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资料讲解
老庄人生哲学及当代价值[毕业论文]
![老庄人生哲学及当代价值[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f7ecec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4.png)
老庄人生哲学及当代价值关键词:老庄;人生哲学;生存智慧;达观态度先秦时代的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人物,二人的哲学主张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区别。
老子以道为体,以德为用,阐发道法自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其目的一为解放人的认知能力,二为解放人的生活心境,在人生哲学方面主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1]226的弱者生存智慧,带有强烈的朴素辩证法色彩。
庄子在继承老子思想的基础上,主张清静无为,致力于人生哲学的建设,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2]72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以达观的处世态度来面对生活。
虽历时弥久,但是老庄的人生哲学主张在当下依然可以启发世人的处世之道,为精神家园的重建提供某种借鉴。
一老庄人生哲学产生的原因1.老庄人生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众所周知,哲学是每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家们所处的背景往往决定了这种思想的内容与所指。
原因与目的的合一性,为解决精神困惑提供直接的渠道。
从外部研究来讲,老庄的人生哲学的产生是当时社会环境的产物。
据史料考证,老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不息,战乱不止的时代,自东周开始,王权逐渐衰落,分封制井田制逐渐遭到破坏。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3]23随着制度的瓦解,诸侯王臣人心不稳,政治动荡不安,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这种“天下无道”的现象,每个人都有着共同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但在如何应对现实时,有的人选择积极入世,有的人却选择洁身自好,独善其身,成为那个时代的隐者。
老子作为其中的一员,主张返璞归真,顺应人的本性,处处隐含了弱者的生存智慧。
庄子晚老子几十年,生活在战国时代,其社会环境与春秋末期大都相似。
社会动荡不安,生活不稳定,处处充满危险。
但庄子与老子有一点略有不同,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更像是一个没落贵族对人生的思考。
有史料考证庄子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是贵族的后代。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社会动荡,生活不稳定,充满危险的大环境下。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基底及现实意义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基底及现实意义【摘要】庄子人生哲学强调自由与自然的关系,倡导感悟生命的无常性,拒绝功利主义观念,以游戏人生。
这一理论基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超越功利主义的生活方式。
庄子的人生哲学对当代人们有着重要的启示,可以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态度,调整对生活的看法。
通过遵循庄子的人生哲学,人们能够更加自由自在地生活,体验生命的美好和无常。
庄子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在于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被功利主义束缚,以轻松愉快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
庄子的思想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引领着人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态度。
【关键词】庄子、人生哲学、理论基底、自由、自然、无常性、功利主义、游戏人生、现实意义、启示、人生态度、调整1. 引言1.1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庄子人生哲学作为中国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哲学意义。
庄子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许多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为我们认识世界、理解自我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人类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探索,为我们指引了一条独特的生活之路。
通过深入研究庄子的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于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心灵滋养,使我们更加尊重自然、珍爱生命,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研究庄子人生哲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还能够启迪我们对当代生活的思考,提升自己的人生品质和幸福感。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庄子》一书中阐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观点,强调了自由、自然、无常、拒绝功利主义以及以游戏人生等重要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深刻而广泛影响了后世,被认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之一。
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挑战,越来越多的人对庄子的人生哲学产生了兴趣,试图从中汲取智慧,探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基底及现实意义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基底及现实意义【摘要】庄子人生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理论基底深厚,核心观点突出。
本文将探讨庄子人生哲学的哲学基础,分析其核心观点和现实意义,并探讨其在当代的借鉴和实践价值。
结合现实案例,探讨庄子人生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展示其独特价值和深远影响。
通过对庄子人生哲学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启示人们如何理解人生、面对困境和实现自我价值,为人们提供一种全新的人生哲学思考方式。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和意义不仅体现在哲学领域,也对当代社会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庄子、人生哲学、理论基底、核心观点、现实意义、当代借鉴、实践价值、启示、深远影响、独特价值1. 引言1.1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庄子人生哲学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意义。
庄子人生哲学通过对人生、世界和自然的反思,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理论和观点,帮助人们认识到人生的本质和意义,指导人们如何在繁杂的世俗生活中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庄子人生哲学强调了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认为个体应当与自然和谐共生,放下功利心和执着,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这为当代社会中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智慧,帮助人们意识到追求物质消费和外在成就并非人生的最终目的,鼓励人们从内心寻找快乐和满足。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人生智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世界,指导人们在纷扰的社会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清晰,实现自我的完善和升华。
研究和理解庄子人生哲学对于人们提升个人修养、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庄子人生哲学的意义庄子人生哲学的意义在于其对人生态度和生活观念的影响。
庄子强调放下执着、追求心灵自由,主张顺应自然、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这对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焦虑、压力和功利主义观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庄子的人生哲学教导人们要超越物质追求,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内在的自由,引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接受自然的变化和转变,从而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
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及其现实意义

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及其现实意义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庄子》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一。
在我的研究中,我深入探讨了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及其现实意义。
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强调个体的自由与独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这种思想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强调个体的自由。
庄子认为人应当摆脱社会和道德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独立。
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个体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预和控制外界事物。
这种个人解放的思想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压力和束缚,人们常常感到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追求自己真正的内心需求。
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提醒我们,个体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内心需求,摆脱社会和道德的束缚,实现真正的自由。
其次,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庄子认为,人应该通过修炼内心,达到超越世俗的境界,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他提出了“大彻大悟”的思想,主张个体应该超越一切烦恼和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各种外界的压力和困扰所困扰,难以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提醒我们,个体应该通过修炼内心,超越一切烦恼和困扰,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最后,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代社会充满了竞争和压力,人们常常感到困惑和迷茫。
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应对的方式。
个体应该通过摆脱社会和道德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独立;通过修炼内心,达到超越世俗的境界,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这种思想对于个体在当代社会中寻求真正的自由和内心的平静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及其现实意义是我在研究《庄子》过程中的主要发现。
庄子的个人解放哲思强调个体的自由与独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这种思想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个体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内心需求,摆脱社会和道德的束缚,实现真正的自由;通过修炼内心,超越一切烦恼和困扰,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庄子哲学的现代意义

庄子哲学的现代意义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庄子的思想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提倡心灵的自由、平和和宽容。
他的思想触及了人类存在的本质问题,对于我们认识自己和世界有着深远的启示。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庄子哲学的现代意义,并分析其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
1. 自由与自然庄子认为,人应该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自然。
他主张人应该放下功利心和欲望,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压力和束缚所困扰,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却忽略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并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2. 真实与虚幻庄子强调人们应该超越表面的现象,去寻找真实的本质。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实。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虚假的信息和表象所迷惑,难以辨别真相。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虚幻的外表所迷惑,去寻找真实的本质。
3. 心灵与道德庄子强调人应该修养心灵,追求道德的完善。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善良,而不是追求外在的名利和权力。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功利主义和竞争压力所驱使,忽视了道德的重要性。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关注内心的修养,追求道德的完善。
4. 知行合一庄子认为知识和行动应该相统一。
他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认为只有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智慧的力量。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追求理论的知识,却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 和谐与宽容庄子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宽容他人的差异。
他认为人应该摒弃偏见和成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充满了偏见和成见,难以接纳他人的差异。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保持宽容的心态,与他人和谐相处。
总结起来,庄子哲学的现代意义在于提醒我们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自然,超越虚幻的表象,追求真实的本质,修养心灵,追求道德的完善,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和谐与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
浅析庄子人生哲学

浅析庄子人生哲学摘要:在庄子的哲学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人生哲学,其描述了人如何在不如意的现实环境中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
本文从超越自然生死、超越社会环境到超越自我层层递进,进行分析论述,并指出庄子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现代人在迷惘的现实中寻求解脱。
关键字:庄子;人生哲学;精神自由目录:一、超越自然死生二、超越社会(一)现实社会1.时代背景2.所处环境(二)理想社会三、超越自我(一)世人人格(二)理想人格1.超越情感和物欲2.超越自我3.回归自然四、现实意义(一)积极方面1.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2.强烈的自我批判精神(二)消极方面一、超越自然死生《至乐》描述: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人且俨然侵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命乎,故止也。
”与自己相濡以沫的结发妻子去世,庄子不但不哭反而鼓盆而歌,从人伦的角度看,这是违背情理的,丧失了一个在社会生活中的人应有的基本情感,故而惠子对此极为不满。
然而在庄子眼里,人之生源于自然,人之死又返于自然,相送就要嗷嗷哭泣,岂非不通达明理?妻子睡在天地这个大屋子里即将成为永恒,以天为被以地为席,不再有痛苦和贫穷,所以当然要为她庆贺。
庄子并非只对他人的死看的开,对于他自身,一样看破死生。
《大宗师》描述:庄子将死,弟子们欲厚葬,他立刻予以否定:“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赉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如此!”当弟子们又担心乌鸦老鹰会啄食时,庄子宽慰他们道:“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由此可见,庄子对人的生死抱有非常达观的态度,看淡生死,把生和死当作一个必然要发生的过程,一笑而过。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当人想到稍纵即逝的瞬间,他就把现实事物当作是渐趋死亡的,像所有生命的朝生暮死一样,成为生长、腐朽和再生这一周期的一部分。
老庄哲学的现实意义

老庄哲学的现实意义
老子四章的现实意义是:告诫大家,要谨慎从事,同时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
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也提醒大家到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
了解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更要了解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狂妄自负,要有自知之明。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史记》等记载老子
出生于楚国或陈国。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
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被冲指出李姓始祖。
曾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
春秋末年,天下
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
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备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就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
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
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就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发行量最小的著
作之一。
道家庄子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差别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的。
差别是因为相比较而存在,大因小而存在,长因短而存在,上因 下而存在。差别相互转化,大者与更大者相比,则为小,小者与更小 者比,则又为大。所以绝对的差别是不存在的。
差别的根源还在于观察者的主观尺度和特定角度。 一座山和一堆垃圾,实际上山的体积不知比垃圾堆要大多少倍,
“这 是贫穷,而不是困顿。知识分子怀有道德却不能实行,那才叫困 顿。衣服破旧。鞋子洞穿,那只是贫穷,不叫困顿。我是生不逢时 罢了。
7
大学语文2010
庄子虽然“困穷织屦,槁项黄馘”。但
他 “贫”而不“惫”,潦而不倒,是真正“安其贫而乐其道”
的 人。
宋国有个名叫曹商的人,以宋国使臣身份出使秦国,秦王喜欢他,送了他 一百辆车。
接触庄子思想,可以使我们以更清醒的 状态、更长远的眼光进行思考。
19
大学语文2010
一、学习《庄子》有利于 整体意识 的培养
整体意识,就是要以互相联系的、全面的观点观察事物、处理 问题。庄子哲学就是努力引导人们冲破一己之见从而看到整体的哲 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注意事物的差别性,而忽略它们的同
从周天子裂土封疆到战国中期的六个世纪中,随着铁器的出 现,生产力发展,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日趋形成;与此
同 时,各诸侯国内部也出现了一个日益庞大的有闲阶层。“生之者寡,
食 之者众”。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特权阶层。
各国有识之士纷纷倡导变法。
战国时期先后出现了三大改革家:魏国的李悝(kuī)、楚国 16
• 于丹《 <庄子>心得》首篇 题目定为"庄子何其人"。
论庄子思想的人生哲学及现实意义

论庄子思想的人生哲学及现实意义一、引言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我们就是背着行囊的途者。
在这其中,我们需要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去参悟一些道理,一场春秋,一念来回,浮华是非。
道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老庄为主要代表。
老子所强调的道是宇宙的本源而生成的万物;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认为自然界的本真是最美的。
而这些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处世方法有重要的影响。
现在这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物欲横流,内心躁动不安,人们需要寻找一种精神寄托。
庄子面对现实生活的人生哲学,面对生活困境的感悟和态度,可以引导人们积极消除内心的压力和紧张,探索理想生活的新阶段。
二、庄子与背后的时代诸侯纷争,风云变幻,战乱频仍,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
他曾经是一个地位卑微的漆园官,但是当楚王派人来迎接他成为国家官员的时候,他觉得当官会失去人的纯朴自然的本性,还不如清贫享乐,生活更有保障。
庄子思想的中心是探讨在沉重黑暗的社会制度下,个体如何实现自我解放和自我保存。
他能清楚地认识到,当时的社会礼仪制度和道德标准,其实只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
在他的思想中,追求世俗的成功和荣誉,只对个人有害,没有意义。
人生的价值在于保持真实,即坚守宇宙本体以达到人生的完美境界。
其实庄子的思想也表现出一种矛盾的人生态度,即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生存威胁的挑战下,庄子觉得个人无用。
为了避免冲突和危险,不如在世俗的世界里迷茫,为了拯救自己而勉强迁就自己。
然而,在他的思想和想象的世界里,他渴望摆脱一切精神束缚,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感。
三、庄子“游”的人生得道即逍遥庄子哲学的主要特色就是追求精神自由。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是文学性最强、文学成就最高的。
庄子和他的门徒们兼有哲学家的思维和诗人气质,考虑到的是生命究竟如何有其意义、人生是否能够达到完美的问题。
当人们怀着真实实际的生存感受和激情来发出这一类追问时,诗意与哲理已经融合在了一起。
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12中本6班胡怡静2012014626 读老庄,就是读人生,就是读人生哲学。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也不过是一个偏于人生智慧(老子),一个偏于人生态度(庄子),老庄的思想就像永不枯竭的清泉,只要我们把桶放进去,一定可以满载而归。
儒家给我们热情,引我们奋发有为;道家却给了我们境界,教我超然。
这种淡泊与超逸使人胸襟宏大。
庄子提倡“无为”,他揭示:世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都有用处,关键在于你能不能顺着他自然的天性来运用它。
《圣经》里的魔鬼撒旦是个大坏蛋,但它也有用处,因为他可以测试出一个人可信任的程度和爱的真伪。
所以,尽管他作恶很多,上帝依然让他存在着。
用“无为”定位人的品性,就是质朴。
质朴是人的一种禀赋,是一种由内及外的美好品性。
衣着修饰的质朴,往往别有一种美韵。
但是,衣饰之类的朴素,并非是判定一个人禀赋质朴的可靠标志。
违反人的爱美的天性,拂逆自己的性情,只是出于某种意念和精明的打算,而蓄意地艰苦朴素,这种人的内心其实并不质朴。
灰姑娘穿上华丽的公主裙装,并没有消泯她内心的质朴;她的质朴和丽服相辉映,前者使后者更彰显清纯的高雅。
服饰新奇不如天生丽质;才华横溢,不如品德出众;常保富贵不如常保真心。
只要保持仁爱的天性,即使没能建功立业,写不出千古文章,也可以堂堂正正做人。
所以我们要保持一颗真心,做我们应该做的事,不做不应该做的事,追求“无为之境”。
庄子追求“逍遥”,“逍遥”二字,犹如庄子人生哲学的题解,古往今来,凡是痴迷于庄子思想的人,无不醉心于“逍遥游”。
然而,逍遥游只是一种境界,境由心造,要想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就得摆脱名缰利索,超越现实的局限,有一个淡泊的心态。
对于我们这个追求中庸、适度的民族来说,“逍遥游”具有无法言说的精神魅力,那种悠游自在、徜徉自得的心境,让生活在压力与责任中的人们,不断有想过和大鹏鸟一样展翅高飞的渴望。
人这一生,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复杂与简单,只是对人生理解的角度不同而已。
庄子的人生观及现实意义

庄子的人生观及其现实意义庄子作为中国传统文明中最伟大的精神领袖之一,其深邃、乐观、豁达、汪洋的人生哲学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别开生面的奇葩。
而洋溢在庄子哲学、文学著作中的乐观精神所表现出的人文关怀,早已成为当代国人人文精神的典范。
庄子人生观蕴涵着许多积极的思想因素,如注重人的发展和完善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合一,反对人为物役的观念,对生死和名利的豁达情怀,渴望达到理想人生境界的恢宏精神等。
这对于当代学生调整心态,构建多层次的和谐关系,塑造理想人格,追求完美人生境界,拥有健康乐观的人文精神世界,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庄子人生观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庄子认为,要真正实现人格的完善、独立和自由,就必须挣脱人生对物质的依附关系,过平易恬淡的生活,不因所谓人生的辉煌腾达而改变自己高洁的志向,也不因生活窘困而变得庸俗不堪;并且,还必须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超越生死,傲立于天地之间,从而达至内在与外在、天与人的和谐圆融的人生最高境界。
(一)反对物役,追求人格独立。
庄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他意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的苦难,人间的不平和强者的卑劣都是“人为物役”的结果。
庄子认为,许多人为过于膨胀的欲望所迷惑,狂热地追逐名利,一生为“外物”所役所累,成了名和利的奴隶。
庄子认为这些人犹如“以侯之珠,弹千仞之雀”(《庄子·让王》),得到的十分微小,损失的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真——人性人格的伤害或扭曲。
因而这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是可悲的。
庄子认为人的最高享受是精神的满足,而不是对身外的物质财富的占有。
庄子一生极力推崇至人、神人、圣人以及真人的理想人格的精神世界,其实质就是追求一种乐观、豁达、安宁、恬静的心理环境。
庄子告诫人们:生当乱世,人欲横流,要做一个真正的人、理想的人、有价值的人,一定要保持独立、自主的人格尊严,而只有追求“平易恬淡”的质朴生活,做到无知、无欲、无情,超越一切束缚和制约,遨游于无限广大的宇宙,才可能维护人的尊严、保守人之为人的本质和独立人格。
庄子人生哲学的现代意味

庄子人生哲学的现代意味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人生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虽然他的思想产生于2000多年前,但其中的一些观点仍然具有现代意义。
本文将探讨庄子人生哲学的现代意味。
首先,庄子重视自由与个性的发展。
他认为人应该摆脱社会的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期待所困扰,为了应付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人们往往迷失了自我。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保持真实的自我,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其次,庄子主张顺应自然。
他认为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自然的规律生活。
这一观点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意义。
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反思我们对自然的态度,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并且保障我们自身的生存环境。
第三,庄子注重内心的平静与有度。
他强调心境的修养,认为人应当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心境的平和。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如工作压力、家庭矛盾、人际关系等都会造成人们的心理负担。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放下烦恼,保持内心的平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困难和压力,并且获得心灵的宁静。
第四,庄子注重生命的意义和目标。
他认为人生无需追求权势和财富,而是应该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这一观点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许多人为了追逐物质的满足而疯狂追求,却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和生活的真谛。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反思我们对生活的态度,追求真实的内心体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拥有真正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最后,庄子的人生哲学还强调智慧与理性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应当通过自身的智慧和理性来认识世界和生活。
在现代社会中,智慧和理性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
智慧和理性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判断和决策,避免错误和困惑。
对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解读

收稿日期:2010-11-19作者简介:陈晓晨(1985-),女,辽宁铁岭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对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解读陈晓晨(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哈尔学滨150025)在中国传统各派思想家中所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怎样才能从各种束缚、羁绊、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并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
庄子的人生哲学可以说是极具代表性的。
它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模式,引导人们不必采取激烈的发泄,就可以在内心消除外界所给予的一切精神压力。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主体是对自然和个人、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人类精神现象中的一个经常发生的、具有危机性质的方面。
所以,庄子在这方面提供的个体体验,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在今天对于人们摆脱精神折磨,安顿好自己的精神家园,更好地安身立命,仍不失其现实意义。
一、庄子人生哲学的产生庄子的思想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可以说,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最早和最全面地展开对人的境遇的理性探索。
庄子对于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探讨,最终落脚点在人生,因此,“庄学”可以说是一部人生哲学。
从生命困境中超脱出来实现心灵的绝对自由,则是其人生哲学基本的理论方向。
庄子人生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在中国社会由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过渡的时期,一方面,社会动荡带来残酷的人类争夺,给高尚的人带来更强烈的冲击,使其深感忧惧不安;一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在寻求变法革新,招揽人才。
社会变迁和各国战争,为士人猎取政治功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得战国时代的社会生气勃勃,文化空前繁荣。
但公元前4世纪—3世纪,大规模战争频频发生,加之水旱灾害、统治者不顾农时抽调力役,使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在战祸连绵的战国时代,危机感是普遍存在的,庄子对这极端情境的深切而敏锐的感受,是形成避世态度的根本原因。
庄子的人生哲学又与他的社会地位紧密相关。
随着战国中期经济的变革、阶级的改组、知识分子阶层也在分化,有的坚守着领主贵族的立场,有的依附于新兴地主阶级,而庄子处于痛苦、迷惘,不愿依附于任何集团的尴尬地位,他饱尝了人间的忧患坎坷后,冷静地探索着人生,“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思考着个体生命在特定情境中应有的抉择。
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word精品

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12中本6 班林天黎11 号一、道家思想起源的特性道家哲人老子不仅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哲学家,而且,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人也是中国古代最早对社会文明演进进行系统性反思、批判的思想家。
“批判性反思”的理论品格是道家哲学所具有的“思想起源的特性”集中体现。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首次把“道”作为哲学范畴而给予系统化的论证,从而建立起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老子的“道”的思想对现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道家学的现实意义(一)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天之道,利而不害;从之道,为而不争。
”(第八十一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第七十三章)提出人类应按照道的规律来行动,反对妄为。
人的行为应该合乎天道,这些思想对现今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需要顺应自然之道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具体表现在人与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无节制与不合理的对待资源,产生由资源导致的人与人关系紧张,甚至产生资源大战。
老子“道”的思想就要求人们应该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不凌驾于自然之上。
(二)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
老子十分强调“道”的自然性与无为性,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以为天地人当效法“道”的自然性。
可见,在道家哲学中,“道”既是世界的本原和万物存在的根据,也是天地万物之本性和君王治国安邦之根本方略,也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据和社会发展的终极境界。
“自然”则是对“道”存在状态与本性的客观描述,意指万事万物非人为的、不受外力干涉的存在方式,即“自然而然”、“自主而然”。
传统的宗教信仰认为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道'法自然”的观念否定了超自然意志的支配,具有无神论的性质。
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也就是说“道”顺任自然,各物在不受干涉的自然状态下反倒有更好的发展。
庄子逍遥无为人生观的现实意义

庄子逍遥无为人生观的现实意义【摘要】提起庄子,我们马上会想到他的《逍遥游》,从而形成刻板印象,认为庄子所主张的逍遥无为的人生观完全体现的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
但如果再深入了解一下庄子及其思想的话,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值得今天我们借鉴的东西。
在庄子思想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他对以往传统的无情批判和对生死的淡然态度,以及由此展开的他对世间万物的普遍看法。
本文仅以此为线索,从庄子思想产生的背景入手,通过对他思想本质的把握来探究庄子人生观中所包含的积极因素以及他对现实人生的启发。
【关键词】庄子、无为、积极意义、生命一、庄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要了解庄子思想,必须先了解一下其产生的背景,只有从他思想产生的背景入手,才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庄子思想的正真内涵。
关于庄子的出生,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据大多数学者考证,庄子大概生活在战国中期。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节点,尤其在中国文化史上显得尤为重要。
当时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天下大乱,社会动荡不安,兼并与称霸战争不断,伴随着礼崩乐坏的动荡不安,社会阶级形态也发生了急剧变化。
学术文化的下移,井田制的崩溃,导致社会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即游士阶层。
由于这一阶层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各诸侯之间的争霸也需要一批谋士为其出谋划策,在这双向作用力的发挥下,游士阶层逐渐膨胀。
他们纷纷游走于各个诸侯国之间,为诸侯们推销他们的政治主张,于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
这是中国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钱穆先生曾在《中国文化史导论》就把中国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其中第一个时期就是先秦时代,“那时中国人把人生大群的共同理想和信念确定下来了,这是中国文化演进的大方针,即中国文化之终极目标所在”。
而这个“共同理想和信念”的建构,主要就是诸子百家,而道家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时间到了战国中期,社会政治经济进一步恶化,各种矛盾达到了极致,战争带给人的恐惧以及生死的无常都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厚的阴影。
庄子的人生哲学与现代启示讲述

六、人生困境形成的原因
3、文化的限制:学与思--师心成见,思维定势
《秋水》: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其未生 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骈拇》: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 以仁义易其性欤?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 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 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胠箧》: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 多。…圣人生而大盗起,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绝圣弃智,攘 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二、道家思想演变与庄学的历史地位
(一)道家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主要形成三大思 潮形态,作用于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
文子---稷下学派---黄老政治哲学 老子 列子---杨朱--- 庄子人生哲学 原始巫术---神仙思想---道教
(二)庄子学派(庄学)是道家文化的集大成者, 对古代中国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士人精神 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3、心理状态:无己、无功、无名--忘怀自我
《人间世》: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 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七、如何超越人生存在的困境
4、生活调适:心斋、坐忘、朝彻、见独--虚静恬淡
《人间世》: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 也。 《大宗师》:欲年长,必外天下,外物,外生。外生,而后能 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堕肢体黜聪明, 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山木》:忘是非,心之适。虚己以游世,游心于物之初。
《德充符》: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 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 规乎其始。 《齐物论》: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 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成功, 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 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 《至乐》: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 也亦外矣!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 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昏昏,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 亦远矣。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基底及现实意义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基底及现实意义庄子作为战国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我国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作为庄子思想核心内容的人生哲学,其理论基底一个是庄子对人生困境思考的现实基础,分别为死生困境的问题、命运困境的问题和情欲困境的问题;另一个是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即“道论”思想。
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对当下社会出现的问题和世人面临的生存困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标签:庄子;人生哲学;理论基底;现实意义庄子作为我国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思想理论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观庄子的思想体系,他的人生哲学思想无疑对当时社会出现的问题和世人面临的生存困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因此,作为庄子思想核心内容的人生哲学,指向着现世的生存困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故,将庄子人生哲学思想和现今社会面临的现实与人生困惑结合起来,是本论文的立论之基。
一、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理论基底1.对人生困境思考的现实基础庄子哲学思想指向的内容基本上都不在社会层面上,不关乎所谓的伦理、道德和政治等,而是关乎人的生存。
因为时代大环境下人们的生存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因此庄子人生哲学思想中体现出来的那种悲悯情怀就全部投射到了人现实中所面临的困境,希望使其能够超脱而获得一定的自由人生。
因此,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产生,无疑就是针对人的生存困境而发起的。
一是死生困境的问题。
庄子哲学思想中所形成的生死观,无疑是他所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不安的生死困境所引发的。
这样的社会现状,促使着庄子开始进行人生拷问,最终形成了庄子那超越生死困境的生死观。
即在认知世界里的生死等同看待,再到现实生活中的生不如死,之后再是人生层面中的不知生死,最终达到对生死困境的超越。
二是命运困境的问题。
对于人生命运的裹挟,庄子只能在“安命”的道路上引领着世人前行。
在他眼中,这种安命其实就是要自我主动地顺应世间大道,把命运所安排的一切都能坦然视之,不喜不悲。
谈庄子的人生处世哲学及其对当代社会的观照

谈庄子的人生处世哲学及其对当代社会的观照《庄子》的人生处世哲学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一是个体逍遥的心灵境界,一是对世俗政治、教化的批判,一是个体生命在世俗世界中的融合。
通过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庄子》,并能透过《庄子》来反观当下社会所出现的问题以及个体所面临的生命困境,然后依循、借鉴《庄子》中的人生智慧,在当下社会中走出合理的人生之路。
标签:庄子;人生;处世;生命;当代《庄子》的人生与处世哲学涵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心斋、坐忘等修养功夫来实现心灵世界的逍遥,从而与天地冥合为一;一是通过对仁义教化和腐朽政治的批判与抛弃,来说明“有为”对人生命的戕害;一是通过对现实生命、朋友交往、世俗生活的安时处顺、莫逆于心、不谴是非,来完成理想与现实的融合。
一、逍遥的心灵境界在庄子看来,人性应当是自然无为的,所谓“性者,生之质也”(《庚桑楚》)。
人先天所具有的即是人的本性,《马蹄》篇认为:“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但是人一旦进入到社会,和外物有所接触,就极易受到外物的影响,人的自然本性就会受到斫伤,“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困■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
此五者,皆生之害也”(《天地》),“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
与物相刃相靡,其行进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齐物论》)“五色”、“五声”、“五臭”、“五味”、“趣舍滑心”、“物相刃相靡”等都可使人“遁其天,离其性,灭其情,亡其神,以众为。
”(《则阳》)诚然,庄子对外物的否定过于绝对化,但庄子并不否定外物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齐物论》中,庄子肯定了万物的存在。
庄子的抛离外物是针对外物对人性、人心的影响而言的,庄子主张“物物而不物于物”(《山木》)。
庄子眼见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指出人之本性、人被物奴役的同时,告诉我们应当如何才能不陷入物的世界,使人性复归于朴,即回归本真的自然之性——这就是通过“心斋”与“坐忘的修养功夫,使心灵达到逍遥自在之至高境界。
老庄哲学现代意义

老庄哲学现代意义
老庄哲学是指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家学派中。
虽然这一哲学体系形成于古代中国,但其思想在现代依然有着深刻的现代意义。
以下是老庄哲学在现代的一些重要意义:
1.哲学观念的超越性:老庄哲学主张“道”,认为万物之本源是一个超越性的存在。
在现代,这种超越性的思想可以启发人们超越狭隘的局限,追求更高层次的智慧和人生意义。
2.生态思想:老庄哲学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顺应自然、守护自然。
在现代,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老庄哲学的生态思想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自由与无为:庄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不违其自然而行事。
在现代社会,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可以被解读为适应性、自由和宽容的哲学态度,对于缓解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4.辩证思维:老庄哲学中的“道法自然”、“物极必反”等思想都体现了辩证法的观念。
在现代,辩证思维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看待问题,不被事物表面现象所迷惑,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
5.心灵宁静:老庄哲学强调心灵的宁静与超然,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在现代社会,这对于缓解压力、追求心灵平和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6.反思功利主义:老庄哲学对功利主义和功利思维提出了质疑,主张追求无为而治、自然而然。
在现代社会,这对于反思功利主义价值观、倡导人文关怀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老庄哲学虽然产生于古代,但其深刻的思想观念仍然在现代社会
中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刻而超越时空的哲学思考。
老庄哲学的精华和意义

老庄哲学的精华和意义老庄哲学穷究天理,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主干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十几年前美国《纽约时报》把老子列为全世界古今十大思想家之首绝不是偶然的。
今日的老庄哲学,已受到西方的普遍推崇。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以为自然是人、地、天、道的规范。
《道德经》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
是以弗去。
”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以为“无”是宇宙里的最高境界。
因此他主张无为、无欲、无私、无我。
主张处弱居下,主张返朴归真,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归根复命,回到人类原来的根源和本性。
一个人如能无私无我,则必能为而不争、功成而不有。
一个人如能为而不争,则“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一个人如能功成而不有,不把创造的成果据为已有,则社会必无纷争。
庄子师承老子思想而加以发扬光大。
他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
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强调“无”是万物之本源,是道之所由起。
又说:“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与老子所说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几乎相同。
庄子生于一个强凌弱、众暴寡、功利主义盛行的年代,但他对于人世事物有一套洒脱的看法。
他主张人要从无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去体验生命,存其真我,不为形役,才能不受世俗羁縻。
逍遥在海阔天空的自由境界,才能“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终者为友。
”一、有无之别《道德经·第十一章》说:“三十辐,共一毂。
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车轮中的直木叫辐,古时定为三十根,取法一个月有三十天。
车轮中心穿轴安插车辐的部分叫毂。
毂是空的,才能安放车辐,车轮才能滚动,有车毂的中空,方有车的作用。
埏是合。
埴是粘土,揉合粘土,做成器皿,因为器皿中空,才能盛物,有器皿的中空,才有器皿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
现实意义
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12中本6班林天黎 11号
一、道家思想起源的特性
道家哲人老子不仅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哲学家,而且,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人也是中国古代最早对社会文明演进进行系统性反思、批判的思想家。
“批判性反思”的理论品格是道家哲学所具有的“思想起源的特性”集中体现。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首次把“道”作为哲学范畴而给予系统化的论证,从而建立起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老子的“道”的思想对现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道家学的现实意义
(一)按照自然规律行事
“天之道,利而不害;从之道,为而不争。
”(第八十一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第七十三章)提出人类应按照道的规律来行动,反对妄为。
人的行为应该合乎天道,这些思想对现今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需要顺应自然之道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具体表现在人与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无节制与不合理的对待资源,产生由资源导致的人与人关系紧张,甚至产生资源大战。
老子“道”的思想就要求人们应该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不凌驾于自然之上。
(二)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
老子十分强调“道”的自然性与无为性,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以为天地人当效法“道”的自然性。
可见,在道家哲学中,“道”既是世界的本原和万物存在的根据,也是天地万物之本性和君王治国安邦之根本方略,也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据和社会发展的终极境界。
“自然”则是对“道”存在状态与本性的客观描述,意指万事万物非人为的、不受外力干涉的存在方式,即“自然而然”、“自主而然”。
传统的宗教信仰认为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道’法自然”的观念否定了超自然意志的支配,具有无神论的性质。
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第三十七章),也就是说“道”顺任自然,各物在不受干涉的自然状态下反倒有更好的发展。
因此,“道法自然”最一般的涵义,用今天的哲学语言来解读,就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要遵循万事万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和主体自身本然的发展趋势。
显然,“道法自然”是道家哲人为万事万物,包括人类社会在内,所预设的根本价值原则,它深刻地反映了道家哲学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的思想主旨。
(三)正确处理“身”与“心”的关系。
老子认为,人的祸患多源于自身永不知足的贪婪本性,因此,圣人不仅要有优秀的道德修养、完美的人格魅力,还要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
“知足”是对于“已经得到满足后”的精神反刍:“知止”却是“获取过程中”的主动放弃。
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
知足常乐,能忍恒安;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知足知止”是道家用来调节、处理“身”与“心”(欲)关系的思想主张,也是非常可贵而独特的价值取向。
《老子·四十四章》指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兵?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名声和身体哪个更值得珍惜?身体和财富哪个更贵重?得到名利和丧失身体哪个更有害?过分地爱惜名声必定造成很大的精力耗费,过分地贮藏财货必定导致惨重的损失。
因此,知道满意知足就不会遭到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导致危险。
这样,就可以长长久久。
可见,“知足知止”思想的可贵和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用辩证的智慧教导人们如何对待成功,如何把握名利财富,如何正确处理“身”与“心”的关系。
(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
在道家哲人庄子看来,社会上出现的人为物役,包括“以物易性”、“以身殉利”“去性从心”等等社会乱象,关键是没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财货、名利”等有形或无形之“物”的关系。
人生有三大需要,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这正是成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赖以繁衍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为此人类产生许多欲望,比如食欲、物欲、占有欲,并由此派生出诸如金钱、名
利、地位、权力、美色,等等。
而且当某种欲望实现了,又会产生新欲望,所谓“欲壑难填”,欲望是无止境的。
在《庄子·在宥》篇中指出:“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
”这里,庄子以治国作喻,认为能够支配万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的统治者,就能统治天下。
人、物之辨在区分人与物的同时,明确地拒斥了人的物化,它的内在意蕴在于肯定人自身的存在价值。
可见,庄子“物而不物”的思想强调的是“人”对“物”的主导性和主体性,身虽处于“物”中,却不为“物”役,以此启示人们在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时,不能本末倒置,不应把功名、利禄等外在之“物”,当做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的载体。
唯此,才能真正做到“人”与“物”的和谐,也才能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
(五)反对世俗之“伪”,守护人“真”性
在《庄子·渔父》中有这样一句话“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于天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庄子认为,法天,就是法自然,自然是真实的存在,它从不说谎,人要法天,就是要真诚地坦露自身的真性情,真性情的敞开就具有感人的力量,反之则不然,不真不诚则不能动人。
庄子在这里所强调的,是关乎人的内在情感与外在表现形式的统一问题。
内心情感激越,既使表面平静,人们也能感受得到;相反,内心毫无波澜,愈是假装,愈是让人反感。
“法天贵真”是道家哲人用来揭示生命与生存内涵的思想主张。
在一个人性被世俗的情欲、名利、财货所牵引,以致于物欲横流、虚伪丛生的社会里,如何安顿生命和生存,是道家哲人思考与关注的重心。
现代人往往不敢以真面目示人,他们严严实实地把自己包裹起来,行事完全背离了自已的真性情,所谓“法自然”在如今的时代成了奢望。
可见,道家关于生命和生存要“法天贵真”,内在地具有反对世俗之“伪”,守护人“真”性的价值诉求。
三、结语
老子的“道”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的开端,影响着后来的中国哲学的发展,其“道”的思想又为现代人们提供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在中国哲学史上别开生
面,只有批判的继承,“道”学价值可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启发,真正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