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日 月》教案5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了解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日月》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5.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完成练习,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生字词、修辞手法的掌握。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日月》。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段描绘自然景物的句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利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运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结构。
能够朗读和复述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创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注和感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朗读和复述课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表达。
课文中的一些特定文化和历史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文阅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表达。
3. 课文分析与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四、课堂练习与巩固:1. 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练习题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某个问题或话题。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五、课后作业与延伸:1. 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
作业可以包括写作、翻译或朗读等。
2. 延伸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一些延伸活动,如查找相关资料、参观自然景点等。
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注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2. 练习题解答:评估学生对练习题的解答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
思考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日》和《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品味散文诗优美精辟的语言。
2.结合背景理解文章引用传说中的深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思想1.阅读优美的散文作品,要通过诵读品味来感悟文章的精妙之处。
2.创设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1.诵读品味2.理解主题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课前自主预习:1.搜索有关巴金的资料。
2.会读会写并能解释加线的字。
旸谷姮娥一撮灰皓月一、通过神话,导入新课古代神话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于日、月的神话传说。
今天我们学习一下巴金的《日》和《月》,看一下作者赋予这些传说哪些深意。
二、介绍作者,了解背景生竭尽所知交流之后,师归结:1.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的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代表作还有中篇小说《憩园》和随笔集等。
2.背景简介: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正值日寇铁蹄蹂躏我中华大地,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鲜血浸没。
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千百万的爱国志士拿起武器奔赴抗日战场,人们也包括巴金都在翘首期待着胜利的到来。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录音材料(或师范读),生初步体味两首散文诗字里行间渗透出来情感的不同特点。
归结明确:《日》激情洋溢,《月》细腻幽静。
2.学生饱含情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生生互评。
教师适时指导。
4.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意,自由发言作归结。
《日》──追求光和热《月》──改变冰冷四、合作探究,精细研讨生分小组合作研究,然后将成果在班上交流。
1.《日》中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太阳,而对“飞蛾扑火”大加赞赏,又对“夸父逐日”异常怀恋?(他们是追逐光明的使者,他的身上凝聚热情希望!)2.《月》中,月亮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与《日》中的“冷”一致吗?(死了的星球、冷光、死的光)(同样是冰冷的世界)3.《月》中作者赋予嫦娥奔月以什么新的内涵?(改变这冰冷的星球)4.你能结合这两篇散文诗,谈谈你感受到的作者情感吗?(歌颂了光明,赞美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者,同时表达了改变旧世界的愿望)五、归结写法,迁移积累在这两篇散文诗中,对于飞蛾、夸父以及嫦娥,作者不只是把他们当作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的飘渺的人物,而是根据写作的需要,重新赋予了他们新的内涵,运用象征的手法,让他们成为追求光明改变世界的使者。
巴金《短文两篇》之五(日.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巴金《短文两篇》之五(日.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巴金《短文两篇》之五(日.月) 教案教学设计1巴金《短文两篇》之五(日.月)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巴金的文学风格和写作特点;2. 熟悉《短文两篇》之五(日.月)的内容和主题;3. 掌握巴金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品味水平。
二、教学过程1. 多媒体呈现展示巴金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及《短文两篇》之五(日.月)的内容和主题。
既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形式呈现,也可以通过讲解、解读等方式呈现,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 阅读分析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巴金的短篇小说《日.月》,重点分析小说的结构、语言表达和描写技巧,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3. 学生讨论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感受,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意见和看法,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独立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和理解,独立完成一篇与《日.月》相关的文章,可以是读后感、观后感、题目自由等,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作品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可以通过演讲、朗读、展板等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展示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想感悟。
同时,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批评,互相学习和提高。
三、教学评估1. 作品评选根据学生的作品质量和表现情况,评选出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表彰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2. 学生反馈要求学生在作品完成后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提高。
3. 教师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总结,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达到自我提高和自我超越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日.月》这一文学作品,掌握文学分析和写作技巧,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日 月)教案
《短文两篇》教案【教学目的】1.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2.理解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日升月落召唤大海潮起潮落,阴晴圆缺掌握人世悲欢离合。
纵横三千里,上下五千年,自古以来,日、月就与华夏儿女结下了不解的情结。
无数的文人墨客吟咏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篇章。
1942年,巴金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对着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今天我们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学习巴金的《短文两篇》,了解作者的思想,积累有关太阳和月亮的佳句。
二、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
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影响。
三、背景简介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
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四、听读课文,思考一下问题:(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
赞美飞蛾,怀恋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2)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
人教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大全
人教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大全
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教材简说
《日月》写于1941年7月21、22日。
前后相差不过一
天。
正值八年抗战期间,作者写《日月》课文短小,语
言凝练,思想意蕴深刻,作者借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的自然现象和神话传说,表达作者对光明、理
想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那些为了革命抛
头颅,洒热血,为理想而献身的仁人志士的高度赞美,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加深课文内
容的理解和探讨性。
下面一起来欣赏各位语文老师亲自编制的短文两篇《日》《月》精彩教学设计吧
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文章大全列表
《日》《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
学设计
短文两篇《日》《月》(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日》《月》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日》《月》导学案
短文两篇《日》《月》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日》。
(2)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月》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能够分析并欣赏两篇短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和分享,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人的关爱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对学习和成长的积极态度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日》的学习:(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3)背诵课文,提高口语表达和记忆力。
2. 课文《月》的学习:(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日》。
(2)理解课文《月》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分析并欣赏两篇短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日》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的理解和应用。
(2)课文《月》中的词语和句型的运用和扩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2)采用案例分析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生动展示课文中的自然景观。
(2)利用文本编辑软件和写作平台,方便学生进行写作和分享。
五、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日》和《月》,了解课文大意和主题。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图片,以及相关教学资源和材料。
2. 课堂讲解与实践:(1)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日》,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进行背诵练习。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文。
(2)理解短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短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亲人和朋友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短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短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
2. 教学难点:(1)短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应用。
(2)短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短文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自主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大意。
2. 讲解短文:(1)教师讲解短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教师分析短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短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应用。
(2)学生分组讨论短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短文。
2. 学生回家后,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五、课堂小结六、教学策略1. 教师以引导为主,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短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3. 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短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短文朗读和背诵的情况以及练习题的解答正确性。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日月的变化和自然景观的美丽。
短文两篇《日》《月》(人教版八年级) 教学设计
利辛县马店中学李文才一、教学目标1、扩写、续写、创写一个句子,来欣赏、感悟《日》。
2、对比阅读、分析《月》。
3、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学课文三、教学课时:二课时四、指导思想:1、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看导语,介绍作者巴金。
巴金生平: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无党派。
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
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1925年毕业。
1927年旅居法国。
1928年回国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7年旅居法国期间,创作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
1931年《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在《时报》连载,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被译成20多种文字。
1934年写了《神》、《鬼》、《人》三部短篇。
长篇小说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及《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憩园》、《寒夜》)。
译有赫尔岑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1978年底―1986年8月,创作了五卷本散文《随想录》。
1958年─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巴金文集》十四卷。
1994年《巴金全集》26卷全部出版。
到1994年6月,共写作并出版了120部著作,还翻译了62部外国作品,出版了54部巴金研究专著。
夫人:萧珊。
原名陈蕴珍。
曾就读于上海爱国女中。
1944年5月8日结婚,1973年因病在京逝世。
儿子:李小棠。
在上海市政协文史研究室工作;女儿:李小林。
《收获》编辑部副主编。
二、检查预习理解生字,请学生注音:……。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通过写作实践,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的理解和描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与课文相关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自主查找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并加以理解。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5. 写作实践:(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短文。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提升写作技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收集其他关于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达成。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字词较多,需加强巩固。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并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交流。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强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加强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总结作者的表达意图。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分析:(1)分析第一篇短文《日月》,理解其中描绘的日月变化现象及其成因。
(2)分析第二篇短文《水》,探讨水在不同形态下的特点及其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八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设想: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并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
达到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说;2、阅读了解巴金及其主要作品一、导入由日、月————明,看到“明”字,你会想到什么呢?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二、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本文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老都在期盼着胜利的到来,作为一个普通文人,只能借文章抒发内心情感,因此,你就可理解巴金为什么要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当然也包括为什么赋予嫦娥新的理解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味文章中的语言魅力吧。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讨论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
并且,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怀念的态度。
看来,日球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
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2、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笔锋忽然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文。
(2)理解短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分析短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短文的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交流、讨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短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2. 短文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短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短文的朗读和背诵。
四、教学准备:1. 短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景观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短文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齐读短文,了解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短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短文内容。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短文中的修辞手法。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景观,表达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提高环保意识。
5. 朗读背诵:(1)学生齐读短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2)教师选取优秀学生进行背诵展示。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熟读短文,加强背诵。
(2)运用短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景物描写。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课后作业:1. 熟读短文,加强背诵。
2. 运用短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景物描写。
3. 收集其他描写日月景观的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八、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他们对生字词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日 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5)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9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2.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3.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4.强化诵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韵的美感;5.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种诵读方式,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韵的美感;2.通过对比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3.通过点拨、讨论等方式,理解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和作者使用神话的深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2.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3.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二)难点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走近巴金在xx年度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入选名单中,有一位世纪老人获此殊荣,评委们为他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他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
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
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由学生介绍巴金巴金(1904.11.25 –xx.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自幼在家延师读书。
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他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日 月》教案5 人教新课标版
8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强化课文的朗读训练,读出这两篇短文的韵味,体会巴金散文之美。
2.了解“夸父逐日”、“嫦娥奔月”这两则神话传说,领悟作者在文中运用典故的深意。
3.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感受作家对人生的激情和希望,培养积极奋发的精神品质。
学情分析两篇文章都短小,结构方面无难度可言。
但是要深人细致地理解本课的内容并不容易,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文中两个典故是中国古代的经典神话,历来都存在着不同角度的解读。
二是两篇短文均用语凝练而意境深远,《日》一文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月》一文则在精练的文字中营造出诗的意境。
对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无论是理性思考还是文学欣赏,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设计时,要考虑这些因素,课堂师生互动要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学理念1.借用比较阅读的手段,由课内向课外大力拓展。
可以把巴金另外两篇写日和月的短文《海上的日出》《海上生明月》印发给学生,既可以开阔视野,也可以从比较中加深对于课文内涵的理解。
2.加强诵读,在诵读中理解课文的内涵和语言特点。
3.结合课文内容,加强对于学生思想的启蒙和美的熏陶。
这两篇短文内涵深厚,耐读耐品,教师要在“细”字上下工夫,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细节来提高赏析能力。
教学思路与辅助手段教学设计可有多种思路:1.先分别学习两篇文章,再综合研讨其共同特点。
2.把两篇文章综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
两篇短文题材相同,风格相近,其主题也有联系,可以综合地进行对比阅读。
3.将巴金另外写“日”写“月”的文章印发出来,纳入课内,让学生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比较阅读,比较其立意、写法、语言方面的异同。
4.学生自主学习,文章当中的有些语句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有困难,可以采取全班集体讨论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获得探究与思考的乐趣。
教学辅助手段:日出的影像资料,两个传说的图片与影视材料等等。
导入建议1.方法一:由介绍两则神话导人。
2.方法二:介绍巴金及其文学创作的巨大成就导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案5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强化课文的朗读训练,读出这两篇短文的韵味,体会巴金散文之美。
2.了解“夸父逐日”、“嫦娥奔月”这两则神话传说,领悟作者在文中运用典故的深意。
3.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感受作家对人生的激情和希望,培养积极奋发的精神品质。
学情分析两篇文章都短小,结构方面无难度可言。
但是要深人细致地理解本课的内容并不容易,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文中两个典故是中国古代的经典神话,历来都存在着不同角度的解读。
二是两篇短文均用语凝练而意境深远,《日》一文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月》一文则在精练的文字中营造出诗的意境。
对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无论是理性思考还是文学欣赏,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设计时,要考虑这些因素,课堂师生互动要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学理念1.借用比较阅读的手段,由课内向课外大力拓展。
可以把巴金另外两篇写日和月的短文《海上的日出》《海上生明月》印发给学生,既可以开阔视野,也可以从比较中加深对于课文内涵的理解。
2.加强诵读,在诵读中理解课文的内涵和语言特点。
3.结合课文内容,加强对于学生思想的启蒙和美的熏陶。
这两篇短文内涵深厚,耐读耐品,教师要在“细”字上下工夫,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细节来提高赏析能力。
教学思路与辅助手段教学设计可有多种思路:1.先分别学习两篇文章,再综合研讨其共同特点。
2.把两篇文章综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
两篇短文题材相同,风格相近,其主题也有联系,可以综合地进行对比阅读。
3.将巴金另外写“日”写“月”的文章印发出来,纳入课内,让学生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比较阅读,比较其立意、写法、语言方面的异同。
4.学生自主学习,文章当中的有些语句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有困难,可以采取全班集体讨论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获得探究与思考的乐趣。
教学辅助手段:日出的影像资料,两个传说的图片与影视材料等等。
导入建议1.方法一:由介绍两则神话导人。
2.方法二:介绍巴金及其文学创作的巨大成就导入。
(可参看《教师教学用书》)3.方法三:由本课题材“日”和“月”导人。
互动流程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教师:各位同学,在这个地球上,白天有太阳与我们相伴,夜晚有月亮与我们相伴。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两幅图片,谈谈你对太阳和月亮的感受。
学生:(举例回答)教师:那我们一起去朗读课文,去感受一下课文中的日和月。
课文中的日和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举例回答)二、二读课文,学生互评分别请两位学生朗读《日》和《月》,学生点评并作示范。
说明:估计学生可能有诵读困难或读不准的字有:浸在、一瞬间、宁愿、倘使、一撮、皓月、侵入、姮娥三、三读课文,分析探究1.学生齐读《日》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朗读第一篇短文《日》。
思考:在这篇文章里,巴金主要写了些什么?学生:写了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
学生:还写了“我”的愿望。
教师:正确。
我把这两位同学的意见综合一下:这篇短文借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愿望。
请问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愿望?学生:作者想要成为飞蛾,“为着追求光和热,轰轰烈烈地去死。
”教师:作者把为什么要把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写?学生:因为这两件事有联系。
飞蛾和夸父都是为了追求光和热,并且为了这种追求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教师:飞蛾扑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我们对此习以为常。
下面,作者又写了“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是我国古代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我们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了。
(屏幕出示课文《夸父逐日》),请大家齐读这篇课文。
教师:哪位同学根据这则故事的古文,讲讲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说明:学生讲故事,只要求讲出其大意即可,不懂之处教师可补充。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第四次齐读《日》,注意读出感情。
并找出这篇短文写得最经典的一句话?注意,只找一句。
(学生朗读,教师点评)学生:“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教师:是这一句。
但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发表意见。
学生:生命是可爱的,但一定要生活得有激情,生命才是可爱的。
学生:如果生命是寂寞的,寒冷的,还不如死去的好。
教师:要提请大家注意本文的时代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当时抗日战争正进人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作者,都在为胜利的到来而努力。
那你们再想想:在今天,这句话值得提倡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多给予肯定。
过渡:学习了第一篇后,我们来看看第二篇。
2.学生齐读短文二:《月》,思考:在《月》一文中,作者要突出的月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找出具体的句子来朗读一下。
学生:望月的时间是寒夜,给人的感觉自然是冷的;月亮的背景是蓝空,也是冷色调。
学生:文中说了,月亮的光是“冷”的,望月的感觉和寒夜的感觉一样,也是“冷光扑面”。
学生:作者还描写了地上落了霜,而且幻想自己的衣服上也落了很厚的霜似的。
教师:是的,这篇文章创造出了一种凄凉、寂寞和寒冷的意境。
这和中国诗人对于月亮的描写极其相似。
在古诗人们的眼中,月亮寓意比较丰富。
写悲写喜的都有,但很多时候给人的是冷、凉的感觉,带给人的是思念、凄迷、惆怅、感伤之类的感情。
大家能想到哪些诗人或词人的与月亮有关的名句?说明:这一环节可以考查学生课外背诵诗词的情况。
与月有关的诗词极多,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拭)、“晓镜但愁云鬃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教师:不错,大家背的诗词确实很多啊。
我们完全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测,巴金的这番描写,是借鉴了古典诗词的。
但接下来的问题是:作者在文中说,“光”是死的“光”,这个“死”字该如何理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死”在这里是没有生命的意思。
学生:作者在前面强调了月光带给他“清冷”的感觉,在这里他肯定不是对月亮唱赞歌。
他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对于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很好。
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提到了“嫦娥奔月”的传说。
哪位同学来说说这个传说的大意?学生:嫦娥是古代的一位非常美丽的女子。
她是神箭手后羿的妻子。
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找来了不死之药,嫦娥偷偷地吃了这灵药,于是就成了仙,身不由己地飘飞到月宫。
月宫里有一只洁白的玉兔,一棵很大的桂花树,还有一个专门砍伐桂树的人,他叫吴刚。
教师:讲得很好。
我们不妨去读读原汁原味的“姮娥奔月”,同学们齐读这个文言语段,请问,巴金在这里提到这则神话传说,他想表达什么意思?说明:此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就奔月神话本身来说,历来有不同解读。
巴金在这里作了全新的解读:嫦娥是为了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她才去奔月的。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是被动而无奈地奔月的,而巴老笔下的嫦娥是主动奔月的。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文章整体出发进行理解。
(互动流程略)教师:好,请同学们齐读《月》(四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3.比较两文朗读《日》一文的最后一段和《月》一文的最后一段的内容,说说:这两篇短文的主题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你有什么启示?明确:《日》通过赞美扑向灯火的飞蛾,渴死上旸谷的夸父,表达了作者追求光和热,与其“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的强烈愿望。
《月》通过月光的寒冷和嫦娥奔月的传说,从另一个方面表达作者追求光和热的强烈愿望。
四、说读小结,拓展升华1.教学小结:师生通过回顾短文,共同形成如下板书:2.结合古诗文中对“月”的传统的用法,说说:本课中的“月”,作者的思维方式有了哪些突破。
链接:古诗中的“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晓镜但愁去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生查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学小结如下:对于同样一个意象,不同作者的思维方式可以有所不同。
你能不能在“日”或“月”这两个意象上有新的突破呢?五、思考与练习1.将你从“日”或“月”产生的联想写成一段话。
2.课外阅读巴金的《星》。
26801 68B1 梱29927 74E7 瓧21805 552D 唭25462 6376 捶?r`$29842 7492 璒D24846 610E 愎20828 515C 兜A23591 5C27 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