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原文和翻译
《石灰吟》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石灰吟》的原文译文及赏析《石灰吟》的原文译文及赏析原文:《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简介: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
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
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
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
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
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
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
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
谥曰忠肃。
有《于忠肃集》。
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于谦的一生,可谓历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的磨难,先是参加科举考试时,以状元的文才却被降格至三甲第九十二名,几乎名落孙山。
无它,就因不肯对主考官溜须拍马。
等到当上官,又因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的权贵,而屡次受到排挤打压,甚至险些丢了身家性命。
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威风;而于谦为官廉正,尽显“两袖清风”,便服一套瘦马一匹。
同僚却不以其为廉,反说是坏了官场规矩,是“居心叵测”!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石灰吟文言文及翻译
石灰吟,自古英雄多豪迈。
磨砺筋骨,意志坚如铁。
磨刀霍霍向天笑,壮士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壮怀激烈,气吞万里如虎。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石破天惊见奇观,海阔天空任我行。
独步江湖,笑傲江湖,独占鳌头。
炉火纯青见真功,白玉为堂金作马。
千秋功业,万古流芳,石灰精神,永垂不朽。
石灰吟,千古传唱不衰。
英雄豪杰,共此壮怀。
【翻译】
《石灰吟》
石灰吟,自古以来英雄豪杰多有豪迈之志。
磨砺筋骨,意志如同铁一般坚韧。
磨刀霍霍向天笑,壮士饥餐胡虏之肉。
笑谈间渴饮匈奴之血,壮怀激烈,气势如虎,横扫万里。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中,弹琴又长啸。
深林之中无人知晓,明月却来照耀。
石头破开天际,奇观显现,海阔天空任我纵横。
独自行走江湖,笑傲江湖,独占鳌头。
炉火纯青,见真功夫,白玉为堂,金马为鞍。
千秋功业,万古流芳,石灰精神,永垂不朽。
石灰吟,千古传唱而不衰。
英雄豪杰,共同怀有如此壮志。
石灰吟的意思及诗意
石灰吟的意思及诗意
石灰吟
【作者】于谦【朝代】明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注释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相关内容
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中“烈火焚烧”,指烧炼石灰石,加上“若等闲”三字,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中的“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的过程,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作者于谦为官廉洁正直...。
《石灰吟》于谦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石灰吟》于谦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石灰吟》一般认为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作品原文: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 / 千鎚万击出深山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 粉身碎骨浑不怕 / 粉骨碎身全不怕作品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作品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创作背景: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
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作品鉴赏: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石灰有关的古诗词
石灰有关的古诗词
《石灰吟》
年代: 明作者: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石灰吟》翻译如下: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具体词汇解说如下:
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也作“千锤万击”或“千鎚万击”;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粉骨碎身:也作“粉身碎骨”;浑:亦作“全”;怕:也作“惜”。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3.赏析的主旨如下:
作者通过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自己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于谦《石灰吟》全诗翻译及赏析
于谦《石灰吟》全诗翻译及赏析于谦《石灰吟》全诗翻译及赏析《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全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于谦《石灰吟》全诗翻译及赏析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石灰吟原文及翻译
《石灰吟》的翻译
石灰石经过千万次的锤打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它将烈火焚烧看作平常的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全不惧怕,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的赏析
全诗托物言志,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写开采石灰石的艰难,第二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写石灰石要经历烈火焚烧的痛苦,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写石灰石最后烧成石灰粉,第四句写直抒情怀,借石灰石表明作者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石灰吟》的原文
于谦〔明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创作背景
相传,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于谦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于谦《石灰吟》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
于谦《石灰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赏析:这是一首喻体小诗,有的版本全诗作:“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相传为于谦十多岁时所作。
古人写诗往往讲究寄托,即将自己的情感寄寓于某种事物的描写之中。
“托物喻志”是我国诗歌的传统手法,《石灰吟》正是此类作品,字面上四句诗都是写石灰,实际上语语双关,写得十分精巧,毫无雕琢感。
所描写的事物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丝丝入扣,十分贴切。
首句是写石灰石从深山中被开采出来。
“千锤万凿”描写了开采过程中石灰所受的磨难。
石灰本无生命,但在于谦笔下被赋予了生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石灰石从深山来到世间,“出”字也带有主动出世的意味。
第二句是说石灰石变成石灰所经过的焙烧过程,“若等闲”同样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是充满生命感的描写。
这比第一次的磨难更为酷烈,石灰毫不畏缩退避,反映了石灰崇高的献身精神。
这里的石灰已不仅仅是一种物质,而是一个闪光的象征形象了。
后两句继续写石灰的生产过程,“粉身碎骨”是指石灰石经过焙烧,变成粉末状的石灰,然后,最终被人们用之于粉刷建筑物等,在人间留下一片清白之色。
“粉身碎骨”是一种比脱胎换骨更为酷烈的磨难。
但是对待这种磨难,它却同样处之泰然。
因为石灰抱定宗旨:“要留清白在人间”,造福于人,不惜毁灭自己,是它唯一的追求。
《石灰吟》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石灰吟》的原文译文及赏析《石灰吟》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民间歌曲,自古以来便深受人们喜爱。
词曲简单,意蕴深厚,常在农村中传唱。
本文将介绍《石灰吟》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一、原文译文石灰岩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这首歌曲描述了石灰石的制备过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原文译文。
原文:兮惟饮冰水,莫向夏渴。
苦心岂免然,石破天惊途。
捣烂白垩石,引出碎粒丝。
筛净去杂质,放在甕中宜。
灰汁必须新,黏土要粘稀。
外取泥不足,内取灰有余。
用火将泥燃,以灰逐渐加。
淘洗泥沙去,灰烬自化爬。
石灰出炉成,水浆宜用沙。
译文:只喝着冰凉的水,不让自己在炎热的夏天口渴。
只有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將白垩石捣碎,分离出碎片及细丝。
筛去杂质,将其放到甕中。
这时灰汁必须新鲜,黏土要稠度刚好。
从外面取出泥巴不够,从里面取出的灰有多余。
用火把泥巴烧红,然后逐渐地加入灰。
用流水洗涤泥沙,灰烬自己变为石灰。
石灰成品出炉后,最好用沙和水调制成浆。
二、赏析1. 词曲简单《石灰吟》的词曲极为简单,歌词内容对生活常识的运用保留了许多农民世代的手艺——生产石灰,并采用常见的话语命题。
歌曲没有繁琐的修辞,没有推倒重来的独特韵味,没有抒发内心情感的细腻,这些都使得这首民间歌曲更具通俗易懂的特点。
2. 意蕴深厚《石灰吟》虽没有华丽词藻,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意蕴。
歌曲通过对石灰的生产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体现了农民对生产生活的努力。
歌词中不仅有生产技术的讲解,也告诉我们要有饱满的精神与毅力才能获得惊人的成果。
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对生产劳动和智慧的深刻理解。
3. 流传广泛自《石灰吟》问世以来,由于其独特的词曲风格以及深厚的意蕴被广为传唱,不仅在中国,还在世界各地可以听到它的歌声。
歌曲的普及方便了人们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传承,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农民艰苦的生产生活。
综上所述,《石灰吟》虽然只是一首简单的民间歌曲,但其却凝聚了繁复的生产工艺和农民劳作精神。
歌词深入浅出、词曲和谐,能让人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到农民朴实的生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广泛传唱,这些都是《石灰吟》深受人们欢迎的重要原因。
石灰吟古诗原文翻译及注释
石灰吟古诗原文翻译及注释《石灰吟》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学的一篇古诗,又明代诗人于谦所著,以下精心整理了《石灰吟》古诗的原文、翻译、词语注释、作者简介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翻译】(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词语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5.人间:人世间。
【作者简介】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ān]。
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xù]之叛。
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
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进京觐见因不向王振献媚送礼,引起王振不满遭其暗地指使其党羽李锡给他加上对皇帝不满的罪名下狱论死。
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
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
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
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万凿一作:万击)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全不怕一作:浑不怕) 译文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2 石灰吟 于谦〔明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千鎚万击出深山)(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全不怕)【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扩展阅读:于谦诗歌成就《除夜太原寒甚》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于谦《石灰吟》全诗翻译
于谦《石灰吟》全诗翻译赏析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千鎚万击出深山)(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全不怕)【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许多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许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像;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雪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仅仅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扩展阅读:于谦诗歌成就《除夜太原寒甚》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石灰吟译文及赏析
石灰吟译文及赏析石灰吟,是中国古代的一首诗歌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意境吸引了无数读者。
在下文中,我将为您翻译这首经典之作,并对其进行赏析。
希望能为各位读者带来一场文学盛宴。
石灰吟原文:炉儿向北洞庭深,湖上初生浪淘沙。
云光霞泽浮波澜,银甲钢戈百死伤。
汉家宫阙曷为多,碧草萋萋愁独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石灰吟译文及赏析:炉儿向北洞庭深,湖上初生浪淘沙。
向北方的洞庭湖,炉儿映照得深远无边,湖上的浪花初生时正柔柔地淘去沙砾。
云光霞泽浮波澜,银甲钢戈百死伤。
天空的云彩、霞光以及泽光在波澜起伏中流动,就像是闪耀的银甲和利剑,它们造成了无数的杀伤与死亡。
汉家宫阙曷为多,碧草萋萋愁独步。
汉家宫阙(指汉代的宫殿和官府)为何如此众多,绿草茵茵生长,让人感到寂寞地独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向山尽头消失,黄河水流汇入大海。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果想要穷尽千里目,就必须再攀登一层楼。
石灰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人生以及壮丽山川的思考和感慨。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意象,描绘了自然景观和人类文明的壮丽与渺小,展示了深刻的哲理和诗意。
诗中用词精练,意境深远。
例如“炉儿向北洞庭深”,运用洞庭湖的景观来形容炉灶的光辉,既富有光影对比之美,也暗含了人类文明与自然景观的对比。
又如“银甲钢戈百死伤”,用战争的兵器形容自然景观中的浪花,既强调了浪花的威力与磅礴,也将战争与自然环境相对照,凸显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诗的结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似乎是在告诫人们要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和目标。
它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也是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总的来说,石灰吟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意境,为我们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索与感悟。
它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幅哲学与诗意交织的画卷,令人叹为观止。
读完石灰吟译文及赏析,不禁让人沉浸于其中,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石灰吟于谦古诗翻译
石灰吟古诗翻译石灰吟【作者】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注释(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中“烈火焚烧”,指烧炼石灰石,加上“若等闲”三字,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中的“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的过程,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祖籍考城(今民权县)。
明朝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
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
后巡抚河南、山西。
宣德五年(1430年)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
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
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
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
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
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
石灰吟古诗翻译和注释
石灰吟古诗翻译和注释
石灰吟古诗翻译和注释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于谦《石灰吟》全诗翻译.doc
于谦《石灰吟》全诗翻译赏析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说明(1)石灰吟:歌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特别困难。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忧如很平常的事情。
若:忧如、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崇拜的节操。
人间:人间间。
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作平平常常的事,即使出生入死也绝不惧怕,情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人间。
赏析《石灰吟》是明朝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此诗因反响了诗人廉洁正直的崇拜情操而交口夸赞。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效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信心。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胸怀和崇拜的人格。
表达自己要和石灰相同,不怕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信心在艰辛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理想。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效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信心。
作为咏物诗,若可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胸怀和崇拜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简单。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自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令人感觉不但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对着怎样严重的考验,都沉着自在,视若等闲。
第三句“出生入死浑不怕”。
“出生入死”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奋发要做贞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尊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吟原文和翻译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千鎚万击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全不怕)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
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石灰吟原文和翻译】相关文章:
1.石灰吟原文及翻译
2.石灰吟原文翻译
3.有瞽原文和翻译
4.师说原文和翻译
5.《为学》原文和翻译
6.公输原文和翻译
7.《狼》原文和翻译
8.《原毁》原文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