磷酸组胺溶液每侧50μl滴鼻,成功诱发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通窍导浊颗粒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实验研究

通窍导浊颗粒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实验研究

XU i—u n Jey a
( i intue o rgC nrlLn i 70 1 C ia Ln s t fr u o t ,iy 2 6 0 , hn ) y I it D o
A s a t0bet e T td h e pui eet n ehns f o gi azu rnlso hoi b c r l bt c: jc v os ytet r et f c ad m ca i o nqa D ohoG aue ncrnc ati r i u ha c f m T o ea
实验结果表 明该方对金 黄色葡萄球菌
MI C为 1 10 大肠杆菌为 14 , :6 , :0 表皮葡 萄球菌为 1 8 , : 0 证实 通窍导浊颗 粒对 临床 常 见 的致 病 菌具 有较 强 的抑 菌作 用 。 实验结果见表 1括号 内为按生药量计算药物终浓度 。 ,
p o ttt . r saii s
Ke o d :o gioD ohoGaue ; hoi bc r l r tis C P)B ce ots ; ni n a ma r yw r sT nqa azu rn l C rnc at a po a t ( B ; at is i A t—i m ty s e s ti i r as l f o
放 人 白细 胞 稀 释 液 中 , 检 单 位 体 积 白细 胞 数 。另 取 前 镜
12 实验 方 法 .
12 1 体外抑菌实验 ..
取灭菌有棉塞 的试管 3×9支 , 编号
列腺液涂片 , 观察 并 记 录 卵 磷 质 小 体 密 度 , 临 床 检 验 中 的 按
排列在试管架上 , 于第一管加入培养基 16mL 其余每管10 . , . mL 然后取药液 0 4m , . L加入 第一 管 中( : , 1 5 按生 药量计 算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评析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评析
作者简介 王春雨, 硕士 生 E malwa gh nu 0 @13ci 男, — i : nc u y 13 6 on :通 讯 作 者 陈 真 , , 授 E ma:cc u 13cr l : 女 教 — i zp @ 6 . n l o

界 的难题 。因 此 , 索 更 加稳 定且 符 合疾 病 临床 和 探
病 理 表 现的 动 物模 型 是研 究 C B N P发病 机 制 、 断 诊 和治疗 的首 要条 件 。
7 %;D大 鼠在 2 — 4周 时 。 列腺 侧 叶和腹 叶均 0 S 22 前
发生 自发性 C B 发 病率 只有 1 %: 龄 Wi a 大 N P。 6 老 sr t 鼠 自发 性 C B N P的 发 病 率 为 2 % :而 C p n a e 7 oe h g n ( O )大 鼠在 2 CP 0周龄 时 ,前列 腺侧 叶 发生 自发 性 CB N P的发病 率 为 8 %。近 年来 , 有研 究表 明 , 8 也 某
些 种 系的小 鼠亦能 发生 自发性 C B 。P n a等 N P en 发 现 非 肥 胖 糖 尿 病 ( o — b s i e c N D) 鼠在 nn o ee da t , O 小 b i
1 慢性非细 菌性前 列腺炎 动物模型

化学 性慢性 非 细菌性 前 列腺炎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评析
王春 雨, 陈 真
中国药科 大学 药学 医学基 础实验 教 学 中心 ,南 京 2 1 8 1 9 1
摘 要
慢 性 非 细菌性 前 列腺 炎是 泌尿科 的 常见 疾病 之 一 , 状 复杂 , 程 迁延 。 重影 响 症 病 严
患者 的 生活质 量 。慢 性 非细 菌性前 列腺 炎发病 机制 目前 尚不确 定 , 制备理 想 的慢 性 非细 菌性前 列

三金片对大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三金片对大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三金片对大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三金片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以下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三金片高剂量组、三金片中剂量组、三金片低剂量组。

前列腺注射大肠杆菌菌液(107个/ml),建立大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

给药14天后,观察三金片(高、中、低剂量组)对模型大鼠前列腺/体重系数比、前列腺组织中SIgA、NO,Zn2+的含量,以及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含量。

结果三金片能够提高前列腺组织中SIgA、Zn2+的含量,并能降低前列腺组织中NO、IL-1β、TNF-α的含量。

结论三金片对大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免疫,抗炎,升高组织内Zn2+浓度等有关。

【关键词】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SIgA IL-1β TNF-α Zn2+ NO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是泌尿系统常见的多发病症,其发病原因多由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所致, 其中最主要的是埃希菌属。

[1]目前对于慢性细菌前列腺炎的病理生理还不是十分清楚,治疗方法依然是以抗菌为主[2]。

而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甚满意。

三金片为桂林三金集团研制生产的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有海金沙、金樱根、金刚刺(菝葜)、八月札、积雪草等,有抗菌,消炎,提高免疫等药理作用。

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则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补虚益肾,对肾虚湿热下注证的疗效显著。

目前在临床上已经使用三金片作为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药物,疗效显著[3],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无报道,本课题即以该药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机制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1 实验材料1.1 实验动物健康的雄性大鼠,SPF级,60只,体重250±20g,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SCXK桂2006-0005。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三金片,购自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011018;大肠埃希氏菌, ATCC25922 国内编号:44113;诺佛沙星批号100606;大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批号S0*******;大鼠白介素-1β定量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批号S0*******;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批号1101072;一氧化氮合酶试剂盒,批号20110412;一氧化氮试剂盒,批号20110411;锌离子测定试剂盒,批号20110701;1.3 主要仪器雷勃Thermo Multiskan Ascent酶标仪。

中医中药治疗前列腺炎新进展

中医中药治疗前列腺炎新进展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新进展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因其病症复杂、病程长、容易复发,故临床治疗颇为棘手。

近年来随着中医男科学的发展,中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诊断均取得一些进展,大量文献表明中医中药对本病具有一定疗效,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现将近几年来中医中药诊治慢性前列腺炎的进展综述如下。

一. 基础研究进展1.中医基础理论研究1.1 对前列腺生理功能的新认识历代中医文献均无对前列腺解剖及生理功能的认识。

根据中医藏象理论,认为前列腺作为“男胞”在脏腑之中属于奇恒之腑,与性、生殖、排尿等功能密切相关,既是男子冲任督三脉之源,又赖后天阴阳气血所充养,生理特点具藏泻二性,泌液射精,助勃作强,与男性的成长、发育、性与生育、衰老密切相关。

这一认识丰富了中医男科学的理论。

1.2对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传统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在“淋症”、“精浊”、“子痈”、“腰痛”、“虚劳”等病症中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有关症状有所描述,而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是空白。

中医男科目前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一般为:湿热毒邪阻滞下焦,肝郁气滞血瘀,脾肾亏虚,膀胱气化开阖功能失调。

湿热毒邪为病之标,瘀血阻滞为病之渐,脾肾亏虚为病之本,肝郁气滞或为起病之因,或为病情加重之因。

病至后期往往形成湿热毒瘀及虚并存,虚实夹杂。

2.实验研究2.1中药抗感染研究随着现代临床实验技术水平的提高,感染性前列腺炎的范围在扩大,因此抗感染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中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表明,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乙型溶血链球菌、丙型链球菌、绿脓杆菌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金银花、车前子、石韦、黄连、苦参、龙胆草等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等作用;体外中药药敏试验表明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地肤子、黄柏、旱莲草等对临床不同血清型支原体(uu)及其耐药菌株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车前子等对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抑制作及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抑菌作用尤为突出。

EGFR和PDGFR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EGFR和PDGFR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EGFR和PDGFR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作者:饶大庞虞海峰庄小艺作者单位:325000 浙江温州,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饶大庞、虞海峰);苍南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庄小艺) 浙江省温州市科技局科研项目(Y20080055)【摘要】目的检测Wistar大鼠慢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PDGFR)的表达,为慢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的的关联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采用50只Wistar大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组织和正常前列腺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两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的EGFR和PDGFR的表达情况。

结果实验组大鼠慢性前列腺炎组织EGFR和PDGFR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3.35、9.05,P均<0.05)。

结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组织中EGFR和PDGFR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可能与前列腺癌存在一定关联。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 慢性前列腺炎Expression of EGFR and PDGFR in the chronic prostatitis tissue RAO Dapang, YU Haifeng, ZHUANG Xiaoyi. Department of Urology,the 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Wenzhou 325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EGFR and PDGFR in the Wistar rat with prostatitis,and provide theory evidence of relevance between chronic prostatitis and prostate cancer.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cluded 50 specimens of Wistar rat chronic prostatitis tissue,matched group included 50 specimens of normal Wistar rat prostate tissue. The expression of EGFR and PDGFR in chronic prostatitis tissue and normal Wistar rat prostate tissue was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The strong expression rate of EGFR and PDGFR in chronic prostatitis tissu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tissues(u=3.35,9.05,P<0.05). Conclusions It suggested that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EGFR and PDGFR in chronic prostatitis tissue might be some evidence of relevance between chronic prostatitis and prostate cancer.[Key words]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chronic prostatitis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疾病,目前对于慢性前列腺炎的最终转归尚认识不足。

前列腺癌种植性动物模型概述

前列腺癌种植性动物模型概述

前列腺癌种植性动物模型概述邱月;王东;祝绍隆;尹心宝;焦方东;刘铭;王振宇;袁会阳【摘要】前列腺癌动物模型是研究前列腺癌发病机制、肿瘤与宿主关系、肿瘤侵袭及转移机制及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工具.目前前列腺癌动物模型制作方法较多,应用最广泛的是种植性动物模型.本文就前列腺癌种植性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做一概述.【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016)001【总页数】3页(P184-186)【关键词】前列腺癌;种植性动物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转移【作者】邱月;王东;祝绍隆;尹心宝;焦方东;刘铭;王振宇;袁会阳【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山东青岛 266035;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山东青岛 266035;解放军401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山东青岛 266035;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山东青岛 266035;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山东青岛266035;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山东青岛 266035;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山东青岛 266035【正文语种】中文前列腺癌种植性动物模型是研究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肿瘤与宿主关系、肿瘤侵袭及转移机制的重要工具。

因种植性动物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实验时间短、有较强的可控性及重复性等优势,是前列腺癌动物实验研究的首选。

1 不同种源的前列腺癌细胞株1.1 犬源型前列腺癌细胞株由于犬自发前列腺癌发病率低、潜伏期长,现主要通过同种移植前列腺癌细胞来建立动物模型。

主要的细胞株有DPC-1、Ace-1、Leo和 Probasco细胞等。

Keller 等[1]在抑制犬免疫功能后,将Ace-1细胞原位移植到犬前列腺被膜下或前列腺实质,结果50%的犬发生了局部淋巴结和肺转移,80%发生前列腺实质肿瘤,20%发生前列腺被膜下肿瘤。

1.2 鼠源型前列腺癌细胞株鼠源型细胞株包括PAP、AT-1、Mat-LyLu、PA-Ⅲ、RM-1等,主要应用在某些药物初步的药效考察上。

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疾病的研究现状

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疾病的研究现状

状, 符合中医血瘀证 ; 并结合前列腺病理改变为腺腔
梗阻 、 腺液滞留 、 间质纤维化等特点 , 宏观辨证与微 观辨证相结合 , 依据《 内经》 血实宜决之” “ 的治则, 采 用 活血 化瘀 法组 方 前列 腺 汤 ( 剂型 变 更为 丹 蒲胶 后
究采用多中心 、 大样本 、 随机 、 阳性药平行对照的方
维硬 化 、 腺液 分泌 较少 不易取 得 、 痛较 重 的难 治性 疼
前列腺炎 , 疗效明显。在 国家“ 七五” 攻关计划 、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的资助下 , 临床治疗前列腺炎 ( 血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 门医院泌 尿外科 ( 北京 105) 0 03
在采用消痔灵直接注射法成功创制前列腺纤维增生 性炎病理模型基础上 , 观察前列腺汤对其病理模型 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 : 前列腺汤有促进血流 、 改善 实验性微循环障碍作用 , 降低实验性血瘀状态下的 全 血 黏度 、 小 板 聚集 性及 黏 附率 , 具有 抑 菌 、 血 并 减
或消失 , 卵磷脂小体密度增加。治疗后前列腺炎患 者临床症状 明显缓解 , 尤其是对少腹、 会阴等部位的 疼痛症状改善尤为显著[ 1 ] 。检索 ck 近 1 年关于中 ni 0
医药治疗前列腺炎 的文献 52 , 中采用活血化 7篇 其 瘀 法 约 占3 . , 81 目前 该 法 已成 为慢 性 前 列腺 炎 的 %
25 6
闰中西医结合外科 杂志 2 1 年 6 00 月第 l 卷第 3 6 期
轻实验性前列腺炎病理模型的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组
织增 生 、 促进 腺 细胞 分 泌功 能恢 复作 用 。应用 细胞 C 技术 观察 结果 显示 , T 应用 该方 的前列腺 组织 细胞
国, 前列腺癌的特点是组织浸润性强 、 易早期转移 , 临床 确诊 时许 多患者 已处 于晚期 。 因此 , 晚期 前列

前列腺炎疼痛对背根神经节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及P2X_3表达的变化

前列腺炎疼痛对背根神经节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及P2X_3表达的变化

龙源期刊网 前列腺炎疼痛对背根神经节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及P2X_3表达的变化
作者:杨纲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5年第09期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前列腺炎疼痛对背部神经元P2X3受体表达变化量与背根神经节细胞兴奋性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46只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与对照组(23例)。

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与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对实验动物急性分离的背根神经节细胞所激发的自发防电反应与P2X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根据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模型的不同实验要求,在临床实验中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

对照组23例实验大鼠当中,前列腺炎症疼痛3d的大鼠,神经元膜电位波动幅度都较小,不能自发性产生动作电位。

前列腺炎症疼痛10d的大鼠,神经元膜电位波动明显,部分神经元膜电位波动幅度较大,明显达到了产生自发动作电位的阀值;实验组23例实验大鼠,前列腺炎症疼痛3d后,大鼠背根神经元P2X3蛋白表达的变化量有所增加,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前列腺炎症疼痛10d后,大鼠背根神经元P2X3蛋白表达的变化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相应背根神经节细胞的兴奋性与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量往往会对前列腺炎疼痛患者产生极大的影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重视。

【关键词】前列腺炎疼痛;细胞兴奋性;P2X3受体表达。

前列栓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老年大鼠模型的影响

前列栓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老年大鼠模型的影响

前列栓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老年大鼠模型的影响王军王皓1王德友王爽2(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21)〔摘要〕目的研究前列栓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正常大鼠前列腺内注射25%消痔灵注射液致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

结果前列栓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前列腺系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0.01),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各组大鼠的白细胞计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0.05)。

病理学检查发现,前列栓高、中剂量组对前列腺病变范围和纤维增生程度具有明显的抑制和改善作用,前列栓治疗后病理学检查前列腺组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前列栓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前列栓;慢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白细胞〔中图分类号〕R9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6-1196-03;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6.038基金项目:长春市科技局项目(2007GH19)1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2长春市宽城区计划生育服务站通讯作者:王德友(1956-),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新药开发与研究。

第一作者:王军(1960-),男,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药新药开发与研究。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 ,CP )是中老年男性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1〕,占我国城市医院泌尿外科男性就诊患者的25% 30%〔2〕,缠绵难愈,复发率高,给患者带来极大精神压力和痛苦,严重影响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3〕。

前列栓是根据多年应用的经验处方研制的中药复方制剂,处方主要由黄柏、土茯苓、淫羊藿等组成,具有清热利湿的功能,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但对老年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尚不明确。

本研究主要观察前列栓对老年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实验动物选取健康20月龄Wistar 大鼠,雄性,体重(240ʃ20)g ,由吉林大学提供,合格证编号:20100801。

角叉菜胶致大鼠慢性前列腺炎模型的影响因素

角叉菜胶致大鼠慢性前列腺炎模型的影响因素

角叉菜胶致大鼠慢性前列腺炎模型的影响因素作者:朱佩轩范琼尹张晶璇高健刘逍遥赵睿学苏泽琦王停来源:《世界中医药》2021年第14期摘要目的:明确角叉菜胶注射部位、注射浓度、注射剂量对慢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建立的影响,以形成稳定、可靠的模型制备方案。

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角叉菜胶直接注射到前列腺的方法制备模型。

分别考察不同注射部位(前列腺背侧叶、腹侧叶)、角叉菜胶不同浓度(1%、3%、5%)和注射剂量(50 μL、80 μL)对模型制备的影响,以前列腺组织HE染色结果为指标进行判定,同时对成模时间及稳定性进行考察。

结果:1)仅注射腹侧叶时,病理一致性较好,且操作简便易行,模型稳定。

2)每针注射50 μL较80 μL引起的病理改变更为均衡。

3)注射1%角叉菜胶时病理改变较轻,注射3%角叉菜胶的模型一致性较好。

4)角叉菜胶注射7 d、21 d、35 d后,均有符合慢性前列腺炎的炎症反应。

5)本模型病理改变以巨噬细胞增殖聚集为主,伴有一定程度的混合炎症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浸润。

结论:在SD大鼠前列腺左、右腹侧叶各注射两针3%角叉菜胶50 μL(共计200 μL),可在7 d后成功建立慢性前列腺炎模型且模型能至少维持4周。

本研究可为慢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的制备完善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对于慢性前列腺炎发病机制研究及新药研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动物模型;大鼠;角叉菜胶;病理;模型评价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injection site,injection concentration and injection dose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chronic prostatitis rat model induced by carrageenan,so as to form a stable and reliable preparation of chronic prostatitis rat model.Methods:In this experiment,adult male SD rats of SPF grade were selected,and a chronic prostatitis model was induced by carrageenan injection into the prostate.Different injection sites(the dorsal lobe of the prostate,the ventral lobe of the prostate),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arrageenan(1%,3%,5%),and different injection doses of carrageenan(50 μL and 80 μL per needle)were investigated.In all experiments,the results of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of rat prostate tissue were used as an index for model judgment,the time to establish the model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model was evaluated at the same time.Results:1)Compared with only injected the dorsal lobe or injected the dorsal lobe and the ventral lobes at the same time,the pathological consistency is better when only ventral lobes are injected,meanwhile the operation is more simple and the model is more stable.2)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50 μL per needle injection group were more balanced than the 80 μL per needle injection group.3)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the lightest when 1% carrageenan was injected,and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3% and 5% carrageenan were heavier than 1%,and the model with 3% carrageenan had better consistency.4)There was an inflammatory response consistent with chronic prostatitis after 7 d,21 d,35 d injection with carrageenan.5)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rats chronic prostatitis induced by carrageenan are mainly the proliferation and aggregation of macrophages,accompanied by a certain degree of mixed inflammatory cells infiltration(monocytes,lymphocytes,plasma cells,etc.).Conclusion: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two injections of 50 μL(200 μL in total)of 3% carrageenan were injected into both the left and right ventral lobes of the prostate of SD rats can make the chronic prostatitis model after 7 days and the model can be maintained for at least 4 weeks.This study can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nimal models of chronic prostatitis,and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prostatiti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Keywords Chronic prostatitis; 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Animal model; Rat; Carrageenan; Pathology; Model evaluation中图分类号:R284;R69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14.007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又称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PS),我国CP发病率为6.0%~32.9%,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1]。

大鼠自体免疫性前列腺炎模型的实验研究

大鼠自体免疫性前列腺炎模型的实验研究

前列 腺 炎是 男性 常 见病 ,国 内外研 究表 明: 其 发 生率 为 4 %~ 1 % ,且 有 逐 年 增加 的趋 势 ,近 半 1 数 的 男性 在其 一生 中的某个 时候会 受 到前 列腺 炎 的 影 响 。其 中慢 性 非细 菌性 前列 腺 炎 占临床 发病 率 的 9 % 以上, 发病 机 制 至 今 未 明 。 目前,学 术 界认 0 其 为慢性 非细 菌性 前 列腺 炎与 自体 免疫 有 关… 本研 究 , 试图建立 S 大 鼠 自体 免 疫 性 前列 腺 炎模 型 ,并研 D 究其生物 学特性 。
药理毒理学研 究, - i xn l0 @13tm Ema : imu O 1 6 . l o
【 通讯作者】 孙祖越, 研究 员, 导, 博
的 S 大 鼠脱 颈椎 处死 ,消毒 后 放在超 净 台上 ,用 D 剪 刀剪 开 大 鼠腹 部 皮 肤和 肌 肉 ,提 起膀 胱 ,清 楚 地 暴 露 前列 腺 ,剪 下 整个 前列腺 ( 连膀 胱) 放入冰 生
A to e i 0 s酶 标 仪 ;菜 卡( e aR 1 6 nh s nt 2 0 t Z h L i ) M2 切 c 2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实验 动 物 . 1
片 机 ;BE KM A J — 1 速 冷冻 离心 机 。 C N 2 2 高
13 主要 试 剂 .
完全 弗 氏佐剂 (c : ima公 司;睾酮( ) 深 F A)Sg T: 圳 市 新 产 业 生 物 医 学 工 程 有 限 公 司 ; 双 氢 睾 酮
疫 苗 :武汉生 物 制 品研 究所 。
14 大鼠前 列 腺 蛋 白提 纯 液的 制作 . 超 净 室和超 净 台紫外 光 消 毒 1 通风 ,把 消 h并 毒好 的物 品器 械放 在 超 净 台上 ,把 5只 3 0g 右 0 左

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的复制

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的复制
棘 手 的 问题之 一 。 目前 对 于 本病 的病 因 、 病 机 制 发
氯  ̄ (5 mgk) .m/0 g皮下 麻 醉 , 皮 , 伏 消 3 0 /g 03 l 0 1 备 碘
毒 腹部 皮肤 。 菌条 件下 取下腹 正 中纵行 切 口. 入 无 进 腹 腔 , 签 轻轻 挑 起 膀胱 , 露 前列 腺 , 棉 暴 眼科 弯 镊 提
外 科 ; 、 IU 治疗 中 心 , 西 南 昌 3 0 0 ) 5HF 江 30 6

要: 目的 探 讨 大 鼠 非 细 菌性 前列 腺 炎 模 型 的制 备 方 法 , 非 细 菌性 前列 腺 炎 的 治 疗 研 究 提 供 组 织 学 依 据 。 方 法 将 弗 氏 为
完 全 佐 剂 (F ) 接 注 射 S (pau — a l C A直 DS rge D w e  ̄雄 性 大 鼠 前 列 腺 内 , 术 后 3 7 1 手 、 、0d分 批 解 剖 , 行 外 观 和 组 织 学 观 察 。 结 果 进 形 成 典 型 的非 细菌 性 前 列 腺 炎 动 物 模 型 。 结 论 弗 氏 完 全佐 剂(F ) 以 成 功 制做 大 鼠非 细菌 性 前 列 腺 炎 , 本 病 的 治 疗 提 供 c A可 为
可 吸收 线逐 层缝 合切 口 , 消毒皮 肤 , 于智能 培养气 放
候 箱 中饲养 。
1 指标 观测 . 3
动 物模 型 . 本病 的进 一 步研 究 提 供 一条 实 验 性 途 为径 1 材 料 与方法
11 实 验 材 料 .
1 . 动 物 的一般 情 况 .1 3
情况。 雄性健康 S D大 鼠 2 4只 , 体重
a Pot isC P约 占慢 性 前列 腺 炎 的 9 %f 病 因 l rs ti. N ) at 0 3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列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摘要]前列腺炎动物模型有两大类即细菌性和非细菌性。

前者主要用大肠杆菌注入实验动物前
列腺器官中制得;后者主要用化学制剂或生物制剂诱导而成。

其中,生物制剂诱导的前列腺炎动
物模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较为理想的模型,它的造模方法主要有雌激素诱导法和大鼠前列腺
蛋白结合免疫佐剂法两种。

这些模型为前列腺炎相关的探索性研究和开发应用性研究打下了必不
可少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前列腺炎;细菌性;非细菌性;动物模型
【】q95—33 【】a 【】1004—8448(20xx)03—021 1-04
前列腺炎是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国外研
究表明:其发生率约为4%---l1%,且多发生于青
壮年,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家庭生活和精神生活。

由于研究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不同,前列腺炎
概念的内涵各异。

另外,前列腺炎的流行病学研
究也有待于深入。

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fnih)对前列腺炎进行了重新分型,即i型:急性细菌性前列腺
炎;ii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ⅲ型:慢性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ⅳ型:无症状的炎症性前列腺炎。

四型前列腺炎中,只
有i型的病因是较明确的,临床治疗效果也确切,占前列腺炎病人的2%~3%,其他三型的前列腺炎
发病原因都不清楚。

其中,ⅱi型前列腺炎占临床
发病率的9o%以上,是前列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
又可进一步分为ⅲa型和ⅲb型。

因此前列腺炎疾
病的发生机制具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性。

为了给探索性研究和开发应用性研究打下必不
可少的坚实基础,众多学者研究制作了各种前列腺
(】20xx-01—17
【作者简介】李冬梅(1 970一),女,硕士研究生,从事前列腺炎药
理毒理学研究
【通讯作者】孙祖越,email:sunzy64@ 1 63.corn
炎的动物模型,归纳起来主要分两大类川:一类为
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另一类为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模型。

现将这两大类前列腺炎动物模型制作的研究
进展综述如下。

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
临床上细菌性前列腺炎约占所有前列腺炎病人
的5%以下,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细菌,急性期感染的细菌对抗生素敏感者,易被治愈。

但大部分患
者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阳性,且对抗生素不敏感,疾病迁延难愈,临床上诊断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1.1 急性细菌性模型
吴金虎等【2】用sd大鼠造模,具体的造模方法:
取体重250"~300 g sd大鼠,腹腔麻醉,腹部去
毛消毒后,沿腹壁中线切开皮肤和肌肉,打开腹
腔,暴露前列腺,从前列腺背叶进针,注入0.05 m1人肠杆菌(at25922)5 2×10mcfu/l,然后缝合腹
壁肌肉和皮肤。

分别在造模后第1、3、5和7天
解剖大鼠,观察大鼠前列腺大小、硬度和色泽、
是否有粘连等,并做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组
织细胞的改变,然后对造模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和评价。

发现造模3 d后炎症反应非常严重,建议
改用低浓度的大肠杆菌液。

elkahwaji等【3】用小鼠造
212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laboratory animal and parative medicine
模,每只小鼠从前列腺背叶注入2×106或2×10s
浓度的大肠杆菌2o ul,5 d后造模成功。

该模型
的优点是简便易掌握,缺点是不同品系小鼠的炎症
表现程度不同,模型成功率有差异。

1.2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动物模型
此种模型还不成熟,目前相关报道很少。


长武等【 1用表皮葡萄球菌、丙酸杆菌和o.2%琼脂
混合,0.2 m1注入3月龄的wistar大鼠前列腺,手
术7 d后,造模成功。

孙一呜 s1用1o,/ml的火肠
杆菌注入wistar火鼠前列腺背侧叶,每只o.2 ml,
1个月后造模成功。

yong—hyun cho等【6】用火肠杆菌滴注在大鼠前列腺尿道部,4周后,大鼠表现为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也有学者认为,许多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其实存在细菌感染,由于传统的细菌培养阴性,
故而被临床诊断为非细菌性的前列腺炎。

赵岩等【’1 建立基于16srrna基因的pcr-dot blot细菌学检测
方法,结果58例病例中,传统的前列腺液细菌培
养结果只有4例阳性,而pcr法有27例阳性,其
中包括细菌学检测出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