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波教案---任务1.2解剖微型计算机

合集下载

任务1.2解剖微型计算机

任务1.2解剖微型计算机
10min
2.技能学习
任务1:认识微型计算机
显示器
主机
打印机
音箱
麦克风
键盘
鼠标
任务2:正常开关机
任务3:解剖微型计算机
主板
CPU
内存储器
硬盘
教师展示演示及操作演示,然后请同学完成操作任务,其他同学对他的操作进行评价。借此查看教学效果。
25min
3.知识归纳
(1)计算机系统构成
(2)计算机硬件系统
(3)计算机软件系统
任务1.2
授课日期
第一周(3-4节)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
1.了解计算机系统构成。
2.了解计算机中信息存储单位。
3.了解汉字编码。
4.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技能
1.认识微型计算机及其各构成部件。
2.掌握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的方法。
3.解剖微型计算机。
情感
1.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和敬业精神。
2.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4)信息存储单位
(5)英/汉字符编码
(6)主板、CPU、内存、外存
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课,并做适当笔记,进行初步归纳,教师进一步归纳。
25min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训练
学生分组拆解计算机,并描述各部件的作用及相关性能指标。
请同学操作示范,完成后学生互评。
20min
作业:要求学生到电脑城带回一张电脑配置清单,电脑配置价格在3500元左右。
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兴趣。
4.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计算机系统的构成、计算机中信息存储单位
教学难点
二进制的换算,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

解剖微型计算机 计算机应用说课稿 全国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课件设计比赛

解剖微型计算机 计算机应用说课稿 全国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课件设计比赛
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含职 业模块)》 --高教版 中职课改新教材
性质:中职文化基础课程
--既是岗位技能需要,也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
内容:任务1.2 解剖微型计算机
(通过认识计算机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初步了解计算机 系统的组成。)
优点
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爱好动手操作、 适应性较强
2
一年级学生
1 2 3 4 5
新课引入
外部设备
主板结构
存储设备
体验探索
小组讨论问答
常见的几种内存条之间 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USB接口?
布置拓展任务
根据需要拟定个人计算 机配置计划,列出配置清 单,并进行市场询价。
填写实训报告
•各小组组长负责清点实 训设备,组内成员负责整 理实训台。
•在线填写递交实训报告。
1 2 3 4 5
新课引入
10分钟
外部设备
10分钟
主板结构
20分钟
存储设备
25分钟
体验探索
25分钟


感知先行 功能延伸
讲练结合 精讲多练
教法:诱思导学 游戏教学 比喻教学
学法:学生主体 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
比喻教学
节实施过程1:回顾旧识,引入新知
1 2 3 4 5
新课引入
1 2 3 4 5
新课引入
外部设备
主板结构
存储设备
体验探索
关键知识点: 信息以二进制数存储在电脑中 CPU只与内存打交道 内存分为RAM和ROM,ROM 只的信息用户只读不写,断电后 RAM中的信息会丢失 保存在外部存储器例如硬盘中 的信息例如病毒程序必须设法进 入内存后才有可能被CPU执行。 硬盘、光驱、显卡、显示器等 很多设备中同样也有处理器和高 速缓存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说课课件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说课课件

1. 2.
3.
知识 能力 过程 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认识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部件的名 称和作用;知道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 部份组成,熟悉硬件和软件所包括的主要内容。 以“项目教学”为主线,学生观察理解、任 务训练、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等环节,实现教 学目标。 项目实现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养 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培养热爱专业、热爱 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说课设计
一、教材处理
二、学情分析 三、目标确立 四、教学策略 五、教学实施 六、资源整合 七、教学反思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三、教材处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主编:柳青 林培通 丁海波
第一章计算机概述第2节微型计算机 的组成。本节内容共有3个问题:计算机 的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的 硬件组成,本节内容是围绕组成计算机系 统的设备,来剖析主板单元电路组成,主 板与外部设备连接接口,及其外部存储器 的种类及作用等。 所以说本节课为后续内容的学习作了 很好的铺垫,也是开启计算机课程学习的 敲门砖,是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前提和基础, 也会给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计算机的 使用带来很大方便。
教学过程
技能引入 技能感知 视频导入
技能驱动
技能实践 技能拓展 技能收获 技能总结
教学过程
技能引入 技能感知 视频导入
技能驱动
技能实践 技能拓展 技能收获 技能总结
项目一: 按表1-4中描述的作用填写对应 部件的名称。 项目二: 理解识记计算机系统构成 ,并 深入理解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项目三: 组装(主机、外围)设备。
技能驱动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知识全部教学教育资料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知识全部教学教育资料

''课时授课计划课时授课计划课时授课计划课时授课计划课时授课计划课时授课计划课时授课计划课时授课计划课时授课计划课时授课计划课时授课计划课时授课计划2、全拼输入法3、双拼输入法4、五笔字型输入方法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汉字输入法以五笔字型输入法为重点教学内容,其他的输入法适当了解,所以课堂的教学也要以五笔字型输入法为重四、汉字输入方法⑴汉字的拆字原则是什么?录入汉字时要将汉字先拆分成笔画与字根,它的拆字规则可用下列八字口诀来概括:拆字依据,书写顺序;左右上下,分别拆取;能散不连,能连不交;兼顾直观,取大优先。

(2)各种类型的汉字输入方法①键名汉字输入:键名是指助记词中打头的字根或各键位左上角的黑体字根,它们大部分是汉字。

其输入法是连击其所在的键4下即可。

例:金:qqqq 立:uuuu 又:cccc②成字字根汉字输入:在字根表中,除键名外的汉字字根称为“成字根”。

其输入方法公式是:键名代码 + 首笔代码 + 次笔代码 + 末笔代码。

例:文:yygy 甲:lhnh如果该字根只有两笔画,则以空格键结束。

例:十:fgh 七:ag③单字输入:单字是指除键名和成字根以外的汉字,它们的输入方法可根据拆字原则,拆成若干字根,然后组合成五笔字型编码。

两个字根组成的字的编码公式为:第一字根+第二字根+识别码+空格识别码是由“末笔”代号加“字型”代号而构成的一个附加码。

五、词组输入方法1.输入两字词:只要键入前两个汉字单字编码中每个字的前两码即可。

例:“学校”,拆成:、冖、木、六,键入“ipsu”。

2.输入三字词:键入前两个汉字的第一码和最后一个字的前两码。

例:“计算机”,拆成:讠、竹、木、几,键入“ytsm”。

3.输入四字词:键入每个单字的第一码。

例:“精神文明“,拆成:米、、亠、日,键入“opyj”。

4.输入多字词:键入前三个单字的第一码和最后一个单字的第一码。

例:“有志者事竟成”,键入为“dffd”。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说课稿《1.2打造安全的计算机系统》辽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说课稿《1.2打造安全的计算机系统》辽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说课稿《1.2打造安全的计算机系统》辽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1.2打造安全的计算机系统》是辽师范大学版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操作,从而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如何使用杀毒软件等。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安全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计算机安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容易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安全操作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学会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查杀。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安全的重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查杀的方法。

2.难点:如何判断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以及如何有效地防范病毒。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实践操作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计算机病毒的真实案例,引起学生对计算机安全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介绍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讲解如何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查杀。

3.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查杀,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防范计算机病毒的经验,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完整)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完整)

课题序号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讲授授课章节名称操作WINDOWS(二)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会在计算机中安装一款杀毒软件并执行病毒查杀2、会使用控制面板进行程序卸载、显示设置等操作3、会完成磁盘清理,正常关闭计算机。

教学重点会使用控制面板对计算机软硬件进行管理教学难点会查杀病毒和使用系统维护工具, 会使用操作系统附件的记录本程序更新补充删节内容删除利用数据存储单位区分存储空间的大小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项目1-2 操作windows(一)计算机中安装了哪些应用软件?如何让它们为我们服务?如何安装或卸载新的应用软件?计算机安全高效吗?1、使用记事本记事本是操作系统自带的一个简单的文本处理软件,可以用来撰写简单文稿。

操作方法是:“开始—所有程序—附件—记事本”,可以打开记事本程序,文本输入完毕后,选择“文件---保存”命令,保存文件。

2、使用压缩软件右击压缩文件图标,选择“解压文件……”命令。

按提示完成文件的解压。

3、搜索文件对象123 1:搜索按钮2:指定文件夹对象3:指定目标4、安装应用软件(1)运行文件夹中的EXE文件,有时是“set up.exe”、“install.exe”或其他名称的exe文件,(2)依据安装提示进行操作。

5、使用控制面板控制面板提供了丰富的专门用于更改系统外观和行为方式的工具。

打开控制面板:“开始”——“控制面板”命令“开始”——“运行……”——“ctrol—”——“确定”6、设置显示属性7、创建新用户在控制面板中单击“用户帐户”,打开“用户帐户管理”窗口,可以更改用户帐户、创建新用户。

单击当前用户帐号,可以设定与修改密码,为用户设定组及分配权限。

8、添加或删除程序在控制面板中单击“添加/删除程序”,打开“添加/删除程序”窗口,从左窗口中选择一个任务,在右窗格完成操作。

9、杀毒软件的使用杀毒软件也称反病毒软件或防毒软件,是用于消除计算机病毒,特洛伊木马和恶意软件的一类工具软件,通常集成了监控识别、病毒扫描和清除、自动升级等功能。

解剖微型计算机公开课教案

解剖微型计算机公开课教案

解剖微型计算机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认知和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CPU、内存、主板、显卡、硬盘等)3. 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4.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安装与调试5. 计算机软件的安装与配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演示法:展示微型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并进行现场拆解和组装。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过程。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计算机硬件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台微型计算机,展示其内部硬件设备。

2. 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图片、PPT等。

3. 准备工具,如螺丝刀、拔插器等。

4. 准备一间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2. 新课:讲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如CPU、内存、主板、显卡、硬盘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3. 现场演示:展示微型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并进行现场拆解和组装,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内部结构。

4. 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5.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计算机硬件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的操作,评估其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认知和操作能力。

2.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其对微型计算机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3. 进行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效果。

2018计算机基础教案

2018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1-2-3课时(135分钟)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教学方式
时间安排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概述
1.1.1 计算机简史
1.1.2 计算机的分类、特点、性能指标与应用
了解
讲解
10分钟
25分钟
1.2 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与存储
1.2.1 数制的基本知识
1.2.2 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掌握
了解
教师讲解
自学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上机练习:《方案3》
操作习题上机练习
(文件夹操作、任务栏操作、输入法设置操作)
理解
学生上机练习
讲解
35分钟
总结:上机练习中的易错点
理解
讨论讲解
5分钟
本节课后练习
本章课后习题
本节教学效果要求
基本要求[100%学生应完全掌握]
Win7常用操作
较高要求
作为平时成绩记录的内容1、考勤2、上机练习
掌握
了解
讲解
自学
5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3.2 Internet基础
3.2.1 Internet概述
3.2.2 IP地址
3.2.3 域名系统(DNS)
3.2.4 Internet接入技术
掌握
了解
讲解
5分钟
15分钟
10分钟3.3 Intern Nhomakorabeat信息服务
3.3.1 万维网(WWW)
3.3.2 文件传输(FTP)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教学方式
时间安排
第4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

华中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1.1揭开计算机的面纱--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教案

华中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1.1揭开计算机的面纱--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教案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其功能,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知识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学生学习效果
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其功能,形成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整体认识。
2.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分析硬件系统五大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及协同工作原理。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认识到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形成积极的信息社会责任感。
5.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环节,提高了合作学习、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6.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硬件系统,培养了计算思维,为后续学习计算机编程等课程打下基础。
7.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激发了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
8.学生在课堂小结中分享了学习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心得和体会,提高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重点题型整理
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大组成部分是什么?
解答: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大组成部分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
2.请简述输入设备的功能。
解答:输入设备的功能是将用户输入的信息传递给计算机,如键盘、鼠标等。
3.输出设备有哪些常见类型?
解答:输出设备的常见类型包括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等。
(3)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和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_“解剖”一台计算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解剖”一台计算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解剖”一台计算机年级: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材版本:义务教育山东省初中课本泰山出版社《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上第1单元微项目1专题1。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计算机主要硬件(2)掌握主要硬件的安装、拆除方法(3)了解主要硬件的性能指标过程与方法计算机硬件组成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础,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安装和拆除,了解硬件之间的关联,对于更好地理解硬件性能及作用起着很大的帮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2.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对计算机主要硬件的认识及组装,难点是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入初中第一次课,从小学应用计算机到初中了解计算机,是一个从认知的过程,教材给了教师和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4.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对计算机只是会应用,但对计算机硬件还有点高深莫测的感觉,本节课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计算机的硬件。

5.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8台计算机,螺丝刀,螺丝盒。

教学过程学情分析一、学生对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有一定的基础,但不精。

学生之前对计算机只是会应用一些简单的程序,但对计算机硬件没有什么大的概念,还有点高深莫测的感觉,理解起来有点难度。

二、兴趣浓厚,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热情,但受到家庭和学校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能操作,但对动手拆装计算机还有点难度,动手能力差。

效果分析纵观这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突出了重点,难点也得以突破,教学环节的设置比较完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兴趣浓厚,能积极参与课堂。

老师在情景导入环节,抛砖引玉,学生的展示欲望得到了满足,很自然地激发起了参与课堂的兴趣。

自始至终,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不少学生思考认真深刻,敢于动手实践,课堂气氛活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

1.2.1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说课稿

1.2.1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说课稿

《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说课稿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李寿林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的李寿林老师,很荣幸有机会参加此次说课比赛。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课设计做以说明。

一、学情分析他们是网络技术专业一年级的学生,90后的他们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该专业男生居多,他们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实践、合作研究能力强。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对知识的储备,我认真分析了教材。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该课选自高教社出版的由周南岳主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 + Office 2003》(第二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编写上以任务为引领,以行动为导向,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任务分析《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是第1章第2节任务一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工作原理的重要基础,也是了解计算机各个常用部件及功能的认识基础,更是应用好计算机必要的前提。

3、教学目标的确定在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对本课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 认识计算机主要部件并了解其作用。

2. 分辩计算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组成。

3. 初步了解软件应用的范围。

2)能力目标:1.通过对照与识别计算机的设备,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计算机的组成及其作用;学生能够区别计算机的各种硬件、软件。

2.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提升自己的协作与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养成自身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提升计算机素养。

4、根据教学实际及教学目标,确定重、难点如下:重点: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2. 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组成。

难点:1. 能够明确认识主机与裸机。

1.2认识微型计算机教案

1.2认识微型计算机教案

课题名称:1.2 认识微型计算机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1)通过展示典型的微型计算机产品,认识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外部部件的名称和作用:显示器、键盘、音箱、鼠标、打印机。

(2)通过图1-3所示“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示意,知道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份组成,熟悉硬件和软件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硬件的主机和外设;软件的种类。

(3)通过实例,认识微型计算机的主板系统单元电路组成的电子器件的名称及其功能:CPU、内存储器、主板(南桥、北桥)芯片组、总线、BIOS和CMOS、插槽。

(4)通过实例熟悉微型计算机主板接口的名称:键盘、鼠标、USB、声音输入/输出、网卡、1394火线输入、光纤输出、显示器、硬盘等。

(5)通过实例熟悉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种类及使用特点:硬盘、闪盘、光盘及光盘驱动器等。

2.操作技能目标(1)能够描述微型计算机主板上的主要器件对计算机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

(2)能够区别具有多种功能主板接口类型及作用。

(3)能够描述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使用特点,并正确选用。

教学分析与准备:1.教学重点(1)认识微型计算机系统外部主要组成设备。

(2)主板上的主要部件的性能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的影响。

(3)知道内存储器的种类及其使用特点。

(4)认识主板的接口。

(5)认识常用外存储器的种类及功能。

2.教学难点(1)主板上三类总线(三类总线:控制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的区别与作用。

(2)分辨BIOS与CMOS的关系。

3.教学策略本课围绕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剖析主机内的主板单元电路组成的主要电子部件名称、作用和性能,认识主板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及其外部存储器的种类及作用等。

在介绍各硬件时,多以实物展示,没有实物以图片代替,务必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教学中简要介绍硬件的性能指标及选购,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

4.课时安排2课时(45分钟×2)5.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学习过程:课堂小结:普通用户最常用的计算机是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经常与PC、电脑、台式机、微机等名词混用,这里的微型计算机主要指台式机。

解剖主机(说课稿)

解剖主机(说课稿)

《解剖主机》说课稿一、教学理念本节课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不断进行探索与进取的精神,将实践操作与课堂中理论知识的讲解结合起来,一边讲解理论,一边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真正做到将“学中做,做中教”的新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作为本堂课的教学理念。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选自由省中职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系列教材中的《Windows XP 应用基础》。

该教材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是自2011年对口高职升学考试改革以来针对升学考试的指定教材。

该教材为了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兼顾就业和升学的需要,既注重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训练,也强调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

而这节课就是选自该教材第一章1.4节中的第一个部分“主机”。

这一知识点在教材中既承接了前一章节所讲的计算机系统中硬件系统的知识,又为该节的下两个知识点作了铺垫,也为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第二学期开设的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以后在就业中又增加了一门技能。

我在讲授这部分知识时准备用1个课时来完成。

三、学情分析中职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已经具备着基本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思维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东西来支持。

由此可以看出以下几点:1、好玩、好问、好奇是职高学生的普遍特征;2、理论基础较差,但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

3、在心理上讨厌陈旧的理论教学。

本课是面对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在讲解本课之前,学生初步具备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是由主机和外设两大部分组成,也掌握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的相关知识,对于计算机主机内部的构成已经有了强烈的好奇心。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大纲要求,并结合中职学生的知识接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我本着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塑造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宗旨,将德育融于教学中,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微机的解剖,了解微机内部的架构;★了解主机内部各个配件的组成。

微型计算机结构与编程电子教案

微型计算机结构与编程电子教案

位值
0 ~ X -a 1
5
• 数制转换
X进制 十进制
位权相加
十进制 X进制
减权定位
二进制 十六进制 0 × × × , ×× × ×
二进制 八进制
0 0 × ,×××,×××
物理 (高电平 1 ;低电平0)
—— 逻辑(地址: 十六进制数)
a
6
1.2 无符号数
X+ Y X-Y=X+Y+1
= X + 2n - Y
0
地址
电路(元件、引线) 运算、判断
a
4
1.1 数的表示方法
1.1.1 位置表示法
N=Nn-1 Nn-2 … N1 N0 N-1 … N-m
•位权:每一数位所表示的值
•基数:相邻位的位权之比 (基数为常数)
n-1
N= Σ Ai X i
i=-m
基数
X ( 2 / 8 / 10 / 16 )
位权
Xi
进位制 X 进制
BUS
A7
QQ
D Cp
A6
QQ
D Cp
C7
Σ C6 7 B7’
Σ C5 6 B6’
W0 W6 W7
Q D
Q
Cp
B7
Q D
Q
Cp
B6
补码运算a 电路
ADD A,A
EAEA
A0
QQ
D Cp
LLAA CLK
EEvv
Σ C0 0 B0’
N
N
Q D
Q
Cp
B0
LLBB
CCLLKK
24
三、 状态标志
OF 溢出标志
控制器

解剖微型计算机公开课教案

解剖微型计算机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课题:1.3解剖微型计算机目的:了解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计算机主板重难点:主板的组成及各部件性能特征课时:一课时地点:多媒体教室时间:2008年6月6日第一节过程:一、复习:1、计算机系统的结构2、计算机的特点3、计算机的发展阶段4、计算机的系统组成二、新授1.3 解剖微型计算机任务1 观察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计算机主板1、CPU插座与CPU主板的组成CPU 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接口(即I/O接口)总线扩展槽CPU插座固定连接CPU芯片的.CPU指标:字长频率字长:计算机能同时处理数据的位数。

频率:表明计算机的工作速度,频率越高,系统工作速度越快。

Intel公司奔腾4 赛扬2、存储器(Memory)与存储器插(Memory slot)槽存储系统:由内存、高速缓冲存储器、外存及管理这些存储器的软件组成。

内存:直接与CPU交换信息。

ROM:只读存储器。

只读不写,掉电信息不丢失。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

可读可写,掉电信息丢失。

外存:长期保存程序和数据的地方。

高速缓存(Cache):介于内存和CPU之间,速度比内存快,但容量不大。

3、芯片组定义:芯片组是主板的组成部分,控制和协调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进行,不能像CPU、内存那样升级和换代。

作用通过操作系统与BIOS为微机和各个部件提供一个相互协作或者独立的工作环境,使得这些配件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组成按主板上的排列位置分北桥芯片靠近CPU插槽位置的南桥芯片靠近PCI插槽位置的4、总线与总线扩展槽定义:总线(BUS)是一组信号线,通过它在各部件之间传递信息。

总线分16位、32位和64位等,通道越多数据的流动越快。

目前常用的是内部总线PCI插槽和外部总线USB接口。

分类:控制类总线(CB)、地址类总线(AB)、数据总线(DB)5、输入/输出(Input & output,简称I/O)设备接口接口定义:计算机系统为实现不同设备与其他系统或设备连接和通信而设计的对接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解剖微型计算机。
情感
1.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和敬业精神。
2.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兴趣。
4.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计算机系统的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
教学难点
软件系统、信息存储单位和中英文编码
教学资源பைடு நூலகம்
多媒体教室、计算机主机(用于拆解教学)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学设计
时间
一、复习:计算机按性能分类及其特点
2min
二、导课
导入:首先是让学生观察一台演示的计算机,创设提问“如果我们要吧这台计算机搬到你们家的话,需要把计算机拆成几大件呢?”,引导计算机有哪些部件组成?
3min
三、开始新课
任务1:认识微型计算机
提问1“如果我们要把这台计算机搬到自己家的话,需要把计算机拆成几大件呢??”
引起学生对下节课的期盼与兴趣
7min
五、布置作业
完成P20的1.填空题(5道)2.选择题(1)-(7)
2min
课后反思:
1、优点:本着“做中学”和“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念,由计算机外观到计算机主机,先简单,后复杂,先观察,再动手,最后讲解计算机专业知识,由感性到理性合理过度。分组竞赛,人人动手,调动学生积极性。2、不足:本节课涉猎的知识点庞杂,节奏紧凑,不能因材施教,顾全到位。
3、改进:在课后与学生多进行交流沟通。
由提问2让对学生分成4组,完成《微型计算机主机常见部件表》
10min
25min
(3)讲解硬盘和内存分类后,紧接着讲解软件的运行原理、分类,信息存储单位,中英文编码概念。
用PPT图表展示计算机系统清晰明了,展示计算机运行原理直观。
15min
(4)计算机系统构成,计算机的运行原理。
6min
(5)计算机软件系统。
单元
第一单元:计算机基础知识
课 型
理论课
课 题
任务1.2解剖计算机
地 点
教室
授课日期
2018.3.8(3-4节)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
1.了解计算机系统构成。
2.了解计算机中信息存储单位。
3.了解汉字编码。
4.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技能
1.认识微型计算机及其各构成部件。
2.掌握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的方法。
5min
任务3:正常开关机
开机顺序:先开外设,再开主机。
关机顺序:先关主机,在关外设。
掌握了硬件、软件的基础,从计算机运行原理的冲击性上讲解开关机顺序相反的原因。
5min
四、探索与延伸
1.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老师点评。
2.跑出问题,大家想组装一台计算机吗?下节课再讲。
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课,并做适当笔记,进行初步归纳,教师进一步归纳。
显示器、主机、打印机、音箱、麦克风、键盘、鼠标。
任务2:解剖微型计算机
提问2:如果主机箱是计算机的肚子,那里面装的五脏六腑都是什么呢?
(1)显卡、声卡、网卡的构造异同点、安装位置的异同点。
(2)面板指示灯接口、电源接口、鼠标接口、键盘接口、打印机接口、usb接口、音箱接口、话筒接口的异同点。
由提问1让学生分成4组,对照实物填写《微型计算机系统部件名称及作用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