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1.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市成立,以华北银行总行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并正式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是新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起点。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至今的65年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职能、地位、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在履行中央银行职责、发挥金融宏观调控职能、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正式成立成立后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受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接领导。

此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相继成立了华东、华中、西北三个区公司和分公司;又协助原东北保险公司改组为东北区公司;并在华北、华东、华中建立了22个分公司、支公司或办事处。

它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国家保险事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保险业的历史新纪元。

3. 1949年12月2日,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务院正式提出了发行公债的提案。

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决定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总额为2亿分,于1950年分两期发行。

其中,第一期公债1亿分成功发行,第二期公债因财政经济状况好转停止发行。

公债的发行对于减少社会游资,稳定金融和物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展开剩余95% 4. 1950年3月3日,政务院发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该决定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现金调度的总机构。

国家银行增设分支机构代理国库。

外汇牌价与外汇调度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国家的主要收入,如公粮、税收及仓库物资的全部,公营及公私合营企业的利润和折旧的一部分,除有特殊规定者外,全部限期缴纳同级金库,通过各地金库汇缴中央金库,作为中央政府统一支配的财力。

这次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初步形成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

5. 1951年7~8月,农村信用合作社最初的组织章程确定1951年7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开展农村信用合作工作的补充指示》。

新中国金融业发展史

新中国金融业发展史
银 行业 监督 管理 委员 会。至 此 , “ 一
从 1 9 5 3 年 开始 ,我 国参 照苏联模
行 三会 ” 的金 融业 “ 分业 经 营 、分业 监管 ”最终实现。 2 0 0 3年 1 2月 2 7日,十 届 全 国人
式建 立起 了高度 集 中统一 的计划 经济 管理 体制 和 国家银行 体 系。这一 时期
I  ̄ o c u s l 关 注
新 中国金融业发展 史
新墼
“ 小金融”到 “ 大宏调”
调 存款 基 准利 率 ,9次 上调 贷款 基准 分离接踵而 至。1 9 9 8 年 1 1月 ,国务 院 利 率 ,抑 制 了货 币 信 贷 总 量 过 快 增 批 准设 立 中国保 险监督 管理委 员会 ,
存统 贷 ”的信 贷资金 计划 管理 体制 ,
行 取消 “ 信贷 限额 管理 ” ,实行 间接
金融 改革 踏上 征程 。1 9 9 8年 ,人 民银 管范 围大大缩小 。”
但是 , 这次改革并不全 面。 据 了解 , 调控 货 币信贷 总量 的框 架 ,在 调控方 这 次 改 革 措 施 中仍 然 保 留 央 行 对 证 券
初 ,针对 我 国经济 运行 中 出现 的投 资 也不可能彻底 。
增 长加 快 、信 贷投放 偏 多等苗 头性 问
基于此 ,1 9 9 7年 1 1 月 ,全 国金融 进行股份制改革 ,并逐步上市。
题 ,人 民银行 按 照党 中央 、国务 院关 _ T作会 议 提 出,建 立 和健全 统一 的证
长 ,防 止 了新 一 轮 通 货 膨 胀 和 经 济 依 法统 一监督 管理 全 国保险市 场 ,保 大起 大 落 。
险监 管从 中 国人 民银 行 分 离 出来 。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1.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历程1.1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商品交易的场所,如货币资金借贷场所、股票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场所、黄金外汇买卖场所等等。

它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依托,同时也是发挥资本存量蓄水池作用,以迅速和灵活的融资方式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和场所。

金融市场的发展对国家和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了决策依据。

1.2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中国金融事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建立起了系统完整的金融组织体系。

过去,中国的金融机构只有一家——XXX,它既承担中央银行任务又具体办理大部分银行业务。

经过改革开放以后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了由XXX进行宏观调控,由XXX、XXX、证监会分业监管,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新型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并存,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的新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

金融机构的种类非常齐全,数量十分庞大,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特别重要的是,除了政策性金融机构外,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基本都实行股份制,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进行严密管理,机构运作效率明显改善,能够更好地适应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977年至1981年,国家开始加强整顿银行机构,充实领导力量整顿规章制度,加强金融工作,1977年基本恢复了银行秩序,保证提高了银行的工作质量,为保证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979年3月,XXX重新恢复成立。

同年,XXX决定从XXX中分离出去,作为独立的金融机构运作。

这些举措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深入了解其现状,并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国家设立了外汇专业银行,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外汇业务。

中国古代金融史概述

中国古代金融史概述

中国古代金融史概述中国古代金融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周时期。

在中国古代社会,金融活动起初是由富有的贸易商人和土地所有者来控制和操作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活动逐渐发展成专门的行业,并逐渐形成具体的金融制度和规则。

本文将对古代中国的金融发展做一个概述,介绍主要的金融制度和手段。

1.货币的起源与发展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在古代中国的金融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早的货币形式可以追溯到商代的贝币和铜币,随后发展为战国时期的铸币制度。

汉朝时期,由于贸易的扩大,丝绸、银子等成为重要的交换媒介。

而到了隋唐时期,纸币的出现使得金融交易更加便捷。

2.金融机构与贷款古代中国的金融活动主要由一些金融机构来承担,比如钱庄、典当行、银号等。

钱庄是古代金融活动的主要场所,主要提供借贷、存取款、兑换货币等服务。

典当行则提供以物易贷的服务,为商人和个人提供抵押或典当贷款。

而银号则是提供贸易结算和兑换货币的机构。

这些金融机构在古代中国的贸易和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3.利息制度与金融交易手段在古代中国的金融交易中,类似于现代的利息制度也得到了发展。

商代时期已经存在借贷行为,并有相关的利息规定。

在后来的历史时期,利息因金融活动的扩大而逐渐得到规范和商定。

此外,金融交易手段也在不断创新。

比如,票据交易在唐代已经开始出现,为古代金融交易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4.中国古代金融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中国古代金融与国家政治密不可分。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时期,大量的金融手段被用于筹措军费、税收等政府支出。

金融机构也被国家统一管理,以维护国家财政的稳定。

同时,政府也发布了一系列关于货币和金融交易的法规和政策,以保障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

5.中国古代金融的贡献与启示中国古代金融的发展为后来的金融体系和制度奠定了基础。

例如,古代中国发明了纸币和银行制度,为后来的金融交易提供了便利。

另外,中国古代金融活动的规范性和制度性也对现代金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中国近代金融发展史

中国近代金融发展史

中国近代金融发展史
中国近代金融发展史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逐步开展和对外贸易的日益增多,金融市场逐渐兴起。

然而,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种种原因,中国的金融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相对滞后。

直到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的金融事业才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中国近代金融发展的历程中,不仅涉及到货币、银行、证券等基本金融领域的发展,也涉及到了外汇管理、金融法律制度、金融监管等重要方面。

其中,国民政府时代的金融改革、新中国成立后的金融整顿、改革开放后的金融改革等都是中国金融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

中国近代金融发展史的进程表明,金融领域的健康发展需要政策和制度的支持。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金融体系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加强监管、推进金融创新、加强对外开放等方面,中国的金融体系将会不断完善,并逐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 1 -。

中国金融发展历程

中国金融发展历程

中国金融发展历程中国金融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时期。

当时,周王朝开始发行青铜货币,建立了货币制度。

这是中国最早的金融活动之一,为后来的金融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金融体系也逐渐完善。

宋代时期,首次建立了银行业,形成了现代货币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一部分。

金融机构发展起来,政府借助金融业务进行财政调控,为了加强金融管理,同时也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开始发行利息债券。

这是中国金融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近代,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的金融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中国的金融体系逐渐与国际接轨。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金融机构,扩大金融业务范围。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金融机构发生了彻底的变革。

国家开始重视金融业,建立了具有现代化特色的金融机构。

1928年,中国建立了国家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并进行金融调控。

这是中国金融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金融体系再次发生重大变革。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建立了计划经济体系,实行国家统一的金融管理控制。

金融业主要由国有企业掌控,国家主导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逐渐放开金融市场,开展金融改革。

1980年代,国家开始引入外资银行,同时设立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金融机构。

1990年代,中国开始全面推进银行改革,引入国际最先进的商业银行管理制度。

1994年,中国成立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正式成立。

21世纪初,中国金融业开始迅速发展。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金融业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部分。

随着金融创新的推进,中国的金融市场不断壮大,金融产品也日益丰富多样,从传统的银行业务到保险、证券、基金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飞速发展。

到了今天,中国金融业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

中国的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壮大,金融科技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古代中国金融体系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金融体系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金融体系发展历程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其金融体系也是相当丰富和多样化的。

从古代到现在,中国金融的发展史上涌现出了众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

在古代,中国金融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

1. 古代的货币体系在古代,中国的货币体系经历了几次大的改革。

在商周时期,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如商朝的貝幣、周朝的刀幣。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逐渐趋同,出现了印有国号的铜钱。

到了秦汉时期,以铜钱为主的货币逐渐普及,并且大规模流通。

而到了唐朝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兴旺和商贸活动的繁荣,钱的种类变得越来越多,出现了铸造铁钱、銀钱等多种货币形式。

2. 古代的金融机构在古代,金融机构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由政府组织的公共机构,如钱庄、盐铁局等;二是由商人、财主组织的私人金融机构,如钱商、聚财所等。

商业贸易的兴起促进了私人金融机构的发展。

钱商、聚财所等私人金融机构为商人提供了融资、兑换货币等服务,成为当时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3. 古代的金融工具古代中国金融工具的种类相当多样化,如票据、支票、本票、信用证等。

其中,票据是一种短期贷款工具,主要包括单据和汇票。

支票是指由出票人开具,向收款人支付指定金额且无须背书传递的银行结算凭证。

本票是持票人赊购或借贷时所签订的书面凭证,一般在规定期限内到期偿付。

信用证是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具的一种保证信函,它作为一种保证证明,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保障。

这些工具的出现,都有力地促进了当时的交易和经济活动。

4. 古代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古代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商周时期,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还很有限,金融体系的形成比较简单、原始,而在中晚唐朝时期,则由于唐朝的强大和繁荣,金融活动处于鼎盛时期。

总的来说,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过从原始阶段到成熟阶段的漫长历程。

在这个历程中,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贡献,使得中国的金融体系日渐完善,也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中国数字金融发展史

中国数字金融发展史

中国数字金融发展史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数字金融行业迎来了快速的发展。

下面将从不同的阶段来探讨中国数字金融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1990年代至2005年)中国数字金融的起步阶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中国国内互联网刚刚兴起。

这个时期,数字金融的概念还不够清晰,主要以电子支付为主要形式。

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第一套电子支付系统,这标志着中国数字金融的起步。

然而,在这个阶段,数字金融的发展还面临着技术不成熟、安全性低以及用户接受度不高等问题。

二、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至2015年)2005年至2015年是中国数字金融迅猛发展的阶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数字金融开始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这个阶段,手机支付成为了数字金融的重要形式之一。

2009年,中国推出了第一款手机支付产品——支付宝,随后微信支付也迅速崛起。

移动支付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支付和转账,极大地方便了生活。

互联网金融也开始崭露头角。

P2P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广大个人和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迅速扩张,也出现了一些乱象和风险。

一些P2P平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资金池风险等问题,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监管部门开始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规范市场秩序,保护用户权益。

三、规范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2015年以后,中国数字金融进入了规范发展的阶段。

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范文件,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整顿和规范。

一方面,加强了对平台的准入和备案管理,提高了行业门槛;另一方面,强化了风险防控和信息披露要求,保护用户合法权益。

在这个阶段,数字金融的发展呈现出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态势。

互联网金融行业不仅提供了传统金融产品的线上服务,还涌现出了一批新的金融科技企业。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为数字金融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机遇。

从人类文明史看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从人类文明史看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从人类文明史看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人类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记忆。

从石器时代到现代文明的发展,人类始终在追求进步和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金融业的产生和发展同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金融业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逐渐成为了重要的全球金融中心之一。

本文将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来看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金融业的发展历程在古代世界中,金融业的产生主要是为解决商业和战争的资金问题。

最早的金融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

当时的埃及人使用贝壳、黄金、羊皮和鱼为货币,进行各种交易。

贸易使得金融业的发展成为可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战争不断加剧,金融活动发展到了公元前7世纪的古希腊和古罗马。

在这两个古典文明的国度中,银行业得到了发展。

古希腊的银行主要从事信贷业务,为商业和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古罗马的银行则主要为商人和富人提供保险业务和财务咨询。

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金融活动,例如唐朝时期的票号和宋朝时期的钞票等。

二、近代金融业的发展历程近代金融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在15世纪至17世纪之间,以意大利为首的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当时的欧洲商人开始向东方贸易,并在不断扩大贸易的同时,开始开展各种金融活动,如信用证、汇票、贷款等。

这些活动的推动使得欧洲成为了全球最早的金融中心之一。

19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出现了第一家现代化的银行——巴克莱银行,这一事件标志着现代金融业的诞生。

从此,银行业成为了引领金融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在20世纪初期,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其金融业的发展和创新成为了其他国家学习的对象。

其后,日本的金融业逐渐崛起,成为了亚洲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三、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人已经开始使用金属货币进行交易。

但是在古代时期,金融业的发展远不及其他文明国家。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货币兑换和金融活动。

在古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主要以官方机构为主,如官府的宝库和银库,他们用来发行和管理货币,以及处理国家的金融活动。

这一时期的金融活动主要是在政府和农业生产之间进行,以满足国家和民众对货币和资金的需求。

到了宋朝时期,中国开始出现一定规模的市场经济,这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宋朝孝宗时期,商贾聚集的巨龙街和户部所设的京畿库存所,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鼻祖。

与此同时,人们开始使用纸币进行交易,并出现了金融衍生品如票据、汇票等金融工具。

此外,宋代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壮大。

明朝时期,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

明代银票和纸制货币的使用日益普及;道光年间,随着商号兴盛,中国的金融市场更为繁荣,各种交易所和货币词汇开始出现;同时也出现了非官方的钱庄、票号等私人金融机构,它们成为了重要的金融中介。

到了清朝时期,金融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由于清朝时期的财政困难,政府开始引入外资和发行债券等方式来筹措资金。

此外,一些商业银行和法定银行也开始出现,如汇业银行、云南通商银行等,它们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为稳定的基础。

20世纪初,中国金融市场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1911年辛亥革命后,国家银行先后成立,金融市场开始开放,外资银行纷纷进入中国。

随着对外贸易和工业化的推进,金融市场的规模和深度不断扩大。

然而,金融市场在中国的发展也受到了历史的变故和政治的干预,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争期间的金融混乱,以及1949年后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国的金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和限制。

开放以后,中国的金融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面对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国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措施,包括金融体制、金融市场开放、金融监管等。

1984年,中国首次签订了外资银行法人资格筹备许可证,外资银行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同年,中国人民银行开放了金融市场,中国债券市场得以恢复。

199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成立,中国股票市场开始进一步发展。

第二章 中国的金融体系与多层次资本市场

第二章 中国的金融体系与多层次资本市场

(4)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发行 B 股,体现我国股票市场对外开放较早。
2002 年引入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后逐步扩大至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 (RQFII)。
2014 年 11 月 17 日,“沪港通”股票交易正式启动,2016 年 12 月 5 日, “深港通”正式启动,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不断完善。
(2)期货品种
商品期货交易品种目前已达到 49 个,主力品种为豆粕、焦炭、铁矿石、天然橡胶、螺纹钢、黄金、镍、 石油沥青、PTA 等,交易品种以工业品商品期货最为活跃,商品交易所则以上海期货交易所最为活跃。
(3)成长情况
商品期货市场的成交规模快速增长。截至 2017 年末,我国商品期货交易量已经连续 8年位居世界第一, 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为全球第一大黑色金属期货市场和第二大有色金属期货市场;大连商品交易所农产品 期货年成交量超过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并保持全球最大的油 脂、塑料、煤炭、铁矿石期货市场地位。
3.1984~1993 年:以中央银行为中心,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金融 体系逐步形成
1984 年 1 月 1 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其原有商业银行业务由新 成立的中国工商银行办理。
1985 年全面推行“拨改贷”政策,银行信贷代替财政拨款成为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此后又 相继成立了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十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至此,我国建立了以中国人民银 行为中心,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
5.黄金市场
(1)市场体系
2002 年 10 月,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国内黄金市场的正式开放。中国黄金市场 目前初步形成了以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现货为主体,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商业银行柜台黄 金产品共同组成的,层次分明且各有侧重的多元市场体系。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1.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市成立,以华北银行总行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并正式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是新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起点。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至今的65年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职能、地位、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在履行中央银行职责、发挥金融宏观调控职能、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成立后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受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接领导。

此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相继成立了华东、华中、西北三个区公司和天津分公司;又协助原东北保险公司改组为东北区公司;并在华北、华东、华中建立了22个分公司、支公司或办事处。

它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国家保险事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保险业的历史新纪元。

3. 1949年12月2日,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务院正式提出了发行公债的提案。

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决定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总额为2亿分,于1950年内分两期发行。

其中,第一期公债1亿分成功发行,第二期公债因财政经济状况好转停止发行。

公债的发行对于减少社会游资,稳定金融和物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展开剩余95% 4. 1950年3月3日,政务院发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该决定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现金调度的总机构。

国家银行增设分支机构代理国库。

外汇牌价与外汇调度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国家的主要收入,如公粮、税收及仓库物资的全部,公营及公私合营企业的利润和折旧的一部分,除有特殊规定者外,全部限期缴纳同级金库,通过各地金库汇缴中央金库,作为中央政府统一支配的财力。

这次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初步形成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

中国金融发展历史

中国金融发展历史

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货币和信用,但现代意义上的金融体系的发展则始于19世纪末。

以下是主要发展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清朝末期,中国开始接触现代金融,但主要是在外国列强的压迫下进行。

例如,外国银行开始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发行货币和吸收存款。

1949年至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中央银行制度,并逐步发展了国有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在这个阶段,金融体系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计划经济。

1978年至1992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开始引入市场机制,并逐步放开金融市场。

在这个阶段,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始出现,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也开始发展。

1992年至2000年:中国开始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以建立现代金融体系。

这个阶段的主要成就是建立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现代金融机构,并逐步完善了金融市场。

2000年至今: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和发展,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中国也逐步走向国际化。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金融创新和国际化。

总的来说,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古代的货币和信用到现代的金融体系,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动力。

中国金融十年发展概述

中国金融十年发展概述

中国金融十年发展概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打断了缓慢进行中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进程。

在这个标志性事件之后,中国经济中的M2/GDP、杠杆率迅速上升,投资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下降,由此中国金融发展进入了一个新事物、新现象不断涌现的时期。

人民银行持续推动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互联网、通讯技术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应用,加剧了这一时期的纷繁复杂。

但是,在各种现象丛生的背后,中国金融发展的基本逻辑没有变化,这一时期只是受结构、政策、技术改变的冲击,金融在发展的形式、格局和效率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而已。

但是这些特点对中国金融发展本身是重要的,它体现了中国金融未来发展的内在路径。

因此,努力理解2008年以来近十年中国金融发展的基本脉络,就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为了理解的简洁,暂不考虑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的问题,也不涉及一些容易引起歧义的风险领域,只把焦点聚集在单纯的内部融现象上。

近十年中国金融发展大的背景是全球性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中国为应对危机和“三期叠加新常态”采取的各种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的努力,新发展理念的贯彻,种种观念、政策、技术与市场化发展动力的结合,形成了这一时期中国金融发展的特殊格局。

受次贷危机影响,2008年以后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明显转折,经济结构调整延缓,货币政策由紧转松。

存款准备金率在2008年上半年是五次提高,下半年则是四次下调,下半年还五次下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

强刺激政策复加了经济结构原本的扭曲,杠杆率由此上升。

在金融业务上,由于流动性增加和实体经济中融资需求结构的矛1盾,银行普遍与信托公司合作,集合信托计划流行。

同时,票据业务在2008-2009年间也比较突出。

2009年1月,票据融资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达40%,大大超过往年不足10%的比例,同业跨区域抢票竞争激烈,所谓的票据空转也遭人指责。

但是票据业务井喷式爆发有着实在的经济原因。

利率倒挂刺激企业大量贴现,当时贴现利率是 1.5%-1.8%,半年期存款利率是1.9%,企业贴现的积极性很高。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1.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市成立,以华北银行总行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并正式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是新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起点。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至今的65年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职能、地位、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在履行中央银行职责、发挥金融宏观调控职能、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成立后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受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接领导。

此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相继成立了华东、华中、西北三个区公司和天津分公司;又协助原东北保险公司改组为东北区公司;并在华北、华东、华中建立了22个分公司、支公司或办事处。

它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国家保险事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保险业的历史新纪元。

3. 1949年12月2日,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务院正式提出了发行公债的提案。

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决定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总额为2亿分,于1950年内分两期发行。

其中,第一期公债1亿分成功发行,第二期公债因财政经济状况好转停止发行。

公债的发行对于减少社会游资,稳定金融和物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展开剩余95% 4. 1950年3月3日,政务院发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该决定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现金调度的总机构。

国家银行增设分支机构代理国库。

外汇牌价与外汇调度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国家的主要收入,如公粮、税收及仓库物资的全部,公营及公私合营企业的利润和折旧的一部分,除有特殊规定者外,全部限期缴纳同级金库,通过各地金库汇缴中央金库,作为中央政府统一支配的财力。

这次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初步形成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

中国金融发展史-34页PPT资料

中国金融发展史-34页PPT资料
• 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将铜元的 铸造权收归中央,定铜元为2分、1分、5厘、1 厘4种,这是企图将铜元作为银元的铺币,令 1905年设立于天津的户部造币总厂铸铜元。第 二年,清王朝被推翻,铜元陷入紊乱局面。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导学中心经管导学部 南旭光 版权所有© 2019-03© 2006-03
的成色是以纯银成色1000/1000作为标准, 但实际上流通的宝银达不到这个标准,因 而就按纯银的成色加以折算,即按其成色 核定含银多少。全国统一的、公认的标准 有:纯银、足银、纹银、标准银。 • 3、实银的称量 • 银两按重量计值,属称量货币。宝银的重 量标准是“平”。全国主要的平有:库平、 关平、漕平、市平4种。库平是政府征税使 用的标准,关平是海关使用的平,漕平是 征收漕银折色使用的平,市平是各地市场 使用的平。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导学中心经管导学部 南旭光 版权所有© 2019-03© 2006-03
• (二)虚银两 • 虚银是实虚的价值符号,是用于计算
的单位,在账务处理上具有重要意义。 虚银也有重量和成色(假设的),一 锭实银要存入金融机构,先要根据所 在地的实银标准推算了其升水或贴水, 然后按照当地使用的虚银标准计算其 应记的数额才能入账。全国有影响的 虚银有:上海的九八规元、天津的行 化银、汉口洋例等。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导学中心经管导学部 南旭光 版权所有© 2019-03© 2006-03
自铸银元
• 一方面,银两制度的落后性造成流通不便。另一方面, 经咸丰至光绪初年,外国银元大量流入,对中国金融 危害甚大,清政府对此不能再行漠视。1887年(光 绪十三年),时任准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省设厂试 铸银元。1889年开始铸造第一批银元,翌年流通于 市。这是近代中国正式铸造银元的开端。这种银元称 光绪元宝,正面有“光绪元宝”的汉满文字,上方铸 有“广东省造”字样,下方铸有“库平七钱二分”的 重量标准,背面铸有龙纹图案,故俗称“龙洋”。这 种银元含银9成,清政府下令作为中国的法币。

中国金融发展史

中国金融发展史

•1993年金融体制 改革,分业经营, 分业管理; •银行控股的信托 公司撤并; •1994年底信托机 构共有391家。
•1984年混业经营模式确立; •1985年停发信托贷款和信托投资
•1999年第 五次清理整 顿,银信、 信证分离; •2001年“ 一法两规” 实施,重新 登记后存有 59家; •2007年修 订“两规” ,目前54家 正常经营的 信托公司, 34家机构重 新登记。
(2月) •银 •银
•行 •行
•商 •业
•国 •务
•性 •院
•开
•中 •国 •工 •商
•放 •股 •份 •制 •商
•银
•业
•行
•银
•(3月) •(2月) • (1月)
•行
•恢
•全 国 性
复 交
综通
合 银 行
银 行
• (7月)
•中 •招 •深 •广
信 商 圳东
实 银 发发
业 行 展展

银银
行 •(4月) 行 行
•中

•中 国
国非
际银

行 金
托融
投机

构 发
公展
司的

起 点

• (10月)
PPT文档演模板
•信•人 托行
•第•投信资托业 •信 一务一律 托
业下 出达《 现关 恢于 复积极 发开
次由或央央行行 业 整指定 出
顿的专 现
业银
•(4 月)
行办 理
了 新
•原因 次
展办

的信托

高业
潮务
的 通
•冲击 •助 了国 长 家对 物
银 行

中国金融发展史

中国金融发展史

中国金融发展史聊聊咱们中国的金融发展史,那可真是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比一部精彩纷呈的大戏还要引人入胜。

话说在古代,咱们老祖宗那会儿,金融还是个挺陌生的词儿。

那时候的人们,手里攥着几个铜板,最多也就是去集市上换点粮食布匹啥的,压根儿没想过啥投资、理财这些高大上的事儿。

不过,要说金融的萌芽,那还真得从那时候算起。

比如说,古代的银票,那可不就是最早的“支票”嘛!那时候的商人,出门做买卖,带着银票,既方便又安全,这可是咱们金融历史上的一个小亮点呢!到了近代,随着洋人的船坚炮利,咱们中国的金融也开始慢慢和国际接轨了。

那时候,银行、钱庄这些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人们开始有了存钱的意识,也学会了贷款这一招儿。

那时候的金融,虽然还是初生牛犊,但已经显露出了勃勃生机。

到了改革开放那会儿,咱们中国的金融那可是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时候的人们,手里有了点闲钱,开始琢磨着怎么让钱生钱。

于是,股票、债券这些新鲜事物开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记得那会儿,证券交易所刚开业,人们那是蜂拥而至,都想在这金融的海洋里捞上一把。

那时候的股市,那真是风起云涌,波澜壮阔,有的人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有的人却血本无归。

但不管怎样,金融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进入新世纪,咱们中国的金融更是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让金融插上了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些移动支付工具的出现,让咱们出门不用带钱包,一部手机就能搞定一切。

还有那些互联网金融平台,更是让咱们老百姓有了更多的投资渠道,理财也变得更加便捷和灵活。

现在的金融,那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和咱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咱们中国的金融发展史,那可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从最初的银票,到后来的股票债券,再到现在的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每一步都凝聚着咱们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汗水。

未来的金融,那肯定是更加多元化、智能化、人性化,让咱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演变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演变历史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演变历史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演变历史( 一)1949 —1978 年期间的金融市场1949 年 5 月 5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收兑旧币通令,收兑各解放区钱币,到新中国建即刻,各解放区的旧币已经基本回收,钱币刊行流通已经基本一致于人民币,标记着一个崭新的系统钱币系统形成。

“一五,,期间,为认识决资本不足问题,银行立足于展开各样业务以宽泛汲取资本。

1954—1955 年,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部、财政部磋商,一致清理了国营工业之间,以及国营工业与其余国营公司之间的贷款,贷款与资本来往一律经过中国银行办理,到“一五”计划末,全部信誉一致于国家银行的目的已经实现。

“大跃进,,期间,金融市场出现了杂乱的场面,经济盲目发展,制度多变,权利盲当今放,信誉控制失败,出现很多失误。

为此,1962 年 3 月 10 日做出了“增强银行工作的集中一致,严格控制货币刊行的决定”,以期改良金融市场的杂乱场面。

“文化大革命”期间金融业的杂乱场面表现为:金融业务遇到冲击;积蓄业务遇到冲击,银行鼓舞无息存款,以为利息是盘剥阶级的产物,使民众积蓄踊跃性遭到重创 ; 外国保险业务遇到巨大冲击 ; 侨汇业务遇到巨大冲击 ; 银行机构被大规模的归并,银行难以形成一致系统,金融政策贯彻履行形成巨大阻碍。

长达十年的杂乱使中国金融业收到巨大的冲击。

拨乱反正期间和调整期间国家开始增强整改银行机构,充分领导力量,整改规章制度,增强金融工作, 1977 年基本恢复了银行次序,提升了银行的工作质量,为保证银行在公民经济中的作用创建了必需的条件。

( 二)1978--1984年改革开放早期的金融市场1978 年 12 月,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拉开大幕,这段时间的发展,中央银行制度框架基本确定,主要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成型,资本市场上股票开始刊行,保险业开始恢复,适应新期间改革开放要求的金融系统初显雏形。

这段时间的主要标记性事件有:(1)1979 年,中国人民银行创办中短期设施贷款,打破了只同意银行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的限制。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史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史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史宋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晋商微商为金融业发展做出贡献,明朝时期钱庄为现代金融机构奠定基础。

1949—1978年期间新中国成立初期,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较为混乱和缓慢。

1977—1981年,国家开始加强整顿银行机构,充实领导力量整顿规章制度,加强金融工作,1977年基本恢复了银行秩序,保证提高了银行的工作质量,为保证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978年12月银行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保险业开始恢复。

1979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重新恢复成立。

1979年3月,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去决定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去,作为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统一经营和集中管理全国的外汇业务。

1979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设立。

1979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揭开了信托业发展的序幕。

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办理针对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业务,成为专门从事金融管理、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政府机构。

同时新设中国工商银行,人民银行过去承担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由中国工商银行专业经营。

1984年11月14日改革开放后第一张股票发行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向社会发行了不偿还的股票。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股票,标志着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揭开了资本市场的神秘面纱。

1985年1月1日实行新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1986年7月,交通银行组建,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成立。

1990年11月,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自此,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开始了一个崭新的篇章。

1994年3-4月,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成立,标志着政策性银行体系基本框架建立。

1996年9月开始农信社、县联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钩全国5万多个农村信用社和2400多个县联社逐步与中国农业银行顺利脱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月)
•政
•策
•性
•业 •务
•中 •国
•农
•业
•银

•商业银行
• 中国银监会产生
•截止到06年底13家股份制银行完全建立
• 1995 1996
2003
2005 2006 2009
•农村信用社改造 •为农村商业银行
•城市信用社改造为城市商业银行
•中 国
农•至此, 业三大政 银策 行性 和银 四 行大国有 转商行业分银家 为,分别 商成个为不两同 业的系统
(2月) •银 •银
•行 •行
•商 •业
•国 •务
•性 •院
•开
•中 •国 •工 •商
•放 •股 •份 •制 •商
•银
•业
•行
•银
•(3月) •(2月) • (1月)
•行
•恢
•全 国 性
复 交
综通
合 银 行
银 行
• (7月)
•中 •招 •深 •广
信 商 圳东
实 银 发发
业 行 展展

银银
行 •(4月) 行 行
5月
6月
•“ 股 票
•兴业
房产
•全 国
认购•场证从券此市 证进入了 ” 前所未 向有的高 市速增长 民期
银 行
•截止 至
2009 年,全 国共有 14家商 业银行 的股票 上市。
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1979年至今 )
•第一家信托公司产生
•租赁公司的成立
•财务公司问世 •证券公司兴起
•信托公司产生
•信托业蓬勃发展
•六次清理整顿
•银行控股的信托公司撤并
•金融租赁公司成立
•租赁公司第一次改革
•租赁公司第二次改革
•上•第一家 海 公开向
延 社会发

行股票 的集体
实 所有制
业 企业






•(1月 )
•全 部以 股票 形式 向社 会筹 资
•新中国•恢复
第一家 了我
代理和
国中 断了
转让股 30多
票的证 年的
券公司
证券 交易
•深 圳 第 一 股
成立 业务 •(5月)
•上 •深 海圳 证证 券券 交交 易易 所所
中国金融发展史
2020年5月29日星期五
•中国银行业发展历程(1979年至今)
• 1979
1984
1986
1987
•第一家商业银行上市 •(广东发展银行 4月)
1988 1991 1994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基 •本 •建 •设 •投
•中 •中•资 •中 •国 •国 •国 •银 •建 •农 •行 •设 •业
的计 平 投
划管 的 资
理和 上 调控 涨
规 模 的


•第
•严 格
二控

制 信
整托
顿贷

•(年
初)
•原因
•第
•依循 撤并信
三 托机构
•第•切断银 四行与信托
公司之间

、压缩 信托公
整 司政策
次资金的联 整系,要求
银行不再

生存空 间的模
顿经营信托 业务,银
• (8月)式
•(6月行与信托 ) 分业经营
•3、信托业的市场定位不清
•4、信托监管框架及法律、法规的缺陷
•1979.10 中国银行
信托咨询公司、中
•(数量)
国国际信托投资公 司成立;
•委托贷款和投资为
主;
•1982年,全国各类
信托机构达620多家

•1982年清理非银行
金融信托机构。
•1988年745家; •委托贷款和投资为主; •1988年,第三次清理整顿,“ 三停”(停止信托贷款、投资和 拆出资金); •大量撤并机构,1989年信托机 构数量减至339家。
•1979-1983 •1984-1985 •1986-1989 •19901998
•1999-至今 •(时间 )
金融租赁公司——10强企业排行榜
•租赁公司数目变化
•中国证券业的发展(1979至今)
• 1981 1984
1985
1986
1987 1990
1991
•财 •中 政国 部第 首一 次股 发 •(10月 行) 国 库 券
•1993年金融体制 改革,分业经营, 分业管理; •银行控股的信托 公司撤并; •1994年底信托机 构共有391家。
•1984年混业经营模式确立; •1985年停发信托贷款和信托投资
•1999年第 五次清理整 顿,银信、 信证分离; •2001年“ 一法两规” 实施,重新 登记后存有 59家; •2007年修 订“两规” ,目前54家 正常经营的 信托公司, 34家机构重 新登记。
•中 国 证 券 业 协 会
•(9月26日)
开正




•中国 工商 银行
•深 圳市 发展
•(12月19日) 开 业
成 立
上海 信托
银行 首次
•(7月3日) •(8月28日)
投资
向社
公司
会公
静安
开发
证券 业务
行股 票
•标志着中国证券业走向规范
部宣
告营

•1992年
•1993
• 元月
1月
2月
3月
8月 9月
,分业管

•原因
•原因
经 济过 热造 成货 币投 放和 信贷 规模 双失 控。
•改 变
•信

托公

司与

银行

联手

,违

规揽

存违
规放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正式实施。
•1998 2001 2002
•第•1重新规 五范信托投 次资业务范
围.2实现
清信托业与 银行业、
理证券业严 整格的分业
•“
•金融租赁”非金融机构所有
•中国证券市场产生
•起步和探索
•第一次清理整顿
•行业系统性风险充分释放、集中爆发
•全行业综合治理阶段
•常规监管时期
•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1979年至今 )
• 1979
1980 1982 1983 1985
1988 1993
•中

•中 国
国非
际银

行 金
托融
投机

构 发
•(2月)
•(12月)•(9月)
•第一批股份制商业银 行
•国
•家
•福 •开 建 •发 兴 •银 业 •行
银 •(3月

) •政
•策
•(8月)••性业
•务
•中
•国
•建
•设
•银
•行
•中 •国 •进 •出 •口 •行
•(4月

•政 •策 •性 •业 •务
•中 •国 •银 •行
•中 •国 •农 •业 •发 •展 •银 •行
公展
司的

起 点

• (10月 )
•信•人 托行ຫໍສະໝຸດ •第•投信资托业 •信 一务一律 托
业下 出达《 现关 恢于 复积极 发开
次由或央央行行 业 整指定 出
顿的专 现
业银
•(4 月)
行办 理
了 新
•原因 次
展办

的信托

高业
潮务
的 通
•冲击 •助 了国 长 家对 物
•助 长 固 定
知 金融 价 资
》 业务 水 产
经营、分
顿业管理
•原因
•形成了 大量的 不良资 产,甚 至出现 严重的 支付危 机
2007
•第 六次•实管对施,信分信托类托业监公 清司或立即更 理整换,渡金或期融进。牌入照过 顿
•信托业历经六次整顿的原因: •1、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环境的制约 •2、信托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缺陷( 严重依附于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