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45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18张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18张PPT)

彩陶鱼纹盆
半坡遗址碳化谷物
01 02
原始人定居生活 03 04 磨制石刀
简要说明
根据所学分析新石器 时代有哪些特征?
出现陶器
从事原始农业, 开始定居生活 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
10
归纳总结:
1、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由于生产力十 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2、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父权制取代母 权制,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的萌芽开始出现,氏族间的 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二、从部落到国家
关于三皇五帝说法不一,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三皇
颛顼
帝尧
黄帝
帝喾
帝舜
13
三、商和西周
1、夏朝的建立——早期国家的产生
1
商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汤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
都于亳。
2
盘庚迁殷
商朝前期,屡次迁都,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从此稳定
中华五千年文明得到国际公认
5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使用的打制 石器(砍砸器、刮 削器等)
原始人的渔猎 采集生活场景
山顶洞人的生活 场景(使用火)
6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万年前)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基本可以分为中原、海 岱(齐鲁)、燕辽、江 浙(吴越)、江汉 (楚)、甘青、雁北、 华南、岭南、巴蜀10个 区域。后四个区域相对 次要,因三星堆—宝墩 文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才选录巴蜀区。
下来,商朝又称殷朝。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45张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45张PPT)
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西
周 分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阅读下列材料: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及特点有哪些?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襃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 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 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探究:结合夏商周时早期国家的表现,概括早期
国家的特点
●政治: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同构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经济:
井田制,土地国有集体耕作 青铜铸造发达
思想:
礼乐制度 甲骨文 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 早期民本思想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奴隶制社会
文明
课产堂生 小结
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的说法。
客观条件限制:记载内容无可靠的史料佐证
主观条件限制:史书记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因人物立场、能 力水平而产生不同
二里头遗址宫殿复原
二里头遗址“中国之最”: 最早的宫城 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 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
根据《左传》、《孟子》等记 载,夏出现了王权、刑罚、贡 赋、官吏、军队等国家要素。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特点:以同姓贵族为主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商:内外服 方国联盟
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分封的目的:巩固周室统治
《竹书纪年》载:“周成王六年,大搜于岐阳。”诸侯们按照序列班次 入席歃血为盟,共同拥护周成王为天子。

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说课稿

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说课稿
4.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会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方式,让学生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变化。
5.最后,我会介绍夏商周时期的代表性文化成就,如甲骨文、青铜器、礼乐制度等,并引导学生探讨这些文化成就对后世的影响。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三)互动方式
1.师生互动:在讲授过程中,我会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以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
2.生生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探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以上互动方式,我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
课后评估教学效果,我将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来评估。
2.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访谈了解。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反思和改进措施:
1.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吸引力。
2.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更多个性化指导。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1.历史图片:展示史前文化遗址、甲骨文、青铜器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2.视频资料:播放与夏商周时期相关的历史纪录片片段,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3.互动软件:利用互动软件设计问答环节,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丰富教学形式,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2.教学难点:对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发展过程的理解,尤其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方面的内在联系。此外,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针对这些难点,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法、情境创设等,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第1课 中华民族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共37张PPT)

第1课 中华民族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共37张PPT)
红山文化:距今5000年前, 辽河上游,出土精美玉器
从遗址的分布来看,地域不限于中
原,而是北至今长城地带,南至长江以
南的水乡,东至黄海之滨,西至秦晋黄
龙山文化:距今5000年前, 黄河流域,蛋壳陶器
土高原。大约在距今四五年前,中华大 大今汶70地0口0文文年化至明:50之0距0 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 年起,黄。河…下游…其中,地处黄河中游的中原地
2.考古学证明,距今约5000年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时期,万邦林立,有些
D 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种礼器。这反映了(
) A.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 B.祭祀之礼源于龙山文化时 C.古代中国天文学非常发达 D.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趋势
解析:材料仅仅言及黄河中下游地区,不足以证明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排除A项。祭祀 之礼源于龙山文化时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项。出现了天文建筑,但无法证明当时天文 学十分发达,更何况当时处于较低生产力水平,排除C项。距今5000年的龙山文化处于原始父 系氏族社会晚期,众多考古发现并证明,这一时期已出现了权贵阶层和明显的阶级分化,材料 中所示的宫殿、天文等建筑和礼器等表明,龙山文化时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反映了当时 我国社会的发展已从部落逐步发展到国家的趋势,故选D项。故选:D。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 神秘色彩浓厚;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 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内外服制以中央力量的强弱为转移
一、商朝的建立
3.甲骨文、青铜器
龟甲兽骨——甲骨文
“后母戊”青铜方鼎
妇好鸮尊
兽型觥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使《史记·殷本纪》成为信史,而《史记·殷本纪》 在帝王、世次、称号上的一些错误,也因此而得到纠正。

人教版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共18张PPT)

石 器
父系 氏族
大汶口人 距今约4000--5000年前 ……
时 代
1.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2.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3.诽谤,同时造了无数的罪业,这是嫉妒;自己欢喜4.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5.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 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6.我们只要每天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还活着,就该庆幸自己多么的幸运7.赞叹,同时积累了同样的功德利益,这是随喜。怎么做,完全在于自己。8.盲目的上进,就像在死胡同里打转。 你浪费的人生,原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彩。9.其他烦心的事,想开点,看开点,再苦再难的日子,熬着熬着也就挨过来了。10.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11.懦弱的人只会裹 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12.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13.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带着青春的印 记,我们这代人,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老去。晚安!14.努力不是为了做给谁看,无论什么结果都能问心无愧;努力是因为你可以不接受命运的框定,靠自己来场漂亮的反击。15.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世界人口时钟” 显示,全世界每秒钟有1.8人死亡,一小时就是6,360人,一天就有152,640人死亡。16.当你觉得老天对你不公的时候,别急着红眼,别急着抱怨,因为这样只会削弱你的意志,消磨你的斗志,最后让你变得平庸,一事无成。 17.昨天,再值得留恋,也不会为你的留恋停留;明天,再艰辛,也不会因为你的脆弱而怜悯;优雅之人心如止水,波谰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优雅从容的人,只有先稳下来,静下心,学会宽容,仁爱,温和。 18.无论你正经历着什么,过得是否开心,世界不会因为你的疲惫,而停下它的脚步。那些你不能释怀的人与事,总有一天会在你念念不忘之中遗忘。无论黑夜多么漫长不堪,黎明始终会如期而至。睡一觉,愿美梦治愈你的 难过。晚安!19.凡事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人生,错过太多,我们都在重复,所以,我们不必为自己错过的悲哀,而应该为自己拥有的而喜悦。错过了漂亮,你还拥有健康;错过了健康,你还拥有智慧;错过了智慧,你还 拥有善良;错过了财富,你还拥有安逸;错过了安逸,你还拥有自由20.人生,总有乌云密布的低沉的时刻,但也会有蓦然抬头,拨云见日的一天。而最重要的是在低潮时要忍耐得住,不要放弃对光明的追求,永远不要以为走

新2024秋季高中历史必修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新2024秋季高中历史必修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历史必修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定位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成的历史时期,认识其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位置。

2.史料实证:通过研读古代遗址、文物、文献等史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基于证据的历史认识。

3.历史解释:分析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早期国家形成的标志及其特征,理解这些因素对中华文明后续发展的影响。

4.家国情怀: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及其表现。

•早期国家形成的标志(如夏朝的建立)及其特征。

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并阐述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及其与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关系。

•如何分析早期国家形成的历史条件、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材料。

•古代遗址、文物图片及视频资料(如二里头遗址、甲骨文等)。

•相关历史文献摘录(如《史记》中关于夏朝的记载)。

•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动画演示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讨论法:教师系统讲授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深化理解。

•史料分析法:运用史料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地图教学法:利用地图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地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

•情境模拟法:通过模拟古代生活场景或决策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远古先民生活的故事,如“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引出远古人类的生活状态和中华文明的萌芽。

•设问引导: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中华文明是如何起源的吗?早期国家是如何形成的呢?”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1.中华文明的起源•多元性阐述:介绍不同地区的文化遗址(如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展示其独特的陶器、玉器、建筑等,说明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

•环境因素分析:结合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影响(如河流、气候、资源等)。

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共36张PPT)

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共36张PPT)
——中国考古学家李济(1955年)
世界著名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说,良渚把中 国国家社会的起源推到了跟埃及、美索不达米 亚和印度文明同样的程度。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址分布图
依据两则图片并结合所学,分析归纳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中华民族共同体 ①多元一体;②源远流长;星罗棋布,多姿多 彩;本土化;中原影响各地,各地也影响中原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 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导入新课
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 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有关人类起源,无论 西方的上帝造人,还 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 人,都是神话传说。 那么,人类到底是怎 样诞生的呢?谁是祖 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 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 问题去学习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 早期国家》。
•二、发展:早期国家 •1.背景
1)生产发展--贫富分化、---私有制、阶级分化、不断争夺
2)从部落到国家: ①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 ②考古证明的“万邦”时代;
•2.概况 (夏、商和西周) •3.特征
疆 人பைடு நூலகம்
卫 地
观察图片,感受何为“國(国)”?


西周
任务:解读课本P5-P7全部文字,自主归纳概括出以下内容。 要求:逐个朝代解析;用铅笔在相应位置写提示词(如政治),圈关键词 时间:夏朝部分1分钟,商朝部分2分钟,西周部分3分钟(共6分钟)
互 为 表 里
依据课本P6最后一段内容,分别说出这两则图代表的制度名称、 特点、作用?
:宗法制 分封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
北方: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南方: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仰韶文化(以半坡遗址为例) 时间:距今约7000—5000年 地点:今陕西省境内(黄河中上游地区) 生产活动:渔猎、采集、农业、畜牧 社会组织:母系氏族社会 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主要建半地穴式房屋;普遍 地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彩绘陶器等。培育出了粟。
● 初期的“刀耕火种”以妇女为主,因而成年女子就将婚盟氏族的丈夫“娶”来参 加自己的公社···后来,发展出了较高级的耜耕或者犁耕,农业劳动又转变为 以男子为主,因而“女娶男”又改变为“男娶女”, 即由女方居住的家庭形式改变 为男方居住的家庭形式,形成父系大家庭。 —《中国大通史·史前卷》 母系氏族公社转向父系氏族公社的原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34张PPT)
导入新课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34张PPT)
他们生活在什么年 代? 这一时期的人类是 如何生活的? 经历了怎么样的演 变过程? 社会组织形式是怎 样的?
石磨盘、石磨棒 骨锥、骨针
骨镞、骨镖
石斧、石凿
原始群落
母系氏族
渔猎、采集
渔猎、农业、畜牧业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20万年
距今约7000—5000年
父系氏族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
距今约5000年
旧石器(打制石器)
元谋人
北京人
新石器(打磨结合制作石器)
辽 河 上游:红山文化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 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
彩陶
半地穴式建筑
●河姆渡文化 时间:距今约7000年 地点:今浙江境内(长江下游地区) 生产活动:渔猎、采集、农业、畜牧 社会组织:母系氏族社会 干栏式的房子,定居生活,挖掘水井。制造陶器。还制作 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养蚕缫丝。种植水稻。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➊教学目标一、通过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和早期国家的讲述,从时空角度,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从部落到国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二、认识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三、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学生能分析中华文明的特点,了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时代特征,能掌握原始社会的三个阶段和私有制、阶级分化的出现四、通过各种文献资料的记载,学生能够整体上认识到夏商周的演变过程,了解各朝代的基本情况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石器时代的时代特征;夏商周的演变;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以及社会发展教学难点: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➌教学过程设计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1)时间:距今250万—距今1万年(2)生活方式:采集渔猎、寄居洞穴、群居生活、使用火种(3)组织方式: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4)代表人种: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2、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1)时间:距今1万年—距今5000年(2)生活方式:原始农业、使用陶器、饲养家畜、养殖缫丝、佩戴玉器、注重祭祀(3)组织方式: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社会(阶级分化、私有制、万邦时代/部落和部落联盟)(4)代表文化①前中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②晚期: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3、三皇五帝(仅作了解)(1)三皇(神话时代):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2)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禅让制)二、早期国家·夏商西周1、夏朝(实质上仍为部落联盟)(1)时间/建立者:BC2070—BC1600年/禹(禹传位其子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禅让制→世袭制、传贤→传子、公天下→家天下、公有制→私有制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根源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3)中国历史进入奴隶社会,夏王是最高统治者,并在中央设有专职官员(4)中国进入青铜时代,但没有留下文字2、商朝(实质为方国联盟)(1)时间/建立者:BC1600—BC1046年/成汤(鸣条之战击败夏桀)(2)祭祀占卜:甲骨文(已知中国最早的一种成熟文字)(3)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使王权具有神秘色彩)(4)以血缘为纽带维护政治统治(传位方式主要为兄终弟即)(5)中央设立伊、相、卿士(辅佐君主,掌管政务)(6)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7)青铜铸造工艺成熟,青铜器更多成为权力象征3、西周(实质为家国一体的封建王国)(1)时间/建立者:BC1046—BC771年/周武王姬发(牧野之战击败商纣王)(2)分封制①对象:王族子弟(晋、鲁、燕)、功臣(齐)、前朝贵族(宋)②义务:朝见述职、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服从周天子命令)③权利:设置官员、组建军队、征派赋税、爵位世袭、再分封(诸侯→卿大夫→士)④特点:姬姓居多、拱卫周室、层层分封、等级森严⑤影响:前期有利于维护统治,开发边疆;后期诸侯势力增强,分封制逐渐瓦解(3)宗法制·血缘①目的:解决贵族内部的权力、财产继承分配矛盾②内容: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关系;祭祀崇拜祖先③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团结;对后世影响深远注:宗法制度虽在春秋战国逐渐瓦解,但宗法观念影响后世(亲亲尊尊、男尊女卑、忠孝观念)补充知识:·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权力分配的原则;宗法制是维护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以宗法制为核心)(4)礼乐制:要求贵族通过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差别来表现贵贱长幼之间的等级关系(5)井田制(商、西周时期土地制度):奴隶主土地国有制;集体劳作、公私并存(6)工商食官·官营(仅作了解)(7)西周灭亡①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与共和行政②公元前711年,犬戎趁西周王室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③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4、补充知识·早期国家的共同政治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政治统治(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3)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➍板书设计一、中华文明的起源: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三皇五帝二、早期国家·夏商西周:世袭制、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➎课后反思一、还是没有更好的突出重点,存在面面俱到问题;导致本节课整体上时间还是相对紧张二、在调动学生和引导学生方面还有所欠缺,形式过于单一,没有进一步深入发掘三、文献史料一方面数量较少,另一方面质量较低。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45张】(共45张PPT)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45张】(共45张PPT)
47.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48.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49. 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50.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 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 51.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52.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才 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53.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舟都需要自己掌舵,自己掌控。懂得,是跌倒了依然会选择站起,失败了依然会选择重来,受伤了依然会选择坚强;懂得,是在黑暗中依然不迷失方向,在生死关头依然不乱了方寸,在灾难包围 中依然会微笑前行。54.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55.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 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因为,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56.人生路上常有风雨,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再难的路,只要不放弃,一直走下去,总会走到终点;再重的担子,笑着 是挑,哭着也是挑,又何必让自己难堪;再不顺的生活,撑一撑,也就过去了,笑容,最终会出现在脸上。57.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58.只有对过去既往不咎,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只有能 够看轻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59.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的向前。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 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真正想做成一件事,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热情,而是看你能多久坚持。60.永远不要沉溺在安逸里得过且过,能给你遮风挡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的撑起一 片天。61.人生中谁都有梦想,但要立足现实,在拼搏中靠近,在忍耐中坚持,别把它挂在嘴边,常立志者无志。62.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几件事,所以想做的事就赶紧去做,并且尽量把它做到最好,这样才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和悔恨。 淡看人生苦痛,淡薄名利,心态积极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不用刻意掩饰自己,不用势利逢迎他人,只是做一个简单真实的自己。63.你所做的事情,也许暂时看不到成果,但不要灰心或焦虑,你不是没有成长,而 是在扎 64.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只要做好两件事就够了:一个是专业、一个是人品。专业决定了你的存在,人品决定了你的人脉;剩下的就是坚持。65.给自己的三句话:一、年轻,什么都还来得及;二、不要纠缠于小事;三、你现在遇到的 事都是小事。66.生活只有两种选择:重新出发,做自己生命的主角;抑或停留在原地,做别人的配角。67.决定你的人生高度的,不是你的才能,而是你的人生态度!限制你的,从来就不是什么年龄,而是你的心态!68.水再浑浊,只要长久 沉淀,依然会分外清澄;人再愚钝,只要足够努力,一样能改写命运!69.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的懒惰;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在于坚持;坚持一下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你全力以赴了,才有资格说自己运气不好;感觉累,也许是因 为你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只有尽全力,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70.有理想,有目标,攒足力量向前冲;有勇气,有信心,艰苦奋斗不放松;有恒心,有毅力,百折不挠不认输;加把劲,提提神,前途光明见曙光。7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 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72.人生从来没有固定的路线,决定你能够走多远的,并不是年龄,而是你的努力程度。无论到了什 么时候,只要你还有心情对着糟糕的生活挥拳宣战,都不算太晚。迟做,总比不做好!73.任何打击都不应该成为你堕落的借口,你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你可以改变自己,选择一条正确的路,坚定的走下去。74.也许你一生中走错了不少路, 看错不少人 ,承受了许多的叛逆,落魄得狼狈不胜, 但都无所谓,只要还活着,就总有盼望,余生很长, 何必慌张 75.这世界上,没有能回去的感情。就算真的回去了,你也会发现,一切已经面目全非回去的,只是存于心底的记忆。是的, 回不去了,所以,我们只能一直往前。76.鸡汤再有理,终究是别人的总结。故事再励志,也只是别人的经历,只有你自己才能改变自己。77.理想艰险,遇到再大的困难,想着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也不会选择放弃。即使在阴霾的云沙下,也 会想到苍天苏醒的风和日丽。即使在封闭的角落中也会让心灵驰骋在广阔的草原上。78.只要勇于去博,英勇去闯,就可闯出一片属于自己天地,以实现人生出色。不管结局能否完美,至少你享受拼搏的过程,就是人生的成功,就是胜者。79. 一个人想要优秀,你必须接受挑战!一个人想要尽快优秀,就要寻找挑战!80.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的懒惰;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在于坚持;坚持一下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你全力以赴了,才有资格说自己运气不好;感觉累,也许 是因为你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只有尽全力,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81.每个人都有一行热泪,苦也要面对,因为坚强;每个人都有无言的伤,痛也要承受,因为成长。82.每一份坚持都是成功的累积!只要相信自己,总会遇到惊喜;每一种 生活都有各自的轨迹!记得肯定自己,不要轻言放弃;每一个清晨都是希望的开始,记得鼓励自己!83.我没有靠山,自己就是山!我没有天下,自己打天下!我没有资本,自己赚资本!这世界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我弱了,所有困难就强了。 我强了,所有阻碍就弱了!活着就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生活,你给我压力,我还你奇迹!.你要记得,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没人像你,你也不需要去代替谁。在你的人生舞台上,你是自己的主角,不需要去做谁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不同
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
时代。
打制
磨制
(一)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前)
代表: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
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人
距今约3万年山顶洞人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
“母系氏族”
生产方式:渔猎、采集
生活方式:群居、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已经学会用 火
(二)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万年~距今5000年前)
仰韶文化
陕西西安临潼 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 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龙山文化陶器以砂质黑陶和泥质黑灰 陶数量最多,陶器的制法虽然还在使用手制,但快轮拉坯的使用已 很普遍,因此器物形体较为规整,胎体明显变薄。
公共权力的表现:强制机关出现 (政府、军队、监狱等) 阶级分化的表现:社会分层(墓葬 规模与居住规格等差异)
陶寺遗址
“国家形成的标志应修正为:一是
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全社会之 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王震中《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
王权的物化形式:都城
标准:
✓ 宫殿宗庙(必要条件)
✓ 大型城垣 ✓ 王陵王墓 ✓ 手工业作坊
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泥河湾一带出土了众多的打制石 器和古动物化石,却没有发现一件百万年以上的古人类化 石,我们的祖先在哪里呢?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
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
早期国家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考古发现,人类最早制造的工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教学课件)(共42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教学课件)(共42张PPT)
思考:谈谈你对神话传说的历史价值有何看法?
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历史事实。
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邦国林立,已具有早期国家雏形(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较明显),进入万邦时代
贫富分化的产生
城的出现
金属器具的使用
【典例研析】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五千多年前中国史前稻作文化的伟大成就,也是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下列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属于夏文化的遗存②已有私有制产生的实证③出土了精美的玉器④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河姆渡文化
仰韶文化
①以磨方法制作石器②使用陶器③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④建村定居
黄河流域
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2.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7000-5000年
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期
母系氏族社会
姜寨遗址内有五组房屋,系五个大家族。大房中是族内举行集会议事的公共房子,中型房子供族长使用,小房子是各家庭使用。姜寨遗址有氏族公共墓地,各个墓葬随葬品不多,差别不大。
①王位世袭制。(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基本具备。③聚族而居,部族内直接统治,以外间接统治。
王位继承:
中央机构:
地方管理:
(3)经济文化:
经济发展: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43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43张ppt)

黄河流域: 红山文化
头遗 骨文;
共和行政;
仰韶文化、 (辽河上

青铜器
犬戎破京
大汶口文化;游);
长江流域: 良渚文化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使 用火(元谋人、 北京人)
从生产方 从生产 式划分 关系划分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陶器、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生活逐渐稳定(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
父系氏族社会:男性社会地位高于女性, 婚姻关系由"从妻居"变为"从夫居",子女 成为父系氏族的成员和父亲财产的继承者。 贫富现象出现,私有财产萌芽。父系氏族 社会后期,氏族社会走向瓦解,阶级社会 开始出现。
探究: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的 墓葬有哪些区别?反映什么现象? 区别:墓葬随葬品的多少 现象:新石器时代晚期,私有制产 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中国即将 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良渚墓葬中有大量随葬品,其中玉器占90%以上,象征财富的玉器和象征
神权、军权的玉琮、玉钺,为研究阶级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余杭县反山氏族墓地是良渚文化中期的遗存,时代在公元前3000年,墓
葬中各种玉器占全部随葬品总数的90%以上,11座墓中计出土3200余件,其
上古穴居而野处——《周易》
采集渔猎
单位面积 内果兽数 量有限, 人口分布 不能密集。
采集渔猎 受时节影 响大,食 物供给不 稳定。
人口有限
旧石器之光
2.新石器时代
(1)概念:新石器时代是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早期: 时间 距今约1万年前 生产生活 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遗存 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3)中期: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41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41张ppt)
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 体的发展基础
壹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一)按生产力水平分期(石器制作技地点
特征
仰韶文化
早期
(距今约7000至 大汶口文化
新 石
5000年前) 河姆渡文化(浙)


龙山文化(鲁)

晚期
红山文化(辽)
(距今约5000年)
良渚文化(浙)

图中神话人物是谁?你知道与他们相

关的神话故事吗?


女娲造人是远古时期最为经典的神话

之一,女娲创造了人类。伏羲也是古
代神话传说中人类始祖之一。在西方
也有上帝造人的神话。
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
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
怎样生活的?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从部落到国家 商和西周
贰 从部落到国家
(二)早期国家形成 1.夏朝的建立
思考一:阅读p5学思之窗,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 说法?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并非风平浪静,而可能存在斗争,甚至激烈斗 争的可能性更大。
思考二: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能否印证夏朝的存在?
1.夏朝历史没有明确的纪年 2.碳14测年法只能测定夏文化文物的大致年代,误差可达一二百 年。 3.后世史书中关于夏王朝的记载过于简略,后人可以多种理解。 4.迄今还没有发现夏朝的文字资料。
黄河中游 黄河下游 长江下游 黄河流域 北方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彩绘陶器、粟作农业
养蚕缫丝、稻作农业 蛋壳黑陶 精美玉器
壹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二)按生产关系阶段特征分期(社会组织)
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18张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18张PPT)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从部落到国家 早期国家的产生
三、商和西周
早期国家的特征
中华文明何时起源?
谈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就不能回避一个问题——中华五千年文明究竟
只是个传说,还是真实的历史?中国古代史籍把黄帝和炎帝时期作为中
二、从部落到国家
关于三皇五帝说法不一,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三皇
颛顼
帝尧
黄帝
帝喾
帝舜
13
三、商和西周
1、夏朝的建立——早期国家的产生
1
商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汤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
都于亳。
2
盘庚迁殷
商朝前期,屡次迁都,公元前14世物
01 02
原始人定居生活 03 04 磨制石刀
简要说明
根据所学分析新石器 时代有哪些特征?
出现陶器
从事原始农业, 开始定居生活 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
10
归纳总结:
1、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由于生产力十 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2、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父权制取代母 权制,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的萌芽开始出现,氏族间的 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考古实证中华文明有5000年 教科书将改写》 载《北京日报》2018年5月29日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生产关系
原始 人群
母系氏 族公社
父系氏 族公社
生产力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打磨结合制作石器)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42张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42张PPT)

良渚文化玉钺
良渚文化玉琮
玉器在当时的良渚社会是高等级身份的体现物, 如象征神权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权的玉钺都只 出土于大型墓葬中,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专业化 的为贵族阶层服务的高端手工业。
良渚王城由宫殿区(39公顷)、内城(含宫殿区约280公顷)、外城(约351公顷)呈向心式三重布局 组成,内城由墙体围合,设8座水城门、1座陆城门,内城和外城的布局跟中国中原地区城市建造一脉 相承,由此推测良渚文明跟中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新石器时代早期 (距今约1万年)
江西仙人洞
新石器时代中期
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
(距今7000-5000年前)
河姆渡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
龙山文化、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新石器时代
生活状态
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生活逐渐稳定;村落定居
典型代表
红山文化 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打制石器、狩猎、采集
磨制石器 农业、畜牧业、制陶、纺织业 (社会分工) 私有制、阶级分化
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文化认同 从部落到国家
国家的发展
思考题
原始社会时期从满天星斗的文化分布逐步走向中原中心,在国家形 成后,统治者是如何加强统治,做到文化认同,形成多元一体格局?
二、探中华文明的形成——青铜时代(夏商周) (一)夏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 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 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井田制(土地公有,集体劳作)
材料一:“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尚书·蔡仲之命》
材料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
新石器 时代早期
新石器 时代晚期
黄河流域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长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辽河流域 红山文化
谷物 手工业
粟(小米)
水稻
彩绘陶器 蛋壳黑陶
养蚕缫丝技术 精美玉器
精美玉器
社会形态
母系 氏族社会
父系 氏族社会
社会特征
共同劳动 成果共享
贫富分化 私有制 阶级分化
新知讲解
姜寨遗址复原模型
国家机构: 商商王朝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地方管理: 内外服制
材料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材料二“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尔尚辅余一人,
致天之罚。”
——《尚书·盘庚》
材料三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
上述史料反映商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姜寨遗址 地点:陕西临潼 生产:新石器、原始农耕 生活:聚族定居 社会:共同劳作平均分配,
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原址模拟呈现的良渚古城遗址反山 王陵12号墓。
良渚文化玉钺
良渚文化玉琮
玉器在当时的良渚社会是高等级身份的体现物, 如象征神权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权的玉钺都只 出土于大型墓葬中,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专业化 的为贵族阶层服务的高端手工业。
三 商和西周
1、商朝
商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商 部落首领汤推翻了夏 朝,建立商朝。 商都多次迁移,后定 于殷,也称殷朝。
1928年殷墟正式开始考古发掘, 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 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确 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
文字: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主要是商人刻写的 占卜记录,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思考:分封制比之内外服制度,有何进步性?
松散
严密
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未 尝有嫡庶之别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商朝有时是父死子继,有时是兄终弟及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 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 制……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二里头青铜爵
【找一找】“夏朝是我国第一个早期国家”的证据。
①有象征权力地位的宫殿建筑群
二里头遗址从第二期开始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和宫城。宫城方正规矩,有中 轴线规划。其中一号宫殿有面积近达一万平方米的夯②土墓底葬座等。级中分心化大严殿重前有广 庭,四周有回廊。整个宫殿建筑群壮观、庄严,具备了后世宫廷的规模特征, 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墓葬等级分化严重,高等级墓葬随葬品丰富,有铜 器、玉器、象牙器、骨器、漆器、陶器③等具…备…成夏体朝系已的经国具家备机了器国家的框架,如 国君、官吏、部门、赋税、刑法、军队的一套国家机器。夏④朝确时立期王,位“世天袭下制为 公”的大同社会转变为“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生产力 发展
剩余产品 的出现
贫富 分化
氏族 贵族
下层
期 贵 族

平民


阶级产生

二 从部落到国家
三皇五帝传说时代
关于三皇五帝说法不一,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三皇
颛顼
帝尧
万邦时代
禅让
黄帝
帝喾
帝舜
“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 “让”指“让出帝位”。禅让是指统治者把 首领之位让给别人,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 让于舜,推舜为帝。舜同样禅让给了治水有 功的禹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作用,说明这时期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故选C项;材料内容说明江西新干出青铜农具,
没有体现青铜农具最早出现的地区,无法得出青铜农具最早出土于江西新干的结论,排除A项; "
更无使用之痕迹"说明这时期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因此无法得出成套青铜农具是否有利
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 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
和文化遗存
46亿年前 地球诞生
2亿年前 爬行动物诞生
3000万年前 类人猿诞生
北京人
蓝田人
30万年前 早期智人诞生
金牛山人
马坝人
元谋人
5万年前 晚期智人诞生
山顶洞人
300万年前 直立人诞生
1万年前 现代人诞生
西周的兴亡 结合教材P6-7,梳理西周兴亡过程
武王伐纣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率众讨伐商朝,商朝灭 亡,周朝建立,定都于镐,史称西周。
国人暴动 公元前841年, 周厉王“道路以目”,召公周公 “共和行政”。
西周灭亡 公元前771年,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犬戎 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西周的制度 结合教材P6-7,概括西周主要的政治制度
神权色彩浓厚;神权与王权结合;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
问题探究1:内外服制的意义
内服 商王直接控制 王畿之地 外服 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畿外之地
内服(大邑商)
外服(四方)
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2、西周
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 武王伐商,双方在牧 野展开激战,商朝灭 亡,建立周朝,定都 镐京,史称西周。
【解析】据所学井田制的知识可知,其为土地国有制,据材料“井田制下”“按制度定期交换”
可知,私田并未突破井田制的范畴,村社成员只有使用权,所有权依然归国家,故选D项;既
然是在井田制的前提下实行的,那么私田也是不允许进行交易买卖的,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
及私田产品的归属问题,从材料“三年一换土易居”的规定中无法看出其收获是否全部上缴国
家,排除B项;小农经济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物,而井田制属国有制,排除C项。
当堂巩固
3. (2020·江苏高考·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

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
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当堂巩固
2. (2020·天津高考·1)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
地,
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ImNBaoge.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No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
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
Image
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
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解析】”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迹",”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
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 表明这时期江西出土的成套农具并非用于耕地,更多的是发挥礼器的
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 机构与职官。出现公共权力 地方管理:夏朝仍聚族而居,对夏部族生活的 地区直接统治,其他地区间接统治 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 夏文化的遗存 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二里头文化遗址
材料引导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的记载。《史记.夏本纪》写 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 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天下,是禹名 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商周在王位继承制上有何不同,其变化的原因是?
血缘维系的宗法制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
大宗
余子小宗
嫡长
大宗 余子小宗
嫡长
大宗 余子小宗 嫡长
与分封制的关系: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 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九鼎 七鼎 五鼎 三或一鼎
确定秩序、巩固统治
统一的文化心理认同
3、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
探究:结合夏商周时早期国家的表现,概括早期
国家的特点
●政治: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同构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经济:
井田制,土地国有集体耕作 青铜铸造发达
思想:
礼乐制度 甲骨文 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 早期民本思想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奴隶制社会
文明
课产堂生 小结
什么是文明?
在世界范围内,关于文明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具 体到社会发展史角度,就是指人类社会何时进入到国家 形态。
——摘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集萃》
国家是在一定社会发展基础上形成并出现的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 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 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北京人已学 会用火
满天星斗 ,沿河分布
原始人类遗址分 布的特点是什么?
我国已知远古人类的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 和长江流域,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 足,更适合人类生存。黄河、长江是中华 民族的母亲河。
新知讲解 新石器时代主要人类遗存
时间:距今约1万年 文化共同特征: 1、打磨结合方法制造石器 2、大量使用陶器 3、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修建村落等 分布特点: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西
周 分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阅读下列材料: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及特点有哪些?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襃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 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 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