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0年新高考全国1卷讲评 王静

合集下载

2020 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试题评析

2020 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试题评析

学语文2021年第1期考试园地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试题评析**本文系教育部“十三五”重点课题“有效课堂教学的行动策略研究”(DCF130016)的子课题“有效教学方法与技能发展的研究”(KTA932)暨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名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AH2019225)研究成果□刘刚许琳摘要: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试题,呈现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命题紧扣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对接新课标,加强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试卷结构稳定,设计科学,实现命题高水准、试题高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考改革;语文核心素养2020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共有5套(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III 卷、新高考Ⅰ卷(山东使用)、新高考Ⅱ卷(海南使用)),其中,全国Ⅰ卷主要面向安徽、湖北、福建、湖南、河南、河北、江西、山西、广东、河南等教育大省。

研读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试题,可发现今年高考与过去相比,清晰地呈现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依托高考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素质教育中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鲜明导向。

一、立德树人为魂,强化育人功能全国Ⅰ卷试题紧扣高考评价选才育人的核心功能,凸显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个人奋斗等道德素养。

试卷命题充分地利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设置各种文化情境以浸润、熏陶考生的品格,促使考生从中习得良好品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一)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语文全国Ⅰ卷命题在选材上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发挥文化浸润功能和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这样的选材无疑是让青年学生汲取思想精华,对考生品德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比如,写作题给出的背景材料有齐桓公、管仲、鲍叔牙君臣合作、相互信任、齐心协力共成霸业的历史陈述及后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定,从“历史人物评说”中,学生可以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并且通过观照现实,坚定文化自信。

2020年新高考语文全国卷Ⅰ评讲课件

2020年新高考语文全国卷Ⅰ评讲课件
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大摇大摆,扶老携幼,走在正中间,俨然是这个城的君王。 满大衡的雕梁画栋、摊贩食廊、耄耋之辈……令司机们缩头缩脑,不敢再风驰电掣。城门 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 铺面当街敞开,食客满堂,喝汤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考证、历 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 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 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 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 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 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 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 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 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建水记[注](之四) 于坚
看哪,这原始之城,依然像它被创造出来之际,藏在一座朱红色的、宫殿般的城楼后面 ,“明洪武二十年建城。砌以砖石,周围六里,高二丈七尺。为门四,东迎晖,西清远, 南阜安,北永贞。”(《建水县志》)如果在城外20世纪初建造的临安车站下车,经过太 史巷、东井、洗马塘、小桂湖……沿着迎晖路向西,来到迎晖门,穿过拱形的门洞进城, 依然有一种由外到内,从低到高,登堂入室,从蛮荒到文明的仪式感,似乎“仁者人也” 是从此刻开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禹贡》和《汉书·地理志》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包含沿革地理的知识,也含 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B. 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但它 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 C. 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彰显现代 地理学的科学特征。 D. 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两者的形成和演变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且都会经 历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

2020年全国卷I试题讲评公开课课件(31张ppt)

2020年全国卷I试题讲评公开课课件(31张ppt)

more productive when their woredefwfeitchtshouf spelpalnatnstso.n people

二、主旨归纳
Para 2

The engineers at MIT have taken it a step further
printed onto their leaves to show when
they’re short of water and a plant that can
结论 detect harmful chemicals in groundwater.

二、主旨归纳
D---35


topic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5.evaluate
4.restriction
6. consult
5.consequence
7. extend
fort zone
position 7.bottom line
阅读理解题型与思路
1
Part

阅读错误题型一览

理 解
题号 正确率 考查类型 错因
30
73% 细节理解 ?
教学目标 查找阅读题目问题之所在 厘清不同阅读题型的解题思路
(细节,推断与主旨) 体会完型中的明示与暗示
(上下文提示) 树立满分信念

阅读完形词汇自查
读 理 解
1.detect 2. suspicion 3.transformative 4. register
1.constantly 2.casually 3.merely
makes the act of rereading so rich and

2020高考英语全国卷1解析

2020高考英语全国卷1解析

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1解析一、阅读理解部分1. 文章分析本部分共有四篇文章,分别涉及环境保护、儿童教育、健康饮食和旅行安全等不同主题。

文章内容紧抠当前社会热点和日常生活,涵盖了多个话题,适合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方面积累阅读素材。

2. 题目解析在阅读理解部分的题目中,涉及到了细节理解、推理判断、作者观点等多种题型。

对于考生而言,需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阅读理解技巧,并注重平时的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3. 解题技巧总结考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需要注意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同时要注重题目中的关键词,将问题正确理解,谨慎答题,避免主观臆断。

二、完形填空部分1. 文章分析本部分的文章为一篇记叙文,通过一次家庭旅行的经历,展现了家人之间的温馨与关怀。

文章情节紧凑,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能够引起考生的共鸣。

2. 题目解析完形填空部分的题目主要考察考生的词汇理解能力、语法搭配能力以及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

考生在做这部分题目时,需要通盘考虑上下文的语境,正确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

3. 解题技巧总结做完形填空题时,考生应该先通读考试文章,了解全文的大意,然后再依据文章的语境和情节,逐句理解,逐步填写空格。

在填写时要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尤其是对一些常见短语和固定搭配的理解和掌握。

三、阅读表达和短文改错部分1. 阅读表达部分阅读表达主要考察考生对文章中细节的准确把握,以及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

考生在平时需要多读一些文章,并进行精读和泛读,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

2. 短文改错部分短文改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语言规范的掌握能力和对语法知识的应用能力。

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需要注重对英语语法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掌握,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书面表达部分1. 文章分析书面表达部分的题目通常包括命题作文和情景作文两种形式。

命题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题目要求进行写作,情景作文要求考生通过所给的情景进行表达。

优质实用课件精选2020年全国卷一作文讲评含例文

优质实用课件精选2020年全国卷一作文讲评含例文

导语分析
情境
班级读书讨论会
“班级”暗示发言(写作)对象及身份是本班 同学
任务一 围绕上述材料
暗示写作内容是讨论(议论)历史故事
任务二 选三人中感触最深的 更具体暗示写作内容是议论感触深的人物
任务三 结合感受和思考 任务四 写发言稿
明确写作主题是对人物的感受,表达方式是对 人物的思考(议论)
明确文体是发言稿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 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 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 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分析
人 齐桓公
管仲
鮑叔
因 先争夺君位
先辅佐公子纠
先辅佐小白
后成就霸业
相桓公,交叔牙,是管仲的幸运;智对人
生,慧担民族,也是我的理想。我的发言完 毕,谢谢大家!
葆有“鲍叔式"格局、肝胆与情怀 心桂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明月千秋皎皎照,肝胆互见管与鲍。历史的最动人
章节往往呈现穿越时空的良善力量,闪射华彩熠熠的人 性光辉。
公子小白、管仲、鲍叔,这些名字,几乎妇孺皆知, 我们都耳熟能详。但煌煌艺册,浩浩文海,公子小白、 管仲,往往“先入为主”,多以“男1号男2号”的角色翩 翩登场,网络语曰:C位人。其实攸关国之大局全局命运 的鲍叔,却寂寂乎黯黯然屈居“陪衬一角”,充当“托红 绿叶”。
后辅佐齐桓公
后辅佐齐桓公
事 差点被管仲射死,逃 起先用箭射中公子小 辅佐小白成功后,明知管仲比
脱后即位;听鮑叔言,白的衣带钩;后被齐 己有智谋,还是义无反顾地举
用管仲智

2020年全国一卷作文讲评课件(60张PPT)

2020年全国一卷作文讲评课件(60张PPT)

意,眼中有光,发现珠玉,自己也成为珠玉!
•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格局之上,国士无双
• 各位同学: • 大家好! • 春秋时代,风起云涌,群雄并起。一代霸主齐桓公及其辅臣管仲、
鲍叔在乱世中亦纵横捭阖,九合诸侯,留下诸多美谈。其中,让我感 触颇深的,便是鲍叔。他可能并无齐桓公的帝王之术,也没有管仲的 经世之才,但其有荐贤不妒,谦和爱国的格局,堪称无双之国士。
相轻”的说法,但这里的“文人”大都是心胸狭隘、难成大器者,真正有才华、有
格局的大家往往是互相欣赏、互相成就的。北宋泰斗欧阳修发掘出苏氏三父子,给
后人带来福音,也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台湾女作家三毛以其特立独行的性格,清
新隽美的文字,极富异国情调的故事,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但她在给贾平凹先生的
信里提及自己反反复复读了二十多遍对方的《天狗》和《浮躁》,并且热切地介绍
公其心,万善出 心底无私天地宽
为公者,无私心 历史的“隐形人”
鲍叔:水利万物而不争 澄澈的眼光,博大的胸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 鲍叔的“不为之为” 放入大江来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慧眼识才,智者也
鲍叔:可敬的“摆渡人” 以国为重,不存私利
• 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 鲍叔不求名,自有万世名 避让贤路,为国荐材
的格局,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顺应时代,争为国士。
• 鲍叔牙以大局为重而谦和爱国,甘居人下又无私让 贤,以崇高而又宽广的格局,荐贤任能,以安天下、成 霸业。愿我们也有这般格局,在时代的洪流中,怀着对 家国未来的热望,踏浪前行。
•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格局,一个人的精神地理
——在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稿
• 大家上午好。
• 我在这里首先和你们分享一个历史故事,相信在座的各位对这个 故事不陌生。这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故事,那就是齐桓公放下管 仲的一箭之仇,成就了自己的天下霸业。在中华民族重新进入辉煌腾 飞的今天,再来解读这个故事,再来品读这位历史上的五霸之首,我 们又读出了什么呢?

2020广东高考全国卷Ⅰ语文点评:中外结合是亮点,历史文化鉴真知

2020广东高考全国卷Ⅰ语文点评:中外结合是亮点,历史文化鉴真知

2020广东高考全国卷Ⅰ语文点评:中外结合是亮点,历史文化鉴真知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I.2020高考语文考卷概况一、命题分析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语文专家团队认为:2020年高考新课标I卷,试卷大结构稳定不变,难度适中,难易题搭配均衡。

与往年相比,选材略有变化,如文学类阅读《越野滑雪》是外国小说,但题材精神是普通年轻人对运动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作文以历史人物故事为素材,紧扣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难度不大。

全卷重视'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注重渗透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着重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塑造思维品质,体现了语文科的考试内容改革新思路,符合'一核四层四翼'核心目标,有利于育才成人,助推素质教育。

2、试题分值2020年全国1卷共分为4道大题,22道小题,选择题的分值为39分、简答题的分值为111分,与2019年相比未发生变动。

试卷整体符合《考试说明》里'题型示例'中所展示的板块结构、题型设计、考点考查和能力要求,能力考查层次丰富,能力的层级性要求明显。

II. 真题评述一、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文本'家庭伦理与'孝'',主题是'孝'的内涵形成及其历史演变,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与当前'一核四层四翼'的核心目标相符,备考阶段既要关注这些热点话题,又要关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文章中提到的家庭伦理问题与每一位学生都息息相关,是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有利于学生理解。

三道选择题,虽然难度中等,考生作答时仍要注意:必须严格按照文中的意思来筛选答案,不要以自己的观点先入为主。

2、实用类阅读聚焦'新基建',引导学生从多个文本中全面获取这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内涵、发展前景和国际反响等相关信息,试题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特点,加大了对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力度。

2020年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评析及答案解析

2020年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评析及答案解析

全国高考语文共有10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套,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II卷、全国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东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自主命制5套。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试题评析,专家认为,试题把握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对接课程标准,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

试卷结构稳定,设计友好,总体实现了命题高水准、试题高质量的目标要求。

培根铸魂,彰显立德树人导向2020年语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中国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战略成果,从中发现和阐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

全国Ⅲ卷实用类阅读材料《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宋史•苏轼传》等都体现出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2.关注人类未来,拓展国际视野全国Ⅱ卷作文题“携手世界,共创未来”将学生带入全球抗疫的进程之中,引导学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思考人类的危机应对之道,进而思考人类的发展未来,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前瞻性,感受青年在危机情境下的责任与担当,要求学生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采,发出中国声音。

北京卷作文“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稳中求新 全面育人——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Ⅰ试题评析

稳中求新 全面育人——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Ⅰ试题评析

2021年第4期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下旬>■_■m i■mhh M b A稳中求新全面育人—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邱维国(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摘要:高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人生转折意义的考试;对于教师来说,则是教学研究的开始。

深入理解 课标、认真分析试卷,能帮助教师精准制订教学目标,把握教学方向。

关键词:高考;试题;文化文章编号:1002-2171(2021)4-0066-032020年是山东省实行综合改革后的首次高考,其考试内容、试卷结构、题型背景等均受到全国各省市相关教育部门的关注。

为精准地复习备考,笔者也 紧随研究热潮,对2020年卨考数学全国卷I的试题 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整理如下,希望能给一线教师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1关注热点我们隐约记得“社会热点”一直是思想政治或是语文学科重点关注的问题。

而如今为全面贯彻新课标育人的要求,“社会热点”也开始慢慢地渗透到数学学科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 根本任务。

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也赋予了 2020年 高考一些特殊的因素,“新冠肺炎”以科学的角度深入 到各学科考试中。

纵观多套高考数学试卷,以“战疫”为背景的题目大致分为三个层次:(1)展现同心战疫成果;(2)体现志愿奉献精神;(3)揭示病毒传播规律。

前两个层次仅以“战疫”为命题背景,而新高考全国卷 I第6题则属于第三个层次,以新冠肺炎疫情初始阶段专家研究出的累计感染病例数的数学模型为命题背景,考查学生提取数学信息能力和模型应用能力。

题1(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卷1第6题)基本再生数K与世代间隔T是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基本参数,基本再生数指一个感染者传染的平均人数,世代间隔指相邻两代间传染所需的平均时间,在新冠肺炎疫情初始阶段,可以用指数模型:n o=¥_'描述 累计感染病例数H r)随时间r(单位:天)的变化规律,指数增长率r与尺。

以人为本,素养导向,能力为重

以人为本,素养导向,能力为重

以人为本,素养导向,能力为重——浅析2020 年全国Ⅰ卷历史试题2020 年全国Ⅰ卷历史试题在深入贯彻高考命题理念“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显著特色。

纵观试题,在落实考试大纲、课标要求的情况下继续聚焦立德树人,发挥历史学科育人导向作用。

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明显,结构平稳,在利于国家选拔人才的同时也为高中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

试题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命题充分倡导五育并举,凸显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2019 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指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主要是为了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2020 年修订的 2017 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前言部分和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有所扩充,将原来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修订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二《经济与社会生活》——2.2 生产工具与劳动方式中新增了:“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这次修订是对新时期国家教育方针的深入贯彻,由此可见,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历史学科育人的宗旨。

那么,全面发展观是如何在高考真题中落地生根的呢?如 2019 年全国Ⅱ卷第 32 题以希腊哲学为切入点考查了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到全国 I 卷第 33 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蒙田的教育理念,以此来强调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以此来引导学生认识全面发展观念的历史渊源。

在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时,“劳”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劳” 是如何在高考真题中落地生根的呢?2019 年的全国Ⅰ卷第 34 题对“万能蒸汽机”的考查、 2019 年全国Ⅲ卷的《数他劳动强》年画的考查到 2020 年的全国Ⅰ卷第 26 题对宋代劳动人民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考查,通过这些具体情境来让学生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卷)(原卷版)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卷)(原卷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附答案解析版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附答案解析版

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
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
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
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孝”
()
A.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既能在客观上应
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也能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
B.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将有助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速中国经济从高速增 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12 页)
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12 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
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
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
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 答 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
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
题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 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
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这一金额看上去是天文数字,但以中国的标准而言不足为奇,这表现出的更多是审

2020年高考全国1卷作文深度解读 课件 (29张PPT)

2020年高考全国1卷作文深度解读 课件 (29张PPT)
6.欲成大事当弃小失。(感触最深的人物是齐桓公) 7.恪尽职守赞管仲。(感触最深的人物是管仲) 8.管仲之贤,不以兵车。(感触最深的人物是管仲) ……
参考立意
偏题立意: 1.读史使人明智。(未能紧扣写作要求,泛泛而谈) 2.从古人身上汲取智慧。(忽略“对哪个感触最深”这一具体 要求,立意走偏) 3.宽容之美。(未能明确写作指令,有宿构作文之嫌) ……
因为官者嫉贤妒能而使得怀才不遇的千里马也比比皆是汨罗江边沉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令人为之心痛长安门外长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李白令人为之惋惜赤壁矶下遥想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苏轼令人为之哀叹他们是人才却无用武之地他们有才华却难以实现抱负
全国1卷作文讲评
题目回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下水作文3
只有日食粟一石,才有千里之力 不知大家是否和我有同感,看君臣三人这段历史让我想到了韩愈的 《马说》,用马者、伯乐、千里马,与三人形成对应,无疑管仲是千里 马。我们就借马来说管仲,日进粟一石是马之为千里者的必要条件,因 为马行千里需要千里之力,“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连常马 都比不上,更何谈千里马?管仲建不世之功,所需的经天纬地之才,同 样需要不断培植,尤其是在逆境中,更不能怨天尤人,否则就会在怀才 不遇的愤懑中蹉跎岁月。马只有日食粟一石,才有千里之力,管仲只有 不断提高,才有不世之才。
审题
我们站在新的时代写作,不能只看到历史,在分析自己的感触时更应该关注 当下,思考今日中国完成战疫答卷,完成脱贫答卷,完成民族复兴答卷,最需 要的是他们中的哪一类人。
3.写作文体相对自由。题目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考生可以侧重写感受,写成记叙文;齐桓公,他的身份是君主,是齐国的掌舵者,在齐国崛起的考试 中,它是如何作答的呢?从材料中我们看,他“装死逃脱”,说明他是一个机智的人, 懂得隐忍。即位为君后他能重用差点射杀自己的管仲,说明他是一个胸怀宽广,不计 前嫌的人。 第二个人,管仲,他本是公子纠的辅臣,原本人生错位,但当历史给了他机会后,他 却能很好把握机会,辅佐齐桓公就合诸侯,说明硬核的人生是需要实力的,鲍叔牙之 所以举荐管仲,齐桓公愿意摒弃前嫌,重用管仲,也是因为他掌握了强国的核心技术。 第三个人,鲍叔牙,本来是齐桓公的辅臣,一个“甘居其下”,写出了他的智慧与伟 大,它是智慧的,他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与其做一个碌碌无为的权臣,倒不如做一个 名垂青史的伯乐,所以甘愿让贤。

情境至上 素养为王——浅析2020年高考全国语文I卷

情境至上 素养为王——浅析2020年高考全国语文I卷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I 卷和2019年全国I卷相比,题型保持不变。

与往年试题相比稳中求新、求变不同,今年可谓以稳取胜。

在考查导向上,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考试功能;在考查内容上,突出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在考查形式上,则以真实、具体、典型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为载体,设计典型任务,考查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可以说,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在破解模式化、套路化备考上真正体现了“情境至上、素养为王”的考查意图,对今后的语文教学、高考备考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为了说明上述观点,下面对全国语文I 卷试题逐一进行分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分析原文论证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材料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文章肯定了“孝”的普遍意义,也指出了它的内涵变化,体现了思辨精神,彰显了传统文化。

第1题【试题分析】A 由文中信息可知社会伦理制度比家庭伦理规范范围更广,但并没比较二者谁更重要,所以,A 项错在无中生有;B “‘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中“特有”二字无中生有;D “无提倡的必要”错误,文中说“‘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二者程度不同。

其实,B 、D 选项表述并不符合常识,如果学生有一定逻辑思辨能力,不结合文本也能发现它们表述上存在的问题。

第2题【试题分析】A 选项说“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理解错误。

文中引用文献的目的是论述“孝”在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哲理依据,并且中国古今经典对“孝”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

其实,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整体把握能力,只要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提取能力,抓住每段文字开头的关键句,就能理清文章结构,自然就会知道答案错误所在。

浅析2020年高考全I 卷杨永辉(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邯郸056000)摘要:近几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一直处于调整变动之中,越来越注重语文实践活动情境的设置和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删繁就简内有乾坤》--浅评2020年全国一卷理数

《删繁就简内有乾坤》--浅评2020年全国一卷理数

《删繁就简内有乾坤》--浅评2020年全国一卷理数一、印象与感悟7日下午,2020年高考数学科考完,便一想窥探试题难度几何?晚上才于网络一见理数(全国一卷)试卷真容,满纸删繁就简,满纸熟悉的味道,不禁欣然,炎炎夏日,疫情当头,想必此卷是对考生的清凉福利,人文关怀?!再对重点题逐一细做,细细思量,方觉内有乾坤,没有想象的简单,遂记下几点感悟,敬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二、难度与设计总体难度与去年相仿!题型稳定,布局大方,回归经典,细节加强!较去年有几个优势,小题顺手且不挖坑,表述简洁,计算以及难度都不算大.纵观全卷,有几个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01阅读量下来了题目大多浅显易懂,表述简短,间洁之美不意味简单,乏味.一些题看似简单的题,却内有乾坤,12题体现同构思维,数学是关于结构的科学;今年的概率题撇去长篇累牍,突然瘦身,回归历史上的小精短型,但对思维的完整性要求较高.导数压轴看似简单,疑是端点效应,内却翻江倒海,常规思路似非取胜之道,代数式变形与探索的毅力才是真正的决胜之举.02计算依然是童子功对计算能力要求依然高,要求学生善于处理数据,计算精准.立几与解几的计算,很多学生有解题思路,却无得满分之把握.以极点极线为背景的次压轴题解几计算难度很大,对于一般学生而言,难哉!难哉!导数题的分参求导更是难于上青天,高不敢攀登.03思维的细腻与严谨依旧是区分的关键题目虽然感觉熟悉,但也属陈中出新,对思维的完整性,细腻度,提出了一定挑战.从二项式(8)与概率题(19)皆可看出,须分类清晰,考虑问题周全.学生会而不全的情况多矣.这个要求平时学生的解题习惯要好,理解问题,思考问题要深刻!比如18题,如何建系?如何设值?如何处理非特殊点的坐标?都是平时向量代数法解立几须注意的细节!04难题的突破在于勇敢探索的精神在几个难题设计上,表面小清新,内里暗涌流,需要同学们熟悉套路又能艺高人胆大,需要学生胆子大,敢想敢做,突破精神强,又有极强的自信.严格说来,对特尖生不应该构成很大难度,但考虑在两个小时内,一般学生在常规思维的主导下,既要精细计算,又要考虑问题细致严谨,大多数学生不一定敢于冒险.如导数压轴题,思路看似狭小,但若心细有勇气,毅力前行,合情推理,自得光明大道,豁然开朗. 大题难度区分度较高,解几难得答案,导数题第二问之细分对中等学生而言都非常之困难.三、得分锦囊一般学生若能把握好简单题与中档题的使力方向,确保正确性,容易达到110.因为小题并没有对学生形成大障碍,有利因素也多:挖坑不多,题型常规,计算量也不甚大,有利于学生上手,进入状态.学生唯有提升准确性,守住分,即可!今年难题的区分度较去年要高,绝对难度不输去年,压轴导数,一般人搞得定第一问,第二问基本上难以拿分,大家都难,放弃反而为上策.尖子生得130以上比较容易,但是要上140非常难,需要严谨,心细,胆大几方面结合,优势发挥.四、启示01.引导同学们以积极心态面对高考,消除畏惧心理.全国卷,我始终认为是温柔体贴的,有时即便是温柔一刀,但是也不会特别凶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新高考全国1卷讲评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 【答案】①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 支学科,②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③以自 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 的过程为研究对象,④探寻这些现象产生、 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下定义时应注意其“类属”和“特征”
• 【答案】①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
支学科,②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③以自 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 的过程为研究对象,④探寻这些现象产生、 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1、原文中筛选相关信息 2、下定义时应注意其“类属”和“特 征”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 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T21
【答案】示例:
(1)语句:①;修改为: “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快
速增长”;
动宾搭配不当
(2)语句:③;修改为: “统计数据显示”或者“根
据统计数据”;
句式杂糅
(3)语句:⑦;修改为: “截至目前”或者“截止到
目前”;
成分残缺
(4)语句:⑨;修改为: “16%的人养成了电子阅
读的习惯”。
修饰词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 【答案】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 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② 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 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③按年代介绍 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 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行文脉络”其实就是各段段落大意的有机组合。 要抓每个段落的“核心话题”
• 作文审题:
• 明确核心话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 准确捕捉材料中三个段落中的段落中心句: “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疫拉开 了人们的距离”“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 解答本道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疫情中的 距离与联系”中的“与”字,文章中“距离” 与“联系”两者都应兼顾到,只谈一个方面则 属于偏离题意。
• 【答案】 • 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
比喻的相似性;
• 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 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 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 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 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2)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3)中间多少行人泪 可怜无数山
T18 B
• 破折号的用途: • ①解释说明。②语音延长。③意思的转换,
跳跃或转折。④话未说完。⑤补充说明。 ⑥意思递进。⑦总结上文。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 进行简要分析。
链接:2011江苏高考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答: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 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或 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8.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 你如何理解?(4分)
• 【答案】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 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饮食, 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 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补充:丰富文章的内容,呈现本地特 色的饮食文化
9.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 简析。(6分)
(1)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 得少缓死为后图。
(2)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 家族尽破。
【答案】 (1)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
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 死,日后再做谋划。 (2)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 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 都家破人亡。
•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 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 【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 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 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 外。
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 有?请简要说明。(3分)
• 【答案】第一问: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

有恩德。
重点词语:畿辅
• 第二问:没有成功,在救助过程中左光斗 被害。
结合语境: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 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 也,年五十一。”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 【答案】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 “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 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 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 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 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 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 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 【答案】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換为行文结构, 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 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市场、 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 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 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 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提示:按顺序找准、找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T22
• 【答案】示例:①2020年6月3日,②世界 经济论坛宣布,③第51届论坛年会将于 2021年1月④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举行, ⑤主题为“世界的复兴”。
• 补充:
• 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 结果);
• 新闻组成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 新闻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倾向性等。
【参考立意】
远近之间,彰显生命关怀 “联系”显真情,“距离”保平安 加强必要的联系,保持适当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