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研究综述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时代变迁,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博士生作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对象,其创新能力更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博士研究生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对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将对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进行综述,力求全面展现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如何?从过去的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在不断提高。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博士研究生人数和研究生教育质量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随着国家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政策的不断完善,博士生在学术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提升。

我国博士生创新团队和科研项目也在国际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博士研究生培养大多着重于理论知识和科研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些博士生在研究生阶段由于学术压力、论文发表等原因,容易出现创新能力的丧失或精神焦虑等问题。

一些博士生由于导师和科研团队的不当指导,也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潜力。

我国目前对于博士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也较为简单和定性,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也影响了博士生创新能力的真实水平。

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仍需更多的努力和创新。

针对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和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如何?学校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理论知识和科研技能的传授的要注重培养博士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鼓励博士生提出自主的研究命题和解决方案。

需要建立科学的博士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从创新意识、创新实践、创新成果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为博士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提供科学的指导方向。

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导师的科研创新水平和指导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发掘和培养博士生的创新潜力。

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研究

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研究

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创新已成为国家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的核心能力。

硕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对象,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当前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存在许多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师资力量不足、实践环境不够完善等。

因此,本文将围绕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展开深入研究,以期为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一、建设适宜的实践环境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搭建一个适宜的实践环境。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设实验室、工作室等实践基地,为硕士研究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场所;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产业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高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很有必要。

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入优秀的学术导师、企业专家等,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师生雏鹤联盟,通过学术交流、项目合作等形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提高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三、制定多样化的实践项目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制定多样化的实践项目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构思、实验、调研等方式,引导硕士研究生深入实践,锤炼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还可以开展学术竞赛等创新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和成长的平台。

四、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的综合评价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全链条的助力,而综合评价是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环节。

应该通过评定学术论文数量、实践项目成果、比赛获奖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具有综合性和可操作性。

五、提升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离不开实践能力的提升。

应该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和训练,通过实践课程、实习环节、项目研究等方式,提高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同时,还可以通过实践导师或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空间,加快创新能力的提升。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清 晰 。 . 研 职
1引 言 .
研 究 生 是 国 家 未 来 创 新 的 中 坚 力 量 。研 究 生 创 新 能 力 是 国 家 创 新 体 系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育 部 在 《 向2 教 面 1 世 纪 教 育 振 兴 行 动 计 划 》 中 提 出 : 瞄 准 国 家 创 新 体 系 “ 的 目标 ,培 养 造 就 一 批 高 水 平 的 具 有 创 新 能 力 的 人 才 。 ” 新 能力 是 创 新 型 人 才 所 应 具 备 的 最 基 本 素 质 , 创 培 养 和 提 高 我 国 高 层 次 人 才 的创 新 能 力 是 增 强 国家 自
2 11 回 答 毕 业 后 从 事 的 工 作 与 发 展 方 向 问 题 时 , . 在 .
国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重 点 由规 模 扩 张 转 向质 量 提 升 的迫 切
需 要 , 实 施 科 教 兴 国 、 才 强 国 战 略 的 必 然 选 择 …。 是 人
目前 。 研 究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研 究 已 经 成 为 热 点 综 合 对
主创 新 能 力 和 建 设 创 新 型 国家 的 战 略 举 措 。是 实 现 我
在调 查 中我们 发 现 , 为研 究 生 教育 的主 体 , 数 研 作 多 究生 能 够 把握 自己的发 展 方 向 ,对未 来 发 展 有 比较清 晰 的定 位 , 具 有 一定 的功 利性 。这表 现 在 以下 几 点 。 但
查 研 究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模 式
现状

工作 经验
有 :6 7 1 . %
无 :3 3 8 .%
调查 从 “ 研 究 生分 类 培 养 的认 识 ” “ 研究 生 创 新 对 、对 能力 的认识 ”“ 研 究 生创 新 能 力 培 养 的认 识 ” 三个 方 、对 等 面 , 查 在 读 研 究 生 对 创 新 能 力 及 其 相 关 因 素 的认 识 , 调 从 学生 视 角探 索 学 校 教育 对 研究 生 创新 能力 培 养 的相 关 机 制 。具 体 的 资料 统 计分 析 如下 :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创新能力则是研究生所需要具备的核心素质之一。

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旨在为研究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入手。

研究生应具备勇于挑战与探索的精神,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

学校应加强创新教育,通过创新思维培训、学术讲座等方式,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学科交叉的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学科交叉的力量。

研究生应积极参与学术研讨活动,与其他领域的研究者进行交流与合作。

学校应当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开设学科交叉的课程,提供平台让不同学科的研究生相互交流切磋,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合作,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科研实践的重要性科研实践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研究生应当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亲自动手做科研实验,亲身感受科研的整个过程,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应提供充足的科研资源和平台,鼓励研究生主动申请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创新团队的建设创新团队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能。

学校应当鼓励和支持研究生组建创新团队,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创新团队可以是学校的一个研究团队,也可以是由研究生自发组成的。

在创新团队中,研究生可以与其他成员合作开展创新项目,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五、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能力同样非常重要。

研究生应当参与实际的项目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学校应当加强实践教学,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鼓励研究生参与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研究生可以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导师的引领与指导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

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大,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也愈发重要。

分析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迫切性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术热情、强化导师指导、学生锤炼自身和搭建实践平台等角度讨论了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措施,以期为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提供思路。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措施[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3)21-0员49-04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薛亚强(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212100)一、前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的工作要点之一。

由此可知,创新人才及其培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创新能力培养,这既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研究生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创新人才的后备力量,其创新能力培养不仅关系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还关系着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迫切性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报考人数也在快速增长。

在教育部2023年3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表示,2022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24.25万人,比上年增长5.61%。

在学研究生365.36万人,比上年增长9.64%[1]。

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大,如何提高其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学界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

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主要问题是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2],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批判精神与创新精神不足、原创性科研成果较少、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较少、学位论文质量较低等方面。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引言近年来,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为了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其现状及影响机制。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1. 缺乏创新意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很多学生将关注点过于集中在论文发表和升学压力上,缺乏创新意识。

他们只是在尝试理解和应用前人的成果,而没有能够深入思考如何为学科做出更大的贡献。

2. 学科竞争压力目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激烈的学科竞争压力。

很多学生过于追求瞬时的成绩,导致他们放弃自主思考和创新的机会。

相反,他们更关注于快速完成要求,而不是真正理解并改进问题。

3. 系统性培养不足在现有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不够系统化。

很多研究生缺乏系统的科研训练,只能获得基本的专业技能,而对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缺乏清晰的指导。

二、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机制1. 教育体制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不足、科研导师的指导方式过于单一、评价体系偏重论文数量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2. 学科文化一些学科推崇“重量级”的学术成果,而忽视基础性和创新性研究的价值。

这种学科文化影响了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更注重成果的产出而非科研过程的创新。

3. 学生自身因素部分研究生对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缺乏自信,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这些因素会阻碍他们主动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并培养创新能力。

三、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策略1. 完善培养体系研究生培养体系应注重平衡理论教育和实践训练,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论的培养。

加强科研导师的培养,引入多元化的指导方式,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能。

2. 建立创新文化营造鼓励创新的学术氛围,减少学科的唯论文论量偏见。

支持并鼓励学生从事基础的和创新性的研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摘要: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

我国高校研究生由于其特有的教育环境和治学方式,在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对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诸多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及方略。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对策;方法为科学技术提供高素质人才,为科学技术发展做出贡献是研究生教育的一贯宗旨。

作为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坚力量和人才资源,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关系到高等院校知识创新的水平,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把加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放在中心地位[1]。

但是,由于研究生所面临的特有教育环境和治学方式,在培养其创新能力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2],为了调查和解决问题,笔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1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两种方式进行研究生创新能力调查,主要是针对十余所高校的研究生,随机选取的该校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范围覆盖了各个年级,以及理、工、管理、人文等各个学科[3],此次调查总共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问卷回收率为87%,其中有效问卷为870份。

1.1现状分析——研究生创新能力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清晰地得到以下结果: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其中自己认为创新能力“很低”的为19.5%,“较低”的占到了48.2%,而认为创新能力“很强”的仅为0.4%,如图1所示。

图1研究生创新能力整体现状统计图同时,我们由问卷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高校研究生对本人的创新能力主观评价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如图2所示)。

其中,50.7%的学生认为自身创新能力“很低”或“较低”,仅有10.7%的认为自身创新能力“较强”或“很强”,认为自身的创新能力“一般”或“较低”的占大部分被调查学生。

由此可知,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足已经被我国的研究生普遍认知,因此如何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非常迫切的课题[4]。

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创新能力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硕士研究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激发创新思维和加强实践锻炼。

本文将从创新能力的概念及特点、培养方法以及成功案例等方面展开讨论。

创新能力是指个体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开拓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这种能力具有以下特点:综合性:创新能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如逻辑思维、想象力、观察力、实践能力等。

动态性:创新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个体的不断学习和实践而发展的。

多样性: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呈多样性,包括但不限于科技创新、艺术创作、商业模式创新等。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包括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入的专业知识。

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应注重跨学科学习,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激发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

硕士研究生需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善于发现新问题,并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

加强实践锻炼: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本部分将列举一些成功培养创新能力的案例,以说明创新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阿里巴巴集团:阿里巴巴集团通过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全球电子商务的领导者。

其中,淘宝网的创新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淘宝网通过C2C模式,将线上购物和线下物流相结合,解决了传统零售业的诸多痛点。

特斯拉汽车:特斯拉汽车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了电动汽车的普及。

特斯拉的创新能力体现在其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系统以及独特的销售模式等方面。

特斯拉的创新能力不仅提升了汽车行业的整体水平,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本文从创新能力的概念及特点、培养方法以及成功案例等方面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全面探讨。

可以看出,创新能力是硕士研究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对于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引 言
教育需 要 , 我 国的 很多学 者对 其进行 了研 究和探 索 。有 的学者 从观
随着 我 国高等 教育大 众化 的发展 , 我 国的研 究生 教育事 业迅 速 念制度 的分 析框架 指出 , 研究 生创新 能力 的培养 需要观 念引导 才能 制度 要具 有普适 性 。还 有的学 者从 发展 , 研 究生 招生 毕业 人 数不 断攀 升 , 随之 而来 的研 究生 教 育质 量 得到 提高 。观 念要 具有 超前性 , 问题 也成 为人们关 注 的热点 问题 , 研 究生 的创新 能力 培养 更是成 为 创新 教育涉 及的 内容出发 , 指出: 一 要大力 开展 科学研 究 ; 二 要建设
我 国研 究 生教育评 价 的公认 指标 。然而 , 我国 的研究 生培 养质量 与 支 具有创 新意识 的导 师 队伍 ; 三 要加 强产学 研合作 。我们 可 以从 发 达国 家相 比还 存在 明 显差 距 , 尤其在 创 新能 力培 养 方面 , 不能 适 以下 几个方面 提高研 究生的创 新能力 : 应 我国现 代化 建设 的需要 。可见 , 探索有 效培 养研 究生创 新能 力途 1 、 转 变传 统的教 育理念 径十 分重要 。 教 育 理念 是 教育 行动 的 先导 。对 于研 究 生教 育 , 首先, 应从 传 二、 我 国研 究生创新 能力培养存 在的 问题 统 的教 育模式 中走 出来 , 改变教 师为主 动 、 学 生被 动的教 育模 式 , 其 1 、 教 育观念 与创新 能力人 才培 养的 思路 不符 目标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 研究生阶段并不仅仅是为了 应试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重要特点, 这种教育模式以升 获取知识, 而更多的是学会自我学习 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 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最后 , 坚决要改变传统 学 为主 要 目的 , 忽视 了学 生个 性发展 。这种 教育模 式 带来的 后果 是 题的能力, 以教 师传 授 为主 , 注重 书本 知识 的 学 习, 忽视 学 生动 手和 实际 解 决 教育 中 忽视研 究 生个 I 性发 展 的问题 , 要 改变 这些 观念 , 就 要 明确研 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校的研究生教育仍然延续着这种传统的教 究生 在教育 教学 中的主 体地位 , 根据 学科 专业 的特点设 计 灵活的培 育方 式 , 使学 生 的主体 地位 得 不到 发挥 , 影 响 了研究 生创 新意 识 和 养计划, 要区别与本科教育阶段的统一性特点。在研究生培养中, 能力 的培养 , 而这 种灌 输式 的教学 方法与 培养 学生创 新性 才能其 实 导师应 该有 更大 的主动权 , 让其 根据 自身 的研究 领域和 学生 的特长 不符 。 来配备各种教育资源。在教学方式上, 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 如讲 2 、 具有创 新意识 的导 师匮乏 座式 授课 , 使 研究 生变 被动 学 习为 主动 学 习, 有 利于 创新 意识 和创 我 国研 究 生 实行 的导 师负 责制 , 导 师要 对 学生 的学 习 、 生活 和 新思维 的培养 。 科研 等全 面发 展负 责, 因此 , 导 师扮演 着及其重 要 的角色 , 导师 的素 2 、 建立严 格的考核 淘汰机 制 质 和能 力对学 生起 到最直 接的 影响 。当前 , 我国 的研究 生导师 中存 国外大 学的研 究生 教育 是宽进 严出 , 有着 严格 的考核 制度 。据 德 国研 究 生的 辍学 率高 达 三分 之一 之多 , 他们 每 门课 程有 严 在 很多 亟待解 决的 问题 , 如导师 的创新 能力 不足 , 责任 心有 限, 科研 资 料 , 能力 欠佳 , 还有 导 师 队伍中 存在 重科 研轻 教 学 , 重 使 用轻 培养 等 问 格 考核 标 准 , 不 能 随意降 低标 准 。相 比之 下 , 我国 的研 究生 教育 也 题, 这些 在一定 程度上 影响着研究 生创新 能力的 培养 。 有 较 为规 范的 管理 制度 和评 价机 制 , 但一 般都 会 让学 生顺 利通 过 。 3 、 研 究 生培养模式 与创新 能力人 才培 养思路 不符 因此 , 为 了进一 步 提高 我 国研 究 生教 育质 量和 水 平 , 必 须 改善 目前 我 国研究 生培 养模 式是一种 统一 计划 、 统一 学校教 育制 度的人 的教育现状 , 严格 淘汰机制 , 激励学 生学 习的动力 。 才培 养模 式 , 这种 人 才培 养模 式忽视 了不 同学科 、 不 同类 型 的研 究 3 、 做 好 创 新 成 果 的 鉴 定 工 作 生之 间 的差 异 , 对 于 学生创 新 意识 的培 养 非常不 利 , 导致 学 生在 科 我 国研究 生的毕 业论文 要 求有创新 点 , 也就是 要形 成一种 新 的 学研 究 中 , 学 术 毕业 论文 中缺 乏创 新 。另外 , 我 国一 般采 取导 师制 理论 或者 新 的方 法来解 决 问题 : 或者 提 出与 前人 不 同的观 点 ; 或首 培养 , 研 究 生所从 事的 科研或 者毕业 论文 的选题 大多局 限于 导师所 次证 明了某 个结论 等等 。而如 何做 好这些 鉴定 工作 , 如 何界 定学 生 熟 悉的 领域 , 视野相 对狭 窄 ; 其次, 我国研 究生 很少有机 会参 加 前沿 是否有 创新点 , 是目 前研究生培 养体系 中未涉 及的内容 。 的学术 会议 , 很少 接触 原版 的英文 教材和 文献 资料 ; 另外, 我国研 究 4 、 做好 具有创新 能力的 导师 团队建设工作 生教育 教学和 科研实践 条件也 是制约学 生开拓J 性思考 的不利条件 。 导 师队伍 建设 是研 究生创 新能 力培养 的基 本保证 , 导师 在研 究 4 、 培养体 制与创新 能 力人 才培养 思路 不符 生培 养过程 中起 到 “ 传道、 授业 、 解 惑 ”的职责 , 导 师在研 究生 的选 我 国在研 究生 实行 的是 “ 严进 宽出 ” , 即考 研难 , 但读 研究 生容 题 、 整体 思路 、 结 构设 计等 方 面尽 可能 去培 养研 究 生的 创新 意识 和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现状与前瞻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现状与前瞻
主要包括专家评审法、同行评议法等,通过专家或同行对研究生 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
综合评价方法
将定量和定性评价方法相结合,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采用 模糊综合评价、神经网络等方法进行评价。
创新能力评价标准研究现状
国家标准
国家教育部、科技部等官方机构发布的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标准,包括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等方面的要求。
04
研究前瞻与展望
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
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 合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 展,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将逐渐向 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发 展,以更准确地反映研究生的创 新能力。
多维度综合评价
未来的创新能力评价将更加注重 多维度综合评价,包括知识储备 、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 作能力等多个方面,以更全面地 反映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评价面临的挑战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01
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研究生的
创新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02
评价标准需要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强化实践应用
03
评价标准不仅需要在理论上可行,还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
用和验证,才能逐步完善和优化。
研究贡献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和评价,发现现有研究存在 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整体性评价、指标体系不完
善、实证研究不足等。
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 ,如建立完善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实证
研究、探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等。
本研究对于提高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水平具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研究生教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国在 校 硕 士 和 博 士 研 究 生 的 总 和 已超 过 了 1育 、 国 防 和 社 会 发 展 的 前 沿 领 域 对 研 究 生 教 育 的 依 赖 程 度 越 来 越 大 ,研 究 生 教育越来越 成 为我 国经 济社 会发 展 的重 要支 撑 力量 。
否具 有 创 新 能 力 。 创 新 能 力 是 指 一 种 包 含 创 新 精 神 、 要 问题 是 我 国培 养 的 研 究 生 创 新 能 力 不 强 , 主 要 表 现 创 新 思 维 和创 新 方 法 等几 个 方 面 内容 的一 种 综 合 能 力 。 因此 ,创 新 能 力 的培 养 是 我 国研 究 生 教 育 的 核 心 问 题 , 也 是 提 高研 究 生教 育 质 量 的 重 要 标 志 。 江 泽 民 多 次 指 出 :“ 新 是 一 个 民 族 进 步 的灵 魂 ,是 国 家 兴 旺 发 达 的 创 在 以 下两 个 方 面 : ( ) 缺 乏 创 造 力 。 主要 表 现 为 习惯 1 的接 受 、理 解 和掌 握 现 成 的知 识 ,简 单 地 推 演 或 论 证 ,
育 肩 负着 为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培 养 高 素 质 、 高 层 次 、 小 康 社 会 实 现 进 程 ,关 系 到 我 国 国际 地 位 的 提 升 。 经 济 的 发展 和社 会 的 全 面 进 步 ,其 关 键 在 这 些 人 才 是 养 质 量 问题 已引 起 了 社 会 的 广 泛 关 注 ,其 中存 在 的 主
关 键 词 :研 究 生 ; 创 新 能 力 ;创 新 教 育
中图 分 类 号 :G6 3 4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0 — 9 1 ( 0 6 10 0 00 0 2 1 8 2 0 )1 - 0 6 — 3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作者:王向宇贾振安郭文革高红樊伟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3年第12期本文为西安石油大学教改项目《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阶段性研究成果【摘要】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在教育观念、创新意识、培养模式和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的一定的问题,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是: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建立严格的考核淘汰机制;做好创新成果的鉴定工作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导师团队建设工作;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校园的创新文化、创新环境建设工作。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问题;提高对策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研究生招生毕业人数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是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评价的公认指标。

然而,我国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尤其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可见,探索有效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途径十分重要。

二、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1、教育观念与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思路不符应试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重要特点,这种教育模式以升学为主要目的,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

这种教育模式带来的后果是以教师传授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动手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多数学校的研究生教育仍然延续着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影响了研究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而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创新性才能其实不符。

2、具有创新意识的导师匮乏我国研究生实行的导师负责制,导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科研等全面发展负责,因此,导师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导师的素质和能力对学生起到最直接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研究生导师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导师的创新能力不足,责任心有限,科研能力欠佳,还有导师队伍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使用轻培养等问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究生过 多 , 不能将足够 的精 力放到研究 生科研 能力 培养和指
导上 , 使得研究生科研水平 和学位论 文质量下降 。
12 研 究生缺乏创新 意识和 创新精神 .
提供保证 。因此现行 的过 细 的学科 分类 及 隔离 的学科发 展 状 态极 大地限制 了研究生创新 能力的培养 。
15 创新能力培养 经 费投 入不足 , . 学术交流匮乏 , 息闭塞 信 由于研 究生招生规模 不断扩大 , 高校对研 究生教育 经费 的投入 已不 能满足研 究 生教 育 的快速 发展 。导师作 为研 究
J12 1 u. 0 0
V0 . 123 No. 4
我 国研 究 生 创 新 能 力培 养 的 问题 及 对 策研 究
杨 瑛 郑文轩 周 岭
( 里木大学 机械 电气化 工程学院 , 塔 新疆 阿拉 尔 83 0 ) 4 30 摘 要 : 断加 强和提 高研 究生创 新能力培养是建设创新 型国家的需要 , 不 是提 高研 究生教 育培养质量 的重要任
重视 。 1 研 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的现状及存在 的问题 近几年来 , 国研 究生 教 育获 得 了跨越 式发 展 , 我 研究 生
和敢 于怀疑 、 于探索 、 折不 挠 、 勇 百 锐意进 取的创新 精神 , 才 可能具有创新 的基本 素 质和 能力 。现在很 多研究 生 由于受 成长环境 的影 响 , 缺乏艰苦 环境 的磨练 , 新做法层 出不穷 , 但
招生规模 的急速膨胀 , 给研究生 的教育 和培养带来 了一 系 也
列新 问题 。首先 , 有很多学生就 读研 究生 只是为 了避 开就业 压力 , 攻读硕士学位 只 是为 了今后 能够更 好地 就业 , 校学 在
习的过 程中他们没有 将精 力 主要 放在 学 习和科 研上 。其 J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保障体系的理论构思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保障体系的理论构思
教 育 教 学
我 国研 究生创新 能力培养保 障体 系的理论构 思
贺硕怡
( 天津 财经 大学 研究 生 院 ,天津 3 人才,尤其在创新型人才。研究生作为创新人才的 “ 储备库”,其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
价 ,而提 升研 究 生创 新 能力 的关 键在 于对 研究 生 创新 能力 进行 有 针对 性 的培 养 。本 文通 过分 析 国外先 进 的研究 生 培养 模式 ,找 出我 国研究 生培 养 中存 在 的问题 ,对这 些 问题 提 出解决 和改 进 的方 案 。 关键 字 :研究 生 ;创新 能 力 ;保 障体 系
《 教育部关于实施研 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 养 ,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 的若干意见 》 指 出,在培养方 向上 , 要 深人 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规律 ,更新观念 , 深化改革 ,推进创新建立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研究生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 ; 加强 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 , 改善培养条件 , 促 进优质资源共享 ;建立研究 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 ,营造创新氛 围,强化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创 新能力 的培养 ;努力使我 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 接近或达到发达 国家水平 ,为实施科教兴 国战略和人才强 国战略奠定
坚实 的人 才基 础 。 3 . 2 学校培 养过 程
在招 生制度上 , 从 中国式 的 “ 严进宽 出”逐渐演 变为 “ 宽进严 出” 。 在美 国等西方 国家 ,学生科 研能力是创新能力选 择的一个重
教育创新应该具体包括 教育观念 的创新 、教育 内容 的创新 、教育 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教育和教学评价体系与方法的创新 、教师素质和 要求的创新 以及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等方面。1 我国在这些方面都 存在一些 问题。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围绕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展开探讨,首先从其重要性、现状分析和必要性入手,引发对该议题的关注。

随后,通过对教育模式探索、实践案例分析、评价体系建立、关键因素探讨和效果分析的研究,深入挖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经验。

总结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启示,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为相关工作的推进提供指导和借鉴。

本文将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并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模式,实践案例分析,评价体系,关键因素,效果分析,启示,未来发展方向,重点工作。

1. 引言1.1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的重要群体,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研究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国家整体创新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个国家的创新实力与竞争力直接相关,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还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掖。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推动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发展,也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2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学校在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虽然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强调了创新培养,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校更注重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而对于研究生的创新潜力和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导致学生在实际创新实践中能力不足。

中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摘要: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是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目标。

在分析中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借鉴美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经验,从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完善以及研究生能力评价方面探索研究生教学改革,推行创新教育,提高中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6-0264-02一、中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自 1978 年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总体上中国培养的研究生基础扎实、能力较强,但创新性不够,动手能力较弱。

中国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研究生创新意识不足。

中国的研究生培养,主要由课程培养和导师培养两部分内容构成。

在课程培养阶段主要以已有知识的传授为主要教学目标,以教师和教材为主,以课堂教授为主要教学方法来传授科学知识;在论文阶段采用导师制模式,通过让研究生参与到课题工作中来锻炼和培养学生。

而考试和考察则多以笔试为主。

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基础扎实,实干能力较强,但因为在培养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缺乏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不能有效地启迪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更多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导致普遍存在研究生创新意识不足。

2.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

中国过分量化的评价机制使得研究生忽略学术积累的重要性,继而降低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艰苦而长期的过程,而研究生的学制相对并不长,过分量化的评价机制与毕业、评优等培养管理行为相结合,会导致学生不愿意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创新上,转而选择容易出成果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缺乏创新的论文,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具体在研究过程中,中国研究生的研究选题基本都是围绕导师课题进行,其好处在于研究的风险小、经费有保证,挑战性也相对较小,完成难度相对不大,然而这就导致学生在选题上思考不够,无形中减少了对自身选题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实证的研究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实证的研究
研究 生 的创 新意 识 和创 新 能力 方 面 来 , 极 主 动 积 适 应 国家对 创新 型人 才 的需 要 , 实现 从 研究 生 教 育 大 国向研究 生教育 强 国的转变 ”】, [ 自此 更是 引发 了 j 高等教 育领域 对研 究生创 新能力 培养 的研究 和实践 热潮 。然而 , 到今 天仍 然 处 于这 一 热潮 之 下 的研 究 生教育 是否 已经很好 地达成 了提 升研究 生 的创 新能 力 的 目的? 当前 研究 生创新 能力 培养工作 是 否还存 在着 问题 ?如何 解决这 些 问题?本 研究 即希望 以实
极 引导 , 使双方 的“ 趣 ” 一 于对 选题 价值 的认 同 , 兴 统
而非对 教师权威 的屈从 上。
斯创 造力倾 向量表 的相 关思 路 。威 氏量表 认 为 , 可
从好 奇性 ( 奇心 ) 冒险性 、 战性 和想象力 这 四种 好 、 挑 关键 品质来 考察 个体 创 造 力倾 向暨 可能 性 , 已得 这
到 了国际心 理学 界和教 育界 的普遍认 可 。本 次 问卷
设 计 l  ̄ 应 地从好 奇性 的培养 、 1I ] 冒险性 的培养 、 挑战
研 究 生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的现 状 、 问题 及 对 策
一 一
基 于 实证 的 研 究


徐 宏 武
209) 10 6
( 南大 学 高 等教 育研 究所 , 苏 南 京 东 江

要: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 当前研 究生教 育的重 中之 重。然而本次 实证调 查初 步表 明 , 目
前 高校硕 士研 究生培养工作在构成 创新 能力的四个要件 , 即冒险性 、 奇性 、 象力和挑 好 想 战性的培养方面还存在 着某些缺失 , 为此 , 对于硕士研 究生培 养的创新环 境 、 课程教 学、 创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精神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精神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精神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建议:
1. 鼓励独立思考: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导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但不要代替研究生思考。

2. 提供实践机会:为研究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营造创新氛围: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的氛围,让研究生感受到创新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组织学术活动、邀请专家讲座等方式,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

4. 培养跨学科思维:鼓励研究生跨学科学习,培养跨学科思维。

这有助于研究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5. 鼓励团队合作:鼓励研究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在团队合作中,研究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6. 注重学术交流: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有助于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7. 给予适当奖励:对于在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研究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荣誉,以激励更多的研究生积极投身创新实践。

总之,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

导师和学校应该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创新氛围,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实践探索、跨学科学习、团队合作和学术交流,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

研究生教育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

研究生教育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研究生教育一直被视为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新时代所需的核心素养,对于研究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研究生教育中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方法及意义。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指个体或群体在解决问题、开展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针对性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对于研究生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1. 创建积极创新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教育机构可以积极创造积极创新的学习环境。

例如,提供专业领域的最新信息和知识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组织创新实践项目和科研课题,以及开设专门的创新和创业课程等。

2. 强调科研实践与实习经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研究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研究生教育应强调科研实践和实习经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实习实践,提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 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

研究生教育应促进多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打破学科壁垒,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精神是指个体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勇于冒险和接受挑战的一种品质。

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是培养研究生自身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需求高端人才的要求。

1. 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为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教育机构应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例如,为学生提供科研机会和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座,开设实践创新课程和俱乐部,以及组织创新竞赛等。

2.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研究生教育应该注重学生间的团队协作,鼓励学生进行团队项目和实践,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在教育观念、创新意识、培养模式和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的一定的问题,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是: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建立严格的考核淘汰机制;做好创新成果的鉴定工作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导师团队建设工作;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校园的创新文化、创新环境建设工作。

标签: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问题;提高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研究生招生毕业人数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是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评价的公认指标。

然而,我国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尤其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可见,探索有效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途径十分重要。

二、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与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思路不符
应试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重要特点,这种教育模式以升学为主要目的,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

这种教育模式带来的后果是以教师传授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动手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多数学校的研究生教育仍然延续着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影响了研究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而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创新性才能其实不符。

2、具有创新意识的导师匮乏
我国研究生实行的导师负责制,导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科研等全面发展负责,因此,导师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导师的素质和能力对学生起到最直接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研究生导师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导师的创新能力不足,责任心有限,科研能力欠佳,还有导师队伍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使用轻培养等问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思路不符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种统一计划、统一学校教育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研究生之间的差异,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非常不利,导致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学术毕业论文中缺乏创新。

另外,我国一般采取导师制培养,研究生所从事的科研或者毕业论文的选题大多局
限于导师所熟悉的领域,视野相对狭窄;其次,我国研究生很少有机会参加前沿的学术会议,很少接触原版的英文教材和文献资料;另外,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和科研实践条件也是制约学生开拓性思考的不利条件。

4、培养体制与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思路不符
我国在研究生实行的是“严进宽出”,即考研难,但读研究生容易,这种培养体制使学生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培养体制问题已成为障碍我国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因素。

研究生毕业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最重要的“衡量标尺”,而现实状况是,我国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流于形式,低水平的重复性的毕业论文相当普遍。

同时,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体制中缺乏严格的淘汰制度,无论是毕业论文还是修各门课程都相对容易。

最后,我国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创新评价的界定也很模糊。

这些因素都是应该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三、我国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措施与方法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为适应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需要,我国的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有的学者从观念制度的分析框架指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观念引导才能得到提高。

观念要具有超前性,制度要具有普适性。

还有的学者从创新教育涉及的内容出发,指出:一要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二要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的导师队伍;三要加强产学研合作。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1、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行动的先导。

对于研究生教育,首先,应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改变教师为主动、学生被动的教育模式,其目标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研究生阶段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更多的是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

最后,坚决要改变传统教育中忽视研究生个性发展的问题,要改变这些观念,就要明确研究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设计灵活的培养计划,要区别与本科教育阶段的统一性特点。

在研究生培养中,导师应该有更大的主动权,让其根据自身的研究领域和学生的特长来配备各种教育资源。

在教学方式上,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如讲座式授课,使研究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2、建立严格的考核淘汰机制
国外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是宽进严出,有着严格的考核制度。

据资料,德国研究生的辍学率高达三分之一之多,他们每门课程有严格考核标准,不能随意降低标准。

相比之下,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也有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但一般都会让学生顺利通过。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平,必须改善目前的教育现状,严格淘汰机制,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

3、做好创新成果的鉴定工作
我国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要求有创新点,也就是要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或者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或者提出与前人不同的观点;或首次证明了某个结论等等。

而如何做好这些鉴定工作,如何界定学生是否有创新点,是目前研究生培养体系中未涉及的内容。

4、做好具有创新能力的导师团队建设工作
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保证,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导师在研究生的选题、整体思路、结构设计等方面尽可能去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然而,当前我国研究生导师自身的能力不足、责任心缺失是導致研究生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就得组建导师群体。

首先,培育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其次,对导师的遴选和考核激励制度要严格。

因此,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应以“基地”为载体,吸纳优质的导师资源,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研究生。

5、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创新型研究生
德国是产学研的典范,高校、企业和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无论是高校、企业还是研究所都承担着培养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高校的研究生在企业做论文,企业提高实习机会,高校的导师为企业做技术指导,企业要指派专人来指导学生来完成这一任务,企业从中获取一些廉价智力资源,研究生从中学到解决实践问题的知识,达到校企的“双赢”效果。

另外,研究生经常参与研究所的科研项目也是其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取得新的成果就是最好的创新。

我国目前“985”、“211”的很多院校和研究所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这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6、加强校园的创新文化、创新环境建设工作
大学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塑造学生创新观念的好地方,研究生创新教育就植根于良好的校园环境。

创新思维就需要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创新型人才的实质就是拥有丰富多彩的个性。

创新性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教育资源,它属于一种无形资源,这种资源可以通过各种各样、形式多样的具体活动对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塑造和培养。

环境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一个学生所处的学科信息化程度越高,其越容易获取新的信息和学术动向,并在此平台上进行高水平的发展。

因此,作为任何一个大学,都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创新性建设,为研究生的创新素质营造创造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