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教学提纲
教学实践理念_先学后教(3篇)
第1篇一、引言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因此,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中,“先学后教”的教学实践理念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点。
本文将从“先学后教”的理念内涵、实施策略、优势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先学后教的理念内涵1. 先学后教,即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先学后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先学后教,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三、先学后教的实施策略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置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 设计合理的自主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
(2)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教师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1)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必要的指导。
(2)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 注重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先学后教的优势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3. 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4. 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五、先学后教的挑战1. 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师需因材施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中的教与学是难分难舍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通过将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与提高。
“先学后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对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并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才能够更好地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因此,在每一堂课之前,教师需要深入学习教学内容,准备充分,这样课堂的讲解才能够更加清晰明了、简洁精炼、易于理解。
同时,教师也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高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从而更好地与学生互动,掌握教学节奏。
“当堂训练”则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巩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通过课堂上不断的训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训练方式,如课堂练习、小组竞赛、作业批改等,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目的。
一、提高教师授课效果教师在学生前表现出深入、规范和精简的教材内容和清晰的思路,避免了单纯讲解老师在授课中可能出现的错漏和失误情况,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获得正确的教育,还能提高教师的授课效果。
二、加强学生应用能力通过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训练,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还可以在解题中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
三、提高学生自信心不断地训练和巩固,使学生不断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断加深和提高,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动力。
最后,为了更好地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深入理解并正确掌握所要授课的知识点。
二、定期审查教材,总结经验,及时反馈,方便教学。
三、对学生应用能力与思维能力进行培训和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开展互动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学习。
先学后教教案初中
先学后教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主人公父亲的背影,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亲情的伟大,懂得珍惜家人。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立志报效祖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分析主人公父亲的背影,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亲情价值。
(2)学会从细节中感受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父亲的背影。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亲情的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珍惜家人。
6. 课后作业(1)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感悟文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先学后教教学法学习资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理论基础培训材料课堂是学校实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
所以,学校课堂生活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成效。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也是一种教学法。
它包括三个主要环节:一、“先学”,即学生看书(读书)、检测;二、“后教”,即学生更正、学生讨论、最后教师点拨;三、“当堂训练”,即当堂完成作业。
在这三个主要环节之前,有一个辅助环节(1分钟左右)。
辅助环节包括: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加入自学指导操作要领)。
辅助环节就像高速公路旁的“引桥”,主要环节好像高速公路。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给了老师们具体的操作方法,让中、小学各学科老师灵活使用,上好新课程改革的课,教学生学,让学生发挥好主体作用,很快通过“引桥”,奔驰在自学的快车道上,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一般操作方法示意如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看起来简单,便于操作,实际上使用效果特别好。
为什么呢?因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又符合科学,富有实效。
它有先进的、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现仅从两个主要方面说明如下:一、教学论基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以现代教学论为理论基础,它体现了学生主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循序渐进等原则。
(一)体现学生主体原则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对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学,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真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改变了“教”与“学”的顺序。
多少年来都是先“教”后“学”,即老师讲了之后,再让学生去练,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却明确规定要先“学”(看书并检测看书的效果),然后才“教”(解决“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先学后教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理念,我校决定开展一次以“先学后教”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先学后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先学后教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认识。
2. 探索先学后教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理论学习阶段(1)组织教师学习先学后教的相关理论,包括其定义、原则、实施步骤等。
(2)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剖析先学后教的优势和实施要点。
(3)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撰写学习心得,分享对先学后教的理解。
2. 实践探索阶段(1)分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分组讨论如何将先学后教理念融入课堂教学。
(2)教学设计:教师根据讨论结果,设计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
(3)课堂实践:教师在课堂上尝试实施先学后教,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记录教学过程。
3. 反思总结阶段(1)教学反思:教师针对先学后教的课堂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分析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经验交流:教师分享先学后教的实践经验,探讨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3)改进措施:根据反思和交流的结果,制定改进措施,优化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案。
四、活动过程1. 准备阶段(1)成立先学后教教研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
(2)收集整理先学后教的相关资料,为活动做好准备。
(3)制定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
2. 实施阶段(1)理论学习:组织教师进行先学后教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2)实践探索:教师分组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
(3)反思总结:教师对先学后教的课堂实践进行反思总结,撰写教学反思。
3. 总结阶段(1)成果展示:教师展示先学后教的实践成果,分享教学经验。
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解读雷店镇五一中心小学一、理论基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在“先教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
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先学”和“当堂训练”都是自主学习,“后教”是合作学习,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
课堂上,先让学生独立看书、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检测自学效果,从中发现学生在自学当中没有学懂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学生个人解决有了困难,教师再适时组织学生讨论、合作学习,这时的合作学习就有了必要性,也有了合作的内容(自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合作的目的(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合作的方式(更正、讨论、教师讲评)和合作的对象(同学、老师),最后当堂训练还是自主学习。
此模式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原则。
“先学”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同样看书、练习,结果优秀生看懂了、做对了,后进生没有看懂、做错了;“后教”时,“兵教兵”,即做对了的优秀生帮助做错了的后进生更正,并且讲清“为什么”,这样后进生的问题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就当堂基本得到解决,补了差。
同时,优秀生在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对当堂所学的知识又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培优”。
此模式还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符合自主创新、素质教育的要求。
“先学”时,学生运用旧知识看书,获得新知识是“创新”;看书后完成检测练习,是开始运用新知识,也是“创新”;自己纠错、讨论、弄懂为什么,最后当堂训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都是创新。
全过程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是自主创新,就是在培养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同其他模式相比,这种模式也是很便于教师操作、很实用、很有效的教学模式。
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紧张高效地学习,暴露问题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更正、讨论、讲评,加以解决,当堂背记,完成作业,达到教学目标,这就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践和困惑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困惑灵台三中边小强长期以来,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有它的长处,但其不足也显而易见。
主要有两点:一是讲解式的教学方法着眼于教师,教师完全是以自己设定的认知水平来讲解,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背景、认知素质、认知策略的差异性。
在常态的教学情境下使用讲解法进行教学,往往三分之一的学生跟得上教师的思维,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似懂非懂,另外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学生是听客和看客,因此,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二是学生在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课堂中学习,只需听从教师的分析咀嚼,自己只是接受、消化,这样教学的负面影响是学生自觉主动求知的技能、品质得不到培养,导致学生的依赖心理,或高分低能,或依赖不成成为差生。
本人从教以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近两年来,学校提倡尝试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现本人就对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谈几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
学生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先学”之前教师要讲一两句,明确地提出课堂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学。
在“先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教师讲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
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
把主要的倾向性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在“后教”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①明确教的内容。
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倾向性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②明确教的方式。
浅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浅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作者:黄湖帧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3年第1期广西南宁市邕宁区那楼中学(530205)黄湖帧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采用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网络,我发现很多先进学校都在推广和实践“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并取得成功.我也更新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该教学模式.以下是我对该教学模式的粗浅认识.一、“先学后教”的起源“九五”课题时,余文森教授提出“先学后教、高效课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老师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实验”,常州市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实验”,盘锦市魏书生老师的“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等都是先学后教,提倡学生自学的教学.江苏洋思中学在整个学校、各门学科都推行“先学后教”的做法,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被称为“洋思经验”或“洋思现象”.二、“先学后教”的界定“先学后教”:学字在先,教字在后,是学生先自学,教师再讲解;是每堂课教师都不先讲,而是让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目标先主动自学;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自学情况进行点拨疑惑、规范表达、纠正错误的一种教学模式.三、“先学后教”的优点“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不是注重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注重给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其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实质上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它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一)体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原则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先学后教”为大多数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自学看书检测,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做对了,智力得以优先发展;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做错了,在师生共同合作下,也能掌握所学知识.这是符合实际的、准确的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以全面发展.(二)体现面向全体、培优补差原则“先学后教”改变了教与学的顺序.通过先自学,优等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学得更扎实,能力水平得到充分发挥,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此外,在自学环节,教师并没有放任后进生,而是有足够的时间给后进生予关注,并进行个别辅导,使之更利于掌握基础知识,缩短与优等生的差距.(三)体现减轻负担、解放思想原则“先学后教”改变了教与学的主次.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口干舌燥、汗流浃背的“先教”,而是解放思想,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导学目标先自学再进行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后教”.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作业堂堂清,避免了课外大量的题海战术,有效减轻了师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四)体现全面发展、共同进步原则“先学后教”使师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共同进步.教师要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就要经历一次头脑的风暴,更新理念,学习相关理论和成功经验,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实践和探索.学生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中养成了独立性、创造性、责任感、互助合作、勇于质疑等优良素质,为其后续学习和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先学后教”的具体实施过程“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四个环节:“出示目标”环节→“学生自学”环节→“教师点拨”环节→“知识延伸”环节,即每节课教师先出示导学目标,以引导学生依据导学目标的要求进行“自学”,然后教师依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点拨”,最后依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知识延伸”.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本第28页“1.4.1有理数的乘法”为例,谈谈我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课前:教师制作课件,包括导学目标、检测题目、点拨易错、知识延伸等内容.上课:(一)出示目标教师展示导学目标:1.理解两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如何确定;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3.掌握有理数的倒数的概念.(导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学生情况,为指导学生自学而提出的目标,是学生自学的线索、方向.它的设计既要体现课本的知识,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于七年级新生,目标应简单、具体、详细;于八、九年级学生,目标应具有操作性、深层性、思考性.)(二)学生自学学生依据导学目标,用15分钟,自学课本P28-30知识,完成课本P30练习题.(学生自学指学生阅读课本知识,做记号,看例题,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思考、发现疑难等.自学时间一般为5-15分钟.于简单易学的教学内容,自学时间宜长;于基础好的学生,自学时间宜长;于难度大、综合、抽象的教学内容,自学时间宜短;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自学时间宜短.)(三)教师点拨1.检测自学情况(1)学生自学完后,教师出示检测题,学生口答:①(+5)×(+4)③(+5)×(-4)⑤(+5)×0②(-5)×(-4)④(-5)×(+4)⑥0×(-4)归纳倒数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点拨疑难注意:(1)运用乘法法则,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2)0没有倒数.(教师点拨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对知识进行讲解补充,点拨教材不全、学生理解不全、学生理解有误等的知识,以加深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基础好、掌握快的实验班学生重在点拨其在自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或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基础差、掌握慢的普通班的学生则要全面点拨,以帮助其掌握基础知识.)(四)知识延伸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同号两数相乘,符号得正B.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符号C.两数相乘,积为负数,则两数异号D.两数相乘,积为正数,则两数都是正数2.如果两个数的积是负数,和也是负数,请你写出符合要求的两个数:_____.(写出一组即可)3.若a、b互为相反数,若x、y互为倒数,则a-xy+b=______.4.已知a、b两数在数轴上对应点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bB.ab<0C.b-a>0D.a+b>0下课铃响,所有学生都把练习册交给老师,课结束.实践证明,“先学后教”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它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方面的教育规律,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能力不断增强.我们要更新观念,大胆实践“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并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扬长避短,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责任编辑黄桂坚)。
先学后教 实施方案
先学后教实施方案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先学后教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深入学习教材内容,掌握教学知识和技能,然后再进行教学实践,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这种教学方
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一种值得
借鉴和推广的教学方式。
下面将从教师培训、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
三个方面,提出先学后教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教师培训。
1. 提倡专业发展,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和学术交
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强调教学研究,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鼓励
教师深入学习教材内容,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设计。
1. 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教学实施做好准备。
2. 确立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
方法,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堂实施。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
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落实,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
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希望各位教育工作
者能够认真思考并落实这些方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先学后教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为背景,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实践。
通过分析先学后教的优势和实施策略,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言先学后教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创新性。
这种教学模式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旨在探讨先学后教的教学实践,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先学后教的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先学后教,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先学后教,让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先学后教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先学后教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先学后教的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包括预习内容、探究问题等。
学生根据任务进行自主学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 课堂导入。
教师简要回顾课前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
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探究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 学生展示。
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5. 教师点评。
教师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6. 课堂练习。
教师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
7. 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四、先学后教的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
学生对自己在先学后教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能力等方面。
2. 小组互评。
各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共同进步。
教学策略 先研后教 以研促教 先学后教 以学论教
教学策略先研后教以研促教先学后教以学论教“以学论教”的上课程序“以学论教”,顾名思义就是指根据学生的学来确定教师的教,将教学目标的要求置于学生的学习情境之中,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教学。
教师的工作重点是通过设计学习情境、指导践行方式、甄别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判断、选择和实践能力,这是一种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方式,它倡导教学要基于学生原有各方面的基础,通过学生的思想与行动,来达到学生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目的。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供师生共同参考的学习的一般程序。
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程序1.读一读学生读书要注意五点。
一读材料:从材料的大小来说,因为现代学生所接触内容繁杂而庞大,所以,课堂上要以读符合课程标准、内容少且精的材料为宜。
二读声音:从读的声音来说,以从朗读中感觉、从默读中体会为宜。
三读深度:从读的深度来说,以从不求甚解到精益求精为宜。
四读兴趣:从读的兴趣来说,在课的开头讲一些与本课有关的趣味性事件;将生活经验上升为科学解释;按不同学段和不同年龄适当变换阅读形式;上课时有语言奖励、物质奖励等奖励形式;在结课时设置悬疑;等等。
五读科学:从读数据、读图表和读文字来说,教材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它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
其实,读教材的目的就是把教材“死”的内容变为学生灵活多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想一想学生自己要联系生活实际,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自己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初步学会从学科或者从总体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问一问学生在对所学习的材料有了一定的认识或见解之后,疑问就会随之而起,即为什么的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4.拎一拎在上海话中,有句话叫“拎得清”。
我们在这里借用这个词的意思无非是要说“拎得清”是一种课堂上的学生理性,而这种理性久而久之就能够成为一种课堂文化。
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跃进一.先学后教的历史背景第一次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的班级授课制,它把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变成为一个教师同时对几十个学生进行施教的群体教学,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第二次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课堂教学的阶段论(“四阶段”或“四环节”:“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来发展为“五阶段”或“五环节”),它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课堂教学程序化、模式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第三次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学生中心论,杜威认为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学理论似乎对教学问题考虑的很周到很全面,却唯一遗漏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学生,教学的中心不在教师,而在学生,把教学中心从教师转到学生,这是教学领域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在教学思想发展史上,这是一个历史性转折。
二.孩子们能学吗?大人们只是对孩子说,这个新机器是给他们玩的。
孩子们喊着各种建议,多数毫无成效。
5分钟后,一个孩子意识到触碰某几个键能让一个箭头在屏幕上移动,而如果点击中间的大按钮,又会出现新的图画。
一会儿功夫,他因点击某个图标而连上了网络……几个小时之内,他和其他孩子就玩起了游戏,并成功访问了迪斯尼的网站,尽管这是他们所有人第一次接触电脑。
过去10年间,相似的情景在印度各处发生了不下600次。
大学教授米洽想出了这个主意,命名为“墙上的洞”。
它为数以千计出身贫困的孩子提供了接触计算机的机会。
这些带着电脑的小房子,出现在从喜马拉雅山区到孟买市中心各地的公共区域内。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无成人介入的情况下,孩子们用这些计算机来学习英语和数学。
并有些孩子在此打下学习基础,后来进入大学深造政治、物理或生物,逃离了他们原本的命运。
这是教育吗?在一个从来没有英语课的偏僻农村,大人说:“我们的孩子连犁地都不会,怎么可能使用这台英文机器?”“三个月后当我回到那里,孩子们问我的第一问题是有没有更快的处理器和好使的鼠标。
”米洽说。
当地的孩子们已经自学了至少200个英语单词,比如“退出(exit)”、“停止(stop)”和“保存(save)”。
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渐进内化”是以人为教育对象,致力于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的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
课前把学案发给学生,在学生先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而教师则真正起到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
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先预习再听课),同时,还节省了学生记录课堂笔记的时间,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上,增大了课堂信息量,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把知识充分“消化吸收”,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因此在“先学后教,渐进内化”教学模式中如何设计教学学案,就显得尤为重要的。
一、学案的定义“先学后教,渐进内化”教学模式中的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设计编制的学习方案。
二、学案设计的原则从课前写学案到课上用学案,学案的使用是“先学后教,渐进内化”教学改革的亮点和重点。
学案作为课堂学生自学、教师导学的主要凭借,在改变传统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大面积提高中、差生的学习成绩上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设计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指导性原则。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了的核心因素,学习方法的知识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
第多斯惠曾深刻的提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因此在学案设计和编写过程中,学法线贯穿始终。
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性原则。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先学后教再练” 课堂教学实践
“先学后教再练” 课堂教学实践
“先学后教再练”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实践,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并
巩固所学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先由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明确目标和步骤,然后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先进行知识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操
作方法。
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任务和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练习。
在这个
过程中,教师需要逐步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角。
他们可
以自由地发挥、尝试和探索,发现知识的奥秘和技能的精髓。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和交流,分享经验和思考。
同时,教师可以逐
步减轻他们的指导角色,让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得到发展和提高。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时地提供反馈和指导,让学生得到及时纠正和改进。
通
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技能和知识,更自信地面对考试和实际应用。
总之,“先学后教再练”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它是教育界不可忽视的一种新型教
学方式,在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大学教案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大学教案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指导教师教学的桥梁作用。
在大学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原则。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案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意义、方法和实施效果。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意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原则之一。
理论是指教学内容中的知识体系和原理,而实践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其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最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为了有效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案例教学是一种将具体实例引入课堂教学的方法,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例如,对于理科专业的学生,可以组织实验室实验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实践操作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再次,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实践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项目实践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的方法,通过实际操作项目,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实习和实训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参与实习和实训,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探究与实践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探究与实践蔡林森校长认为:“学生能不能成才,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教师走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学;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会了才叫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三句话的核心是:学生是自己学出来的,人人都能学好。
这种观点与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的学校教学理论何其相似。
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的目的在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
其基本理念就是: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人人都能学会。
基于这一理论,布卢姆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论:1.教师要为掌握而教;2.学生为掌握而学;3.教学要找到使学生掌握新学知识的手段,即有正确的教学和学习策略;4.把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核心是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学。
而蔡林森校长基于“学生是自己学出来的,人人都能学好”这样的观点,在洋思中学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主要包含三个环节,即先学、后教和当堂训练。
“先学”,就是教师上课时先把自学指导,包括学习内容,有时还有重点、难点,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带着思考去看书、去学习、去活动。
“后教”,也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例题、找规律,以达到理解应用。
“当堂训练”,就是当堂完成练习、完成作业。
一、“先学”,以自学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先学”这个环节一般包括学生看书和检测自学效果两个小环节。
1.看书。
“看书”是指在“揭示目标”、“自学前的指导”两个辅助性环节后,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认真地阅读课本、思考或动手操作,并准备参加检测。
学生紧张地看书,代替了教师传授课本知识。
2.检测(检查读书的效果)。
可采用提问、板演、书面练习等手段检测,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先学”这个环节要围绕本节课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开手让学生自学,不怕他们学不会,也不怕他们出问题。
初中数学先学后教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改革,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先学后教”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活动目的1. 深入理解“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明确其内涵和实施方法。
2. 探索“先学后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活动内容1. “先学后教”的理论探讨(1)解读“先学后教”的内涵“先学后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分析“先学后教”的优势“先学后教”具有以下优势: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 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先学后教”的实施策略(1)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创设合作交流的平台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及时反馈和评价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 “先学后教”的案例分析(1)案例一:平面几何教学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画图、证明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案例二:函数教学教师先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究函数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活动总结1.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先学后教模式的实践和思考
十多年 了 , 这 一理念是其教育 专著的重要部 分和核心 内 容. 结 合今 天新课 程改 革 和教学 实践 的角 度而 言 , 蔡老
师教 育理论 的核 心恰好 和新 课程 理念—— 注重学 生对
二、 实 践
一
、
界 定
以浙教版 《 圆和圆位置关 系》 一课 为例 , 下文笔者 采
用先学后教模式 的尝试.
步骤 一 : 先 学
“ 先学后教 ”的教育模式早在 十多年前就 已经 被一
些 教育 的先 驱提 出 , 并尝试 用 于教学 实 际. 以江 苏省 特
级 教师蔡林森老师 为例 , 其教育著作 中的核心思想 就是 “ 先 学后 教 ” 教育理 念 , 该 模式 的定义如 下 : 教 师 以教学
2 0 l 4 年3 月
给 出课堂 练习( 具 体化 ) : 如 图2 , 图中圆与圆的位置 关系有哪些?请具体说 明.
步 骤五 : 运用
探究性学 习 : 请看下面问题 , 在 AA B C 中.
心, 3 为半径画 圆; 以曰 为圆心 , 1 为半径画 圆. 有什 么变化 呢?请大 家再尝试.
导学 案为背景 , 提前 给学生安排一 阶段 时间 内的教学进 度 ,每天 以教学导学 案为主对新课 内容进行 自主学 习 , 教师 在随后的课堂教学 中解 决预 习中有 困惑 的问题 , 引
校本导学案 学生预 习, 先学策 略并解 决基本点 和圆 位置关系判断 、 直线和 圆位置关 系判断 问题
2 0 1 4 年3 月
教育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学后教”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先学后教”模式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呢?在学习中我看到,老师重点强调一下几点:一、把学生看成是教学的真正主体(主人)——学生观重建。
二、就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关系而言,变“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
三、就教与学、教法与学法的关系而言,变“先教后学、以教定学”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四、就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变“个体独立学习”为“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以上几点,我是这样理解的。
“先学后教”的基本意蕴在于通过改变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转变为指导者和辅助者,教学顺序改变为学生“先学”而教师“后教”,以保证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更具针对性。
“先学后教”理念息提出后,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经由江苏洋思中学、东庐中学以及山东杜郎口中学等一线“实验基地”的大规模实践,如今业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中的“先学”是引导学生先去实践,从而形成初步认识;“后教”则让学生在已有实践与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实践的广度和加深认识的深度,这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符合认识论基本规律的。
其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先学”彰显了学习主体的角色,尊重学生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充分释放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这些显然都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积极倡导的。
最后,从教育教学理论来看,“先学后教”则内蕴着“主体性教学”、“分层教学”、“差异教学”、“因材施教”、“教是为了不教”等思想理念。
因为是“先学”,所以学生必须先“动”起来,自己要先思考,去尝试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将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而“后教”主要是学生相互讨论学习(即兵教兵),教师则更多扮演的是组织、点拨、引导、促进等角色。
由上述可见,“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其核心功能主要侧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一维度。
对于“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而言,其典型的操作模式我认为是洋思中学的“五环节”,即出示学习目标与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学困生优先)——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学生当堂训练,完成作业。
当然,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只是基本的、相对的,在特定的时空中可能会有变式。
如同样是“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操作程序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总的来说,“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指导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方向,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绝对不是放任自流,课堂气氛活跃而不乱,只要教师细心引导,就能完成教学任务。
我们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结合本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本学段学生实际的教学思路。
先学后教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走进“先学后教”的教室,人们能感觉到传统课堂教学秩序被打破后的震撼,整个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课堂教学的氛围完全变了,学生前所未有地活跃与紧张,课堂真正变成了学堂!从全国范围来看,只要认认真真落实先学后教,教学有效性都会有较明显的提升。
这项富有成效的教学改革,是我国中小学教师和教学研究工作者的伟大创举。
那么,“先学后教”模式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呢?一、把学生看成是教学的真正主体(主人)——学生观重建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学理论的核心问题。
相信学生,相信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独立学习能力;依靠学生,依靠每个学生自己的力量和学生小组、集体的力量;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负责。
这是先学后教的理论出发点,也是先学后教的教育信条。
洋思中学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东庐中学坚持“关爱学生,让每个同学都得到发展”;杜郎口中学坚持“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坚持“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这四项改革的着力点有所不同,但都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落实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地发展。
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
才能发挥出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
从理论上讲,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至少有这么几层涵义:第一,学生是独立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
学生既不是教师的四肢,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土或石膏,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
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
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
强加,不但加不进去,而且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
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
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
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
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第三,学生是责权主体。
从法律、伦理角度看,在现代社会,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是一个法律上的责权主体。
同时,也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和享受特定的伦理权利,也是伦理上的责权主体。
学生是权利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学生是责任主体,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视学生为责权主体的观念,是建立民主、道德、合法的教育关系的基本前提。
强化这一观念,是时代的要求。
这些道理通俗易懂,人们对其认识不可谓不深入,现代教学论、教育学对其论述可谓汗牛充栋,但在实践中却始终难以得到真正的有效的落实。
这一方面是对理论的认识还不深刻,没有真正转化为改革者的信念;另一方面是实践上的改革没有找准切入点,改革不彻底,经常是浅尝辄止,一碰到问题就走回头路。
“先学后教”模式把“学”置于教学的前提和核心,切实地把学生学习的责任感、独立性、能动性以及热情、信心、潜能激发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开发,这是实现有效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和根本。
二、就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关系而言,变“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教师、教材、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三大基本要素,提高教学质量,这三个要素都缺一不可。
但是在这三个要素确定的情况下,怎么处理三者的关系就成了影响教学质量的根本。
不同的教学观体现了对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及其关系的不同理解。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把三者关系定位为: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学生配合教师”);“先学后教”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三者关系定位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教师配合学生”)。
教材(知识、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矛盾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
课堂教学是围绕这一对矛盾运动而展开的。
其他矛盾(教师与学生的矛盾、学生之间的矛盾等)都是从属于并为解决这对主要矛盾而存在和发展的。
在教材与学生这对主要矛盾中,教材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方向、目标),学生是矛盾(及其解决)的主体力量,解决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主要靠学生自身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而不能由别人代替。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教材,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教材中的有关知识。
教师作为教学主要矛盾之外的“第三者”,是解决主要矛盾的主导力量。
教师就像谈判的第三方,是促成谈判而不能直接谈判或替代谈判,谈判一定是双方直接的对话行为。
所以,学生与教材的对话(学生阅读、解读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实质、基础)。
传统教学理论把教学过程更多地解释和定位为教师对教科书(知识)的讲解与传递过程,在这种教学观看来,教学是教师掌握教材然后把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教师就像知识的搬运工,他的作用就是将知识从教材搬到学生那里,把教材规定的内容讲授给学生。
学生就像接受知识的容器,他的任务是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并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
这种教学观将教学的重心放在“教”上,放在教师对教材的讲授上。
“先学后教”模式则把教学过程更多地看成和定位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对教科书文本和知识的解读、建构过程),学生基于自己的独立学习,带着对教材的思考、疑惑和见解走向教师,使教学成为师生间真正的对话和互动。
如果说以前的教学是学生配合教师,那么在“先学后教”模式中则是教师配合学生,因为课堂的主角已经由教师变成学生了。
这一变革非常类似三十多年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同样的政府(生产队集体)、农民、土地(种子),因为彼此的关系变了,第二年产量提高了一倍,这个关系改变的核心要点就是政府(生产队集体)把土地的经营权和使用权(当然也包括责任)交给了农民,农民被解放了,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灵活性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产量不提高都不行。
一样的道理,在“先学后教”模式中,教师把教材的学习权、解读权(当然也包括责任)交给了学生,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和解读的基础上,从而使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的关系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学质量也因此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就教与学、教法与学法的关系而言,变“先教后学、以教定学”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是教与学两者的有机结合体,但是相对而言,学生的学是原发的,不管有没有教的存在,学都存在,教不是学产生的根本原因,它只是学的助力。
学是教学中的本体性、目的性的活动,教只是教学中的条件性、手段性的活动。
学是前提,是中心,教是为学服务的,这是先学后教的理论假设。
而先教后学的基本假设则是:“教是学发生的前提条件;教师不教,学生就不能学习。
基于这种观念的教学实践的格局是:学生的学习是跟随教师而行的,课堂上基本上没有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这也很容易造成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对应的,学生很难表现自己的自主、选择和创造。
另外,由于是先教后学,教师的教很容易出现没有针对性和无效的情况,因为,在学生实际地学习之前,教师永远无法完全把握学生学习的问题或困难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