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新高考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新高考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二)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审题

限制性

1. 真实情境的限制。本道情境任务型作文设置的真实情境是春秋时期鲍叔举荐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而成就霸业的历史故事。这是考生联想和思考的基点,即考生阐发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时要紧扣这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展开,要立足事件本身分析三个人物所表现出

的品格,写出自己对其中某个人“感触最深”的理由,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要求考生围绕材料提供的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历史故事展开讨论,明确表示自己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的哪个人物感触最深,并结合历史事件、联系社会现实阐述感受和思考。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关联另外两个人物,但详略必须处理得当,不可平均用笔,更不可喧宾夺主。而且考生是要在班级举行读书会时发言,这就规定了其写作身份是读书会中的学生发言者,文章对象是读书会中的听众(老师和同班同学),即考生写作时要有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题目要求考生写一篇发言稿,这就要求作文必须符合发言稿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明快等特点,格式上也必须符合发言稿的规范。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提供的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个历史人物,各有其优秀的品质,如齐桓公志存高远、心胸宽阔、唯才是用,鲍叔不计私利、审时度势、谦虚礼让,管仲才能出众、恪尽职守、鞠躬尽瘁。考生应紧密结合材料,从历史人物身上中挖掘出其蕴涵的品质和格局,结合历史事件、联系社会现实阐述感受和思考。

开放性

1.立意角度相对自由。材料要求考生针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个历史人物谈“对哪个感触最深”,这就为考生提供了立意选择的空间,考生可以任选其中之一来谈。当然,选择的谈论对象不同,立意角度就会有所不同。

2.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考生在具体写作时,既要立足材料,又不能为材料所囿,要把任务作为构思立意的靶心,以材料蕴涵之人物品格和历史意义来关照现实生活、社会和人生。但至于联系什么样的历史和现实,关联什么人物,从什么角度展开思考,考生是有较大自由的。

3.写作文体相对自由。题目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考生可以侧重写感受,写成记叙文;也可以侧重理性思考,写成议论文。

解题

本题属于新材料作文中的真实情境式任务驱动型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以及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题目的情境设置、任务布置和主题呈现等都极具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切合考生实际。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 为知人善任的鲍叔点赞。(感触最深的人物是鲍叔)

2. 舍小我方可成大义。(感触最深的人物是鲍叔)

3.爱国忠君显大义。(感触最深的人物是鲍叔)

4.虚心纳谏成美名。(感触最深的人物是齐桓公)

5.广纳贤才成霸业。(感触最深的人物是齐桓公)

6.欲成大事当弃小失。(感触最深的人物是齐桓公)

7.恪尽职守赞管仲。(感触最深的人物是管仲)

8.管仲之贤,不以兵车。(感触最深的人物是管仲)

……

偏题立意:

1.读史使人明智。(未能紧扣写作要求,泛泛而谈)

2.从古人身上汲取智慧。(忽略“对哪个感触最深”这一具体要求,立意走偏)

3.宽容之美。(未能明确写作指令,有宿构作文之嫌)

……

【下水文一】为知人善任的鲍叔点赞

陆丰市龙山中学

林传名老师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齐桓公、鲍叔和管仲三个人当中,我感触最深的是鲍叔。我认为,像鲍叔这样的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一个值得大写特写的人物。因为他能不计前嫌、知人善任,并能主动让贤。

我们知道,齐桓公之所以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是因为他具有宽容之心,具备唯才是用之魄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管仲的得力辅佐。但是,所有这些都离不开鲍叔的知人善任和主动让贤。鲍叔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不计个人名利的大格局大胸怀,绝对是千古楷模。难怪司马迁这样评价他:“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对后人来说,这样的精神也绝对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我们必须加以传承与弘扬。

“管鲍之和,穷达不移。”元朝许名奎高度赞扬管仲和鲍叔的友谊。直至今日,我们依然要为鲍叔知人礼人的高贵品质而点赞。

鲍叔具备了宽容大度的君子风范,他不在乎管仲来自下层,更没有以高贵身份自居。尽管知道管仲贪图便宜,但他认为这是其贫穷所致。管仲有些事做得不好,鲍叔也没有埋怨他,而认为这是因为他时运不利罢了。管仲在官场不顺,多次被罢免而灰溜溜地走人,鲍叔也没有怀疑他的能力与才干,只是觉得他时机不到而已。这是需要何等信任才可能做到的呀!

让我更加钦佩的是他的知人善任及主动让贤。这不是居高临下的举荐,而是自己甘居其下位,让位于他人。在“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封建社会,各事其主的臣子一败一胜,没有赶尽杀绝,已经够仁慈了,而鲍叔竟主动让位给管仲。古今多少朝代,哪有几个这样以国为重、不计私仇之楷模呢?难怪管仲感叹道:“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子也。”可见,管鲍之交,寄之以义,托之以命,生死与共,不离不弃。这是人世间之大义也,而这种大义更多地来源于鲍叔的容人、知人和礼人。

反观当今社会,某些朋友之间充满了欺诈拐骗,充满了虚情假意,一旦有了利益冲突,则炭脸相对,反目成仇,甚至落井下石。朋友之间的“情”与“义”,在名利面前,往往都被碾压为零。在如今商业化气息浓烈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发扬“管鲍之交”的真挚情谊。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我们需要向鲍叔学习,学习他不计前嫌、知人善任、主动让贤的宽阔胸襟和高尚品质。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马上就要高中毕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怀抱这样的大格局,去追逐我们心中的理想,去成就我们伟大的抱负。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下水文二】君子高风鲍叔牙

高红霞老师

中学时读到管鲍分金的故事,对鲍叔牙的宽宏甚为佩服;做语文老师时,每次讲到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并且甘居管仲之下时,对鲍叔牙这样的人品叹赏不已;今天看到高考作文题目,再次触发了对鲍叔牙君子高风的钦慕之情。

知人者智。史书记载,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从这段文字可看出,管仲多取财物,遇战而怯,谋事多不成,幽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