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经济政策ppt课件

合集下载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课件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课件

9
3.苏联农业集体化
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 ①背景: 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②措施: 开展消灭富农运动;支持集体农庄建设,加快组建拖 拉机站,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③影响:集体化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 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①国内战争逐渐平息。 ②工厂停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饥荒流行。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 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 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3
2、实施:
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 3、内容:3.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 实行自由贸易; 4.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5.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12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 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启示)呢?
①一个国家要发展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
③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政策;
13
4
1.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2. 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 4、作用: 盟; 3.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5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苏联国歌 —— 《牢不可破的联盟》
6
请注意区别:不同时期的俄国名称:
沙俄(1547年—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俄罗斯(1991.12.25-今)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6张PPT)
②弊端: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 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 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产生了什么问题?
消极性: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 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五、苏联模式
1、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
国家性质: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2、意义: 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苏联模式”。(斯大林 模式 )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1921年)
内容 (1918—1920年)
减轻了农民负
农业
余粮收集制
担,提高了生
固定粮食税 产积极性。
工业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 收归国有
大企业国有,提高了企业积 中小企业可 极性,在一定
私营
限度内发展资
本主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利用市场和商品发展经济
特点: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结合起来(“新”的体现)/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列宁:“退一步,进两步”
苏联的工业化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 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 或者我们被人打到。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 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 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 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39张PPT)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39张PPT)
——《大国崛起》
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受帝国主义的威胁;工业落后。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 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 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 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 实现国家工业化
: 1926
: ①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
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② 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五计划——“技术决定一切” 二五计划——“干部决定一切”
3、结果: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苏联 德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增长 660% 增长 31% 增长 20% 增长 13% 不到 7%
——瞿秋白《赤都心史》
社会矛盾尖锐
一战和三年国内 战争的破坏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农民不满 反动势力乘机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面对苏俄的实际情况,列宁开始实施什么政策?
新经济政策
2、目的: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开始实施
3、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行余粮收集制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 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 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导致了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落后。
1928-1940年苏联粮食、肉类人均年供应量统计
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共23张PPT)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 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 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 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 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
体。—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 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出现, 有其历史功绩,也存在很多 弊端。
积极:①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②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开始时间:用:
新经济政策 农业上
内容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贸易上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 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可以自由买 卖,实行自由贸易
3、启示: ①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因国情而变,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生产关系改革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
达标检测·巩固新知
1.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 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 好转,这主要得益于( B )
5.斯大林模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 积极作用,但也是苏联解体的根源, 其主要特征是( A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C.注重民主法制建设 D. 提倡个人崇拜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是什么?
工业落后;受帝国主义的威胁。
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 占全世界的比重
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
: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 重视和巨额投资。 2.国家实行高积累政策。 3.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工业 化建设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 4.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 苏联宣传画:在斯大林同志领导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PT课件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PT课件
复习回顾: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有哪些? 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 现有哪些? 4、应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的历史 作用?
项目
农业政策 工业政策 贸易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
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解除部分中小企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业国有化 恢复货币流通,允许 取消自由贸易 商品交换 实行实物配给制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1. 改革内容:重点放在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方面 2. 结果
(1)执政前期,经济增长加快,政局稳定,军备 力量大为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 所改善; (2)执政后期,社会矛盾丛生,经济发展停滞。
3. 改革失败原因: (1)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2)勃列日涅夫本人专断、保守不利于改革 (3)对外政策和经济战略阻碍经济改革的深入 根本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限 制
B
A
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4、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 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案 D、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发生
市Hale Waihona Puke 对经济的调节 济 作用) 4、结果:失败;苏联解体 政 治 作为改革的重点 2.继续优先发展重 工业
局势失控 苏联解体
比较: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改革的重点 成果(后果)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农业 重工业 国防工业 经济领域 转向 政治领域 一度促进 农业发展 成为超级大国 苏联剧变并 最终解体 问题 未能从根本上 突破斯大林 模式限制 放弃了 社会主 义和苏共领导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课件)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课件)

征集制
集体农庄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 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
影响 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在苏
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联建成。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
特点
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 品生产
集权的政治体制
课堂整合
中考对接
3. (2018·湖南邵阳)普京在评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 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 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 制的态度是( C )
A.完全肯定 B.全盘否定 C.客观公正 D.不置可否 4. (2018·四川雅安)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 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 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
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一 苏联的新经济政策 1.阅读教材47页,填写下面的表格
项目
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
农业 商业 工业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 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 取酬的工资制。
特征 影响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自由买卖,利用市场、 大力发展商品生产。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新经济政策 1.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 新经济政策 。内容包括: ①农业上:以 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②贸易上:允许使 用 雇佣劳动力 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 纳税后的剩余产品, 实行 自由贸易 ;③工业上:允许本国和外国的 资本家 经营中小 企业;④分配上:实行 按劳取酬 的工资制。 2.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 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 积极性 , 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 稳步发展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苏联经济PPT优秀课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苏联经济PPT优秀课件
苏联的的公有制 列宁时期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1870-19245Biblioteka 斯大林时期农业集体化
推进工业化
1879-1953
6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苏维埃政权时期
新经济政策时期:托拉斯制
斯大林时期:工业企业方面
农业方面
7
托拉斯制
托拉斯(trust) ,是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 生产同类商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垄断资本 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从生产到销售全面合 作组成的垄断联合。十九世纪末以来,美国的托 拉斯迅速发展。西欧国家托拉斯出现稍晚,但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也有了迅速发展。目前,托拉 斯在美国最发达。托拉斯本身是法人,由托拉斯 董事会集中掌握全部业务和财务活动,原来的企 业成为托拉斯的股东,按股权分配利润,参加者 在法律上和产销上失去独立性。
8
党领导并决定国家的经济政策
马克思和恩格斯:‘‘助产婆“
9
政治体制
1.高度集权 2.行政强制
10
文化管理体制
1.重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 2.注重科技,加强文化教育
11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 特点
1
社会主义社会的两重含义
1.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2.社会主义社会具体的政治
经济运行体制
2
苏联模式的特点 1.经济体制 2.政治体制 3.文化管理体制
3
经济体制 1.生产资料上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党领导国家并决定一切经济政策
4
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专题苏联社会》PPT课件

《专题苏联社会》PPT课件

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0年苏俄发生了反对苏维埃政权的示威游行
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大 会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 决议,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及内容
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必须迁就农民,必然以粮食税代 替余粮收集制,这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
新经济政策
经济 单一的公有制体制 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多
体制
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特 管理 高度集中,行政管 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
点 方法 理

分配 实物配给制
按劳分配
制度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利用市场和
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改
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
三、苏联的成立
•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代 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通过了苏联成立宣言 和联盟条约,宣告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 盟,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和要 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格鲁吉亚、亚 美尼亚、阿塞拜疆三国)、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发展到15个加盟共和国。
——列宁 请思考:列宁准备采取什么措施?
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1921年,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走进了 克里姆林宫,他为苏俄带来了大批急需的医疗设备。 但列宁告诉他:“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 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 来。”
请思考:列宁此时的态度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有何不同?
部分解除国有化,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 主义家经营
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 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 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 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 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电视纪 录片《大国崛起》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4张PPT)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4张PPT)

集体农庄
(万个)
20
机器拖拉机 站(个)
2502
拖拉机 占总播种面 (万台) 积量(%)
14.8
80
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
政府也从多方面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 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相关事实: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 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 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喂米 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 这样的道理。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苏俄内战形势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余粮收集队拿着武器收粮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部门
内容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工业 工业国有化
分配 实物配给制
1933年~1937年,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工 业产量比十月革命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跃居 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 占全世界的比重
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
使俄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 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列宁与农民亲切交谈
2、新经济政策
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PPT课件

“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PPT课件
请思考:马克思设想的 社会主义具有哪些特点?
马克思 生产力高度发达、公有制、计划 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 和货币。
阅读思考: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
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国内反动势力不断发动叛乱 丧失了主要粮食产地,粮食等物质非常匮乏
政策
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公有制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计划管理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俄国
苏俄
苏联
独联体
1917年 十月革命
1922年 1991年12月《阿拉木 图宣言》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1917 1921 1925
1953
1964 1985 1991
战时共 新经济 斯大林模式 产主义 政策
社会主义改革
俄国(苏联)发展线索
思考:依据材料指出苏俄的国情有什么特点?
苏俄是一个生产力落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 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 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 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 途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思考: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苏维埃政 府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①保障军事供应,取得战争胜利,巩固政权 ②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材料二 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 (普拉东诺夫著)中有这样一段话反映了当时 农民的心情:“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 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倒 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
请思考:苏俄两种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

《苏联经济政策》课件

《苏联经济政策》课件

改革开放的成效
改革开放为苏联带来了巨大的 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对比苏联和中国的经济计划
苏联和中国的计划经 济的不同之处
苏联的计划经济更加集中和权 威,而中国的计划经济更加灵 活和分散。
苏联和中国的计划经 济的相似之处
苏联和中国都通过计划经济实 现了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苏联和中国的经济转 型过程对比
推动未来的经济发展。
源和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苏联经济政策的重大变革,标志着苏联加入全球经济体系。
新经济政策(NEP)
NEP的实施
NEP在苏联引入了一些市场机制, 允许个体经营和自由贸易。
NEP对苏联经济的影 响
NEP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农民生产 力的提高。
NEP的失败
然而,NEP也引发了内外部的批 评和困难,最终导致了政策的 失败。
苏联的经济转型相对较晚而困 难,而中国的经济转型相对较 早且比较成功。
结论
1 苏联经济政策的启示 2 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思 3 管理经济发展的正确

苏联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
方法
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
通过分析苏联经济政策,
苏联经济政策的失败和成
供了重要的借鉴。
我们可以思考如何有效地
功告诉我们要正确管理资
计划经济
化。
计划经济的优势
计划经济可以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计划经济的缺陷
然而,计划经济也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和创新能力不足。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背景
改革开放是苏联对经济体制进 行深刻变革的回应。
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革开放使得苏联能够更好地 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推动经 济发展。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共22张PPT)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共22张PPT)
——摘编自沈志华《历史的启示——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农村经济研究》 材料五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 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消极: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 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 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 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 泼曼”,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对列宁来说, 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 为的是前进两步”。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历史》 材料二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大国崛起·俄罗斯》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
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
积极: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 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四 在1925年1月莫斯科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 “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 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 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29张PPT)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29张PPT)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
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一 切 为 了 胜 利 ! ”
“ 一 切 为 了 前 线 ,
1918 年 夏 , 全 国3/4的领土被敌人 占领,重要的粮食 和煤炭产地均落入 敌人手中,40%的工 厂停工,彼得格勒 和莫斯科的工人每 天 只 能 领 到 50克面 包……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建立,当时的局面是:
主 义 国 家
其 他 的 资 本
国 外
联合起来
制度不同!
三年内战
苏俄单独退出一战!(1918——1920)
资俄

本国 家国
内 和内
沙的
皇地
军主
官、Βιβλιοθήκη 不甘失败!十月革命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进攻苏维埃政权,试图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三年国内战争(1918-1920)爆发。
苏联国旗
1922年苏联成立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 邦、乌克兰、白俄罗斯
俄罗斯联 邦
1925年加入的有乌兹 别克、土库曼
1929年加入的有 哈萨克、 塔吉克、 吉尔吉斯
1940年加入的有 爱 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摩尔多瓦
1940年苏联有15个加盟共和国
1924年列宁逝世。
斯大林(1879-1953)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 代史1500-2007》
材料一 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913年的一半。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 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面包、肥皂等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 乏。
经济异常困难
材料二 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武装暴动席卷俄国。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3月份 爆发喀琅施塔得水军暴动。——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纲要求]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 (3)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
1
1、考查重点 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对于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的工业化 建设考查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及苏联建 设中的经验教训的认识。并从现代化史观去联系比 较苏联现代化模式、西方现代化模式和中国现代化 模式。 2、考查方式 从题型看,多为选择题,注意与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等知识的横向比较;从命题方式看, 多以新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你认为正确吗?试从指导思想、主要内容等方面比较其异同?
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 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的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 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 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 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勃
列日涅夫时期的笑话: 开着飞机买面包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 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
15
特别强调 (1)知识角度: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 调整,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 定,即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总体上看,苏联的改革没有突破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解决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 ,没有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2)史观角度: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考虑,在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全球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半球化”的发展模式,即世界上主要存 在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二者互相斗争、此消 彼长可以带来很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 (3)热点角度:中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给中 国经济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活力。从这一现实热点出发,对苏联改革 留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深思是非常有必要的。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 化问题》
(1)新经济政策是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 斯大林模式则是实行直接过渡。
(2)新经济政策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 斯大林模式则是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3)新经济政策是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 斯大林模式则是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11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 要的改革调整: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 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 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史实, 思考:三次“改革调整”分别是什么?实质 是什么?有哪些相似之处?
农村经济全面振兴, 国民经济得到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3
探究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
斯大林模式的弊 端\斯大林逝世
社会矛盾突出
经济衰退,社会矛盾激化
内容Βιβλιοθήκη 农业突破\工业\ 批判个人崇拜
经济管理体制 (侧重工业)
经济改革到政治改革
工业化 背景 落后的农业国;帝国主义包围敌视。
建设
目的
加强国防以维护独立,给社会主义提供物 质技术基础。
1925年 经过 1926年
1928-1937年 成就 国家工业化;体系;重工业;第二位。
不足 结构不合理,不利于持续发展。
原因 改变落后状态,走社道路;适应工业化。
农业集 经过 1927年-1937年
环境:帝国主义包围;
个人:斯大林个人因素。
9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斯大林模式的评价(经验教训)
(1)积极:有利于集中全国力量解决紧迫经济问题。一 度促进生产力巨大发展,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取得反 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对资本主义国家起了借鉴 作用。
(2)消极影响:农轻重不能协调发展,,严重损害农民利 益,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违反市场经济规律,体 质逐渐僵化;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产生消极影响。
16
全面认识世界经济现代化的三种模式
西方模式(英国)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生产资料 所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 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工业化道 路
先轻工业后重工 业
优先发展重工 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农业制度 资本主义大农场 集体化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2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与改革

十月革命
确立政权
会 主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

社会主义(经济) 设
新经济政策(新的探索) 制度确立阶段
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
道 路 不
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 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 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 失败)
社会主义经 济改革阶段
是 一 帆 风 顺

3
项目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内容
新经济政策 作用
农业 余粮收 政策 集制
固定的粮食 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缓和了矛盾
工业 政策
高度集中 管理 一律国有
经济核算 国家资本主义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商业 取消自 允许商品买卖, 有利于市场经济 政策 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的发展
分配 实行配 制度 给制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中国的改革开放。
实质:生产关系的调整 12
核心知识整合
探究四: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有什么异同
共同点
苏俄新经济政策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
背 景
当时都面临 经济困难、 社会动荡
三年战争结束后,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造成了政治危 机和经济危机
十年“文革”使经 济濒临崩溃,社会 一片混乱
体化
成就
公有制占据绝对支配地位;促进工业化。
侵犯农民利益,农业长期落后。
8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斯大林模式的表现特点
(1)形成:在 和 过程中形成,改变了苏联经济和社会结构。
__年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标志斯大林模式形成。
(2)特征表现:是一个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模式。
特点
探索性\开创性 摇摆不定
逐渐停滞
引发混乱:背离 社会主义方向
探索 结果
国际 关系
打开改革之门, 前期取得一些效果, 但收效甚微 后期经济发展停滞 失败、苏联解体1991

开始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上风 中苏关系恶化 军备竞赛包袱
两极格局终结冷战结束 14
有人说:赫鲁晓夫的改革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把苏联改死了。
核心知识整合
苏俄(联)初期探索和建设
时间
1918-1920
1921-1928 20C30-20C50
经济政策
背景 目的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面临危机
政治经济危机
应付战争;推进 解决危机,探
社会主义
索社会主义
内容 特点 作用
成功;失败
经济;政治;世界理论
4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哪些内容
㈠经济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单一的
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平均主义。
㈡政治 高度集权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和法制。
干部委任制和终身制、特殊化。
㈢文化
个人崇拜成为一股社会思潮;思想学术问题主要 靠行政干预手段来管理。
经济:小农意识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的影响;成就的助长。
历史传统:专制主义传统;
实行按劳取 酬的工资制
提高了工人工作的 积极性
5
比较两种政策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项目
战时共产主 新经济政策 义政策
特 管理方法、高度集中,行
点 手段
政管理。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经济体制 单一的公有 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
制体制。
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设想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
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 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3)教训和启示:制定经济模式和经济政策,要有利于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尊 重客观经济规律;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
10
核心知识整合
探究二: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材料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 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都进行农村经 以粮食税代替
内 济体制改革 余粮收集制
推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都利用市场和 货币关系发展 经济
放开商品市场,允 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许资本家经营企业, 鼓励私人开办企业, 还允许外国资本家 同时向国外大力招商 到俄国经营
作 用
都使经济得到 恢复,社会得 到稳定
苏俄工农业生产逐 渐恢复发展起来, 苏维埃政权得到进 一步巩固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 【解析】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 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说明此领导人是赞成农民 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行为的,故选A。 【答案】A
7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高度集中的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划经济体制 制
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内 阁制、两党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