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马克思期末考试题
马克思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什么本质?A. 公平交换B. 阶级对立C. 经济危机D. 社会和谐答案:B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个人与集体的矛盾B.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B3.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指:A. 无产阶级在经济上的领导权B. 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的领导权C. 无产阶级在文化上的领导权D. 无产阶级在社会生活上的领导权答案:B4.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 个人英雄B. 社会意识C. 社会存在D. 社会制度答案:C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具有什么性质?A. 自由劳动B. 强制劳动C. 异化劳动D. 创造性劳动答案:C6.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产品过剩B. 消费不足C. 生产过剩D. 资本积累答案:D7.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动力B. 社会稳定的保障C. 社会和谐的体现D. 社会进步的标志答案:A8.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A. 物质极大丰富B. 阶级完全消失C. 社会完全平等D. 所有制完全公有答案:B9.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决定?A. 供求关系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个人劳动时间D. 资本投入量答案:B10.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哪种现象?A. 个人主义B. 物质主义C. 消费主义D. 商品化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关于“商品二重性”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商品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大一思政期末考试题库
大一思政期末考试题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请解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请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基本观点。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建立在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基础上?5.解释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其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请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
2.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3.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请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
4.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特点。
5.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请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请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2.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吗?请简要介绍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3.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4.解释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并阐述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5.什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请简要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请概述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时期划分,并简要介绍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2.请阐述中国近代史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近代史的根本问题是内外结合的?3.解释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4.请阐述中国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任务。
5.解释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的基本情况。
五、中国共产党党史概论1.请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2.解释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3.请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4.解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说明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意义。
5.请概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大决策部署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B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B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A.感觉B.概念C.判断D.推理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观点B.唯理论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A.语言学B.逻辑学C.数学D.哲学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方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14.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 ) A.折中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唯心主义观点15.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B.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C.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D.决定历史时代的特点1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17.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 ) A.不会有很大变化B.会不断扩大C.会不断缩小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18.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19.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议会制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普选制20.超额利润是(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价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市场价格的差额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经典著作有(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德意志意识形态》C.《哲学的贫困》D.《共产党宣言》2.下列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有( )A.物是感觉的集合B.存在就是被感知C.心外无物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本质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的有( )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D.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有( )A.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B.促进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平衡C.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选择题客观题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选择题客观题一、 单选题(题数:35,共 35 分)1、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A、 B、 C、 D、正确答案: A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 B、 C、 D、正确答案: C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 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B、 C、 D、正确答案: D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
A、 B、1 / 16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选择题客观题 C、 D、正确答案: A5、“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A、 B、 C、 D、正确答案: B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的是()。
A、 B、 C、 D、正确答案: D7、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
A、 B、 C、 D、正确答案: D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2 / 16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选择题客观题 A、 B、 C、 D、正确答案: C9、“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 话是说( )。
A、 B、 C、 D、正确答案: C10、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 B、 C、 D、正确答案: C11、在价格形式发展过程中,“2 个面包,2 盒酸奶,1 块香皂……=1 瓶可乐”,表示的是()。
A、 B、 C、3 / 16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选择题客观题 D、正确答案: C12、某工厂原工作日为 8 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 4 小时,若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2 小时,则剩余价值率为()A.20%B.100%C.150%D.200%正确答案: C13、垄断利润是()。
马克思主义原理 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D.一切创造性活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A. 不可逆性B. 客观现实性C. 可知性D. 伸张性3.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4.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A.广延性和伸张性B.持续性和顺序性C.绝对性和无限性D.有限性和特殊性7.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这是一种(B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改变规律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D.人可以消灭规律10.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11.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B.从判断到推理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D. 从知觉到表象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16.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C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17.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C)A.风来雨至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B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把握事物的度C.确定事物的质D.认识事物的量19. 实践和认识的客体是( D )A.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外部自然界C.客观存在的事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20.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B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C.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21.概念、判断、推理是(B )A.感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C.社会意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D.社会心理的三种基本形式22.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B. 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辩证法C.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历史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答案:A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研究的是: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B.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C. 封建主义生产方式D.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答案:A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 劳动价值论D. 剩余价值论答案:D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A. 阶级斗争B. 剩余价值C. 劳动异化D. 社会契约论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观点之一,它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7. 什么是剩余价值?它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剩余价值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资本家从工人的劳动中获取的超出工人工资的那部分价值。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来源,也是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8. 请简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种矛盾最终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阶级的社会。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
思政大一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思政大一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物质性B. 多样性C. 客观性D. 主观性答案:A2.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A. 解放思想B. 实事求是C. 独立自主D. 群众路线答案:B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之间的矛盾。
A.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B. 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C. 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D. 不协调不充分的发展答案:A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C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 中国梦C. 人类命运共同体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案:A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人民当家作主C. 依法治国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A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答案:A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B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A. 制度建设B. 生态文明建设C. 党的建设D. 法治建设答案:B10. “四个自信”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与时俱进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C.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6、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9、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法B.科学社会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发展性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A.工业革命B.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起义12、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3、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坚定的革命性C.自觉的实践性D.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马克思主义法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4、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主义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f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7、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8、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10、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A.科学性与革命性B.实践性C.发展性D.人民性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马原期末考试大题试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大题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哪种经济现象?A. 商品交换B. 剩余价值C. 货币流通D. 社会分工答案:B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答案:B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决定?A. 商品的使用价值B. 商品的交换价值C. 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D.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案:D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A. 市场供求失衡B. 资本积累的无序性C. 货币供应不足D. 社会总需求不足答案:B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异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劳动产品异化B. 劳动过程异化C. 人的本质异化D. 所有以上答案:D6.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什么?A. 资本家如何获取利润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C. 工人阶级的贫困化D. 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答案:B7.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积累是通过什么实现的?A. 技术创新B.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 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D. 市场扩张答案:C8.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什么?A. 科技进步B. 阶级斗争C. 政治革命D. 思想启蒙答案:B9.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A. 思想观念的变迁B. 经济基础的变革C. 政治制度的更替D. 文化传统的传承答案:B10.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A. 没有阶级差别B.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C.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D. 所有以上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1.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
A. 独立建构的理论体系B. 借鉴其他学派理论的结晶C. 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D. 一种非实践的思想正确答案:A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C. 科学实证主义和后现代主义D. 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正确答案:A3.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
A. 上层建筑B. 文化传统C. 政治体制D. 社会意识形态正确答案:A4.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是()。
A. 价值创造问题B. 生产关系问题C. 分配问题D. 民主问题正确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倡导的最高追求是()。
A. 个人自由解放B. 阶级斗争消亡C. 劳动人民当家作主D. 社会主义建设正确答案:C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20分)1. 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答案: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价值,超过其必要劳动时间的那部分价值。
2. 无产阶级()答案:指社会生产中不占有生产资料,只能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阶级。
3. 社会意识形态()答案:指社会上反映社会存在和人们实际生活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
4.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实践相结合的科学体系。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答案:指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共产党吸收、创新和发展,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的过程。
第三部分:论述题(共20分)请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阶段为什么会导致社会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阶段会导致社会主义的兴起,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劳动力的特殊化和剥削程度逐渐加深,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化。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斗争加剧,劳动者对剥削现象的认识逐渐清醒,开始要求争取自己的权益和解放,这为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兴起提供了条件。
马克思期末考试试题
马克思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哪种社会形态?A. 封建社会B. 奴隶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 社会主义社会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矛盾3. 马克思将商品的二重性定义为:A.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B. 劳动价值和交换价值C. 使用价值和价值D. 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4.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来源是:A. 资本家的投资B. 工人的剩余劳动C. 资本的自我增值D. 市场供求关系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A. 个别劳动时间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劳动者的主观评价D. 商品的稀缺程度6.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B. 社会不平等的根源C. 社会和谐的基础D. 社会秩序的保障7.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个人自由B. 消灭私有制C.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D. 实现社会公平8.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主要分析了哪些方面的异化?A. 政治异化B. 经济异化C. 社会异化D. 劳动异化9.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剥削形式是:A. 封建剥削B. 奴隶剥削C. 资本剥削D. 国家剥削10.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家如何获取利润B. 工人如何获得工资C. 商品如何定价D. 国家如何征税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2. 解释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的二重性”。
3. 马克思如何定义“剩余价值”?4.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对社会变革有何启示?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2.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当代工人阶级的影响是什么?四、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请分析以下案例,并结合马克思的理论,讨论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的异化现象及其可能的解决途径。
大一必修课马克思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大一必修课马克思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2、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4、“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B)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5、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D)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C)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7、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B)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8、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D)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9、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0、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 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 整体与局部关系 B 一般与个别关系 C 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 D 绝对和相对关系 3、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 、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 万物皆备于我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 C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生死由命, D 心外无物 4、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 ) 、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B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的唯物主义 C 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 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 的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5、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在于( )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在于( A 是否承认社会的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B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 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4、产业资本的循环是如何实现的?
• 【答案要点】 • (1)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与次相应的是资 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 第一,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 职能。(1分) 第二,是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 段,在这阶段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生产物质财富并上生产资 本得以增殖,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1分) 第三,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产业资本执 行商品资本的职能,通过商品买卖实现商品的价值,满足人们的需要。 (1分) • (2)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 • 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1分) • 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保持时间上继起。(1分)
大一马克思期末考试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
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的论断,为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指明了奋斗的道路和前进方向。
2.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2.(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矛盾及其侧面各有特点,这是矛盾的个性。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当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同时,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在某种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我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
思修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大一
思修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大一第一部分:选择题1.下列哪个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A. 唯物论 B. 辩证法 C. 唯心论D. 社会主义原则正确答案:C2.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什么? A. 全人类共同富裕 B. 社会主义制度 C. 人的全面发展 D. 个人权益的最大化正确答案:C3.马克思主义从哪个方面分析社会发展?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所有选项都对正确答案:D4.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A.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C. 提高个人收入水平 D. 发展私有制正确答案:A5.团结统一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A. 经济问题 B. 政治问题 C. 文化问题 D. 科学问题正确答案:B第二部分:简答题1.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劳动工具和技术手段,以及人们运用这些工具和技术进行物质生产的能力和水平。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哪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社会主义原则和共产主义追求。
3.什么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没有生产资料,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维持生活的劳动者阶级。
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
5.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在无产阶级领导下,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并逐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三部分:论述题1.请简要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各个社会形态代表着不同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历史上的社会变革主要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冲击着旧的生产关系而引起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并推动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先进的生产力与旧有的生产关系不相适应,从而引发了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推动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
科学社会主义——核心、目的、归宿
2(单选)三次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三次起义: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奇艺、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单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5、(单选、判断)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一是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工具。二是劳动对象。三是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主导因素)。
6、(简答题)什么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前提决定的,所以是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
15、(辨析题)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早或迟的发生变化和发展。
二、社会意识并非消极被动地受制于社会存在,它既依赖于社会存在,又有其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大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题1
期 末 考 试 试 卷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 卷) 命题人: 审核人:课程属性:必修 考试方式:闭卷 __ _ ____院____ 级____班 考试成绩:________ 姓 名:_ _______学 号:_ _______ 总 分 人:________ 考试教室:__ ______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是在 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 的哲学范畴……”3、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不可逆性,空间的特点是 性。
4、从本质上讲,意识是 这种高度发达、高度完善的物质的机能、属性,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5、对立统一规律认为, 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 的范围。
7、直接经验来源于实践,间接经验最终来源于 。
8、生产力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 。
9、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用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购买的不是工人的劳动,购买的是工人的 。
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10、资本可以分为可变资本和 ,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二、解释概念(解释五个概念,每个概念2分,共10分)1、哲学2、矛盾3、真理4、生产关系5、无产者(或无产阶级)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Array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提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以及人类()的科学。
①求生存②改造自然③学技术④解放2、运动是物质的()①偶然属性②根本属性③本体或载体④唯一属性3、佛教四大宗派之一的禅宗的六祖慧能坚持“一切皆空”的教义。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运动观属于()运动观①朴素唯物主义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④唯心主义4、在从动物心理向人类意识的转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①生物进化②直立行走③火的使用④生产劳动5、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的根本错误在于,割裂了()①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②量变和质变的关系③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④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A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A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是(A)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3.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中的“合理内核”是( B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4.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5.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B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6.哲学是( C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7.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B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8.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C )A.普遍性B.特殊性C.斗争性D.客观性9.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C )A.对立统一的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10.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A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B.规律的不平等性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D.规律的能动作用11.“我思故我在”是(D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2.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正确性,又具有不确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的论断,为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指明了奋斗的道路和前进方向。
2.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2.(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矛盾及其侧面各有特点,这是矛盾的个性。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当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同时,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在某种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我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
“社会主义”提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包含了社会主义所固有的共同本质,是矛盾的普遍性;“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国情的特殊规律、基本国情,是矛盾的特殊性。
一方面,中国国情无论多么特殊,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否则就会失去社会主义方向。
另一方面,又必有考虑中国的国情,把两者结合起来。
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3.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3.(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不同,意识形态就不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3)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是有阶级性的,超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
(2)社会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一经产生,便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意识形态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性,这是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意识形态反作用有质和量的两个方面,反作用的质就是对社会历史发展是促进还是延缓;反作用的量就是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大小、深浅,主要取决于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掌握群众越多,反作用就越大。
4.论述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内涵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4.第一,商品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第二,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劳动二重性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或两种劳动。
第三,具体劳动决定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四、简答题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有三个根源。
一是社会历史根源,主要表现为产生初期生产力低下和科学不发达;二是阶级根源,保守、反动的阶级或集团的需要和支持是唯心主义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三是认识根源,割裂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片面夸大认识过程的某一方面或环节,也将通向唯心主义。
在这三个根源中,认识根源的作用最为持久,因而反对唯心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3.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答案要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全面地论证了实践在整个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和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把实践的观点看作是自己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同时它强调它的全部理论都要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化作群众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就新在它既不是像旧唯物主义那样仅从所谓纯客观的角度去直观事物,也不是像唯心主义那新””,“世界观样仅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事物,而是以实践为基点去理解事物,从而开辟了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视”“实践唯物主义。
角、新天地。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 4.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答案要点]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如下意义: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握运动。
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条件。
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事物区分开来进行科学分析。
5.怎样理解意识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答案要点]但它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表现在以下三方面:意识对对象的反映是近似的、但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客观的;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差别是主观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这是意识最鲜明的主观特征,但任何反映归根到底都有自己的客观原型。
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8.[答案要点]一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内因,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外因。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事物发展第二位的原因;外因一般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9.[答案要点]量变是事物的数量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超越度的范围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量变和质变相互联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二,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不断转化、循环往复、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
四、简要回答题1.简述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
[答案要点]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则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
主体的这种认识、改造客体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
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打破客体的限制,超越现实客体,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同时也使客体得到进一步改造、发展和完善。
2.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答案要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
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5.如何理解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答案要点]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不只是实践到认识和认识到实践多次飞跃的综合,作为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再认识”“实践、认识、再实践、而且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
这个运动,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正是认识运动中实践和认识的这种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体现了认识的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
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从主观方面说,人们总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
从客观方面说,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客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显露的过程,人的认识也就需要一个过程。
第二,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
然而,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并且也永远不会完成。
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
所以,人的认识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地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
、“永恒真理”“终极真理而不是企图去发现所谓的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表明,这个统一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
所谓具体的,即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由于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
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转变到另一个具体过程的时候,主观认识就应当随之而转变。
如果主观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这就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特点,思想落后于实际,就容易犯保守的错误。
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尚未结束,原有的矛盾尚未得到充分的暴露和展开,向另一个具体过程推移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如果人们硬要把将来可能做的事情勉强拿到现在来做,企图超越阶段,这同样是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特点,就容易犯冒进的错误。