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动摊点的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流动摊点的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黄朝光
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3期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显得日益重要,是保证市民日常生活稳定的重要保证。而市中的流动摊点在利民益己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不小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占道经营、影响市容、妨碍交通、损坏城市形象等,而且日益严重化,解决流动摊点管理难问题已势在必行。本文将从管理方面着手,分析城市流动摊点的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期能提高人们对该方面的认识。
【关键词】流动摊点;管理难解决方法
一、流动摊点概述
(一)成因及类型
流动摊位存在于城市各个角落,自从城市诞生以来,这些摊贩经济一直是城市底层群体的一种谋生手段,它不弥补了城市的部分基本功能,还为一部分人降低了城市生活的成本,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生计问题,也给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比如修鞋、补车胎和配钥匙等满足了市民生活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因其乱摆乱卖也影响了市容市貌。
摊贩主要有五大类。一是下岗职工。经济体制转轨、企业改制后,大批下岗职工推向社会,由于这部分人员年龄偏大,一时找不到工作,家庭负担重,又不能闲置在家,就选择了这种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的小买卖。二是城中村居民。这部分群众主要靠地理优势做些小买卖,特别是一些中年妇女和老人索性圈地为界,摆摊设点,春夏秋冬,一年到头,照摆不误。三是离城近的农民。这些农民小农意识强,地里种出来的瓜菜,到市场兜售需交各种费用,想卖个高价钱,于是推车进城,沿途叫卖。四是老弱病残人员。这些人大多无正常生活来源,把自己划定为特殊公民,渴求社会救济心理强。五是进城务工的特殊群体。这些人员成分复杂,投亲靠友,拉帮结派,不服从管理,甚至有时无理取闹,打击报复。
(二)管理现状
这些流动摊点由来已久,成因复杂。每天活动在城区的流动摊贩有上千人,他们多集中在学校、医院、商场、小区门前和交通繁华的路口、街道两旁,这些地方人口较多,人流集中,需求量大,是流动摊贩经营的“风水宝地”。而在这热闹的背后,往往会出现乱、赌、脏、差等问题,政府部门为此也曾做过多方面的努力,如提倡“教育为主,严防死守”,到之后的“见车就烂,见摊就收”,但最后都是见效甚微。近几年,管理部门也开始放宽了对流动摊点的禁
止,把“禁”改为“限”,采用各种灵活的管理方式引导、监管这些摊贩的营业活动,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流动摊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摊点影响市容,但毕竟是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迎合人们的消费心理,符合当地的消费习惯,同时也适合不少市民的消费水平。在对流动摊点治理上,执法人员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蹲点也好,突击治理也罢,摊贩看好市场位置好销售利润客观,长期与执法队员周旋,打起了“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游击战,实在是收效甚微,难以取缔。
(二)缺乏执法保障。在对摊贩进行处罚时,一是没有后续保障,如果自然人不接受处罚,则无他法。因为执法人员无权查验身份证,连对方身份都不知道,执法就无法进行下去。二是对事不对人,执法没有威慑力,比如查处无证经营流动摊贩等违法行为,一般是强行取缔或暂扣物品,对违法行为人没有制裁手段,也起不到应有作用。
(三)封放两难棘手的问题。随处可见的小摊贩给城市管理带来负担,我国一贯采取禁止和打压的政策。然而随着近年来民生诉求呼声日涨,居无定所的游商游贩得到舆论更多的支持与同情。城管要执法,小贩要谋生,冲突流血的事件屡见不鲜,城管这一本来为公众服务而设立的机构也成了舆论眼中人人侧目的暴力者。
(四)流动摊贩卫生状况堪忧,影响食客身体健康。饮食类流动摊贩存在水源供应不足、露天营业和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不明等特点,这些隐患问题往往容易导致疾病的产生和传播,危害公众身体健康。而监管机构的手伸不到摊点领域,一方面,他们属于无证经营,无记名无登记就无法系统地进行监测;另一方面,这些摊点流动性太强,周围环境是不定的,其卫生状况自然无从查起。
三、建议与对策
世上没有无法解决的问题,经过多年的管理经营,吸取足够的管理经验之后,我们总结出四种形式,可以使经营摊点整齐规范。一是市场引导型。在大的广场周边、学校门口等人口密集地段,采取公开招标的办法设置服务摊位。二是管理指导型。对次干道的服务摊位,制定管理标准,加强社区管理、执法管理。三是服务推导型。在条件不成熟的一般地段设置服务摊位,坚持“方便、实用、整洁、有序”的原则,加强与社区的协调,在社区内部划出经营场地,方便市民,关注弱势群体的生计问题,为他们提供经营便利,引导他们取消占道经营。四是扶持促导型。对背街小巷的无业特困群众,本着“整齐划一、不增负担”的原则,帮助和扶持他们就业,使服务摊点基本能做到统一规范经营,不影响市容市貌。以下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注意疏堵结合,这是最有效的解决之道。堵,堵不住;疏,疏不通。在解决城市市容整洁与摊贩就业这一矛盾过程中,尊重这些个体劳动者,进而适当降低门槛,是目前管理者普遍采取的比较现实的治理方式。对于一些治理难度较大、久治不愈、存在特殊情况的、百姓日常生活确需的摊贩,街道办事处、民委员会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一般默许其存在,但会通过设立警示标志等方式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
(二)在进行市场规范,明确经营范围的同时,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大力发展中小城镇。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同时,政府要为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环境,为国民创造充分的就业机会。同时,社会困难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要切实树立“民本”思想,更新执法理念,拓宽培训就业渠道,鼓励他们创业改行,入市经营,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人的生活和就业问题。
(三)实行分类、分区域管理就是在特定的路段,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摆摊经营,禁止流动摊贩占到经营,有城管统一管理。这样一来对城市的环境和形象等危害程度会减小很多。
(四)巩固成果,长效管理。针对执法部门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市城管执法局应安排执法工作人员对上述地段实施定岗定人和错时管理,确保整治后不出现反弹,同时也加大了对其他商场超市、市场周边摊点的整治力度,给市民创造一个舒适有序的购物环境。
(五)根据地方具体情况,可实行“摊点自治”。即将一定范围区域设为疏导点,附近摊贩全部进入疏导点内经营,实施摊贩自治,限量的摊贩既是其中的经营者,又是管理人。同时摊贩参与、共同协商,达成摊贩自治的协议,实施自我管理,排定摊贩人员值班表,轮流负责管理疏导点内的环境卫生、摊贩数量、设摊时间等。城管部门在疏导点内设立评分制考核办法,每月对疏导点不定时进行考核督查,把要求进入这个疏导点的其他摊贩作为备案,低于合格线分数的则换人经营。
当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城乡发展差距会不断拉大,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进城市,为了生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干生意,由于门面房租金较贵,很多人选择了流动摊位经营,于是两种利益诉求发生了更加激烈的碰撞。经过合理布局,设置便民小市场,实行定时段、定路段管理,并采取错时管理、多班轮值等措施,既能方便市民日常生活,又能解决摊点占道经营问题,既保证市容市貌,又促进了经济繁荣。
【参考文献】
[1]李瑾.论城市化进程中的低端需求——以城市摊贩问题为例[J].2009年第3期.
[2]陈燕军.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的国际经验探析[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