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容易混淆概念
浅谈中学物理课程中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浅谈中学物理课程中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作者:郭总线来源:《速读·中旬》2020年第08期摘要:中学物理课程中有许多重要概念,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形成、概念的特点、概念的正确理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本文就物理教学中学生容易混淆的几组概念予于阐述,突出概念的细微差异,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希望对我们的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中学物理;特点;正确理解;概念一、温度与温标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微观上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
温标: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一种单位制,分为华氏温标、绝对温标、摄氏温标。
二、热运动与布朗运动布朗运动:微小粒子表现出的无规则运动,被分子撞击的悬浮微粒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
热运动:是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原子等所进行的不规则运动。
分子热运动并不是布朗运动。
典型现象如日常生活中,香味的扩散等。
三、功与力矩功:在物理学中表示力对物体作用的空间的积累量,是标量,其大小等于力与其作用点位移的标积,国际单位是焦耳。
力矩:在物理学里是指作用力使物体绕着转动轴或支点转动的趋向。
力矩等于径向矢量与作用力的叉积,单位是牛顿一米,是伪矢量。
四、弹力与张力弹力: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后,若撤去外力,物体能回复原来形状的力。
它的方向跟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外力的方向相反,是一种接触力。
张力: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属于弹力范畴。
张力和液体表面张力并非同一概念,“水的表面张力”是分子间的引力,这个引力试图使液体的表面积保持最小,而所有形状中,只有球形的表面积最小。
五、重力与万有引力、向心力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万有引力:一切物体之间都有吸引力,它是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是自然界的四大基本相互作用之一,重力是万有引力引起的,是它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是向心力。
高一物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一物理易错易混知识点高一物理是学生初次接触高中物理的阶段,由于知识点的新颖性和复杂性,很容易出现迷惑和混淆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一物理中常见的易错易混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电路图符号的混淆在高一物理学习中,电路图符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然而,由于一些符号形状相似,容易混淆,导致记忆错误。
例如,电源符号中,直流电源符号和交流电源符号的形状相似,但是交流电源符号上多了一个波浪线。
学生们在画电路图时要特别注意这些符号的区别,避免混淆错误。
二、力和压强的概念混淆在高一物理中,力和压强是两个常见且容易混淆的概念。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学生们容易将这两个概念混淆,忽略了压强是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通过多做练习题,加深对力和压强的理解,可以避免混淆这两者。
三、速度和加速度的区分高一物理中,速度和加速度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改变量,而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学生们容易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混淆,造成对物体运动状态的错误理解。
理解和区分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可以提高对这两个概念的掌握。
四、静电和电流的区别在高一物理学习中,静电和电流是两个常见易混概念。
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电,没有电流流动;而电流是指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
学生们常常将这两个概念混淆,忽略了电流是由电荷的流动所产生的。
通过实验和练习题的理解和探索,可以明确静电和电流的概念差异,避免混淆错误。
五、劈尖放电和雷电的区别劈尖放电和雷电是高一物理中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劈尖放电是指空气中的放电现象,雷电是指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学生们容易将这两个概念混淆,忽略了雷电是大气中特定条件下的放电现象。
通过学习相关实验和案例,学生们可以区分劈尖放电和雷电的特点和产生条件,避免混淆错误。
总结:高一物理易错易混的知识点有很多,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例子,并提供了相应的解释和提示,希望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初中物理易混淆知识

初中物理易混淆知识一、声1.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2.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4.回声测距要注意 2物体振动一定产生声音,但声音产生了人耳未必能听到5.真空不能传声是用“科学推理法”研究的结果二、光1、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2.反射和折射总是同时发生的,3.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5.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头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
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6.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的原理: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三、热1.液化:雾、露、雨、白气。
凝华:雪、霜、雾淞。
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4.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5.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6.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四、电1.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2.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错题分析与纠正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错题分析与纠正一、引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错题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分析学生的错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进行纠正,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错题分析与纠正为主题,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了探讨。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错题分析1.学生易混淆的概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经常对一些概念产生混淆,导致解题错误。
例如,学生在学习压力和重力的概念时,往往难以区分两者的区别,导致在解题时出现错误。
2.解题方法不正确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经常因为解题方法不正确而导致错误。
例如,在解决力学问题时,学生常常忽视了力的作用效果,导致解题错误。
3.忽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学生在解题时,往往因为忽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而导致错误。
例如,在解决电路问题时,学生没有注意到电路图中的电源、开关、用电器等关键信息,导致解题错误。
三、如何纠正学生的错题1.强化概念教学针对学生易混淆的概念,教师需要强化概念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压力和重力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两者的定义、方向、作用效果等来区分两者。
2.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针对学生解题方法不正确的问题,教师需要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例如,在解决力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并注意力的作用效果。
在解决电路问题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电路图中的各个元件的作用,并注意电源、开关、用电器等关键信息。
3.培养学生审题能力针对学生忽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的问题,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读题、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中的信息。
四、结语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错题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分析学生的错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进行纠正。
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需要强化概念教学、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等方面的工作。
九年级上册物理易错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易错知识点在九年级上册物理学习中,有些知识点常常容易引起混淆或理解上的困惑。
下面将介绍一些九年级上册物理学中的易错知识点,并给出解答和提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速度与加速度的区别在物理学中,速度和加速度经常容易被混淆。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的位移,可以用公式v = Δs/Δt表示,单位是m/s;而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的速度,可以用公式a =Δv/Δt表示,单位是m/s²。
简单来说,速度描述的是物体的移动快慢,而加速度描述的是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
二、力与压强的关系力和压强也是容易混淆的概念。
力是物体受到的推或拉的作用,可以用单位牛顿(N)来表示;而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P = F/A表示,单位是帕斯卡(Pa)。
简单来说,力是对物体施加的作用,而压强是力在单位面积上的分布情况。
三、反射与折射的区别在光学中,反射和折射是两个常见的现象。
反射是光线遇到介质边界时发生的现象,光线沿着原来的路径反弹回来;而折射是光线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现象,光线改变了传播的方向。
简单来说,反射是光线反弹的现象,而折射是光线传播方向改变的现象。
四、电流与电压的区别在电学中,电流和电压也是容易混淆的概念。
电流是指电荷通过导体在单位时间内的流动量,可以用公式I = Q/t表示,单位是安培(A);而电压是指单位正电荷在电路中所具有的能量,可以用公式U = W/Q表示,单位是伏特(V)。
简单来说,电流描述的是电荷的流动,而电压描述的是电荷流动所带的能量。
五、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按照一定的方法合并成一个力,可以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合成;而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可以使用正余弦定理进行分解。
简单来说,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并成一个力,而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物理易错知识点的介绍。
初中物理电学易错概念

初中物理电学易错概念一、电流与电压1. 电流电流是电荷的流动,在电路中通常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A)。
学生们在学习电流概念时容易混淆的一点是电流的方向问题。
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流动的方向,即从正极流向负极。
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是电子流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这是因为电子带负电荷,所以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2. 电压电压是电势差,也就是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所受到的推动力。
电压通常用字母“U”或“V”来表示,单位是伏特(V)。
学生们容易混淆电压与电流的区别。
电压是电势差,而不是电流本身,它代表了电荷在电路中移动的推动力。
类比水流,电流就像水的流速,而电压则类似于水压。
二、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1.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指的是电流依次流过电路中的每个元件,即电流只能沿着一条路径流动。
这样的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流相等,而总电压等于各个元件电压的代数和。
通过串联电路时,学生们容易弄混总电压和各个元件电压的关系。
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指的是各个元件的两端相连,形成不同的路径供电流流动。
并联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压相等,而总电流等于各个元件电流的代数和。
学生们在学习并联电路时容易误解总电流与各个元件电流的关系。
三、电阻与电导1. 电阻电阻是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遇到的阻碍,它通常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大小决定了电流通过的难易程度,阻碍电流的流动。
学生们容易忽略电阻对电流的影响,错误地认为电阻越小,电流就越大。
2. 电导电导是电阻的倒数,用字母“G”表示,单位是西门子(S)。
电导表示了电流通过的畅通程度,电导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
学生们容易忽略电导与电阻的关系,错误地认为电导越小,电流就越大。
四、直流电与交流电1. 直流电直流电指的是电流方向始终不变的电流,通常由电池等直流电源提供。
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向始终保持一致。
学生们容易忽略交流电与直流电的区别,错误地认为所在家庭中的插座提供的电流是直流电。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错误剖析与纠正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错误剖析与纠正方法常见错误: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时,常常出现以下几类错误:
错误一:死记硬背,不理解概念。
错误原因:学生缺乏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记忆阶段,无法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纠正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例题等方式探究物理规律,培养逻辑思维,理解物理概念的本质和实际应用。
错误二:概念混淆,难以区分相似概念。
错误原因:学生对物理概念不够清晰,容易将相似的概念混淆,导致答题错误。
纠正方法: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物理概念的异同,加深对各概念的理解,并强调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错误三:过于迷信公式,忽略逻辑思考。
错误原因:学生缺乏深入思考,过分依赖公式记忆,而不是理解背后的物理原理。
纠正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含义,培养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
错误四:不注重实践,无法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
错误原因: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忽略实验实践,无法将所学理论
知识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
纠正方法:强调物理学习的实践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模拟等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加深理解。
通过以上对常见错误的剖析与纠正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学生在初中
物理学习中避免这些错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
理解能力。
上海高中物理极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上海高中物理极易混淆知识点总结以下十个问题,大多数学生都很头疼,因为这些知识经常考,但是每次都会错,今天就为大家总结了这十个易错点,希望大家赶快学会它!(1)弹簧或弹性绳,由于会发生形变,就会出现其弹力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变不能发生突变(细绳或支持面的作用力可以突变),所以在利用牛顿定律求解物体瞬间加速度时要特别注意。
还有,在弹性势能与其他机械能转化时严格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以及物体落到竖直的弹簧上时,其动态过程的分析,即有最大速度的情形。
(2)在受力分析时,细绳与轻杆是两个重要物理模型,要注意的是,细绳受力永远是沿着绳子指向它的收缩方向,而轻杆出现的情况很复杂,可以沿杆子方向“拉”、“支”也可不沿杆子方向,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这类问题往往是讨论小球在最高点情形。
其实,用绳子系着的小球与在光滑圆环内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最高点就意味着绳子的拉力为零,圆环内壁对小球的压力为零,只有重力作为向心力;而用杆子“系”着的小球则与在圆管中的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最高点就意味着速度为零。
因为杆子与管内外壁对小球的作用力可以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为零。
还可以结合汽车驶过“凸”型桥与“凹”型桥情形进行讨论。
(4)物理图像可以说是物理考试必考的内容。
可能从图像中读取相关信息,可以用图像来快捷解题。
随着试题进一步创新,现在除常规的速度(或速率)-时间、位移(或路程)-时间等图像外,又出现了各种物理量之间图像,认识图像的最好方法就是两步:一是一定要认清坐标轴的意义;二是一定要将图像所描述的情形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关于图像各种情况我们已经做了专项训练。
)(5)著名而简洁的公式“F=ma”,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首先,这是一个矢量式,也就意味着a的方向永远与产生它的那个力的方向一致!(F可以是合力也可以是某一个分力)第二、F与a是关于“m”一一对应的,千万不能张冠李戴,这在解题中经常出错。
主要表现在求解连接体加速度情形。
高二物理容易混淆的电学知识点有哪些

高二物理容易混淆的电学知识点有哪些1、电子与电荷电子是物质中的一种基本粒子,它带负电。
电荷是人们对电的一种传统的认识。
在古代,因人们对电的本质缺乏认识,认为电是附着在物体表面上的,因而把电称为电荷。
物体“带电”和“带了电荷”是同一个意思。
现在大家所说的电荷,一般是指带电的物质微粒,如带电的原子核、质子、电子及正、负离子等。
显然电荷这一概念的范围要比电子大。
2、自由电子与自由电荷自由电子是指脱离了原子核束缚的电子,而自由电荷既可以是自由电子,也可以是正、负离子。
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是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中的自由电荷则主要是正、负离子。
3、带电与导电带电是指物体失去电子或得到多余的电子,从而使物体对外显电性。
导电则是指导体中有电流,其实质是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
4、导体与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相互转化。
如在常温下玻璃是一种非常好的绝缘体,但在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它就变成了导体。
5、导体与导线导体是指容易导电的物体。
而导线则是指用导电性能较好的金属制成的电线,它一般用来连接电路元件使之组成电路,一般导线的电阻很小,常常可以忽略不计。
6、电中性与电中和电中性是指一种状态,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电量相等,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电中和是指一种过程,当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带负电的物体上多余的电子转移到带正电的物体上,从而使两个物体都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
7、电源与电压电源是指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或定义为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的内部不断地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以持续为电路两端提供电压。
电压是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因为电路两端的电压是由电源提供的,所以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才能有电压,然后才能得到持续存在的电流。
九年级物理易混淆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易混淆知识点物理是一门既抽象又具体的科学,当我们学习物理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的差别细微,但是对于理解物理原理和解题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整理九年级物理中容易混淆的几个知识点,并进行详细的解析与区分。
一、热传导与热辐射热传导和热辐射都是热能传递的方式,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它们都涉及到热能的传递。
然而,它们的传递方式却有所不同。
热传导指的是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或者原子的碰撞传递热能。
热传导一般发生在固体和液体之间,通过固体或液体的接触面传递热量。
例如,我们在冬天用热水袋取暖,热传导就是通过水袋和皮肤的接触面传递热量的过程。
热辐射是指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不需要通过物质的接触。
热辐射可以发生在任何介质中,包括真空。
例如,我们感受到太阳光的热量,就是通过热辐射传递到地球上的。
二、向心力与离心力向心力和离心力是在物理学中常常出现的两个概念,也是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它们的区别在于作用的方向和对象。
向心力是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指向圆心的力。
它的作用方向是向着圆心的,使得物体保持在圆周运动的路径上。
向心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圆周运动的半径决定。
离心力则是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指向圆心的力的反向,即指向圆周轨道外侧的力。
离心力的作用方向是与向心力相反的,是使得物体离开圆周运动轨道的力。
三、导体与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是物理中常用的两个概念,特别是在电学中。
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它们的电导率和电阻率不同。
导体是指电流可以顺畅通过的物体或材料。
导体一般具有低电阻率和高电导率,可以将电荷快速传导。
常见的导体有金属如铜和铁。
绝缘体则是指电流不能流经的物体或材料。
绝缘体具有高电阻率和低电导率,电荷无法顺畅传导。
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和玻璃。
四、速度与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它们都涉及到运动。
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即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速度是矢量量,包括大小和方向。
高考物理易混淆概念

高考物理易混淆概念摘要: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然而在高考中,许多学生经常会混淆一些物理概念,导致答题出现错误。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物理易混淆概念,并给出解释和例子,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高考物理考试。
关键词:高考物理、易混淆概念、解释、例子、答题技巧引言:物理是一门具有实验性和理论性的科学,它研究物质的运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高考中,物理作为一门必考科目,经常会让许多学生感到头疼。
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们经常会混淆一些物理概念,导致答题出现错误。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考物理易混淆概念,并给出解释和例子,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高考物理考试。
一、速度与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两个非常基础而重要的概念。
在高考中,经常会有与速度和加速度相关的题目出现。
然而,许多学生往往会混淆这两个概念,导致答案错误。
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移值与追随的时间间隔的比值。
它描述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即具有大小和方向。
在物理学中,常常用字母v来表示速度。
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率的量度,它表示的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加速度是一个矢量量,也具有大小和方向。
在物理学中,常常用字母a来表示加速度。
举个例子,某物体从静止状态开始匀速运动,经过10秒钟,它的位移为100米。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计算出它的速度v为100米/秒。
然而,如果我们想要计算它的加速度a的话,由于物体是匀速运动,所以加速度为0米/秒²。
二、功和能量功和能量是物理学中两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它们常常会一起出现在考题中,并容易被混淆。
功是力对物体施加的作用引起的效果的量度。
在物理学中,功可以用公式W = F * d * cosθ来表示,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的大小,d表示物体位移的大小,θ表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的量度。
它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描述物体状态的一个标量量。
物理知识点学习中的易混淆概念解析

物理知识点学习中的易混淆概念解析在学习物理知识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概念看起来非常相似,容易混淆的情况。
这些概念之间的微小差别可能对于正确理解物理原理和解题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解析这些易混淆概念前,我们需要对基本的物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我们将逐个解析一些常见的易混淆概念:1. 质量和重量: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性质,是物体所含物质的总量。
重量是物体受到引力作用的结果,是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质量通常用千克(kg)表示,而重量则用牛顿(N)表示。
2. 力和能量: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或方向改变的原因,通常由施加力的物体对被施加力的物体产生的作用。
能量是物体具有的使其执行工作的能力,是力产生的结果。
力通常用牛顿(N)表示,而能量则用焦耳(J)表示。
3.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是位移和时间之比。
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是速度和时间之比。
速度通常用米每秒(m/s),而加速度则用米每秒平方(m/s²)表示。
4. 热量和温度: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是物体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热运动的快慢程度,是热量和热容的比值。
热量通常用焦耳(J)表示,而温度则用摄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5. 离心力和向心力:离心力是物体在圆周运动中远离中心的力,是惯性力的一种。
向心力是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指向圆心的力,是保持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力。
6. 阻力和摩擦力:阻力是物体在移动过程中与介质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会减小物体的速度。
摩擦力是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相对滑动时产生的力,在物体表面接触处产生。
以上是物理知识点学习中的一些易混淆概念的解析。
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的区别,我们能更好地应用物理原理解决问题,并避免在学习和解题过程中出现混淆和错误。
希望这些解析对您的物理学习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极易混淆的一对概念,您的孩子区分开了吗

初二物理极易混淆的一对概念,您的孩子区
分开了吗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既是初二物理学习重点,又是难点,因为它们有许多共同点,也有许多不同地方,对初学者来说很容易混淆。
跟我学物理网贾兰华老师根据它们的特点,做了如下整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根据特点来区分。
二力平衡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可概括为“ 等值、反向、共线、同物”。
相互作用力是甲物体对乙物体有力的作用时, 乙物体同时对甲物体也有力的作用,其特点可概括为“ 等值、反向、共线、异物”。
由比较可知, 二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还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是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一个重要区别, 也是我们识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一个突破口。
根据依存关系来区分。
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即相互作用力中的一个力都因另一个力的存在而存在,如果其中
一个力消失了, 另一个力不复存在。
而相互平衡的二力则不同, 平衡力中的一个力并不随另一个力的存在而存在,也不
随另一个力的消失而消失。
如用绳子吊起一个重物, 绳对物的拉力和物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若绳子突然断开,拉力会消失, 但重力依然存在。
从作用效果来区分。
相互平衡的二力, 因作用在同一个物体
上,从改变运动状态的角度讲, 它们的作用效果是能相互抵消的, 在平衡的二力作用下,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而相互作用的二力, 因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它们各自产生的作用效果, 不能相互抵消。
比如, 当你用脚使劲踢足球时, 同时也受到足球对脚的作用力. 脚对足球的作用力使足球飞了出去, 足球对脚的作用力使人感觉到疼痛。
版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易混淆知识点

电流和电路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但也是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并提供一些区分它们的方法。
一、电流和电路的定义与区别:电流是指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通常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路是指由电源、电器和导线等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电器装置。
电流和电路的区别在于,电流是物理量的一种,而电路是装置的概念。
电路是通过连接导线、电源和电器等形成的一个闭合回路,电流则是在电路中电荷的流动。
二、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依次连接的电路,电流只有一个通路,电流大小相同,电压按照电器的电阻分配。
在串联电路中,如果其中一个电器开路(中断),则整个电路无法通电。
并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并排连接的电路,电流分为多个通路,电流大小按照电器电阻的倒数分配,电压相同。
在并联电路中,如果其中一个电器开路(中断),其他电器仍能正常工作。
三、电流方向的表示:电流的方向通常表示为正方向和负方向。
在正常情况下,电流的正方向与电荷的正方向相同,即从正极向负极流动。
但在实际问题中,有时也会遇到电流方向相反的情况,这时可以选定一个方向作为正方向,然后根据所给条件进行判断。
四、交流电和直流电:直流电是指电流方向保持恒定的电流。
直流电的特点是电流方向始终保持一致,常用的直流电源有电池。
交流电是指电流方向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交流电的特点是电流方向周期性变化,一般用正弦曲线表示,常用的交流电源有发电厂。
五、电压和电阻:电压是指电能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通常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通常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由欧姆定律给出:U=I×R。
六、欧姆定律和功率的计算:欧姆定律用于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U=I×R。
该公式可用于直流电路和恒定电阻的交流电路。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能量转移的速率,通常用字母P表示,单位是瓦特(W)。
浅析物理教学中容易混淆的几组概念

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描述的是物体在没有受 到外力作用时, 由于物体具有惯性在而表现出来的一 种运动规律, 因而惯性定律揭示了物体的重要基本属 性——惯性。惯性定律确定 了力的科学含义 , 即力是
一
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另外定律指出了力和
般说来成人的音调 比儿童低 , 男人 的音调 比女人低 , 响
体没有发生热传递 , 说这个物体具有多少热量就是错
度是捃人耳感觉的声音的大小。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 误的, 内能( 热能) 是物体 内部大量分子作无规则运动 ●度, 蓝 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 声音的响度越大; 另外响 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 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 以我们通常不需要看见某人却知道是他在说话。” 音
点是否发生变化 , 也不论 物体是否受力, 是否运动和怎 样运动, 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 它不随物体的状 质量大 的物 体惯 性大 , 质量小 的物体 惯性 小 , 量 质 态、 形状、 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 度 , 量度, 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 质 相同的物体惯性相同。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学教育理念, 即每一个受教
育的学生都应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本人在实践中体
会到 只有在整个 教学 过程 中都 执行 新课 程 理念 , 能 才
复的现象, 了学生学< 扼杀 科学> 的兴趣 以及创新思维
4 热量 、 内能 ( 热能 )
在物理学中。 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放出或吸收 在物理学里, 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的高低 是由声捐振动的频率大小决定的, e 声源振动的频率大, 能量 的多 少 叫热 量 。从 热 量 的 定 义看 它 是 一 个 过程 即热量只有在热传递的过程中才出现 , 如果一个物 声音的音调高; 声源振动的频率小, 声音的音调低。一能是由物体的热 学状态决定的( 但与物体的整体运动状态无关, 物体的 态量, , 因此 我们可以说某某物体具有多少内能。
高三物理易混淆知识点

高三物理易混淆知识点物理是一门抽象而又实际的科学学科,对于很多高三学生来说,物理知识点往往容易混淆。
在备考高考的过程中,正确理解和辨析这些易混淆的知识点,将对学生的成绩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围绕高三物理易混淆知识点展开讨论,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1. 转动惯量和质量在物理学中,转动惯量和质量是两个常常容易混淆的概念。
质量是物体对于运动加速度的抗拒程度,而转动惯量则是物体对于转动加速度的抗拒程度。
质量用来描述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特性,而转动惯量则用来描述物体在旋转运动中的特性。
因此,质量是一个标量,而转动惯量是一个张量。
2. 功和功率功和功率是描述力学过程中关于能量转化的两个重要概念,常常容易被混淆。
功是由力沿着物体位移方向所做的功,它是标量。
而功率则是功在单位时间内的转化速率,是标量。
因此,功是对力学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的描述,而功率则是对能量转化速率的描述。
3. 静电力和电场力静电力和电场力是电学中容易搞混的两个概念。
静电力是指由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是一种宏观力。
而电场力则是由电场所产生的力,是一种微观力。
静电力是两个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描述,而电场力则是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力的描述。
4. 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是描述信号波形分析的重要工具,容易被混淆。
傅里叶级数是将周期信号分解为一系列基本正弦函数的和,可以用于分析周期信号的频谱特性。
而傅里叶变换则是对非周期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的工具,可以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得到信号在不同频率上的分量。
5. 开放回路和闭合回路在电学中,开放回路和闭合回路是描述电流流动路径的两个概念。
开放回路是指电流无法形成完整环路的电路,电流无法流通。
而闭合回路则是指电流能够形成完整环路的电路,电流能够流通。
开放回路和闭合回路的区别在于电流是否能够顺畅流通,因此在进行电路分析时需要注意回路是否闭合。
6. 透镜和镜子透镜和镜子是光学中常见的光学元件,常常容易混淆。
分析高中物理考试中的常见错误和解决方法

分析高中物理考试中的常见错误和解决方法2023年的高中物理考试,考生们仍然犯下了一些常见的错误。
为了让大家在考场上少犯错,本文将分析高中物理考试中的常见错误,并提出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概念混淆在高中物理考试中,概念是很重要的考点。
常见的错误就是概念混淆,比如说把功率和能量混淆,把速度和加速度混淆等等。
对于这种错误,解决方法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抓紧时间,认真理解每一个概念的定义和不同之处。
在备考阶段,也可以通过做题让自己更加熟悉每一个概念及其应用。
二、记不清公式高中物理涉及的公式众多,考生们很容易记混或者忘记。
比如说把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公式记混,把电阻和电导率的公式记错等等。
针对这种错误,考生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基础。
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公式的推导并记住公式。
此外,考生们也可以把公式复习和记忆放在备考计划的重要一环,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对公式掌握的程度。
三、计算错误高中物理考试机械计算量较多,考生们经常会在计算过程中犯错。
具体表现为精度计算错误、小数点位置搞错、符号计算错误等等。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考生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计算方法的细节,比如说小数点位置、符号运算等。
同时,考生们还需要训练自己的心算能力和手算能力,以避免在考场上出现计算错误导致失分的情况。
四、答题思路不清在高中物理考试中,有些题目的难度并不是在于计算量的多少,而在于考生的答题思路是否清晰。
常见的错误就是在解题过程中答题思路不清,导致不能正确解答问题。
考生们可以通过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训练自己的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寻找一些能够帮助自己优化答题思路的方法,比如说画图、列式等等。
五、知识点遗漏在高中物理考试中,有些知识点可能需要用到一些前置知识,如果这些前置知识没有掌握好,就会导致考生不能正确解答问题。
避免这种错误的方法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复习和总结,将不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高二学习指导】高二物理知识点:最易混淆的电学概念

【高二学习指导】高二物理知识点:最易混淆的电学概念高二物理中许多电学概念同学们容易混淆。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高二物理中易混淆的电学概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电子和电荷,电子是物质中带负电的基本粒子。
电荷是对电的传统理解。
在古代,由于对电的本质缺乏了解,人们认为电附着在物体表面,所以电被称为电荷。
“充电”和“充电”的含义相同。
现在“电荷”一词通常指物质的带电粒子,如带电核、质子、电子、正离子和负离子。
显然,电荷的概念比电子的概念范围更广。
2、自由电子与自由电荷,自由电子是指脱离了原子核束缚的电子,而自由电荷既可以是自由电子,也可以是正、负离子。
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是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中的自由电荷则主要是正、负离子。
3.带电且导电。
带电是指物体失去电子或获得多余电子,从而使物体带电。
导电性是指导体中的电流,本质上是导体中大量自由电荷的定向运动。
4、导体与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相互转化。
如在常温下玻璃是一种非常好的绝缘体,但在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它就变成了导体。
5.导体和电线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
导线是指由导电性良好的金属制成的导线。
它通常用于连接电路元件以形成电路。
导线的电阻通常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6、电中性与电中和电中性是指一种状态,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电量相等,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电中和是指一种过程,当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带负电的物体上多余的电子转移到带正电的物体上,从而使两个物体都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
7.电源和电压电源是指能够提供连续电流的装置,或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电源的作用是使正极在电源内部不断积累正电荷,负极在电源内部不断积累负电荷,从而在电路两端不断提供电压。
2024年中考物理易混易错点梳理

声学部分易混易错点一:声源振动停止,声音随之消失?“发音停止”是指声源不再振动、停止向外传播声波,但原先传送出去的声波仍要继续传播。
在不考虑声音损失的情况下,声源停止振动后,离声源距离不同的人仍能陆续听到它原先发出的声音,声音并未随声源振动停止而消失。
易混易错点二: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非所有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
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人耳及听觉系统的局限性。
3.声音的响度必须足够大,才能引起人耳内鼓膜的振动,人才能听到声音。
4.人的听觉必须正常。
易混易错点三:音调、响度和音色区分不开。
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也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也和声音的集中程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可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易混易错点四:对回声定位的应用易错。
回声是声音从声源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回来又传入人耳的声音.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例如要测定发声体到障碍物的距离,发声体发出特定的声音,并接收到回声信号,记录下回声和原声之间的时间间隔t ,在查出声音传播速度的条件下,即可求出距离vt s 21 易混易错点五:对噪声概念的理解易错。
对噪声的界定有两种表述:一是从物理学角度,二是从环保角度.应该说,符合其中之一的声音就属于噪声,所以,乐音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成为噪声。
光学部分易混易错点一:三种光现象区分不清。
(1)光在同种、透明、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当光遇到两种介质分界面时,若是不透明界面,光会返回原介质中发生反射;(3)当光斜射到透明界面上,一部分光会返回到原介质中发生反射,一部分光会射入另一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易混易错点二:混淆平面镜成像特点与“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人们在观察物体时,却有“近大远小”的视觉体验同一个物体,人离它越远就会感觉物体越小,但实际上物体本身的大小并没有改变,只是人们观察视角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观察结果,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与人观察到的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1Kg≠9.8N。
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
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
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9.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
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20.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
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cm2=10-4m221.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
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22.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3.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F浮=ρgv计算。
24.有力不一定做功。
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25.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26.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
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27.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
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28.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
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29.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
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30.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31.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32.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
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或放出。
3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固定不变的。
比热容越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量小(用人工湖调节气温);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用水做冷却剂)。
34.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个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35.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6.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37.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
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38.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39.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240.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41.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4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3.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44.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
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45.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的原理:u46.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47.液化:雾、露、雨、白气。
凝华:雪、霜、雾淞。
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48.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9.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50.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51.六种物态变化:52.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53.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54.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55.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先去掉电源和其它电压表,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56.连电路时,开头要断开;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电流表一般用小量程;电压表的量程要看电源电压和所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先择连左下或右下;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
57.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58.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表现最为明显。
59.串联电路是等流分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
并联电路是等压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60.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
(分别是R=U/I和P=UI)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但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61.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
62.计算电能可以用KW和h计算,最后再用1KWh=3.6×106 J换算。
63.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
但在变化时,电阻是不变的。
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
64.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65.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66.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电动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
沈括发现了磁偏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卢萨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67.磁盘、硬盘应用了磁性材料,光盘没有应用磁性材料。
68.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69.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但这是走向成功必由之路。
2、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
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
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
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3、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
4、笔记本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
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
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5、学习资料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
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
6、时间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
7、向别人学习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
8、知识结构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
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
9、数学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对学物理来说数学太重要了。
要学好数学,利用好数学这个强有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