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校纪事
陈嘉庚办学校作文800字
陈嘉庚办学校作文800字大家都知道厦门市许多著名的学校吧,如,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它们呀,全部都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建造的,他就是陈嘉庚。
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桥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泉州同安县集美社人(现厦门市集美区)。
比起那些每天大手大脚花钱的富贵商人,陈嘉庚每天都是省吃俭用的办学校;比起那些一有危险就只想自保的叛国奴,陈嘉庚更爱国;陈嘉庚回到自己的故乡后,发现,家乡因为非常贫穷,就连学校都办不起,因此他为家乡的孩子们担忧。
他怕孩子们上不了学,学不了知识,长大之后不能做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于是陈嘉庚下定决心一定要办好学校,让家乡的孩子们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长大以后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从这以后陈嘉庚每天省吃俭用,他曾经说过一句话钱花掉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可就再也补不回来了!、1894年以成家育子的陈嘉庚,捐资2000元大洋,办了一个私垫,这是陈嘉庚第一次办学校。
之后,他去到新加坡帮父亲打理生意,办米行,开罐头加工厂,生意十分红火。
陈嘉庚没想到正在这时从家乡传来母亲病逝的消息,陈嘉庚想回家乡探望母亲,可父亲并没有准许,一直到陈嘉庚打理好生意以后,父亲才准许陈嘉庚回家乡。
葬母守孝,陈嘉庚又在家乡住了3年。
陈嘉庚又来到了新加坡,这时孙中山为民族*来到了陈嘉庚所在的南洋。
陈嘉庚就在新加坡结识了孙中山,并投资了20万,资助孙中山。
此次*又唤起了陈嘉庚想办学校的理想。
终于1913年,一所有135名学生的集美小学就这样诞生了。
陈嘉庚制定了为改进国家社会的办学方针,又亲自制定了诚毅二字,为集美小学的校训。
从此,更多的陈嘉庚创办的学校出来了。
1916年建造集美中学和师范。
1918年创办厦门大学。
之后陈嘉庚又把集美村办成了一座学校村,这里面有数10所学校,这一个村庄被大家叫做集美学村尽管陈嘉庚的生意失败了,但他为集美付出的努力是所有人都比不上的,陈嘉庚为我们的集美打造了一个美丽又富有书香气息的地方!。
关于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
关于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陈嘉庚的名人事迹故事吧!首办集美学校陈嘉庚17岁时,由于南轩私塾的塾师陈寅去世,私塾也因此停办了,于是陈嘉庚失学了,父亲便让他去新加坡做生意,想着自己即将要离开母亲了,陈嘉庚十分痛苦,但为了以后的路,他首次登上了出洋的旅程。
来到了新加坡,协助其父经营米店。
不久,其父破产,陈嘉庚独立经营后首先偿还了父亲的全部债务,获得良好信誉。
此后事业也很顺利。
陈嘉庚虽然在国外过上了优越的生活,但是他从小长于故土,对远在故里的母亲和乡亲十分想念。
1893年秋天,陈嘉庚按照母亲的意属返回家乡结婚。
结婚以后,他看到家乡儿童失学的情况,那些儿童因失学而结队成群,游戏,成天在街上淘气惹事。
他想,那种情况,近则败坏风俗,远则贻误民族前途,怎么办?于是陈嘉庚决定用自己不多的积蓄创办一所学校。
他很快便把这种想法变为行动。
1895年陈嘉庚出资两千元建起了“锡斋学塾”,这是他捐资办学的开始。
1912年9月,满怀报国之志的陈嘉庚重返祖国。
他这次回国的目的是想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创办新式学校,不仅要教国语、数学、自然、地理、历史,还要教音乐、美术、体育,要分班上课,要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就要使学校有一个统一的规模,必须全体团结一致,停办各房私塾。
而当时集美陈姓各房矛盾很深,陈嘉庚以独自承担新办小学的全部经费为前提,耐心地劝说各房房长,最后把他们全都说服,大家终于都来支持他的办学计划。
校舍该建在哪里呢,集美村内住宅疆密,找不到合适地点。
村外公私坟墓密布,加上当时人们迷信风水?不肯迁移坟墓,说那样动土会惊动祖先,使儿孙不得安宁。
也无法找到地方。
幸好陈嘉庚住宅附近的村外有一口大鱼池,面积数十亩,是早年从海滩围堤而成的。
于是他出资二千元向主人买下鱼池,作为集美小学的校产。
1913年夏天,可容七个班的教室和附属房屋的全部校舍竣工,集美小学迁入新址。
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校纪事
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校纪事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首创集美小学,成为集美学校之肇始。
后来又创办了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儿园、水产航海、女子师范、幼稚师范、乡村师范、商业、农林、国学等专门学校,并设立了为各校服务的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美术馆、音乐馆、医院、银行、大礼堂等,使他的故乡集美成为著名的学村。
集美大学即是由集美学校原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组建而成的一所省属多科性大学。
1994年10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实现了陈嘉庚的遗愿。
1912年9月,在辛亥革命的鼓舞下,陈嘉庚抱着兴学报国的宏愿,第四次从新加坡回到阔别九年的故乡。
当年,集美社共有2000多人,一律姓陈,分为七房,划地而居,不仅“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且还常常械斗,势同水火。
因此,各房自办一私塾,只收男生一二十人,老师学识平庸,塾费又多,儿童上学不过是“关蛮”而已。
要创办新式的小学校,首先必须改变这种与邻为壑的现状。
陈先生满怀热情地奔走各房,循循善诱地劝说房长们消除宿怨,停办私塾,把全村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设立一个统一的小学,由他独资负担。
在他的精诚感召下,各房终于捐弃前嫌。
1913年1月27日,乡立集美小学校,借集美大祖祠四处为校舍,敲响了第一声学钟。
小学虽然办起来了,但校舍分散,学生上学很不方便。
当时集美社内住宅较密,空地不多,且三面环海,村外坟墓遍布,没有余地可建校舍。
于是陈嘉庚出资2000元买下村外西边那口面积数十亩的半废大鱼池。
他亲自指挥工人,在池四周开挖深沟,将挖出的泥土在池中填造一个人工岛屿;又招工匠建筑一座可容七班学生的木质校舍,其余场地辟为操场。
当时,陈嘉庚的全部业产只有四五十万元,而仅此一项就耗费了14000元。
1913年秋季开学后的第三天,陈先生肩背行囊、手执雨伞,深情地和师生们告别,第五次出洋。
集美学校兴办初期,师资缺乏。
以1912年为例,全同安县教师中,师范生仅寥寥四人。
陈嘉庚的办学故事
陈嘉庚的办学故事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也是一位毕生热诚办教育的教育事业家、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他一生生活俭朴,但兴学育才则竭尽全力,十分热心。
他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
陈嘉庚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
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
”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
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以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共十所;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此外,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并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
1923年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集美学村”之名就是由此而来。
规模这样宏大,体系这样完整的“学校”,全国还找不到第二个。
1921年陈嘉庚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创办了厦门大学,设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个系,这是一所华侨创办的唯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于1921年4月6日开学,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
后来世界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华侨企业,陈嘉庚面对艰难境遇,态度仍很坚定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他把自己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
陈嘉庚在解放后,不余己力,扩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亲自指挥工程进展,检查工程质量,群众称他为“超级总工程师”。
筹措校费陈嘉庚倾资兴学,他希望有志之士,闻风继起,振我中华,故虽企业收盘,仍多方筹措校费,艰苦支撑,百折不挠,估计他一生用于办学的款项,约达美金一亿元以上。
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纷纷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极为深远。
陈嘉庚不仅是一个教育事业家,而且不愧为一个教育家。
在长期办学的实践中,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第一、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
大力倡办女子学校,让女子能上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了风气之先,是难能可贵的;第二、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奖励师范生。
爱国名人的事迹1000字优秀作文
爱国名人的事迹1000字优秀作文不要问你的祖国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你的祖国做什么。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爱国名人的事迹作文,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爱国名人的事迹作文大全1陈嘉庚,字科次,福建厦门市集美镇人。
他是一位爱国华侨。
17岁时南渡新加坡,先是协助父亲经营米店,后经营罐头、橡胶业等,成为东南亚橡胶王国四大开拓者之一。
又兼营其他业,以华侨大实业家之名蜚声海内外。
他钱财虽多,但自奉甚俭,多用于办学,先后在家乡集美办有男子小学、女子小学、男子师范学校、男子中学、水产航海学校、商业学校等。
合称集美学校,又独资创办了厦门大学。
创办和资助了近百所学校,而且在海外也创办并赞助了许多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
因此,毛泽东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人们也将他视为“华侨爱国爱乡热心教育事业的楷模”。
首办集美学校陈嘉庚17岁时,由于南轩私塾的塾师陈寅去世,私塾也因此停办了,于是陈嘉庚失学了,父亲便让他去新加坡做生意,想着自己即将要离开母亲了,陈嘉庚十分痛苦,但为了以后的路,他首次登上了出洋的旅程。
来到了新加坡,协助其父经营米店。
不久,其父破产,陈嘉庚独立经营后首先偿还了父亲的全部债务,获得良好信誉。
此后事业也很顺利。
陈嘉庚虽然在国外过上了优越的生活,但是他从小长于故土,对远在故里的母亲和乡亲十分想念。
1893年秋天,陈嘉庚按照母亲的意属返回家乡结婚。
结婚以后,他看到家乡儿童失学的情况,那些儿童因失学而结队成群,裸体游戏,成天在街上淘气惹事。
他想,那种情况,近则败坏风俗,远则贻误民族前途,怎么办?于是陈嘉庚决定用自己不多的积蓄创办一所学校。
他很快便把这种想法变为行动。
1895年陈嘉庚出资两千元建起了“锡斋学塾”,这是他捐资办学的开始。
1912年9月,满怀报国之志的陈嘉庚重返祖国。
他这次回国的目的是想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创办新式学校,不仅要教国语、数学、自然、地理、历史,还要教音乐、美术、体育,要分班上课,要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集美航海学院校史..
发布者:航海学院发布时间:2010-11-26集美航海学院校史(1920-1990)骆怀东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9月)(封面题签:高怀;责任编辑:陈福郎;封面设计:陈经华;ISBN 7-5615-0281-8)目录序言第一章为力挽海权而兴办水产航海教育(1920.2-1927.2)第一节“开拓海洋,挽回海权”的办学宗旨第二节“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方针第三节全国首创的“海童子军”第四节轰动航海界的“片舟渡重洋”第五节追求真理,保卫国权第二章改部为校,力求革新(1927.3-1937.6)第一节机构改革,人员更替第二节增办新制,改进教学第三节实行军事化的严格管理第四节陈仕烈烈士等进步学生的革命活动第五节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第三章播迂内地,在抗战中奋斗前进(1937.7-1945.8)第一节辗转播迁,几度分合第二节在苦难中坚持办学第三节同仇敌忾,坚决抗日第四节校主与师生心连心第四章励精图治迎接祖国的解放(1945.8-1949.9)第一节迁回集美原址,医治战争创伤第二节增进工作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第三节校友捐助,学子报恩第四节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奋斗第五章揭开历史的新篇章(1949.10-1958.2)第一节第二次迁校,开始新生活第二节学校的增办与合并第三节扩大规模,改革教学第四节组织机构及政治运动第五节陈嘉庚继续关心学校第六章独立办校,在调整中提高(1958.3-1966.6)第一节分校后的专业和机构设置第二节在教育革命中探索新路第三节重视政治,艰苦奋斗练第四节大力开展体育活动和民兵训练第七章十年动乱与两年整顿(1966.6-1978.12)第一节“文革”前期的破坏第二节撤销航校,并入厦大第三节复办航校,艰难进取第四节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整顿第八章开创航海高等教育的新时期(1978.12-1990.3)第一节调整领导班子,充实各级机构第二节转移工作重点,开展教学改革第三节进行科学研究,活跃学术气氛第四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第五节加强党的建设,开展群团工作第六节落实各项政策,重视统战工作第七节强化体育锻炼,培养船员素质第八节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后勤保障第九节建立集美航海学院第九章历史经验的总结后记附录:(一) 学校有关资料沿革大事年表历任学校领导人名单历年教职工和学生人数历年基建情况(二)校主陈嘉庚传略序言彭德清为适应我国海运事业的发展对高级航海技术人才的需求,国家教委于1989年5月批准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升格为集美航海学院。
厦门集美学村历史介绍
厦门集美学村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始倾资创办的,它位于厦门集美半岛,坐落于集美村,是集美各类学校及各种文化机构的总称。
这个学村不仅享誉海内外,而且拥有在校师生十万余人,形成了由学前教育至小学初中高中、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陈嘉庚先生以其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倾尽全力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创办的集美小学、中学、师范等学校,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些学校不仅教学质量高,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质,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如今,集美学村已经成为厦门乃至福建省的重要教育基地之一,其建筑风格和校园文化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陈嘉庚先生的教育理念和爱国情怀,也可以领略到集美学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总之,厦门集美学村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承载着陈嘉庚先生的教育梦想和爱国情怀,也见证了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铭记校史 践行校训
铭记校史践行校训我们学校创办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叫集美职校附属玉田国民学校。
集美职校原来在厦门,校主是华侨领袖陈嘉庚。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当年10月,日寇侵占金门,继而入侵厦门。
敌机不时轰炸,在厦门的集美学村难以平静,师生危在旦夕。
陈嘉庚决定将集美学村各校迁往内地,临时校址初选泉州安溪。
1938年5月10日厦门沦陷,安溪也不安全了,1939年1月10日,集美学校举行第四次校务会议,会上决定将商业、农林、水产航海三个职业学科移设大田县玉田村。
1942年,集美职校落地玉田村的第三个春天,由于集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集美职校为了解决日渐增多的教师子女和驻地乡亲子弟的读书问题,集美三校就联合组建了“集美职校附属玉田国民学校”,学校校训是陈嘉庚所写的“诚毅”二字,教育全校师生要“诚以待人,毅以处事”;校歌为《集美校歌》。
抗战胜利后,集美各校先后复员厦门,集美职校便将该校和留赠的财产一并交割给大田县政府。
解放后,我们学校先后更名为“玉田初级小学”、“玉田小学”、“初级师范学校”、“城关中心小学”、“均溪学区中心校”,直到2007年9月更名为大田县城关第二小学。
每年11月,是抗日战争时期集美职校内迁大田的月份、是陈嘉庚先生发表《有枝才有花,有国才有家》抗日演讲、发布集美“诚毅”校训的月份、是“集美职校附属玉田国民学校”创建的特殊月份。
我们决定在这个月开展“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宣传月系列活动,今天的升旗仪式就是其中的一项内容,从本周开始我们将开展讲故事、演讲比赛、主题队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系列活动。
陈嘉庚先生是著名的爱国华侨,他建立了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关心公益,同情弱势,倾其所有捐资助学,进行了众多的慈善活动,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要学习传承“爱国、奉献、重德、自强、清廉、创新”的嘉庚精神,应该有一颗爱国心,一颗善良感恩的心,应该做一个勤奋、诚实、讲真话的人,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用我们的行动来诠释“诚毅”校训、弘扬集美校风,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祖国建设接班人。
陈嘉庚生平事迹(全)
出生与家庭陈嘉庚先生祖籍福建省同安县集美村,生于1874年10月21日。
1890年当他17岁时就南渡到新加坡。
在父亲陈杞柏经营的米店学习经商。
不幸在1904年家道中落,重振家业的担子就落在他的肩上,他筹足资本,开始创设黄梨厂,开拓橡胶种植业,发展橡胶工业和海运业。
由于他的奋斗努力创业,在1925年,他的资产已达1200万元,所雇员工达一万人以上,成为早期东南亚社会的工商业先驱。
在陈嘉庚奋斗建业的同时,他积极推动提倡教育工作,为培养教育下一代,大力兴办学校,振兴教授。
在新加坡,他从1907年至1947年的40年内先后创办道南、爱同、崇福、崇本等小学,华侨中学,南洋师范及南侨女中。
在中国,从1913年至1920年,前后在他的家乡集美创办了一群学校和学院,统称为集美学校。
1921年成立著名的厦门大学,并单独创办与维持厦门大学达16年之久。
虽然,陈嘉庚企业在1930年结束了,但是陈嘉庚"倾家兴学" 的美誉永存,为后人树立了学习榜样。
在振兴教育之余,陈嘉庚先生也以社会改革为己任,多方改革华族社会的组织与陋习,并提倡慈善事业不遗余力。
抗日战争爆发,陈老先生四方奔走,团结广大南洋华侨,筹赈救亡,到处募捐,支援抗战,为振兴中华民族作出卓越的贡献。
陈嘉庚先生于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并得到中国政府赐予国葬礼以纪念陈先生对国家社会的贡献。
BIRTH AND FAMILYAn overseas Chinese legend, Mr Tan Kah Kee's legacies have inspired many in Southeast Asia. From humble immigrant origins, he rose to a prominence which few can match. Best remembered as an eminent entrepreneur, social reformer, political activist, philanthropist, community leader, and educationist, he died at the age of 87 in Beijing on 12 August 1961 and was accorded a national funeral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or his contribution to society.Born on 21 October 1874 in Fujian, China. At the age of 17, Mr Tan arrived in Singapore to join his father, Mr Tan Kee Peck in the family's rice business.Business reponsibilities came early as his father's business failed in 1904, leaving him much on his own. With extraordinary fortitude, enterprise and risk-taking ability, he set about establishing a business of his own which began in pineapple canning, then diversified into rice milling. He eventually found the mainstay of his fortune in rubber plantation. The switch from rubber plantation to rubber manufacturing was a move he made boldly, and it established him a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Chinese overseas businessmen in the whole of Southeast Asia.By the 1920s, he thus came to preside over a huge business empire which extended into most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cities, employed over 10,000 persons. It spanned areas as diverse as rubber plantation and manufacturing, shipping, import and export brokerage, real estate and rice trading.His business success put him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leadership of the Hokkien community from which he originated. He held advanced views about social reform and criticised several outmoded practices then prevalent, such as gambling, opium-smoking and ritual extravagance.An abiding interest that underpinned Mr Tan Kah Kee's multi-faceted public activities, sprang from his firm commitment to educational philanthropy. In 1894, at the age of 21, he established a school in his village in Jimel. In the decades, thereafter, his enthusiasm and passion for educational philanthropy grew, culminating in his endowment of the Xiamen university in 1921.In Singapore Tan Kah Kee's educational endeavours were impressive, imbued by the same missionary zeal and vision that had inspired him to found the Xiamen University. Through his inspiration, five primary and secondary Chinese schools were founded here, chief among them being the Chinese High School. He also generously donated to schools which imparted English education. For instance, he donated $30,000 to Anglo-Chinese School in 1919.在新加坡创业1890 年,17 岁的陈嘉庚第一次出洋来到新加坡,在父亲的米店协助族叔管帐兼当书记,直到1892 年族叔回国后,他便接任顺安号米店经理,并主持财务工作。
陈嘉庚为集美和厦门大学兴建数十座雄伟的高楼大厦
尽管陈嘉庚曾是南洋成功的华人大实业我之个人家庭,年不过数千元,逐月薪水足以抵过。在集美建一住宅,不上一万元,他无所有。”但是他极具公益心,尤其对于兴办教育,非常热心。早在1913年,他就在家乡创办小学,1918年又创办师范学校,并设立中学,附设男女小学和幼儿园。随着他的企业的兴旺发展,他又继续在集美开办水产航海学校,商业学校,农林学校,幼儿师范等,同时也设立了科学馆(现集美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图书馆和医院等,使集美成为了系统完整的学村。
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陈嘉庚,原名陈甲庚,
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现属厦门市集美区)的一个华侨世家。祖父陈簪聚(1795年-1856年)一生中并未出洋,仅在集美社“俭朴自守,勤谨克家,处于海泻,耕渔自给”。陈簪聚育有三子,长名缨忠,次名缨斟(1836年-1876年),三名杞柏(即陈嘉庚父亲,字缨如松)。此兄弟三人,都曾到南洋星洲经商。至于陈杞柏南渡后如何在叻创立顺安米店,如何累集资本而创业的问题,因资料缺乏,难以详悉,据学者推断,陈杞柏幼年来叻在其兄长的米店工作,从勤俭中累集资金,因而在19世纪70年代创立顺安。[1]除经营米业以外,长袖善舞的陈杞柏还兼营地产,办理硕莪厂,开辟黄梨园数百顷,创办黄梨厂以制成品外销欧美各国。1900年是陈杞柏实业的顶峰,其各业各产等资产共40余万元(叻币)。陈杞柏实业上的成功为陈嘉庚后来自己独自创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基础。
集美学村历史介绍
集美学村历史介绍
《集美学村历史介绍》
嘿,朋友!今天来给你讲讲集美学村的那些事儿。
集美学村啊,那可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陈嘉庚的厉害人物。
他呀,超级有远见,一心想着要给家乡做点大事情。
于是乎,他就捣鼓出了集美学村。
刚开始的时候,这里就是一片荒地,但陈嘉庚可不怕,带着大家就开始干起来了。
建学校啊,盖房子啊,一点点地,集美学村就有了模样。
这里的学校那可真是了不起,培养出了好多优秀的人才呢。
在集美学村,你能看到各种各样漂亮的建筑,红的瓦,白的墙,可好看啦!走在那些小道上,感觉就像是穿越到了过去。
想象一下,以前的学生们在这里读书、玩耍,那场面多有意思呀。
而且哦,这里的氛围特别好,充满了文化的气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集美学村越来越有名气啦。
好多人都慕名而来,想看看这个神奇的地方。
这里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和梦想。
学生们在这里努力学习,老师们在这里辛勤耕耘,大家一起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这么多年过去了,集美学村依然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
它就像是一个时光的宝盒,里面装满了无数的回忆和故事。
每当我走进这里,就感觉自己像是回到了过去,能感受到当年的那些热闹和激情。
哎呀呀,说了这么多,集美学村的历史真的是太精彩啦!它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
怎么样,朋友,有没有对集美学村多了一些了解和向往呀?下次有机会,一定要亲自来感受感受哦!这就是集美学村,一个充满魅力和故事的地方。
好啦,今天就先聊到这儿啦,下次再给你讲其他好玩的事儿哟!拜拜啦!。
陈嘉庚与集美工业学校的历史渊源
2019年第2期思第 119 期HUAGONG ZHIYE JISHU JIAOYU文化育人陈嘉庚与集美工业学校的历史渊源集美工业学校肖育发在厦门市集美湖畔,与厦门园博苑为邻,有一所 与著名的集美学村海堤相连的学校,她的名字叫集美 工业学校。
这所学校是经厦门市委市政府主导,2016 年7月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由原集美轻工业学校和 福建化工学校合并设立的。
说起来,今天的集美工业 学校和陈嘉庚先生于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商科还 有着历史渊源。
筚路蓝缕育才兴业嘉庚百折不挠1920年8月,陈嘉庚先生在他创办的集美学校增 设商科和水产科。
“集美学校商科”即集美轻工业学校 的前身。
1920年9月1日,学校在集美“居仁楼”开学 (图1 ),学生25人。
学校以“诚毅”为校训(图2 ),由陈 嘉庚与胞弟陈敬贤先生1918年亲立。
图1集美居仁楼图2集美学校“诚毅”校训1920年,陈嘉庚先生授意集美学校在中学部里增 办商科。
因为规模太小的缘故,没有达到“部”的级别, 故称“商科”。
1921年2月,集美总校名定为“福建私立集美学 校”,下设五个部,即师范部,中学实业部(包括中学、 商科、水产科),女子师范部,小学部和幼稚园。
集美学 校商科属于“中学实业部”。
1924年1月,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集美学校商 科升格为“福建私立集美学校商业部”。
1927年3月,集美学校体制变更,改部为校,各校 行政独立。
福建私立集美学校商业部乃更名为“福建 私立集美商业学校”。
福建私立集美商业学校为综合 性商科,培养财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人才,学制为 旧制5年。
抗战前,学生有来自东南亚的华侨子弟和 福建、广东沿海地区的侨属子女(图3)。
图3集美商业学校学生留影“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侵华,战火南延。
1937年 9月3日,敌机舰袭击厦门海口,危及集美学校师生安 全,影响教学。
1937年10月,集美学校开始内迁,师 范、中学迁到安溪城内以文庙为中心的校舍,商业学校迁到安溪的后垵乡。
集美航海学院校史..
发布者:航海学院发布时间:2010-11-26集美航海学院校史(1920-1990)骆怀东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9月)(封面题签:高怀;责任编辑:陈福郎;封面设计:陈经华;ISBN 7-5615-0281-8)目录序言第一章为力挽海权而兴办水产航海教育(1920.2-1927.2)第一节“开拓海洋,挽回海权”的办学宗旨第二节“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方针第三节全国首创的“海童子军”第四节轰动航海界的“片舟渡重洋”第五节追求真理,保卫国权第二章改部为校,力求革新(1927.3-1937.6)第一节机构改革,人员更替第二节增办新制,改进教学第三节实行军事化的严格管理第四节陈仕烈烈士等进步学生的革命活动第五节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第三章播迂内地,在抗战中奋斗前进(1937.7-1945.8)第一节辗转播迁,几度分合第二节在苦难中坚持办学第三节同仇敌忾,坚决抗日第四节校主与师生心连心第四章励精图治迎接祖国的解放(1945.8-1949.9)第一节迁回集美原址,医治战争创伤第二节增进工作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第三节校友捐助,学子报恩第四节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奋斗第五章揭开历史的新篇章(1949.10-1958.2)第一节第二次迁校,开始新生活第二节学校的增办与合并第三节扩大规模,改革教学第四节组织机构及政治运动第五节陈嘉庚继续关心学校第六章独立办校,在调整中提高(1958.3-1966.6)第一节分校后的专业和机构设置第二节在教育革命中探索新路第三节重视政治,艰苦奋斗练第四节大力开展体育活动和民兵训练第七章十年动乱与两年整顿(1966.6-1978.12)第一节“文革”前期的破坏第二节撤销航校,并入厦大第三节复办航校,艰难进取第四节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整顿第八章开创航海高等教育的新时期(1978.12-1990.3)第一节调整领导班子,充实各级机构第二节转移工作重点,开展教学改革第三节进行科学研究,活跃学术气氛第四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第五节加强党的建设,开展群团工作第六节落实各项政策,重视统战工作第七节强化体育锻炼,培养船员素质第八节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后勤保障第九节建立集美航海学院第九章历史经验的总结后记附录:(一) 学校有关资料沿革大事年表历任学校领导人名单历年教职工和学生人数历年基建情况(二)校主陈嘉庚传略序言彭德清为适应我国海运事业的发展对高级航海技术人才的需求,国家教委于1989年5月批准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升格为集美航海学院。
集美学村的“和平”故事
集美学村的“和平”故事著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874年出生于福建同安集美村。
19岁时离开家乡到新加坡跟随父亲学做生意。
1911年国内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满清政府,建立了民国,一时国人振奋,人心思治。
此时已是同盟会员,身在海外的陈嘉庚更是“热诚内向,思欲尽国民一份子之天职”,坚信“诚以救国既乏术,亦只有兴学之一方”,于是回到家乡创办新式学校。
1912年9月,陈嘉庚自新加坡回到国内,看到家乡仍是因循腐朽的局面,于是立志破之而立新。
当时集美社有二千多居民,都属陈姓,却分为七房,矛盾很多,常有械斗,所以“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经过陈嘉庚积极奔走,诚挚劝诱,并承诺独立承担所有费用之后,原本间隙的各房同意了停办各自私塾,设立新式小学,集中全村学生入学的建议。
1913年1月,有学生135人,教员5人,分高等一级、初等四级,年用经费三千元的乡立集美两等小学校借集美大祖祠等为校舍在偏僻的集美村诞生了。
陈嘉庚先生捐资兴学的伟大事业迈出了第一步。
虽然学校建立起来了,却没有自己的校舍,陈嘉庚先生只好买下一口面积数十亩的半废鱼塘,然后雇来工人,筑堤围堰,填池造地。
接着招募工匠,建成一座可容七个班学生的木质平房为校舍,当年秋季投入使用。
集美小学的运行进入正轨以后,陈嘉庚回到新加坡打理生意,但心中无时忘却兴学大业。
到1916年10月,他委派胞弟陈敬贤携带兴学计划、校舍图纸、建筑工匠回到家乡,兴办师范和中学,施行兴学规划的第二步——创办中等学校。
陈敬贤夫妇回到集美以后,无论寒冬酷暑,每天清晨五时起床工作。
在一年多时间里兴建了大礼堂、居仁、立功、尚勇诸楼,还有电灯厂、自来水塔、膳厅、温水房、浴室、大操场、储藏室等等。
1918年3月10日,师范、中学两校同时开学,其时共有学生196人,编为中学一班、三年制师范讲习科两班、五年制师范预科两班。
因为陈嘉庚先生早存“收闽南贫寒子弟才志相当者,加以训练,以挽救本省教育之颓风”的思想,所以集美师范和中学都实行了非常优待的政策来吸引贫寒子弟入学。
名人爱国故事:首办集美学校-作文
名人爱国故事:首办集美学校陈嘉庚(-年),字科次,福建厦门市集美镇人。
他是一位爱国华侨。
岁时南渡新加坡,先是协助父亲经营米店,后经营罐头、橡胶业等,成为东南亚橡胶王国四大开拓者之一。
又兼营其他业,以华侨大实业家之名蜚声海内外。
他钱财虽多,但自奉甚俭,多用于办学,先后在家乡集美办有男子小学、女子小学、男子师范学校、男子中学、水产航海学校、商业学校等。
合称集美学校,又独资创办了厦门大学。
创办和资助了近百所学校,而且在海外也创办并赞助了许多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
因此,毛泽东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人们也将他视为华侨爱国爱乡热心教育事业的楷模。
首办集美学校陈嘉庚岁时,由于南轩私塾的塾师陈寅去世,私塾也因此停办了,于是陈嘉庚失学了,父亲便让他去新加坡做生意,想着自己即将要离开母亲了,陈嘉庚十分痛苦,但为了以后的路,他首次登上了出洋的旅程。
来到了新加坡,协助其父经营米店。
不久,其父破产,陈嘉庚独立经营后首先偿还了父亲的全部债务,获得良好信誉。
此后事业也很顺利。
陈嘉庚虽然在国外过上了优越的生活,但是他从小长于故土,对远在故里的母亲和乡亲十分想念。
年秋天,陈嘉庚按照母亲的意属返回家乡结婚。
结婚以后,他看到家乡儿童失学的情况,那些儿童因失学而结队成群,裸体游戏,成天在街上淘气惹事。
他想,那种情况,近则败坏风俗,远则贻误民族前途,怎么办?于是陈嘉庚决定用自己不多的积蓄创办一所学校。
他很快便把这种想法变为行动。
年陈嘉庚出资两千元建起了锡斋学塾,这是他捐资办学的开始。
年月,满怀报国之志的陈嘉庚重返祖国。
他这次回国的目的是想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创办新式学校,不仅要教国语、数学、自然、地理、历史,还要教音乐、美术、体育,要分班上课,要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就要使学校有一个统一的规模,必须全体团结一致,停办各房私塾。
而当时集美陈姓各房矛盾很深,陈嘉庚以独自承担新办小学的全部经费为前提,耐心地劝说各房房长,最后把他们全都说服,大家终于都来支持他的办学计划。
陈嘉庚的事迹
陈嘉庚的事迹关于爱国华侨陈嘉庚的故事。
说他年轻时就闯南洋,一生勤俭节约,把赚来的钱和省下的钱都捐给祖国文教事业,得到人们的尊敬。
毛泽东称赞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集美是个美丽、静谧而又整洁的地方。
高大的行道树在微微的海风里婆娑。
陈嘉庚先生创办和资助的学府隐藏在绿树红瓦龙脊凤檐之中,学子的朗朗书声绽开了先生的微笑,大海均匀的涛声,像先生均匀的呼吸。
嘉庚路145号为先生故居。
“陈嘉庚故居”七字为廖承志手书。
院子的中央有一棵陈嘉庚手植的龙眼树,枝叶茂密,生机勃勃,让人思念先生的奋发精神。
故居为两层小楼,陈列着先生俭朴的生活用具和感人的事迹。
走近一排陈列橱,看到他用过的一把布伞,布伞是从南洋带回来的,已用了十多年,家人说那伞太不像样了,要给他更换,他说:“不像样不要紧,能用就行了。
”还看到他的一只用破瓷杯做的烛台,家人建议买一只新烛台,他不许,说:“该用的钱几千几万都得花,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
”他的故居是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先生17岁去南洋学商。
他说:“财由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
”他集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
19xx年他创办集美小学,以后又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学校。
集美解放时,周恩来曾下达命令:“集美学校是陈嘉庚创办的,一定要保护好。
”先生热爱和拥护共产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曾于1940年冲破国民党的阻挠,到延安慰问抗战军民。
他在19xx年就参加了中国革命同盟会,橱窗里陈列着他于19xx年12月与孙中山先生的合影。
他创办的集美学校被称为“民主堡垒,革命摇篮”。
先生一生献给文教事业的款项,价值人民币一亿五千万元,临终时还把300多万元献给国家。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集美,1961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
他的墓地在附近的鳌园。
在去鳌园的路上,经过“归来堂”,关于这座建筑,有这样一段故事:陈嘉庚是位多子女的父亲,弥留之际曾嘱咐家人,建一座小祠堂,让海外回来的子孙有个聚会的地方。
集美学村的故事(精编版)
集美学村的故事厦门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着“海上花园”的美称,就在这个暑假我和爸爸妈妈随着旅行团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
旅行的第一天,我们将游览在厦门有名的“集美学村”。
集美学村,位于福建省厦门市。
“集美学村”是集美各类学校及各种文化机构的总称,它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02*年始倾资创办,享誉海内外。
我们今天刚到厦门首先要参观的景点就是“集美学村”,随着一会儿的车程,导游告诉我们终于来到了集美学村了的范围了。
我看了看窗外不禁感叹道:原来“集美学村”是一个很大的地方呀!我还以为“集美学村”只是很普通的学校一样呢,原来它是有很多间学校组成的。
而今天我们要参观的则是“集美学村”里当时陈嘉庚先生的故乡。
刚到了陈嘉庚先生的故乡,我们就看到了旁边有一个大湖,上面上还停着很多的“龙舟”。
后来导游就告诉我们这个大湖是全国各大学集中在这里划龙舟的,是当时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村”并积极提倡水上运动的。
后来我们还进入了陈嘉庚先生的故乡去参观了。
刚到了那里,我们就看到了那里人山人海。
进入大门,我们就发现原来这个地方是个幽静的地方,这里真是树木丛生、鸟语花香啊!进入大门往右边看那里有一座亭子,是供游客休息的地方,那里还有不少游客在那里休息呢!虽然每天都会有很多游客来参观,但是里面的环境还是很干净的,没有一点垃圾。
这次参观“集美学村”让我明白了我们要做一个准守则的好游客,做好我们游客应该做到事情,参观景点是不要乱扔垃圾,并且还要保护好每一个景点不受破坏。
后来我们还在周围参观了一些景物,里面还有一栋房子,据导游介绍这地方是当时陈嘉庚先生居住,从外表来看虽然没有现在的房子那么美观,但是在按照当时这房子也算是很高档的了。
这房子历经这么多年,现在就像一个沧桑的老人。
就在这栋房子的前面,还有一座祠堂,那里是不供游客参观的。
据导游介绍这座祠堂并不是陈嘉庚先生自己修建的,而是后来周恩来总理为他修建的。
后来我们参观完了这里的景点后就准备回去了,因为导游安排我们参观的时间已经到了。
民国时期(1913-1945)福建集美学校的国防教育
庚精神之爱国主义情操 的重要表现形式。
关 键词 : 集美学校 ; 国防教育 ; 嘉庚精神
中图分 类号 : G 5 2 7 . 5 7 , G 4 1 8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2 1 0 9 ( 2 0 1 4 ) 0 3 - 0 0 4 0 - 0 5
间, 曾聘 请 中 国体操 学 校 毕业 的孙 披 、 上 海 保操 传 习
所 和 日本体 操学 校毕 业 的唐靖 臣 、 陆 军军 官学 校 毕业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5 — 3 1
的金振 中等为体 操教 员 ; 北京 高 等师 范学 校毕 业 的吴
肇 岐 和黄 贤铭 , 分别 担任 师 范部 体育 教员 兼体 育 科 主 任 和小 学部 体育 教员 。嘲
之 先决 问题 ” 。Ⅲ 同时 , 他 还指 出 : “ 体育 运动 为 教育 中
一
育 师 资 的选 聘 , 在其 重 金 礼聘 的师 资 中 , 包 括普 通 体
育、 兵 式 体操 、 国技 、 体操 等 师 资 。1 9 1 8年 至 1 9 2 1年
重要 学 科 , 虽 主 旨训 练健 康 , 然对 于 道 德精 神 关 系
第3 3卷 第 3期
2 0 1 4年 6月
武 夷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OF WUⅥ U NI vERS nY
V0 1 . 3 3 No . 3
J UN. 2 01 4
民国时期( 1 9 1 3 —1 9 4 5 ) 福建集美学校的国防教育
曹关 群
加 深 与 中国抗 日洪 流 的风 起云 涌 , 集美 学校 的 国防教
百年学村
百年学村集美印象“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唱出了多少集美学子心中的辉煌,在漫漫百年的岁月长河里,集美这个不出名的小渔村已然成为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老集美,它历经沧桑。
百年学村的奠基人和缔造者陈嘉庚先生倾资办学的感人事迹恍如昨日。
如今的集美,祥和平静,波澜不惊,遗憾的是,正是这个曾经被称作“中国永久和平学村”的地方,昔日却饱受战火的侵扰。
它见证了抗战的胜利,目睹了中国的解放,那残缺的暗红墙壁和布满青苔的石板台阶似乎都在述说着往日的雨雪风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陈嘉庚先生高瞻远瞩,为发展教育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
从艰难维系到稳定发展,集美学校逐步建立起了“师(师范)中(中学)实(实业科)小(小学)共提倡”的办学格局,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办学历程。
面对重重困难,如高大壮观的校舍堂馆矗立百年而不倒,嘉庚先生坚持办学的坚定信念和集美学子努力求学的精神品质历经百年而不衰。
新集美,它绽放光彩。
龙舟池畔,锣鼓喧天;水上园博,多姿婀娜;福厦铁路,通达内外;集美大桥,横跨闽海。
这里学府林立,是融通中外文化的乐土,是求识者探求新知的海洋。
这里“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
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无数集美学子孕育而生,校舍之间,院落之内,随处可见捧书而坐的学子身影。
“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正是秉承嘉庚先生的教诲,“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正学之风早已深入了莘莘学子的心里。
1994年,集美大学正式合并成立,嘉庚先生的夙愿终得以实现。
自94年至今,集美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多学科教学的综合性大学。
“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集美学子取于集美,回报集美,传承校主陈嘉庚先生为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如今的集美大学正朝着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大步向前,蓬勃发展。
集美学村走过了整整百年,在这百年的历史下所诞生的嘉庚精神、“诚毅”精神是留给我们后世的无形的巨大财富。
牢记学村历史,传承嘉庚精神,作为新一代的学村人,我们许下承诺:今天,我们汇聚一堂,共庆学村百年;明天,我们展翅翱翔,不忘校主箴言!。
华侨领袖和福建体育 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村七十周年
华侨领袖和福建体育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村七十周年
杨国卿
【期刊名称】《福建体育科技》
【年(卷),期】1983(000)003
【摘要】<正> 集美学校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到今年有七十年的历史了。
陈嘉庚先生一生倾家兴学。
1913年兴办集美小学之后,陆续创办了幼稚园、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业、农业等中等专业学校,国学专门、水产商船专科学校。
陈嘉庚先生办学,为祖国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为祖国和东南亚各地的华侨培养了大批的建设人才。
陈嘉庚先生办学,以德智体三育并重为宗旨,不仅重视学生智育,而且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养成尊师守纪的良好风气,重视学生健康,大力开展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
【总页数】7页(P2-8)
【作者】杨国卿
【作者单位】福建体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
【相关文献】
1.陈嘉庚先生的学校体育卫生思想给我们的启示--纪念爱国教育家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90周年 [J], 纪斯超;余朝光
2.陈嘉庚先生与集美学村 [J], 曾瀚;
3.集美学村陈嘉庚历史文化多媒体系统的构建 [J], 杨凡;宋坚坚;林清妹
4.集美大学举办陈嘉庚先生创办财经教育100周年纪念活动 [J],
5.对陈嘉庚的再认识──论陈嘉庚是位有战略眼光、有民族特色的华侨领袖 [J], 吴文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校纪事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首创集美小学,成为集美学校之肇始。
后来又创办了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儿园、水产航海、女子师范、幼稚师范、乡村师范、商业、农林、国学等专门学校,并设立了为各校服务的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美术馆、音乐馆、医院、银行、大礼堂等,使他的故乡集美成为著名的学村。
集美大学即是由集美学校原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组建而成的一所省属多科性大学。
1994年10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实现了陈嘉庚的遗愿。
1912年9月,在辛亥革命的鼓舞下,陈嘉庚抱着兴学报国的宏愿,第四次从新加坡回到阔别九年的故乡。
当年,集美社共有2000多人,一律姓陈,分为七房,划地而居,不仅“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且还常常械斗,势同水火。
因此,各房自办一私塾,只收男生一二十人,老师学识平庸,塾费又多,儿童上学不过是“关蛮”而已。
要创办新式的小学校,首先必须改变这种与邻为壑的现状。
陈先生满怀热情地奔走各房,循循善诱地劝说房长们消除宿怨,停办私塾,把全村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设立一个统一的小学,由他独资负担。
在他的精诚感召下,各房终于捐弃前嫌。
1913年1月27日,乡立集美小学校,借集美大祖祠四处为校舍,敲响了第一声学钟。
小学虽然办起来了,但校舍分散,学生上学很不方便。
当时集美社内住宅较密,空地不多,且三面环海,村外坟墓遍布,没有余地可建校舍。
于是陈嘉庚出资2000元买下村外西边那口面积数十亩的半废大鱼池。
他亲自指挥工人,在池四周开挖深沟,将挖出的泥土在池中填造一个人工岛屿;又招工匠建筑一座可容七班学生的木质校舍,其余场地辟为操场。
当时,陈嘉庚的全部业产只有四五十万元,而仅此一项就耗费了14000元。
1913年秋季开学后的第三天,陈先生肩背行囊、手执雨伞,深情地和师生们告别,第五次出洋。
集美学校兴办初期,师资缺乏。
以1912年为例,全同安县教师中,师范生仅寥寥四人。
陈先生费了很大的力气,只聘来简易师范毕业的两名教师。
为了解决师资问题,1916年,他写信委托江苏第二师范学校校长代聘教师,又派胞弟陈敬贤回乡筹办师范和中学。
陈敬贤于1917年和1918年,曾两次到浙江等七省延聘教师。
兄弟俩不惜重金礼聘名师,如创办集美农林学校时,就聘了德国留学生1人,美国留学生2人,日本留学生2人。
除了从外地“输血”外,陈嘉庚更注重自身“造血功能”。
他先后创办了普师、女师、简师、高师、幼师和乡师等各类师范学校,选送毕业生升学或留学,等他们学成以后,再聘来集美任教。
早在1917年,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创办以前,他就预先选送上海吴淞水产学校考取第一名的冯立民到日本留学,聘他毕业后来集美执教。
1924年至1934年间,集美学校还设立了“成美储金”(“成”是成人之美的简称),资助毕业生升学或出国深造。
这些人学成后,绝大多数回母校服务。
由于陈嘉庚的努力,集美学校的师资力量是很雄厚的。
如国学家钱穆、文学家王鲁彦、汪静之,教育学家朱智贤、罗廷光,哲学家吴康,历史学家王伯祥、杨筠如,生物学家伍献文、经济学家陈灿,地理学家盛叙功,农林专家章文才、叶道渊,画家顾一尘,体育专家吴振西等人,都曾经在集美学校当过教师。
集美学校创办初期,福建省的教育制度一片腐败。
全省惟一培养小学师资的福州省立师范学校,不公开招考,所收学生都是官僚富绅的膏粱子弟,他们只想混一张文凭,根本不想毕业后去当穷教师。
使得这所声誉素隆的学府,成了纨绔子弟的镀金场所。
1913年,陈嘉庚亲自到省立师范考察,对此深有感触。
他决心兴办师范学校,“以挽救省教育之颓风”。
集美师范部于1918年开办后,为了防止弊端,陈嘉庚首先从招生制度上大刀阔斧地加以改革,他特地从新加坡发函通知闽南30多县,要求每一大县招选贫寒子弟五六人,每一小县三四人,所选学生须有志教职,详填履历,到校后加以复试,凡违背定章或不及格者决不收纳。
经过严格挑选,师范生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到1920年,学生的质量较稳定,才取消了各县代选新生制度。
)陈嘉庚还从各方面为贫苦青年创造就学条件,他规定;师范生不但学宿膳费可免,还由学校发给学生被席、蚊帐和统一制服。
当时,闽西南以及广东潮州、梅县一带,许多寒门子弟纷纷报考集美师范。
从集美师范毕业出来的人,大都品学兼优,成为闽南初等教育的中坚力量。
集美师范还涌现了一大批革命先驱,如早期的共产党人李觉民、罗明、罗扬才等。
“五〃四”运动以前,“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严重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地处海隅的集美渔村,这种陈规陋习更是根深蒂固,女子根本没有上学的权利。
具有革新精神的陈嘉庚,敢于标时代之新、立社会之异,于1917年2月创办了集美女子小学。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堪称开风气之先。
具体负责筹办女子小学的,是陈敬贤夫人王碧莲女士。
她每天带着一张小板凳,躬身各家各户,苦口婆心地动员学龄女子上学。
往往为了招收一个女生,必须不厌其烦地说服一家几代人。
那时,女子为了求得“三寸金莲”,都缠小脚。
王碧莲煞费苦心,反复地讲道理,像慈母一样地把女孩子的脚放在自己怀里,亲手为她们解掉又长又臭的裹脚布。
她以一片诚心,为创办女学扫除了一个个封建“堡垒”。
集美人主要以讨海为主,女孩子因为剖海蛎,可得微利帮助家庭,不少只顾眼前利益的家长,不肯让女儿上学。
为此,学校特规定女生上学免费,校方每月还给每个女生津贴二元或三元。
这在私人创办的学校中,是绝无仅有的。
1921年,陈嘉庚又增办了集美女子师范部(后来改名为女子中学)。
来自各地的女生,扬眉吐气地跨进校门,在文化科学的新天地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陈嘉庚曾说:“盖有教无类,乃教育之目的。
”他倾资兴学,眼光不仅盯在在校生身上,而是希望能使校外广大民众都有学习机会。
早在1914年他创办集美小学后不久,就在集美大祖祠开设通俗夜校,对成年人进行教育;还在“二房祖祠”另设阅报室,供人学习。
1923年,集美学校开办了“校工工读夜学校”,招收本校和校外工人,由师范部教员和学生义务授课,所用书籍、粉笔等物,均由校方提供;1924年,集美学校举办了“平民工读夜学校”,学生有100多人。
从1926年开始,集美学校的毕业生,纷纷在他们的原籍创办公学,进行地方普及教育。
1930年2月,集美学校专门成立了“民众教育委员会”,发出《为识字运动告民众书》:“不要你们的钱,只要你们快来。
有先生教你们读书,有先生教你们写字,有先生教你们打算盘,有先生教你们写信……”为了便利村民的学习,还开办了4所“民众学校”,派人进行流动教学。
1937年,集美学校举办了“妇女夜学校”,参加人数达110多名。
八年抗战中,集美学校迁往内地,在艰苦的条件下又开办了各种“民众夜校”,分“儿童班”、“成年班”、“妇女班”等等。
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校,其用意还在于让它成为闽南推广教育的中心。
1920年,陈嘉庚在集美学校里设立同安教育补助处,当时同安开办了30多所学校,所有助学经费,均由陈嘉庚独力负责。
1924年,陈嘉庚将同安教育补助处,改名为教育推广部,继续拨款补助并且从教学上指导闽南各县的一些中、小学。
从1924年到1932年八年间,受到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补助指导的学校共计28个县市73所,其中除福州三民中学、泉州中学外,其余的都是小学。
1924年7月和1926年7月,集美学校又专门举办了两届暑期学校,招收闽南的小学教师,利用空余时间集中在一块学习,从北京聘请专家讲学,参加人数几百人。
通过教育推广部和暑期学校的活动,传播了新的教育思想,提高了闽南初等各校教师的水平。
集美学校真正起到了闽南教育领头羊的作用。
早年,陈先生看到船舶川行如织,但航权都操在洋人手里,他痛心疾呼:“吾国人口居世界第一位,沿岸领海环抱万里。
所有船舶之数尚不足与最少船舶之国比拟,甚至数十国航业注册我国竟无资格参加,其耻辱为何如?故今后我国欲振兴航业,巩固海权,一洗久积国耻,沿海诸省,应负奋起直追之责”。
他认为:“欲振兴航业,必须培育多数之航业人才”。
看到国内航业学校很少,他于1920年在集美学校里增设水产科,后又发展为水产部、高级水产航海部、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
(1958年,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分为集美航海学校和集美水产学校;1978年,集美航海学校改为集美航海专科学校。
)水产航海学校创办后,为了保证学生的教学实习,陈先生于1922年雇人建造“集美一号”实习船;1926年,他又从法国购进全国第一艘拖网渔轮,定名为“集美二号”。
著名演员王人美主演的进步影片《渔光曲》,很多镜头就是在这艘载重274吨的渔轮上拍的。
90年来,集美航海学校的毕业生遍布国内外,在航海界素享盛誉。
20世纪60年代世界最大、最豪华的客轮“伊丽莎白皇后号”等巨轮的船长,都是集美航海学校的校友。
有着战略家眼光的陈嘉庚,于1920年在集美学校增办商科,后来又发展为商业学校。
当时,他是这样考虑的:福建华侨众多,大多数都是做生意的,但由于文化不高、观念老旧,在商战剧烈的时代,难免缺乏竞争力。
那时,日本南进派就有如此论调:“白种人是劲敌,不容易同他竞争。
那无知识、无组织、无后盾的中国人,一挥就去,可以取而代之。
”他们还聚集了许多商界精英,研究制定种种针对我们的商战阴谋。
为了长中国人的志气,陈嘉庚决意创办集美商业学校,并选送优秀学生,到南洋进入商界。
陈先生说:“这种奋斗,实在不够,尚望华侨有雄厚严密的组织,又有强有力的政府来做后盾。
”为了使学生掌握商科实际知识,陈嘉庚还在校内开办了实习银行、实习商店等。
90年来,南洋商界领袖,不少是集美校友,这应该感谢校主的苦心栽培。
早在1918年,陈嘉庚就明确表示,南洋华侨小学毕业生,如有志回国升入中学的,一概收纳。
到校时如考试未及格,则另设教习班给他们补习。
“此例永存不废”。
在陈嘉庚的倡导下,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不少侨生从欧美日和东南亚等地到集美求学,1927年,集美学校还特地在厦门公学里设立回国侨生招待所。
到了1931年,集美中学的侨生共375人,占该校学生的40%。
抗战胜利后,南洋侨生来集美就学的与日俱增。
为此,校方制定了《集美学校特约南洋各属集美校友会保送侨生入学暂行办法》,进一步优待侨生求学。
解放后,海外侨生纷纷投向祖国的怀抱,仅1955年一年,集美中学的侨生就多达1100多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4%。
从1954年至1966年12年中,集美学校共接待海外侨生18000多名。
1982年又增设了“集美中国语言文化学校”。
几十年来,一批又一批侨生不远万里来集美就学,这里成为侨生温暖的大家庭。
集美学校在解放前被公认是“全国设备最完全的中等学校。
”陈嘉庚注重办学条件,除了建筑几十座教学楼以外,还兴建了各校公用的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美术馆、音乐馆、俱乐部等,规模都相当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