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完美整理版)

合集下载

高一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高一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徐志摩是中国现在诗歌的重要代表。

以他为代表的“新月派”诗歌,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建立了功劳。

小编整理了语文再别康桥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再别康桥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歌的三美,把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诵读感受诗歌三美。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蕴含的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新诗的鉴赏。

分析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教学难点: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问答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使用:录音机课堂教学设计:一、导入。

上高中的第一天,我们好多同学离开了家。

这就是离别。

当然是暂时的离别。

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会经历更多更另人伤感的离别。

由“离别”这个话题,历代诗人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歌。

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时候我们学过的关于离别的诗歌有哪些。

(学生思考,发言。

)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分享。

关于“别”的诗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师: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再别康桥》,是谁别谁?答:徐志摩别康桥师:对。

那么,这首诗展示的,又将是怎么样的“别”呢?我们都知道,感情越深,离别越难。

诗人与康桥到底有着怎样的情分?我们来了解康桥与徐志摩。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同学先讲,老师补充)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剑桥就是诗歌中的康桥。

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新月诗派的主要人物。

1928年诗人重游英国,在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歌。

高一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高一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徐志摩是中国现在诗歌的重要代表。

以他为代表的“新月派”诗歌,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建立了功劳。

小编整理了语文再别康桥教案1.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以及意象的组合,体味诗歌的意象美。

2.通过品味语言,发挥想象,以感受充溢于诗歌的真情,进而拉近学生与诗的联系,鼓励学生在喜欢的基础上多写写新诗。

【教学重难点】1. 把握和分析意象。

2. 感受诗歌的真情。

【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创设情境【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请同学们认真读一遍,并谈一谈初步印象。

1.设计理由:学生对诗歌的原始阅读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学的起点和依据。

2.在这个环节中,适当介绍作者。

徐志摩,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

二、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等,《再别康桥》属于哪一种呢1.抒情诗。

2.目的是从这个问题切入到下一个问题。

三、既然是抒情诗,那么它是怎样抒情的呢1.请同学们品味第二小节的“金柳”,“金柳”怎么会是“新娘”呢为何我们联想不到这是不是与作者的情感有关系2.“金柳”“新娘”就是赋予作者情感的形象,我们叫做意象。

3.理解“意象”要发挥想象,我们才能走入作品的情境中去。

接下来,作者写道“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艳影”是什么请同学们想象美丽的影子,荡漾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愫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体验这种萦绕在心头的情感。

4.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二小节。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荡——漾”的味道来。

四、进入第三小节,作者的感情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是加强了还是减弱了呢1、请一位同学先朗读,适时引导其回答。

2、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情感变得强烈了“我甘心变成一条水草!”3、请同学们想象“青荇”在招摇,“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与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组合成一幅怎么样的画面这样的写作叫做“绘画美”。

4、请同学们朗读,指导学生读出“甘心”二字饱含的幸福感。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

3.培养学生朗诵、欣赏和创作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形象思维、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康桥的了解,引导他们关注康桥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提问:你们觉得离别是一种怎样的情感?离别时,我们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二、诗歌朗诵1.教师示范朗诵《再别康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分组练习朗诵,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三、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2.逐句分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形象思维和情感表达。

3.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品味其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离别时的感受,与诗歌中的情感进行对比。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的结构、内容和修辞手法。

2.提问:你们觉得《再别康桥》这首诗歌有什么特别之处?二、诗歌欣赏1.分析诗歌中的音乐美,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欣赏诗歌中的绘画美,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康桥的美丽景色。

3.探讨诗歌中的建筑美,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结构美。

三、诗歌创作1.邀请学生创作一首以离别为主题的诗歌,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背诵《再别康桥》。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重点内容?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3.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如何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再别康桥》这首诗歌,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高一上册语文教案:再别康桥5篇

高一上册语文教案:再别康桥5篇

高一上册语文教案:再别康桥高一上册语文教案:再别康桥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再别康桥》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 通过学习该诗歌,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准确表达《再别康桥》中的情感。

2. 分析《再别康桥》中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2. 分析诗中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

2. 平板电脑或其他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引入话题:和学生一起讨论留学的经历和感受。

2. 提问:你觉得离开一个地方时,你会有怎样的情感?你会怎样表达这种情感?3. 展示标题:《再别康桥》。

4. 提问:你们对《再别康桥》这个标题有什么了解和猜测?Step 2:情感表达1. 内容理解:播放琼瑶导演的《再别康桥》电视剧的片段(或者是其他相关的视频资源)。

2. 提问:你觉得视频中的主人公有怎样的情感?他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你能否找到诗中和视频中相似或者不同的地方?Step 3:诗歌分析1. 师生共读:分段朗读诗歌,并鼓励学生对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提出疑问。

2. 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隐喻、比喻和象征,并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3. 分析诗歌手法:引导学生发现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对比、排比、倒装等。

Step 4:情感交流1. 学生小组讨论:讨论诗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意义。

2. 分享讨论结果: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Step 5:情感延伸1. 学生自由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离别的文章或者诗歌。

2. 学生作品展示: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进行评价和交流。

Step 6: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并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Step 7: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再次阅读《再别康桥》,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读后感。

评价指标:1. 学生对《再别康桥》的情感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准确与否。

《再别康桥》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必修一)共3篇

《再别康桥》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必修一)共3篇

《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必修一)共3篇《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必修一)1《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必修一)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国爱民,珍视生命,爱好自然的情感。

2.知识目标:学习人生哲理,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鉴赏技巧。

3.能力目标:识别实义词、虚义词、比喻等修辞手法,学会写一篇基本的文学评论。

二、教学内容1.诗歌鉴赏:《再别康桥》(徐志摩)。

2.词汇:实义词、虚义词等。

3.修辞手法:比喻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Song: "Kang Qiao Zai Bie" cover package2. Xú Zhìmō, Chinese poet and author of "Leaves of Grass," "A Call to Arms," and other works, is introduced.3. In what way do you believe that Xú Zhìmō's works contribute to Chinese literature?4. What do you believe the title of the poem means?五月天放进有声读物《再别康桥》二、诗歌鉴赏1.难点分析:文化背景,词汇,修辞手法等。

2.文化背景:1927年,Xú Zhìmō在福建福州的一所教会学校上了初三,经常在河边思考人生,这给他以灵感,写了许多有关人生哲理的诗歌,其中著名的《再别康桥》就是其中之一。

3.学生小组合作:阅读短诗,词汇标记和分析。

4.全班分析:使用PPT分析主题,文化关联和词汇,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试图理解。

5.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索在课本中给出的四个问题,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高中必修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精选10篇)

高中必修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精选10篇)

高中必修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精选10篇)高中必修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分析,品味诗中创造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诗意美。

2、重点掌握诗人对自由、率真天性的追求──人性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音乐《情人的眼泪》,让学生交流在音乐的旋律中听到的内容。

音乐,它是旋律,但它也是诗,它用诗一般的旋律向我们倾诉心中的爱与情。

同样,好的诗歌也是美的音乐,它用音乐一般的韵律向我们述说着人世间忧愁与欢乐。

二、学生朗读全诗,思考1、找出体现诗意美的诗句,并简要分析:明确: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水中的倒影,像一位美艳的新娘。

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

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在柔波中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在这仙境般的康河,诗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条水草,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

榆阴下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那五彩斑斓的景色充满了醇厚的诗意,诗人的留恋全都融进了康河的风光中。

诗人乘着满载星辉的一叶小舟,向着青草凄凄的小河深处,击拍欢歌,去寻他彩虹似的梦。

诗意美除了构思的新巧、韵律的和谐,更主要体现在意境美。

诗人将自己多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练的诗句中,溶化到一些富有个性色彩的形象和想象中间,不同于一般的别离诗,他选择的意象是夏季的“云彩”、“金柳”、“青荇”、“青草”、“星辉”等,而传统的别离诗选择的意象多是长亭、流水、浮云、落日、孤舟等,而且多是暮秋时节。

诗人巧妙地把气氛、感情、形象三者融合为一,因而造成一个色彩鲜明、线条清晰、匀称柔和的境界,就像一幅幅色彩绚丽的欧洲风情画。

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等,将它们巧妙地剪辑到自己的诗作中,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立体的,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

他所寄寓的情思也因而显得潇洒、飘逸,而不是一般别离诗的缠绵、愁苦。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高中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再别康桥》全文;(2)分析诗歌的主题、结构、修辞手法等;(3)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4)提高朗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康桥的热爱和离别之情;(2)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2)诗歌主题、结构、修辞手法的分析;(3)徐志摩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2)修辞手法的运用;(3)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和共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结构;(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6. 总结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再别康桥》;2. 写一篇关于《再别康桥》的读后感;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主题和修辞手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背诵、读后感和诗歌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再别康桥》全诗。

(2)分析徐志摩的诗歌风格,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3)掌握生僻字词的正确书写和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学会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康桥的热爱和离别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奋发向前。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

2.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僻字词的书写和含义。

2. 诗歌的修辞手法和创意写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康桥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康桥的历史背景。

(2)介绍诗人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再别康桥》,理解诗歌的大意。

(2)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分析:(1)分析诗歌的美,欣赏诗人的创作才华。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现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5. 创意写作:(1)让学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2)分享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再别康桥》。

2. 写一篇关于康桥的作文,可以参考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推荐一首现代诗歌,下节课进行分享和欣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创意写作的能3. 背诵评估:检查学生对《再别康桥》的背诵情况,要求准确无误。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教案(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教案(完美整理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教案课件教案0904 1657:再别康桥授课人:陈原教学目标:1、了解新月派的诗歌“三美”理论;2、通过熟读诗歌,运用“三美”理论鉴赏本诗。

3、感受徐志摩笔下的康桥美景,理解徐志摩独特的别情。

教学重难点:1、掌握从意境与形式上鉴赏新诗是本课教学重点;2、理解徐志摩独特的别情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结合学生的自主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2分钟)“情结”是指凝聚于人们心中的某种特殊情感,我们经常说海外游子有故乡情结。

无疑,诗人徐志摩是有康桥情结的。

在他的许多作品,信件中经常地会出现康桥的影子。

他的这种情结也是随着自己与康桥的接触,一次比一次更深。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的《再别康桥》就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首诗歌。

让我们一起从诗歌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诗人的这种情结。

二、及写作背景介绍。

(5分钟)徐志摩已经去世了七十六年,但是近年来他也算曝光率颇高的文化名人之一。

凡是看过《人间四月天》这部电视剧的同学一定都对他有所了解。

下面请几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这位诗人。

明确: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提问:前面我们说徐志摩在他的作品中经常提到康桥,那么同学们知道那些徐志摩的关于康桥的作品?明确:诗歌《康桥再会吧》、《再别康桥》;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的康桥情结要从1920年说起,当时他为了追随英国思想家罗素的步伐特别从美国跑到英国,想做他的学生。

但是罗素因为反战被剑桥开除了,徐志摩没有如愿,但却在别人的介绍下进了剑桥读书。

1922年回国之后,他写下了第一首留恋康桥的诗歌《康桥再会吧》但艺术上松散冗长,效果不佳。

他一共到过剑桥三次,可以说在剑桥的时间是诗人徐志摩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这里的优美环境和学术气氛激发了他诗歌创作的灵性,也是在这里他邂逅了林徽因。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上册《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上册《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诗歌朗诵、角色扮演、创意写作等,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上册《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再别康桥》的基本内容、结构框架及诗歌背景,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及其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学会用文学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诗歌朗诵:学生自选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进行朗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感受诗歌的魅力。
3.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创意写作和诗歌朗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优势,改正不足,不断提升自己。
(五)总结归纳
1.知识梳理: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诗歌背景、结构、意象、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点。
2.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感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珍惜当下,珍惜友情。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涵。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感悟诗歌美好情感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此外,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高中语文必修1《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整理精校版)

高中语文必修1《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整理精校版)

高中语文必修1《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必修教案0420 20:11::《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写给母校——剑桥大学的一曲恋歌,其思想内容比较容易把握。

教学时应注意捕捉诗歌的意象,联系写作的背景,让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品味语言,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所蕴含的感情。

二、学生习情分析高一学生对中国现代诗歌已经有较多的接触与积累,他们对诗歌的阅读、鉴赏已比较熟悉,并获取了一定的阅读鉴赏方法。

因为《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名作,特别适宜朗诵,所以课堂上应少作分析,宜多多朗诵,进而把握诗歌的感情变化流程。

三、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了“以学定教”、“以读带讲”的教学思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品味诗歌的语言中,通过反复诵读文章,来体会的感情,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收获。

四、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把握诗歌的节奏、重音和停顿;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体味所表达的情感。

五、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体会的感情。

学习难点:展开联想想象,走入诗人所创设的优美意境。

六、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七、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1、同学们或许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细雨蒙蒙的清晨,晚霞满天的黄昏,我们背起重重的行囊,在村口与母亲挥手作别。

走的人背井离乡;送的人则觉得日头漫漫,衣带渐宽。

难怪南北朝的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因为“离别”,历代诗人写下了多少动人的诗歌!下面请同学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关描写别离的诗歌。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离别”的诗歌――《再别康桥》(板书课题:再别康桥徐志摩)(二)走近诗人,了解康桥(出示幻灯片)徐志摩(1897~1931)笔名云中鹤,浙江海宁人。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优秀教案_再别康桥优秀教案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优秀教案_再别康桥优秀教案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优秀教案_再别康桥优秀教案》摘要:《再别康桥》是国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新诗是高语要学习容那么该教案如何写呢?下面是编给带高语《再别康桥》教案希望对你有助,主学习包括学习任、徐志摩、诗歌象、诗歌形式、诗歌诵和英国风光等容,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徐志摩生诗;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有名《再别康桥》是国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新诗是高语要学习容那么该教案如何写呢?下面是编给带高语《再别康桥》教案希望对你有助高语《再别康桥》教案、创设情境教师播放歌曲动画《再别康桥》导入课二、朗诗歌提问你觉得诗词抒发了种怎样思想感情呢?教师介绍背景90年0月~9年8月诗人徐志摩曾游学康桥期是他生折徐志摩曾说我眼睛是康桥教我睁我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我由识是康桥给我胚胎3 教师朗诵全诗配背景音乐和画面要学生节奏与重音学生分各种形式朗教师逐节指导屏幕出示全诗及其节奏与重音提示评诗歌重诵诵基础上领悟是学习诗歌方法三、主学习学生带着任学习主学习栏目学主学习包括学习任、徐志摩、诗歌象、诗歌形式、诗歌诵和英国风光等容四、学习反馈方法屏幕出示问题学生抢答从诗歌象入手赏析诗歌◆ 刚才你了哪些古代别离诗?如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再别康桥》比较下它们送别对象有什么不样呢?◆ 有着诗人感情物象(云彩等)我们叫什么?诗歌选择是哪些象呢?◆ 诗人告别康桥按理说应该有送行人、周围高楼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作者却避开了这些选取云彩等然景物这有什么处呢?从诗歌形式入手赏析诗歌闻多提出诗歌形式上三美主张是什么?你觉得《再别康桥》形式上具有吗?◆ 音乐美、从押韵上看诗节韵每节换韵B、从节奏上看诗歌音节和谐节奏感强、从首节和末节看回环复沓语相似节奏相构成回环呼应结构形式◆ 建筑美、从数上看《再别康桥》共7节每节两句每句6~8B、从排列上看单行和双行错开格排列给人以流动美感◆ 绘画美、选用云彩金柳等词语给者色彩想象B、诗人用了动作性很强词语使每幅画都富有流动画面美如招手、荡漾等、全诗共7节几乎每节都包含画面如向西天云彩轻轻招手作别等重赏析绘画美赏析出示画面然学生看着画面回忆相应诗句再看着画面背诵全诗教师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诗歌象、诗歌形式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屏幕显示评诗歌鉴赏方法是重通重讲便学生上拓展也有利对课另外三现代诗学习五、上拓展布置任击相关进入徐志摩名作欣赏和因特上专起赏析徐志摩更多诗歌名作然把你学习成让我们分享评让学生充分由地学习和创新六、成展示学生朗并赏析徐志摩名作欣赏现代诗重赏析诗歌象美和形式美评给学生我展现舞台高语《再别康桥》创作背景诗写98年月6日初98年月0日《新月》月刊卷0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剑桥学所地90年0月9年8月诗人曾游学康桥期是徐志摩生折诗人《猛虎集序》曾陈道岁以前他对诗兴味远不如对相对论或民约论兴味正是康河水开启了诗人心灵唤醒了久蛰他心诗人天命因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眼是康桥教我睁我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我我识是康桥给我胚胎(《吸烟与化》)98年诗人故地重游月6日归途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作这首诗初刊登98年月0日《新月》月刊卷0上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徐志摩生诗;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有名诗作徐志摩三次欧游归国途是98年月6日地是国上海7月底夏天他英国哲学罗素逗留夜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人悄悄到康桥他英国朋友遗憾是他英国朋友也不只有他熟悉康桥默默等待他幕幕生活图景又重新他眼前展现由他当比较紧急又赶着要会见另英国朋友故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归国途面对汹涌海和辽阔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切身感受不当徐志摩留下是英版《再别康桥》当是位不知名国人翻译高语《再别康桥》作者简介徐志摩(897~93年)现代诗人、散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垿槱森改名志摩曾用笔名南湖、云鹤897年出生至93年飞机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原名徐垿什么改名叫徐志摩呢?因他候特别可爱清末长着脑袋留着"猪尾巴"所以他父亲就请了名叫志慧和尚看相说是将必成器所以98年他出国改名"徐志摩"志慧和尚摸看了高语《再别康桥》优秀教案人还看了高语《再别康桥》优秀说课稿高语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及反思3《再别康桥》优秀教案设计高语《再别康桥》赏析5高语《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6人教版高语说课稿《再别康桥》7高语优秀教案《记念刘和珍君》。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10篇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10篇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10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1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2、引导学生体味诗中的意象美;3、当堂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难点1、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教学的重点;2、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三、教学设想以诵读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

四、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1—2分)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解释:康桥=剑桥=Gambriage)然后问学生知道哪些世界名校,学生会说出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播放大学图片。

让学生指出剑桥大学,引出对徐志摩的介绍。

二、徐志摩个人资料(课件介绍)(5分)(简要情况—康桥情结),由此引出对《再别康桥》的示范朗诵。

三、欣赏配乐朗读<再别康桥>,先让学生读,再用范读,学生能找出差距(5分)四、朗读直至背诵全诗(配乐)(10分)五、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16分)先引导学生把握诗中的意象(提问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让他们说出这是为什么——有诗人的情感融入;再让学生分析这些意象分别融入了作者的哪些感情)进而由教师总结出意象的含义——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恋情。

他甚至想永远留在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

《再别康桥》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再别康桥》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户县职教中心刘会娥一、设计思路(一)教学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以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本课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紧紧围绕“美”来建构课堂,以诵读贯穿始终,按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认知规律,逐层推进教学环节,使学生学会如何感悟美,鉴赏美,理解美,进而表达美。

(二)教材分析《再别康桥》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诗两首》的第二首。

必修一体现了教材编排中“将审美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指导思想,第一单元所选的四首现代诗歌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堪称典范。

“新月派”是现代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在新诗创作上提出“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的标准。

《再别康桥》正是这一标准的范本,学好这首诗,对于了解新诗的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三)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是职中综合高中部高一级,基础不太好,甚至有些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但他们的内心依然有着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前面的学习让他们有了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提高。

另外,学生普遍自信心不足,不善于主动表达和交流,也需要老师多鼓励多引导。

(四)教法和学法教法1、诵读指导法:教师范读,并指导学生诵读。

2、讨论与点拨结合法:师生平等对话,共同讨论,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老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有利于学生更准确的理解诗歌,掌握方法。

3、情景创设法:灵活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背景音乐,结合老师优美诗意的语言,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学法1、多样朗读法(1)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诗歌贵在吟诵,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体会和领悟诗歌的音乐美;通过默读,通过潜心把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学教案(优秀5篇)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学教案(优秀5篇)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学教案(优秀5篇)《再别康桥》教案篇一一、教学重点。

1、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大致了解该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学生通过对具体字句的感悟能够把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3、学生通过对文章情感的把握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诗歌。

二、教学难点。

1、对于“绘画美”的感悟。

2、对于文章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

四、教学方法。

对比鉴赏法、扩写法、美读法、分组讨论法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导语。

1、以古曲《阳关三叠》入境,与大家一起背诵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2、这是一首关于什么的诗篇呢?(离别)3、这是古人的离别,那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首现代的离别诗歌《再别康桥》,看一看这种离别又是一种怎样的离别。

(二)正文。

1、整体感知。

一起朗读这首诗歌,感知这首诗歌写得怎样?(好、美或者举诗歌中的一些具体景物作答)2、对比鉴赏(通过对比进一步感知本诗的意境美)通过对比得出:“金柳”、“新娘”、“艳影”给人创造了一种唯美的意境,好像让人看见了一幅新娘对着镜子摇曳身姿的动态画面一样,而“柳树”、“姑娘”、“影子”通过对比就显得枯燥无味。

“娘”和“漾”押韵,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而“娘”和“徊”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3、思考。

在第二段中,让作者心境荡漾地究竟是什么样的场景?4、鉴赏。

根据上面的诗歌第二段的鉴赏方式,分组讨论:3、4、5、6段中通过作者的精心描写,你可以看到什么场景,请你把这种场景描述出来。

(把组分好,然后每小组一小段)(总结参考——同学回答完了之后进行总结)第三段:康河沁人心脾的河水中,青荇自由自在的在软泥中欢快的招手。

第四段:梦像彩虹一样五彩斑斓,每一片康河的浮藻间都沉浸着有待发现的自由的梦。

第五段:撑一支长篙,驾一叶扁舟,我在康河的柔波中泛舟寻梦,那满天的星光倒映在康河的水波中,水天一色。

小舟在星光中摇摆穿行。

此情此景,只有用歌声才能表达我的心情。

第六段:梦依旧,人以非。

再别康桥教案 高中必修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优秀6篇)

再别康桥教案 高中必修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优秀6篇)

再别康桥教案高中必修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6篇高中必修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再别康桥教案的写作思路。

再别康桥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媒体设计:播放校园歌曲《再别康桥》。

播放黄磊朗诵带《再别康桥》。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一,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

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

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图片。

(解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

《再别康桥》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

播一首由《再别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

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一定的感知。

)三,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有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课题名称《再别康桥》所属学科语文授课班级××班计划课时1-2课时授课教师××老师学校名称××中学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和积累,他们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对诗歌并不陌生。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再别康桥》,通过学习能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共鸣。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1、知识:感知《再别康桥》意境美。

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2、技能:解决重点方法:从诗歌的意象角度入手,鉴赏诗歌。

突破难点方法: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联系古典诗歌中有关送别诗的意象选择加以比较。

突显作者意象选择的独特性!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感悟、体验的能力,以及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三、内容结构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再别康桥》,采用“导入→配乐欣赏→作者及背景简介→意象赏析→句子赏析→整体配乐欣赏→课外拓展”的线索组织教学内容。

四、教学事件设计(①引起注意,②告知学习者目标,③刺激回忆先决技能,④呈现刺激,⑤提供学习指导,⑥引发行为,⑦提供反馈,⑧评估行为,⑨促进保持与迁移。

)①②④⑤⑥⑦⑨五、教学媒体1、多媒体网络教室2、多媒体教学平台3、自制教学课件六、教学流程图学习内容导入→作品欣赏→作者简介→创作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意象赏析→句子赏析→整体配乐欣赏→课外拓展《再别康桥》课堂学习评价表1、能不能说出本文的创作背景(缘由)2、能不能掌握文中所有生字3、能不能背诵全文4、能不能体会本诗的意境美,对这首诗有自己的感悟吗。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优秀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优秀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优秀教学设计高一语文(再别康桥)优秀教学设计陈水凤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累积朗读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及表现手法。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加深对诗的感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及表现手法2、难点:感受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加深对诗的感想。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商量法,分析法四、教具:多媒体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课堂教学步骤一、导入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同学们在初中都学过哪些有关送别的诗?〔学生答〕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看看诗人笔下的赠别对象与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何不同,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二、介绍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见注释〕三、朗诵品味音乐美:老师朗读及学生自由读、齐读并识记字词河畔〔pàn〕青荇〔xìng〕长篙〔gāo〕漫溯〔sù〕载zǎi一年半载zài载歌载舞装载登载斑斓〔澜、阑〕这首诗的音节读起来朗朗上口,首先表现在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其次是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再次是回环复沓。

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照应的结构形式。

四、观察观赏建筑美诗歌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根本上是六字、七字〔间有八字句〕,节的匀称,句的均齐,表达了错落有致、曲折盘旋的建筑美。

五、想象体会绘画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选出自己喜欢的一个画面进行扩写,要求肯定要与诗歌提供的意境相吻合。

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

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制造了一系列鲜亮生动的意境,如向西天的彩云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

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课件教案
0904 1657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再别康桥》。

二、教学目标及对应的课程标准:
1、情感与态度:借助图片、影像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体会对康桥的依恋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情趣。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首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来进行学习,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3、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会朗诵对于诗歌学习的重要意义;能够体会本诗的诗意美、人情美,把握诗歌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能够利用现有的包括网络在内的信息资源搜集、阅读相关资料,能够利用网页完成网上测试训练并根据实时反馈进行调整;让学生学会利用Word、Email等完成课后作业。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使学生理解诗人运用独具特色的意象来表情达意;
2、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查阅资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练习及其他资料。

四、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欣赏法,分组讨论法,创设情境法,诵读吟咏法,查阅资料法等。

2、媒体设计:
A、运用Powerpoint设计并制作课件,运用投影展示并播放一些有声文件资料;运用PPT中的链接技术链接并播放Flash、Mp3等格式的情景音像资料、链接一些网页资料,以供学生查阅及网上练习等;运用Email软件提交作业。

B、可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一人一机。

其中的部分流程可由教师代为操作,并运用局域网或投影进行展示,其中课堂反馈的网上练习、搜集资料、作业等部分可实行小组合作、单机操作。

3、课时安排:课堂学习一课时,运用网络练习一课时。

五、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多媒体、网络设计
1、创设情境,引
出课题。

1、课前背景音乐。

2、教师发问:请同学
们说出你们所知道的
几所世界著名大学。

3、展示几所大学的图
片,让学生讨论判断
分别是哪一所高校。

4、引出课题:“轻轻
的我走了,正如我轻
轻的来”一首带有淡
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
了多少文人学者的
心。

与剑桥有着一段
邂逅的徐志摩,他就
这样悄悄地来,又这
样悄悄地走了。

诗人
志摩是怎样一个人
呢?让我们和志摩一
起《再别康桥》,走
进诗人内心。

看画面,听音
乐。

自由发表意
见。

自由选择,讨
论发表。

看到“主画
面”
图像、音频文件。

选择图片,讨论判
断,并得到反馈。

投影展示。

显示“主画面”。

2、简介,了解“康桥情结”。

1、点击“档案”可上网。

可一人一机上网查
找材料。

(★以下2-8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顺序)2、可选择查看陆小
曼、张幼仪、林徽
音、康桥情结等
3、导语:1931年11
月19日,他搭“济南
号”飞机从南京到北
京,在距济南50里的
党家庄,忽遇大雾,
飞机触山着火,不幸
遇难。

悄悄的我走
了,正如我悄悄的
来;我挥一挥衣
袖,不带
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中的诗
句竟成了他的结语。

他真的化作一片“云
彩”,时年仅36岁。

可根据自己兴
趣选择查看资
料。

学生听。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
选择用投影展示资
料。

3、朗读指导,才华展示。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技巧。

2、展示情境朗读视频
文件。

自由诵读。

才华展示。

Flash影片情景示
范朗读。

播放学生诵读的背
景音乐。

4、自主讨论:把握意象,分析情感。

1、提问:诗中哪些景
物给你留下深刻印
象?
2、提问:这些意象有
什么特点?意象寄托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学生讨论回
答。

思考并回答。

投影展示。

投影提示。

5、小组活动:分析“三美”。

1、提示:在诗歌的形
式美赏析方面,徐志
摩崇尚闻一多的“音
乐美,绘画美,建筑
美”的诗学主张。

2、教师重点讲析绘画
美。

学生听。

学生讨论音乐
美和建筑美。

投影展示。

6、整体回味,小结。

展示文字材料。

学生分析。


结。

投影展示文字资
料。

7、课堂反馈,自
由实践。

1、布置思考题。

2、指导学生运用网页
进行实时反馈的网上
训练。

学生思考。


答。

利用虚拟网页
进行网上训
练,并根据实
时反馈调整学
习。

利用虚拟网页进行
网上训练,并得到
实时反馈。

8、再次朗读,最后欣赏改编的歌曲。

1、组织学生自由诵
读。

2、指导品味意境。

(闭眼)
3、播放改编的歌曲,
再次体会诗歌意境。

自由诵读。

闭眼体会。

听歌曲,看视
频,想意象。

播放视频、音频文
件(flash文
件)。

9、课后实践,布置作业。

1、作业:用Word等
模仿写作小诗一首。

2、作业:在网上搜集
相关资料。

运用Word写
作。

运用Word程序写
作。

在网络资源搜集资
3、公布教师指定的Email。

运用网络搜集
资料。

用Email把作
业发送到指定
邮箱。

料。

用Email电子邮箱
发送邮件(含附
件)。

六、板书设计(部分,也可详见课件内容):
(“我“)作别(物)
云彩
星辉
金柳
“轻轻地”“悄悄地”依恋
青草
柔波
青荇
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七、教学流程图:(每个过程都有师生互动)
开始
课前听背景音乐
教师提问,激发兴趣,学生讨论看图片判断高校名称,导入课题
进入主页面
网络搜集:档案
视频朗读
师生互动诗歌赏析
课堂反馈:网上练习,及时反馈
视频歌曲欣赏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虚拟网页
布置任务,课后实践
网上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
用Word等模仿写小诗
作业发送到指定的Email
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