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老庄人生哲学及当代价值[毕业论文]

老庄人生哲学及当代价值[毕业论文]

老庄人生哲学及当代价值关键词:老庄;人生哲学;生存智慧;达观态度先秦时代的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人物,二人的哲学主张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区别。

老子以道为体,以德为用,阐发道法自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其目的一为解放人的认知能力,二为解放人的生活心境,在人生哲学方面主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1]226的弱者生存智慧,带有强烈的朴素辩证法色彩。

庄子在继承老子思想的基础上,主张清静无为,致力于人生哲学的建设,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2]72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以达观的处世态度来面对生活。

虽历时弥久,但是老庄的人生哲学主张在当下依然可以启发世人的处世之道,为精神家园的重建提供某种借鉴。

一老庄人生哲学产生的原因1.老庄人生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众所周知,哲学是每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家们所处的背景往往决定了这种思想的内容与所指。

原因与目的的合一性,为解决精神困惑提供直接的渠道。

从外部研究来讲,老庄的人生哲学的产生是当时社会环境的产物。

据史料考证,老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不息,战乱不止的时代,自东周开始,王权逐渐衰落,分封制井田制逐渐遭到破坏。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3]23随着制度的瓦解,诸侯王臣人心不稳,政治动荡不安,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这种“天下无道”的现象,每个人都有着共同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但在如何应对现实时,有的人选择积极入世,有的人却选择洁身自好,独善其身,成为那个时代的隐者。

老子作为其中的一员,主张返璞归真,顺应人的本性,处处隐含了弱者的生存智慧。

庄子晚老子几十年,生活在战国时代,其社会环境与春秋末期大都相似。

社会动荡不安,生活不稳定,处处充满危险。

但庄子与老子有一点略有不同,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更像是一个没落贵族对人生的思考。

有史料考证庄子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是贵族的后代。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社会动荡,生活不稳定,充满危险的大环境下。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基底及现实意义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基底及现实意义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基底及现实意义【摘要】庄子人生哲学强调自由与自然的关系,倡导感悟生命的无常性,拒绝功利主义观念,以游戏人生。

这一理论基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超越功利主义的生活方式。

庄子的人生哲学对当代人们有着重要的启示,可以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态度,调整对生活的看法。

通过遵循庄子的人生哲学,人们能够更加自由自在地生活,体验生命的美好和无常。

庄子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在于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被功利主义束缚,以轻松愉快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

庄子的思想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引领着人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态度。

【关键词】庄子、人生哲学、理论基底、自由、自然、无常性、功利主义、游戏人生、现实意义、启示、人生态度、调整1. 引言1.1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庄子人生哲学作为中国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哲学意义。

庄子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许多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为我们认识世界、理解自我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人类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探索,为我们指引了一条独特的生活之路。

通过深入研究庄子的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于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心灵滋养,使我们更加尊重自然、珍爱生命,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研究庄子人生哲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还能够启迪我们对当代生活的思考,提升自己的人生品质和幸福感。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庄子》一书中阐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观点,强调了自由、自然、无常、拒绝功利主义以及以游戏人生等重要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深刻而广泛影响了后世,被认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之一。

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挑战,越来越多的人对庄子的人生哲学产生了兴趣,试图从中汲取智慧,探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基底及现实意义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基底及现实意义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基底及现实意义【摘要】庄子人生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理论基底深厚,核心观点突出。

本文将探讨庄子人生哲学的哲学基础,分析其核心观点和现实意义,并探讨其在当代的借鉴和实践价值。

结合现实案例,探讨庄子人生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展示其独特价值和深远影响。

通过对庄子人生哲学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启示人们如何理解人生、面对困境和实现自我价值,为人们提供一种全新的人生哲学思考方式。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和意义不仅体现在哲学领域,也对当代社会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庄子、人生哲学、理论基底、核心观点、现实意义、当代借鉴、实践价值、启示、深远影响、独特价值1. 引言1.1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庄子人生哲学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意义。

庄子人生哲学通过对人生、世界和自然的反思,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理论和观点,帮助人们认识到人生的本质和意义,指导人们如何在繁杂的世俗生活中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庄子人生哲学强调了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认为个体应当与自然和谐共生,放下功利心和执着,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这为当代社会中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智慧,帮助人们意识到追求物质消费和外在成就并非人生的最终目的,鼓励人们从内心寻找快乐和满足。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人生智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世界,指导人们在纷扰的社会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清晰,实现自我的完善和升华。

研究和理解庄子人生哲学对于人们提升个人修养、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庄子人生哲学的意义庄子人生哲学的意义在于其对人生态度和生活观念的影响。

庄子强调放下执着、追求心灵自由,主张顺应自然、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这对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焦虑、压力和功利主义观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庄子的人生哲学教导人们要超越物质追求,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内在的自由,引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接受自然的变化和转变,从而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

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及其现实意义

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及其现实意义

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及其现实意义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庄子》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一。

在我的研究中,我深入探讨了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及其现实意义。

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强调个体的自由与独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这种思想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强调个体的自由。

庄子认为人应当摆脱社会和道德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独立。

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个体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预和控制外界事物。

这种个人解放的思想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压力和束缚,人们常常感到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追求自己真正的内心需求。

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提醒我们,个体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内心需求,摆脱社会和道德的束缚,实现真正的自由。

其次,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庄子认为,人应该通过修炼内心,达到超越世俗的境界,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他提出了“大彻大悟”的思想,主张个体应该超越一切烦恼和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各种外界的压力和困扰所困扰,难以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提醒我们,个体应该通过修炼内心,超越一切烦恼和困扰,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最后,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代社会充满了竞争和压力,人们常常感到困惑和迷茫。

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应对的方式。

个体应该通过摆脱社会和道德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独立;通过修炼内心,达到超越世俗的境界,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这种思想对于个体在当代社会中寻求真正的自由和内心的平静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及其现实意义是我在研究《庄子》过程中的主要发现。

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强调个体的自由与独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这种思想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个体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内心需求,摆脱社会和道德的束缚,实现真正的自由;通过修炼内心,超越一切烦恼和困扰,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庄子哲学的现代意义

庄子哲学的现代意义

庄子哲学的现代意义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庄子的思想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提倡心灵的自由、平和和宽容。

他的思想触及了人类存在的本质问题,对于我们认识自己和世界有着深远的启示。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庄子哲学的现代意义,并分析其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

1. 自由与自然庄子认为,人应该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自然。

他主张人应该放下功利心和欲望,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压力和束缚所困扰,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却忽略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并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2. 真实与虚幻庄子强调人们应该超越表面的现象,去寻找真实的本质。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实。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虚假的信息和表象所迷惑,难以辨别真相。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虚幻的外表所迷惑,去寻找真实的本质。

3. 心灵与道德庄子强调人应该修养心灵,追求道德的完善。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善良,而不是追求外在的名利和权力。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功利主义和竞争压力所驱使,忽视了道德的重要性。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关注内心的修养,追求道德的完善。

4. 知行合一庄子认为知识和行动应该相统一。

他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认为只有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智慧的力量。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追求理论的知识,却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 和谐与宽容庄子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宽容他人的差异。

他认为人应该摒弃偏见和成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充满了偏见和成见,难以接纳他人的差异。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保持宽容的心态,与他人和谐相处。

总结起来,庄子哲学的现代意义在于提醒我们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自然,超越虚幻的表象,追求真实的本质,修养心灵,追求道德的完善,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和谐与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

浅析庄子人生哲学

浅析庄子人生哲学

浅析庄子人生哲学摘要:在庄子的哲学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人生哲学,其描述了人如何在不如意的现实环境中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

本文从超越自然生死、超越社会环境到超越自我层层递进,进行分析论述,并指出庄子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现代人在迷惘的现实中寻求解脱。

关键字:庄子;人生哲学;精神自由目录:一、超越自然死生二、超越社会(一)现实社会1.时代背景2.所处环境(二)理想社会三、超越自我(一)世人人格(二)理想人格1.超越情感和物欲2.超越自我3.回归自然四、现实意义(一)积极方面1.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2.强烈的自我批判精神(二)消极方面一、超越自然死生《至乐》描述: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人且俨然侵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命乎,故止也。

”与自己相濡以沫的结发妻子去世,庄子不但不哭反而鼓盆而歌,从人伦的角度看,这是违背情理的,丧失了一个在社会生活中的人应有的基本情感,故而惠子对此极为不满。

然而在庄子眼里,人之生源于自然,人之死又返于自然,相送就要嗷嗷哭泣,岂非不通达明理?妻子睡在天地这个大屋子里即将成为永恒,以天为被以地为席,不再有痛苦和贫穷,所以当然要为她庆贺。

庄子并非只对他人的死看的开,对于他自身,一样看破死生。

《大宗师》描述:庄子将死,弟子们欲厚葬,他立刻予以否定:“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赉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如此!”当弟子们又担心乌鸦老鹰会啄食时,庄子宽慰他们道:“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由此可见,庄子对人的生死抱有非常达观的态度,看淡生死,把生和死当作一个必然要发生的过程,一笑而过。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当人想到稍纵即逝的瞬间,他就把现实事物当作是渐趋死亡的,像所有生命的朝生暮死一样,成为生长、腐朽和再生这一周期的一部分。

老庄哲学的现实意义

老庄哲学的现实意义

老庄哲学的现实意义
老子四章的现实意义是:告诫大家,要谨慎从事,同时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
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也提醒大家到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
了解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更要了解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狂妄自负,要有自知之明。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史记》等记载老子
出生于楚国或陈国。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
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被冲指出李姓始祖。

曾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

春秋末年,天下
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

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备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就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
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
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就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发行量最小的著
作之一。

道家庄子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道家庄子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养猴人的寓言。朝三而暮四则大怒,朝四而暮三则大喜, 就是 因为猴们只看到表象,而没有看到本质。
差别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的。
差别是因为相比较而存在,大因小而存在,长因短而存在,上因 下而存在。差别相互转化,大者与更大者相比,则为小,小者与更小 者比,则又为大。所以绝对的差别是不存在的。
差别的根源还在于观察者的主观尺度和特定角度。 一座山和一堆垃圾,实际上山的体积不知比垃圾堆要大多少倍,
“这 是贫穷,而不是困顿。知识分子怀有道德却不能实行,那才叫困 顿。衣服破旧。鞋子洞穿,那只是贫穷,不叫困顿。我是生不逢时 罢了。
7
大学语文2010
庄子虽然“困穷织屦,槁项黄馘”。但
他 “贫”而不“惫”,潦而不倒,是真正“安其贫而乐其道”
的 人。
宋国有个名叫曹商的人,以宋国使臣身份出使秦国,秦王喜欢他,送了他 一百辆车。
接触庄子思想,可以使我们以更清醒的 状态、更长远的眼光进行思考。
19
大学语文2010
一、学习《庄子》有利于 整体意识 的培养
整体意识,就是要以互相联系的、全面的观点观察事物、处理 问题。庄子哲学就是努力引导人们冲破一己之见从而看到整体的哲 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注意事物的差别性,而忽略它们的同
从周天子裂土封疆到战国中期的六个世纪中,随着铁器的出 现,生产力发展,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日趋形成;与此
同 时,各诸侯国内部也出现了一个日益庞大的有闲阶层。“生之者寡,
食 之者众”。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特权阶层。
各国有识之士纷纷倡导变法。
战国时期先后出现了三大改革家:魏国的李悝(kuī)、楚国 16
• 于丹《 <庄子>心得》首篇 题目定为"庄子何其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
现实意义
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12中本6班林天黎 11号
一、道家思想起源的特性
道家哲人老子不仅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哲学家,而且,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人也是中国古代最早对社会文明演进进行系统性反思、批判的思想家。

“批判性反思”的理论品格是道家哲学所具有的“思想起源的特性”集中体现。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首次把“道”作为哲学范畴而给予系统化的论证,从而建立起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老子的“道”的思想对现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道家学的现实意义
(一)按照自然规律行事
“天之道,利而不害;从之道,为而不争。

”(第八十一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第七十三章)提出人类应按照道的规律来行动,反对妄为。

人的行为应该合乎天道,这些思想对现今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需要顺应自然之道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具体表现在人与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无节制与不合理的对待资源,产生由资源导致的人与人关系紧张,甚至产生资源大战。

老子“道”的思想就要求人们应该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不凌驾于自然之上。

(二)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

老子十分强调“道”的自然性与无为性,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以为天地人当效法“道”的自然性。

可见,在道家哲学中,“道”既是世界的本原和万物存在的根据,也是天地万物之本性和君王治国安邦之根本方略,也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据和社会发展的终极境界。

“自然”则是对“道”存在状态与本性的客观描述,意指万事万物非人为的、不受外力干涉的存在方式,即“自然而然”、“自主而然”。

传统的宗教信仰认为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道’法自然”的观念否定了超自然意志的支配,具有无神论的性质。

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第三十七章),也就是说“道”顺任自然,各物在不受干涉的自然状态下反倒有更好的发展。

因此,“道法自然”最一般的涵义,用今天的哲学语言来解读,就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要遵循万事万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和主体自身本然的发展趋势。

显然,“道法自然”是道家哲人为万事万物,包括人类社会在内,所预设的根本价值原则,它深刻地反映了道家哲学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的思想主旨。

(三)正确处理“身”与“心”的关系。

老子认为,人的祸患多源于自身永不知足的贪婪本性,因此,圣人不仅要有优秀的道德修养、完美的人格魅力,还要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

“知足”是对于“已经得到满足后”的精神反刍:“知止”却是“获取过程中”的主动放弃。

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

知足常乐,能忍恒安;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知足知止”是道家用来调节、处理“身”与“心”(欲)关系的思想主张,也是非常可贵而独特的价值取向。

《老子·四十四章》指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兵?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名声和身体哪个更值得珍惜?身体和财富哪个更贵重?得到名利和丧失身体哪个更有害?过分地爱惜名声必定造成很大的精力耗费,过分地贮藏财货必定导致惨重的损失。

因此,知道满意知足就不会遭到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导致危险。

这样,就可以长长久久。

可见,“知足知止”思想的可贵和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用辩证的智慧教导人们如何对待成功,如何把握名利财富,如何正确处理“身”与“心”的关系。

(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

在道家哲人庄子看来,社会上出现的人为物役,包括“以物易性”、“以身殉利”“去性从心”等等社会乱象,关键是没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财货、名利”等有形或无形之“物”的关系。

人生有三大需要,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这正是成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赖以繁衍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为此人类产生许多欲望,比如食欲、物欲、占有欲,并由此派生出诸如金钱、名
利、地位、权力、美色,等等。

而且当某种欲望实现了,又会产生新欲望,所谓“欲壑难填”,欲望是无止境的。

在《庄子·在宥》篇中指出:“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

”这里,庄子以治国作喻,认为能够支配万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的统治者,就能统治天下。

人、物之辨在区分人与物的同时,明确地拒斥了人的物化,它的内在意蕴在于肯定人自身的存在价值。

可见,庄子“物而不物”的思想强调的是“人”对“物”的主导性和主体性,身虽处于“物”中,却不为“物”役,以此启示人们在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时,不能本末倒置,不应把功名、利禄等外在之“物”,当做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的载体。

唯此,才能真正做到“人”与“物”的和谐,也才能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

(五)反对世俗之“伪”,守护人“真”性
在《庄子·渔父》中有这样一句话“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于天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庄子认为,法天,就是法自然,自然是真实的存在,它从不说谎,人要法天,就是要真诚地坦露自身的真性情,真性情的敞开就具有感人的力量,反之则不然,不真不诚则不能动人。

庄子在这里所强调的,是关乎人的内在情感与外在表现形式的统一问题。

内心情感激越,既使表面平静,人们也能感受得到;相反,内心毫无波澜,愈是假装,愈是让人反感。

“法天贵真”是道家哲人用来揭示生命与生存内涵的思想主张。

在一个人性被世俗的情欲、名利、财货所牵引,以致于物欲横流、虚伪丛生的社会里,如何安顿生命和生存,是道家哲人思考与关注的重心。

现代人往往不敢以真面目示人,他们严严实实地把自己包裹起来,行事完全背离了自已的真性情,所谓“法自然”在如今的时代成了奢望。

可见,道家关于生命和生存要“法天贵真”,内在地具有反对世俗之“伪”,守护人“真”性的价值诉求。

三、结语
老子的“道”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的开端,影响着后来的中国哲学的发展,其“道”的思想又为现代人们提供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在中国哲学史上别开生
面,只有批判的继承,“道”学价值可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启发,真正古为今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