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测井简介

合集下载

《核磁共振测井全》课件

《核磁共振测井全》课件

储层表征
核磁共振测井提供了详细的储 层性质描述,包括孔隙结构、 孔隙度分布和岩石类型,有助 于优化开发和生产侵入性测量
核磁共振测井是一种非 侵入性测量技术,不需 要采集样品,可以在井 内直接获取地层信息。
2 高分辨率
核磁共振测井具有高分 辨率,可以获取细微的 地质和储层参数变化, 提供精确的地质解释。
3 仪器限制
核磁共振测井仪器的尺 寸和功耗限制了其在特 定井眼中的应用,需要 克服相关的工程和技术 问题。
核磁共振测井的案例研究
1
海上油气勘探
核磁共振测井在海上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帮助发现油气藏和优化产能,提高勘探 和开发效率。
2
储层评估
核磁共振测井在储层评估方面的应用,提供可靠的地质参数和流体信息,指导油 气勘探和开发决策。
3
井间连通性
核磁共振测井用于评估油井间的连通性,检测压力变化和流体移动,帮助优化油 藏生产。
核磁共振测井的未来发展
先进测井技术
未来的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将更 加先进,实时、高分辨率、多 参数测量等特性将得到进一步 增强。
人工智能应用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核磁共振 测井可以进行更精确的数据处 理和解释,提高解释的速度和 准确性。
环境友好型
未来的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将更 加环境友好,减少对地下水资 源和环境的影响。
《核磁共振测井全》PPT 课件
核磁共振测井是一种用于获取地下岩石和流体性质的非侵入性测量技术。通 过应用核磁共振原理,可以获得有关地下油气储层的重要信息。
什么是核磁共振测井?
1 原理解释
2 数据获取
核磁共振测井利用原子核的自旋和磁矩之 间的相互作用来研究储层的性质。它基于 核磁共振现象,通过识别和分析样品中的 核自旋状态来获取相关信息。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及应用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及应用

核磁共振测井影响因素及适用性
核磁共振测井对井眼和泥浆有较高的要求,因为高矿化度泥浆和大井眼 都会造成信噪比降低,同时由于核磁探测深度较浅(20cm),泥浆侵入 较深会对核磁共振判别流体性质造成影响。
目录
1. 核磁共振测井基本原理 2. 核磁共振测井仪器介绍 3. 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处理 4. 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应用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及应用
胜利测井公司资料解释研究中心 2011.05
目录
1. 核磁共振测井基本原理 2. 核磁共振测井仪器介绍 3. 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处理 4. 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应用
核磁共振测井基本原理
1、核磁共振测量的物理基础
核磁共振(NMR)指的是原子核对磁场的响应。即若在与稳定磁场垂直方 向上加一射频磁场,当交变磁场的频率与氢核的核磁共振频率相同时,处于低 能位的氢核将吸收能量,转变为高能态的核,这一现象即称之为核磁共振。
当射频脉冲作用停止后,磁化矢量通过自由进动向B0方向恢复,使原子核从 高能态的非平衡状态,向低能态的平衡状态恢复。这种高能态的核不经过辐射而 转变为低能态的过程叫弛豫。
核磁共振测井基本原理
2、核磁弛豫
纵向弛豫(T1):磁化矢量在Z方向的纵向分量往初始宏观磁化强度M0的数值恢复 过程。它与孔隙度的大小、孔隙直径的大小、孔隙中流体的性质、以及地层的岩 性等因素有关。 横向弛豫(T2):磁化矢量在X-Y平面的横向分量往数值为零的初始状态恢复的过 程。它与地层孔隙度的大小、孔隙直径的大小、孔隙中流体的性质、岩性、以及 采集参数(如TE和磁场的梯度)等因素有关。
核磁共振测井解释成果图
流体分析(MRIAN)成果图 第一道:自然电位SP,单位mV;
自然伽马GR,单位API; 核磁区间孔隙度T2-Porosity; 井径CAL,单位in。 第二道:核磁渗透率MPERM,单 位mD;。 第三道:标准T2分布; 第四道:流体分析道,包括:烃 体积,自由水体积,毛管束缚水 体积,有效含水饱和度,束缚流 体体积,有效含水孔隙度,核磁 共振有效孔隙度,总孔隙度。

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质量控制

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质量控制

2、井眼尺寸对测量孔隙度的影响
核磁共振测井仪器的测量目标在仪器体外面,测井仪的静磁场都采用永 久磁体,其强度有一定的区域,只有在一定强度区域内的氢核才会被极化或 充分极化,井眼太大,或仪器偏心,测量信息受井眼泥浆的影响较大。 MRIL-P仪器的井眼适应范围是7-16″ ;但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的井眼适应 范围往往不是如此简单,它与泥浆电阻率、储层物性、井斜角、井眼粗糙度 等多种因素有关;泥浆电阻率越低,储层物性越差,井斜角越大、井眼粗糙 度越大,井眼对测井资料的影响越严重。
一.核磁共振测井简介 二.核磁测井影响因素分析 三.核磁测井的测前设计 四.核磁共振测井质量控制
1、测井环境对核磁共振测井的影响
(1)泥浆电阻率对测量增益的影响
核磁共振测井仪器是在井眼泥浆中进行测井,它需要达到一定的发射 功率才能够完成测井任务,该指标由增益来衡量。 增益除了受发射线路本身的影响外,影响它的外部因素主要是井眼泥 浆电阻率,其次是地层电阻率。低电阻率泥浆或地层与泥浆电阻率的比值
(3)核磁测井测量的原始数据
双TW现场图
由双TW/双TE模式分解出的DTW (短TE)数据。第1道为深度,包 含加速度;第2道有GR、张力、电 缆速度(CS)、渗透率指示、以 及A组和PR组的增益值,用于了解 数据采集的过程、地层的渗透性、 以及仪器的工作状态;第3道为总 孔 隙 度 系 统 的 T2 谱 , 范 围 从 0.25ms到2048ms;第4道与第5 道分别为A组和B组的回波串;第6 道和第7道分别为A组和B组的3个 孔隙度,即:视总孔隙度、视有效 孔隙度、毛管束缚水孔隙度,此外 ,还有A、B两组的CHI值,用于 表达回波串的实测值与理论值之间 的拟合程度。
1

中等

0.5 100 200 300 400 增益 500

核磁测井

核磁测井

测井新技术之核磁共振测井随着石油勘探开发需要,测井技术发展十分迅速,高分辨阵列感应、微扫、三分量感应和正交偶极声波等新型成像测井仪为研究地层各向异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核磁共振、电缆地层测试、井壁取心等提供了对地层流体的精确认识;新的过套管井测井仪器,如电阻率、新型脉冲中子类测井仪、核磁共振、电缆地层测试及永久监测等现代测井技术的发展可以在套管井中确定地层参数,精细描述油藏动态变化;新的水泥胶结评价仪直观提供一、二胶结面、水泥环形新空间及套管的剖面成像;新的套损成像测井仪为修井作业提供井精确套损质量。

随钻测井系列不断增加,如随钻声电成像、核磁共振测井、随钻地层测试等。

生产测井中的新型仪器出现,如流动成像仪、持率计等可较精确地提供大斜度、水平井测井[1]。

从上述可以看出,核磁共振测井(NMR)在测井新技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油气勘探开发的许多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核磁共振现象被发现以来,核磁共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分析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核磁共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近60年的发展,核磁共振测井仪器不断更新换代,功能逐渐增强,采集的信息更加丰富。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和勘探目标的复杂化,核磁共振侧井已经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中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复杂岩性、复杂孔隙结构、复杂流体成分、低孔低渗以及低电阻率、低含油气饱和度等情况下,当其他测井大多显得无能为力时,核磁共振测井却是储层评价和流体识别的有效手段,因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生命力[2,3]。

人们第一次认识NMR的潜在价值是在上世纪50年代。

核磁共振测井仪器的构想最早由Varian提出,并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迈出了核磁共振在石油工业应用的第一步。

20世纪60年代,Chevron和Schlumberger合作研制出利用地磁场的核磁共振测井仪器(nuclear magnetism logging,NML),并用于油田测井。

核磁共振测井原理

核磁共振测井原理

核磁共振测井原理
核磁共振测井(NMR)是一种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利用磁共振现象分析电磁信号来获取地下岩石中的孔隙结构和流体含量信息。

NMR测井原理基于核磁共振现象,即在强磁场中放置原子核会产生共振吸收现象。

在NMR测井中,沿井壁发射一系列短脉冲电磁信号,这些信号会激发旋转相干磁矩,进而引起共振吸收现象,并使得磁共振信号能够被测量。

这些信号可以表征岩石中的孔隙结构和流体含量。

NMR测井技术常见的参数包括自由液体体积(FFV),有效孔隙度、孔隙尺度和流体饱和度。

其中最重要的参数为FFV,它表征了岩石中的自由水体积。

知道FFV,可以确定孔隙中不同类型液体的含量,如水、油、混合物等。

有效孔隙度和孔隙尺度表征了岩石中的孔隙结构,可用于评估岩石的渗透性和储层质量。

流体饱和度则表征了岩石中所含流体的百分比,用于确定油田储层中可采储量和开发方案。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

MBMW m
TMA X T 2cutoff
S(T2 )dT2
有效孔隙体积
MPHE e
TMA X 4
S (T2
)dT2
总孔隙体积
MSIG t
TMA X T min
S
(T2
)dT2
渗透率
k c4 NMR ( FFI )2 BVI
目录
一、核磁共振测井简介 二、核磁共振测井测量及提供的信息 三、核磁共振测井提供的成果图件 四、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应用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应用
储层识别及储层物性参数计算——划分常规测井曲线无法识别的储层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应用
储层识别及储层物性参数计算——直接区分可动流体和束缚流体
幅度 孔吼分布频率
各部分孔隙体积分布位置
孔吼半径(um)
1
1.6
2.5
4
6.3
10
16
25
10
岩样号:NP1-X
8
孔径分布
T2谱分布
6
毛管束 缚体积
T2很长且幅度大,短T2很少或没有
驱替和渗吸都已起到作用,大、小孔隙都已排油, 它吸水能力强,含水率高,已成了注入水凸进优势 通道,即“大孔道”,对于这样的层应控制注水速 度,以防注入水的低效和无效循环。
中水淹 弱水淹
T2很长但幅度变低,短T2多
这样的储层其大孔道中的油在水驱过程中驱动力的 作用下已经排出,而小孔道中仍存在残余油,这些 油要靠毛管力吸水排油的渗吸作用排出,注水时应 降低水驱速度,在低渗流速度下,发挥毛管力的吸 水排油作用,取得最佳驱油效果。
有效孔隙度
总孔隙度
核磁共振测井提供的成果
流体性质评价成果

MRIL-P型核磁测井

MRIL-P型核磁测井
S N
approximately 175 Gauss Larmor frequency f0(r) approximately 750 kHz Ne Twthis shell * Te at
760kHz
V*Tw
580kHz
V
V*(Ne * Te)
Direction of 3、耐高温 B0(r)
brought in
MRIL-Prime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简介 MRIL-Prime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简介
仪器设计特点
井眼
Well bore
MRIL-P 仪器
Amplitude of B0(r) Gradient field B0(r) f0(r)
1、多频率
Ne * Te
1 mm
增加了预极化磁体,提高了测井实效 2、增加了预极化磁体,V*(Ne * rTe)
MRILMRIL-P型核磁基本测量方式
DTP模式 模式
DTW模式 DTW模式
DTE模式 DTE模式
DTWE模式 DTWE模式
单 粘 TW 土 单 + 束 TE 缚 水
粘 双 TW + 土 束 单 缚 TE 水
粘 双 土 TE + 束 单 缚 TW 水
粘 双 TW + 土 束 双 缚 TE 水
解释评价方法
DTP模式 模式
孔隙结构 各种孔隙度 流体形态分 布
DTW模式 DTW模式
流体性质识 别 定量计算油、 定量计算油、 气体积
DTE模式 DTE模式
气、轻质油 的识别 油、气体积 的确定
MRIL-P型测井解释实例-时间域(TDA)分析 MRIL- 型测井解释实例-时间域(TDA)分析 (TDA)

核磁共振测井简介

核磁共振测井简介

引言核磁共振测井是一种适用于裸眼井的测井新技术,是目前唯一可以直接测量任意岩性储集层自由流体(油、气、水)渗流体积特性的测井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

本文主要讲解了核磁共振测井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基本应用、若干问题及展望。

发展历史核磁共振作为一种物理现象,最初是由Bloch和Purcell于1946年发现的,从而揭开了核磁共振研究和应用的序幕。

1952 年,Varian 发明了测量地磁场强度的核磁共振磁力计,随后他利用磁力计技术进行油井测量。

1956 年,Brown 和Fatt研究发现,当流体处于岩石孔隙中时,其核磁共振弛豫时间比自由状态相比显著减小。

1960年,Brown 和Gamson研制出利用地磁场的核磁共振测井仪器样机并开始油田服务。

但是,地磁场核磁测井方案受到三个限制,即:井眼中钻井液信号无法消除,致使地层信号被淹没;“死时间”太长,使小孔隙信号无法观测;无法使用脉冲核磁共振技术。

因此,这种类型的核磁共振测井仪器难以推广。

1978 年,Jasper Jackson 突破地磁场,提出一种新的方案,即“Inside-out”设计,把一个永久磁体放到井眼中(Inside),在井眼之外的地层中(Outside)建立一个远高于地磁场、且在一定区域内均匀的静磁场,从而实现对地层信号的观测。

这个方案后来成为核磁共振测井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基础。

但是由于均匀静磁场确定的观测区域太小,观测信号信噪比很低,该方案很难作为商业测井仪而被接受。

1985 年,ZviTaicher和Schmuel提出一种新的磁体天线结构,使核磁共振测井的信噪比问题得到根本性突破。

1988 年,一种综合了“Inside-out”概念和MRI 技术,以人工梯度磁场和自旋回波方法为基础的全新的核磁共振成像测井(MRIL)问世,使核磁共振测井达到实用化要求。

此后,核磁共振测井仪器不断改进,目前,投入商业应用的核磁共振测井仪器的世界知名测井服务公司分别为:斯仑贝谢、哈利伯顿和贝克休斯。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现代应用趋势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现代应用趋势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现代应用趋势核磁共振测井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ogging)是一种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重要技术。

通过测量岩石中原子核自旋的共振现象,它可以提供有关地下岩石储层的重要信息。

在过去几十年中,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石油勘探、地质学研究以及地下水资源评估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本文将探讨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现代中的应用趋势。

一、高分辨率成像随着仪器设备的不断改进和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分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传统的测量方法主要关注岩石样品中液态水的分布,但现代的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已经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成像信息。

通过对地下储层中油、水、气等不同成分的测量和分析,可以获得更准确、更细致的地下岩石结构图像。

这种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可以帮助勘探人员更好地理解地下岩石储层的特征,提高勘探和开发效率。

二、多参数测量发展传统的核磁共振测井技术通常只能提供岩石储层的孔隙度信息,但现代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已经实现了多参数测量。

除了孔隙度,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现在还可以测量地下储层中的渗透率、饱和度、岩石孔隙结构等多个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地下岩石特征信息,有助于勘探人员更好地评估岩石储层的潜力和开发价值。

三、非侵入式测井传统的测井技术通常需要进行试井操作,即在地下储层中打孔取样来获取岩石信息。

然而,这种试井操作会对地下储层造成一定的破坏,且操作成本较高。

与传统试井相比,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具有非侵入性的优势。

通过无需打孔取样直接对地下储层进行测量,核磁共振测井技术能够实现对地下岩石的准确评估,提高勘探效率的同时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四、多尺度测量与高精度定量随着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发展,现代测井仪器已经可以实现多尺度测量和高精度定量。

不同尺度的地下岩石结构对储层特征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进行多尺度测量能够提供更全面的岩石信息。

与此同时,高精度定量分析也是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核磁共振测井原理与应用书pdf

核磁共振测井原理与应用书pdf

核磁共振测井原理与应用一、核磁共振基本原理核磁共振(NMR)是物理学中的一种现象,其基本原理是原子核在磁场中的磁矩与射频脉冲之间的相互作用。

核磁共振在测井中的应用得益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可以对地层岩石和流体进行无损检测。

二、核磁共振测井技术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利用了在地磁场中自由氢核(如H)的磁矩进动与射频脉冲的相互作用。

当射频脉冲停止后,氢核将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信号可以被检测并用于分析地层性质。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可以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两种。

三、岩石孔隙结构分析核磁共振测井可以提供关于岩石孔隙结构的详细信息。

通过测量地层中氢核的弛豫时间,可以推断出孔隙的大小、分布以及连通性,从而评估储层的渗透率和油气储量。

四、地层流体识别与分类核磁共振测井可以区分油、水、气等不同的流体,这是由于不同流体中氢核的弛豫时间不同。

此外,通过测量束缚流体和自由流体的比率,可以评估油藏的驱替效率和水淹程度。

五、地层参数反演通过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可以反演地层的多种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等。

这一过程涉及到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是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处理的关键环节。

六、测井数据处理与解释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处理包括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参数反演、解释和后处理等多个环节。

解释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地质和测井知识,以便正确地解释测井数据,提供准确的储层评价结果。

七、核磁共振测井应用实例核磁共振测井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评估油田的储层质量、监测注水作业效果、确定剩余油分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体实例包括评估某油田的储层孔隙结构和含油性、监测某气田的产气能力等。

这些实例证明了核磁共振测井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实用价值。

八、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核磁共振测井在未来将面临一些发展趋势和挑战。

例如,发展更高分辨率和灵敏度的核磁共振测井仪器、提高数据处理和解释的自动化程度、解决复杂地层和油藏条件下的应用问题等。

第3章_3核测井-3.4核磁共振测井

第3章_3核测井-3.4核磁共振测井

脉冲时间加倍,磁场旋转 180°,此时称做 180° 脉冲.
一个90° 脉冲加载之后, 会发生两个过程:
z
z
B0
y x x y
B0
XY平面,旋转开始,并逐步 发散开去 这就是横向弛豫,弛豫时间用 T2描述.
同时,它们也开始在磁场 方向重新排列(重极化) 这就是纵向弛豫,弛豫时 间用 T1描述.
4、核磁共振现象 氢核(质子)本身带电,质子具有自旋性,可
静态磁场使氢原子核进动产生的磁场方向
与其相同 (原子核被极化)。
只要静态磁场保持,任何刺激之后,氢核 将努力回复到该状态(它是一种低能态)。
静态磁场中的这种排列一旦 完成,我们就可以用射频脉冲磁场 加载到核子上:
射频磁场使极化场发生旋转 脉冲持续时间控制旋转角度的
大小.
当脉冲长度刚好使极化场旋转 90°,我们称之为 90°脉冲.
形成磁场,即质子具有一定的磁矩。在Z轴施加外加
磁场后(B0),氢核绕外磁场方向转动,这个转动
称为进动,进动频率0为:
0 B0
式中 :γ—氢核的旋磁比; B0—外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静磁场中质子的旋转和进动
4、核磁共振现象

核有磁性,没有外 磁场作用,核自旋 的方向是杂乱的。
4、核磁共振现象
优点:
1.迄今唯一能够直接测量储集层自由流体孔隙度的测井方法
2.测量准确可靠 3. 可以得到不受岩石骨架岩性影响的地层总孔隙度,还可以
准确地给出各种孔隙度参数,准确地区分不同的孔隙度成分, 如自由流体孔隙度、毛细管孔隙度、粘土束缚水孔隙度及微 孔隙度等。
4.还可提供束缚流体与可动流体相对体积,储层油气类型、孔 隙尺寸分布、渗透率、原油粘度、含油气饱和度和产能性质 等多种重要参数。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CMR及应用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CMR及应用

- 双TE测井,又称为移谱法
双TE测井,又称为移谱法,通过设置足够长的等 待时间,每次测量时使纵向驰豫达到完全恢复,利用 两个长短不同的回波间隔,测量两个回波串。由于水 与气或中等粘度的油的扩散系数不一样,使得各自在 T2分布上的位置发生变化,由此可以识别油、气、水。 所以,双TE测井是一种扩散系数加权方法。
利用核磁测井分析储层孔径大小
核磁测井孔隙尺寸分布图
下一步准备通 过压汞实验半定 量评价T2弛豫时 间与孔喉半径之 间关系。
2.储层渗透性评价
- 核磁测井渗透率的计算 - 核磁测井渗透率与岩芯渗透率的对比 - 孔径大小与渗透率的关系 - 储层渗透性分析
- 核磁测井渗透率的计算
(1)SDR公式 KSDR=A(φCMR)4(T2Logmean)2
R 2 = 0.7891 15
5
10
0
5
-5 0
5
10
15
20
岩芯孔隙度(%)
0
25
0
坡1井
5
10
15
20
25
岩芯孔隙度(%)
核磁测井、常规测井与岩芯孔隙度的对比
中子孔隙度(%) 核磁测井孔隙度(%)
25
25
y = 0.8239x + 0.796
20
R 2 = 0.8291
20
15
15
10
10
5
5
T2差分谱在2区 以上几乎没有
明显的响应
谢 谢!
C/TP型仪除具备上述特点外,主要可进行总孔隙度测 量,获取地层粘土束缚水孔隙体积资料,为储层评价,尤 其是砂泥岩储层评价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
3.核磁共振测井方式

核磁共振测井常用发射序列研究

核磁共振测井常用发射序列研究

核磁共振测井常用发射序列研究核磁共振测井(NMR)是一种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广泛应用的技术,用于研究地下岩石的孔隙结构、流体含量和流体类型。

在核磁共振测井过程中,常用的发射序列是关键的环节之一、发射序列的选择和优化直接影响到测井数据的质量和解释结果的准确性。

核磁共振是电子和核子之间通过交换磁矩进行相互作用的一种现象。

核磁共振测井利用这种现象,通过应用电磁脉冲来激发样品中的核自旋,然后测量其返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信号。

不同的发射序列可以产生不同的测量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测井目的和地质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序列。

在核磁共振测井中,最常用的发射序列包括连续波(CW)、脉冲叠加(SP)和递增脉冲序列(T1IR)。

连续波序列是最简单的发射序列,它通过不间断地激励和测量核自旋,可以提供较好的信号分辨率,适用于测量流体饱和度和孔隙度。

脉冲叠加序列则通过多个脉冲进行叠加,可以得到更高的信噪比和更短的测量时间,适用于高精度测量和水合物含量估算。

递增脉冲序列则通过逐渐增加脉冲间歇时间,可以获取不同自旋组分的弛豫时间分布,用于解析不同孔隙流体。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发射序列被广泛应用于核磁共振测井中。

例如,双量子共振(DQ)序列可以交叉激发两个不同化学势能的核自旋,用于测量流体类型和饱和度。

强制恒定梯度(CPIG)序列则通过在激发和检测之间施加恒定的磁场梯度,可以提高信号强度并增强流体鉴别能力。

相位交替(PA)序列则通过改变脉冲相位来增强信号强度,适用于低信噪比条件下的测量。

在研究核磁共振测井常用发射序列时,还需要考虑到地层的特性和目标测量参数。

不同的发射序列在测量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序列可能对一些地层特性更敏感,而有些则对其他参数更具有优势。

因此,在选择和优化发射序列时,需要结合地质学和物理学知识,根据地层条件和测井目的来进行综合考虑。

总之,核磁共振测井常用发射序列的研究是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选择和优化适合的发射序列对于获得高质量的测井数据和准确的解释结果至关重要。

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作业技术规范核磁共振成像测井(NMRWellLogging)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测井技术,可以用于采集准确的测井信息,以更好地评估油田矿床和流体。

本文旨在介绍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一、定义核磁共振成像测井(NMR Well Logging)是一种以核磁共振技术(NMR)为基础的、从地层探测电磁属性的新技术,该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可靠的、全方位的小孔压力测井数据。

二、作业准备1.定测井方位:作业前需要确定测井方位,确定具体要施工的岩层,并进行深度的估计,以便为作业安排做好准备。

2.磁共振仪器的准备: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作业前需要准备核磁共振仪器,包括原子核磁共振仪器(NMR)、回旋共振仪器(CPM)和磁共振仪器(MRI)等。

3. 仪器调试:在仪器准备完成后需要对仪器进行调试,确保仪器正常工作,以及可以正常测量。

三、作业步骤1.动仪器:在仪器调试完成后,需要把仪器下到指定深度,启动仪器,开始测量准备。

2.量:对指定深度层位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以获得更加准确的地层参数信息。

3.止仪器:在测量完毕后,需要停止仪器,并拔出仪器,以停止测量作业。

四、作业质量检查1.查仪器:在拔出仪器后,需要对仪器进行检查,以确保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出现故障。

2.据处理:数据处理和检查也是作业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由于计算机科学家们近几十年来不断研发新的算法,在数据处理和数据检查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确保测井作业的质量。

3.量评价:在数据处理完成后,还需要对测井作业的质量进行评价,可以通过深度分布和电磁参数分析来评价测井数据的精度。

五、安全措施1. 仪器安全:在测井作业前,需要对仪器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其在降深过程中没有损坏,以防止出现意外。

2. 个人安全:为确保测井队员的人身安全,还需要严格遵守当地政府关于涉及安全的规定,并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3.境安全:作业期间应该保持清洁的环境,并减少环境污染,以防止出现意外。

核磁共振测井理论资料

核磁共振测井理论资料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应用研究的发展一、快速发展的核磁共振测井技术1945年,Bloch 和Purcell发现了核磁共振(NMR)现象。

从那时起,NMR作为一种有活力的谱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进而扩展到生命科学、诊断医学及实验油层物理等领域。

如今,NMR已成为这些领域的重要分析和测试手段。

40年代末,Varian公司证实了地磁场中的核自由运动,50年代,Varian Schlumberger-Doll,Chevron三个公司开展了核磁共振测井可行性研究。

60年代初开发出实验仪器样机,它基于Chevron研究中心提出的概念,仪器使用一些大线圈和强电流,在志层中产生一个静磁场,极化水和油气中的氢核。

迅速断开静磁场后,被极化的氢核将在弱而均匀的地磁场中进动。

这种核进动在用于产生静磁场的相同线圈中产生一种按指数衰减的信号。

使用该信号可计算自由流体指数FFI,它代表包含各种可动流体的孔隙度。

这些早期仪器有一些严重的技术缺陷首先,共振信号的灵敏区包括了所有的井眼流体,这迫使作业人员使用专门的加顺磁物质的泥浆和作业程序,以消除大井眼背景信号,这是一促成本昂贵且耗时冗长的处理,作业复杂而麻烦,测井速度慢石油公司难以接受。

其次,用强的极化电流持续20ms的长时间,减小了仪器对快衰减孔隙度成分的灵敏度,而只能检测具有长弛豫衰减时间的自由流体,由于固液界面效应对弛豫影响及岩石孔隙中油与水的弛豫时间差异不大,使得孔隙度和饱和度都很难求准。

此外,这些仪器为翻转被极化的自旋氢核需消耗大量功率,不能和其它测井仪器组合。

但这些难题没有使核磁共振测井研究中止。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Jasper Jackson 博士提出“INSDE-OUT”磁场技术。

在相同时期,磁共振成象(MRI)概念也得到很大发展。

1983年,Melvin Miller博士在美国创办了NU-MAR公司,他们综合了“INSIDE-OUT”概念和MAR技术同时,斯伦贝谢公司几十年来,一直在努力发展核磁共振测井技术。

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解释与应用

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解释与应用

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解释与应用核磁共振测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ogging,简称NMR 测井)是一种常用的地质测井技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对地下岩石进行非侵入性测量,可获取地层各种物理和化学参数的连续变化情况。

NMR测井资料是分析地层组成、孔隙结构和流体性质等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油气勘探、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地质储层评价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NMR测井资料提供了多个参数,包括有效孔隙度、孔隙尺度分布、孔隙直径、孔隙连通性和时间常数等。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评估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如孔隙度、孔隙分布、孔隙连通性,进而判断流体的储存和流动情况。

此外,NMR测井资料还可以提供岩石矿物组成信息,以及含油气饱和度、流体相态(油、气、水)比例和流体饱和度等。

NMR测井资料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矿石特性评估:NMR测井资料可以获取到岩石的孔隙结构参数,如孔隙度、孔隙连通性等,进而评估储层的孔隙度分布、孔隙尺度、孔隙连通性等。

这些参数对于判断储层的储存和流动能力非常重要,对油气资源的评估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资源评价和储量估算:NMR测井资料可以提供岩石中流体的类型、饱和度和流体饱和度等参数,这些参数对于评估油气资源的潜力和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结合地震和地质资料,可以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和储量估算,为油气勘探和开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储层评价和改造:NMR测井资料可以提供储层的孔隙结构参数,如孔隙度、孔隙连通性等,对于储层的评价和改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NMR测井资料的分析,可以确定储层的渗透率、孔隙度分布、孔隙连通性等,进而指导油气勘探和生产管理。

4.地下水资源评价:NMR测井资料可以提供地层中含水饱和度、孔隙结构和含水层分布等参数,对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和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利用NMR测井资料,可以评估地下水资源的潜力和可开发性,从而指导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总之,NMR测井资料是一种重要的地质测井技术,可以提供地层的孔隙结构、流体性质和岩石组成等信息。

核磁共振介绍

核磁共振介绍

同样,对于CMR仪器:使用标准T2测井方 式时,TE选0.2ms,TW选2.6ms;用Δ TE测井 方式,TE选0.2ms和1.2ms,TW选2.6ms;用 Δ TW测井方式,TE选0.2ms,TW选2.6ms和4ms 。其它与MRIL仪器类似。
四、核磁共振测井地质应用效果 分析
1. 复杂岩性地层中的应用 2. 低阻油气层中的应用 3. 流体性质判别中的 应用
最低温度:-20℃
最大压力:20,000psi(137.9MPa) 最小井眼:5”(用4.5”探头) 最大井眼:12.25”(用6”探头) 推荐测速:5~30ft/min 泥浆电阻率要求:>0.02Ω · m
MRIL-C仪 及探测区域
MRIL-Prime仪 及探测区域
测井方式:偏心 纵向分辨率:6in 探测区域: 1.3~3.2cm 体积域
灵敏区域
探测区域
• MRIL-C型仪技术规格 长度(标准T2测井方式):34.0ft(10.36m)
重量:1400lb(635.0Kg)—6”探头
1300lb(589.7Kg)—4.5”探头 外径:6”(152.4mm)—6”探头 4.5”(114.3mm)—4.5”探头 最高温度:310℉(155℃)
iii. 等待时间TW 对于标准T2测井方式及Δ TE测井方式在目的层段 选择含流体、低泥质含量的高孔段进行(不要在气层 及干层中进行),两次测量MPHI比值小于等于0.95时 ,选择短的TW值作为等待时间。如果采用Δ TW测井方 式,则选用两种长短不同的TW测井。实际操作过程中 ,是通过设置SWACT来指定TW的。以下列出不同的 SWACT所对应的TW范围: SWACT TW(秒) 0.75 1.2~1.4 1.5 2.7~2.9 3.0 5.4~5.9 5.0 9.4~9.8 6.0 11.4~11.9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2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2

4、利用NMR测井识别油、气、水层
利用储层流体的不同弛豫特性和扩散特性,有 可能区分油、气、水层。
5、NMR测井和其他测井资料的综合应用
(1)、束缚流体测井。
(2)、CMR测量与电磁波传播EPT、超热中 子孔隙度测井APT结合可确定地层粉砂含量。
(3)、在墨西哥湾将NMR测井和传统的密度 、中子感应测井相结合,在高束缚水低阻油层 和油基泥侵入地层评价取得了好的效果。
谢谢!!
§2核磁共振测井的基本原理
氢核的自旋量子数I = 1/ 2 , 2 I + 1 = 2 ,所以其在 外磁场中仅有两个取向,即:顺磁场方向和逆磁场方 向。氢核与电磁场的作用强度和方向可用一组核磁 矩(M)的矢量参数来表示。在没有任何外场的情况 下,核磁矩(M)是无规律地自由排列的。沿着磁场 方向排列。当氢核的核磁矩处于外加静磁场B0中, 它将受到一个力矩的作用,自旋系统被极化(M重 新排列取向),从而会像倾倒的陀螺绕重力场进行 一样,绕外加磁场方向进动,进动频率ω0(拉莫尔频 率) , ω0与磁场强度B0 成正比
T2分布提供了有关储层岩石和流体性质非常有 用的信息,这也是NMR测井图上的基本输出。 NMR测井的其他输出大部分可根据T2分布计算出 来。根据NMR回波数据计算出的T2分布可用来计 算NMR总孔隙度、束缚流体孔隙度和自由流体孔 隙度,也能用来计算渗透率、评价储层质量
§3 核磁共振测井的仪器
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仪( MRIL—Prime ) 脉冲核磁共振(CMR)测井仪 MR 扫描仪
当储层孔隙空间充满油时 ,T2 分布测量数据取决于 原油粘度和组分。焦油和 重质稠油受其分子结构的 影响,衰减速度较快(即 T2 时间较短)
轻质油和凝析油的T2 时间谱与充满盐水的 较大孔隙的T2 时间 谱相叠合。储层中油 水混合条件下的T2 时间同时取决于孔隙 尺寸和流体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磁共振测井简介
发明了测量地磁场强度的核磁共振磁力计,随后他利用磁力计技术进行油井测量。

1956 年,Brown 和Fatt 研究发现,当流体处于岩石孔隙中时,其核磁共振弛豫时间比自由状态相比显著减小。

1960年,Brown 和Gamson 研制出利用地磁场的核磁共振测井仪器样机并开始油田服务。

但是,地磁场核磁测井方案受到三个限制,即:井眼中钻井液信号无法消除,致使地层信号被淹没;“死时间”太长,使小孔隙信号无法观测;无法使用脉冲核磁共振技术。

因此,这种类型的核磁共振测井仪器难以推广。

1978 年,Jasper Jackson 突破地磁场,提出一种新的方案,即“Inside-out”设计,把一个永久磁体放到井眼中(Inside),在井眼之外的地层中(Outside)建立一个远高于地磁场、且在一定区域内均匀的静磁场,从而实现对地层信号的观测。

这个方案后来成为核磁共振测井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基础。

但是由于均匀静磁场确定的观测区域太小,观测信号信噪比很低,该方案很难作为商业测井仪而被接受。

1985 年,Zvi Taicher 和 Schmuel 提出一种新的磁体天线结构,使核磁共振测井的信噪比问题得到根本性突破。

1988 年,一种综合了“Inside-out”概念和MRI 技术,以人工梯度磁场和自旋回波方法为基础的全新的核磁共振成像测井(MRIL)问世,使核磁共振测井达到实用化要求。

此后,核
磁共振测井仪器不断改进,目前,投入商业应用的核磁共振测井仪器的世界知名测井服务公司分别为:斯仑贝谢、哈利伯顿和贝克休斯。

他们代表性的产品分别是:Schlumberger--CMR、Halliburton--MRIL-P、Baker hughts—MREX。

基本原理在没有任何外场的情况下,核磁矩(M)是无规律地自由排列的。

在有固定的均匀强磁场σ0影响下,这个自旋系统被极化,即M重新排列取向,沿着磁场方向排列。

同时,原子核还存在轨道动量矩,象陀螺一样环绕,这个场的方向以频率ω0 进动。

ω0与磁场强度σ0 成正比,并称ω0为拉莫尔频率。

在极化后的磁场中,如果在垂直于的方向再加一个交变磁场,其频率也为质子(氢核)的进动频率时,将会发生共振吸收现象,即处于低能态的核磁矩,通过吸收交变磁场提供的能量,越迁至高能态,此现象称为核磁共振。

造岩元素中各种原子核的核磁共振效应的数值是不同的,它首先决定于原子核的旋磁比,岩石中元素的天然含量以及包含该元素的物质赋存状态。

核磁测井以氢核与外加磁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可直接测量孔隙流体的特征,不受岩石骨架矿物的影响,能提供丰富的底信息,如地层的有效孔隙度、自由流体孔隙度、束缚水孔隙度、孔径分布及渗透率等参数。

氢核在地磁场中具有最大的旋磁比和最高的共振频率,根据含氢物质的旋磁比、天然含量和赋存状态,氢是在钻井条件下最容易研究的元素。

因此,包含某种流(水、油或天然气)中的氢原子核是核磁测井的研究对象。

对于静磁场,热平衡时,处于地
磁场的氢核自旋系统的磁化矢量与静磁场方向相同,加极化磁场后,磁化矢量偏离静磁场方向,经核磁共振达到高能级的非平衡状态,断掉交变极化磁场后,磁化矢量又将通过自由进动朝着静磁场方向恢复,使自旋系统从高能级的非平衡状态恢复到低能级的平衡状态,这个恢复过程称为弛豫时间。

实际测井时,以地磁场当成静磁场,通过下井仪首先把一个很强的极化磁场加到地层中,等氢核完全极化后,再撤去极化场,则氢核磁化矢量便绕地磁场自由进动,在接收线圈中就可测到一个感应电动势。

由于束缚水和可动流体的弛豫时间不同,所以束缚水、可动流体在接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强弱和持续时间也不一样。

测井前事先刻度出束缚水和可动流体的弛豫时间,这样束缚水、可动流体的信息就可直接在测井曲线上反映出来,即可直接计算出自由水、束缚水饱和度。

应用研究核磁共振测井是在井底条件下实现核磁共振测量。

其测量原理的核心之一是对地层施加外加磁场,使氢原子核磁化。

氢核是一种磁性核,具有核磁矩。

磁体放到井中,将在井周围地层产生磁场,使氢核的磁矩沿磁场方向取向,这个过程叫磁化或极化,极化的时间常数用T1表示,称作纵向驰豫时间。

T1与孔隙度的大小、孔隙直径的大小、孔隙中流体的性质以及地层的岩性等因素有关。

核磁共振测井原理的核心之二是利用一个天线系统,向地层发射特定能量、特定频率和特定时间间隔的电磁波脉冲,产生所谓的自旋回波信号,并接收和采集这种回波信号,所采用的方法叫做自旋回波法。

观测到的回波串为按指数规律衰减
的信号,其衰减的时间常数用T2表示,叫做横向驰豫时间,它与地层孔隙度的大小、孔隙直径的大小、孔隙中流体的性质、岩性以及采集参数(如te和磁场的梯度)等因素有关。

主要测量成果和能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有:
1、确定地层有效孔隙度;
2、确定地层孔隙自由流体体积和束缚流体体积,划分产层与非产层;
3、估算连续的地层渗透率;
4、提供反映地层孔隙大小分布和流体流动特性的T2分布;
5、利用两次不同回波间隔测井进行差谱或移谱分析,直接识别油气;
6、与常规测井资料结合进行综合解释,改进对地层流体性质的评价;
7、确定储集层的有效厚度。

若干问题但是,在中国核磁共振测井应用实践中,也发现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应用效果,还曾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过人们对这项技术的信心。

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孔隙度和流体识别上。

在孔隙度方面,从理论上来讲,核磁共振测井是最好的测量方法,应该能够提供准确的地层孔隙度测量结果,而实际上在气层、稠油层,或高矿化度钻井液等条件下,往往出现测量孔隙度偏低或偏高的情况,甚至表现出与地层岩性的某种相关性。

在流体识别方面,从理论上讲,有这些可能性,并且也发展了相应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但是,却都有非常强的使用条件。

至于
核磁共振测井得到的束缚水、渗透率、孔径分布、毛管压力曲线和原油黏度等信息,都是由回波串反演出T2分布,然后再导出的二级参数,也都有非常强的使用条件。

对应用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将有益于改进和提高核磁共振测井的应用效果。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有待突破和解决:
1、核磁共振测井孔隙度;
2、核磁共振测井流体识别;
3、核磁共振测井束缚水和渗透率;
4、核磁共振测井仪器的适应性问题。

发展展望为了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的效益,核磁共振测井仪在解决日益复杂的油气地层评价问题的同时,发挥其在流体识别和岩石物理评价中的独特优势。

核磁共振测井仪在未来的发展中若想占据测井市场的主流,我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
1、开发专门用于随钻核磁共振测井的数据解释评价软件平台,对现有的解释评价方法和模型进行修正,提高解释评价精度;
2、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能较好的解决因地层孔隙中油气和水同时存在时 T2 谱重叠在一起的问题。

因此,必须拓展现有NMR 测井观测信息量,发展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方法;
3、随钻核磁测井是在钻井过程中实现对地层的核磁共振测量,提供地层的孔隙度、束缚水孔隙体积以及T1分布等信息,更
真实地反映原状地层的地质特征,因此,应加大力度开展随钻测井技术研究;
4、大规模开展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的解释研究和现场应用。

参考文献[1]李新,肖立志,黄科,刘化冰,宗芳荣、随钻核磁共振测井的地层界面响应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xx,08:2862-28
69、
[2]毕林锐、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最新若干进展[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xx,04:369-3
74、
[3]肖立志、我国核磁共振测井应用中的若干重要问题[J]、测井技术,xx,05:401-407、
[4]谢然红,肖立志,邓克俊,廖广志,刘天定、二维核磁共振测井[J]、测井技术,xx,05:43-47+
89、
[5]林振洲,潘和平、核磁共振测井进展[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xx,04:295-303、
[6]赵文杰,谭茂金、胜利油田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应用回顾与展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xx,03:814-8
21、
[7]王为民,孙佃庆,苗盛、核磁共振测井基础实验研究[J]、测井技术,1997,06:11-
18、
[8]张松扬,范宜仁、核磁共振测井技术评述[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2,04:21-
26、
[9]李新,肖立志,胡海涛、随钻核磁共振测井仪探测特性研究[J]、波谱学杂志,xx,01:84-
92、
[10]张宫、核磁共振测井数据处理方法与软件开发研究
[D]、长江大学,xx、
[11]邵维志,梁巧峰,丁娱娇,王庆梅、核磁共振测井评价水淹层方法的研究及应用[J]、测井技术,2004,01:34-38+44-
90、
[12]石玉江,刘天定、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J]、测井技术,xx,06:584-5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