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时期服饰特色共42页
简述辽代服装特点
辽代服饰朝廷管理:官分两班,服装也分两班,分北官和南官,北班国制(辽制),南班汉制。
大祀时,皇帝金文金冠,白绫袍,红带悬鱼,貉皮乌靴,三山红垂,饰犀玉刀错。
小祀时,戴硬帽,着红丝龟纹袍。
皇后在小祀时戴红帕,服络缝红袍,悬玉佩和双同心帕,足穿络缝乌靴。
常服有紫金白凤衫、杏黄金缕裙,头戴百宝花髻,足穿红凤花靴。
臣僚命妇的服饰个从其本部旗帜的颜色。
富人穿锦靴,戴貂额。
北官:朝服:皇帝服实里薛衮冠,络缝红袍,垂饰犀玉带错。
络缝靴,谓之国服衮冕。
太宗更以锦袍金带。
臣僚戴毡帽,金花为饰,或加珠玉翠毛,额后垂金花,织成夹带,中贮发一总。
或纱冠,制如乌纱帽,无檐,不双耳,额前缀金花,上结紫带,末缀珠。
服紫窄袍,系(革占)碟带,以黄红色绦裹革为之,用金玉、水晶、靛石缀饰,谓之盘紫。
太宗更以锦袍金带。
公服:皇帝公服紫皂幅巾,紫窄袍,金束带,或衣红袄。
臣僚则幅巾紫衣。
南官服饰:南官服饰,基本承袭唐、晋之制。
普通男子服装:辽代普通男子的服装,契丹族多长袍,男女一体,上下同制。
这时期服装的特点:一般都是左衽、圆领、窄袖。
袍上有疙瘩式的纽襻,袍带于胸前系结,然后下垂至膝。
长袍的颜色比较灰暗,有灰绿、灰蓝、赭黄、黄绿等几种,纹样比较朴素,与史志记载大体相合。
但贵族阶级的长袍,大多比较精致。
从形象资料看,契丹族男子的服饰。
在长袍的里面,还衬有一件衫袄,露领子于外,颜色较外衣为浅,有白、黄、粉绿、米色等。
下穿套裤,裤腿多塞在靴筒里,裤带系于腰际。
贵族阶级动态还披貂裘,以紫黑色裘衣为贵,其次是青色。
还有用银鼠皮制成,其色洁白。
下层人民衣貂毛及羊、鼠、沙狐裘,他们的脚下,多穿络缝乌皮靴。
普通妇女服装:普通夫人之服,其上衣称为团衫,颜色用黑、紫、绀等,服式均做直领,左衽,前拂地,后长而曳地尺余,双垂红黄带。
妇女也有穿裙的,但多穿在长袍之内,裙子形式做檐大式躲在黑紫上绣以金枝花。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特色
金代贵族服饰 金代服 饰略有讲究,男子的常 服,通常由四个部分组 成,即头裹皂罗巾、身 穿盘领衣、腰系吐骼带、 脚着乌皮鞋。他们的形 制(包括样式、色彩、 纹样),都有一些特点。 金代服饰有一重要特征, 是多用环境色,即穿着 与周围环境相同颜色的 服装。 这与女真族的生活习惯有关,因女真族属于游牧民族,以狩猎为生,服装 颜色与环境接近,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冬天多喜用白色,春天则在上衣 上锈以“鹘捕鹅”“杂花卉”及熊鹿山林“等动物纹样,同样有麻痹;猎 物、保护自己的作用。本图为圆领窄袖袍展示图。
西夏 女供养 人壁画 穿弧形边大 翻领回鹘装, 翻领回鹘装, 头戴桃形金 凤冠 敦煌莫高窟 第109窟东窟 窟东窟
西夏( 世纪 世纪) 西夏(12世纪) 阿弥托佛接引 局部) 图(局部)绢 本。没色 高 125厘米,宽 厘米, 厘米 64厘米,穿左 厘米, 厘米 右开衩 的右衽窄袖长 袍,男性加束 革带 俄罗斯艾尔米 塔什博物馆
河北宣化辽代张世卿墓壁画。戴交脚幞 河北宣化辽代张世卿墓壁画。 头或局脚幞头、 头或局脚幞头、穿襦裤的鞍马仆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辽金元时契丹男子的髡发 男子的发 式,按契丹族习惯,多做髡发。早在 一千多年以前,髡发就已成为某些地 区少数民族的常用发式。一般是将头 顶部分的头发全部剃光,只在两鬓或 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为装饰,有的 在额前蓄留一排短发;有的在耳边披 散着鬓发,也有将左右两绺头发修剪 整理成各种形状,然后下垂至肩。
元代 梅雀方补半臂 山东省邹县出土
元代 销夏图案 图中人物穿比甲, 图中人物穿比甲,束巾子 元代 刘贯道画
元代织金锦袍与半 袖 本图为织金锦半袖 展示图。 展示图。 元代服装大量用金, 元代服装大量用金, 超过以往历代。 超过以往历代。织物 加金, 加金, 早在秦代以前就已出 现。至于汉族服饰上 得到 运用, 运用,时间大约在东 汉或东汉以后, 汉或东汉以后,而且 主要 在宫廷中使用。 在宫廷中使用。
09第六章辽金元服饰
契丹官员在戴毡冠时,则把冠后垂的金花编成夹,同时将垂发理 成一起编入其中,平时则脱冠露头。 一般契丹男子所垂的发均为散发。
本图为织金锦半袖展示图。
(3)比肩、比甲
①比肩(蒙古人称“襟子答息”):是一种 有里有面的对襟半袖短裘皮衣,比马褂长些。常 穿于袍外。男女均穿。 ②比甲:无袖无领,前短后长,前后两片用 “襻(袢)系结的衣服,是便于骑射的衣服。
2、首服 ⑴、笠 ①夏、秋季节戴用,为蒙 古族男子戴,材料有竹、蒲草、 毡子。 ②六角棱笠(瓦楞帽) 似六棱角的到扣花盆,还有在 “盆”顶正中饰红缨装饰的。 ③宽檐笠帽 ④大笠帽
3、面料
冬天大多以皮毛制品为主,夏天服丝、棉之类。
第三节、元代——蒙古族服装
元太祖成吉思汗自1206年建都,1260年,忽必烈在开 平(今蒙古自治区多伦县)登上汗位,后于1271年迁 都燕京(今北京),建国号为“元”。1279年,元朝 统一中国。 一、官服 1、元朝开始沿袭宋代制度直到元代中期对官服 进行了规定,另定天子和百官的质孙服(蒙古族 衣冠之一)。
袍多为左衽、圆领、窄袖的缺 胯袍,袍上有纽袢(疙瘩式绊 bà n扣),袍长多至膝下, 下穿套裤,用带子系在腰上, 裤管塞在靴筒里,袍外腰间束 带,袍带在胸前系结,垂到膝 部。 男袍较短,露出革靴。纹饰 简朴,色彩灰暗。
贵族阶层的长袍,大多比较精致,通体平锈花纹。
(2)发式
髡kūn发:剔发。 男子有髡kūn发习惯。
元代皇帝(图), 元世祖忽必烈
图为戴幞头、 穿圆领袍的官 吏(山西洪洞 广胜寺壁画)。
09第六章辽金元服饰
第六章 辽、金、元作业 课本98页
1、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服饰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原因何在?
补充: 1、契丹与汉两民族有着怎样的相互影响? 2、名词解释: (1)髡发(2)姑姑冠 (3)金锦 3、写出辽、金、元一般男子的服饰
宋代
对襟大袖纱罗衫、长裙、披帛示意图
第五节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服饰差异 1、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服饰差异
项目 等级重视程度
汉族 重视
游牧民族 不够重视 窄小;讲究功能便利 样式少,主要有袍、 裤靴 主要是毛皮,丝、麻、 棉少。
衣服宽窄、作用 宽大;讲究地位、威 严 衣服样式多少、 样式多,有襦裙、深 种类 衣、袍、衫、履、舄 服装材料 主要是丝、麻、棉
1、官服 金初模仿辽,官也 分南北,服饰等级不 分明。深入黄河流域 之后,官服参酌宋代 汉族的服制,改动不 大。
2、女真族男子服饰
金代服制承袭辽代。
(1)袍、裤、靴、帽 多以袍为主,左衽, 圆领,窄袖,衣长到膝 或更短,着长统靴、尖 头靴。 冬天着皮衣,戴帽。 (2)富人有云肩装饰
(3)发饰
以辫发为尚,辫发垂肩,耳垂金银珠玉为 饰。一般踢去顶发,将脑后发留下,掺入丝 带,编成辫子,垂搭于肩背。
戴貂帽,髡发 编辫,穿尖头 长靴 。
3、女子服饰
(1)衣服 ①主要为:袍、裤、靴
②衣、裙、裤
一般衣左衽,下穿 裤、裙,腰部用巾带 系扎,带长垂于足下。 衣裙宽大。
③铁圈衬裙(襜chān裙) 襜裙:用铁条圈架为衬,使裙摆 扩张蓬起的裙子。裙式样为左右 各缺二尺左右,用布帛裹铁丝为 圈,使其扩展开,然后再在其外 用单裙笼覆之。
图为戴幞头、穿圆领袍的官 吏(山西洪洞广胜寺壁画)。 元代服装样式以袍服为主。样 式较辽代的稍大。
宋辽金元服饰
• 鞓:大带基础,前后两条,一条有孔,两 端以金银为饰一铊尾
• 束时下垂,另一条腰后,缀饰片→銙、方 型为主,间以圆型
• 銙:其数量与质地区别官职大小
宋辽金元服饰
11
宋辽金元服饰
12
• 方心曲领
–下方上圆,形如缨 络锁片
–戴于项间 –宋→明
宋辽金元服饰
13
宋辽金元服饰
14
宋辽金元服饰
106
1)男子
• 常服有四部分:皂罗巾、盘领衣、吐骼带、 乌皮靴
• 环境色、纹样:麻痹动物,保护自己
–冬:白 –春:绣“鹘捕鹅,杂花卉之饰” –熊鹿山林
宋辽金元服饰
107
宋辽金元服饰
108
2)女子
• 团衫(袍衫类)
–直领左衽 –黑、紫、绀色
• 半臂 • 襜裙
–六道折裥 –黑紫色 绣全枝花纹
宋辽金元服饰
118
宋辽金元服饰
119
宋辽金元服饰
120
3.服饰
• 长袍 样式多于辽
宋辽金元服饰
121
1)男子
• 燕居
–窄袖袍 下等人加短袖 衫
–辫线袄子 腰线袄子
• 圆领紧袖、下摆宽大折 以密裥
• 腰部缝以辫线制成宽阔 围腰 有时钉成排钮扣
宋辽金元服饰
122
宋辽金元服饰
123
宋辽金元服饰
86
宋辽金元服饰
87
宋辽金元服饰
88
2.冠服制度
1)辽太祖时,朝服只穿胄甲,后在重大场合 穿
2)太宗入晋后 南班 北班 • 朝服
–北班 本族 乾亨年后,三品以上,行大礼 穿红制
–南班 晚唐五代遗制
辽金元服饰特点
左上图为梳髡发、穿圆领袍、佩 豹皮箭囊的骑士(胡瑰的《卓歇图》
局部)
左下图为梳髡发的契丹族男子
辽代北班服饰 按契丹族习惯, 多做髡(kun)发。早在一千多年 以前,髡发就已成为某些地区少 数民族的常用发式。一般是将头 顶部分的头发全部剃光,只在两 鬓或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为装 饰,有的在额前蓄留一排短发; 有的在耳边披散着鬓发,也有将 左右两绺(liu)头发修剪整理成 各种形状,然后下垂至肩。男子 习俗髡发。不同年龄有不同发式。、双髻、螺髻之 外,亦有少数披发,额间以带系 扎。按辽俗,女子喜涂面以黄色, 如宋时彭如砺诗:“有女夭夭称 细娘,真珠络髻面涂黄。”
本图为戴幞头、穿袍服的 汉族男子(河北出土壁画) 及梳髻、穿襦裙的汉族妇 女(河北出土壁画)。
金饰蹀躞带(辽宁辽墓出土实物)
二、金、女真族服装
时代背景
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 1115年,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建立起奴隶制政权,国号为 “金”,后来逐渐摆脱随水草迁徙的穴居野外生活,发 展生产力,练兵牧马,终于在1125年将辽天祚帝俘获, 彻底推翻辽的统治。即年冬日,金太宗吴乞买(即完颜 晟)派兵南下,直捣宋朝,要挟黄金、白银、牛马、绸 缎数千百万,并索割太原、中山、河间等镇。面对腐朽 的宋王朝,金兵认为有机可乘,不过半年又渡过黄河, 包围北宋首都汴京,掳走皇帝、后妃、百工,抢劫珍宝 古器。与南宋对峙数年之后,被蒙古军灭
髡kūn发
辽代女子 发式
妇女发式较为简单,一般好、梳高髻、双 髻、螺髻,或披发,额间以巾带扎裹,结帕 巾。
契丹妇女妆面,喜涂黄粉,俗称“佛妆”
辽初,官员服分南北,南官以汉制治汉人, 穿汉服;北官以契丹制治契丹,穿契丹服。
凡三品以上行大礼时一律用汉服
历史趣闻辽金元服饰 辽代官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辽金元服饰辽代官服导语:辽代官服辽太祖在北方称帝时,以甲胄为朝服。
占领后晋领土后,辽代统治者受汉族影响创立新的服制,契丹族官吏着本民族服装,汉族官吏仍穿辽代官服辽太祖在北方称帝时,以甲胄为朝服。
占领后晋领土后,辽代统治者受汉族影响创立新的服制,契丹族官吏着本民族服装,汉族官吏仍穿汉服。
乾亨年间(公元979—983年)服制又有所变化:三品以上的契丹族官吏在举行隆重典礼时也着汉服。
日常官服分两种:皇帝及汉族臣僚着汉服,皇后及契丹族臣僚穿契丹服。
重熙元年(公元1032年)以后,大礼都改着汉服。
我们不难发现,辽代皇帝和宋代皇帝对待异族服饰的态度不大相同。
宋代皇帝采取禁止胡服流传的强硬做法,而辽代皇帝对汉服采取吸收宽容的态度,把它当作礼服。
特别有趣的是,皇帝日常着汉服,皇后穿契丹服,呈现出和睦相处的良好气氛。
由于辽地处于北方,寒冷时间长,辽代君臣大都服貂裘。
皇帝穿最名贵的银貂裘,大臣穿紫黑貂裘,下属穿沙狐裘等。
契丹族以游牧为主,祭山是大礼,服饰尤盛。
大祀时,皇帝头戴金冠,身着白绫袍,束红带,佩鱼袋,带犀玉刀,穿络缝乌靴。
小祀时,戴硬帽,着红克(缂)丝龟纹袍。
田猎时,戴幅巾,穿甲戎装,以貂鼠或鹅项、鸭头为捍腰。
皇帝本民族的衮冕服饰为:头戴实里薛衮冠,身穿络缝红袍,佩犀玉带,穿络缝靴。
礼服为紫皂幅巾,紫窄袍,玉束带,或衣红袄。
常服是绿花窄袍。
皇帝又着汉服的衮冕:冕为金饰,垂珠十二旒,黈纩充耳,玉簪导。
玄衣,纁裳。
衣有日、月、星、龙等八种图案,裳有藻、粉米等四种图形。
大带,舄加金饰。
这是祭祀宗庙、遣将出征、。
辽金元服饰
中国服装史——袁仄主编第八章辽金元服饰一、元朝的中西交流与文化(1)元朝统治期间,加强了欧亚大陆之间的贸易合文化交流活动。
元初的佛道之辩佛胜道败的结果再次确定了佛教的优势地位,但仍允许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中国传播。
(2)元朝推行等级制度,但并未强迫汉人接受蒙古人的习俗,士大夫阶层虽无法把持经济生活上的统治权,但仍占领着文化生活的制高点。
元曲、山水画都达到了顶峰;汉族文人兴建了书院,对汉族传统文化起到了传承作用。
汉族仍沿袭以往的宗族制度。
(3)从1240年到1340年的这100年间,是中国人和欧洲人直接接触的唯一机会。
二、辽、契丹族服装(1)宋时,契丹、女真装束在社会上相当流行,主要影响最多的是左衽。
契丹人以左衽、长袍、圆领、窄袖为主。
(2)男子服饰1.圆领长袍,男子的本族装束为左衽圆领长袍,袍长至膝下,袍外有围“捍腰”者,就是在腰间系一皮围,袍外还要束带,下裳为裤,穿靴。
2.髡发,契丹习俗男子发式多作髡(将头顶处头发剃去)发。
(3)女子服饰1.衫子,女子穿黑、紫、绀等色的直领对襟衫子,也有左衽的式样,皆称为团衫,非常宽大,前长佛地,后长曳地尺余,双垂红黄带。
裙摆宽大,绣全枝花,下不裹足而穿靴。
钓墩也是契丹女子服饰之一。
三、金、女真族服装(1)女真入燕地后,吸收了宋代官服制度,用冕服官服。
(2)男子服饰(金与辽服饰颇有相似之处)1.男子服装窄小,左衽,着尖头靴,男子发式却完全不同。
(3)女子服饰1.金女子着团衫,下穿襜裙,腰系红黄巾带,花式颜色都承辽制,特别之初是襜裙中以铁丝圈为衬,使裙摆丰满蓬起来。
虽然和汉族装束有一定差异,但从式样宽大的女服可看出女真族已逐渐失去其游牧民族的特性。
2.金建国初期,衫袍、连裤、袜都用皮制作,并通过布料的粗精、皮质的优劣来区分贵贱。
四、元蒙古族服饰(1)蒙古族入关后,除保留其固有衣冠外,也采用汉族的朝祭服饰,即冕服、朝服、公服。
戴幞头、穿圆领袍衫是汉男子主要服饰。
辽金元服饰特点共47页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TBiblioteka ank you辽金元服饰特点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辽金元服饰
金代贵族服饰 金代服 饰略有讲究,男子的常 服,通常由四个部分组 成,即头裹皂罗巾、身 穿盘领衣、腰系吐骼带、 脚着乌皮鞋。他们的形 制(包括样式、色彩、 纹样),都有一些特点。 金代服饰有一重要特征, 是多用环境色,即穿着 与周围环境相同颜色的 服装。 这与女真族的生活习惯有关,因女真族属于游牧民族,以狩猎为生,服装 颜色与环境接近,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冬天多喜用白色,春天则在上衣 上锈以“鹘捕鹅”“杂花卉”及熊鹿山林“等动物纹样,同样有麻痹;猎 物、保护自己的作用。本图为圆领窄袖袍展示图。
河北宣化辽代张世卿墓壁画。戴交脚幞 头或局脚幞头、穿襦裤的鞍马仆从
辽金元时契丹男子的髡发 男子的发 式,按契丹族习惯,多做髡发。早在 一千多年以前,髡发就已成为某些地 区少数民族的常用发式。一般是将头 顶部分的头发全部剃光,只在两鬓或 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为装饰,有的 在额前蓄留一排短发;有的在耳边披 散着鬓发,也有将左右两绺头发修剪 整理成各种形状,然后下垂至肩。
元代 临李公麟人马图卷 纸本 水墨设色,戴高顶毡帽,穿翻领蕃袍,高31.7厘米,宽73.5厘米 元代 赵雍画,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元元 代代 赵苏 孟东 頫坡 画像 戴 东 坡 巾 , 穿 道 衣
元代 梅雀方补半臂 山东省邹县出土
元代 销夏图案 图中人物穿比甲,束巾子 元代 刘贯道画
元代织金锦袍与半 袖 本图为织金锦半袖 展示图。 元代服装大量用金, 超过以往历代。织物 加金, 早在秦代以前就已出 现。至于汉族服饰上 得到 运用,时间大约在东 汉或东汉以后,而且 主要 在宫廷中使用。
此图为金代穿盘领衣的男子 (河南金墓出土砖俑)
目
辽国服饰
金国服饰 西夏服饰
录
元代服饰
辽金西夏元代的首饰佩饰
辽代衣冠制---步步演变与汉化
辽代衣冠制---步步演变与汉化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辽代衣冠制——一步步的演变与汉化2007-09-06 22:59辽代衣冠制(来自《中国历代衣冠服饰制》)一男子服饰辽太祖在北方称帝时,朝服只穿甲胄,以便于鞍马。
在行瑟瑟礼、大射柳等重要场合,也都是擐甲戎装,尚无完整的衣冠服饰制度。
《辽史·仪卫志》云: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
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
辽太宗入晋以后,由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开始建立衣冠服饰制度,分北班制(即辽制)和南班制(即汉制)。
所谓北班、南班,据《辽史·百官志》云: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
官分两班,服制自然也分为两种;北官仍用契丹本族服饰。
辽国习俗,以祭山为大礼,服饰非常隆重。
凡举行大祀,皇帝戴金文金冠,穿白绫袍,红带,悬鱼,三山红垂,饰犀玉刀错,络缝乌靴。
举行小祀,皇帝戴硬帽,红缂丝龟文袍;皇后戴红帕,穿络缝红袍,悬玉佩,双同心帕,络缝乌靴。
臣僚、命妇的服饰,各从本部旗帜的颜色。
北面官的朝服,《辽史·仪卫志》云:皇帝服实里薛衮冠,络缝红袍,垂饰犀玉带错,络缝靴,谓之国服衮冕。
太宗更以锦袍金带。
臣僚戴毡帽,金花为饰,或加珠玉翠毛,额后垂金花,织成夹带,中贮发一总。
或纱冠,制如乌纱帽,无檐,不双耳,额前缀金花,上结紫带,末缀珠。
服紫窄袍,系(革占)鞢带,以黄红色绦裹革为之,用金玉、水晶、靛石缀饰,谓之盘紫。
太宗更以锦袍金带。
皇帝公服紫皂幅巾,紫窄袍,金束带,或衣红袄。
臣僚则幅巾紫衣。
南官服饰,基本承袭唐、晋之制。
《辽史·仪卫志》云:厥后唐以冕冠、青衣为祭服,通天、绛袍为朝服,平巾帻、袍襕为常服。
大同元年正月朔,太宗皇帝入晋,备法驾,受文武百官贺于汴京崇元殿,自是日以为常。
是年北归,唐、晋文物,辽则用之。
至景宗乾亨五年(公元983年)以后,辽国服制始有所改变,规定凡是参加大典礼,三品以上的北面官,允许用汉服。
中国历代服饰史第七章
常服:长袍为主,不论男女,上下一体。男子多圆领窄袖袍, 另有辫线袄:圆领、窄袖、下摆宽大,有褶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腰部缝以辫 线制成的宽阔围腰,有的还有纽扣。
女子多交领左衽窄袖长 袍,披云肩。
元代襦裙半臂
元代汉族服饰, 左图为对襟绸上 衣;中图为对襟 绸短襦;下为绸 夹裙(出土实物)
元代汉族服饰, 右图为对襟绸背 心;中图为对襟 绸短襦;下图为 绸棉鞋(出土实 物)
三、元代(蒙古族)服饰
元代服制主要以色泽与衣料区分等级。 冕服制度基本沿袭宋、金服制;皇帝朝服为通天冠服,百 官朝服戴梁冠,袍服;公服为大袖圆领袍,戴展脚幞头。 元代特色服制:质孙服。上衣连下裳,衣身紧窄,下摆较 短,腰间有细褶(襞积),衣肩背贯以大珠,腰束革带。 贵族妇女多袍式宽大,袖身肥大,袖口收紧,其长曳地。 常服:长袍为主,不论男女,上下一体。男子多圆领窄袖 袍,另有辫线袄;女子多交领左衽窄袖长袍,披云肩。 冠饰:男子流行髡发(婆焦),冬帽夏笠;妇女云髻高梳, 带帽或姑姑冠。 流行金锦(纳石矢)、缂丝。
金国初期沿袭 辽国服制,南 北分制,后来 仿效汉制,冕 服、朝服大体 与宋代相仿。 公服为盘领横 襕袍。
官服:窄袖、盘 领、缝腋(腋下 不缝合),前后 襟连接处有褶裥 而不缺袴。
男子“金人之常 服:带、帽、盘 领衣、乌皮靴。”
女子:沿袭辽代服装,襜裙、团衫、双垂带。
贵族妇 女服饰
不论男女,皆以辫发为 尚,男子(髡额)辫发 垂肩,女子辫发盘髻。 戴耳环。束吐鹘带。
南 班 汉 服 , 北 班 国 服
北 班 国 服 展 示 图
契丹族服装一般是左衽窄袖长袍为主, 男女皆然,上下同制。男子一般是圆 领,袍长过膝,有疙瘩式纽襻。颜色 较灰暗。下穿套裤,穿靴。
历史趣闻辽金元服饰 辽代北班服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辽金元服饰辽代北班服饰
导语:辽代北班服饰之一辽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女皆然,上下同制。
服装特征,一般都是左衽、圆领、窄袖。
袍上有疙瘩式纽襻,袍带于胸前系结,然
辽代北班服饰之一
辽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女皆然,上下同制。
服装特征,一般都是左衽、圆领、窄袖。
袍上有疙瘩式纽襻,袍带于胸前系结,然后下垂至膝。
长袍的颜色比较灰暗,有灰绿、灰蓝、赭黄、黑绿等几种,纹样也比较朴素。
贵族阶层的长袍,大多比较精致,通体平锈花纹。
龙纹是汉族的传统纹样,在契丹族男子的服饰上出现,反映了两民族的相互影响。
辽代北班服饰之二
胡瑰是契丹族的著名画家,擅长表现人民的生活。
由于他长期生长在边塞,熟悉漠北人民的风土人情,所以他所画的作品,无论是人物服饰、生活器具,或是鞍马帐幕等,都能如实地反映现实,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卓歇”一词,是契丹族的俗语,意思是支起帐幕休息。
《卓歇图》所绘的就是这样一种情景,整个画面是一幅长卷,共画了几十个人物。
本图为此画卷的最后一段,是契丹族游骑猎罢,回营宴饮的场面,在一块毡毯上,并排坐着一对夫妇,周围站立着带弓佩箭的侍臣,并有几个侍女奴仆持壶托盘,作跪进斟酒状。
前面还有数人奏乐歌舞为之助兴。
图中男子全部髡发,位尊者裹有巾帛。
妇女大多梳挽螺髻,另在额上扎一道狭窄的帛巾,仅贵族一人戴覆杯式圆帽。
妇女所穿服装,都是交领左衽,与史籍记载相符,是典型的契丹族装束。
辽代北班服饰之三。
辽金风俗:辽国时期的服饰文化
辽金风俗:辽国时期的服饰文化我想说~6辽金风俗:辽国时期的服饰文化辽各部族大多生活在北方寒冷之地,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食肉衣皮是他们共有的衣食习俗。
所谓衣皮,就是指那些以游牧、狩猎为生的民族多利用动物的皮或毛,制作成既简单且又可遮身蔽体、防寒保暖的衣服。
至于用什么动物的皮毛为衣,应当是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如游牧者多衣牲畜之皮毛,狩猎者多衣动物之皮毛,并没有固定。
契丹未统一以前,善养猪故而食其肉,衣其皮契丹人有的部落就有戴野猪头,披猪皮或戴猪服豕的记载,这是衣猪皮的例子。
室韦人惟獐鹿射猎为务,食肉衣皮,这是衣獐鹿之皮的例子。
其畜宜犬、豕,豢养而啖之,其皮用以为韦,男子、女人通以为服,这是用加工过的猪、狗等家畜的皮作为衣料的例子。
另有部分生活在冬极寒之地的东海女真人,他们多衣皮,尤其在冬天则是以厚毛为衣,非入屋不撤,稍薄则堕指裂肤。
由于气候寒冷,动物的皮毛对他们御寒就十分重要了。
可知,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凡是能够御寒的动物皮毛都在衣料选择之列,用于衣料的皮毛种类是比较多的。
五代后唐画家胡锾,本是山后契丹乌索固部落人,善画契丹人马,表现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
在其《番骑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上那些行进在风急天寒气候中,或手牵骆驼,或骑马男子服饰的多样性:有的其外披裘,内穿长袍、有的身着窄袖齐膝袍衫、有的仅身着长袍衫。
他们头戴的毯帽也各有不同,似多为动物的皮或毛制成,最有特点的是两个面部戴有半截口罩的男子,他们头戴特型高帽,非常奇特。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变,民族融合速度越来越快,契丹国的尊卑等级划分越来越分明,服饰变化遂有了汉蕃之分,朝常之别,贵贱之疏和贫富之异。
人们不仅懂得利用较好的原料,如丝、麻、布等做成衣服,还懂得运用色彩、样式和装饰品等使服更加漂亮、美观,甚至华丽。
辽人穿着汉服的趋势发展迅速,这在辽统治者的服饰变化中尤为显著,这在一定情况下代表着社会时尚。
史载:太祖帝北方,太宗制中国,紫银之鼠,罗绮之篚,麇载而至。
单元七 辽金元服饰
发饰
辫发为尚
女:辫发盘髻
• 男:辫发垂肩
材料:以皮毛为主
•冬
–貂、青鼠、狐、羔皮←贵者 –牛、马、獐、犬、麋←贫者 –衣帽裤袜都用毛皮
• 春夏
–紵丝、锦衲 间以细皮←富者 –粗布←贫者
五.元
四、元、 蒙古族服 饰
• 大宴时穿 “质孙” • 贵族妇女 “顾姑冠”
冠服
• 初; 较混乱 • 仁宗: 立服色等 上得兼下,下不得僭 上,唯蒙古人等不在禁限 • 天子原有冬服十一篇,夏装十五等,后又参 酌汉、唐、宋之制,采用冕服、朝服、公服 等 • 公服从汉俗,便服各以其便,“制以罗、大 袖、盘领、俱右衽”
–北班 –南班 本族 三品以上,行大礼穿红制 晚唐五代遗制
• 常服分两式
–皇帝与南班: 汉 –皇后与北班: 辽服
卓歇图
冠、巾
• 一定品级以上戴裹,其他人不许私戴 • 中小官吏、百姓,磕头露顶
陈居中《胡笳十八拍图》局部
男子
• 袍里衬 衫袄
–领露在外
• 颜色比外衣浅:白、 黄、粉绿、米色 • 套裤
–以名人书画为粉本,酷肖还略去纺织品美术本 身技艺
6.印金敷彩
(二)元
• 织金绣金 平民褐、上层加金艺术→为明 代染织美术定下基调 • 喇嘛教流行→“梵像”等,带强烈少数民 族或异邦色彩的宗教纹样增多,特别是刺 绣 • 八仙等民间神话逐渐流行 • 通俗而贴切生活的图案趋于流行“暗花八 宝朵骨玉” • 官员胸前图案→(前身)明补子 • 出土文物 衣线绣作 质朴稚拙 人物花鸟 纹样→(前导)明代鲁绣
织 金 锦 半 袖 展 示 图
女子
• 袍 无贵贱、 皆如之, 服章有金素 之分,处子 不得衣
–左衽窄袖
• 袍里穿套裤 • 颈间云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