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麻木症状相关疾病鉴别
上肢麻木症状相关疾病鉴别研究报告

引起上肢麻木的原因
• 4、上肢分散性地出现麻木。上肢不是同 时出现麻木,而是分散出现,这种情况 就是局部神经受到了刺激,如醉酒后的 中风、昏迷引起对头部神经刺激、老年 人拄拐棍对手神经的刺激、颈椎病引起 的上肢麻木。
• 5、上肢神经卡压:一是拇、食、中指的 麻木疼痛,常有夜间麻醒史,醒后活动 可好转。严重者可伴有手部肌肉萎缩, 影响手的精细动作,例如“腕管综合征 ”、 “肘管综合征”。
骨科相关疾病鉴别
• 末梢神经炎 系由多种原因(中毒、营养代谢障碍、 过敏反应等)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 害的总称,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 、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故亦称多 发性神经炎或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主要临床表现为以肢体远端为著的对称 性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且 常以下肢较重。 辅助检查:有时需作肌电图及神经传导 速度测定或神经、肌肉活检帮助诊断。 治疗以对症及病因治疗为主。
骨科相关疾病鉴别
• 突出部位 C6-7
• 受压部位 C7
• 感觉 中指
• 运动 肱三头肌 腕伸肌 指伸肌
• 反射 肱三头肌腱反射
• 疼痛放射途径 颈部-肩胛骨内侧缘 肩部-前胸壁 肩部-上臂外侧-前臂背侧
骨科相关疾病鉴别
• 突出部位 C7-T1
• 受压部位 C8
• 感觉 小指及无名指和前臂内侧皮 肤(前臂内侧皮神经)
• 根性疼痛 • 其范围与受累椎节的脊神经分布区域相
一致。 • 与根性痛相伴随的是该神经分布区的其
他感觉障碍,其中以麻木、过敏、感觉 减退等为多见。骨科相源自疾病鉴别• 突出部位 C4-5
• 受压部位 C5
• 感觉 上臂外侧(腋神经)
• 运动 三角肌
• 肱二头肌 • 反射
肱二头肌腱反射 • 疼痛放射途径
用于电子病历 骨科各疾病 鉴别诊断、医患沟通、手术记录、病程记录

用于电子病历骨科各疾病鉴别诊断、医患沟通、手术记录、病程记录鉴别诊断腰突症(他人)1、纤维组织炎:可在腰背部扪及痛性结节或条索感,有“扳机点”现象,引起的疼痛不按神经节段分布。
2、腰椎关节突关节综合征:多为中年女性发病,直腿抬高试验为(-)。
3、腰椎结核:可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下肢痛较腰痛出现迟,髂窝或腰三角处可扪及寒性脓肿,腰椎后突畸形。
4、腰椎肿瘤:疼痛不因休息缓解,持续性加重,并可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
5、椎管狭窄症:直腿抬高试验及Laseque 征(-),CT示腰椎间盘膨出,并有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
颈椎病1.肩周炎:一般有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无手指麻木。
颈椎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
2.颈椎病:有肢体疼痛、无力、麻木,磁共振可见颈椎退变、或椎间盘突出致颈髓受压。
3.颈椎结核:有颈椎椎体破坏,可伴有低热、盗汗、体重减轻,一般既往有结核病史。
4.恶性肿瘤颈椎椎体转移:有恶性肿瘤存在,可有消瘦,ECT可见阳性发现,术后病理可确诊。
无需鉴别诊断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结合X线检查,诊断明确,无需鉴别诊断与恶心肿瘤鉴别与恶性肿瘤相鉴别:恶性肿瘤有体重减轻,乏力等全身症状,考虑恶性的可能性不大,最终明确诊断需要依赖术后病理检查。
腰突症(自己)与腰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鉴别:腰肌劳损和棘上、棘间韧带损伤;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椎弓根峡部不连与脊椎滑脱症;腰椎结核或肿瘤。
无低热盗汗、体重减轻,考虑腰椎结核、腰椎肿瘤可能性较小。
入院检查腰椎动力位片可与脊椎滑脱症鉴别。
最主要通过腰椎MRI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不稳,腰突症与腰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鉴别:腰肌劳损和棘上、棘间韧带损伤;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椎弓根峡部不连与脊椎滑脱症;腰椎结核或肿瘤。
无低热盗汗、体重减轻,考虑腰椎结核、腰椎肿瘤可能性较小。
最主要通过腰椎MRI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强直性脊柱炎:查HLA-B27可排除。
风湿类疾病:查风湿、类风湿因子,血沉及CRP可排除。
肢麻木症状相关疾病鉴别

.
Page8 8
分型
脊髓型 后角型
一侧脊髓后角损害 产生单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
障碍(相应节断内痛温觉消失 而触觉保存)见于脊髓空洞 症
2020/7/11
.
Page9 9
分型
2020/7/11
.
Pag1e0 10
分型
脊髓型 前连合型
脊髓中央部损害 损及前联合产生双侧对称性 分离性感觉障碍见于脊髓空 洞症、髓内肿瘤早期
到突出髓核的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 • 2、坐骨神经痛:腹压增加时加剧,发病
L4/5>L5/S1>L3/4;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 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 • 3、马尾神经受压: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2020/7/11
.
Pag2e5 25
腰椎间盘突出症
• 体征 • 1、腰 椎 侧 突:姿势性代偿畸形; • 2、腰部活动受限:前屈最明显; • 3、棘突间有压痛:骶棘肌棘旁1cm压有坐骨神经放射
2020/7/11
.
Pag1e3 13
分型
脑干损害
延髓外侧病变产生交叉性感觉障碍 (同侧面部和对侧身体痛温觉消失) 如延髓背外侧综合症(Wallenberg syndrom) 见于小脑后下动脉闭塞
2020/7/11
.
Pag1e4 14
分型
一侧桥脑、中脑病变 对侧偏身及面部感觉障碍 (伴受损平面同颅神经下 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多 见于脑血管病变。
2020/7/11
.
Pag1e1 11
分型
脊髓型 传导束型
脊髓半切综合症 (Brown Sequard syndrom) 病变以下 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及深感觉丧失 对侧的痛、温觉丧失 见于 慢性脊髓压迫症、早期脊髓外伤
区别深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

THANKS
感谢观看
03
02
心理压力
由于疼痛和其他症状,患者可能 会感到焦虑和压力。
潜在的并发症
如肺栓塞,如果不及时治疗,可 能危及生命。
04
04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观察患者是否有下肢疼痛、 肿胀、皮肤温度升高、静脉 曲张等症状,以及这些症状 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触诊检查
医生可以通过触摸患者的下 肢,感受肌肉紧张程度、压 痛和肿胀等情况,以判断是 否存在下肢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和下肢静脉血栓之间存在关联,因为下肢静脉是深静脉的一部分。
区别在于,深静脉血栓可以发生在其他部位,而下肢静脉血栓仅发生在下肢。此 外,下肢静脉血栓通常更常见,且症状更明显。
02
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和症 状
形成原因
血液高凝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 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可能是 由于遗传因素、孕期或产褥期、 恶性肿瘤、长时间卧床等原因引
深静脉血栓通常发生在下肢,但也可能出现在上肢或其他部 位。
下肢静脉血栓的定义
下肢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简称LEDVT)是指发生在下肢的深静脉血 栓。
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两者之间的关联和区别
长期后遗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部分 患者可能会出现长时间的 后遗症,如慢性疼痛、肿 胀、皮肤色素沉着等。
03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和 症状
形成原因
长时间卧床或长时间久坐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血液在静脉中淤积 ,从而引发血栓。
手术或外伤
手术或外伤可能导致血液凝固,从而 形成血栓。
手脚麻木竟是6大疾病先兆

6手脚麻木是生活中比较常出现的症状,如站得太久或坐得太久,又或是长时间保持某一个姿势,都有可能导致手脚麻木。
因此,手脚麻木的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
但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有可能因为疾病出现麻木症状。
偶尔一次或能在短时间内消除,不是大问题,但如果麻木长时间无法缓解,就必须要提高警惕了!手脚麻木是哪些重大疾病的先兆?该如何有效地缓解手脚麻木?今天,就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找答案吧!单手麻木警惕颈椎病。
如果是一侧的手臂、手指麻木,那可能是颈椎病引起,通常是慢性、反复发作的麻木,同时伴有颈肩部的酸痛、僵硬等症状。
上肢和腿麻木当心腰椎病。
腰椎病引起的手脚麻木,它是由腰椎病变引起的上肢麻木和腿麻木,这种四肢分散麻木出现的情况是局部神经受到了刺激,如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椎间盘压迫神经可导致人体行动不便,甚至大小便失禁等。
手指麻木无力或是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指腕部外伤、骨折、脱位、扭伤或劳损等原因引起腕横韧带增厚,管内肌腱肿胀,瘀血机化使组织变性,或腕骨退变增生,使管腔内周径缩小,从而压迫正中神经,引起手指麻木无力为主的一种病症。
单侧肢体麻木可能是脑梗先兆。
如果手脚麻木出现在一侧肢体,而另一侧完全正常,那就要警惕是脑梗的先兆了。
脑梗引起的肢体麻木,通常都是急性的,同时还可能伴随言语障碍、半侧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所以这种情况一定要紧急就医。
对称性麻木应防糖尿病病变。
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常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
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异常。
麻痛不止小心肿瘤。
老年人出现长期慢性的手脚麻木,持续不能缓解,还要考虑可能由恶性肿瘤引起。
肿瘤晚期因远隔部位效应影响,会产生相应的神经症状,如手脚麻木、无力、走路不稳等。
因此,未查出常见原因者,一定要做全面检查,比如肝、胃、血液等,女性需要特别查看卵巢和乳腺。
以便尽早发现肿瘤,及时治疗。
周围神经病变鉴别诊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主要依靠感觉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和体征,常见类型是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四肢持续性疼痛,感觉症状通常子下肢远端开始,主要表现为远端疼痛,还可出现对称性麻木等感觉障碍,可由手套-袜套感觉减退或过敏。
诊断依靠:确切的糖尿病诊断依据;四肢持续性疼痛或感觉障碍;双侧或至少一侧拇指震动觉异常;双侧踝反射消失;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低。
患者糖尿病家族史,并有双侧下肢腱反射减弱,双足疼痛,该病待排外。
坐骨神经痛:是指炎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支区内的疼痛综合征。
临床上继发性坐骨神经痛较为常见,是坐骨神经通路受周围组织或病变压迫或刺激所致,少数继发于全身疾病,根据受损部位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其中以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者最为多见。
疼痛为沿坐骨神经径路由腰部、臀部向股后。
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放射。
疼痛常为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根性痛在咳嗽、用力时加剧,查体可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患者腰椎MRI示腰3-4椎间盘突出,椎管变窄。
腰4-5、腰5-骶1间盘膨出。
肌电图为双侧坐骨神经源性改变,该病不能除外。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慢性Guillain-Barre综合征,是一组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疾病,呈慢性进展或复发性病程。
临床表现主要为对称性肢体远端或近端无力,大多自远端向近端发展。
其诊断必须具备:1、临床检查①一个以上肢体的周围性进行性或多发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进展期超过2个月;②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电生理检查NCV显示近端神经节段性脱髓鞘;3、病理学检查:神经活检示脱髓鞘与髓鞘再生并存;4、脑脊液检查:蛋白细胞分离。
该患者脑脊液有蛋白增高,复查肌电图及腰椎穿刺进一步明确诊断。
1、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是迅速进展而大多数可恢复的运动性神对称性四肢经病,一般起病迅速,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常在数天至周达到高峰,到4周停止发展。
浮针病例------四肢麻木

浮针病例------四肢麻木概念:肢体肌肤局限性知觉障碍的表现,“麻”指自觉肌肉内有如虫行感,按之不止;“木”指皮肤无痛痒感觉,按之不知。
原因:1.营养缺乏和代谢障碍性肢体麻木:病人可有长时间的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或有严重营养缺乏的病史。
上述疾患导致病人体内维生素B族严重缺乏,而引起肢体麻木。
2.中毒性神经性麻木:病人可有长时间与有汞、砷、铅或有机磷等重金属或农药以及呋喃类、异烟肼等化学药品的接触史。
这类化学物品可引起中毒性神经炎,该病初期即可出现肢体远端麻木感,多伴有疼痛、皮肤蚁行感。
3.感染引起的神经炎性麻木:这是由于细菌分泌的神经毒素或病毒直接侵犯神经系统而引起肤体麻木。
这类疾病主要有白喉性神经炎、麻风性神经炎等,表现为肢体麻木、肢体感觉丧失。
4.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性麻木:病人先表现为发热,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个月后出现肢体远端麻木,呈对称性。
同时产生肢体无力,严重的还会出现瘫痪、呼吸困难。
5.脊椎骨质增生性麻木:这种麻木在老年人中相当多见,其主要原因是椎骨骨质增生压迫了椎管内神经,有些病人还可伴有肢体疼痛等感觉。
6.骨髓病性麻木:某些骨髓病的早期,可出现至下而上的肢体麻木,随病情加重而向上发展,进而出现肢体活动不灵等症状。
7.动脉硬化性麻木:多见于患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由于大脑组织特别是大脑皮层的缺血,大脑的感觉和运动中枢发生了功能性障碍,从而导致相应部位的肢体麻木。
这类麻木的特点多为一侧上肢或下肢或半身麻木,一般持续几小时至数天,如不能及时治疗,会发展成半身不遂。
8.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麻木:这种麻木部位多不固定,呈游直走性,时轻时重,病人常伴有焦虑、烦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心慌气短和周身乏力等症状,一般多能自愈。
常见疾病:周围神经病变,脊髓病变,中枢神经病变。
例如: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该病多以四肢麻木,主要为下肢麻木,发凉感,四肢疼痛为主症。
病变多从下肢趾端开始,以后逐渐向足部和小腿部发展。
肢体麻木的病因分析和康复方法

重要性及危害程度
重要性
肢体麻木可能是多种疾病的早期表现,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和恢复 肢体功能至关重要。
危害程度
肢体麻木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意外伤害和残疾。长期慢性 的肢体麻木还可能引起患者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02
病因分析
神经系统疾病引发
颈椎病、腰椎病等脊柱疾病
01
血管扩张剂
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肢体 麻木症状,如钙通道阻滞 剂等。
物理治疗手段展示
电疗
利用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促进 神经功能恢复,缓解疼痛和麻木
。
热疗
通过热效应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 肉紧张和疼痛,改善肢体麻木。
按摩与推拿
采用专业手法对麻木部位进行按摩 和推拿,舒缓肌肉紧张,促进血液 循环。
运动康复锻炼指导
这些疾病会压迫神经根,导致相应部位的肢体麻木。
脑血管疾病
02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会损害大脑感觉中枢,引起对侧肢体麻
木。
周围神经病变
03
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末梢神经炎等,会导致肢体远端麻木
。
血液循环障碍导致
动脉硬化、血栓等血管疾病
这些疾病会影响肢体血液供应,导致肢体麻木。
贫血
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肢体远端组织缺氧,也会引起麻木。
01
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 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判断肢体麻木的病因。
02
对于病因不明的患者,可进行多 学科会诊,进一步探讨可能的诊 断和治疗方案。
04
康复治疗方法介绍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
镇痛药物
针对麻木伴随的疼痛感, 选用适当的镇痛药物,如 非甾体抗炎药等。
神经营养药物
引起手脚麻木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

引起脚足麻木的本果普遍有以下四个圆里:之阳早格格创做一是患有糖尿病的人会出现脚足麻木.只消身体所有部位时常出现麻木、酸痛、肿胀,便要即时查看血糖.两是药物大概化教制剂引起的麻木.如感冒大概推肚子时,服用了黄连素大概痢特灵后,会引起脚足麻木;正在含有氢、砷、两硫化碳等环境中呆时间少了,也会出现脚足麻木.三是神经炎引起的麻木.神经炎最罕睹的病症即脚足麻木、肌肉萎缩、四肢无力.如果推肚子大概感冒达半个月之暂,便会引起神经炎.四是四肢分别性天出现麻木.四肢没有是共时出现麻木,而是分别出现,那种情况便是局部神接受到了刺激,如醒酒后的中风、昏迷引起对付头部神经刺激、老年人拄拐棍对付脚神经的刺激、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腰椎肩神经刺激引导的腿麻木等.脚足麻木没有克没有及对付症治疗,而是要对付病果治疗.没有管是什么本果引起的脚足麻木,皆该当最先到医院神经内科举止查看,推断神经有无益伤,受过何种刺激.假如神经圆里的问题,还需要做肌电图查看,进一步确认神接受益程度、范畴、本量等.如果是其余本果引起的脚足麻木,则再转到其余相闭科室治疗.神经益伤引起的脚足麻木,要根据神经益伤的程度、范畴、本量去采用是采与药物治疗仍旧脚术治疗.药物治疗常常协共针灸、理疗共时举止,督促其赶快回复.脚术治疗则是通过脚术引启受压迫神经以达到排除神接受压迫、刺激的脚段.病情治愈程度,主要与决于神经病变本果战本量.如果是周围神经(除脑、脊髓以中的神经)益伤,普遍回复的时间比较少.★老人脚足收麻多与脑血管硬化稀切相闭,其中以小中风及下血压引起收麻局里最多.所谓“小中风”,又称“短促性脑缺血收火”.由于大脑构制特天是大脑皮量缺血,大脑的感觉战疏通中枢爆收了功能性障碍,进而引导相映部位的肢体麻木.脑缺血可引起一侧上肢大概下肢麻木,大概者半身麻木,普遍持绝几小时至数天.如没有即时治疗,可死少成半身没有遂症,以至危及死命.“小中风”除有脚足麻木大概硬强无力中,还伴随头晕、头痛、眼光障碍(视物朦胧大概复视等)、影象减退(更加是近期影象下落),以及血压删下大概偏偏矮等局里;脚足麻木多为半侧,以大拇指大概连共食指麻木者为罕睹. 下血压者当血压动摇大概降下时,齐身小动脉痉挛,动脉管腔变窄,可使胶体血液循环爆收障碍,引起的脚足局部供血缺乏而出现收麻.除脚足麻木中,患者肢体可有僵硬、蚁止感,以及常伴随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得眠等症状.别的,血压突然落矮,奇我也可出现脚指收麻感觉.秋季,下血压患者更易出现脚足收麻,那多与初秋时气候搞燥、热热,易致接感神经镇静,齐身毛细血管中断,进而引起血压降下有闭.下血压除可有脚足收麻中,奇我还大概引导短促脑缺血至脑出血,引起心眼正斜、瘫痪、得语及昏迷等,以至会引导牺牲.脑血管硬化以60 岁以上老人收病最多.所以,当老年人近期如反复有脚足收麻局里,最先应试虑是脑血管圆里徐病.由于脑血管徐病又常与血压、血糖、血黏度等有闭.为精确诊疗,患者应到医院查血压、血脂、血糖、眼底及血液流变教圆里查看,需要时应协共X线摄片大概CT查看.一朝确诊本收病,应举止有针对付性的治疗,如落血压、溶栓、落血脂、落血糖等.★脚足收麻亦有大概是颈椎的毛病,如果时常伏案处事大概者电脑处事者要思量是可有颈椎徐病,颈椎病简单压迫神经引导血液流利没有畅而出项脚足麻木■【对付于办公室一族战电脑处事者引导脚足收麻的防止要领】■颈部与肩部疏通1、十指接握搁正在脑后,沉量置于脚战脚臂,将头往下压,脖子伸直,深呼吸5次.2、将左脚置于左耳,沉沉勾住,让头倾背左圆,搞深呼吸5次,沉复数次后换左脚训练.3、缓缓转化颈部,顺时针、顺时针各5次.4、将肩膀普及,吐气并搁下,沉复4~5次.5、摆动肩膀,背后5次,背前5次.6、脸背左瞅后下圆,沉复3~5次,再反目标举止.7、搁紧坐着,脚臂笔直仄搁于膝,而后抬头挺胸,两者接替疏通3~5次足部与足部疏通将腿蜿蜒提起与胸仄止,提起、搁下各5次,可让您备感恬静.顺时针、顺时针转化足踝各10次.将足趾并拢,蜿蜒进与,伸直背下接替搞5次.足仄揭于天而后换足,沉复训练20~30次.脚部与脸部疏通1、用指尖按住头顶部,上下移位.(沉按)2、用指尖沉沉由太阳穴推拿到下颚处.3、食指与拇指捏住上眼皮,背中推,反复多次.4、沿着里颊骨推拿眼睛四圆.由鼻孔旁背中推拿至下颚,再回到本面.沿着下颚背下推拿.下颚安排转化各5次.脚掌按住鼻尖搞圆周疏通,每个目标5次.捏住耳骨进与、背下、背中推各3次,而后背前、背后各转化3次办公族“保健操”13招1、单脚捂住耳朵,脚指弹动头颅,10~20次,可促进大脑血液循环.2、扯耳朵,左脚通过后脑勺,往下扯动左耳垂;随后,左脚通过后脑勺,往下扯动左耳垂,屡屡搞10~20次.3、炼眼,单眼近眺窗中的景瞅,眼睛用力背下眨,可舒缓眼睛晶状体的疲倦.4、“转颈”,脖子左左、左左、前前、后后,顺时针转化,再顺时针转化,可搁紧颈部紧弛神经.5、肩周的最痛面,可采与压抓揉的脚法,可缓解痛楚.6、“搓脸”,单脚相互搓热后,搓脸,使脸部收热,可起到活血的效验.7、“伸懒腰”,反复数次.8、单臂过头,扶住墙壁背下压,可推伸、牵引劳乏的肌肉.9、“搓肚”,脚掌搓肚皮顺时针转化,再顺时针搓动,可助闲消化.10、“背式深呼吸”,通常咱们采与的胸部呼吸,可采与背部深呼吸,一舒一弛.11、“提肛”,肛门缩起,搁紧,可防止痔疮等徐病.12、集步.13、没有坐电梯,爬楼梯,办公室简朴真用的疏通.★脚足收麻更宽沉的大概是中风先兆.★如果脚足收麻伴伴着:腰酸、腿痛、腿抽筋等没有适,本去那是体内缺钙的旗号.不妨喝面牛奶,其余一个便是多搞疏通,不妨办理★若脚足收麻伴伴着:出真汗,眼花,四肢无力,留鼻血等没有适,大概是贫血引起的,需要到医院查个血惯例.★其余:如果出现3下:下血压、下血脂、下血糖的话,便简单引导终梢血液流利没有畅,会出现脚足麻木;·非徐病引起的脚足麻木本果:[编写本段]☆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六欲.其中七情是指:喜、喜、哀、思、悲、恐、惊.而几个闭键的是,喜快乐,悲、喜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惊、恐伤肾.如果那几项太过于热烈,皆市伤及身体.正在万古间的大哭后,肝净战肺皆市受到“冲打”.由于肝净主血,是喜则伤肝,血库震荡,则血脉治,肺主气,正在它们受“伤害”时,会制成血液流利没有畅,呼吸系统姑且“衰竭”,便会出现脚足收麻,无力,里部无统制的抽搐,头晕,胸闷喘没有过去气、等症状.那是身体内净的机理问题,并没有是是神经上有什么问题.办理问题的要领是要统制自己的情绪,没有要大哭、大悲,若哭过之后,要多喝一些火,也不妨睡一会觉缓解.☆脚足收麻亦但是气血缺乏制成,既是血真.果为阳气健壮,制成血真,而且阳气无力止血,血液便达没有到血管终梢.脚足是人体的终梢,果此血真会有收麻的感觉.通常注意调养,阳真该当少吃热凉食物.【办理要领】以上几面非真量性徐病引起的脚足收麻可吃些中药去缓缓调理■其余■:奇我奇我戚息缺乏,缺乏疏通,身体健壮,常坐办公室的也会引导脚足收麻,最佳的办理办法便是黄昏起去跑步,注意戚息.。
以双下肢无力麻木为首发表现的主动脉夹层1例并文献复习

㊃论著㊃基金项目: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帕金森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与伴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20210310);河北省科技厅民生科技专项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八段锦锻炼对帕金森病患者机体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20377721D )通信作者:顾平,E m a i l :g p w h 2000@126.c o m 以双下肢无力麻木为首发表现的主动脉夹层1例并文献复习张永志a ,李艳敏a ,马晓雯b ,顾 平a(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a .神经内科,河北省脑老化与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河北省神经医学技术创新中心;b .超声科,河北石家庄050051) 摘 要:目的 探讨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a o r t i cd i s s e c t i o n ,A D )的发生情况及转归预后㊂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双下肢无力麻木为首发表现的A D 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㊂结果 患者男性,32岁,以 双下肢麻木无力1小时 为主诉就诊㊂既往高血压病史㊂入院前1小时于骑自行车时突然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症状进展迅速,于10分钟内双下肢力量完全消失㊂神经系统查体,双下肢肌力0级㊁肌张力降低;双侧膝反射和踝反射未引出,T 12平面以下深浅感觉消失㊂结合凝血常规㊁心脏彩色超声及主动脉C T 血管成像,诊断为A D (S t a r n f o rA 型)㊂患者及家属拒绝手术治疗,后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死亡㊂结论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A D 较罕见,本文报告1例以无疼痛症状的孤立性脊髓损伤为首发表现的A D 患者,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为临床提高诊疗效果,减少病死率提供参考㊂关键词:动脉瘤,夹层;下肢无力;病例报告中图分类号:R 54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23)10-0912-0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23.10.009A o r t i c d i s s e c t i o nw i t hw e a k n e s s a n dn u m b n e s s o f b o t h l o w e r l i m b s a s t h e f i r s t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Ac a s e r e po r t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Z h a n g Y o n g z h i a ,L iY a n m i n a ,M aX i a o w e n b ,G uP i n gaa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l o g y ,t h eF i r s tH o s p i t a l o f H eb e iM e d i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H e b e iH o s p i t a l o f X u a n w u H o s p i t a lC a p i t a lM ed i c a lU n i ve r s i t y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31,C h i n a ;b .D e p a r t m e n t of U l t r a s o u n d ,B r a i nAg i n g a n dC o g n i t i v eN e u r o s c i e n c eL a b o r a t o r y o f H e b e iP r o v i n c e ,N e u r o m e d i c a lT e ch n o l o g y In n o v a t i o n C e n t e r o f H e b e iP r o v i n c e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51,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G uP i n g ,E m a i l :g pw h 2000@126.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o c c u r r e n c ea n d p r o g n o s i so f a o r t i cd i s s e c t i o n (A D )w i t hn e u r o l o g i c a l s y m p t o m s a s t h e f i r s t s y m p t o m.M e t h o d s C l i n i c a l d a t ao f ac a s eo fA D w i t hw e a k n e s sa n dn u m b n e s so fb o t h l o w e r l i m b s a s t h e i n i t i a l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w 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z e d .R e l e v a n t l i t e r a t u r e sw e r e r e v i e w e d a sw e l l .R e s u l t s A 32-y e a r -o l d m a l e p a t i e n t p r e s e n t e d w i t hn u m b n e s sa n d w e a k n e s so fb o t hl o w e r l i m b sf o r1h o u r .H eh a d p r e v i o u s h i s t o r y o f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O n e h o u r b e f o r e a d m i s s i o n ,h e s u d d e n l y a p p e a r e d n u m b n e s s a n dw e a k n e s s o f b o t h l o w e r l i m b s w h e n r i d i n g ab i c y c l e ,a n dt h es y m p t o m s p r o g r e s s e dr a p i d l y .W i t h i n10m i n u t e s ,t h es t r e n gt ho fb o t hl o w e r l i m b s c o m p l e t e l y d i s a p p e a r e d .N e u r o l o g i c a l e x a m i n a t i o ns h o w e d g r a d e0o f l i m b m u s c l es t r e n g t ho nb o t h l o w e r l i m b s ,a n d d e c r e a s e dm u s c l e t e n s i o n .B i l a t e r a l k n e e a n d a n k l e r e f l e x e sw e r e n o t e l i c i t e d .D e p t h a n d s u pe rf i c i a l s e n s a t i o nb e l o wt h e p l a n e o f t h e 12t h t h o r a c i c v e r t e b r a (T 12)w e r e l o s t .B a b i n s k i s ig no fb o th l o w e r li m b sw a sn e ga t i v e .C o mb i n e dw i t hc o a g u l a t i o nr o u t i n e t e s t ,c a rd i a c u l t r a s o u n d a n d a o r t i cC Ta n g i o g r a p h y ,t he p a t i e n tw a s d i a g n o s e d a sA D (S t a r nf o r t y pe A ).H o w e v e r ,t h e p a t i e n t a n dh i sf a m i l y r e f u s e ds u rg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a n dl a t e rd i e da f t e r th e f ai l u r eo f c o n s e r v a t i v e t r e a t m e n t .C o n c l u s i o n A Dn e u r o l o g i c a l s y m p t o m s a s t h e f i r s t s y m p t o mi s r a r e .T h i s p a p e r r e po r t e d a c a s e o fA Dw i t h i s o l a t e d s p i n a l c o r d i n j u r y a n da b s e n c eo f p a i n f u l s y m p t o m sa s t h e f i r s t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T h r o u gh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o u r c a s e r e p o r t p r o v i d e d r e f e r e n c e s f o r c l i n i c a l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r e d u c t i o no fm o r t a l i t y ra t e .K E Y W O R D S :a n e u r y s md i s s e c t i o n ;w e a k n e s s o f l o w e r l i mb ;c a s e r e po r t 主动脉夹层(a o r t i cd i s s e c t i o n ,A D )为主动脉壁内膜损伤后,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膜,而形成夹层血肿,也称为主动脉内膜分离[1]㊂A D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危急病症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㊂最新研究发现,急性夹层发病率为4.4例/年/10万人[2],在中国,其发病率可达㊃219㊃‘临床荟萃“ 2023年10月20日第38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O c t o b e r 20,2023,V o l 38,N o .10到5例/年/10万人[3],对于急性A D ,如果未经治疗,患者死亡率估计最初为每小时1%,第3天为50%,第2周结束时为80%[3]㊂由于病情严重,预后差,迫切需要紧急有效的治疗㊂现报道1例以双下肢无力麻木为首发表现的A D 诊治经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㊂1 临床资料1.1 病史 患者男,32岁,身高183c m ,体重130k g,B M I 38.8,因双下肢麻木无力1h 于2022年5月29日就诊于本院急诊㊂患者入院前1h 于骑自行车时突然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症状先出现于左下肢,后迅速进展至右下肢,呈进行性加重,于10分钟内双下肢力量完全消失,伴大汗,无大小便失禁,无发热㊁头痛㊁头晕㊁失语,无胸闷㊁胸痛㊁腰背部疼痛㊁心悸等其他伴随症状㊂既往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达180/110mmH g (1mmH g =0.133k P a ),平素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未规律监测血压;否认糖尿病㊁心脏病病史;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吸烟12年(20支/d),否认酗酒史㊂高血压家族史;个人史无特殊㊂1.2 体格检查 体温36.3ħ,脉搏90次/m i n ,呼吸20次/m i n ,卧位血压225/110mmH g ;内科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软,脐周部位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流利,高级神经活动正常,颅神经查体未见异常;双上肢肌力Ⅴ级㊁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0级㊁肌张力降低;双上肢共济运动和感觉系统正常,双侧膝反射和踝反射未引出,T 12平面以下深浅感觉消失,双侧病理征阴性㊂1.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5.5ˑ109/L[(3.50~9.50)ˑ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8.3ˑ109/L [(1.80~6.30)ˑ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数53.7%(40%~75%);血清尿酸471.8μm o l /L (208~428μm o l /L ),肌酐92.2μm o l /L (57.0~97.0μm o l /L );凝血功能试验:凝血酶原时间10.4s (9.4~12.5s),国际标准化比值0.94,纤维蛋白原3.61g /L (2.38~4.98g /L ),血浆D -二聚体4.32m g /L (0~0.55m g /L )㊂心脏彩色超声:A D ;主动脉瓣轻度返流;二尖瓣轻度返流;左室舒张功能轻度减低,见图1㊂主动脉C T血管成像:A D (S t a r n f o rA 型),左肾动脉㊁肠系膜下动脉㊁腹主动脉远端㊁两侧髂内动脉及两侧髂外动脉近端未见造影剂充盈;左肾灌注减低;心包积液/血;右肾囊肿;双侧肾上腺增粗,见图2㊂诊断为A D (S t a r n f o rA 型),遂予以持续泵入乌拉地尔㊁艾司洛尔降压治疗,并建议患者进一步行手术治疗,患者及患者家属拒绝㊂后保守治疗入住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于2022年5月30日复查肝肾功能:尿酸1466.7μm o l /L ,肌酐354.4μm o l /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22.6U /L (9.0~50.0U /L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19.5U /L (15.0~40.0U /L ),肌酸激酶44164.0U /L (50.0~310.0U /L ),乳酸脱氢酶2980.0U /L(120.0~250.0U /L )㊂患者当天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㊂图1 心脏彩色超声示主动脉窦部内径约41mm ,升主动脉内径约48mm ,升主动脉管腔内可见剥脱的带状回声内膜(红色尖头所指为夹层回声信号)F i g.1 T h e r e s u l t o f e c h o c a r d i o g r a p h y :T h e i n n e r d i a m e t e r o f t h e a o r t i c s i n u s i s a b o u t 41mm ,a n d t h e i n n e r d i a m e t e r o f t h e a s c e n d i n g a o r t a i s a b o u t 48mm.T h e s t r i p e d e c h o i n t i m a c a nb e s e e n i n t h e a s c e n d i n g a o r t a (T h e r e d t i p r e f e r s t o t h e i n t e r l a y e r e c h o s i gn a l )㊃319㊃‘临床荟萃“ 2023年10月20日第38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O c t o b e r 20,2023,V o l 38,N o .10图2主动脉(胸主动脉+上腹动脉+下腹动脉+髂动脉)C T血管造影成像示A DS t a n d f o r dA型(红色尖头所指为夹层)a.主动脉C T血管重建成像;b~d.矢状位㊂其中主动脉弓部(b)㊁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c)㊁升主动脉(d)可见 双腔改变F i g.2S t a n d f o r d t y p eAa o r t i cd i s s e c t i o nw a s s h o w nb y a o r t i c(t h o r a c i ca o r t a,s u p e r i o ra b d o m i n a l a r t e r y,i n f e r i o ra b d o m i n a l a r t e r y a n d i l i a c a r t e r y)C Ta n g i o g r a p h y(T h e r e d t i p r e f e r s t o t h e i n t e r l a y e r)a.A r t e r y C Ta n g i o g r a p h y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m a g i n g;b-d.s a g i t t a l p o s i t i o n.A m o n g t h e m,t h e a o r t i c a r c h(f i g u r e b),a s c e n d i n g a o r t a a n dd e s c e n d i n g a o r t a(f i g u r e c),a s c e n d i n g a o r t a(f i g u r e d)s h o w e d d o u b l e l u m e nc h a n g e s2讨论对于A D,目前最常用的为斯坦福分类体系,如果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则为S t a n f o r dA型;如果近无名动脉的升主动脉不参与此过程,则称之为S t a n f o r d B型[4]㊂根据出现症状的时间,夹层分为急性(<14d)㊁亚急性(15~92d)或慢性(>90d)[5]㊂其中急性A型A D占所有A D的58%~62%,其病死率为73%,院前死亡率高达49%[6]㊂A D最常见危险因素包括男性㊁年龄㊁高血压㊁吸烟㊁动脉瘤㊁先天性疾病㊁炎症性疾病等[7],其中高血压为A D发病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1,3]㊂本文患者为男性,B M I值高,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和吸烟史等明确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而高尿酸可能同时参与了A D的发病机制[8]㊂既往研究认为,对于女性患者,B M I与A D死亡率呈线性负相关[9],而最新研究发现,男性B M I和主动脉疾病存在正性相关,且在吸烟患者中,无论男女,B M I均与主动脉疾病死亡率呈正相关或倾向于正相关[10]㊂其机制可能为高B M I相关炎症可引起主动脉壁变性,即可导致主动脉中膜和外膜弹性蛋白断裂或胶原蛋白降解,导致主动脉内壁退化,进而内膜撕裂,形成主动脉扩张㊁夹层[8]㊂急性A D的临床表现因缺血部位和是否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存在差异,其典型表现为急性㊁严重㊁撕裂性胸痛或背痛,也可表现为剧烈性或尖锐性刺痛[2]㊂除胸背痛外,急性A D的主要神经系统症状是大脑或脊髓缺血㊁晕厥和下肢疼痛导致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㊂研究结果显示,18.6%的A型急性A D患者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11],其中大约1%的急性A型A D以脊髓缺血症状发病[12]㊂S a n d h u等[13]回顾了1999-2014年间诊治的978例急性A D,其中仅28例(2.9%)急性A D患者表现为孤立性脊髓损伤(截瘫/瘫痪,无其他灌注不良症状)㊂因患者家属拒绝行腰髓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考虑本例患者其截瘫原因为腹主动脉内膜撕裂至胸12水平影响腰动脉,从而波及脊髓前动脉,导致脊髓横断性缺血损伤[14]㊂本例患者发病时未诉疼痛,荟萃分析发现,伴有神经症状的患者在夹层开始时出现疼痛的比率为47.8%,远低于在普通A D病例中出现疼痛的比率(95%)[12],因此影像学对于明确诊断是必要的㊂但对于没有典型症状的患者,有时很难判断是否应该进行增强C T㊂㊃419㊃‘临床荟萃“2023年10月20日第38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O c t o b e r20,2023,V o l38,N o.10本例患者诊断明确,病情危重,在临床中更应重视诊断与鉴别诊断㊂为了早期㊁快速地发现A D,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胸主动脉疾病患者诊断和管理指南提出了基于诱发条件㊁疼痛特征和临床检查的A D检测风险评分系统[15]㊂虽然该系统对急性A D的检测具有95.7%的高灵敏度[16],但其特异度较低(39.8%)[17]㊂在这种临床需求的背景下, D-二聚体作为急性A D的生物标志物的有效性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且对A D有鉴别诊断意义[18]㊂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推荐D-二聚体升高作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断的Ⅱa指标[19]㊂研究显示D-二聚体升高对A D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度[20],将0.5μg/m l 作为临界值,D-二聚体的敏感度在95%~98%,特异度为40%~60%[21]㊂而经胸超声心动图对于S t a n f o r dA型A D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0%和93%~96%,而C T A对于A D诊断总体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6%[18]㊂因此,对急性A D的诊断需要综合的方法㊂本文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4.32m g/L),结合心脏彩色超声及主动脉C T血管成像,虽诊断及时且明确,但患者及家属拒绝手术治疗㊂后A D进一步加重,考虑其并发脏器灌注不良综合征[22],分析原因为A D分支血管累及腹腔干动脉或双肾动脉,导致急性肝肾功能衰竭,代谢紊乱;A D分支血管累及主动脉根部,使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心功能衰竭,最终因患者及其家属放弃手术治疗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㊂随着医疗条件的提高,目前对A D的临床诊断相对容易㊂对于急性A D的治疗,无论是A型还是B型,确诊后的首要治疗是通过药物控制患者心率和血压㊂药物治疗的原则是减轻主动脉剪应力,从而减少假腔的传播[23]㊂目前,指南推荐首选β受体阻滞剂以控制心率达到目标值(60~80次/m i n),并将患者收缩压降至100~120mmH g[24],从而减少主动脉壁的压力[6]㊂尽管将血压和心率控制在阈值范围内,仅药物治疗的患者死亡率在发病后仍以1%~ 2%每小时的速度增加,在两天内可达30~68%,在发病两周内达到49~73%[25],考虑其靶器官并发症的几率随时间变化而明显增加,且其中远期疗效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学术界对夹层药物治疗的心率和血压控制目标存在较大争议[26]㊂虽然严格心率控制策略对于B型夹层似乎能从中获益[26],但在选择治疗时应根据临床情况个体化,以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㊂且药物治疗不能代替手术,因此,手术是A D 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案[6]㊂目前对于S t a n f o r d A型A D,国内外指南推荐首选外科手术治疗[19,26]㊂虽然术后早期死亡率仍高达9%~25%,但如果不进行手术,前48小时内病死率为50%[27]㊂目前国内S t a n f o r dA型A D的手术死亡占3.1%~15.5%,急性期手术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更高[24],且术后早期可合并感染㊁出血㊁脏器功能不全㊁神经系统疾病等并发症㊂但与内科治疗相比,术后远期疗效明显更好㊂但无论是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A D患者均需要长期乃至终身进行规律的随访㊂并建议所有患有S t a n f o r dA型A D患者的一级亲属都应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排除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瘤的存在;以及对于怀疑有遗传性胸主动脉疾病的患者,建议行遗传评估,如果在患者身上发现了致病变体,那么应该对家庭成员进行级联检测[23]㊂基因测试和家庭咨询可能会帮助患者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㊂参考文献:[1]石烽,王志维.主动脉夹层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22(1):28-31.[2]S e nI,E r b e n YM,F r a n c o-M e s a C,e ta l.E p i d e m i o l o g y o fa o r t i c d i s s e c t i o n[J].S e m i nV a s c S u r g,2021,34(1):10-17.[3] Z h uS,Z h e n g T,Q i a oZ Y,e ta l.A c u t ea o r t i cd i s s e c t i o ni ny o u n g a d u l t p a t i e n t s:C l i n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m a n a g e m e n t,a n d p e r i o p e r a t i v eo u t c o m e s[J].J I n v e s tS u r g,2020,33(3):211-217.[4] E l s a y e dR S,C o h e n R G,F l e i s c h m a nF,e ta l.A c u t et y p eaa o r t i c d i s s e c t i o n[J].C a r d i o l C l i n,2017,35(3):331-345.[5] L o m b a r d iJ V,H u g h e s G C,A p p o o J J,e ta l.S o c i e t y f o rv a s c u l a r s u r g e r y(S V S)a n d s o c i e t y o f t h o r a c i c s u r g e o n s(S T S)r e p o r t i n g s t a n d a r d s f o rt y p eBa o r t i cd i s s e c t i o n s[J].J V a s cS u r g,2020,71(3):723-747.[6] G u d b j a r t s s o nT,A h l s s o nA,G e i r s s o nA,e t a l.A c u t e t y p eAa o r t i c d i s s e c t i o n-a r e v i e w[J].S c a n dC a r d i o v a s c J,2020,54(1):1-13.[7] G a w i n e c k a J,S c hön r a t hF,v o nE c k a r d s t e i n A.A c u t ea o r t i cd i s se c t i o n:P a t h o g e n e s i s,r i s kf a c t o r s a n dd i ag n o s i s[J].S w i s sM e d W k l y,2017,147:w14489.[8] L iX,J i a n g S,H eJ,e t a l.U r i ca c i d i na o r t i cd i s s e c t i o n:Am e t a-a n a l y s i s[J].C l i nC h i m A c t a,2018,484:253-257.[9]S i d l o f fD,C h o k eE,S t a t h e rP,e t a l.M o r t a l i t y f r o mt h o r a c i ca o r t i c d i s e a s e s a n d a s s o c i a t i o n sw i t h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r i s k f a c t o r s[J].C i r c u l a t i o n,2014,130(25):2287-2294.[10] T a k a d a M,Y a m a g i s h iK,T a m a k o s h iA,e ta l.B o d y m a s si n d e xa n dm o r t a l i t y f r o ma o r t i c a n e u r y s ma n dd i s s e c t i o n[J].JA t h e r o s c l e rT h r o m b,2021,28(4):338-348.[11]S h o n o Y,A k a h o s h i T,M e z u k i S,e t a l.C l i n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y p e A a c u t e a o r t i cd i s se c t i o n w i t h C N Ss y m p t o m[J].A mJE m e r g M e d,2017,35(12):1836-1838.[12] E l s h o n y H,I d r i sA,A h m e d A,e ta l.S p i n a lc o r di s c h e m i as e c o n d a r y t o a o r t i c d i s s e c t i o n:C a s e r e p o r t w i t h l i t e r a t u r er e v i e w f o r d i f f e r e n t c l i n i c a l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s,r i s k f a c t o r s,㊃519㊃‘临床荟萃“2023年10月20日第38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O c t o b e r20,2023,V o l38,N o.10r a d i o l o g i c a l f i n d i n g s,t h e r a p e u t i cm o d a l i t i e s,a n do u t c o m e[J].C a s eR e p N e u r o l,2021,13(3):634-655.[13]S a n d h uH K,C h a r l t o n-O u w KM,J e f f r e s s K,e ta l.R i s ko fm o r t a l i t y a f t e r r e s o l u t i o n o f s p i n a l m a l p e r f u s i o n i n a c u t ed i s se c t i o n[J].A n nT h o r a c S u r g,2018,106(2):473-481.[14] Z h a n g D,L i n Y,L i u Y,e ta l.C l i n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fa o r t i cd i s se c t i o n w i t h s u d d e n c o m a a n d p a r a p l e g i a a s t h e m a i ns y m p t o m s[J].J I n t M e d R e s,2020,48(3): 300060519895843.[15] H i r a t z k aL F,B a k r i sG L,B e c k m a nJ A,e ta l.2010A C C F/A H A/A A T S/A C R/A S A/S C A/S C A I/S I R/S T S/S VM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d i a g n o s i s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t h o r a c i c a o r t i cd i s e a s e:A r e p o r to ft h e A m e r i c a nc o l l e g eo fc a rd i o l o g y f o u n d a t i o n/A me r i c a nh e a r t a s s o c i a t i o n t a s kf o r c e o np r a c t i c e g u i d e l i n e s,A m e r i c a n a s s o c i a t i o n f o r t h o r a c i c s u r g e r y,A m e r i c a nc o l l e g eo fr a d i o l o g y,A m e r i c a ns t r o k ea s s o c i a t i o n,s o c i e t y o f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a n e s t h e s i o l o g i s t s,s o c i e t y f o rc a rd i o v a s c u l a r a n g i o g r a p h y a n d i n te r v e n t i o n s,s o c i e t y o f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r a d i o l o g y,s o c i e t y o ft h o r a c i c s u r g e o n s,a n ds o c i e t y f o r v a s c u l a rm e d i c i n e[J].C i r c u l a t i o n,2010,121(13): e266-369.[16] R o g e r sAM,H e r m a n nL K,B o o h e rAM,e t a l.S e n s i t i v i t y o ft h ea o r t i cd i s s e c t i o nd e t e c t i o nr i s ks c o r e,an o v e l g u i d e l i n e-b a s e d t o o l f o r i d e n t i f ic a t i o no f a c u t ea o r t i cd i s se c t i o na t i n i t i a lp r e s e n t a t i o n:R e s u l t sf r o m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r e g i s t r y o fa c u t ea o r t i c d i s s e c t i o n[J].C i r c u l a t i o n,2011,123(20):2213-2218.[17] N a z e r i a n P,G i a c h i n o F,V a n n i S,e t a l.D i a g n o s t i cp e r f o r m a n c eo ft h ea o r t i cd i s s e c t i o n d e t e c t i o n r i s k s c o r ei np a t i e n t sw i t h s u s p e c t e d a c u t e a o r t i c d i s s e c t i o n[J].E u rH e a r t JA c u t eC a r d i o v a s cC a r e,2014,3(4):373-381.[18]宁世锋,易东,鄢华.急性S t a n f o r d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诊疗进展[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2,14(1):124-126.[19] E r b e lR,A b o y a n sV,B o i l e a uC,e t a l.2014E S C g u i d e l i n e so n t h ed i a g n o s i s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a o r t i cd i s e a s e s:D o c u m e n tc o v e r i n g a c u t ea n dc h r o n i ca o r t i cd i se a s e sof t h et h o r a c i ca n da b d o m i n a l a o r t ao f t h e a d u l t.T h e t a s k f o r c e f o r t h ed i a g n o s i s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a o r t i cd i s e a s e so ft h ee u r o p e a ns o c i e t y o fc a rd i o l o g y(E S C)[J].E u rHe a r t J,2014,35(41):2873-2926.[20] Z h a n g Y,C h e nT,C h e nQ,e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o f a n e a r l y d e a t h r i s k p r e d i c t i o nm o d e l a f t e r a c u t e t y p eAa o r t i cd i s se c t i o n[J].A n nT r a n s lM e d,2021,9(18):1442.[21]I t a g a k iR,K i m u r a N,M i e n o M,e t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t r e a t m e n t o u t c o m e s o fa c u t et y p e a a o r t i c d i s s e c t i o n w i t he l e v a t e dd-d i m e r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J].JA m H e a r tA s s o c,2018,7(14):e009144.[22]宋雨,吴龙,董念国.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脏器灌注不良综合征的治疗现状与进展[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22, 38(2):117-122.[23] M a l a i s r i eS C,S z e t o WY,H a l a s M,e t a l.2021t h ea m e r i c a na s s o c i a t i o nf o rt h o r a c i cs u r g e r y e x p e r tc o n s e n s u sd o c u m e n t:S u r g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o fa c u t et y p e A a o r t i cd i s s e c t i o n[J].JT h o r a cC a r d i o v a s cS u r g,2021,162(3):735-758. [24]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大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7,33(11):641-654.[25]J a s s a rA S,S u n d tT M3r d.H o w s h o u l d w e m a n a g et y p e Aa o r t i c d i s s e c t i o n?[J].G e nT h o r a cC a r d i o v a s c S u r g,2019,67(1):137-145.[26]吴昭瑜,仇鹏,黄群,等.主动脉夹层药物治疗目标的研究进展[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1,13(1):84-87.[27] F u k u iT.M a n a g e m e n to f a c u t ea o r t i cd i s s e c t i o na n dt h o r a c i ca o r t i c r u p t u r e[J].J I n t e n s i v eC a r e,2018,6:15.收稿日期:2022-09-18编辑:张卫国㊃619㊃‘临床荟萃“2023年10月20日第38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O c t o b e r20,2023,V o l38,N o.10。
神经内科鉴别诊断

神经内科鉴别诊断脑出血1、脑梗塞:急性起病常无明显诱因,有脑局灶体征,常无头痛、恶心、呕吐等高颅压症状,CT检查可低密度灶。
2、脑肿瘤:脑肿瘤起病较慢,常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头颅CT及磁共振等可见占位性病变。
3、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引起昏迷的全身性中毒(酒精、药物、一氧化碳)、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低血糖、肝性昏迷、尿毒症),其病史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可提供诊断线索,头颅CT 无出血性改变,结合病史及相关检查,此患者排除以上诊断。
晕厥1.癫痫:癫痫全面性发作可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可不伴有四肢抽搐,神志可自行转清,发作时脑电图有异常表现;结合该患者临床特点,目前考虑可能性不大,必要时行脑电图排除。
2.低血糖发作:表现为意识丧失,伴全身冷汗,发作时测血糖明显偏低,予以葡萄糖静推后意识可恢复,患者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此次于进食后发病,当时未监测血糖,目前考虑可能性不大。
3.心脏疾病:阿斯综合症,严重心律失常如室上速心动过速,多源性室早,室速或室颤,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等,可因阵发性全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昏,晕倒和意识丧失,但常无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和体征。
此患者无心慌,胸闷等表现,无心脏基础病,目前依据不足。
4.癫痫的部分发作:以黑曚表现较少,必要时行脑电图检查。
5.冠心病:出现胸闷,气促,心慌,心前区不适,心电图及心脏功能检查可发现异常,患者有上述症状,需完善相关检查以排除。
1.心源性晕厥:起病急,发病前可有心慌、胸闷等不适,晕厥期有意识不清、血压下降,短时间内即可恢复,常见于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病、冠心病等,动态心电、心脏超声等可发现异常。
该患者起病急,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具体回忆不清,但不排除心源性晕厥可能,完善检查以进一步明确。
2.脑源性晕厥:常见于严重的脑动脉闭塞、主动脉弓综合症、高血压脑病等,血管造影可发现闭塞的血管。
3.反射性晕厥:常见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排尿性晕厥、颈动脉窦性晕厥、咳嗽性晕厥及舌咽神经痛性晕厥等,可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5
各型特点
➢ 脑型表现(弥漫性或局灶性脑炎)
➢ 较少见 ➢ 表现与病毒性脑炎类似,发热、剧烈头
痛、烦躁不安、嗜睡、震颤、昏迷及惊 厥,可有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 混合型
➢ 上述各型同时存在 ➢ 以脊髓型及脑干型同时存在最常见
36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多正常
➢
血沉:急性期可增快
➢
脑脊液检查:发病后第l周与病毒性脑膜炎相似,
➢ 可导致肌肉萎缩及畸形,如脊柱弯曲、足内翻、足外翻及足下 垂等
32
病变部位分型
脊髓型 脑干型 脑型 混合型
33
各型特点
➢ 脊髓型瘫痪特点
➢ 表现为弛缓性瘫痪,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 弱或消失
➢ 多不伴有感觉障碍 ➢ 瘫痪表现多不对称,常见四肢瘫痪,尤以下
肢瘫痪多见,多数为单肢瘫痪 ➢ 近端重于远端 ➢ 严重可导致呼吸衰竭、肠麻痹、尿潴留或失
19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发作性四肢弛缓性瘫痪,多在饱餐后或 睡眠中发病;有些可伴有肢体末端的麻 木或感觉异常
血钾低于3.5mmol/L 心电图呈特征性改变――U波出现、T波
平坦、PR与QT时间延长、QRS波群增宽、 ST段下降或见传导阻滞 钾盐治疗有效 有些有阳性家族史
20
急性麻痹综合征
是指非脊灰的肠道及其它病毒所致急性弛缓 性麻痹, 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 肠道病毒-71等, 近年国外报道西尼罗病毒 感染(一种新发传染病)也可导致AFP
临床症状与脊灰相似,前躯症状发热、恶心、 腹泻、肌痛等迅速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非 对称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感觉障碍
脊髓胸段MRI发现脊髓灰质长T1、T2信号 脑脊液:约1/3病例可有淋巴细胞增多 由于健康人群肠道病毒携带率较高,大便分
上肢麻木诊断详述

上肢麻木诊断详述*导读:上肢麻木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偏瘫。
本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或颈肩综合症。
多发在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颈椎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影象检查,但在条件许可时,借用一些辅助方法,可对确定病变的性质、部位及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如奎根氏试验、脊髓造影、椎动脉造影、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颈椎静脉造影等。
奎根氏试验即通过腰4~5穿刺达椎管内珠网膜下腔而测定脑脊液的压力来断定有无梗阻。
也可以从脑脊液生化检查中根据其蛋白量的升高来推断其梗阻程度,了解脊髓受压情况,从而有助于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脊髓造影,是向椎管内注入碘制剂或空气来进行脊髓造影。
它有助于对椎管及椎管内各种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脊髓本身疾病、肿瘤、颈椎病所致的脊髓受压及椎管测量等。
还可以明确脊髓受压部位与范围。
但由于椎管穿刺本身可引起一系列副作用,使用造影剂可出现各种反应,具有一定危险性,临床要从严掌握。
椎动脉造影是通过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进行穿刺造影,或者切开肱动脉或股动脉进行插管造影。
主要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同时也是减压术前的常规检查,可确定施术部位及范围。
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是根据病情挑选直接向颈髓供血的动脉注入适量造影剂,根据其造影结果可确定肿瘤部位,诊断脊髓血管畸形、脊髓缺血、椎体后缘致压物等。
颈椎静脉造影即将造影剂由胸锁乳突肌内缘直接注入椎体内,通过静脉回流,显示出椎外静脉和椎内静脉的形态和流速等变化,据此推断椎管内外病变情况,对颈椎病合并脊髓症状者尤为适用。
1、须与上颈段椎间盘综合征鉴别的病症:枕寰关节和寰枢关节扭伤或半脱位常可引起与上颈段椎间盘综合征相同的临床表现。
患者年龄较小,或有或无损伤史,常诉严重颈痛,向一侧头皮放射,可至额部。
颈项僵硬,椎旁肌痉挛,不能点头转颈,常呈斜颈畸形。
外周动脉疾病及其诊断方法

介入治疗
对于严重狭窄或闭塞的外周动脉,可 采用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支架植 入等。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外周动脉疾病 的相关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知
水平。
自我监测
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病情的方法, 如定期测量血压、观察肢体症状
等。
定期复查
指导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 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
非药物治疗
01
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助于提高心肺功 能,促进血液循环。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有助于降低 血脂水平。
03
02
戒烟限酒
戒烟、限制饮酒量,有助于降低心 血管疾病风险。
健康饮食
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 多摄入蔬菜水果。
04
联合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将药物治疗与 非药物治疗相结合。
其他疼痛原因
如肌肉骨骼疾病、神经痛 等,需通过病史和体检进 行鉴别。
其他全身性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 退等,可能同时伴有外周 动脉疾病,需综合评估。
04
外周动脉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策略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 限酒、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有 助于降低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生风 险。
肢体感觉异常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肢体麻木、 针刺感、冷感等感觉异常,了 解感觉异常的分布和程度。
肌肉萎缩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肌肉萎缩, 了解萎缩的范围和程度。
皮肤变化
观察患者皮肤颜色、温度、湿 度等变化,了解皮肤变化的特
点和程度。
物理检查
触诊
触摸动脉搏动情况,了 解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综合征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综合征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综合征Bell sigh(贝尔征):面神经炎患者,闭眼时双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征。
Fisher综合征:表现为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及腱反射消失三联征,伴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CTS(腕管综合征):各种原因致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出现桡侧三个手指感觉障碍、麻木、疼痛及大鱼际肌萎缩称腕管综合征。
Froin征:椎管严重梗阻时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细胞数正常,蛋白含量超过10g/L时,黄色的脑脊液流出后自动凝固,称为Froin征。
Meige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眼睑痉挛和口-下颌肌张力障碍。
帕金森综合症: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
Charcot三主征:眼震、意向震颤和吟诗样语言。
Lhermitte sigh(莱尔米特征):被动屈颈会诱导出现刺激感或闪电样感觉,自颈部沿脊柱放散至大腿或足部,称为莱尔米特征。
手足口综合征:EV71颅高压三主征: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巴宾斯基等位征:1 Chaddock征 2 Oppenheim征 3 Schaeffer征4 Gordon征5 Gonda征6 Pussep征无动性缄默征:又称睁眼昏迷。
病变在脑干上部和网状激活系统,病人无目的的注视,似觉醒状态但缄默不语,肢体不能活动。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脊髓梗死正常发生在脊髓前动脉供血区,以中胸段和下胸段多见,病损水平的相应部位出现根痛,短时间内即发生截瘫,痛温觉丧失,大小便障碍,深感觉保留,称为~parinnaud 综合征:上丘的破坏性病变可引起两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
Millard-Gubler 综合征:一侧脑桥病变时可出现同侧面神经和展神经麻痹,对侧偏瘫。
Brow-Sequard 综合征:又称为脊髓半切综合征,损伤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深感觉缺失,对侧痛温觉缺失。
Weber综合征:一侧中脑大脑脚受损,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及对侧中枢性偏瘫。
下肢肌肉瘫痪诊断详述

下肢肌肉瘫痪诊断详述*导读:下肢肌肉瘫痪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诊断: (1)感觉障碍:为脊神经后根、脊髓内的各种感觉传导束受到刺激或损害所致。
包括疼痛、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或缺失、感觉分离和感觉异常等。
根性痛最为常见而且剧烈,已于前述。
此外亦偶尔可见感觉传导束性疼痛,呈某一个肢体或半身的弥漫痛或烧灼样、针扎样痛。
当髓外压迫波及脊椎时,可产生脊椎椎体性痛,表现为背部肌肉深层钝痛、常合并有局部肌肉痉挛强直,用力、咳嗽或体位改变时加剧,也可因坐位时减轻,卧位时加重等。
感觉过敏,常在感觉减退或消失平面的上方有一条感觉减退较轻区域,再上方常存在一狭窄的感觉过敏带。
感觉减退较轻区与感觉过敏带之间的界线,代表脊髓受压节段的上缘。
当病变在脊髓中央区时,常损害交叉的脊髓丘脑束纤维,而一部分未交叉的触觉纤维及深感觉纤维可免受累及,产生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及关节肌肉觉存在。
常见于脊髓空洞症、髓内肿瘤,而髓外肿瘤则少见。
白质前联合的损害则出现损害水平以下两侧对称性的痛、温觉丧失。
后索受损害则产生损害平面以下的触觉、本体觉、振动觉的丧失。
此外髓外压迫时出现相应节段的棘突压痛、叩痛亦较常见。
感觉障碍是脊髓压迫症的重要体征。
对判断髓内还是髓外压迫,特别是对压迫的定位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肌肉运动障碍与肌腱反射改变:病变累及前根、前角及皮质脊髓束时,产生肌力、肌张力和反射改变。
早期为乏力、精细动作困难、步行易疲劳等现象,随后出现肌力减退直至完全瘫痪,前根和前角的损害以肌无力、肌张力低、肌萎缩和肌束颤动以及腱反射消失为主要表现,即所谓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病变在颈段及腰骶段尤为明显。
当皮质脊髓束以及与运动有关的其他下行传导束受损害时,以肌无力、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为主要表现,即所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如果病变在脊髓颈膨大部位,既累及支配上肢的前根和前角,又累及支配下肢的皮质脊髓束,因此产生上肢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和下肢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在下肢的表现,病变特点是以累及大中动脉为主,呈多节段分布,有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发病率可达0. 6%~9. 2% ,已成为血管外科的常见病。
主要临床症状:是下肢凉、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肢体缺血性溃疡、坏疽等。
Fontaine分期如下。
Ⅰ期:轻微症状期。
多数病人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例如患肢怕冷,行走易疲劳等。
此时让病人行走一段距离再检查,常能发现下肢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
Ⅱ期:间歇性跛行期。
间歇性跛行是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特征性表现。
跛行时间越长,行走距离越短,则动脉病变程度越重。
临床上常以跛行距离以200m做为间歇性跛行期的分界, Ⅱ期常常被划分为Ⅱa期(绝对跛行距离> 200m)和Ⅱb期(绝对跛行距离≤200m) 。
Ⅲ期:静息痛期。
病变进一步加重,休息时也有缺血性疼痛,即静息痛。
静息痛是患肢趋于坏疽的前兆。
疼痛部位多在患肢前半足或者趾端,夜间和平卧时容易发生。
疼痛时,病人常整夜抱膝而坐,部分病人因长期屈膝,导致膝关节僵硬。
Ⅳ期:即溃疡和坏疽期。
患肢缺血加重出现肢端溃疡,严重者发生肢体坏疽,合并感染加速坏疽。
重症下肢缺血是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发展的严重阶段,持续发作的静息痛至少2周,需要镇痛药物,趾端或受压部位溃疡、坏疽,踝部动脉收缩压< 50 mmHg(1mmHg = 01133kPa)或者趾动脉收缩压< 30 mmHg,被定义为重症下肢缺血。
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上常被误认为是椎间盘突出和坐骨神经痛,简单的鉴别方法是两者有截然不同的体征,通过简单地查体小腿及足的皮温,足背动脉有无减弱或消失,即可鉴别。
诊断标准:(1)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
( 2)缺血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 3)踝-肱指数(AB I) <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质增生
椎间盘突出 先天性的椎管狭窄
Page 40
按狭窄发生部位分类
• 中央椎管狭窄:发生在椎管中央部 • 侧隐窝狭窄:发生在椎管侧方侧隐窝指椎 管向侧方延伸的狭窄间隙,主要发生在三 叶形椎管,以下位两个腰椎处最为典型。 一般认为侧隐窝前后径小于3mm以下者为 狭窄,5mm以上者为正常,在此之间者为 相对狭窄。
Page 46
诊断及鉴别
脊髓造影的诊断符合率为90%左右,但不 能显示侧隐窝。CT,尤其对侧隐窝的狭窄诊 断较准确。根据X线、脊髓造影、CT及临 床表现来确诊。 1、三大症状:间歇性跛行,主观症状重而 客观体征相对少,腰部后伸疼痛受限;2、 影像显示骨性或纤维结构的相对狭小,压 迫硬膜囊和神经根 做出诊断。
Page 50
三、滑脱的分类
• Wiltse及其合作者根据病因将脊柱滑脱分为五类。
• I型,发育不良型:为S1上关节突或椎弓有先天性缺 损。II型,峡部型:病变在关节突间(峡部)。 • Ⅲ型,创伤型:椎弓根、椎板和关节突(不包括关节突 间部)的急性骨折。 • IV型,退变型:继发于已长期存在的退变性关节炎, 由于关节突和椎间盘的不稳定而发生滑脱。 • V型,病理型: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成骨不全、畸形 性骨炎等的椎弓根病损。 • 其中,峡部病变性腰椎滑脱又称真性滑脱,退行性腰 椎滑脱又称假性滑脱。
腰椎间盘突出症
L3、4 感觉 肌力 反射 小腿内侧 胫前肌 膝反射 L4、5 小腿前外 侧、足背 伸趾、伸拇 肌 无异常 L5、S1 足外侧、小 腿外后 小腿三头肌 踝反射
Page 28
腰椎间盘突出症
• 常用检查方法 • 直腿抬高试验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Page 29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直腿抬高加强(+)
二、 病因与病理
• 其常见的病因是椎弓不连或称峡部裂、腰椎退行性 变,最常见的部位在L4-5、L5S1。但直到近20年,才 逐步认识了脊椎滑脱症的各种病因。 • 正常的腰骶角使腰5有向前下方滑动的倾向,但为其下 方的上关节突(S1)抵消,腰骶间的椎间盘也是阻挡 其向前滑动的重要结构。因此,当峡部崩裂,尤其是 两侧峡部崩裂者,如同时有椎间盘退行性变,则易发 生椎体滑脱。滑脱产生以后,躯干的重心发生改变, 使腰部前凸增加,腰骶部过度后凸,更使向前滑移的 力量加大。
Page 52
• 2.间歇性跛行:是由于继发的腰椎管狭窄、 并发黄韧带肥厚以及关节突关节肥大所形 成的骨赘所造成。主要表现为站立、行走 后腰部、臀部、股部以及小腿后部的酸 胀、疼痛。蹲坐或卧位休息后可缓解。
Page 53
• 3.根性疼痛:表现为一侧或者双侧下肢疼 痛,有时亦可出现放射行疼痛。可伴随麻 木、感觉异常和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感觉 运动缺陷。可能为神经根在侧隐窝或神经 孔内受压所致。滑移脊椎的移位可以产生 相应节段的神经根牵拉或关节突增生退变 引起局限性神经通道狭窄引起上述症状。
Page 51
四、临床表现与诊断
• (一) 症状和体征 • 症 状 :脊柱滑脱不一定有症状,不少病人系因 其他原因拍片时无意发现。 • 1.机械性下腰痛:机械性下腰痛疼痛日常活动和 姿势相关。往往劳累以后加剧,也可因轻度外伤 开始。适当的休息或服止痛药以后多有好转,故 病史多较长。腰痛初为间歇性,以后则可呈持续 性,严重者影响正常生活,休息也不能缓解。可 同时向骶尾部、臀部或大腿后方放射。若合并腰 椎间盘突出症,则可表现为坐骨神经痛症状。
Page 17
分型
周围神经型 1、周围神经 支配的皮肤区域出现感觉障碍 如坐骨神经、胫神经。 2、神经干或神经丛 一个肢体多数周围神经的感觉 障碍 3、多发性神经病 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套样分布,常伴运动和植物神经 功能减退。 Page 18
目录
3. 相关疾病诊断
Page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
• 定义:由于腰椎间盘退变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
紧张的感觉。” 福斯特是拉塞格(Laseque ,法国医师,
1816-1883)的学生,他把描述此征的成绩归功于他的老师。 这个试验后来反而被称为“改良的直腿抬高试验”, 也有 骨科工作者称此试验为拉塞格氏征, 但毕竞很少。
Page 34
腰椎间盘突出症
• 辅助检查
• 1、影像学检查(X-ray MRI CT) • 2、肌电图 • 3、超声
伴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见于多发性神经炎。
Page 7
分型
后根型
单侧节段性感觉缺失或减退 相应神经根剧烈的放射性疼痛 (根痛)如累及前根出现节段 性运动障碍常见于脊髓髓外肿 瘤、椎间盘脱出、结核、外伤 等
Page 8
分型
脊髓型 后角型
一侧脊髓后角损害 产生单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 障碍(相应节断内痛温觉消失 而触觉保存)见于脊髓空洞 症
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
压迫和刺激腰脊神经根而引起腰腿痛的临床疾患。
好发年龄、性别:30-50岁体力劳动者;男>女
好发部位:L 4-5
S1-L5
Page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
• 解剖生理:
Page 21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病 因:1、椎间盘退变;
•
•
2、损伤;
3、遗传因素 小于20岁的青少年患者中约32﹪有
Page 14
分型
一侧桥脑、中脑病变
对侧偏身及面部感觉障碍
(伴受损平面同颅神经下
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多
见于脑血管病变。
Page 15
分型
丘脑型
对侧偏感觉减退或消失,可伴有自发性疼痛
和感觉过度。
内囊型
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减退或消失,可
伴有偏瘫和偏盲。
Page 16
分型
癔病
分布不符和解剖规律,范围及程度易变,易受暗示 影响而改变。
根。
• 3、腰椎间盘脱出、游离型:纤维环破裂, 髓核从破裂处挤出后,突 破后纵韧带,游离到椎管,压迫神经根、脊髓。
• 4、经骨突出型:髓核经过已闭塞的血管,向软骨板和椎体内突出,
形成杯状缺口。
Page 23
腰椎间盘突出症
• 分型
• 突出型分为: • 单侧型 髓核突出和神经根受压只限于一侧。 • 双侧型 从后纵韧带两侧突出,两侧神经根皆受压。 • 中央型 正中突出,出现马尾刺激症状。
Page 41
Page 42
Page 43
病因病理
• 中央型狭窄通常发生于椎间盘水平,通常 是椎间盘突出、关节面局部过度退变和黄 韧带肥厚的结果。侧方型狭窄主要是侧隐 窝狭窄,但也有出口狭窄,是关节突骨质 增生和纤维软组织退变所致。椎管、神经 根管、椎间孔的狭窄,引起马尾神经或神 经根收到压迫刺激,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 体征,主要是疼痛和下肢活动受限。
Trendy Design in contemporary colors and styles - PowerPoint Templates & Backgrounds, PowerPoint Diagrams & Charts for your Presentation
肢体远端对称性完全性感
觉障碍,呈手套袜子样分布,
Page 47
脊髓造影
Page 48
腰椎滑脱
• 定义 • 脊柱滑脱(Spondyolisthesis)是指一个椎体在另一个椎 体上向前或向后滑动或脱位。 • 此名词来源于希腊语,1845年,Kilian首先使用了滑脱这
一名词,Spondylos意味椎体,Olisthesis意思是滑脱。
Page 49
Page 24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症状 • 1、腰痛:(最先出现的症状)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 到突出髓核的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 • 2、坐骨神经痛:腹压增加时加剧,发病L4/5>L5/S1>L3/4;
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
直到足部的放射痛。 • 3、马尾神经受压: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至90度,如抬高不到70度,且出现下肢后侧的放射性疼痛,
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以同样的方法再检查另一侧。 • 见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或腰骶神经根炎等。为增 加坐骨神经牵拉强度可被动使踝关节背屈,如有椎间盘突 出症时,坐骨神经的串痛将明显加剧。
Page 33
腰椎间盘突出症
• 拉塞格征 • 直腿抬高试验是福斯特在1881年最先描述的:“病人完全 仰卧, 膝伸直, 踝跖屈, 术者托起小腿并逐渐抬高而屈髋, 正常者小腿可升到90“而病人无不适, 不正常者胭绳肌有
Page 25
腰椎间盘突出症
• 体征 • • • 1、腰 椎 侧 突:姿势性代偿畸形; 2、腰部活动受限:前屈最明显; 3、棘突间有压痛:骶棘肌棘旁1cm压有坐骨神经放射 89﹪患者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 • 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60度以内为阳性。
Page 26
腰椎间盘突出症
Page 27
X-线片表现
• 凡临床检查疑为椎弓根崩裂者均常规拍 摄正、侧及左右45度斜位,腰椎前屈- 后伸位X线片
Page 56
• ⒈ 正位片:常难以显示椎弓根崩裂和 脊柱滑脱,严重的L5/S1节段滑脱在正 位片上表现为L5相对于骶骨的向前移 位。这种构形产生一弧形的高密度,形 成所谓的“反拿破仑帽”征。
Page 44
Page 45
临床表现
• 1.腰腿痛:酸痛、灼痛。特点是前屈腰部时不受任何影 响,而后伸时疼痛加重 。下蹲或平躺时疼痛减轻或消 失。 • 2.神经源性马尾间歇性跛行:呈进行性发展。具体表现为 病人步行约一二百米后,或站立约数分钟或十多分钟即感 到一侧或两侧小腿和足部出现疼痛、麻木、酸胀和无力, 以致不能继续行走,必须蹲下或弯腰体息片刻后方可再 走。但走不久又出现疼痛,这种走走停停的现象即是间歇 性跛行.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多椎段的中央管狭 窄常导致双下肢间歇性跛行.而单一椎段中央管狭窄或单 侧神经根管狭窄只能引起单侧下肢间歇性跛行。 • 3.鞍区麻木、大小便失禁,阳痿。 • 4.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 • 5.早期病人可无任何阳性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