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5、“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要义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指把学生的预备性学习活动置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之前,主张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面面俱到式的授课方法,在正确诊断学生的预习情况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合理用力,实施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针对性教学;教师要腾出时间和精力来,在指导学法、提升学力上下工夫,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从人的发展本质处思考,核心是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从知识为基础的价值取向,转变成以人的发展为基础的价值取向,改变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主宰”“控制”的意识,改变学生“顺从”“依附”的地位,把课堂转变为“学堂”,把讲台转变为学生的“舞台”。
因为只有当学生持有一种主动介入的态度,才能使“发展学生”成为我们触手可及的教育境界。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教学中的儿个敬感性问题
一是“赶着走”,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令下被动学习,缺少作为主体所应具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拖着走”,LI标山教师圈定,问题山教师给定,方式山教师规定,学生跟着教师亦步亦趋,无法展现灵性和智慧。
三是“齐步走”,由于设定的问题延展空间较小,不少学有余力的学生无法“吃饱”,课堂对他们而言,只是陪其他同学度过的“难熬光阴”。
教学实践理念_先学后教(3篇)
第1篇一、引言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因此,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中,“先学后教”的教学实践理念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点。
本文将从“先学后教”的理念内涵、实施策略、优势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先学后教的理念内涵1. 先学后教,即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先学后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先学后教,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三、先学后教的实施策略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置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 设计合理的自主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
(2)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教师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1)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必要的指导。
(2)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 注重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先学后教的优势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3. 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4. 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五、先学后教的挑战1. 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师需因材施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是关于教学顺序的总要求。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水平(也称最近发展区)是先学后教的心理学依据。
从专业角度来讲,高效教学就是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
而“先学”就是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后教”就是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即所谓以学定教。
新课程要求:在整个的课程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老师不再是教育活动的绝对权威,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新的课程观旨在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
而“先学后教”观念就是新课程条件下师生角色观转变的具体体现。
它不但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变革。
从学生角度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主动接受和探索知识,而不是传统的被动的填塞式的学习,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高效教学的一种途径。
而在课堂中采用“先学后教”有利于达成这一目标,因此,贯彻“先学后教”理念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客观需要。
所谓“先学”,是指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阅读思考或动手操作,尝试通过独立与合作方式理解课本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的知识结构。
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增强接下来的“教”的针对性,不致重复学生自己已经学会的内容。
可见,“先学”之“学”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超前性。
从时间上讲,先学后教就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
浅析“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实用文案浅析“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我校在学习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探索出了具有小寺沟中学特色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就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做一粗浅的分析。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与“先教后学,课后作业”的区别。
建国以来,我们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都是“先教后学,课后作业”,在课堂上教师以讲为主,每堂课都是假定学生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教师要不厌其细地系统讲授,唯恐哪个知识点讲不透,学生不明白。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就练习巩固,如果没有时间就留到课后练习。
关注的是教师的教,会的教不会的也教,不管学生,练习和作业课都放有课后,学生负担过重。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先让学生自学。
学生不是盲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要做到“四明确”,即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比如:“同学们,下边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明确时间),大家自学教材的第23页至24页(明确内容),在自学的过程中可进行小组讨论(明确方法),5分钟后请回答下列问题(明确要求)。
只有做到四明确,学生才能高效地进行自学。
这一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会的不教,教学生不会的,作业练习在课上,减轻了学生负担。
所以,“先教”和“后教”有本质的区别。
先学——学生在自学指导下进行自学,自学结束,通过回答问题或板演或完成反馈练习,来暴露学生学习中的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教师要教的内容。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做到以下三点:⑴积极主动按要求自学——主动性。
⑵都积极参与(讨论、板演、发言、练习、实验……)——参与性。
⑶积极讨论、探究、合作学习——互动性。
“三性”发挥的如何关键在于老师调控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水平的高低。
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解读雷店镇五一中心小学一、理论基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在“先教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
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先学”和“当堂训练”都是自主学习,“后教”是合作学习,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
课堂上,先让学生独立看书、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检测自学效果,从中发现学生在自学当中没有学懂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学生个人解决有了困难,教师再适时组织学生讨论、合作学习,这时的合作学习就有了必要性,也有了合作的内容(自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合作的目的(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合作的方式(更正、讨论、教师讲评)和合作的对象(同学、老师),最后当堂训练还是自主学习。
此模式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原则。
“先学”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同样看书、练习,结果优秀生看懂了、做对了,后进生没有看懂、做错了;“后教”时,“兵教兵”,即做对了的优秀生帮助做错了的后进生更正,并且讲清“为什么”,这样后进生的问题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就当堂基本得到解决,补了差。
同时,优秀生在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对当堂所学的知识又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培优”。
此模式还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符合自主创新、素质教育的要求。
“先学”时,学生运用旧知识看书,获得新知识是“创新”;看书后完成检测练习,是开始运用新知识,也是“创新”;自己纠错、讨论、弄懂为什么,最后当堂训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都是创新。
全过程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是自主创新,就是在培养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同其他模式相比,这种模式也是很便于教师操作、很实用、很有效的教学模式。
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紧张高效地学习,暴露问题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更正、讨论、讲评,加以解决,当堂背记,完成作业,达到教学目标,这就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逐步更新,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先讲解知识点,学生跟随学习,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则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鼓励他们先尝试解决问题,再由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比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记忆欠缺归纳能力等问题。
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希望通过相关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出小学数学中采用该教学模式的益处和教学效果,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和优势,进一步明晰该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操作技巧,探讨如何有效地落实该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收获和成长。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估,深入研究“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情况,为教师们提供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教学指导,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和提升。
最终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探究和总结,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撑。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该教学模式借鉴了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的相关观点。
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解与实践
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解与实践在当前教育改革大潮中,通过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参观先进学校的实际做法,通过听取培训专家及优秀教师的讲解,我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一教学方法也有了一些体会与尝试,现与大家共勉。
一、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解“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
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讲话,不干扰学生自学。
“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具体环节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先学后教,高效课堂”,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其中蕴含的却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更体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
二、教学中的几点尝试设计“前置作业”或“导学案”。
在讲析课文之前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把能自己学会的学会,或者通过两人对学、小组群学学会,既提高效率,又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自己动手动脑思考解决的问题印象深刻,寻根探源中把知识融会贯通,为教师点拨重难点做好知识理解铺垫。
例如,《孤独之旅》一课的前置作业。
(1)了解《草房子》及其作者。
(2)找出你新学到的生字,带拼音写字。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提示:可以按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梳理,也可以按小说三要素概括。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解读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调节学习进度、内容,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问题、热点来学习,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正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他们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而不是先行做出想要他们做什么的规范”。
在以学定教的空间内,学生可以依照教师提供的框架,调节自己的学习进度、内容,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问题、热点来学习,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教师则应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的重点。
布鲁姆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试验,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此提出了一套使群体教育个体化的教育系统。
这个系统基本过程是:一是学生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去整理必需的准备知识;二是实施最优化的群体教学;三是根据教学目标编拟并进行形成性练习评价,对一、二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加以诊断,并给予矫正与指导;四是在矫正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形成性巩固提高练习。
这样,86% 的学生能达到原先只有20%的学生达到的成绩。
如果再配以强化”训陈,86%的比例就会提高到95%。
群体教学几乎达到个体教学的效果。
这更加说明了先学后教' 对于初中数学教育的可行性。
经过教学实践,初步总结了以下几点:一、以学定教”对学生的要求,即学生怎样学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确确实实地相信每个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要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学好。
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却坚信这种差异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资源,只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基本的学习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好。
首先,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
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先学后教”在初中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在初中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先学后教”在初中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应用。
首先分析了“先学后教”模式的理论基础,然后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方法,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在初中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应用,同时探讨了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启示。
结论部分强调了“先学后教”在初中统编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其在未来语文教育中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先学后教”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借鉴经验。
【关键词】“先学后教”模式、初中统编语文教材、语文教学、实践方法、学习影响、具体案例、教师教学方式、重要性、未来发展、应用、启示。
1. 引言1.1 “先学后教”在初中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应用“先学后教”在初中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应用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将学习和教学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再进行深化学习和实践,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这种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通过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初中统编语文教材中,这种教学模式被运用得淋漓尽致,教材内容设计丰富多样,既有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也有实践性强的写作任务和口头表达练习,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研讨、探究和解惑等方式,引领学生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先学后教”在初中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先学后教”模式的理论基础“先学后教”模式是基于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的教学模式。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个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
学习者通过认知过程对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和利用,进而形成知识结构。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浅析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浅析一、什么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
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看似简单的8个字,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只有真正做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学定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谁更重要?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答案应该是:以学定教,学情决定教情,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
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做到“从教师走向学生”。
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非常重要。
人们习惯上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更快一些。
事实上,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
教师成了“讲师”、“话筒”,学生却成了“听众”、“哑巴”。
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教师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大都能学会了。
其实,“教”也是有讲究的。
教什么?怎样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
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
先学后教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为背景,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实践。
通过分析先学后教的优势和实施策略,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言先学后教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创新性。
这种教学模式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旨在探讨先学后教的教学实践,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先学后教的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先学后教,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先学后教,让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先学后教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先学后教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先学后教的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包括预习内容、探究问题等。
学生根据任务进行自主学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 课堂导入。
教师简要回顾课前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
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探究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 学生展示。
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5. 教师点评。
教师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6. 课堂练习。
教师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
7. 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四、先学后教的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
学生对自己在先学后教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能力等方面。
2. 小组互评。
各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共同进步。
先学后教 PPT课件
独立性、内在性、自发性特点 先学后教有机地融合了自主、合作、探究三种 学习方式。
先学释放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情与活力!
2、先学后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
教学论研究告诉我们:当学生已经能 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 ,就 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 然后根 据学生阅读和思考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 进行教学。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律。
(4)教科书的隐性假设(教材观)
教科书:教师教本 教科书:学生读本
教材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朱绍禹) 。 第一阶段的教材,是往昔时代的教材。它们是 教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又没有从社会一般读物中分离出来,其为 教学服务的特征尚不明显。 第二阶段的教材,是我们现在应用中的教材。 它们已经有了独立的地位,有了明确的特有对象, 但还只是教师手中的工具。 第三阶段的教材,是为学生服务的教材,它应 该名副其实地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
鼓励和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 沟通、相互质疑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3. 老师教
(二)后教的特点
1. 针对性:让教师的教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针对
先学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先学的,学会的,不教! 教师的“三不教”原则,即: ①凡学生自己看书能懂,不教; ②凡看书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够弄懂,不教; ③想想也不懂但经过学生之间讨论能懂,也不教。
浅谈“先学后教_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浅谈“先学后教_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先学后教_当堂训练(FLTR)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各个学科和年级的教学中。
本文将探讨先学后教_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意义、优势和实施方法,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
先学后教_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该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当堂训练,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实施先学后教_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前完成相关的知识预习,确保自己对所要讲授的内容有全面的了解。
然后,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提前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
接下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分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讨论,检查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当堂训练,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先学后教_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几个显著优势。
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是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了解,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此外,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实际操作和当堂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学后教_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业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课堂上通过讨论和当堂训练的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浅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浅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
通过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然后再进行讲解和指导,最后进行实践训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首先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式来获取知识,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够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同时,在当堂训练环节,学生要进行实践操作,这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其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首先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来获取知识,这使得学生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和节奏来学习,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思考和理解知识。
在当堂训练环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再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在当堂训练环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这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训练,学生能够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此外,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互动和合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最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训练中的互动和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能力在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心得体会(精选6篇)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心得体会(精选6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心得体会篇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通过这两天在沁阳永威学校的听课学习,我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理念有了新的感悟:“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教师备课充分,课堂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时间抓的紧,教学效果显著。
”课堂模式形式上产生了根本的转变,从教师的“传授”变成“解惑”,从教师的“教”变成了学生的“学”。
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和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教师只起到了引导作用。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学习活动从“向师学”变成“带问题自己学”,学习活动的目的性也有所不同,无论是小组交流,还是合作探究,都比较注重实效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老师提示的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练习。
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讨论,“兵”教“兵”,教师只做评定、补充。
所谓“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这样就减少作业抄袭行为,便于师掌握学情,加大辅导对象的准确性,有效减少差生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八个字简单却蕴含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先学后教虽然教案字数少了,但要求更精了。
难度更大了,它要求我们不但在吃透教材,突出对各部教法的设计研究,还要备学生以及各教学环节所完成的目标情况等,更劳心用力了。
教师的教态更具有亲和力,不要吝啬微笑。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带着激情去教,参与到学生之中用感情沟通感情,用智慧启迪智慧。
多在学困行的单个辅导上下功夫,抓住差生不放手。
重视对知识的落实、关键落实日日清,堂堂清。
通过节节课知识点过关,让学生有效自主学习。
通过课堂教学使我有所启发:〈1〉对学生通过自觉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教的要求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3〉教的方式让会的先讲。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探究与实践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探究与实践蔡林森校长认为:“学生能不能成才,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教师走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学;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会了才叫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三句话的核心是:学生是自己学出来的,人人都能学好。
这种观点与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的学校教学理论何其相似。
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的目的在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
其基本理念就是: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人人都能学会。
基于这一理论,布卢姆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论:1.教师要为掌握而教;2.学生为掌握而学;3.教学要找到使学生掌握新学知识的手段,即有正确的教学和学习策略;4.把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核心是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学。
而蔡林森校长基于“学生是自己学出来的,人人都能学好”这样的观点,在洋思中学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主要包含三个环节,即先学、后教和当堂训练。
“先学”,就是教师上课时先把自学指导,包括学习内容,有时还有重点、难点,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带着思考去看书、去学习、去活动。
“后教”,也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例题、找规律,以达到理解应用。
“当堂训练”,就是当堂完成练习、完成作业。
一、“先学”,以自学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先学”这个环节一般包括学生看书和检测自学效果两个小环节。
1.看书。
“看书”是指在“揭示目标”、“自学前的指导”两个辅助性环节后,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认真地阅读课本、思考或动手操作,并准备参加检测。
学生紧张地看书,代替了教师传授课本知识。
2.检测(检查读书的效果)。
可采用提问、板演、书面练习等手段检测,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先学”这个环节要围绕本节课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开手让学生自学,不怕他们学不会,也不怕他们出问题。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有效学习,和谐发展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有效学习,和谐发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有效学习,和谐发展“先学”不是漫无目的的学,也不是没有老师指导的学。
“先学”是鼓励学生先自主学习,如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指导学生在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后教”是指个人探究或小组合作后仍存在问题,教师再去教。
这时的教,就是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交流对话,进行启发指导。
“后教”可以是教师教学生,也可以是学生教学生。
郭沫若曾经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着种精神”。
“先学后教”的宗旨与效果与郭老的思想不谋而合。
“先学后教”带来的一个效益就是可以“以学定教”。
“教”不仅仅是由知识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学生的学习决定的。
“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们教师能站在学生学习角度施教。
使教师们的教学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一、“先学后教”的基本原则和程序1 、基本原则1.1 以学为主。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的主线应是学生的“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课改的第一个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第四个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两项目标都告诉我们课改必须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基础,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终生发展的能力才是课改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教学的主线,使“课时”成为“学时”,而不是“教时”。
1.2 以学定教。
即以学生的学习状态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
凡是学生已会的或通过学生讨论等活动能学会教师坚决不教。
教师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初中数学先学后教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改革,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先学后教”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活动目的1. 深入理解“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明确其内涵和实施方法。
2. 探索“先学后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活动内容1. “先学后教”的理论探讨(1)解读“先学后教”的内涵“先学后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分析“先学后教”的优势“先学后教”具有以下优势: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 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先学后教”的实施策略(1)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创设合作交流的平台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及时反馈和评价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 “先学后教”的案例分析(1)案例一:平面几何教学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画图、证明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案例二:函数教学教师先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究函数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活动总结1.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学后教”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先学后教”模式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呢?在学习中我看到,老师重点强调一下几点:一、把学生看成是教学的真正主体(主人)——学生观重建。
二、就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关系而言,变“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
三、就教与学、教法与学法的关系而言,变“先教后学、以教定学”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四、就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变“个体独立学习”为“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以上几点,我是这样理解的。
“先学后教”的基本意蕴在于通过改变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转变为指导者和辅助者,教学顺序改变为学生“先学”而教师“后教”,以保证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更具针对性。
“先学后教”理念息提出后,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经由洋思中学、东庐中学以及杜郎口中学等一线“实验基地”的大规模实践,如今业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中的“先学”是引导学生先去实践,从而形成初步认识;“后教”则让学生在已有实践与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实践的广度和加深认识的深度,这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符合认识论基本规律的。
其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先学”彰显了学习主体的角色,尊重学生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充分释放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这些显然都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积极倡导的。
最后,从教育教学理论来看,“先学后教”则蕴着“主体性教学”、“分层教学”、“差异教学”、“因材施教”、“教是为了不教”等思想理念。
因为是“先学”,所以学生必须先“动”起来,自己要先思考,去尝试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将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而“后教”主要是学生相互讨论学习(即兵教兵),教师则更多扮演的是组织、点拨、引导、促进等角色。
由上述可见,“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其核心功能主要侧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一维度。
对于“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而言,其典型的操作模式我认为是洋思中学的“五环节”,即出示学习目标与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学困生优先)——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学生当堂训练,完成作业。
当然,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只是基本的、相对的,在特定的时空中可能会有变式。
如同样是“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操作程序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总的来说,“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指导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方向,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绝对不是放任自流,课堂气氛活跃而不乱,只要教师细心引导,就能完成教学任务。
我们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结合本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本学段学生实际的教学思路。
先学后教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走进“先学后教”的教室,人们能感觉到传统课堂教学秩序被打破后的震撼,整个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课堂教学的氛围完全变了,学生前所未有地活跃与紧,课堂真正变成了学堂!从全国围来看,只要认认真真落实先学后教,教学有效性都会有较明显的提升。
这项富有成效的教学改革,是我国中小学教师和教学研究工作者的伟大创举。
那么,“先学后教”模式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呢?一、把学生看成是教学的真正主体(主人)——学生观重建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学理论的核心问题。
相信学生,相信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独立学习能力;依靠学生,依靠每个学生自己的力量和学生小组、集体的力量;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负责。
这是先学后教的理论出发点,也是先学后教的教育信条。
洋思中学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东庐中学坚持“关爱学生,让每个同学都得到发展”;杜郎口中学坚持“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坚持“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这四项改革的着力点有所不同,但都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落实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地发展。
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部的矛盾性。
”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
才能发挥出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
从理论上讲,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至少有这么几层涵义:第一,学生是独立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
学生既不是教师的四肢,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土或石膏,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
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
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
强加,不但加不进去,而且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
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
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
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
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第三,学生是责权主体。
从法律、伦理角度看,在现代社会,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是一个法律上的责权主体。
同时,也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和享受特定的伦理权利,也是伦理上的责权主体。
学生是权利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学生是责任主体,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视学生为责权主体的观念,是建立、道德、合法的教育关系的基本前提。
强化这一观念,是时代的要求。
这些道理通俗易懂,人们对其认识不可谓不深入,现代教学论、教育学对其论述可谓汗牛充栋,但在实践中却始终难以得到真正的有效的落实。
这一方面是对理论的认识还不深刻,没有真正转化为改革者的信念;另一方面是实践上的改革没有找准切入点,改革不彻底,经常是浅尝辄止,一碰到问题就走回头路。
“先学后教”模式把“学”置于教学的前提和核心,切实地把学生学习的责任感、独立性、能动性以及热情、信心、潜能激发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开发,这是实现有效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和根本。
二、就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关系而言,变“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教师、教材、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三大基本要素,提高教学质量,这三个要素都缺一不可。
但是在这三个要素确定的情况下,怎么处理三者的关系就成了影响教学质量的根本。
不同的教学观体现了对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及其关系的不同理解。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把三者关系定位为: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学生配合教师”);“先学后教”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三者关系定位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教师配合学生”)。
教材(知识、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矛盾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
课堂教学是围绕这一对矛盾运动而展开的。
其他矛盾(教师与学生的矛盾、学生之间的矛盾等)都是从属于并为解决这对主要矛盾而存在和发展的。
在教材与学生这对主要矛盾中,教材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方向、目标),学生是矛盾(及其解决)的主体力量,解决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主要靠学生自身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而不能由别人代替。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教材,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教材中的有关知识。
教师作为教学主要矛盾之外的“第三者”,是解决主要矛盾的主导力量。
教师就像谈判的第三方,是促成谈判而不能直接谈判或替代谈判,谈判一定是双方直接的对话行为。
所以,学生与教材的对话(学生阅读、解读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实质、基础)。
传统教学理论把教学过程更多地解释和定位为教师对教科书(知识)的讲解与传递过程,在这种教学观看来,教学是教师掌握教材然后把教材的容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教师就像知识的搬运工,他的作用就是将知识从教材搬到学生那里,把教材规定的容讲授给学生。
学生就像接受知识的容器,他的任务是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并化成为自己的知识。
这种教学观将教学的重心放在“教”上,放在教师对教材的讲授上。
“先学后教”模式则把教学过程更多地看成和定位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对教科书文本和知识的解读、建构过程),学生基于自己的独立学习,带着对教材的思考、疑惑和见解走向教师,使教学成为师生间真正的对话和互动。
如果说以前的教学是学生配合教师,那么在“先学后教”模式中则是教师配合学生,因为课堂的主角已经由教师变成学生了。
这一变革非常类似三十多年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同样的政府(生产队集体)、农民、土地(种子),因为彼此的关系变了,第二年产量提高了一倍,这个关系改变的核心要点就是政府(生产队集体)把土地的经营权和使用权(当然也包括责任)交给了农民,农民被解放了,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灵活性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产量不提高都不行。
一样的道理,在“先学后教”模式中,教师把教材的学习权、解读权(当然也包括责任)交给了学生,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和解读的基础上,从而使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的关系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学质量也因此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就教与学、教法与学法的关系而言,变“先教后学、以教定学”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是教与学两者的有机结合体,但是相对而言,学生的学是原发的,不管有没有教的存在,学都存在,教不是学产生的根本原因,它只是学的助力。
学是教学中的本体性、目的性的活动,教只是教学中的条件性、手段性的活动。
学是前提,是中心,教是为学服务的,这是先学后教的理论假设。
而先教后学的基本假设则是:“教是学发生的前提条件;教师不教,学生就不能学习。
基于这种观念的教学实践的格局是:学生的学习是跟随教师而行的,课堂上基本上没有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这也很容易造成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对应的,学生很难表现自己的自主、选择和创造。
另外,由于是先教后学,教师的教很容易出现没有针对性和无效的情况,因为,在学生实际地学习之前,教师永远无法完全把握学生学习的问题或困难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