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研究生教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
• B、阮籍(210~263) ,字嗣宗,陈留尉氏 (今属河南)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
12
• (3)元康时期(291年-299年,是西晋晋 惠帝司马衷的年号,共计9年 ):玄学发展 的第三个阶段,代表人物为郭象、裴頠。
• A、郭象(约252~312) ,河南洛阳人 , 著作主要有《庄子注》。
• (4)在服饰上,追求洒脱。
魏晋的服饰存在三个境界: A、严装境界 B、粗服乱头境界 C、淡装境界
(5)在文学、美学,追求清通简要。
.
27
• 3、如何看待魏晋风度
魏晋士人所作所为确实透露出超脱的 一面,同时在这些人行为的背后 ,似有一种 无法排遣的忧愁和痛苦,显现出士人的矛 盾心态。
.
22
C、意不尽而尽论派 (王弼)
一是有形的现象世界,即“共相的言象 意”;是可以用“言”和“象”来尽“意”;
一是无形的本体,即所谓“殊相的言象 意”,是不可用 “言”和“象”尽意,只能用 “微言”来启发,用意会进行内心体验。
.
23
• (4)圣人有情无情的问题 (5)才与性的关系问题 (6)声无哀乐的关系问题。
王弼与裴徽谈论:
"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 老子是有者也,故恒言无所不足。"
.
9
• B、何晏(193-249年),字平叔,其主要 著作有《道德论》﹑《无名论》﹑《无为论》 ﹑《论语集解》等
.
10
• (2)竹林时期:代表人物为竹林七贤(中 的嵇康和阮籍。
A、嵇康 (224-263),字叔夜,祖籍会稽(今 浙江绍兴。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 末著名的诗人与音乐家。
.Leabharlann Baidu
4
• (3)士族门阀制度森严,使下层读书人无 法进入更高的统治阶层,读书人入仕无望, 转而从老庄思想中寻求安慰,这为玄学的 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土壤。
.
5
• (4)更迭变幻的政权,动荡不安的社会, 以及统治者自身所作所为对他们所倡导的名 教的践踏,使统治集团本身也需要玄学的一 些理论。
A、统治者本身对他们所倡导的“忠君”“孝亲”等
• 3、魏晋玄学的发展阶段
魏晋玄学的发展阶段存在多种说法,一 般来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正始时期(240-249年)
“正始”指240年—249年四月,是三国 时期曹魏的君主魏齐王曹芳的第一个年号, 共计10年。
.
8
正始时期玄学的典型代表人物:
A、王弼(226-249年) :少有才能,“好老氏, 通辩能言”,有著作《老子道德经注》、《周 易注》、《老子指略例》 等。
• C、独化说
郭象认为无不能生有,万物都是无待而 独化的,即是自化的。
.
17
• (2)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 :儒家礼教 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宇宙本体,世界本源,宇宙万 物本来的样子。 名教:人们之造作,是为调整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而设的种种等级与教化的总称, 也可迳直指“礼教”。
.
18
• A、名教出于自然(何晏、王弼)
• 魏晋人注重《老子》、《庄子》和 《易经》,称之为“三玄”。
.
3
• 2、魏晋玄学产生的背景
(1)儒学,特别是儒家今文经学陷入困境,遭 到理论上的批判和现实中的打击,走向了衰 落,这为玄学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
(2)黄老思想的延续与进一步发展,推动了玄 学的产生,为玄学提供了除儒学而外的另一 种理论基础。
“无”,是宇宙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源和 本体;所谓“有”,则是宇宙万事万物的 具体存在,包括一切人类社会的典章制度。
无是“体”,有是“用”;无是“本”, 有是“末”。
.
16
• B、崇有论——有自生说 裴頠不同意“贵无论”, 他认为世界的
根本是“有”,而不是虚无。他排斥无作为 万物本体的永恒和绝对性,肯定“有自生”, 认为无不能生有。
王弼认为:自然是名教之本,名教是 自然的必然表现;自然与名教是统一的, 两者并不矛盾;名教本于自然,是自然本 体的表现,而本体便是“无” 。
.
19
• B、越名教而任自然 (阮籍、嵇康 )
嵇康认为六经、礼法、名教束缚人性, 与人的本性相对立。
他否认“六经为太阳,不学为长夜”, 坚决反对“立六经以为准”、“以周、孔 为关键”,认为越名教、除礼法,才能恢 人的自然情性。
.
20
• C、名教即自然 (郭象)
主张万事万物各自变化,各自发展, 不会互相影响。凡存在皆属自然,而名教 是存在,当然亦是自然。
名教是自然的一部分,它并非可以脱 离自然,只是自然中的不同表现。
.
21
• (3)言与意的关系问题
言”,“意”在整个语言层面看,“言” 可以指语言,“意”可以指意思。
A、言不尽意派 (荀粲) B、言尽意派 (欧阳建)
.
13
• B、裴頠 (267~300),字逸民。河东闻喜 (今属山西)人,著作有《崇有论》。
• (4)东晋时期:代表人物为僧肇。
.
14
• 4、魏晋玄学的内容
(1)本末有无的关系问题
“本末有无”是魏晋玄学思想中,最 根本要辨明的问题,在哲学中属于形上之 学,涉及存有论和宇宙论的问题。
.
15
• A、贵无论 王弼持“贵无论” 。
名教思想的践踏,使他们也需要一种哲学,来替自
己的行为注解。
.
6
• B、在更迭变幻的政权中,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 大臣贵族之间争权夺利,互相倾轧,就是士族阶 层的知识分子也随时都有杀身之祸,他们也希望 在玄学中得到精神的解脱,减轻压力。
• C、士族上层也需要用玄学来替自己荒淫腐化的 生活作掩饰。
.
7
.
24
二、魏晋风度
• 1、含义: 指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人
生观,它影响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可以作为一种文人的心态和时代的精神来 看待。
.
25
• 2、表现:
(1)在人格上追求独立、自由,反对礼教, 追求隐逸。
(2)在交往中好清谈。
.
26
• (3)在饮食上喜好服食药(五石散)与 酒。
第八讲 魏晋玄学与魏晋风度
.
1
一、魏晋玄学
• 1、“玄学”的含义 (1)本义:玄学,又称形而上学,其对象为
超物理的或超经验的某些事物,如深奥难 懂的哲学科学都可以称之为玄学。 (2)玄学,特指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 尚老庄的思潮,特指魏晋玄学。
.
2
• “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老子指 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 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