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校建设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示范校建设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一、实施背景“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新的合作方式,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和工程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教师能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搭建互利三赢的平台:学校在校企合作上解决了师资不足和设备不足的问题,可利用企业先进的机械设备做为学生的实训设备;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解决了困扰企业的重要问题--人力资源不足;而学生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开发合作的校企课程可见到学校里没见过的先进设备,学到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
我们通过与东风裕隆实施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真正受益。
二、主要目标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校企合作成果显著。
⑴建立业内咨询小组小组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办公室、专业教师等骨干人员组成。
该小组主要工作内容:一是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二是协助我校设置和调整专业课程、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必须体现高技能;三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四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习;五是共同促学生高质量就业。
⑵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工学结合和学生零距离就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汽车专业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一方面把工学结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在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努力实践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工作思路,对接校企合作之间的问题,综合运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教学资源,东风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我校稳固的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典型案例
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典型案例一、实施背景在示范校创建之初,我校对《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学习文件精神、制定措施,对我校的师资队伍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
我校教师来源:有来自原先职教的教师,也有来自初中的;还有刚毕业的大学生。
对于学校的工作及发展,从事过职业教育的教师,相对能够得心应手。
而来自初中的老师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则会存在一些问题。
缺少在企业的工作经验,理论上丰富、动手实践经验欠缺,在学生管理方面,积极性很高,但在面对管理的学生时,往往缺少育人的艺术性和对突发状况的应对经验。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我校的师资水平与示范校的内涵建设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学校一致认为若想使我校建设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必须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导向,建设既教书又育人的师资队伍,教书要做到理论和实践融合的双师型教师,育人要达到优秀班主任的层次。
注重校企合作,中职学校离不开企业,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中职学校.具体说:我校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手都要硬,具备双师型素质;在班主任工作中还要能管好班级、掌握育人方法,将企业先进技术及制造工艺及时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中。
把握企业用人方向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在学校有限的时间内,一点一滴渗透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发展的方向.二、主要目标总目标:建设一支业务精湛、品德高尚,结构合理,既善于教书育人、又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国内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具体目标: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4人;培养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7名。
三、实施过程我们根据校情和师情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教师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实行一系列的教师培养工程。
(一)企业学校密切相连(1)中职学校离不开企业。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而就业就是到企业去。
校企合作办学典型案例长安福特汽车工程应用中心
鉴于现代学徒制下的校企深度合作事例---以杭科院-长安福特校企合作为例一、校企合作背景和发展远景1.现代学徒制的核心观点“现代学徒制是经过学校、公司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教授,对学生以技术培育为主的现代人材培育模式。
”就是环绕 1 个标准签好 2 份合同,用好3块资本,解决 4 个问题,这 4 个问题都是公司和职业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公司招工难的问题;公司用工稳固的问题;劳动者收入的问题;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
2. 汽车行业国内人材需求剖析汽车家产是公民经济重要的支柱家产,家产链长、关系度高、就业面广、花费拉动大,在公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侧重要作用。
进入 21 世纪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大好局势的带动下,我国汽车工业资本重组力度不停加大,生产集中度逐年提升,新技术、新车型不停推出,市场花费环境获得改良,汽车保有量快速增添。
浙江是经济大省,汽车保有量向来居全国前列。
据浙江省车辆管理部门宣告,此刻浙江省汽车保有量近310 万辆,占有关部门展望,以每年 23%左右的速度增添,到 2010 年终,浙江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540 万辆,到 2020 年,浙江汽车保有量将高达1280 万辆。
跟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添,汽车类高素质从业人员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
据2012 年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宣告的“紧缺人材报告”称:“汽车业从事技术管理的有 %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一线工人中,有%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接受过管理培训的只有 %,接受过新技术培训的为 %,接受过基础培训的有 %;汽车人员高等级技术人材比率偏低,高、初、中的比率分别为%、%、%,而发达国家分别为 35%、50%、15%。
工人文化程度偏低,初中、高中、专科比率分别为%、%、10%,而发达国家分别为20%、 40%、40%”。
中国汽车人材研究会供给的数字显示,“十二五”时期我国汽车研发人材缺口 30 万,维修人材缺口 80 万,将来 5 年汽车人材全面紧缺,包含汽车制造人材、研发人材、汽车营销人材、维修人材、管理人材等。
9大校企合作成功案例及分析2万多字
成功案例:●集约共享,协同发展,建设X模式的高职教育园区 (1)●造峰填谷,守正出奇,小学校能做大文章 (2)●破解创业遗传代码 (4)●“校企合作,教产结合”,培育实用型人才 (5)●(FAW)模式的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8)●实施董事会制度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10)●深化校内管理改革推进校企互动双赢 (11)●构建可视受控、持续改进的数字校园 (12)●集约共享,协同发展,建设X模式的高职教育园区X高等职业教育园区是X省教育厅与X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高职教育基地和实验区,内有五所高职院校入驻。
园区占地面积5,500亩,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在校高职学生6万余名,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
园区校际间没有围墙,在基础设施、图文信息、师资、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充分实现内外开放、资源共享,走出了一条“资源共享,集约高效,合作共赢”的创新之路。
X高职园区是X省示范性高职教育园区建设单位,其中的X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其余四所院校是省级示范院校建设单位。
一、政府主导,搭建平台1.成立机构,统筹园区管理X市政府在园区设立管委会,统一领导现代工业中心、培训管理中心、科技园管理中心等机构,并配以公务员及事业编制。
成立由园区领导、各院校领导和企业法人组成的董事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成立了高职教育园区教育资源共享委员会,设立教学、培训、学生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协作组。
2.政府统筹,搭建公共平台公共实训平台。
政府投资1亿元,五所院校投入1.5亿元,共同建设了由14个实训基地组成的设备先进、规模较大的现代工业中心,每年接受实训学生5万多人次。
公共信息平台。
政府和院校共同投资300多万元,由X信息学院牵头,建设了园区共享数字资源中心,现有20TB容量的图文信息系统和300余万册图书资源的共享信息平台,实现一馆资料,全区共享。
公共服务平台。
该平台由现代设计与制造中心、培训管理中心、职业技能与鉴定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科技孵化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和技术创新联盟等组成,成为园区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形载体。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示范建设案例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示范建设成果之一---基本形成了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依托延安职教集团调整建立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储运专业群新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由延长石油油田股份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书宝博士为主任委员的20多名企业高技术专家和校内专业带头人共同组成。
教指委通过《章程》保证了工作正常进行。
学院与企业方教指委员成员签订了聘用协议书,由他们担任本专业(群)的兼职教师,并与本专业(群)教师结成对子,帮助老师们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开发能力。
除此之外,学院还与中石化华北分公司第一采油厂、延安双丰集团等20多家石油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上述专业群建立了“校企共育、实境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实质是充分利用油田现场的真实生产环境和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专兼教师共同实施课程教学、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工作,效果不错。
其中油田化学应用技术专业,依据“同平台、两方向”课程体系设计架构,对接石油企业的生产过程设计课程和开发课程,校企合作分析职业岗位、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再到学习领域,建立了本专业钻井化学和采油化学两个方向的课程体系。
为了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校企合作修订了35门课程标准,制定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标准中体现了“理实一体”的理念,完备的实施条件可以落实这个理念。
在课程开发建设方面,学院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设了本专业6门核心课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校企共同开发编写了7门课的实训指导书,参编了全国石油行业15门课程的规划教材。
为了引导课程教学与职业标准紧密对接,学院加强了对课程的过程考核,权重达到60%左右;制定了实施“以证代考”和“以赛代考”实施方案,即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代替相关专业课程的考试成绩,有些课程以技能大赛成绩替代相关课程成绩。
还建成了含33门课程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400套题的试题库等专业教学资源库。
通过组织教师下企业锻炼、外出培训和建立校内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方式,专职教师综合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构建校企合作新机制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办学案例
教 育论坛
理论 与探 索
构建校企合作新机制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 —
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办学案 例
孙 杰利
( 广 西石 化高 级技 工 学校 , 广西 南 宁 5 3 0 0 3 1 )
摘
要: 广西石化 高级技工 学校作为首批 国家中职示范校 , 近年来深化校 企合作 、 教 产结合 , 为广西千亿元
产业发展提 供 了强有力的技 能人 才支撑和智 力保 障。该校创新人 才培养模式 , 每年向北部 湾经济 区、 广西石化 企业和有 色金属企业输送技 能人 才 3 0 0 0多人 , 为企业培训鉴 定职 工 4 0 0 0人。同时 , 在职教 师资培养、 产学研 一
体化方 面走 出一条新路 。本文以广西石化 高级技 工学校与企业开展 全方位合作 为例 , 探讨校企合作服务 区域经
海 出 口加 工 区 、 防城港 港 口区签 订 校 政 企合 作 协 议 , 提供 人 才培 养 、 技术 改造 、 员 工 培训 服务 。 南 宁经 开 区投入 1 0 0 万 元 在该 校建设 高 技能 人才 培养 基地 。 与广 西石 油化 工企 业管 理 协会 、 广 西焊 接学 会 、 广 西 自动化 学会 、 广 西计 算 机学 会 紧密 合作 , 发挥 行 业 在 产 业 对 接 、 人才供需 、 专 业 建 设 的指 导 作 用 。与 区 内外 1 0 0 多 家企 业 签订 合 作办 学协 议 , 构 筑 了校 企 合 作 办学联 合体 和 长效 运行 机制 。
成为名副其实的广西技工教育 “ 航母 ” 。学校在北部湾经济 区、 广 西石 化企 业 和有 色金 属企 业 中可 谓 “ 家 喻户 晓 ” 。每 年
加强校企实训基地共建 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校企合作为例
例 , 阐 述 职 业 院 校 应 与 企 业 共 建 实训 基
治 区级 首批重 点 中等 职业学校 ,20 0 6年 经 国家教 育部认 定为 国家级 重点 中等 职
地 ,培养经 济行 业急需的技能型人 才 , 促
进 地 方 区域 经 济 发展 作 贡 献 。
生 产 的零 距离 ,这种 校企合 作共 建 实训 基 地及 冠名班 的创举 成 为当时广 西远 距 离跨地域校企合作办学 的典型 。 由于学 校办 学专业 优势 突 出 、特 色 明显 ,吸弓 了国 内众 多知名 企业 前来 合 I 作 ,学校 依次 与雅戈 尔 日中纺织 印染 有
学 实 习 、晚 上 开 展 理 论 教 学 , 即 弥 补 了 企 业 生 产 旺 期 的 用 人 需 要 ,又 推 动 学 校
生产 相结合 ” 的教学形 式 ,采 用 “ 练 讲 结合 、精讲 多练 、以练 为主 ,轮换 工种 实训 与 固定 工种 强化实 训相结 合 ”的实 训模式 。 2校 内实训 基 地建 设成 效 。校企 合 .
社会 发 展第 十二个 五年规 划纲要》 明确 指 出要将 中 国由纺织 服装 制造业 大 国转
变 为纺织 服装 制造业 强 国。 《 中共广 西
壮 族 自治 区 委 员 会 、广 西 壮 族 自治 区 人 民政 府 关 于 做 大 做 强 做 优 我 区工 业 的 决
羊 绒制 品有 限公 司 、香港 中大实 业等 多
加 强 校 企 实 训 基 地 共 建
促 进 地 方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校企合作 为例
口 广西纺织 工业 学校 王 瑶
【 摘
要 】以广 西纺 织 工业 学校 为
6 1 。 20 6 0人 0 3年 经 广 西 教 育 厅 认 定 为 自
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修改)
突出校农合作特色不断深化校企融合校企合作办公室刘建平贾彦军张成才摘要:校农合作是所有农业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建设的灵魂,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特征。
作为一所有着六十多年建校历史的老牌农业学校,在示范校创建以来,通过“送教下乡”,建立并创新了以“校农合作”为重点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校以国家示范校的创建为契机,建立了多元化、全方位、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摆脱困境,顺应经济发展(一)校农合作,摆脱困境的抉择原平农校从2007年大专停止招生以来,中专办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脱困成为全校师生关注的焦点.2009年,学校确立了“一体两翼、开放办活”的办学理念,率先在省内开展了“送教下乡”教学新模式,紧贴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校农合作应运而生.(二)校企融合,弥补短板的良策原平农校是一所拥有六十多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农业中等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使学校在蕴积了丰富经验和文化的同时,也积聚了许多与现代职教发展理念不相适应的负面因素。
几十年不变的人才培养模式、死板教条的教学模式、过时的评价模式以及相当一部分教师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得到根本性改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走出去、请进来",让企业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校企一体办学。
(三)产教融合,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忻州市在“十二五"期间确立了加快发展“特色高效种植业、规模健康养殖业、优质林果生产业、温室大棚蔬菜业、绿色农产品加工业”五大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近年来,我校积极与相关企业交流合作,努力使五大产业对接学校的种植、养殖、果蔬、农产品加工、农业经济综合管理等专业群,围绕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使校企合作成为维系双方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学校专业建设的灵魂。
(四)改革创新,校企合作的不竭动力几年来,学校坚持校农合作、产学结合,构建了涉农专业“三园制”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牵头组建了山西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创新了办学模式;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送教下乡",创新了育人模式;建立了教育教学多元评价机制,创新了评价模式。
强化品牌建设 打造精品学生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阶段案例
校企合作COOPERATION编辑 李黄珍文 / 杨征东强化品牌建设 打造精品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近几年专业技能人员的就业率一直稳居前列。
那么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而言,如何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就成了重中之重。
随着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烹饪重点专业建设的推进,在借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的情况下,希望学校能充分利用省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加强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烹饪专业开启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训交替”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作为职业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向加以推广。
创立新的人才培养机制,达到三个目标创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训交替”的人才培养机制,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烹饪行业的发展、企业的需求,尤其是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从而促进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办学水平,使培养出的学生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同时也让企业了解职业学校、认识职业教育、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企业再依据学生的能力,做好进一步的培养工作,满足企业的长远需求。
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能使学生在掌握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本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的前提下,通过真实岗位的实践操作,使二者达到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使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劳动意识得到全面的加强;最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及注重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走出校园后,可以快速地融入社会,用最短的时间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三模式一理念”特色教学烹饪专业破除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与实施上,进行了大胆尝试。
通过企业走访、调研,召开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会议论证,调整了教学计划,将原来的2年在校学习、1年外出实习的安排,调整为“1.25(在校学习)+0.5(学训交替)+0.75(在校学习)+0.5(顶岗实习)”的教学安排,开创了“三模式一理念”的特色教学。
校企合作办学典型案例-长安福特汽车工程应用中心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校企深度合作案例---以杭科院-长安福特校企合作为例一、校企合作背景和发展前景1.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概念“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就是围绕1个标准签好2份合同,用好3块资金,解决4个问题,这4个问题都是企业和职业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企业用工稳定的问题;劳动者收入的问题;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
2.汽车行业国内人才需求分析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大好形势的带动下,我国汽车工业资本重组力度不断加大,生产集中度逐年提高,新技术、新车型不断推出,市场消费环境得到改善,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
浙江是经济大省,汽车保有量一直居全国前列。
据浙江省车辆管理部门公布,现在浙江省汽车保有量近310万辆,据有关部门预测,以每年23%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末,浙江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40万辆,到2020年,浙江汽车保有量将高达1280万辆。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类高素质从业人员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据2012年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公布的“紧缺人才报告”称:“汽车业从事技术管理的有26.2%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一线工人中,有38.5%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接受过管理培训的只有9.3%,接受过新技术培训的为11.7%,接受过基础培训的有38.7%;汽车人员高等级技能人才比例偏低,高、初、中的比例分别为26.6%、43.1%、30.4%,而发达国家分别为35%、50%、15%。
工人文化程度偏低,初中、高中、专科比例分别为38.5%、51.5%、10%,而发达国家分别为20%、40%、40%”。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提供的数字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研发人才缺口30万,维修人才缺口80万,未来5年汽车人才全面紧缺,包括汽车制造人才、研发人才、汽车营销人才、维修人才、管理人才等。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校企合作机制——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案例
ZHI JIAO ZON HENG/职教纵横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校企合作机制——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案例胡晨园 叶 贞在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财经学院积极探寻创新,于2012年成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2016年学校“会计与经贸实训基地”成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2017年荣获无锡现代学徒制成功项目。
办学36年来,财经学院始终践行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为求校企共赢,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针对企业实际需求,专项培养人才,注重教学技能的实用性。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与市场接轨,为学校会计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实施校企合作的背景中职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中职会计专业的学习中,进行技能教学实践是最基本的教学流程,而为了更好的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与实际相匹配,便要求学生必须进行专业对口的相关实习。
在岗位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学校学到的会计理论来对实际工作进行指导,同时实际工作的完成效果也可以检查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因此,我们不仅要进行校内的模拟实账训练,更要加强校外的岗位实习,这两个项目能够有机地把学校和工作单位联系起来,缓解学生毕业的心理压力,加快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目标深入贯彻实施校企合作,促使会计专业毕业生实习对口,学校需要时刻关注会计专业就业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探索求发展,加强学校与本地各行业单位的深度融合交流,进而形成职业能力培养模块,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踏入社会后的就业竞争力。
三、校企合作的实施过程(一)创新模式学校基于共创共赢的理念,与多家企业长期创建合作关系,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各种资源来培养会计专业学生,通过校企互动合作、人才订单式专项培养、工学相互结合、相互交替、轮训式顶岗实习等多种模式来开展校企合作,从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加强教学内涵建设,不仅为地方企业输送了专项技能型人才,同时也为学校树立了品牌效应,促使学校与企业彼此合作共赢。
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面向市场,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市卫生学校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市卫生学校药剂专业自“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建设以来,从基础调研入手,紧扣任务书,细化建设任务,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保障,以“校企合作”“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机制与制度建设为依托,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下面,我着重谈谈我校的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的校企(校校)合作情况。
一、背景中职药剂专业是随着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市场对医药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造成了医药专业高素质人才相对短缺的现象产生。
同时,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新医改方案带来市场扩容机会、新上市产品的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主动性,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实操能力,对学校的药剂教学软硬件设施投入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
而当前我国中职药剂专业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国中职学校药剂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学生方面,中职学生的素质普遍较低,学习能力较弱,积极性差,缺乏清晰的目标和自身规划。
对专业的前景不明了,为了毕业而学习,不能学到真正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学校方面,我校药剂专业的教师,有的有生产、营销、临床经验,却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有的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却缺乏实践能力或者经验。
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落后。
实习内容与药剂专业培养目标脱节。
实习基地建设落后,设备简陋、陈旧、不配套。
二、实施过程(一)主要目标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在药剂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突破了传统思维模式,瞄准了药剂专业存在的问题根源,以一种市场化的手段来探索和尝试“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以校企(校校)联动机制推动示范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增强我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能力,更有助于企业领先一步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
开县巨龙职校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刘金红)
校企共建、共享“长安”校企合作模式重庆开县巨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刘金红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不仅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内地欠发达地区均出现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同时中职学校也出现了招生难的问题,尤其是加工制造类招生近两年连续下滑,但是中职学校要发展,中国职业教育要发展,中国制造业也要发展,我们如何走出目前困境,突破瓶劲,真正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对中职学校来说的确是一个难题,一般都是学校一厢情愿,但是我们学校通过依托技能精湛、富有活力的机械、数控专业教师团队和装备先进的国有企业重庆长安汽车发动机四厂引入学校,在订单意向培养、校、企、生三赢、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真正实现校企共建、共享,形成了校企合作长效合作机制。
一、“长安”模式的实施背景目前,影响和制约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府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不健全,政府出面统筹协调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制定人才规划的作用缺位,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政策法规,致使未能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体制和模式。
(二)、企业希望中职学校毕业生毕业能直接上岗,但是对学校的专业建设却不感兴趣,校企深度合作很难找准切入点(三)、学校需要企业提供数量充足的学生实训基地和教师校外培训基地,但对很多企业来说,因生产场地和工人人数的限制,很难满足学校的要求。
(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
其主要原因包括:1、学生到企业实习给企业增加管理成本。
企业要安排专人管理,要安排学生吃住;学生生产效率低,而且在操作中易出废品,增加原材料费用。
2、学生到企业实习给企业增加风险。
学生在生产操作中一旦发生事故,企业要承担医疗费或其他相关补助费用等。
3、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参与生产很难保证产品质量,影响企业声誉。
基于以上原因,在此背景下我校只有通过自己努力寻找突破口,构建适用于我校新的校企业合作新模式,即“长安”模式。
以“工作站”为平台,构筑“双师”团队
以“工作站”为平台,构筑“双师”团队——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建设典型案例韩新荣一、实施背景《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 16号)明确指出“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
”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办学提供了方向,学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的是为了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
企业的需求是寻找适合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学校的办学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企业岗位需求,这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
同样,企业的发展必须有符合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人才问题也同样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瓶颈。
企业发展与学校办学有着共同的利益点。
校企合作是学校发展与企业发展的桥梁,是校企双方共同利益的纽带。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一种良性、稳定、可持续的互动状态,实现校企双赢人才培养体系。
但在以往校企合作中,教育与产业的困惑较为突出,比如学校办学与企业用人相脱节,学校的内在需求与企业的投入惰性相矛盾,合作中校热企冷现象严重,校企合作较为松散。
为此,我校将“校企合作”作为示范校特色建设项目之一,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在校企合作的契合点、动力、制度、对策上,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将解决困惑的重点置于校企互动的机制建设上,以期解决校企合作的困惑,突破学校办学和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主要目标为适应乌昌及奇台地区十二五规划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学校以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建设作为突破口,校企合作组建职教集团为载体,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建设,营造校企合作良性互动的运行环境,使学校与用人单位、学生与职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凸显“以服务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
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学校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实现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共管、共享和共赢,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进行服务。
三、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建设过程1.完善和创新职教集团和四个委员会,打造校企合作平台(1)成立职教集团,夯实校企合作实施主体2013年学校通过政府、企业多方努力,成立了奇台职教集团,在奇台职教集团组织与安排下,成立了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师资建设委员会、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委员会、人才需求与就业协调委员会等四个委员会,建立了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进行了具体的职责分工,推进校企共同育人的机制建设。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校企合作促进中职示范校汽修专业建设典型案例
人才培养THE TALENTED编辑 王雪娇文 / 杨巧玉 马立文筑巢引凤 共建共享 人才共育 校企共赢摘 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
本文介绍了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简称汽修专业)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通过有效开展引企入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践研究,形成了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创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汽修专业建设及校企合作运行新机制方面形成了特色,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校企合作 共建共享 人才共育 校企共赢 促进 专业建设汽车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已经形成了汽车生产制造、汽车商务、汽车维修服务、汽车文化等一系列产业链。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汽车生产制造、维修服务、营销等方面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
如何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服务于汽车行业产业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类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有效开展引企入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汽修专业建设的实践研究,形成了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的校企合作运行新机制。
一、研究背景1.学校汽修专业建设发展需要企业深度参与汽修专业是学校理工类第一大专业和示范校重点支持建设专业,近年来生源增长迅速,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大,已建成两个1400多平方米的汽车维修实训车间,增加了大量实习、实训、生产设备,学校急需在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研究,以适应专业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同时学校已有的教学设备和场地具备了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的条件,如何用好学校的设备、场地资源,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培养适应企业生产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学校汽修专业建设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学校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需要企业深度参与,需要通过校企合作,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教室和车间、理论和实践、教学和生产、招生和招工”的有效对接,促进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合作共赢、人才培养共育的新常态。
加强校企合作,推进示范院校建设——以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职业教 育质量保 障体 系 , 吸收企业参 加教 育质 量评
估 。 这 就 从 政 策 上 吸 引 和鼓 励 了行 业 企 业 积 极 参 与
办 学 , 强 校 企 合 作 , 现 教 育 资 源 整 合 , 高 办 学 加 实 提
质量 。
( ) 三 骨干 高职 院校 立 项建 设 单位 的通 知
力 。 因此 , 须 进一 步深 化 校企 合作 , 学 校教 育 与企 必 将 业 实 际工 作 紧密 结合 起 来 , 现学 校 教 育 与社 会 就业 实
创业 的直接 对接 。
单位和 国家骨干高职 院校建设 单位 。在 接下来 的三
年 乃 至 更 长 时 间 , 院 将 进 一 步 实施 校 企 深 度 融 合 , 学 推 进 学 院 示 范 建 设 更 好 更 快 地 发 展 。本 文 根 据 国家 对于职业院校“ 企合作” 校 的相 关 文件 精 神 和 要 求 , 结 合 四川 邮 电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开 展 校 企 合 作 的 实 际 情 况 进 行 了剖 析 , 高 等 职 业 院校 “ 企合 作 ” 供 一个 参 为 校 提
育 资 源 , 强 办 学 活 力 , 高 办 学 效 益 。 以服 务 为 宗 增 提 旨, 以就 业 为 导 向 , 推进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实 行 工 学 结
、
校 企合 作 的政 策基 础
合 、 企 合 作 、 岗 实 习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建 立 健 全 校 顶
关 于 校 企合 作 建 设 问题 , 长期 以来 国家 都 给 予 了 高度 重 视 。在 国家 许 多 文件 上 都 有 所 提 及 , 至 采 用 甚 了大 量 的篇 幅进行 阐述 , 面就 近些 年所 涉及 “ 下 校企 合 作” 的个 别 文件 进 行说 明。
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典型案例(三)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典型案例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二〇一四年六月搭建“校企共同体”平台推进“三三并重”办学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有着30年企业办学的底蕴。
面对职业教育空前大发展的机遇,学校在不断深化改革与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中,借鉴德国“双元制”先进的经验,搭建开放融合的“校企共同体”平台,创建并实施了“三三并重”办学模式,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一、实施背景学校创办于1984年;1998年在企业剥离“社会职能”的大抉择下,学校开始面向市场办学,办学经费自筹。
为了生存发展,学校一直在探索适合自己特色的办学模式,2004年11月经长春市教育局批准,与德国汉诺威市维亚国际职业教育学校联合办学,成立中德长春高级技术学校;2006年8月开办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德国模式教学班。
由于受到职业教育传统体制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在办学模式、与行业企业的融合、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有:1.专业与产业、企业的耦合度不高,出现结构性就业矛盾培养的学生与岗位需求不匹配,不能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适合人才。
2.招生、培养、就业三部门联系不紧密,影响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学校招生、教学和就业部门对自身职能作用强调的多,缺乏对质量目标的统筹,相互联系不够,相互服务不足,影响办学整体质量提升。
3.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出路单一,导致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培养的学生能力单一,发展空间窄,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家长、企业对学生认可度不高。
二、主要目标创建并推进“三三并重”办学模式,具体目标如下:1.实现企业、学校、产业紧密结合,学校服务于企业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2.实现学校招生、培养、就业三环联动,提升学校整体的管理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3.实现学生谋职、创业、升学三个发展方向的自由选择和转换,拓展学生职业发展空间,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三、实施过程“三三并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即企业、学校、产业三元一体,明确中等职业教育中三个主体的紧密关系;招生、培养、就业三环一体,突出教育过程中三个环节的纵向联动;谋职、创业、升学三向一体,提供学生可选择、可转换的三个生涯发展方向。
合作发展共赢——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示范建设项目校企合作纪实
合作发展共赢——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示范建设项目校企合作纪实文/郑复铭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系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隶属于兰州市教育局的公办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64年的兰州市职业中学。
2000年被甘肃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次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021年改制为兰州文科中等专业学校;2021年更名为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组建了兰州理工职教集团;2021年建成了全省共享型理工实训基地;2021年启动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2021年被团中央选定为共青团创新工作试点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242人,专任教师206人。
其中,在职专任教师149人,外聘专任教师57人,本科学历达100%。
在职专任教师中,高级教师52人,专业课教师84人,双师率达100%。
研究生51人,博士研究生1人,占31%。
有兰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名、“151”工程人才6名、兰州市领衔名师1名、省市县(区)级骨干教师26名、教学能手5名。
现有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室内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导游服务、综合艺术、学前教育、电子电器制造与维修、电气技术应用、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汽车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汽车美容与装潢、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机械制造、焊接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面点制作技术等21个专业,在校生3800多名。
学校专业场地完善,设备先进,建有计算机、财会模拟、家电、机电一体化、中级电工考核、钳工、焊接、CAD/CAM、汽车维修、数控、机械加工等80多个专业实训室和车间;省级共享型理工类实训基地建有汽车维修、数控加工、机械加工实训中心4个和汽车驾驶员培训中心。
拥有读者数码、中国移动兰州分公司、兰州大森林家电快修公司、兰州黑马广告公司、新通力汽车服务、兰州广成机电、吉利兰州分公司、兰州军区总院幼儿园等5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一、实施背景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新的合作方式,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和工程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教师能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搭建互利三赢的平台:学校在校企合作上解决了师资不足和设备不足的问题,可利用企业先进的机械设备做为学生的实训设备;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解决了困扰企业的重要问题——人力资源不足;而学生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开发合作的校企课程可见到学校里没见过的先进设备,学到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
我们通过与东风裕隆实施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真正受益。
二、主要目标
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校企合作成果显著。
⑴建立业内咨询小组
小组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办公室、专业教师等骨干人员组成。
该小组主要工作内容:
一是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
二是协助我校设置和调整专业课程、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必须体现高技能;
三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
四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习;
五是共同促学生高质量就业。
⑵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工学结合和学生零距离就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汽车专业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一方面把工学结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在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努力实践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工作思路,对接校企合作之间的问题,综合运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教学资源,东风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我校稳固的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基地。
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商教学模式
我们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避免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相脱离。
我们以汽车拆装与维护的岗位技能需求为核心进行校企合作研讨,以汽车机械部件的拆卸、装配、调整为主要教学内容进行论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堂教学与实训场所”、“实训场所与生产车间”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确立。
⑷为合作企业输送优秀人才
为合作企业输送优秀的毕业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我校已与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通过双向选择,合作企业可优先录用我校的优先毕业生。
⑸企业参与特色课程的建设
校企共建《汽车专业拆装综合实训》特色课程的建设,实现了从实际工作任务到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
⑹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懂得感恩
学生在厂实习期间工作认真踏实,认真学习每一道工序的具体操作要领,学会成品的检测方法,对工厂的管理有更深的体会,明白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明白了精确管理、精确计划、务实操作的重要性。
艰苦的实习让他们体验到父母工作的辛劳,激发了他们的感恩心理。
⑺提高实践能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把课堂建立在生产车间,利用其设备先进的优势,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一个专案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带实习的校内专任教师与路达的企业兼课教师共同指导学生专案的完成,并共同对专案做评估,项目由企业业根据生产需要制定,完成后直接用于生产。
具体完成的项目名称汽车发动机装配、汽车自动变速器装配、汽车焊接、汽车内饰装配等,进一步完善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工作过程
从2009年至今,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就与东风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保持友好合作关系,我们先后派出汽车专业2010级、2011级和2012级的学生先后5批到长城公司进行顶岗实习。
在前两级的工作基础上,本学期我们与东风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就深化校企合作培人才进行了多次商讨,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实现三赢为指导思想,在定期派遣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良好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有效的校企合作途径与方式,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011年5月,我校召开校企合作委员会会议,会上汽车专业与东风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下一批校企合作协议。
深化校企合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重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2011级学生中,组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东风裕隆定
向班”,实行订单培养,深化校企合作的创新性做法包括:
⑴共同研讨、修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核心课程体系;
⑵共同开发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设计来自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训项目;
⑶合作开发课程、编写讲义教材,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
⑷企业承担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
在2010级、2011级机汽车专业与东风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顶岗实习的良好开展基础上,我们2012年5月份和东风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一门校企合作课程《汽车专业拆装综合实训》,该校企合作课程安排在东风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校外实训基地的生产一线开设,时间为8+1周,其中在生产性顶岗实习8周时间里的每周四晚上和周六全天,安排企业工程师分8组指导学生开展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共(2+5)×8=56个课时,8周训练完毕后择优留下部分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技能对口培训。
每个组在一个部门先实习4周,后四周与其它部门的组轮换岗位实习,每组的企业实习负责人在实习开始就先布置一个专案项目,让学生在这4周内通过实习独立完成项目,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专案进行评估打分,每个小组在这两个实习部门的专案成绩总评即为学生在《汽车专业拆装综合实训》这门课程的成绩。
这门课的教学采用“一课双师”,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组建“双师结构”的教学队伍,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制定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撰写授课教案等相关教学文件;由长城公司的工程师承担课程主讲任务,学校按兼职教师级别和授课时数支付相关技术人员课酬。
学校的指导教师在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时(周四晚理论课、周六全天实践课)要给予专业的指导,在生产一线实习期间协助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和思想工作。
学校教务科督导办、二级学校督导小组、专业教研组负责人、学生管理队伍抽调专人组建质量监控小组定期下企业开展对本课程开设情况的过程监控。
四、条件保障
在校企合作建设过程中,学校成立成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企合作项目建设组,进行了有力的机构保障。
学校邀请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西安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和陕西信天游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专家从职教理念、方法论;企业岗位设置、用人需求等方面上开拓思路,为校企合作提供理念上的支持。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继续深入校企合作,在保证原有合作的基础上,开发新的项目。
2014年之前我们计划:与长城公司合编一本《汽车维护综合实训》教材或《综合实训指导书》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为企业的储备干部开展提升理论知识的培训服务,为企业的员工提供在职专科学历教育(可把班级办在企业);为企业员工提供汽车专业等技术专业资格证书的考证工作。
六、体会与思考
校企合作是中职教育发展的有力保证。
(一)学生就业能力得到保证
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下,学生不仅拥有良好的校内实训条件,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再到企业顶岗实习。
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保证培养质量。
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扎实的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与岗位能力要求相符的专业技能。
这种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满意度很高,能够适应企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
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育体制改革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这种教育制度下,学校毕业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与无数大学毕业生失业相比,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就业率高,事实证明,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是科学有用的,作为教育制度的一项改革,是成功之举。
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
职业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对学生实行顶岗实习、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生产实践锻炼机会。
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师傅带领指导下,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并把在实践中进行体验,能够迅速加深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热情。
(三)实现校企的互利双赢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通过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这是企业合作的动力所在。
学校通过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扩大规模办学效益。
通过合作,校企双方都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互利双赢是校企合作的坚实基础,也是推动校企合作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四)培养过硬的师资队伍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专业理论知识水平高,但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不强,这极大地影响了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应该为广大教师创设良好的实习环境,通过校企合作这种方式,为专业课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提供平台,这样有利于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一方面提高了老师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为职业学校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体制。
坚持校企合作,我想中职教育会有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