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感悟3000字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感悟4000字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感悟4000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感悟4000字:最近我读了《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有一些感想。
曾国藩被称为圣人,与孔子不同,他所处的时代离我们比较近,这使我们能够了解到他的一些生活细节。
曾国藩的大量书信和日记被保留了下来,这使得后人能够了解他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所思所想。
这本书写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详细交代了曾所处的环境,让读者到现场感受曾的无奈。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曾国藩的事迹偶有耳闻,知道他很了不起,但没有深究。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曾国藩有了一些跟世人不同的观点。
一、要成大事必须学会妥协曾国藩所处的时代,天平天国运动肆虐,官场腐败、清军腐败无能。
他写信给皇帝,直言不讳地指出皇帝的错误,结果差点被皇帝杀掉。
他以个人之力对抗整个腐败的官场,结果使自己被排挤,事业处处受阻。
受挫之后,他大彻大悟,改变了自己。
从刚正不阿变得外圆内方,以前瞧不起的虚伪、圆滑、机诈也开始用起来。
也不管官场的腐败了,只要有利于自己的事业,能团结的力量都尽量拉拢。
他统帅的湘军攻下城池之后,在城中大肆烧杀抢掠,他却不闻不问。
这种做法,对他这样的大儒,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这也是他学会妥协之后的结果。
那时候当兵风险极大,若不是有利可图,谁会参军?腐败的朝廷解决军费很有限,且被层层克扣,不得已才放任军队自己解决军费。
要解决太平军屠杀百姓,糟蹋国家的问题,就必须有一只战斗力强的军队。
要有一只战斗力强的军队,就必须保证军队的给养和高收入。
百姓参军不是因为道德高尚,而是想建立军功,想发财,想出人头地。
湘军的一些做法与土匪无异,但为了更宏大的目标,一些事情只能妥协。
曾国藩本人不从抢掠中获利,一生俭朴清贫。
曾国藩一生中做了很多不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事情,甚至很奸诈、很“小人”,但大多有苦衷,为了大目标不得已而为之。
二、不当的政策会危害社会清朝官员的腐败,其中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朝廷的小算盘。
清代对官员实行的是“低薪制”、“薄俸制”,为的是节省国家财政开支,或者说皇帝抠门,不愿意给官员高薪水。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欢迎阅读点评!提起曾国藩,我想中国人应该是都知道的。
记得在初中近现代史书中有写:此人创建湘军,消灭太平天国,挽救大清于将倾。
说起那会儿的历史书,在现在看来,真的是历史中的皮毛的皮毛,可如何能在初高中短暂的六年时光里,在还有其他重要学科的前提下让历史书面面俱到呢?应该也是没有办法的吧。
曾国藩这个人物,在近几年我是真的好奇的,似乎在网上,在书店总是会出现他的名字,也就好奇此人何以在百余年时间过去后还“声名远播”。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是我看的第一本关于他的书,并不知道其他书籍里是以何种角度如何讲述的,只此书,我便明白,为何此人如此不凡。
本来这应该是比较深刻,有哲理的一个话题,原以为的是,整理出一个立体的、完整的、完美的框架结构,以一本小书或者文章模样呈现出来。
但最近似乎讨厌拖延以及担心未来不可知因素太多,所以恰逢周日无聊就写写吧,当然,对于这样的大人物大话题,未来还是想再仔细斟酌的。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张宏杰的这本《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以正面和侧面为核心和框架,分别从正面和左右两个侧面的角度描述这一伟人的人生和事迹,虽有重复交集,但条理清晰明确,人物描述立体感强并且较为客观,还是很值得欣赏学习的。
正面:从“愤青”到“老奸巨猾”开篇,以宏观的角度,讲述了曾国藩一生的五大耻辱:秀才考试考了五次;在京当官画图丑陋遭同行讥笑;批评皇帝与被“京师权贵唾骂”;在长沙“打脱牙和学吞”;曾国藩的江西之困。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是晚清改革派门下的翘楚,曾经担任过太平天国之乱的主要军事指挥官,他也是一位伟大的理论家和教育家。
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彰显出他的才华和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奉献精神。
曾国藩的正面展现出他的聪明才智和出众的领导能力。
从小,他就表现出过人的聪明才智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他深入研究儒家经典,广泛涉猎文史哲学等课程。
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他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行动方针。
曾国藩在太平天国之乱中扮演了主要的军事指挥官的角色。
他采取了一系列精确的策略,组织并领导晚清军队击败了太平天国的军队,为太平天国政权的动摇和崩溃奠定了基础。
他艰苦奋斗,不怕艰难困苦,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胜利。
曾国藩的侧面展现出他的品德高尚和为人民和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
曾国藩是一位重视传统道德和伦理的人。
他坚持“吾道一以贯之”的原则,从而使得他的行为一直被他的信条和原则所规范。
他一直强调清廉和勤勉的品格,并将这些品格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中。
他鼓励他的部下要以身作则,要求他们也要以高尚的品格为榜样。
此外,曾国藩还坚持“以治世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信念,他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工作。
曾国藩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发展了“教育使国之国之根本”的观念,并为此付诸行动。
他创办了讲学堂,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
他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教导他们要尽自己所能为人民和社会做贡献。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人才才能够得以培养,国家和社会才能够有长足发展。
曾国藩把他的自传《跋东华录》称为“史良之教材”,鼓励青年人要像他一样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曾国藩既有正面的才华和领导能力,又有品德高尚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他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
然而,对于曾国藩来说,他并不是毫无缺点的。
他的势利小人之面始终存在,这也是他的侧面之一。
他追求权力和名誉,并通过任何途径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他以残酷和无情的手段镇压了一些反对他的人,并确信自己的理念是唯一正确的。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换做一般人,也许就很识趣地闭嘴了,曾国藩偏不,他不但要说,还要使劲儿说。
他公然上书给咸丰皇帝挑毛病,说他“小事精明,大事糊涂"、"不求实际"、"言而无信".这根本就是no zuo no die的节奏啊!好吧,曾国藩如愿以偿地被嫌弃了,皇帝把他的折子直接进废纸篓,这个人也就雪藏了。
渴望做大事的曾国藩只好寻了个外差,离开北京。
这也是他训练湘军的开始。
到了地方,曾国藩并没有吸取教训,而是用他的no zuo no die的节奏继续得罪人。
他不尊重过行政程序,视地方官员如无物,毫不顾忌人家的面子。
官僚体制内最可怕的就是帕金森症候,谁都讨厌有个能干的人搅乱秩序。
你可以当好官,但是你不能妨碍我们当懒官。
曾国藩得罪了这些养尊处优的地方要员,无数次被人穿小鞋。
另外,练兵就得用钱。
那时候湖南的八旗兵甚至有兼职做理发师、修鞋匠的,就因为军人工资太低了。
曾国藩练兵舍得给钱,高薪。
可是高薪出自哪里呢,去哪里筹钱呢?曾国藩又造船又招兵的,四处想办法筹钱,惹得地方大员眼红。
好哇,你搜刮民脂民膏,我们也上!就这样,曾国藩一番好事儿又办了坏事儿,引得人神共愤,被人告状告到了咸丰那里。
皇帝更不待见他了,找了个借口,把他从京二品降到三品。
为什么曾国藩吃了败仗恨不得跳水自杀?他被逼的!他就想踏踏实实做点儿实事儿,可惜他不懂为官之道,做人太直太楞!他的情商远没有财商高。
至于后来他是如何成为封疆大吏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书,我不赘述。
比起后来那些"慎独"、"隐忍"、"内圣外王"的成型理论,我更喜欢探求曾国藩形成这些理论的过程。
他当年是那样一个愣头青,竟然能够打磨掉身上的利刺,成为一个"牙齿打掉或血吞"的忍者神龟。
凡成大事者,忍字心间绕,自控能力必须一等一地强。
曾国藩强到什么程度?他几乎每天都要写日记,剖析自己的每一件小事,真真做到"三省".张宏杰在书里记录了一个小段子,说曾国藩恨自己"好色".多看了美女几眼,就要在日记里骂自己"大无礼"、"直不是人,耻心丧尽";中午闲来无事不想看书,跟媳妇嘿咻了一下,竟然也要在日记里骂自己"真禽兽矣".那些一看日剧就熬通宵、一打游戏就收不住手的潘磕信们,你们还好意思说命苦只能赖政府吗?考验人的,除了困境,还有顺境。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_心得体会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一)文/李菲张宏杰是一位学者型作家,他的这本书在普通的传记叙事之外也带着一定的学术感觉。
作为一本研究曾国藩的专著,本书内容丰富、体系严密。
尽管部分章节有凑字数和重复之嫌,但瑕不掩瑜。
本书体系上分三个部分。
正面:从"愤青"到"老奸巨猾",这部分实际上就是对曾文正一生的概述,读完这部分,对曾的生平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左侧面:一生收入和支出,这部分是全书最学术的地方,补了历史研究的一块空白。
作者通过讲述和计算曾公在不同阶段的收入与支出侧面反映了晚晴政府的财政状况和弊端,以及朝廷内外腐化成风的现实,以小见大;右侧面:迷信和天命。
如果前面两部分让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立体化的曾国藩的话,那么这一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有个性的曾文正。
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建设,也让曾公从"轻狂"走向了"成熟".这个成熟,自然有些讽刺之意。
作者说:真实的曾国藩,远比那个"永远正确"的"圣人"可爱。
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或军事家、思想家,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生活在尘世中,挣扎、纠结、冲突和矛盾的人,一个既有灵魂又有体温的人。
的确,六十二年的人生旅程折射了当时半个多世纪的社会现实:朝廷垂垂不如当年,满朝文武只知自保或苟且或依然不知所谓的穷究理学,京城内外腐化不堪,外有列强欺凌,内有太平作乱……乱世如此,偶尔出现的个别心怀天下的人也"前仆后继"的被当时的黑暗"规则"侵蚀、腐化。
仅仅少数人在实现自己抱负之时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初衷:林则徐一生自诩清廉不阿,然而任巡抚期间也曾大量收受"陋规"银子;曾文正常言自己"不靠当官发财",然而也在不断行贿,甚至纵然过属下公开贪污……这些丑相原因何在?源于制度的阴谋与懒惰。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通用5篇)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通用5篇)《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通用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1《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曾国藩,前半部分展示了曾国藩的刚强与坚忍不拔,在身体的病痛中破茧成蝶,在官场的磨炼中浴火重生。
然而,被很多人认为是“千古完人”、“理学宗师”的曾国藩却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就比如他非常热衷于风水、相面、算卦等事。
那么这些事又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曾国藩呢?其背后又折射出曾国藩怎样的心理状态?风水鬼神中的心灵慰藉其实从宋代以后,风水之说就大兴于民间,而且曾国藩是理学专家,谈论风水鬼神本来就是理学家的本分之事,换句话说,“风水鬼神”是“理学”庞大体系之内的一个光明正大的分支,所以曾国藩相信鬼神本身就无可厚非,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总把事在人为、人定胜天等激励性的话语挂在嘴边上,而且以此来勉励子孙。
但另一方面,他还精通相面之术、会算卦、相信托梦、相信扶乩。
这让我们感到曾国藩貌似很矛盾,其实这并不矛盾,反而恰恰体现了一个人内心的平衡。
因为虽然说事在人为,但世间有很多事让我们感到无法左右,特别是曾国藩常年带兵打仗更能体会到这一点。
在战场上,军事的战争局面常常大起大落,忽而势如破竹,忽而陷入绝境,忽而又绝处逢生,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人们很容易感觉到自己是被冥冥中一种更强大的神秘力量所捉弄。
所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他感到,人力其实非常的渺小。
所以在这种大起大落、前途未卜的状态之下,他需要让自己的心灵有所寄托,安放好自己的内心,以便更加从容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这个寄托,就是风水鬼神,就是扶乩,就是算卦。
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想让自己整天沉沦在迷信之中,他更不想让自己的子孙迷信从而消磨了斗志。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3000字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3000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3000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3000字:我是在读完《曾国藩的正门与侧面》后到网上随便搜搜,才知道这书原来是一套,共有三本。
第一本上没有标注“1”,差点让我错过后两本。
我读书通常是几本不同种类的书一起读,床头、桌上、抽屉、甚至乡下都放着未读完的书。
只要手头没事,就摸起来看上几页。
所以单本书的阅读进度会很慢,但每年都会读很多书。
这套书梳理了曾国藩的人生轨迹,讲述了曾国藩与家人、朋友、同僚、敌人的关系。
作者很少谈感受和议论,而是引用了大量资料和引注,书中很多资料来自于曾国藩的亲笔书信,可信度很高。
在书中可以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曾国藩,一个有烟火味的曾国藩。
该书把曾国藩这一生的挣扎、纠结、冲突、成长都展示了出来,非常难得。
这本书还让我加深了一层对晚清的政治和社会的了解,古今对比,感触良多。
一、不要迷信曾国藩的治家哲学现在流传着一种说法,“曾国藩是治家典范,曾家的后人有出息,全赖这些治家哲学,所以曾国藩的治家之道,值得学习。
”这本书的作者,因为研究曾国藩,接触到一些曾氏后人。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曾氏后人对曾国藩并没有什么印象,甚至在他们的成长年代里,曾国藩是家族耻辱。
那些年,曾氏家族里有个默契,互相不提曾国藩。
原来曾国藩对“天津教案”的处理(曾国藩被人坑了),毁坏了他在民间的良好形象,被人称做“汉奸”“卖国贼”。
改革开放之后,曾国藩的形象又逐渐好起来,很多关于曾国藩的东西又浮出水面。
所以流传的说法并不靠谱,曾氏后人很长一段时间有意跟他划清界限,他们发展不靠曾国藩的治家哲学。
二、曾国藩的治家哲学如何?从曾国藩这一辈和下一辈的发展总体情况来看,非常糟糕。
曾国藩是家中长子,族中长孙,是家族责任最重的一个人。
他的弟弟中(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曾国潢当了一辈子乡绅,曾国荃成为封疆大吏,曾国华战死沙场(自己作死),曾国葆病死军营。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一)文/李菲张宏杰是一位学者型作家,他的这本书在普通的传记叙事之外也带着一定的学术感觉。
作为一本研究曾国藩的专著,本书内容丰富、体系严密。
尽管部分章节有凑字数和重复之嫌,但瑕不掩瑜。
本书体系上分三个部分。
正面:从"愤青"到"老奸巨猾",这部分实际上就是对曾文正一生的概述,读完这部分,对曾的生平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左侧面:一生收入和支出,这部分是全书最学术的地方,补了历史研究的一块空白。
作者通过讲述和计算曾公在不同阶段的收入与支出侧面反映了晚晴政府的财政状况和弊端,以及朝廷内外腐化成风的现实,以小见大;右侧面:迷信和天命。
如果前面两部分让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立体化的曾国藩的话,那么这一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有个性的曾文正。
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建设,也让曾公从"轻狂"走向了"成熟".这个成熟,自然有些讽刺之意。
作者说:真实的曾国藩,远比那个"永远正确"的"圣人"可爱。
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或军事家、思想家,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生活在尘世中,挣扎、纠结、冲突和矛盾的人,一个既有灵魂又有体温的人。
的确,六十二年的人生旅程折射了当时半个多世纪的社会现实:朝廷垂垂不如当年,满朝文武只知自保或苟且或依然不知所谓的穷究理学,京城内外腐化不堪,外有列强欺凌,内有太平作乱……乱世如此,偶尔出现的个别心怀天下的人也"前仆后继"的被当时的黑暗"规则"侵蚀、腐化。
仅仅少数人在实现自己抱负之时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初衷:林则徐一生自诩清廉不阿,然而任巡抚期间也曾大量收受"陋规"银子;曾文正常言自己"不靠当官发财",然而也在不断行贿,甚至纵然过属下公开贪污……这些丑相原因何在?源于制度的阴谋与懒惰。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心得体会篇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心得体会篇作者:张宏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讲述了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揭露了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一生遭遇过的五次重大挫折;与左宗棠的纠结和情谊;一生收入与支出;如何看待风水、相面、算卦和天命等。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正直、清廉、智慧的“圣人”形象的曾国藩,一个矛盾、挣扎的深嵌体制核心的职业官员。
透过曾国藩,读者可窥见中国传统官场微妙而复杂的“潜规则”与中国特色体制的独特生存哲学。
柴静、罗振宇、刘瑜重磅推荐。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心得体会第(1)篇据说曾国藩是一个被现代文化“过度开发”的人,关于他的各色书籍满坑满谷,然而我却神奇地全部错过从未遭遇,以至于这本书之前,我对曾国藩其人的印象岂止零碎和片面,简直是连皮毛都谈不上。
连打开这本书,也不过是个偶然。
谁知一读之下,居然意想不到得好看。
与期待不同,这本书并不是我预期中四平八稳按年代事件一路顺下来的标准传记,而是作者在深度研究曾氏之后,融会了史实资料和自身理解,打乱顺序又重建的一个新框架系统。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想做的,是“用细节构建一个立体的曾国藩”。
这一点,他确实做到了。
张宏杰是如何“立体”地来评述曾国藩的一生的呢?从这书的目录可见一斑。
这本书共三个部分,第一编着眼于“正面”,算是比较规范地叙述了人物生平事迹。
从曾国藩跌宕一生中经历的几大重挫说起,到细论他左宗棠如何相识相交几度交恶又合好再破裂的纠缠恩怨,更剖析了曾国藩是如何从一个目光短浅志大才疏的青年翰林一步步自我改造和完善脱胎换骨最终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圣人”。
第二编“左侧面”则另辟蹊径,帮曾国藩细算了一笔收支明细账目,从数字入手,小处着眼,以其生平各个时期不同的收支情况,凸显了曾氏为官为人之道的“清”与“浑”,“廉”或“贪”。
切入角度颇为新颖别致。
第三编“右侧面”讲的是曾国藩一生如何看待风水,天命,面相,算卦等。
这部分我兴趣不大,看得也比较潦草,对我来说,是比较不清晰的一个侧面。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那一篇《年少不读曾国藩,读懂时已不再少年》,看了以后,我真的很想了解曾国藩。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对他的记忆还停留在初中历史书上那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除此之外,我一概不知。
我用了两天的时间来读这本《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感受颇多。
我懂得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读曾国藩。
曾国藩资质平庸,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诵了多少遍还背不下来。
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
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
小偷都会了他还是不会,然后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曾国藩本人从十四岁起参加县试,前后考了七次,到二十三岁才考上秀才,而且还是个倒数第二名。
他是一个平庸的人,但是这一生却不平凡。
他一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我觉得他就是靠着自身的这股笨劲,才成为了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咸丰年间,太平军兴起,朝廷大乱,当时的朝廷,完全没有一支军队可以跟太平军与之抗衡。
曾国藩认为,想要拯救这个国家,必须得练出一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军队。
这太难了,他一个文人,没有经验,完全赤手空拳啊,他说,“打掉牙和血吞”,为了国家,在种种困难下,他终于练成了湘军,让这个即将衰亡的国家有了一丝希望。
曾国藩打仗靠的是笨拙精神。
曾国藩一生善打愚战、笨战,不善打巧战。
他打仗不贪小利,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
曾国藩一生清廉。
他不贪图小恩小惠,甚至把自己的收入的一部分都用在了军队上。
他穿衣节俭,他对家里人也比较严苛,堂堂一个总督府,过的生活跟乡下的人差不多,他说,人穷才会懂得努力,他不想让儿女们觉得他们富有,不用努力就可以拥有一切,所以他一直都是要求家人勤俭节约。
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坚守原则,当大官,从京城翰林当到直隶总督,他不肯收礼。
搬家的时候,有知府给他送去家居用品,他只收下七张草席。
又有军官给他带去十六包大礼,他只收一顶小帽子。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_初三优秀作文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_初三优秀作文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名人,其一生经历和思想贡献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我读完《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深感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
他是一位理想追求高尚,思维敏锐,行动果断,励志向上的人。
正面看曾国藩,我们会发现他是一个充满正义感和胸怀大志的人。
曾国藩自小聪明好学,十分勤奋,用自己的努力成为了院试状元。
他既未庸俗,更未沉溺于功名利禄之中,而是一直心系国家未来,不断为国家的发展努力着。
他十分重视教育,始终坚持儒家思想,并且在官场上实践了儒家思想。
同样,他对经济和商业的痴迷也促使着他在改善当时的农业和商业发展中勇为先锋。
他还在同侪中鼓励激励,培养忠诚且才能卓越的下属,为国家留下无数贤才。
曾国藩始终如一地坚守信仰,这种品质在当时尤显难能可贵。
正是这种正直精神和道德修养,让他成为了儒林巨匠和伟大的政治家。
侧面看曾国藩,我们会看到他的刚毅和果敢。
曾国藩在官场上一直坚持原则,不屈于权贵的压力和诱惑。
他勇敢地迎接挑战,并洞察事态发展,及时采取行动。
曾国藩的政治生涯并不一路顺遂,但他始终不改初心,面对各种挫折和困难,他不气馁,不退缩,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果敢而又坚毅地走向前方,创造了许多叱咤风云的业绩。
他尤其重视军事和民族团结,因此他倡导训练士兵,提升军队的素质;他还积极参与民族意识的鼓舞,为中国团结一心,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阅读后,我深感曾国藩的品格和情操是一种历史财富。
他的正义感让人感到安心,他的理想追求又让人感到振奋。
他的人生充满了朝气和活力,他开始从学生时代就服从自己的理念,付诸实践,在工作和人生道路上都坚定不移。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有着深入的思考,凭借自己在历史和人文领域的基础和心血,不断探索实践,不断追求新的知识,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之,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典型的知识分子和国家伟人。
他的正面和侧面均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
正面与侧面读后感_初三优秀作文
正面与侧面读后感_初三优秀作文《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初中读后感作文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曾国藩之于后人的最小意义就是,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中人,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沦为超人。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真诚地资金投入自我完善,他的本领可以快速增长十倍,体会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拓展十倍,气质可以清澈十倍。
愚笨之人,也可以通过自我磨练,也可以脑子皱,立得的定,说道得出结论,筹办单单。
曾国藩本就是一个很平庸的人,他一生的中最重要的分水岭是在三十岁。
自此之后,他做了几件常人做不到的事,而后成就其巅峰人生。
一立坚毅不拔之志立志对一个人人格发展的意义是决定性的。
人的巨大潜力往往是人类所不自知的。
古往今来,立志之人比比皆是,但是真正实行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曾国藩的真正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脚踏实地地实践了自己的志向。
从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中立场自崭新之日起,曾国藩已经开始了对自己全方位的改建,他的办法就是日课,即为每天所有事情他都必须自省,自我监督,以极高的标准建议自己。
从此,一直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从未间断过,即使在最最紧绷的领兵登陆作战年代。
可想而知,他的这个秉持最终可以领略到他什么。
二善于借力,用环境逼自己坚持归要结底,人就是被同意之物。
所以从根本上说道,外力远远大于内力。
一个人,自制力再弱,也确实存有被自己击败的时候。
所以曾国藩就想尽办法打听人去监督自己。
他用的这个办法就是把自己的日记公布于众。
他定期可以把自己的日记,用副本的形式递回家跟自己的兄弟、儿子阅看,也可以寄到自己的亲人阅看。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建立社群,用团队规则的形式来互相约束,其实本质上也是类似的方法。
曾国藩的一生,就是不断自我攻杀、自我奋进的一生。
因此也就是不断脱胎换骨、气质变化、快速增长本领的一生。
梁启超曾盛赞曾国藩时说:曾文正在军中,每日必读书数页,填上日记数条,习字一篇,转棋一局,.....终身以为常。
自流俗人观之,岂不区区小节,无关大体乎?而无人知晓制之有节,行及之有恒,实乃人生第一大事,仁义觇人者,每于此觇道力矣。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曾国藩传》是对他生平事迹的详细记录,通过阅读这部传记,我对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正面看,曾国藩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在政治上有着非凡的才能,能够善于治理国家,处理政务,使国家安定和百姓安乐。
他在军事上更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将领,曾国藩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多次打败敌人,保卫国家安全。
他对政治和军事事业的贡献,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从侧面来看,曾国藩也有着一些人性的弱点。
他在政治上有时候过于严厉,对待下属和百姓的态度缺乏温和,甚至有时候显得有些冷酷。
在家庭方面,他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为他的工作繁忙,经常疏于家庭的照顾,使得家庭关系较为紧张。
通过阅读《曾国藩传》,我对曾国藩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他的成就和付出都是不可磨灭的,但同时也有一些人性的弱点。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
到,每个人都是有缺点和不足的,我们应该在学习他人的优点的同时,也要客观地看待他们的缺点,不盲目崇拜,也不过分批评。
曾国藩的一生是充满传奇和成就的,他的正面和侧面都值得我
们去学习和思考。
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华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
史遗产,而他的人性弱点也提醒我们要谦虚谨慎,不断完善自己。
希望我们能够在学习曾国藩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1这本书对曾国藩的评价相对比较客观,没有像之前很多曾国藩成功学那样神化他,读完对文正公有了新的认识,也非常喜欢前面柴静的序和后面刘瑜的《跋》。
张宏杰的高明之处在于:先耻辱后高大,先贪污后清廉,先迷信后务实。
曾文正极高明而道中庸,其智慧及高级品质有深入且独特的见解,尤其对左宗棠的关系处理颇感敬佩,也深深懂得了曾国藩的这句话,“合众人之私,成一己之功”。
多看几眼美女回家要检讨,夫妻房事也要检讨,诸如此类的检讨用现代人的思维去看就是有病,所以我们都做不了圣人。
曾国藩天资平平,七次才考中秀才,三次自杀,女儿们婚姻生活都很不幸,,,那又怎样?与众不同的“笨拙”精神,成就了曾国藩的浑厚、开阔、无所不包。
曾国藩的立德、立功、立言,看到了一个为人称颂的圣人,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憎的活生生的曾国藩。
刘瑜说:一想到在那样无望的时代,曾国藩还奋发图强,对他的钦佩不禁如滔滔江水。
转而又想到,即使是以他的奋发图强,也只能哀叹“天命”之不可违,却从未抬头观望天窗外的璀璨星空,又觉得个人面对历史,还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2作者张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于辽宁。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
曾国藩是一个被现代人过度“开发” 的历史人物,满大街有关他的书,百分之九十都是“成功学” 或“厚黑学” 一类的。
张宏杰写了三本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三本书出版时间相差近十年,作者的文笔、思路、观点也更加的成熟宏大,从带兵打仗、从政为官到生活百态。
让我们更加接近曾国藩的内心世界,也对纷繁复杂的晚清社会有更多认识和解读。
读《曾国藩正面与侧面》有感(通用20篇)
读《曾国藩正面与侧面》有感读《曾国藩正面与侧面》有感(通用20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曾国藩正面与侧面》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曾国藩正面与侧面》有感篇1《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从拿到手到读完,仅用了3天的时间,很有收获。
以前很多有关书籍都是从曾国藩的成功史、尽孝、军事才能等去说的,这本书的视觉是从他的点滴、从他不成功走向成功、好的与不好的、自我完善的过程等方面描述的,更近距离、更客观的勾勒出了曾国藩这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圣人。
这正如书中所说: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首先是一个人。
是一个生活在柴米油盐中的人,是一个终生挣扎、纠结、冲突和矛盾的人,是一个既有灵魂又有体温的人。
从他的自我完善、他对家人的严格要求与对官场中人的宽恕以待、他与左宗棠一生的关系、包括他的从严治军等等,我感悟颇多:一、从曾左关系学待人之道:书中所说,左对曾一生有两个情结:科举情节和喻亮情节。
左对曾的书呆子性格很看不上,觉得曾做事四平八稳缺少急智,左对曾多批评少赞赏,而曾对左一直都相当宽容。
而时间往往沉淀一切,对曾左的评价,后人明显更赏识前者。
左宗棠身上最大的弱点,就是执着于“争功”。
他的心性修养功夫远远不够。
只知进取,不能静处。
相比左宗棠,曾国藩的为人“全面”得多。
这个“全面”一词评价得入木三分。
曾左早期合作顺利,正是建立在曾国藩的深厚修养之上。
而左宗棠一生所有的注意力都贯注于事功,在心性上缺乏了这一段功夫。
王船山说,圣贤一定是豪杰,而豪杰不一定是圣贤。
曾是圣贤,而左仅止于豪杰。
这就是二人的根本区别。
曾国藩曾说,对朋友,首先要“诚”,第二要“敬”,其次是“恕”,然后是“浑”(不过于计较)。
最后则是要做到“不嫉妒”。
曾国藩一生辛苦自持,自言很少有生趣。
然而在友情方面的付出与回报,均远多于常人。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曾国藩的传记作品。
这本书从曾国藩的家世背景出发,详细描绘了他的早年经历、政治生涯,以及他在治理地方、推行改革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通过深入分析曾国藩的人格特点、思想观念以及政绩成就,本书展现出了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首先,本书着重展现了曾国藩的正面形象。
曾国藩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士人家庭,但凭借着卓越的才智和刻苦的学习,他最终考中了进士并进入了官场。
书中描写了曾国藩的谦虚忠诚、勤勉努力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他在官场上秉持着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不断学习进取,努力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历任地方官员和山西巡抚的期间,曾国藩致力于改善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大力发展教育,推行劝学运动,使得山西地区经济和社会得到了显著发展。
同时,曾国藩还积极参与国家政务,出谋划策,为朝廷提供正确的政策建议,为国家的繁荣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曾国藩的正面形象的深入描绘,本书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曾国藩的卓越品质和伟大事迹。
其次,本书也展现了曾国藩的侧面特点。
曾国藩作为一个政治家,他不仅具备了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品质,同时也有着严厉果断、冷静理性的一面。
在处理政务和处理下属问题时,曾国藩总是高效果断地做出决策,并且非常看重纪律和执行力。
他严肃要求下属官员执行政策,贯彻各项措施,而对于违反纪律的行为,曾国藩也坚决予以惩处。
此外,曾国藩在个人修养和家庭生活方面也有着严肃的要求。
他深知个人形象的重要性,精心打理个人仪表,注重身体健康和精神修养。
同时,他也十分重视家庭的教育和和睦,努力为子女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通过对曾国藩的侧面特点的分析,本书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政治家的性格和行为准则。
总的来说,《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通过对曾国藩生平和政绩的详细分析,全面而深入地展现了这位伟大政治家的形象和成就。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感曾国藩是一位非常具有政治头脑和胆识的政治家,他能够准确地洞察形势,把握时机,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正确的决策。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1张宏杰所著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讲述了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正直、清廉、智慧的“圣人”形象。
我们从书中了解到,三十之前是“庸人”三十之后是“圣人”,三十以前的曾国藩在官场处处碰壁,三十以后在官场左右逢源。
那么是什么使曾国藩在官场发生如此改变?我认为关键就是在于他情商的转变。
今天,我想以情商为主线,谈谈自己的感受。
百度对于情商的解释是: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总的来讲,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
我认为,情商是一个似褒似贬的词汇,因为说别人情商低明显带有讽刺的意味,但情商也不是判断人唯一的衡量因素,不可能什么事都只谈感情,而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知道对方是什么人,只要别人能够提供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交易就可以达成。
毋庸置疑我们都喜欢和相处更舒服的人作,可是不管一个人多么难交往,只要能够真正的创造价值,那么就总会有人愿意付出更多的‘交流成本’与其取得合作。
社会的现实是人们更愿意与牛人或是强者交往,因为他们能解决具体问题,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往往只要能获得物质上的绝对利益,人们宁愿放弃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
情商只是整体价值链中的一小环。
关于智商还是情商更重要一直都是人们议论的话题,有的人对于情商不屑一顾,甚至觉得其压根就没有必要,因为如果智商不够,也就是同别人共事的资格都没有,那么‘情商’也就无从谈起。
而我认为,智商固然重要,情商也很重要。
等到自己成为某一个阶层的一员,大家的智商都相差不多,也各自有着明确的分工,此时若想要与人产生合作,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感悟3000字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及感悟3000字:
自从来农大工作后,因为每人每年2000元购书补贴的福利,给我这个书虫带来了极大的满足,各种书只要是看着好的,不论价格,就一概买了来(只是可惜家里太小,眼看着书柜就要被填满了)。
一次在微博上,马伯庸分享了张宏杰要签售《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3》的消息,被我看到。
曾国藩是我所素知的,而张宏杰
我也曾因为罗辑思维的机缘,看到过他的《饥饿的盛世》一书的一些内容,对此人颇有好感。
于是在豆瓣上查了这书的评分,然后果断把《曾》的从1到3都买了来,作为睡前的床头新宠,闲来看看。
这一看不要紧,深刻觉得这书着实不错。
通过看此书,使我对曾国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是因为之前已经读过唐浩明的《曾国藩》,对于曾的生平已经有了认识,再读此书,说及曾国藩的种种,不觉突兀。
否则乍看此书,虽然能明其意,但理解终究潜一层。
所谓读书是有缘分的,就是这个意思。
虽然三本只读了一本半,但我还是觉得想做一下笔记,不枉作者苦心写就这几本好书。
以上是闲话。
接下来是《曾》的一些读书笔记。
其实也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读书笔记,只能说是读罢此书,阖书静思,我
对曾国藩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大体分三个部分:一是外事,二是内功,三是思考。
外事:
外事,姑定义为人这一生的外在际遇。
曾国藩的一生,大背景是晚清时期,官场腐败,暮气重重。
曾国藩生于1811年,死于1872年,正是中国历史最屈辱一段的前期。
就他个人而言,人生也可分为好几个时期。
30岁以前,他就是一个乡下普通的读书人。
27岁时,命运之神降临,科举高中,中进士,点翰林。
之后十年七迁,在北京做官,在37岁时做到了侍郎(副部级)的官员,直到1852年(41岁)。
这一年,其母病逝,按制回乡守孝。
此时正赶上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进攻湖南。
清政府因为正规军腐败无力,要求各地官员组织地方武装以图自保。
曾国藩因在兵部干过侍郎,于是将编练地方武装的事切切实实做了起来,这就是创建湘军的来由。
湘军创建以后,先在湖南打了几仗,胜负皆有,无甚声名。
然后出省作战,克武昌一举成名。
之后被中央政府倚为干城,一路沿长江而下,声威鼎盛。
直到1857年。
这一年,其父病逝。
按制回乡守孝。
而守孝期间,不断思考自己半生得失,终有大悟。
1859年再次出山。
1859年再次出山以后,很好地协调了和地方官场、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与太平天国的战事开展顺利。
1864年,攻克南
京,取得了太平天国战争的胜利。
1864年以后,屡任各地官职,为国尽忠而已,直到去世。
内功:
与外事的时间节点相协调的,是曾国藩内心的几次变化。
第一次是在30岁时。
在北京做了几年官后,得与当时著名
的理学家相往来,从此开始励志“学做圣人”。
并以《了凡四训》中“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为榜样,涤荡瑕秽,以求自新,改号“涤生”。
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坚强的斗志。
这种一往无前高亢激昂的状态,虽然一身正能量,却显得极其不合时宜。
在晚清沉闷庸碌困顿的官场背景下,一来显得曾国藩本人极不合主流;二来曾国藩也觉得周围都是庸碌平常之辈,常拿鼻孔看人。
此时他内心是孤独高傲的。
在京时期,怼咸丰皇帝;回乡创建湘军,又得罪了湖南全体官场,在做事之中吃了不少苦。
但凭借一心为国、认为靠一己之力能够扭转国家社会风气的信念,摸爬滚打,还是把事情做得蛮成功。
内心的转折出现在1857年第二次回乡的时候。
那时曾国藩率领湘军进入江西。
客省作战,本就不易。
而他的作风又不通世情,在江西更感处处掣肘,于是向咸丰皇帝讨要江西巡抚的职位。
然而皇帝已经受够了他的强硬作风,没有应允。
而恰逢父丧守孝,曾国藩离开军队回家,以为可以以退为进,湘军离开了他就不好使了,来要挟咸丰皇帝。
皇帝甚不爽,故意不
要给曾国藩这个面子,于是批准他在家终制,守孝满二十七个月。
你不是以退为进,故意不来吗?好,那你不用来了。
曾国藩落了一个大大的难堪。
此事对曾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于是他在家静心学习,回顾往日的不足,自加反省,又读了老庄学说,明白往日自己有太过刚硬、没有“理解之同情”,于是心性又一大改。
从此以后,光明的初心依然不改,但做事的风格却柔软了许多,和光同尘了起来。
此时的他,认识到了自己是平凡的,依靠个人能力去扭转社会国家是不可能的;但这不意味着可以作为自己颓废的理由。
虽然社会黑暗,自知自己虽然光明却终究没用,但依然坚持,为国尽力,“知其不可而为之”,死而后已。
循着老庄其外儒家其内的路子,终于践行了自己一生的追求:做圣人。
从曾国藩的一生,我的感想是:
一,立志要立大志,不向困难低头。
曾国藩一生做事,初心都是从做圣人来出发的。
为了自己内心所笃信的东西,用一生去实践,从不向困难低头,也不给自己偷懒。
无论是在何种困境下,都是想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去克服困难,而非逃避困难,更不是以困难为理由,让自己坦然懈怠。
正如此言:
“人生中的困难时刻一定要挺过去。
如果屈从于苦难,之后回首时光,不仅会埋怨命运不济,同时会后悔自己不够努力;抑或是把失败归咎于外在,变得怨天尤人。
如若熬过了苦难,你不必感谢挫折,但至少可以感谢不服输的自己。
”
二,做事要踏实做。
做圣人不是一句空话,是扎扎实实修为中不断磨练出来的。
曾国藩每天坚持读书、写日记、克制欲望,不断与自己做斗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通过每天坚持的小事,长久坚持,锻炼自己的毅力。
事情不在大,但做而已,久久为功。
不玩虚招子,花套路。
最能体现这个特点的,就是他率领的湘军“结硬寨,打呆仗”。
不图一招一式好看,只求实效。
三,待人要有度量。
前面两点,若以为我有而人无,因此自觉高人一等,则是万万要不得的。
自己真的比人强吗?未必。
时运好而已。
读书笔记别人真的比自己差吗?未必。
不得
已而已。
息怒,不是克制自己心中的怒火,而是要让自己心里宁静,根本不生怒火,虽当时有怒,而不做愠色,冷静之后,再考虑为何如此,去理解对方。
这也是做圣人途径中最大的考验了。
哪怕他自己十分重视的九弟曾国荃屡次不听教诲,他也没有和九弟翻脸,每次过后仍然谆谆教导,循循善诱。
不以九弟的不理解为怒。
四,不以名利挂怀。
无名利之诱惑者,可以夸夸其谈所谓不受诱惑;而一旦真的有名利之诱惑,仍然能够视若敝屣,不以为意,就很难了。
然而,这又是极其矛盾的。
接触名利以后,只有抵御得住名利的诱惑,才能在名利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否则终究被名利所反噬。
因为自己有了鲜花和掌声,就以鲜花和掌声挂怀,则是终究不能承受这鲜花和掌声。
曾国藩在大功告成功成名就之后,仍能持盈保泰,终得善终,是和这一点分不开的。
历史上无
数有大功之人,功成不知身退,轻则身败,重则名裂。
可不慎乎!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本书的一些看法。
这个书最大的优点,就是告诉我们,曾国藩也是凡人,然而凡人也可以做圣人,可以立德立功立言。
谁也没有主角光环,然而人人都有主角潜质。
生活没有给谁专门的舞台,然而生活处处是舞台。
穿衣吃饭皆是修行,对自己的淬炼是无处不在的。
每个人的生活各有坎坷,希望每个人都能平和从容地面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