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秦州方言的声韵调及特点
普通话声调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普通话声调的特点和学习方法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形式,也叫字调。
声调同声母、韵母一样,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声调主要决定于音高,同一个人的不同的音高变化是由控制声带的松紧决定的。
声带越紧,声调越高;声带越松,声调越低。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普通话声调的特点和学习方法,欢迎借鉴参考。
(1)阴平:阴平调值是55,发音时声带始终是拉紧,声音又高又平,阴平有为其它三个声调定高低的作用,如果阴平调值掌握不好,会影响其他声调的发音。
有些人阴平读得过低或过高,造成去声降不下来,阳平高不上去的毛病。
练习阴平,可先用单韵母读出高、中、低三种不同的平调,体会发高音时声带拉紧,发低音时声带放松的不同感觉。
这种练习不但可以比较出阴平的高平调值,而且可以训练控制声带松紧的技能,为掌握好复杂的升、降、曲三种声调打下基础。
(2)阳平:阳平调值是35,发音时声带由不松不紧,逐渐拉紧,声音由不高不低升到最高。
多数人读不好这个调值是高音升不上去,主要原因是起点太高,声带已相当紧了,无法再紧,音高也就不能再升。
纠正的方法是设法把声带放松,然后再拉紧。
可以先读一个去声,把声带放松,紧接着读一个升调,这样可以读出接近阳平的调值。
多读去声和阳平相连的词语,有助于练好阳平。
(3)上声:上声调值是214,发音时声带由较送慢慢到最松,再很快地拉紧。
声音由较低慢慢到最低,再快速升高。
在朗读和谈话中,上声的基本调值出现的机会很少,经常出现的是变化之后的调值。
但是基本调值是变化的基础,掌握了基本调值才能掌握它的变化,所以首先应读准上声的本调。
读上声时主要的问题是起点高,降不下来,给人的感觉是拐弯不够大,也有的人虽有拐弯,但前面下降的部分太短,后面上升的部分太长。
练习上声时,首先应设法把声带放松,使声调的起点降低,并尽量把低音部分拖长。
可以先读一个去声,以帮助放松声带和增加前半段的长度,气流不中断,紧接着念个短促的升调,就能读出较正确的上声了。
(4)去声:去声调值是51,发音时声带先拉紧,后放松,声音从最高降到最低。
秦州小曲曲调特征之谈

秦州小曲曲调特征之谈一、秦州小曲概述(一)秦州小曲简述秦州小曲最早称曲子弹唱,是流行于秦州全境的一种民间曲艺演唱形式。
最开始流行于先秦游牧地区随后发展到农耕时代被人们称为“田野之歌”。
后来随着人们对节庆日的庆祝乡间则流传着一种边演边唱的曲艺活动被当地人称为农村“黑社火”,秦州小曲则是在黑社火上发展而来。
在秦州这片土地上,人们对于过节有着浓厚的气氛,每逢过节都会演唱小曲来祭祀祖先与神灵,因此小曲”本身就是为祭天地、先人的一种民间祭祀乐舞。
秦州小曲主要的伴奏乐器为三弦且是一个人自弹自唱,又被称为“曲子彈唱”。
因此秦州小曲被普遍称为“曲子”“小曲子”。
秦州小曲以生活小事、民间习俗、农村生活故事、才子佳人及爱情故事为题材;以诙谐幽默的方言、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和极具特色的韵律形象而生动地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景象,深受人们的喜爱,直至今日仍流传于秦州的大街小巷。
秦州小曲形成的确切年代无可考证,但从《史记·李斯传·谏逐客书》记载:“夫击瓮、叩缶、弹琴、博髀,而歌呜呼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汉书·扬传》亦载:“家本秦地,能为秦声。
”唐代诗人岑参的《醉后戏与赵哥儿》一诗、清代姚弘谊《鹤月谣笙序》《张楚叔、吴骚合编小序》《许当世序吴骚二集》、明代作家王骥德《曲律》等中都详细记载中可以找到秦州小曲的影子。
(二)秦州小曲历史沿革根据笔者搜集资料就采访当地的民间艺人得知,小曲传入秦州大致分为两个途径。
1、小曲从陕西传入秦州。
据当地的老艺人回忆陕西眉户剧与碗碗腔都与都影响着秦州小曲。
2、小曲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由西向东传入秦州。
如秦州小曲中有些曲牌与临夏、青海一带的花儿相似。
如“二呱子赶车”“割麦”“蓝桥担水”“走宁夏”等。
据秦州老艺人刘文锦讲,他十几岁时,特别爱好秦州小曲,每当河州(现在临夏)小曲来秦州台演出,他每天都认真向演员学习河洲小曲,每逢秦州节庆时便与大家跳秧歌便跳秧歌,因而吸引当地许多曲艺爱好者前来观摩。
试论秦州方言的声韵调及特点

试论秦州方言的声韵调及特点秦州区地处甘肃省东南部,是天水市市政府驻地,秦州方言隶属于天水方言,而天水方言又属中原官话。
秦州方言作为天水方言的次方言有自己的特点,本文试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来探讨秦州方言的特点,并指出秦州方言片的人们在学习普通话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标签:普通话秦州方言声母韵母声调秦州区地处甘肃省东南部,位于渭河支流和西汉水上游,是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
地势呈西高东低,东西55公里,南北64公里,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总人口63.86万。
现为天水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陇东南最大的交通枢纽和商品物资集散地,受西安、兰州两大城市的双向辐射,是联系西北与中原、西南的交通枢纽。
因而秦州方言呈现出独有的语言特点,秦州话有29个声母、31个韵母,3个声调。
一、声母秦州方言一般是29个声母(包括零声母)P布比边p‘白倍鼻m马面门f飞饭法v吴万文t大多到t‘道夺蛋n年女牛l脑吕男ts挣站左ts‘皂草茶s沙生谁z柔揉扔t?正展粥t?‘赵知车?舍上石?热日人t?猪主装t?‘吹春初?说书刷?如褥润t?鸡见叫t?‘起旧妗?学肃俗k个街高k‘柜跪口?饿我安x下鞋杏?爷羊远(一)声母音值及说明1.[v]唇齿浊擦音。
普通话的u自成音节时通常可读成零声母,亦可读成前带半元音[w?],而秦州方言则读成前加[v],如“无”“午”等字。
2.普通话中的声母m为双唇音,而秦州方言把此音发成唇齿音[?],如“馍”“模”“摸”等字。
比较特殊的是普通话u自成音节的某些字,天水方言亦读成前加[?]的音节,如“窗玻璃有水蒸气雾的很”中的“雾”,表示“心烦”义的“麻杌”中的“杌”,秦州人读成[?u]。
王力认为现代汉语零声母u是由m演进而成的,这大概是u读[?]的理论根据。
3.关于n、l。
天水方言n和l不分,这是传统的认识,但事实上这种提法过于笼统。
通过对天水方言的分析,发现n、l在齐齿呼前区别得很清楚,如“牛——流”“年——连”“娘——凉”“豪——列”“你——里”等。
宝鸡话声调系统特点研究

宝鸡话声调系统特点研究宝鸡话是陕西的一种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它是以陕西的宝鸡市为中心,在周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方言。
宝鸡话在发音、声调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下面将从声调、音节结构和变调等方面对宝鸡话的特点进行研究。
首先,宝鸡话的声调系统是一种双调系统,即平声和仄声。
平声是指发音时声带振动平稳,音调不上升也不下降,声音轻松平缓,常用于句尾以及连接词语等位置;仄声则是声带振动有起伏,音调常常上升或下降,声音有一定的节奏感和力度,常用于句首或者单音节词语等位置。
宝鸡话的这种双调系统使得宝鸡话具有独特的韵律美感。
其次,宝鸡话的音节结构也有一定的特点。
宝鸡话的音节多为单音节或双音节,较少出现多音节的音节结构。
单音节的音节结构大多呈开音节,即以辅音开头,元音结尾,如“卡、哈”等;双音节的音节结构则在开音节的基础上加入另外一个辅音,如“奔、奎”。
最后,宝鸡话的变调现象也是该方言的一个特点。
在一些情况下,宝鸡话的音调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声调模式。
例如,在宝鸡话中,一些单音节词语,当它们出现在句子的末尾时,声调会上升,即由平声变为仄声;而当这些单音节词语作为句子的主语时,声调则会下降,即由仄声变为平声。
这种变调现象使得宝鸡话的语音节奏更加丰富多样化。
综上所述,宝鸡话的声调系统具有双调系统的特点,音节结构以单音节和双音节较为常见,而且它也具有一定的变调现象。
这些特点使得宝鸡话在陕西方言中独具一格,更加丰富多样化。
研究宝鸡话的声调系统特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宝鸡话的发展和演变,对于保护和传承宝鸡话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天水地区方言声母误读及辨正

口呼
,
,
合 口 呼 韵 母 相拼 的 音 节相 混 发 音器 官
n
。
撮
呼韵 母 相拼 的 音 节 一 般 不 会 相 混
,
。
可见
天水
话 误 读 这 两 个声 母 的 主 要 原 因是 由 于 长期 养成 了 错 误 的 发 音 习 惯
从 而 不 能 正 确 挥指 自 己的
和 1的 发音 有相 同的 地 方
n o n “
相混
”
,
如 普通 话 中 的
o
n
“
” 能 耐
n 如 (
g
“
n
币 )
n
1县 g l `
n
”
;
普 遍 话 中的
,
“
轰隆 隆
口
(h
g
o l
n
g l
,
o u
g )
天 水 话 有 时读 作
h6
g
g
n
o n
g
”
。
但 天 水 话 并 不 是 把所 有带这 两 个声 母 的 音节读 错 而 是 把这 两 个声母 同开 齐 同齿 呼
邱 雍所 编 的 韵书
《广 韵 》
:
,
把 汉 语 声母 归纳 为 四 系 十 二 组
,
其中
“
知系
三 组声 母在 普 通 话 语音 中 的 演变规 律如 下
古
尸 母
知
组
澄
庄 庄
z
组 崇
e
章 生
s
组 船
s
知
z
{
e
彻
h
初
e
章
甘肃方言语音特点及语音训练(转)

甘肃方言语音特点及语音训练(转)甘肃方言语音特点及语音训练1.声母甘肃方言的声母同普通话声母不尽相同(参看附录1“甘肃部分地区方言声母与普通话声母对照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零声母字较普通话少普通话四呼中都有零声母字。
尽管实际发音时,这些零声母音节开头常带有一定的摩擦,但这种摩擦音比较轻微,有时明显,有时下太明显,所以声母位置是个“虚位”。
甘肃方言将普通话的一部分零声母字读成了有辅音声母的字。
大致情况如下:①不少地方将开口呼零声母字前加上了声母n或ng。
例如:“安”、“挨”、“傲”、“恩”、“欧”等字,在甘肃临夏、平凉、庆阳等地加上了n声母,而在定西、天水、武都等地则加上了nag声母。
还有其他特殊情况,如甘谷人读“爱”、“额”等字,前边加上g声母,兰州人在“饿”字前加上了v(唇齿浊擦音)声母。
②合口呼零声母字,如“我”、“文”、“屋”、“歪”、“忘”、“翁”等字,几乎在甘肃所有地区都将音节开头的音读作唇齿浊擦音v。
③部分齐齿呼零声母字,如“牙”、“眼”、“咬”、“硬”、“业”等字,在甘肃定西、天水、武都等方言中,前边都加了个舌面浊鼻音[]。
要纠正这类方音现象,须注意两点:一是记住哪些字是普通话中的零声母字,发音时注意去掉方言中的辅音声母。
若是以u起头的字,发音时尽量拢圆双唇,别让上齿与下唇接触,减少摩擦。
二是记住普通话中没有“v”、“[]”这两个声母。
【发音训练】开口呼零声母+各呼零声母:恩爱偶尔阿姨安逸熬夜恶意扼要而已欧阳安稳安慰额外讹误耳闻哀怨按语阿谀厄运恩怨齐齿呼零声母十各呼零声母:牙龈哑语压抑营业业务沿岸阴暗银耳幼儿因而友爱婴儿诱饵演义艳阳洋溢扬言谣言耀眼野营医药意义阴影友谊眼窝厌恶延误药物夜晚仰望遗忘疑问贻误以外以为义务译文异物因为引文鹦鹉游园游玩演员谚语养育应用忧郁合口呼零声母+各呼零声母:玩偶晚安万恶巍峨问安外延外因蜿蜒喂养丸药万—汪洋威严伟业文言文艺乌鸦呜咽无疑武艺午夜外围外文外屋玩味万物忘我威望威武文物无畏外语委员谓语无援蛙泳妄为委婉慰问娃娃撮口呼零声母+各呼零声母:余额鱼饵悦耳庸医拥有用意鱼鹰渔业语言语音雨衣寓言寓意预约鸳鸯园艺原野原因原样怨言月牙乐音云游运营愿望欲望鱼网冤枉原文援外云雾韵味永远踊跃用语愉悦御用运用孕育愿意(2)舌尖鼻音与边音混读普通话中舌尖浊鼻音n与舌尖浊边音l,二者发音部位相同,都是舌尖与上齿龈形成阻碍,但发音方法有别。
论秦州小曲的地域特点及艺术传承

天水地处渭河谷地,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的诞生地,又是古秦文化的发祥地。
东以关山为屏,与秦川隔山相望,南靠秦岭为障,连绵陇南山地。
秦州小曲作为天水民间说唱音乐的代表,其曲调鲜明、节奏明快、韵味十足,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文化。
它以说唱为主,配以承载着悠久历史文化和地方风土人情的词文、武术和民间器乐组合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民间曲艺表演形式。
然其传承常以口传心授为主,本身没有更好地挖掘和保存,导致大量优秀传统曲目及脍炙人口的唱词剧目面临失传的局面。
因此,重视和保护地方民间音乐,俨然成为新时代音乐工作者共同的使命。
一尧秦州小曲历史沿革在商代,天水一带是秦人的聚居地。
秦人先祖赢非子在此牧马有功,于公元前890年,被周孝王封邑于秦亭。
秦人在此繁衍生息,镇守华夏西陲,抵御犬戎。
后来周王室衰微,兵强马壮的秦人蜂拥而入,将关中平原彻底纳入秦国版图,秦国成为春秋列强之一,秦人也正式融入华夏族。
天水作为秦国发源地,《史记·秦本纪》中记载:“(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
”秦国于公元前688年在此设邽县、冀县,天水是中国历史上建县最早的地方,为全国郡治肇始之地。
秦州小曲,是流传于天水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俗名“小曲儿”,又称秦州曲子戏,在古代被称为“秦声”,是乡土社戏和社火曲儿的总称[1]。
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西周时期,《诗经·秦风》中《车邻》《四臷》《小戎》等均是早期歌颂秦人文化生活的诗歌[2]。
它由先秦游牧民族地区的劳动号子演变成农耕时期的田野牧歌,再演变为农村民歌,最后由乡村民歌演化为早期的乡土社戏,也就是后来的地方社火或秧歌。
由于其主要在甘肃秦州传唱,地域色彩浓厚,因此把这一带所流传的小曲称为“秦州小曲”。
《史记·李斯传·谏逐客书》中有描述秦州小曲弹唱情境:“夫击瓮、叩缶、弹筝、博髀,而歌呜呼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3]诗人岑参在秦州观看一曲之后,便作《醉后戏与赵歌儿》诗一首,描写聆听秦州小曲的心境:“秦州歌儿歌调苦,偏能立唱濮阳女。
泰州方言区的特点

泰州话泰州话,即泰州方言圈所使用的地方话。
泰州方言圈,学术上一般称之为泰如(泰州-如皋)方言片或通泰(南通-泰州)方言片,为下江官话(也称江淮官话)的一个亚区。
泰州方言圈含泰州、姜堰、泰兴、兴化、海安、如皋、如东(西北部)、东台、大丰等县市,覆盖了泰州、南通、盐城三个地级市,总人口大概900万。
位于江苏中部核心地区,其地理位置是东面大海,南临长江,北望淮河,西接扬州。
就历史上而言,这里以前都是属于泰州管辖的区域,这是这片区域为“泰州方言圈”的原因。
目录泰州方言圈影响因素泰州方言圈影响因素展开泰州方言圈概况泰州方言圈自地级泰州被撤销之后,长期处于扬州、南通、盐城三市的边缘地带。
因为没有中心城市的依托,其文化也呈衰落迹象。
好在1996年,泰州从扬州脱离,重新升格为地级市。
在沉寂50年后,终于又有了说泰州方言的地级市了。
但形势依然不够乐观。
泰州城位于整个泰州方言圈的最西边,其西侧紧贴扬州的江都,而江都则是讲扬州话的。
所以,泰州方言圈的“带头大哥”泰州自己却恰恰处于整个方言圈最危险的边缘地带,直接面临着被扬州话同化的危险。
江苏长江淮河之间的绝大多数地区都是讲扬州话的,泰州话则蜷缩在江苏的东南一隅,整体形势上是“敌强我弱”。
另外,强势的普通话则无时无刻不在瓦解泰州方言,而泰州方言的“普通话化”基本上也可以说就是“扬州话化”,因为扬州话比泰州话更接近普通话。
泰州方言圈只有向东是可拓展的,如海安、东台、大丰等地的东部滩涂区,因为其东部就是大海,并无其它方言的围堵。
但这些地区现在却分属南通和盐城,这样的行政区划无时无刻不在瓦解其对泰州方言圈的向心力。
1996年,江苏省向国家申请把泰州(原属扬州)、东台(原属盐城)和宿迁(原属淮安)三市升格为地级市。
结果泰州和宿迁升地成功,而东台升地则被搁置。
据说,东台的得名是源自“东泰”,即“泰州东乡”的意思,后来的海安、大丰(原名台北)都是从东台析置而成的。
元末明初与朱元璋争夺天下的“吴王”张士诚、明朝“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史书上都说其为泰州人,但事实上他们是现在的东台(大丰)人,只因当时东台属于泰州。
秦州小曲《绣荷包》的歌唱声学初探

秦州小曲《绣荷包》的歌唱声学初探作者:陈国强来源:《内蒙古教育·科研版》2017年第02期摘要: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研究方法,以一首秦州小曲《绣荷包》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秦州小曲歌唱语音信号的采集,分别提取能量、基频、共振峰等参数,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语音信号的能量、基频等声学表现进行分析,初步探索秦州小曲的演唱技巧和参数范畴,为秦州小曲的保护和演唱教学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秦州小曲;声学分析;实验语音学秦州小曲是古老的乡土社戏遗存下来的一枚活化石,原先是先秦游牧民族生产劳动过程中传唱的一种歌谣,那时就叫作山歌,即山野之歌。
它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变化,兴衰沉浮。
长久以来,它活跃在广大农村和穷乡僻壤,从来没有登上过大雅之堂和戏剧舞台,是在民间祭祀活动和群众自娱自乐的秧歌社戏中演唱表演,是一项地地道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天水还有武山民歌、秦安老调、付川小曲、甘谷小曲、甘谷道情、秦州小曲和秦州民歌以及清水道情等,都是以曲牌体演唱的民间歌曲。
秦州小曲曲调极为丰富,主基调就是曲牌体,现存九弓十八调,调韵悠扬委婉,优美动听,还带有一丝凄苦之音。
“小曲”节目都有人物故事情节,唱腔多变,风格迥异,传统剧目繁杂。
它全部是反映秦州先民生活情调、风土人情和历史风貌的,又以地方方言演唱,乡土气息十分浓郁。
所以我们把秦州小曲称作乡土、乡音、乡情文化的载体。
秦州小曲,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风尘,在千百年的传承过程中,虽然数起数落,但薪火相传,仍然深受群众的喜爱,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文化。
之所以称它是民间文化瑰宝,是因为它继承了地方方言中的文化脉络,传承着丰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又是研究西部戏曲历史以及秦腔、眉户等戏剧发展史的一个典型史实依据,是西部戏曲史上的一枚活化石。
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文化生活受到光电技术发展的冲击,会小曲的老艺人逐年减少,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新一代传承人越来越少。
使秦州小曲的传承与发展受到挑战,如何保护与发展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天水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天水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学生姓名***学号*********院(系)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时间2012 年 6 月 6 日摘要中国方言文化博大精深,本文以天水地区方言为例,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这三方面来展开介绍,因地域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特殊的语言。
首先,语音方面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元音韵母方面,天水方言中“a”与“o”发音不同于普通话,其余元音发音与普通话相同,韵母中的后鼻音经常被误读做前鼻音。
第二,是辅音与声母,天水方言中多将不送气的音发成送气的音,在双唇音、舌面音、舌根音中都有例证。
第三,是声调方面,天水方言的声调调值不同于普通话,阴平(31)、阳平(24)、上声(53)、去声(44)。
其次,词汇方面,从名词、动词、形容词三个方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方言词汇。
最后是语法方面,通过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词和助词“下”“着”等方面论述天水方言在语法方面的特殊用法。
关键词:普通话天水方言语音词汇语法AbstractChinese dialect culture broad and profound, the Tianshui area dialect, mainly from the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grammar these three aspects are introduced, due to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appear distinct from the rest of the special language.First, pronunciation differences with Mandarin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ree aspects, first, vowel, Tianshui dialect " a" and" O" sounds different from putonghua, the remaining vowel pronunciation and Mandarin in the same, the vowels in nasal frequently misunderstood before nasals. In second, is a consonant and consonant, Tianshui dialect will not aspirated phonemes aspirated sounds, the bilabial, alveolo-palatal, velar are examples of. In third, is a tone, the tone is different from the Mandarin dialect tone, tone, rising tone (31) (24), one (53), III (44). Second, lexical aspect, from the noun, verb, adjective three areas listed some common dialect vocabulary. The last is the grammar, by statement, question, sigh, imperative modal verbs and auxiliaries .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pecial usage of the dialect in terms of grammar.Key Words:Mandarin Chinese Tianshui dialect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Grammar目录1.引言 (5)2.语音方面 (5)2.1元音和韵母 (5)2.2辅音和声母 (6)2.3声调方面 (6)3.词汇 (7)3.1名词 (7)3.1.1人及器官的名称 (7)3.1.2 器物名称 (8)3.1.3 民俗称谓 (8)3.1.4 与农事有关的称谓 (9)3.2 动词 (9)3.3形容词 (10)3.4固定短语 (11)3.4.1 特殊方言词汇 (11)3.4.2 歇后语 (12)4. 语法方面 (12)4.1语气词 (12)4.1.1 陈述语气语气词 (12)4.1.2 疑问语气语气词 (13)4.1.3 祈使语气语气词 (13)4.1.4 感叹语气语气词 (13)4.2助词 (14)4.2.1 “下[xa51]” (14)4.2.2 助词“着” (15)4.2.3 助词“么” (16)4.2.4 助词“呀”、“散” (16)4.2.5 语气助词“昂” (16)5. 结语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1.引言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一种十分奇特的语言。
天水方言

常用天水方言考释【内容提要】本文就一些常用的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天水方言做了考释和介绍。
【关键词】天水方言;考释甘肃天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方言的文化积淀十分厚实。
许多至今仍广泛使用的方言词汇,在大量古代典籍和诗词曲语中,尤其是宋元以来的白话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经常阅读到,如《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这些常用方言词汇,其表情达意的准确生动,刻画事物的形象传神,句式结构的简洁明快,语言韵律的悦耳上口,以及用字的浅显通俗,不仅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日常交际的需要,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量,成为天水人语言交际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
我们应该在学好普通话的基础上,多多关注天水方言,积极收集、整理、介绍一些常用方言,并通过认真研究,总结天水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使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天水人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使广大外地朋友也能更多地了解和掌握常用天水方言的形、音、义,从而更好地促进天水的对外开放和沟通交流,有效地推广和使用普通话。
这也是学习研究天水方言的最终目的之一。
下面笔者仅就一些常用天水方言略做考释和介绍:一、单音节天水方言罨,现代汉语读yǎn(掩)。
用作名词时,指捕鸟、捕鱼的网,用作动词时,既指用罨逋取,如左思《蜀都赋》:“罨翡翠。
”也有敷、覆盖的意思。
医疗方法中有“热罨”、“冷罨”,即热敷法、冷敷法。
在天水方言中,“罨”读àn(暗),有堵住、遮住或封闭起来等义。
如:“罨着嘴笑”,“放到罐子里罨住,免得跑味”。
有时特指用手把药送到嘴里吞服的动作,例《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三回:“先将符药一把罨在口内,急把酒来大呷半碗。
”天水方言现仍常用此义。
碴,读chā(插)天水方言指烹饪食品的一种方法,即边煮边搅,多用于加工粘稠的食品,有煮、熬的意思。
如:“把面撒到开水锅里,再馇一会儿就熟了。
”又,“今天是腊月八,中午咱馇点稀米饭吃吧!”(稀米饭即天水人的腊八粥。
秦安小曲唱词特征-精品文档资料

秦安小曲唱词特征-精品文档资料秦安小曲唱词特征秦安小曲不仅曲牌丰富完整,而且它的曲本唱词结构、韵辙和平仄也有一定的规则和规律,句式结构除了很规整的五言、六言、七言体外,更多的是长短句的杂言体结构。
唱词按固定曲牌填词是它的显明特点。
由于唱词是依曲牌的形式而填词,因此唱词还要依故事的情节和内容的需要而变化,是相对的有规则和有规律。
也就是说,有时会在同样的曲牌下,因为曲本或故事的不同,句子的字数会不尽相同。
根据对秦安小曲曲本的整理和了解,曲本句式结构和唱词结构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1两句体结构曲牌[上属乐]和[下属乐],在曲目《大拣柴》中,唱词结构为7、8字或7、7字,如:上属乐:“大叫相公休要走,我姑娘还要问根由。
”下属乐:“问他名来问他姓,再问他家住在何村?”下属乐:“问他送的是哪个?再问他在监在黉门?”下属乐:“问他的父母在不在?问他兄弟有几人?”下属乐:“问他青春有几岁?问他娶妻还未娶?”此外,在曲牌[上属乐]和[下属乐]中,更多的句式结构还是四句体,也有六句体、八句体、十句体、十二句体的句式结构。
2三句体结构曲牌[三字头]均由三个句子构成,唱词结构为3、3、7字的,如曲目《陈姑儿赶船》中:叫艄公,快快行,赶上潘郎送一程。
唱词结构为3、3、8字的,如在曲目《亚仙刺目》中:李亚仙,泪不干,盼郑郎盼的两眼酸。
离别后,有数年,想郑郎想的再团圆。
唱词结构为3、3、10字的,如曲目《皇姑出家》中:有皇姑,上殿来,上殿来要见康熙王主公。
三句体结构的还有曲牌[小五更],如曲目《皇姑出家》中:我今天离了皇宫院,好似凤凰离了昆仑山,又好似出水蛟龙困沙滩。
3四句体结构。
曲牌[越调]均由四个句子构成,唱词结构为5、5、8、7字的,如曲《玩棋》中:夜夜不耐烦,拷打问丫环,叫两声丫环忙开关,弟妹二人进花园。
唱词结构为5、5、7、8字的,曲目《张生上京》中:张生要上京,为去求功名,莺莺红娘来饯行,酒宴摆在十里长亭。
方言学-方言分区 (声母韵母声调特点)文学语言专业

方言区
声母方面
韵母方面
声调方面
北方方言
(官话方言)
1)古全浊声母变清声母,塞音萨塞擦音声母中平声字读送气音,仄声字读不送气音;例如:
太原话为代表
徽语
皖南的黄山以南,新安江流域旧徽州府和浙江旧严州府大部及江西旧饶州府小部地区,四周跟吴语、赣语及江淮官话区毗连。
有人认为应归入吴方言
平话
广西部分地区使用,以柳州为界,分桂北和桂南两片,但二者之间差别很大。
新湘语长沙话
老湘语娄邵片
闽方言
闽语或福佬话
通行于福建、广东、海南、台湾四省,和浙南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个别地区。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使用人口5500余万。
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粤方言
通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地。使用人口4000万。
广州话为代表
晋语
山西大部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内蒙古河套地区等邻近山西的保留古入声的地。
闽南保留古韵尾多,共有“-p,-t,-k,-,-n,-m,-n”七种辅音尾;
2)闽北闽中①多无塞音只有鼻音尾,②不少地区无撮口呼
闽语都有入声,调类一般有6-8个。厦门话有7个。
粤方言
粤语、广东话、
广府话、白话
1)古“非”组字与“晓“母合口一二
等字念f-。
2)古“疑“母一二等字念声;
3)古“微、明”两母合流为m-;
1)大部分地区无撮口呼韵母,撮口呼混入齐齿呼。
2)各地不同程度的保留着古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
秦州方言特色时间副词初探

秦州方言特色时间副词初探张璇(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上海200030)[摘要]时间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下的一个小类,对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研究已有百家之言。
但对于方言中时间副词的探讨不多。
本文依据张谊生老师的时间副词理论体系,对秦州方言中“一径”、“阔立马擦”、“过家”、“阿搭子”、“可”等带有浓重地方特点的时间副词做了探源和分析。
通过考察发现,天水秦州方言的时间副词各有其特点,并且保留了一部分受外来语影响的词汇和古汉语词汇。
[关键词]天水秦州;方言;时间副词[中图分类号]H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198(2021)02-0094-04天水是甘肃第二大城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显示,天水方言处于中原官话区。
天水市下辖两区五县,市县方言语音差异较大,词汇、语法上也有一定的不同。
因此,天水方言虽属中原官话,但向下细分又可分出秦陇和陇中两个小片。
而本文主要探讨的天水秦州区方言(以下简称“秦州方言”),是天水市市区方言,属陇中小片。
秦州方言中的时间副词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目前却少见相关的研究成果。
本文拟对秦州方言中常用的特色时间副词进行描写和分析。
时间副词表示事物或者动作发生的时间或频率。
张谊生在《现代汉语副词探索》中从三个层级、四个角度探究归纳了时间副词在时制、时体、时频、时序四个方面的差异和特征,并以此将时间副词分为表时副词、表频副词、和表序副词三大类;进一步从语用的角度将表时副词分为时制副词和时体副词,将表频副词分为高频、中频和低频副词,将表序副词分为表次序副词和表重复副词。
本文依照这一分类标准,在进行了实地的方言调查和参考相关语料的基础上,对秦州方言中一些常用且具方言特色的时间副词进行划分和整理。
现分述如下:一、表时副词(一)时制副词时制副词表示“事件所涉及的是过去、将来、现在、恒常等指示性的具体时间”。
时制副词又按事件在时轴上所占时间的长短分为:表时段的和表时点的。
普通话的声调及声调辩证的训练课件

坚持以实践为主,多参与口语交流和朗读等活动,提高声调感知 和运用能力。
互动交流
加强与他人的互动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正,共同提高普通话 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调值不到位,调类混淆。
解决方案
加强音高训练,例如通过模仿、跟读等方式来纠正调值不到位的问题;对于调类混淆,可采用对比训练,突出不 同调类的差异。
吴方言区声调问题及解决方案
主要问题
调类数目不一,有复杂的多调类现象;调值 差异大,存在不同于普通话的中多个调 类归并为普通话中的四个调类;对于调值差 异,可通过音高和音长的调整来逐渐接近普 通话的调值。
要点二
经验分享
邀请有学习心得的学生分享学习方法和经验,促进同学间 互相学习。
课堂练习与纠正发音
发音练习
教师示范正确发音,学生跟读, 注意音高、音长和音强的变化。
录音自评
学生录音后自评发音,找出问题 所在,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互动纠正
学生之间互相纠正发音,提高发 音准确性和自信心。
教师点评与总结反馈
粤方言区声调问题及解决方案
主要问题
存在复杂的调类及调值现象,且调值差异大 ;存在不同于普通话的入声调。
解决方案
针对复杂的调类和调值现象,可进行分解训 练,逐个突破;对于入声调,可通过对比训 练来突出其与普通话声调的不同,并进行转
换训练。
06
互动环节与课堂练习
小组讨论与分享经验
要点一
分组讨论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就普通话声调的重要性、学习难点等 进行讨论,加深理解。
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发音练习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 出改进建议。
秦州小曲的演唱特色浅谈

2020-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秦州小曲的演唱特色浅谈王丽丽(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音乐系,广东广州510275)摘要:本文运用访谈、音乐人类学研究方法和田野调查方式,对秦州小曲的演唱特点、发音特点、秦州小曲的情感表达三个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秦州小曲;演唱;特色中图分类号:I23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2-0089-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2.044一、秦州小曲简介秦州小曲是流传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的一种民间小曲。
作为秦州民间艺术无论是发音特点、演唱特色还是情感表达,都是当地民间艺术的活化石。
笔者通过对当地民间艺人的采访和秦州小曲基本的表现形态来分析秦州小曲演唱特色,试图探究秦州小曲变化当中,当地人民在生活民俗等方面的变化。
要求掌握这些变化规律,我们一定要向老一辈的民间艺人很好的学习。
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之后,慢慢就掌握了。
但这些变化不管是从哪方面引起的,在变化时,对这个曲子的情趣、味道,始终要保持它原来的面貌。
就是说“岗调”要像“岗调”……而不走味。
如梁秋燕一剧中,秋燕所唱的两段词都是以“岗调”来唱的。
但由于语言音节,字音的音韵、上、下句字数不同,而使曲调在节奏上,音的高度进行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然而听起来还是“岗调”的味道。
不管唱调在行腔中有多少变化,而“岗调”上句的落音总是“la”,下句落音总是“re”。
如果变了这两个音,那曲调的性格面貌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当然,如果剧情需要而经过改编的曲子,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但,不管怎么样也要和小曲的音乐风格、情调相统一的。
其次是这个剧中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而引起的曲调变化。
如梁秋燕一曲中,秋燕在劝父时所唱的三段“西京调”。
在第一、二段唱词中,梁秋燕通过述说家庭过去生活的贫穷,自己如何起鸡叫睡半夜的拼命干活,并且,从来没有跟爹爹顶过嘴,而今天只为贪图钱财,不顾女儿愿不愿意,竟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卖给人家作媳妇,于心何安,因而当女演员唱到“到今日为钱财把女儿打骂,从今后不让我来进咱的家”时,演员的情绪就要有些激动,要把对她爹爹这种不仁道的行为充满忿恨,因而在歌唱时就要很自然地流露出强烈的反抗和批评之情来。
天水方言父母称谓的共时分布及历史层次

“母” “妈” “娘”①。 按父称和母称使用时的组配情况,可将天水方
言父母称谓分为五组(见表1)。 表1天水方言父母称谓词及其组配
组别
父亲
母亲
A
爸(爸)
[pa,3]/[pa13pa]
妈
[m』]
B
大(大)
[ta,3]/[ta,3ta]
妈
[ma51]
C
大
[ta13]
娘2
[nia,3l
D
爷
[i岀]
(阿)娘1
“父一母”,各组称谓在构词能力、使用场合、使用群体和使用频度等方面均体现出明显的差异。通过文献中相关
称谓词的出现年代及其使用情况的梳理,5组父母称谓的历史层次由早到晚分别为:“父一母/爸一妈”“爷一娘J'
“爹"和一娘爹*初|大一娘爸一妈”。父母称谓的历史层次和使用频度间存在较为严整的对应关系:越是时
[nioQ13]
E
父
[fv44]
母
[mv53]
本表依使用频度的高低先后排列。A组可用为 面称和背称,面称多用重叠式,“爸(爸)”使用
人口主要为城区居民和乡村年轻人,即所谓新派;
B组可用为面称和背称,“大(大)”使用人口主 要为城区老年居民和乡村中老年人,即所谓老派;
秦州方言特色时间副词初探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 Time Adverbs in Qinzhou
Dialect
作者: 张璇[1]
作者机构: [1]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上海200030
出版物刊名: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94-97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期
主题词: 天水秦州;方言;时间副词
摘要:时间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下的一个小类,对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研究已有百家之言.但
对于方言中时间副词的探讨不多.本文依据张谊生老师的时间副词理论体系,对秦州方言中"一径"、"阔立马擦"、"过家"、"阿搭子"、"可"等带有浓重地方特点的时间副词做了探源和分析.通过考察发现,天水秦州方言的时间副词各有其特点,并且保留了一部分受外来语影响的词汇和古汉语词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4 [] S】f £为 舌 叶音 ,普 通 话 声 母 中没 有 这 四个 声 .t E ‘ 】 ] St L [ 母 ,其 它 方 言 中也 很 少 有 这 四个 声 母 , 因此 从 听 感 上 最 能 表 现 出 秦 州 方 言 的 发 音 特 色 , 学 习 普 通 话 纠 正 方 音 时要 把
唇 齿 音 【 ,如 “ ” “ ” “ ”等 字 。 比较 特 殊 的是 普 分 。其 实两 组 音 的发 音 原 理 是不 同 的 ,z 、c 、s是 舌 尖 后 ] 馍 模 摸 h h h 通话u 自成 音 节 的某 些 字 ,天 水方 言 亦 读 成 前J m] 音 节 , m[ 的 如 “ 玻璃 有 水 蒸气 雾 的很 ”中 的 “ ”,表 示 “ 烦 ”义 窗 雾 心 音 ,也 叫翘 舌 音 ,Z 、s 、c 是舌 尖 前 音 , 也 叫平 舌 音 。
在普通 话 中,这 两组声母可 以跟 开 口呼和 合 口呼韵母
的 “ 杌 ”中 的 “ ” ,秦 州人 读 成 [ u 。王 力认 为现 代 汉 相 拼 。z 、c 、s拼 合 口呼 声 母 的字 ,秦 州 方 言 中有 些 字 的 麻 杌 n ] 3 h h h 语 零 声母 U 由m演进 而 成 的 ,这 大 概是 U 是 读 ] 的理 论 根据 。 声母与普通话完全一致 ,如 “ 展、颤 、扇 ”等字 ,但有些字 3 关 于 n 。天 水 方 言n l 分 ,这 是传 统 的 认识 ,但 读 相 应 的z c s 母 ,如 “ 、产 、 山 ”等 字 。 后 面 的 这 . 、l 和 不 、 、 声 站 事 实 上 这 种 提 法 过 于 笼 统 。通 过 对 天 水 方 言 的 分 析 , 发 现
6 . 6 。现 为天 水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中心 ,陇 东 南 最 大 的 38万
交 通 枢 纽 和 商 品 物 资 集 散 地 ,受 西 安 、 兰 州 两 大 城 市 的 双 呼前 ,尤 其 在 开 口呼和 合 口呼 前n l 分 ,无 区别 意 义 的 作 和 不 向辐 射 , 是 联 系 西 北 与 中 原 、西 南 的 交 通 枢 纽 。 因 而 秦 州 用 。如 “ —— 兰 ” “ — — 老 ” “ — — 蓝 ” “ — — 男 脑 难 农 方 言 呈 现 出独 有 的 语 言 特 点 , 秦 州 话 有 2 个 声 母 、3 个 韵 龙 ” “ — — 赖 ” 等 。 9 1 奈
声 母 的 一 些 音 节 , 秦 州 . 舌
t 正展粥
峭 主装
t鸡 见 叫 k 街 高 个
a 羊 远 爷
t赵 知车 § ‘
c吹春初 J ‘
t‘ 旧妗 c起 k柜 跪 口 ‘
§ 舍上石
; 目人 热
J 说书刷
学 肃 俗
D 我安 饿
X 鞋 杏 下
等字 。 ( ) 秦 州 方 言 片 的 人 学 习 普 通 话 时 应 注 意 声 母 方 面 二
( )声母 音 值 及 说 明 一
1[】 齿 浊擦 音 。普 通 话 的u自成 音 节 时 通 常 可读 成零 的 问题 .v唇
声母 ,亦可读 成前 带半元音 [ ] wn ,而秦 州方言则读 成前加
关键词:普通话
秦 州方言
声母
韵母
声调
秦 州 区 地 处 甘 肃 省 东 南 部 , 位 于 渭 河 支 流 和 西 汉 水 上 这 个 字 在 天 水 方 言 中 读 成 n a , 而 且 只 读 1 a in 3 n, 不 读 i 游 , 是 黄 河 、长 江 两 大 流 域 的 分 水 岭 。地 势 呈 西 高 东 低 ,
方 言大都要派生 出一个辅 音, ] 就是其 中一个 。此音 出现
£ 如褥润
的 条 件 为 开 口呼 前 ,如 “ ” “ ” “ ” “ ” “ ” 挨 爱 崖 熬 安 等 字 。辅 音 n 它 出现 的条 件 与 嘲 不 同 ,一 般 在 齐 齿 呼前 , ,
如 “ ” “ ” “ ” “ ” “ ” “ ” “ ” “ ” 业 叶 芽 牙 眼 压 硬 仰
黟 语言 体 本 研究
试论 秦州方言 的声韵调 及特点
口 刘香琴
摘 要 :秦 州区地处甘 肃省东南部 ,是 天水市市政府驻地 ,秦州方言 隶属于天水方言 ,而天水方言又属 中原 官话 。秦州方言作 为天水方言 的次方言有 自己的特 点,本文试从 声、韵 、调三个方面来探讨秦 州方言的特点 ,并 指 出秦 州方言片的人们在 学习普通话 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东 西 5 公 里 ,南  ̄,4 里 , 总面 积 2 4 平 方 公 里 ,总 人 口 5 k 公 6 42
la ,也 说 明n l 齐 齿 呼 前 是 两个 音 位 ,不 过 “ ”字 天 in 和在 脸 水 方 言 与 普通 话 读 音 不 同 。 当n l 不 接 齐 齿 呼 时 , 即在 开 口呼 、合 口呼 以及 撮 口 和 后
【] v ,如 “ ” “ ”等 字 。 无 午
1z c 、s和 z c S .h、 h h 、 、
秦 州 方 言 片 的人 在 学 习 普通 话 时很 容 易 将 Z 、c 、 s声 h h h
2 普 通 话 中 的 声母 m为 双 唇 音 ,而 秦 州 方 言 把 此音 发成 母 的字 读 成 Z 、 s . 、c 声母 的字 , 也 就 是 平 时 说 的平 翘 舌音 不
v 吴万文 m马面门
n 女 牛 年 s 生 谁 沙
、
声 母
P 白倍鼻 ‘
t 夺 蛋 ‘ 道 t‘ 草 茶 s 皂
秦 州 方 言一 般 是 2 个 声母 ( 括零 声母 ) 9 包
P 比边 布
t 多 到 大 t 站 左 s 挣
f 飞饭法
l 吕男 脑 z 揉 扔 柔
它 相 应地 读 成 z 、c 、s 、r h h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